导航:首页 > 国际知识 > 国际电缆是哪个国家铺设

国际电缆是哪个国家铺设

发布时间:2022-07-12 23:44:37

‘壹’ 跨越大西洋底的电报电缆铺设成功是在哪一年

1866年7月27日,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报电缆敷设成功。

1866年7月,跨越大西洋海底电缆铺设成功,从此实现了欧美大陆一线牵。巴黎世博会上展出了大西洋海底电缆标本、设施、制造工艺和铺设过程。评委会把金奖授予“大西洋电缆之父”菲尔德,他13年“屡败屡战”的传奇在世博会上广为传颂。
菲尔德原本是美国的造纸业批发商,但却能深刻洞见电报的价值和意义,加拿大铺设纽芬兰到新思科舍海底电缆的小打小闹唤起了菲尔德铺设大西洋电缆的雄心。从世界地图上一望而知,英国的爱尔兰和加拿大的纽芬兰是欧、美大陆距离最近的地方,相隔3200公里。
1853年美国军舰道芬号测量出这片水域之下是一个海底高原,最深处不到3.2公里,海床舒缓平坦,大西洋中再难找到这样天造地设的海底电缆通道。马来亚古塔橡胶的问世则为水下电缆提供了最佳绝缘材料。菲尔德曾比喻说,“我的越洋电报是一条狗,从伦敦踩着它的尾巴,会在纽约发出叫声”。
1857年,菲尔德定制了电缆2500海里,内芯7根铜线传递信号,中间有3层古塔橡胶包裹绝缘,外层是18根钢缆扭结成的“盔甲”,重量超过4000余吨,当年世界上没有任何船只能承载得了这根“万里长缨”。
美国政府和英国政府分别派出最大的5200吨尼亚加拉号军舰和3100吨阿伽门农号军舰各装一半电缆,8月5日在盛大欢送仪式中相率驶出爱尔兰的瓦蓝提亚湾向纽芬兰进发,但仅铺设了410公里便突然断裂,首次出师无功而返。
1858年6月,菲尔德重整旗鼓并且改变方案,让两船先在北纬52度、西经33.8度的大洋中点会合并接好电缆,再“背道而驰”同时铺设,直至返回各自港湾。不料遇到特大风暴,阿伽门农号几乎沉没,从会合点分手仅两天后电缆便又一次断裂丢失。
菲尔德不屈不挠,一个月后组织了第三次出征。
1858年8月4日终于传来大功告成的消息,8月16日,英国女王维多利亚通过海底电缆向美国总统布坎南发去祝贺。纽约鸣炮100响,全城张灯结彩、焰火齐放,尼亚加拉号上剩余的电缆被裁成小段销售一空。然而好景不长,几个星期后大西洋电缆信号便日渐微弱以致完全中断。世界舆论顿时大哗,菲尔德一夜之间从英雄变成了“骗子”,他只能无力地辩解,“我的电缆没有死,她只是睡了”。
英国成立了由7名科学家组成的“调查委员会”,经过两年极其严谨求实的分析,写出了一份“比《圣经》还厚的报告”,除了指出菲尔德急于求成、试验不够,主要责任在于首席电子专家惠斯通的设计错误。3200公里海缆在莫尔斯电码发送中的巨大阻抗使信号严重衰减和延迟,英国女王致美国总统的贺电99个词就发了16个半小时。惠斯通的解决方案是拼命提高电压,直到2000伏以上,结果击穿了电缆绝缘。“调查委员会制”从此成为处理一切科学事故的通则。
期间,菲尔德遭遇美国内战爆发、世界经济萧条、自己的公司濒临倒闭,最困难的时候,他将自己在教堂的席位都做了抵押,菲尔德一天也没停止为大西洋电缆奔忙。
当排水量超过尼亚加拉号4倍的大东方号开始建造时菲尔德曾到船坞参观,设计师布鲁奈尔戏言道:“将来为你铺设电缆的莫非此船?”不想日后果然应验。而科学家汤姆逊发明的镜式检流计能通过导线上小镜片细微转动的光学放大功能,读出衰减1000倍的信号。1865年7月30日,一个顶俩的大东方号独自装载着4400公里电缆从爱尔兰拔锚起航,开始了新一轮壮行。然而在距离终点纽芬兰只有965公里的地方电缆因质量问题再次断裂,两个星期的“大海捞针”一无所获,使这次出征功败垂成。
1866年7月13日,大东方号装载着经过改良的电缆再次发起冲击,这回终于一举架设成功。7月27日电缆开通,随后一年前丢失的电缆被捞起的消息,使大西洋电缆成为双线,传输速度比1858年快50倍。
最后成功的时刻,菲尔德钻进自己的船舱里号啕大哭。有媒体将菲尔德称为“当代哥伦布”,他曾经4年未回家,先后跨越大西洋30多次。英国着名科幻作家克拉克则称,大西洋海底电缆不亚于将人送上月球。

‘贰’ 电线是谁发明的

是英国的斯蒂芬·格雷发明的。
斯蒂芬·格雷(1666—1736),生于英国的一个手工艺家庭,精于工艺。晚年对电学很感兴趣,连续进行了三年研究,最重要的贡献时发现了电的传导现象,确定了有的物体是导电体,有的物体时非导电体。格雷为了研究电究竟能传多远,用木棍、麻线、钓鱼竿等做过多次试验,最长的达650英尺(约200m)。实验中为了能把用来传电的麻绳吊起来,他曾用丝线和铜丝悬挂麻绳,结果发现用铜丝时。
电导的发现历程
格雷为了研究电究竟能传多远,用木棍、麻线、钓鱼竿等做过多次试验,最长的达650英尺(约200m)。实验中为了能把用来传电的麻绳吊起来,他曾用丝线和铜丝悬挂麻绳,结果发现用铜丝时,电就不能沿麻绳传导了。他猜想,可能是电通过铜丝和铁钉跑掉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电通过金属比通过丝绸更容易传导,因此,把电容易通过的物体叫导电体(如金属),而把电难以通过的物体叫非导电体(如丝线)。格雷还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个小孩用几根粗丝绳水平吊起来,用摩擦过的带电玻璃管接触小孩的胳臂,孩子的手和身体便能吸引羽毛和铜屑。这表明,人也是导体。

‘叁’ 第一条大西洋电缆是怎样铺设的

1866年,横越大西洋的第一条电报电缆铺设成功。对于菲尔德的想象力和固执的追求来说,这是一个最高的奖赏。

新英格兰出生的赛勒斯穑·菲尔德是纽约一位非常成功的纸类批发商。1852年,当他33岁时,他携带巨资离开了自己所从事的行业。1854年,他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支付大西洋电缆的费用感到困惑。

他先是写信给实用电报最早的发明者塞缨尔稦稡·莫尔斯,随后写信向国家气象台的马修·方丹·莫里请教。莫里是当时第一流的海洋学专家。莫里告诉菲尔德,对北大西洋最新的考察表明,在纽芬兰和爱尔兰之间有幸存在着海底高原,它似乎是“为了托住海底电报线路而特别安置在那里的”。

菲尔德对这个鼓舞人心的消息感到万分欣喜,连忙着手筹集资金。他说服人的本领一定是非常大的,因为在这一年里,英国海军答应帮他勘测线路和运电缆,英国政府同意每年拨出14000美元的补贴,直到工程完工。他从民间渠道争取财政支持的努力也很成功。

然而,他自己的同胞却对此项计划缺乏热情。不管怎么说,1857年5月,国会总算勉强通过一项法案,批准每年给予一定的补贴,并拨一条船协助运电缆。

在英格兰,电缆匆匆投入生产,并于1857年7月完工。电缆每公里重621公斤。英国的阿伽门农号船和美国的尼亚加拉号负责拖运电缆。

8月6日,两条船由爱尔兰海岸的瓦伦西亚湾启航。计划是:美国船把它载的电缆铺到海中央,然后接上英国船上的电缆由英国船继续完成向西敷设到纽芬兰的另一半路程。但是,两条船所使用的放电缆装置在技术上是不成熟的。驶出539公里时,尼亚加拉号施放的电缆被拉断了,价值50万美元的电缆骤然落入海底,两条船只好带着剩余的电缆返回爱尔兰。

第二次敷设电缆的尝试是在1858年6月。这次采取的步骤与上次不同,两条船先在大西洋当中会合,把各自携带的电缆一头与对方的相接,然后分头向相反的方向出发:尼亚加拉号驶向纽芬兰,阿伽门农号驶向瓦伦西亚湾。然而,第二次努力像第一次那样遭到惨败。在电缆三处破裂之后,两条船返回了瓦伦西亚湾。

大西洋电缆公司的董事会在英格兰开了一次气氛沉闷的会,勉强同意再进行一次努力。7月29日,阿伽门农号和尼亚加拉号按第二次的程序再一次进行敷设。虽说好几次接近灾难的边缘,但1858年8月日,两条船终于各自到达它们的终点。

意外的成功引起美英两国一片欢腾。9月1日,兴高采烈的纽约市民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为菲尔德增添了光彩。主持庆典的人不知道,原本只能断断续续工作的电缆就在这天完全坏了。

消息传了出来,公众的反应异常强烈。有人甚至认为,电缆实际上并没有敷设,整个工程只不过是菲尔德操纵的一个骗局。英国商务部派出了调查组进行调查。令人意外的是,调查组于1860年写成的调查报告对前景表示乐观。调查的结论是:只要在电缆的生产、敷设和养护过程中加以留心,没有理由认为它不会成功。

大西洋电缆公司对人们提出的种种电缆设计方案进行了比较试验。1865年,一条新的电缆问世。它长3701公里,直径超过2.5厘米,外面是厚重的铠甲,中间的芯线是旧电缆的3倍粗。这条铝装电缆总重量几乎是1858年所用电缆的2倍,但浮力却大得多。幸运的是,当时最大的船,英国的大东方号载重可达5000吨。

1865年7月23日,大东方号升火驶离瓦伦西亚湾。菲尔德和汤姆森也在船上,他们热切地希望这次能马到成功。然而麻烦还是接而来。电缆的铁套太脆,弯曲时容易断裂,裂片有两次刺穿芯线造成电路故障,第三次电缆突然被拉断了。电缆滑入海底,船返回英国。

这次远征失败了,但失败不意味着灾难。新电缆除了铁铠外,其余性能完全良好,而铁凯装问题能够解决。

1866年,菲尔德和英国的伙伴们又有了3962公里长的新的铝装电缆,它的外套是改进过的镀锌铁皮铝甲。7月13日,大东方号又一次启航离开爱尔兰海岸。这次远征竟异乎寻常地顺利。7月2日,大东方号平稳地到达纽芬兰海岸。它不仅把新电缆敷设成功,还从4公里深的海底把1865年断在那里的电缆打捞出来。重新结上线头,以使英国和美国之间有两条电报电缆相连。

最后,在纽芬兰海岸的电报房里,菲尔德十分欣慰地叩击电键,向纽约发出了以下电文:

纽芬兰,赫特的康坦特,7月27日。

我们于今早9时抵达。一切正常。感谢上帝,电缆敷毕,工作状况非常良好。

‘肆’ 第一条大西洋电缆是什么时候铺设的

1866年,横越大西洋的第一条电报电缆铺设成功。对于菲尔德的想象力和固执的追求来说,这是一个最高的奖赏。

新英格兰出生的赛勒斯·w·菲尔德是纽约一位非常成功的纸类批发商。1852年,当他33岁时,他携带巨资离开了自己所从事的行业。1854年,他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支付大西洋电缆的费用感到困惑。

他先是写信给实用电报最早的发明者塞缨尔·F·B·莫尔斯,随后写信向国家气象台的马修·方丹·莫里请教。莫里是当时第一流的海洋学专家。莫里告诉菲尔德,对北大西洋最新的考察表明,在纽芬兰和爱尔兰之间有幸存在着海底高原,它似乎是“为了托住海底电报线路而特别安置在那里的”。

菲尔德对这个鼓舞人心的消息感到万分欣喜,连忙着手筹集资金。他说服人的本领一定是非常大的,因为在这一年里,英国海军答应帮他勘测线路和运电缆,英国政府同意每年拨出14000美元的补贴,直到工程完工。他从民间渠道争取财政支持的努力也很成功。

然而,他自己的同胞却对此项计划缺乏热情。不管怎么说,1857年5月,国会总算勉强通过一项法案,批准每年给予一定的补贴,并拨一条船协助运电缆。

在英格兰,电缆匆匆投入生产,并于1857年7月完工。电缆每公里重621公斤。英国的阿伽门农号船和美国的尼亚加拉号负责拖运电缆。

8月6日,两条船由爱尔兰海岸的瓦伦西亚湾启航。计划是:美国船把它载的电缆铺到海中央,然后接上英国船上的电缆由英国船继续完成向西敷设到纽芬兰的另一半路程。但是,两条船所使用的放电缆装置在技术上是不成熟的。驶出539公里时,尼亚加拉号施放的电缆被拉断了,价值50万美元的电缆骤然落入海底,两条船只好带着剩余的电缆返回爱尔兰。

第二次敷设电缆的尝试是在1858年6月。这次采取的步骤与上次不同,两条船先在大西洋当中会合,把各自携带的电缆一头与对方的相接,然后分头向相反的方向出发:尼亚加拉号驶向纽芬兰,阿伽门农号驶向瓦伦西亚湾。然而,第二次努力像第一次那样遭到惨败。在电缆三处破裂之后,两条船返回了瓦伦西亚湾。

大西洋电缆公司的董事会在英格兰开了一次气氛沉闷的会,勉强同意再进行一次努力。7月29日,阿伽门农号和尼亚加拉号按第二次的程序再一次进行敷设。虽说好几次接近灾难的边缘,但1858年8月日,两条船终于各自到达它们的终点。

意外的成功引起美英两国一片欢腾。9月1日,兴高采烈的纽约市民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为菲尔德增添了光彩。主持庆典的人不知道,原本只能断断续续工作的电缆就在这天完全坏了。

消息传了出来,公众的反应异常强烈。有人甚至认为,电缆实际上并没有敷设,整个工程只不过是菲尔德操纵的一个骗局。英国商务部派出了调查组进行调查。令人意外的是,调查组于1860年写成的调查报告对前景表示乐观。调查的结论是:只要在电缆的生产、敷设和养护过程中加以留心,没有理由认为它不会成功。

大西洋电缆公司对人们提出的种种电缆设计方案进行了比较试验。1865年,一条新的电缆问世。它长3701公里,直径超过2.5厘米,外面是厚重的铠甲,中间的芯线是旧电缆的3倍粗。这条铝装电缆总重量几乎是1858年所用电缆的2倍,但浮力却大得多。幸运的是,当时最大的船,英国的大东方号载重可达5000吨。

1865年7月23日,大东方号升火驶离瓦伦西亚湾。菲尔德和汤姆森也在船上,他们热切地希望这次能马到成功。然而麻烦还是接而来。电缆的铁套太脆,弯曲时容易断裂,裂片有两次刺穿芯线造成电路故障,第三次电缆突然被拉断了。电缆滑入海底,船返回英国。

这次远征失败了,但失败不意味着灾难。新电缆除了铁铠外,其余性能完全良好,而铁凯装问题能够解决。

1866年,菲尔德和英国的伙伴们又有了3962公里长的新的铝装电缆,它的外套是改进过的镀锌铁皮铝甲。7月13日,大东方号又一次启航离开爱尔兰海岸。这次远征竟异乎寻常地顺利。7月2日,大东方号平稳地到达纽芬兰海岸。它不仅把新电缆敷设成功,还从4公里深的海底把1865年断在那里的电缆打捞出来。重新结上线头,以使英国和美国之间有两条电报电缆相连。

最后,在纽芬兰海岸的电报房里,菲尔德十分欣慰地叩击电键,向纽约发出了以下电文:

纽芬兰,赫特的康坦特,7月27日。

我们于今早9时抵达。一切正常。感谢上帝,电缆敷毕,工作状况非常良好。

‘伍’ 谁铺设第一条商用同轴电缆在哪里

‘陆’ 从英国到印度的电缆是如何铺设的

印度电信巨头Bharti Airtel公司计划与全球15家电信公司联合铺设一条连接英国和印度的宽带海底电缆。 中国电缆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至中国电缆网
中国电缆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至中国电缆网
这条新电缆线路被称为“欧洲-印度快速通道”,全长1.5万公里,途经欧洲、亚洲、非洲的13个国家,计划于2010年第二季度投入商业运营,预计耗资7亿美元。 中国电缆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至中国电缆网
中国电缆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至中国电缆网
新电缆线路的陆路起点站设在印度孟买。除在沿途各个国家开设站点外,新电缆还将与全球其他大型电信网络实现无缝对接。

‘柒’ 英国何时开始在英吉利海霞铺设第一条海底电缆

1851年11月13日,英国在英吉利海峡,从英国到法国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海底电报电缆,获得成功。

此前英国铺设过一次海底电缆,但由于没有铠装保护,第二天就损坏了。

‘捌’ 国际海缆的历史海底电缆的铺设

1850年,人们在英国和法国之间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海底电缆,1866年,英国在大西洋铺设了一条连接英美两国的海底电缆。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后,海底电缆加入了新的内容,各国大规模铺设海底电缆的步伐加快了。1902年环球海底通信电缆建成。
1906年,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问世,人们开始利用激光能在光导纤维中传输的特性来传递信息。
世界上有32个国家与地区通过海底光缆建立了最现代化的全球通信网络,可同时进行30万路电话通话或数据传输。
海底光缆在中国也得到迅猛发展。1993年建成的中日海底光缆系统,可开通7560条电话电路。1997年在上海南汇又建设了一条天下无难事光缆(FLAG),连接全球20个国家,可开通12万条电话电路。现在我国开始建设中美、亚欧两条光缆,总通信能力将猛增到132万路。
截至2005年时,除南极洲之外,海底电缆已经覆盖了世界上其他所有洲。 中国大陆的第一条海底电缆是在1888年完成:
福建至台湾
福州川石岛与台湾(淡水)之间,长177海浬。(已停用) “海南联网工程” 目前中国最长的海底电缆是连接广东湛江徐闻和海南海口林诗岛的500kV交流海底电缆,2009年6月投运,由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负责建设、运行、维护。海缆全长30公里,终端站分别是徐闻终端站和林诗岛终端站。 台湾的第一条海底电缆是在1887年完成:
台湾至日本:台湾淡水与日本长崎之间。(已停用) 台南至澎湖:
清代台湾台南安平通往澎湖,长53海浬。 国际电缆登陆点:
宜兰头城:电缆从宜兰县头城镇连结,美、日、东北亚、东南亚、澳、纽、菲律宾等地。 屏东枋山:电缆从屏东县枋山乡连结中国大陆、琉球、日本、韩国、关岛,以迄美国西海岸的加州和奥勒冈州。

‘玖’ 中国电信和周边哪些国家建成了光缆

中国电信拥有全球最大的光缆网络之一,全球传输总带宽1240G,通达72个国家和地区,并拥有崇明和汕头两个海缆登陆站,亚太区的主要海缆TPE海缆、中美光缆CHN-US、亚太2号APCN2、亚欧三号SEA-ME-WE3海底光缆均在以上两个站登陆。
中国电信还与接壤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建成了TEA光缆、中俄光缆CHINA-RUSSIA No.2、中蒙光缆CHINA-MONGLIA、TAE光缆、中哈光缆CHINA-KAZAK No.2、CSC光缆、中越光缆CVC、中缅光缆CHINA-MYANMAK No.2、中老光缆CHINA-LAOS、内地的穗深港陆缆和珠澳陆缆等一批跨境陆地光缆系统。

阅读全文

与国际电缆是哪个国家铺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5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8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5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9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8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