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油价或将迎来今年最大降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9日发布的消息称,根据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19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95元(人民币,下同)和90元。
折合升价,全国平均来看,92号汽油及0号柴油每升分别下调0.07元和0.08元。这是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年内第4次下调。
今年以来,中国成品油零售限价共历经22次调价窗口,其中14次上调,4次下调,4次搁浅。标准汽、柴油年内每吨分别累计上调1905元和1835元,折合升价,92号汽油每升累计上涨1.5元,0号柴油每升累计上涨1.56元。与年初相比较,消费者加满一箱50升的92号汽油需多花75元,出行成本上升。
❷ 油价又变动!92号还能回到7元吗
国际原油价格确实有小幅度的下跌,但是这个下跌幅度对油价影响整体不大。虽然在6月28日国内成品油迎来了年内的第2次下调,但是最近几天国际原油又开始处于震荡的状态,未来油价是涨是跌,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从6月29日到7月1日,国际原油整体是处于下跌的,我们以布伦特原油为例,6月29日下跌1.7美元,跌幅1.49%;6月30日下跌3.05美元,跌幅2.72%;但是从7月1日原油的走势来看,原油又出现了小幅度的上涨,截至下午6:00,原油又上涨2美元,涨幅1.86%,布伦特的又重新回到了110美元以上。看到最近两天原油下跌,可能有很多车主期盼着未来国际原油能够不断下跌,这样国内成品油就跟着不断下调了,但这种愿望短期内我觉得不太可能实现。
但是一旦地缘冲突缓解之后,油价就会有明显的下降。如果未来地缘冲突有所缓解,如果欧洲能够恢复俄罗斯的原油进口,到时国际原油缺口将会得到缓解。再加上目前全球已经开始进入加息通道,在美联储纷纷加息的背景之下,全球其他央行也有可能跟进,在流动性减少之后,全球经济增速将会放缓,甚至有个别国家会陷入衰退当中,如此一来,国际对原油的需求量就会下降。当这几个因素综合在一起之后,国际原油价格就有可能下跌,不排除到2023年或者2024年国际原油有可能下跌到70美元以下,到时国内的汽油就有可能重返6元时代。
❸ 汽油什么时候可以降价呀
10月29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在当前煤炭、成品油、粮食价格倒挂的情况下,国家将根据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作出一些调整。此后,便传出消息称,相关部门近期拟定了三份价格下调方案,分别是成品油零售价每吨下调500元、800元或1000元,即每升成品油约下调0.43元、0.68元和0.85元。随后,多方专家都预测,油价将在11月内下调。但目前除了民营加油站频繁出手促销以外,作为价格主管部门的国家发改委却“冷静”异常,至今按兵不动。
资料显示,2006年10月,国际油价在60美元/桶左右,当时我国的93号汽油零售价为3.97元/升,而现在,国际油价跌回到60美元/桶左右,但我国的93号汽油已在6元/升以上。
油价为何迟迟降不下来?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副会长齐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发改委在调整油价时会听取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的意见,因此在国际油价变动时,两大集团可以有效地左右调价政策。
❹ 国际原油价格走低油价年内第5次下调是怎么回事
根据“十个工作日一调整”的原则,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于今日24时开启。近期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低、原油供应过剩、中东局势紧张等因素影响,多家资讯机构预测,本轮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或成定局。
对于油价后期走势,中宇资讯分析师许磊表示,由于国际原油上行动力受限,美国原油产量继续增长,欧佩克减产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国际原油暴跌以及供应过剩的疑虑仍难以消除,下轮成品油价格下调幅度初步预测在140元/吨,有望迎来两连跌。
❺ 2021年油价会下跌吗
2021年油价或许会下跌,万事皆有可能,2021年11月油价预测:11月5日24时开始新一轮成品油调价,本次油价调整搁浅。简单来说,这次油价不会涨也不会跌。下一轮油价调整窗口为11月19日24时。目前预测高概率会上涨或搁浅。
一、下一轮油价预计是跌
1.疫情反复,国内很多地方都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防疫措施将进一步加强,因此高速运输将受到限制,影响需求。
2.石油消费国的经济疲软。虽然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者被低水平推入市场,国际油价从暴跌中反弹,但全球疫情依然严重,且有反击的趋势,经济复苏依然不容乐观,这将继续拖累油价。
二、“终结”油价4连涨
国内油价的波动与国际原油有很大关系。国家价格监测中心数据显示,在成品油调价周期内,国际原油价格波动较大,国际原油明显“降温”。其中,纽约WTI原油期货价格低于80美元,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接近80美元,创下近几个月新低。按照中国,成品油调价机制,这次每吨油价下降了15元,所以2021年第21个成品油调价窗口终于呈现出价格搁浅的局面。值得一提的是,成品油调价窗口每10个工作日开启一次。只要上涨价格和下跌价格累计超过每吨50元,就进行调价。但11月6日0时,油价搁浅,说明柴油、汽油价格不会变,不涨不跌。对于关注油价上涨的车主来说,“搁浅”的油价绝对是个好消息,但尽管如此,目前的油价仍处于高位的局面。
下一个调整周期为11月19日24: 00。至于是涨是跌,国家价格监测中心专家表示,由于欧佩克和美国在增加原油产量问题上的分歧,以及欧洲,天然气供应紧张,需要依靠原油取暖和发电等多重因素,将对原油市场带来冲击。
❻ 成品油何时降价
发改委称适时调整成品油价,但未给出时间表。业内专家及投行均认为目前是降价的好时机
随着国际油价格大幅回落,中国成品油价格终于找到与国际接轨的契机。10月29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当前煤、油、粮食价格倒挂情况下,国家将根据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地做出一些调整。但解振华并未给出价格调整的时间表。
解振华表示,调整资源的价格要让它有利于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用市场办法、用价格杠杆推动节能减排确实是一个应该积极考虑的手段。因为国内情况比较复杂,按照市场的办法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非常有利。在煤、油、粮食价格有些倒挂的情况下,根据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会适时地做出一些调整。但作出调整的同时,也会考虑到受影响最大的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
据了解,发改委最近一次全国范围内调整成品油零售价格在6月20日,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此次成品油价格调整后,汽油和柴油的全国平均零售基准价分别由每吨5980元和5520元调整为6980元和6520元。
目前,国际原油期货市场油价创16个月来历史新低,全球原油价格已经由7月份的峰值每桶147美元最低曾降至61美元左右,然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依旧坚挺,对此,业内人士分析,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最近随时都有下调的可能。
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已高到令消费者越来越敏感的程度。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认为,政府应下调油价。着名投行花旗指出,当前中国汽油与柴油价格对应的原油价格为每桶90美元到95美元,预计成品油价格年底前将大幅下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如果近期国际油价在65美元/桶徘徊的话,油价肯定会下调。招商证券石油行业分析师裘效锋则预测,汽油、柴油以及航空煤油价格下调的幅度可能不少于500元/吨。但究竟中国何时调整成品油零售价,这仍是各路机构猜测的对象。
比起直接调价来说,引入市场定价机制,进行成品油体制改革的呼声更高。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滑,为中国理顺成品油定价机制提供绝好机会,比如每两周或一个月进行一次价格调整。国务院下属发展研究中心分析师邓郁松就表示,中国政府应该对成品油价格进行更经常性的小幅度调整。海通证券分析师邓勇也指出,10月底、11月初是发改委调整成品油价格最可能的时期。在下调成品油价格的同时,推出成品油定价机制,是上下游都可接受新机制的最好时机。裘效锋则表示,建立良性市场的前提是理顺石油价格机制,只有这样,国内的石油企业才不会随着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而太过被动。
❼ 国际油价下跌,国内油价会下调吗
因为销售市场忧虑经济发展变缓降低原油要求和这周北美活跃性石油钻机总数显着增加,国际油价17日大幅度下跌。
值得一提的是,在较早的2008年,那时候国际石油价格140多美元,中国成品油批发则是按8、90美金卖的,这是由于为了更好地不把油价上涨传送到不同领域造成全国各地物价飞涨,我国和三桶油补助油价上涨1652亿人民币,原本要10几块钱的油卖6.3块,每升油补助了司机4、5块。2009年执行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牌照费等列入汽油油价,提升所得税,大概1块多。
❽ 国家油价下调!油价能回到6元时代吗
在经历了今年国内油价“十涨一跌”之后,国际原油价格迎来了今年罕见的“5连跌”。布伦特原油从125美元/桶的最高点下降至111美元/桶,创下6月份以来油价新低,预计国内成品油价格在下一个调整窗口也会迎来年度的第二次下跌。可能许多人都在幻想着,这是一个开始,油价或许已经见顶,不久就会掉头向下,重返“6元时代”。
这样的国内国际形势条件下,想要国内油价回到6元时代,除非出现重大变故导致全球石油需求迅速大幅缩减,就像2020年疫情首次爆发时一样,进而国际原油价格重挫,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别忘了,我们国内油价调整还有一个保护机制。当国际油价低于30美元时,国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就会触发下跌保护,也就是说原油价格即使继续下跌,国内汽油价格也不再下跌。因此,油价回到6元时代是完全不可能的!
❾ 油价什么时候下
关于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目前各界比较一致的意见,一是把纽约交易所原油价格变化纳入国际油价参考体系,二是将移动平均变化工作日从22天缩短为10天或7天,三是将国内油价下调所需的国际油价下行变化比例调至4%以下,以2%为宜。 进入8月以来,受美债危机以及标普调降美国评级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油价一路震荡下行,令国内市场对成品油降价窗口将开启的预期大增。最近两周,国际市场油价又间有缓慢回升,行情涨跌频繁使国内成品油降价窗口开启希望渺茫。公众对国内油价“涨快跌慢”反应强烈,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的舆论呼声再次高涨。 有关方面曾表示,国内成品油定价已经与国际原油价格挂钩,前者随后者的涨跌而涨跌,所谓“涨快跌慢”是公众对国内油价变化的误解。到底是不是误解,应就成品油定价机制的计算和逻辑进行具体分析。《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按照这个规定,国内成品油的价格调整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连续移动的宏观背景,另一个是“22个工作日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的具体指标。仔细推敲这两个条件,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 《办法》所称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只是参考布伦特、迪拜和辛塔三地的原油价格,而未参考最能反映国际油价变化和金融市场对油价的影响、并令世界市场(包括中国消费者)最为关注的纽约交易所的原油价格。这就在国内油价调整的参照物上出现了偏差。同时,“22个工作日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的指标,如此长的时间限制,容易导致国内油价反应滞后,使之不能及时根据国际油价变动作出调整——如果这个时间缩短为10天,也许近期国内油价降价窗口早已打开了。 另外,即便不考虑参照物偏差和反应滞后的问题,单看“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这项指标,本身也容易导致“涨快跌慢”。其少为人知的秘密在于,同样的涨跌数值,涨价的时候基数低,容易达到+4%,跌的时候基数高,不容易跌到-4%,比如从100美元涨到104美元(4/100=4%),就触动了价格上调机制,而从104美元降到100美元(4/104=3.8%,不到4%),却无法触动价格下调机制。如此“涨易跌难”的设计,即便排除国际油价累积上涨的因素,在长期波动的市场中也会导致国内油价不断走高。 成品油定价机制是一种规则,有规则总比没有规则好,否则,油价完全由价格主管部门说了算,想什么时候涨就什么时候涨,想涨多少就涨多少,那就太糟糕了。规则实施一段时间后,人们发现了规则存在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规则进行修改,使之逐渐趋于完善。据报道,从国家发改委到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桶油”,都承认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存在不成熟之处,认为推动形成市场化定价机制是大势所趋。关于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目前各界比较一致的意见,一是把纽约交易所原油价格变化纳入国际油价参考体系,二是将移动平均变化工作日从22天缩短为10天或7天,三是将国内油价下调所需的国际油价下行变化比例调至4%以下,以2%为宜。 做到了这三点,由成品油定价机制带动的国内油价变化,就能与国际油价的变化保持大体一致的步调,合理地反映市场对油价的调节作用。从根本上讲,国内油价要走出“涨快跌慢”的怪圈,有赖于大力推进石油市场化改革,打破“三桶油”垄断国内市场的格局,拓宽民营油企参与市场竞争的渠道,通过国内外市场供需关系的作用,形成开放的、合理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因此油价已经松动,降价就这几天!
❿ 油价什么时候降价
自去年年初以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国内成品油零售价连续三次上调。但去年11月后国际油价下降后,在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成品油出厂价跟进下调的情况下,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却始终居高不下。
从今年1月开始,海南、四川等地相继下调不同标号油价,国内成品油价格“坚冰”开始出现松动迹象。
成品油价格“只涨不降”?
翻一下近年来的“旧闻”便会发现,油价“只涨不降”的说法是不确切的。
2000年12月20日,原国家计委曾发出通知,汽、柴油出厂价格和零售中准价格每吨分别降低20元和300元。
2001年11月24日,汽、柴油出厂价格和零售中准价格再次降低。
最近的一次宣布调低成品油价格是在2003年5月10日,当时广东成品油批零油价全部下调了近一成,上海油价降幅在7.5%到8%之间。
那么,人们为什么还会有油价“只涨不降”的印象呢?
从总体上说,近几年油价是在涨落起伏中螺旋式攀升的。特别是进入2004年以来,国际原油市场笼罩在供求紧张的阴影之下,油价一度出现大幅上升。从5月到8月,油价连续形成两个上涨高峰,国内成品油价格迅速跟进,在不足半年时间里连续上调三次。在北京,97号汽油涨至每升3.90元。
油价涨落究竟谁说了算?
2004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已突破1.2亿吨,创下历史新高。随着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上升,人们越来越有理由相信,没有一种商品能像石油这样把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得如此紧密;同时随着私家车的快速增长,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国际石油的波动。
由于此次国际油价下跌未能传递到国内成品油零售市场。不少车主质询加油站,加油站的说法是“没有接到上级降价通知”。媒体采访到了加油站的“最上级”———中石油和中石化有关领导,得到的答复是:“成品油市场价格管理权在国家发改委。”而国家发改委给出的回答是:发改委物价管理部门正在密切关注国际油价走向,目前尚不做调价决定。
根据目前中国的价格管理体制,由国家发改委管理的不止是油价,还有电价、水价、农资价以及颇受关注的电煤价格等等。近年来,由于能源、水资源等全面紧张,价格呈增长之势,发改委正处在公众关注的“火山口”上。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蒋洁敏日前关于油价问题的解释,给了目前“沉稳”的成品油售价一个较好的“说明”。蒋表示,2004年8月即国内成品油第三次涨价以后,国际油价仍一路疯涨,到10月下旬,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原油价格突破了55美元/桶。但国家发改委当时从稳定市场出发,并没有第四次调高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两大石油公司也为保稳定而亏本经营。由于当时国内油价一度明显偏低,甚至出现从国内向境外走私油品的现象。
国内油价还会不会降下来?
国内、国际油价的“脱节”果真源于两大公司此前的“亏本经营”?
答案是否定的。来自国家发改委的声音说,目前国内油价虽然已与国际油市接轨,但为了经济长期发展和社会安定,国内油价的涨落一般要滞后于国际油价1到2个月。也就是说,影响油价涨落的最终决定因素还是市场。
来自市场的信息也证实了这一点:2005年1月5日,中石化在成都下调90号、93号汽油零售价,平均每升降价0.06元;1月6日,中石化海南省加油站93号和97号汽油零售价也悄然下调。2005年1月10日夜,中石油在四川全省范围内开始降价行动,成都地区90号、93号、97号汽油分别为3.37元/升、3.71元/升、3.99元/升。
现在,更大的期待是: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但总体分析国际油价走势可以发现,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空间很小。
首先,可以对国际原油市场做个回顾。2004年8月9日,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涨至44.98美元/桶;8月22日,又涨到49.40美元/桶,这个价格在当时是“继1983年原油期货推出以来的最高价”。国家发改委正是在此压力下于8月25日做出当年内第三次上调国内成品油的决定。
同时,再看看眼下国际原油市场的最新行情:从2005年1月油价止跌回升后,到1月14日,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又涨至去年11月末以来的最高价位,即48.38美元/桶。这个价格与国家发改委去年8月25日做出上调国内油价时的价格相差无几。“如果在国际原油价格几乎相当的价位上,期待国家发改委对国内成品油价格做出降价调整,这种可能性显然微乎其微。”一位业内研究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