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21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都有哪些项目入围
2021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都有哪些项目入围?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据了解,终评会评审团根据抽号方法从评审委员会权威专家库中随机抽取造成,柴晓明、陈星灿、董新林、高星、杭侃、霍巍、李伯谦、李让、李水城、李新伟、刘庆柱、栾丰实、宋建忠、宋新潮、孙华、王巍、王炜林、信立祥、闫亚林、张建林、赵辉(按姓名拼音排列)等21位评审团,各自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山西大学、云冈石窟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文物报社、国家文物局等单位和企业。这届评比推荐主题活动共收到32个评为考古新项目,通过初评、终评等过程挑选出10个新项目当选2021年度全国各地十大考古新发现。
⑵ 国际博物馆协会的组织机构
国际博物馆协会的组成部分应为:
⑴国家委员会:国家委员会是国际博物馆协会的基层机构,包括个人会员、团体会员和赞助会员。个人会员的数字不得低于 5人。经执行委员会事先同意,国家委员会可在任何国家建立,由驻在该国的国际博物馆协会全体会员组成,负责国际博物馆协会同会员之间的联系。
国际委员会是国际博物馆协会进行工作和执行活动计划的主要机构。国际委员会有工艺美术委员会、考古和历史委员会、建筑和博物馆技术委员会、保管委员会、服装委员会、文献资料委员会、教育文化活动委员会、埃及学委员会、人种史委员会、展览交换委员会、美术委员会、玻璃委员会、文学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现代艺术委员会、博物馆学委员会、博物馆公众关系委员会、博物馆安全委员会、乐器委员会、自然历史委员会、地志博物馆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人员培训委员会。这些国际委员会经常开展各种学术活动,组织专家在博物馆的每个领域中去解决重大的专业性问题。
⑵地区性组织
⑶国家联络员
⑷国际委员会
⑸隶属组织
⑹全体大会:国际博物馆协会全体大会是国际博物馆协会的最高机构。每 3年召开一次。大会的任务是:通过和修改会章,选举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和执行委员会,通过 3年规划和预算,监督规划和预算的实施,审理执行委员会或咨询委员会呈报的全部问题。大会选出主席 1名,副主席 2名,司库1名,执行委员5名,连同国际博物馆协会咨询委员会主席 1名,共10名,组成执行委员会,在大会闭会期间,执行大会的任务。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执行委员任期 3年,可连任一次。
⑺全体会议
⑻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会是国际博物馆协会的立法机构,它由国家委员会、国际委员会主席组成。咨询委员会负责向大会提出执行委员会的候选人,讨论、评议重大问题,并向大会和执行委员会提供建议。
⑼执行委员会
⑽秘书处
⑾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信息资料中心:国际博物馆协会下设资料中心,到 20世纪 80年代,该中心已是世界上储藏各种类型博物馆资料的最大信息库,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成员国和博物馆专业人员、研究工作者开放,提供各种服务。
⑿国际博物馆协会基金会
国际博物馆协会的主要出版物有:《国际博物馆协会新闻》、《国际博物馆协会教育》、《国际博物馆学书目集》、《博物馆安全手册》等。
1983年,中国博物馆学会参加了第13届国际博物馆协会大会,并组成中国国家委员会,成为国际博物馆协会会员。
⑶ 比较权威的文物鉴定机构有哪些
支持去湖南中历文物鉴定中心,客观公正,公开透明,司法保障
⑷ 世界有名的考古队都有哪几个成员有几个,分别是谁
考古,用以表示考古遗存中(尤其是原始社会遗存中)所观察到的共同体。文化一词有着不同的含义,一般是指人类社会在科学、技术、艺术、教育、精神生活以及其他方面所达到的总成就,如中国文化、文化遗产等。但考古学中所讲的文化,有其特定的含义,专门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且具有共同的特征的一群遗存。例如在考古工作中,发现某几种特定类型的器物,经常地在一定地区的某一类型的居址或墓葬中共同出土,这样一群有着特定组合关系的遗存,即可以称为一种“文化”。由于它们总是共同存在于同一文化层或墓葬中,表明它们属于同一时代。一个文化不能由一种特征来划分,因为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找到类似的文化因素。只有许多特征的总合,才能把一个文化和另一个文化划分开来。
考古学文化概念的由来 19世纪60年代法国考古学家G.de莫尔蒂耶将欧洲旧石器时代分为5期(后来增至6期),仿照地质学上地史分期的方法以第一次发现的地点来命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考古发现地区的扩大,知道同一地质时期中不同地区的遗存的面貌并不相同,特别是到了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遗存的内容更加复杂,各地区的差异十分明显。同时,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发现有些原来以为是前后相衔接的不同时期文化,实际上是同时并存的不同文化。因此,产生了考古学文化这个概念,用来指同一时期中不同类型的遗存,也指同一地区时代有先后的不同类型的遗存。目前欧洲旧石器时代的6期,已基本上移作了文化的名称。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也有类似的情况,最初瑞典地质和考古学家安特生将甘肃新石器时代遗存分成6期,推断每期300年并前后相接。后来知道它们代表不同的文化,已都移作文化名称。在考古学发展史上除了分期的概念之外,又增加了考古学文化的概念,这是很有意义的。
考古学文化的命名 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的小地名作为考古学文化名称的作法,应用得最为普遍。如欧洲的莫斯特文化、梭鲁特文化、马格德林文化,以及中国的周口店文化、丁村文化、小南海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也有以地区或流域来命名的,多为事后弄清这一文化分布范围而命名。如欧洲的多瑙河文化等。另外,还有对发现地点的名称加前缀的,如甘肃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等,这是因为它们和典型龙山文化有相同处,也有差异处。如果仅属地方性的小差异,当然可采用这种办法,如果差异大到可认为是独立的文化时,那便应该另起一个文化名称。由于发掘地点中不止一个文化,可对地名加后缀,以资区别,如庙底沟二期文化、青龙泉三期文化(见屈家岭文化)等。以特征遗物来命名的方法也经常被采用,如中国过去所称的细石器文化、彩陶文化、黑陶文化和欧洲的巨石文化、钟杯战斧文化等,不过这种命名,容易以片面的特征代替整个文化的特征,同时这种个别类型的特征遗物,还可能分属于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因而近年来已逐渐不大为人们所采用。此外还有以族别来命名的,如巴蜀文化便是一例,不过这只能适用于较晚的文化,并要经过精确考据,否则易于造成混乱,最好仍以小地名命名而另行指出这种文化可能属于某族。至于历史时期的商周文化、秦汉文化或隋唐文化等,是一般用语的文化,即指一民族在特定时期中各方面的总成就,包括物质文化以外的一切文字记录所提及的各个方面。严格地讲,这与考古学上有特定意义的文化,是要加以区别的。考古学文化的研究 对考古学文化进行研究,除了要解决时代和分期以外,还要研究它的内容、特征、分布范围、起源、发展,以及同其他文化的联系等。而要对一文化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则至少应对该文化的一处典型遗址作较全面、深入的研究,以把握这一文化的主要内容。
一个考古学文化包括有不同的文化因素,例如某几种特定类型的住宅、墓葬、工具、陶器和装饰品以及某些特定的工艺技术等。每个考古学文化的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显示其背后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考古学作为历史科学的一个部门,不仅要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共同规律,还要研究各地区各个族的共同体发展的特殊性。因而必须确立考古学文化这一概念,以便对不同的文化共同体,分别地加以深入研究,以探寻物质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性。
对同时并存的各种考古学文化,我们要根据考古调查和发掘,来搞清它们的分布范围。这些范围同自然地理的区划并不完全一致。一种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分布范围也会有所不同,文化因素也不断发生变化。当一种文化发展成为显然不大相同的另一类型时,可称为同一文化的一个新阶段(或时期),如果发生了质的改变,则应视为另一文化。但这需要有充分的资料,作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才能确定。一种文化特征的形成,主要由于其内部发展,但有时也因接触而受到另一文化的影响。这些,都是在对考古学文化进行研究时需要重视的问题。
考古学常见术语表
考古学——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研究古代人的科学。一般认为,雅各布斯波在1674年最早使用了这个名词。他是17世纪的一位德国物理学家、旅行家和学者。
人类学——即对人类进行研究的科学。有时候它会与考古学和古生物学(研究动物和植物的化石)交叉,特别在研究早期人类遗存时。
人工制品——人类制造的、使用过的或对人类有用的物品,如石制工具,几个世纪以来,人们随意拿走遗物而不进行记录,这给考古学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土冢——特指青铜时代地面上的土墩,通常用来覆盖埋葬物。
BP——距今年代,代替传统的BC(公元前)和AD(公元后)。它的好处是使得所有文化和宗教的年代变得更加直观。为了将日期标准化,1950年被定为考试古学上的“现在”。
放射性碳素断代法——一种测量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比率的技术,能测定五万年以内有机材料的年代。热释光断代技术能用于陶器的断代,将物件重新加热,然后测量发出光线以断定黏土器物最初的加热时间。
稻作遗存——埋藏的特征从地面上看是无形的,如墙,只有在高空中俯视,才能发现在稻谷中的不同颜色的斑纹。1586年威廉康德在消失了的肯特罗马港口发现了这种现象,并对其进行了描述,如今这种现象仍被广泛利用。现在一般用玉米代替稻谷,当玉米长成时,就会发现交错、相通的道路(道路经过的地方,玉米更稀一些),他们把这种交叉口称为南奥古斯丁交叉口。
楔形文字——最古老的书写形式之一,因其字母外形很像楔形而得名,通常是用刺在湿的陶土上刻写而成。
树木年轮断代——根据计算树木年轮(每年增加一轮)对树木断代。她还可以提供气候方面的证据,因为气候能影响数轮的宽窄。这种技术最早是在20世纪20年代用于考古学上,当时是用于测定美国印第安村庄的年代。
发掘——通常表示的是遗址物质的发现,全面移开表面并记录地层或开探沟揭示堆积的情况,全面发掘而不留下任何东西。惠勒曾说道:“我是考古学家,一个对过去的破坏者。”
田野考古学——从字面上理解,包括在田野里工作的考古学,尽管新的科学技术应用使考古学家们不需参与发掘,不必让自己的手沾半点泥土。其相对应的概念是室内考古学(主要用于审定申请计划)和电脑考古学。这种对遗址的研究,主要依靠现有的文件、地图、人口普查资料、课税清册、教会资料、测量数据和以前的发掘报告。历史考古学是研究有文字记录的那段历史。
象形文字——文字的象征符号。象形文字使用图画代表思想或言语,如古代埃及所使用的文字。
陪葬品——与人的尸体一起埋葬的物品。对考古学家来说,是一种相当有价值的习俗现象。
葬式——埋葬尸体的方式。如火葬,用火焚烧尸体,这常见于多种文化中。
巨石文化——照字面理解,使用巨大的石头筑成的纪念碑形式的物件,如环状列石。
史前——通常是指“非常古老”的意思。精确的说,是指文字发明以前。
陶瓷碎片或瓷片——破碎陶瓷的一部分,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意义,其实它对于确定年代序列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抢救性考古学——一个遗址因为开发的需要,在它被破坏前,为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所进行的抢救性的发掘。
相对年代——一个事物通过与另一个事物相对照而得出年代,不用给出确切的年代,绝对年代则要有确切的年代。
地层学——堆积物层次的研究。一般认为,埋得越深的年代越久远。远在1859年,即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之前,已有学者根据地层学推算出,许多堆积物的年代,要比传统《圣经》所说的上帝创世纪的年代——公元前4004年早得多。
三期说——把历史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学说,这种分法用在欧洲是可行的,但是用于世界的其他一些地区则有问题,因为有的地区现在还处于石器时代文化中。三分法的最初提出者是克雷斯蒂安J汤姆森,1819年,他在哥本哈根博物馆整理展品时提出此说。
斯坦因
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 1862—1943) 英国人。原籍匈牙利。早年在维也纳、莱比锡等大学 学习,后游学牛津大学和伦敦 大学。1887年至英属印度,任拉 合尔东方学院校长、加尔各答大 学校长等职。在英国和印度政 府的支持下,先后进行三次中亚 探险。第一次中亚探险(1900- 1901)主要发掘和田地区和尼雅 的古代遗址,其旅行记为《沙埋 和田废址记》(Sand-buried Ru- ins of Khotan, London, 1903), 正式考古报告是《古代和田》 (Ancient Khotan,全二卷,1907)。第二次探险(1900— 1908)除重访和田和尼雅遗址外,还发掘古楼兰遗址,并深 入河西走廊,在敦煌附近长城沿线掘得大量汉简,又走访 莫高窟,拍摄洞窟壁画,并利用王道士的无知,廉价骗购 藏经洞出土敦煌写本二十四箱、绢画和丝织品等五箱。其 旅行记为《沙漠契丹度址记》(1912),其中有敦煌骗宝经 过的详细记录;其正式考古报告为《西域考古记》(1921), 至五卷。第三次探险(1913-1915)又重访和田、尼雅、楼 兰遗址,并再次到敦煌,从王道士手中获得五百七十余 件敦煌写本,还发掘黑城子和吐鲁番等地遗址,其正式考 古报告为《亚洲腹地考古记》(1928),全四卷。还着有《在 中亚的古道上》(1933),对二次探险做了简要的记述。 1930年,拟进行第四次中亚探险,被南京政府拒绝,其所 获少量文物,下落不明。三次中亚探险所获敦煌等地出土 文物和文献,主要入藏伦敦的英国博物馆、英国图书馆和 印度事务部图书馆,以及印度德里中亚古物博物馆(今在 新德里的印度国立博物馆)。藏品由各科专家编目、研究, 发表大量的研究成果。斯坦因本人除上述考古报告和旅行 记外,还编着有《千佛洞:中国西部边境敦煌石窟寺所获之 古代佛教绘画》(1921)一书。其论着全目见《东洋学报》第 33卷第1号。其生平事迹详见米尔斯基(Jeannette Mirsky)着《考古探险家斯坦因爵士传》(1977)。
=============
贾兰坡
我国着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是一位没有大学文凭而攀登上科学殿堂顶端的传奇式人物。贾兰坡,字郁生,曾用笔名贾郁生、周龙、蓝九公。1908年11月25日(清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二日)出生在河北省玉田县刑家坞村。1929年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31年入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参加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工作。先后任练习生、练习员、技佐。1937年任调查员,1945年改称技士。1950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55年他接替裴文中先生主持周口店的发掘工作,工作优异,继裴文中1929年发现第一个头盖骨之后,他在1936年11月连续发现三具“北京人”头盖骨,震惊了国际学术界。
===============
梁思永
(1904年—1954年)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梁启超次子。原籍广东新会,1904年出生于澳门(一说出生于上海),但其童年也是在日本度过的。
⑸ 国际组织都有哪些
国际组织分为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间组织,也可分为区域性国际组织和全球性国际组织。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有联合国,欧洲联盟,非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世界贸易组织等。
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有国际足球联合会,乐施会,创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红十字会等,各种国际组织在当今世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际组织是现代国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两个以上国家或其政府、人民、民间团体基于特定目的,以一定协议形式而建立的各种机构。
据《国际组织年鉴》统计,20世纪初,世界有200余个国际组织,到50年代发展到1000余个,70年代末增至8200余个,1990年约为2.7万个,1998年为4.8万余个,21世纪初超过5.8万个。
截至2016年,世界上有6.2万余个国际组织,包括有主权国家参加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民间团体成立的非政府国际组织,它们既有全球性的,也有地区性、国家集团性的。
1、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2、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Brussel),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创始成员国有6个,分别为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该联盟现拥有28个会员国,正式官方语言有24种。
3、非洲联盟是一个包涵了55个非洲会员国的联盟,是属于集政治、经济和军事于一体的全非洲性的政治实体。主要目的是帮助发展及稳固非洲的民主、人权、以及能永续发展的经济,除此之外亦希望减少非洲内部的武装战乱及创造一个有效的共同市场,最终目标是建立“阿非利加合众国”。
4、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简称东盟(ASEAN)。1967年8月8日成立于泰国曼谷,现有10个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
5、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WTO),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世贸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是调解纷争,加入WTO不算签订一种多边贸易协议。其成员之间的贸易额占世界的绝大多数,因此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联合国
网络-欧州联盟
网络-非洲联盟
网络-东南亚国家联盟
网络-世界贸易组织
⑹ 首届世界考古学大会的意义
世界考古学大会 (The World Archaeology Congress)(简称WAC)是一个非政府、非赢利性的考古学国际组织,其基本原则是促进考古视角的多元性,呈现世界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学研究。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大会面向全世界的考古学家、遗产管理者、学生以及公众。它的目标是为了提升人们对于过去社会的兴趣,鼓励就地方性历史进行研究和促进学术交流;任务是积极参与对于过去的科学研究,无论是从民族考古实践的角度,还是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世界考古学大会通过会议、出版物或学术研究项目等多种方式,高度关注考古在世界不同政治背景中的阐释模式,促进各种各样对于“过去”的不同看法和主张,以及对全球“不均衡 性”认识等的阐述。其中,特别的兴趣在于对原着民、少数民族以及经济不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并且特别希望来自这些地区来的学者和群众,积极地参与到大会当中来。
世界考古学大会组织现任主席为Claire Smith女士,澳大利亚Flinders大学(Flinders University, Adelaide)考古系副教授。世界考古学大会组 织没有任何的固定资助,也没有大批固定人员,它筹集资金的方式是以项目为资助基础。由于考古大会关注的部分群体来自于不发达地区和以往国际讨论议题所不关注的地区,所以会议要为这些大约占到参会总人数1/3的与会代表提供相应的参会和报名费用。另外,大会还承担相当一部分对于不发达地区考古人员的教育培训 和博物馆培训费用。
世界考古学大会组 织每四年举办一次大会即全会,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考古学会议。会议交流的内容包括,各地区考古研究的成果、不发达地区的专业培训和公众教育、原着民境遇的改善、考古遗址的保护等。前几届会议曾在英国、委内瑞拉、印度、南非以及美国等地举行。资助这个活动的人包括查尔斯王子等世界名人。
世界考古学大会组 织最主要的两项出版物:(1)The One World Archaeology Series (Left Coast Press是现在的出版商,已经取代了原来的Routledge)。这个系列的出版物主要是发表大会的文章。文章内容非常宽泛,鼓励人们对于遗产和考古学 所面临的社会和政治背景问题进行讨论。作者的稿费和出版所得主要是用来对于考古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研究进行资助。(2)Worlds ofArchaeology(出版商是AltaMiraPress)。这个系列丛书的目标在于揭示考古学研究的广泛性和多元性,促进研究者从不同于西方研究的视角对古代社会进行阐释。另外,会议刊物还包括:Archaeologies、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Culture和South American等。
⑺ 2020国际十大考古新闻发布!你都知道哪几个
据我所知,2020发布的国际十大考古新闻中英国巨石阵周围的巨型柱坑便是其中之一
巨石阵不仅在建筑学史上具有的重要地位,在天文学上也同样有着重大的意义。它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另外,其中还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因此,很多人猜测,这会不会是远古人类为观测天象而建造的天文台。我的猜测是会不会是在当时有什么陨石落在附近?然后被人们发现就天天观察天象,观察日出月落,和天气变化,然后还把这些大石头建造起来,用来计量时间和四季。(会不会当时居住的是外星人,他们星球被毁,流落到这个没有适合他们生存地球,建好巨石阵没过多久他们的食物没了,就活不下去了ε=(´ο`*)))唉真可怜)
巨石阵的神秘
它最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方就是就是巨石阵的每个石头都有几亿吨,那么当时的人们是靠什么工具把它们搭建起来的呢?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真是太令人钦佩了,(如果能分我一半就好了)当然它的用途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有人猜测可能与宗教活动有关,那他附近的巨型柱坑曾经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吗(会不会是外星人向他们走丢的伙伴传递信号哇)
⑻ 世界上十大考古发现有哪些
世界上十大考古发现:
丛林深处的神话——玛雅文明
死亡之丘——摩亨佐·达罗
“迷宫”惊世再现——克诺索斯王宫
穿越时空的诅咒——图坦卡蒙陵墓
追寻遥远的荷马时代——特洛伊古城
被吞噬的繁华——庞贝古城
石像守护的惊天秘密——复活节岛
千年的微笑——吴哥古迹
太阳圣女的空中城市——马丘比丘
海底永恒沉睡宫殿——亚特兰蒂斯
分别简介如下:
1、玛雅文明——丛林深处的神话;
玛雅文明是中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伯利兹以及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西部地区。约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400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3~9世纪为繁盛期,15世纪衰落,最后为西班牙殖民者摧毁,此后长期湮没在热带丛林中。
2、摩亨佐·达罗——死亡之丘;
摩亨佐·达罗考古遗址,位于巴基斯坦南部的信德省拉尔卡纳县,靠近印度河右岸。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摩亨佐·达罗考古遗址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今巴基斯坦所在地区最早的文明,是在肥沃的印度河流域发展起来的。到约公元前2500年时,这里已出现规模较大的城市,其中之一就是摩亨佐·达罗。
3、克诺索斯王宫——“迷宫”惊世再现;
王宫是克里特文明最伟大的创造,新王宫时期最后落成的王宫是一组围绕中央庭院的多层楼房建筑群,面积达2.2万平方米,宫内厅堂房间总数在1500间以上,楼层密接,梯道走廊曲折复杂,厅堂错落,天井众多,布置不求对称,出奇制巧,外人难觅其究竟,因此古希腊神话传说中誉之为“迷宫”。
4、图坦卡蒙陵墓——穿越时空的诅咒;
撩开图坦卡蒙陵墓的面纱,使人们大开眼界。它不仅使人们看到了3200 年前新王国时期法老的葬制、礼仪以及法老本人的形貌、服饰、日常生活用品、珍贵的艺术品、车马武器等,还真实地反映了3200 年前新王国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宗教文化、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情况。一些考古学家激动地把图坦卡蒙的陵墓称誉为“埃及新王国社会的缩影”,应该是毫无夸张之嫌的。
5、特洛伊古城——追寻到遥远的罗马时代;
特洛伊也称“伊利昂”。古希腊殖民城市。公元前十六世纪前后由古希腊人所建。公元前十三至前十二世纪,颇为繁荣。公元前十二世纪初,迈锡尼联合希腊各城邦组成联军,渡海远征特洛伊,战争延续十年之久,史称“特洛伊战争”特洛伊也因此闻名。城市在战争中成为废墟。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即叙述此次战争事迹。据传说,特洛伊城最后由希腊人用“木马计”攻破。十九世纪考古发掘,获得大批古物珍品。
6、庞贝古城——被吞噬的繁华;
庞贝(Pompeii)古罗马城市。庞贝城是亚平宁半岛西南角坎佩尼亚地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西距风光绮丽的那不勒斯湾约20公里,是一座背山面海的避暑胜地,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79年毁于维苏威火山大爆发。庞贝在当时属于中小城镇,但由于被火山灰掩埋,街道房屋保存比较完整,从1748年起考古发掘持续至今,为了解古罗马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7、复活节岛——石像守护的惊天秘密;
现岛上居民约2000人,都属波利尼西亚人种,在西方人未到这个岛上之前,这里还处于人类的石器时代,他们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岛上的土着波利尼西亚人,称这个小岛是“世界的中心”。这个岛的首先发现者,是英国航海家爱德华·戴维斯,当他在1686年第一次登上这个小岛时,发现这里一片荒凉,但有许多巨大的石像竖在那里,戴维斯感到十分惊奇,于是他把这个岛称为“悲惨与奇怪的土地”。
8、吴哥古迹——千年的微笑
吴哥古迹,又名吴哥考古园,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的柬埔寨西北方暹粒省,吴哥(Angkor)是高棉语“城市”的意思。古迹群分布在4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包括高棉王国从9世纪到15世纪历代都城和寺庙,如吴哥窟、吴哥城、巴戎寺、女王宫等遗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将吴哥古迹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9、马丘比丘——太阳圣女的空中城市;
马丘比丘在奇楚亚语Quechua“古老的山”之义,也被称作“失落的印加城市”,是保存完好的前哥伦布时期的印加遗迹。马丘比丘是南美洲最重要的考古发掘中心,也因此是秘鲁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在山顶上马丘比丘的悬崖边,人们可以欣赏到落差600米直到乌鲁班巴河的的垂直峭壁。绝佳的地理位置使马丘比丘成为了理想的军事要塞,它的位置也因此曾经是军事机密。
10、亚特兰蒂斯——海底永恒沉睡宫殿。
现代科学发现,在大洪灾之前,地球上或许真地存在过一片大陆,这片大陆上已有高度的文明,在一次全球性的灾难中,这片大陆沉没在大西洋中。而近一个世纪以来,考古学家在大西洋底找到的史前文明的遗迹,似乎在印证着这个假说。在民间的说法中,人们把这片陆地叫做“大西洲”,把孕育着史前文明的那个国度叫做“大西国”。其实,科学界早就给这片神秘消失的大陆命名了,那就是沿用了柏拉图提出的名字:亚特兰蒂斯。
⑼ 世界有哪些国际组织
1、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2、欧洲联盟(德语:Europäische Union,法语:Union européenne),简称欧盟(EU),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Brussel),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创始成员国有6个,分别为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该联盟现拥有28个会员国,正式官方语言有24种。
3、世界贸易组织(WTO),1994年4月,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 ,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 拥有164个成员,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4、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缩写APEC),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
2001年10月,APEC会议在中国上海举办。这是APEC会议首次在中国举行。2014年,APEC会议时隔13年再次来到中国。截至2014年9月,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正式成员和三个观察员。
5、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置在瑞士日内瓦,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是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的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的主要职能包括:促进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进公共卫生、疾病医疗和有关事项的教学与训练;推动确定生物制品的国际标准。
(9)国际考古组织有哪些扩展阅读
政府间国际组织(International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IGOs),指一般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通过宣言等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而成立的国际组织, 例如,联合国专门机构(Special Agencies of the United Nations)等。
非政府国际组织(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NGOs),指未经政府间协议而建立,由独立机构、民间组织、志愿协会等团体组成的国际组织,占国际组织总数80%以上。例如,国际红十字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等。
全球性国际组织:这类国际组织的名称一般以联合国)、世界、全球、国际的英文字母缩写开头,例如,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区域性国际组织:这类国际组织的名称一般指明其所在地域,例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等。
政治性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是世界最大的政治性国际组织,独立国家联合体是苏联解体后有原多个加盟共和国组织的一个地区性组织。专业性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IFL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