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当代书画名家有哪些
当代书画名家有:
1,石开,原名张佩华,山东人氏,人称鲁人石开,出生于书画世家,自幼爱好书法,并置身其中,十年磨一剑,他几乎把自己的全部情感都融入到书法艺术中。正是凭借着自己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才造就了他如今的名气。
现在已经是文化部评定的一级书法师、一级美术师,国礼书画家,同时还是文化部中艺卿云书画院书画家,中国国际书画名家研究院院士,中艺名(北京)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国家品牌战略委员会理事。
以上几位当今书法领域颇有影响的书画家,长期致力于中国书画的发展与创新,他们坚持做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每一幅作品背后都蕴含着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不仅书画风格各有千秋,更被誉为当代最具收藏潜力的书画家。
㈡ 那些国际顶尖艺术家,总会有超乎常人的非凡举动,该如何理解
那些国际顶尖艺术家,总会有超乎常人的非凡举动,该如何理解?作为一个艺术家,一个从事艺术创作多年的人,我认为“突破传统”是一件非常沉重的事情。艺术家离不开智慧和创新精神。突破传统,创新。要做艺术,要认真学习艺术。学习的过程叫做继承传统的过程。学习传统的目的在于创新,即突破传统。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个人在艺术创作上的创新和艺术上的突破,就不是一个好的艺术家。中国画和油画。现在很多人都在吃饭。我为什么这么说?我没有发现,在艺术造诣非常成功的艺术家背后,有大量没有自己想法和创新观念的模仿者。
各行各业艺术家的所谓行为,在自己或集体的创作中接受了传统的艺术教育和启发,敢于创新更美的艺术展览。艺术家的突破精神和行为可以概括为:“没有创新的艺术行为,艺术就会停止感恩,更不用说创新和突破了。”随着时代的前进,艺术将随着创作者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发展,艺术家的思维也在不断变化,即接受传统,创新更高贵、更深远的事物,从而展现出创作一代丰富而奇特的艺术。艺术家杰作的创新行为值得赞赏。艺术没有尽头。有的随着几代人的思想和创造而不断突破和变化。
㈢ 华人艺术家国外艺术家 国际知名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及介绍
比如说这个戴帆, “宇宙宣言”(Universe Manifesto)中,宇宙建筑与天文学、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动力学与热力学、可逆性与不可逆性、存在与演化、人类、动物、外星球、不明物质、宗教、远古的神话、太空科学通过所有层次间的复杂反馈而建立。
㈣ 全球影像艺术家国际知名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及介绍
当代世界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戴帆,最着名的就是他的“宇宙宣言”,宇宙太空艺术、自动控制装置艺术、生物材料、空间观念艺术、计算机虚拟艺术、人工社会、超现实神话、园林建筑、观念摄影、海报装置、观念雕塑、数学绘画、自然现象的艺术化等诸多领域 、奇异虚拟物种。当然,他在构建过程中还孕育了一些极具有启发意义的理论洞见以及汇集了人类对建筑的想象中最尖端、最不可思议、最疯狂、最不可预测、最复杂、最遥远、最恐惧、最癫狂的幻象,这既是思想的冲击,身体的感觉,又是心灵的张狂。他对各种建筑概念的精细分析和表现令人大开眼界。 “宇宙宣言”(universe Manifesto)是一颗向地球以巨大的速度飞来的外星球,让你震惊,接下来会不断地让你震惊,这是一个从未有过的经验。
㈤ 中外艺术大师作品
㈥ 50位顶尖当代艺术家国际着名艺术大师
代表着当代中国前卫一代艺术家最具创造性的思考能量之一。戴帆“DAI FAN”其作品一直对人类既定的思考惯性及艺术史进行入侵,提供给人们观察和思考这个世界的全新视角。
㈦ 设计艺术家最伟大艺术家国际知名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及介绍
是这个戴帆,是处于社会学、未来学、政治、科技、设计、五支源流交叉点上的艺术家。他是“未来一代”观念艺术运动的先行者。。
㈧ 世界素描大师有哪几位
达芬奇;克劳德·莫奈;门采尔;鲁本斯.....
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语:Leonard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又译达文西,全名列奥纳多·迪·瑟皮耶罗·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意为“芬奇城梅瑟·皮耶罗之子──列奥纳多”),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博学者:除了是画家,他还是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植物学家和作家。他的天赋或许比同时期的其他人物都高,这使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也使得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艺术家,也是历史上最着名的画家之一,与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小行星3000被命名为“列奥纳多”。最着名的作品是《蒙娜丽莎》现在是巴黎的卢浮宫的三件镇国之宝之一。
门采尔(Adolpyh Von Menzel 1815-1905),阿尔道夫·门采尔是世界着名的素描大师,是德国十九世纪成就最大的画家,也是欧洲最着名的历史画家,风俗画家之一,更是杰出的素描大师。门采尔一生为世界留下约7000余幅素描作品和80余本素描,速写集,广泛而深刻的表现了德国的社会生活风俗,其取材之广,数量之多,没有一个艺术家可以与之相比。尤其是对德国工业生产和工人生活的描绘,为同时代欧洲画坛所罕见。
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生卒年:1577年6月28日—1640年5月30日。 佛兰德斯画家,巴洛克画派早期的代表人物。他是欧洲第一个巴洛克式的画家。他的绘画着眼于生命力与感情的表达,华丽的巴洛克风格是我们理解整整几百年艺术发展的重要资料。他一生的丰富阅历,充分展现在他多彩多姿的创作中。他的肖像画技巧完美,引人入胜。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被誉为“印象派之父”,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
㈨ 中国着名的美术大师有哪些
1、赵惠民
赵惠民,艺名为赵壁,浙江绍兴人,生于1922年,卒寸年。1959年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曾任景召镇市政协常委,景德镇市美协理事。
赵惠民从艺近60年,创作成果丰硕。他的瓷画作品,多次选送国外展览,屡获国家和地方奖励,有些还被中外工艺品馆藏单位收藏。
1990年,他曾往北京专门为各友好国家领袖人物绘制肖像瓷画,享誉京华。1975年,他为景德镇市宇宙瓷厂装饰设计《十二金钗》彩盘,由美国布莱德福特公司彩盘交换中心包销,并由该公司包销,批量进入欧美市场,所创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1990年;赵惠民应"彩盘中心"之潋,前往美国考察陶瓷艺术和观光。
赵惠民的作品先后发表于《景德镇陶瓷》、《陶瓷美术》、《景德镇陶瓷艺术名人录》。《人民中国》美国出版的"艺术名人 名作"画册先后撰文和刊发图片评介他的作品特色和艺术成就。
2、杨刚
杨刚,男,苗族,画名:杨寅,人有“墨虎”之称。1963年元月出生于湖南湘西,中共党员,政协委员,毕业于北京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艺术家协会会员,现任湘西州杨刚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湖南省文本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建筑工程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大师,世界艺术家协会理事,世界华人杰出艺术家。
多年以来,他凭借自己执着的性格、真诚的品质和绝佳的技艺,在绘画与创新的领域中频奏凯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誉满神州大地,深深赢得了社会的好评。
在我国绘画的事业上做出了强有力的贡献,作品深入浅出,曾多次入选于中国和国际书画艺术精品展。并在世界华商艺术博览会中荣获金奖。
同时颁发了精致的奖牌、奖杯与铜质证书。且分别被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西兰等地的名人专家进行收集与珍藏。
且有众多作品分别被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西兰、意大利、土耳其等地的名人专家收集与珍藏。
3、李进
男,艺名李峻男,汉族。1940年3月出生于景德镇。1960年考入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从师名家王大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以工艺精着称。他擅长动物。
现任中国轻工局陶瓷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世人称道他的人物瓷画"件件是精品"。
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颂发“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李进长期在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研究,师从“珠山八友”王大凡先生苦研技艺锲而不舍。
他擅长陶瓷装饰人物,兼工花鸟、动物。多次获国家级一等奖奖励。作品多为海内外收藏家收藏,多件作品发表在《中国陶瓷》、《收藏天地》等杂志书册。传略载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 录》和《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书典 。
4、常宗林
常宗林,山东淄博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淄博市第十届政协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石雕刻专委会副秘书长、淄博常宗林篆刻艺术研究院院长、砚铭文化非遗项目传承人。工书法、篆刻,精瓷刻和砚铭雕刻技艺。
代表作品有瓷刻《孙子兵法》,《道德经》,《人民币系列瓷刻》等。
5、庞建新
庞建新,字念森,1958年生于上海,山东临沂人。他自幼喜欢书画雕刻,有极强的美术功底,中学时就用核桃雕刻出获奖作品“核舟记”获得全国性奖项。
在近四十年的玉雕生涯中,庞建新先生对中国玉雕事业兢兢业业,曾协助刘忠荣和张迎尧两位大师撰写学术论文,并且指导和培养了很多现今青年一代的玉雕新秀,在业界受到一致的认可以及倍受尊重,其作品更是受到广大艺术爱好者的一致好评。
历年来作品曾获:百花奖、神功奖、天工奖、玉龙奖等。在《中国工艺美术》杂志、上海美化生活(工美)杂志,《国家艺术》杂志,发表过多篇玉雕论文。
㈩ 国际注册工艺美术大师汤春甫资料谁知道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际注册工艺美术大师汤春甫老师采访实录:
天台山佛教城,一个佛像的王国,弥勒菩萨、千手观音、五百罗汉等佛像,畅销世界60多个国家。而这个“王国”的当家人,就是汤春甫。4月6日上午,记者参观完佛教城,在一间陈列着各种佛像,弥漫着淡淡檀木香味的工作室里,这位不久前刚刚载誉而归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向记者讲述——
少小学艺,吃苦不言苦
汤春甫从事佛像的雕刻工作足足有43个年头了。回忆起自己的从艺之路,汤春甫说了这样一句话:“那是一种缘分。”
汤春甫自幼家贫,7岁的时候父亲过世了,一家人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艰难。12岁那年,汤春甫来到天台山华顶寺,帮助庙里扫扫地,送送开水,靠做些杂活讨口饭吃。有一天,庙里的一位老僧人突然问汤春甫:“孩子,你愿不愿意跟我学点手艺?”
“学手艺?”当时的汤春甫并不真正明白这句话意味着什么,但有一个念头却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如果我像他一样会做油漆,会修理佛像,以后我就不会饿肚子了。”于是,他赶紧点头,说:“我愿意跟你学。”
于是,华顶寺那位60多岁的老艺僧释广弘就成了汤春甫的师父。按照当时规矩,汤春甫正式拜师之后便搬来庙里,和师父一起居住。生活上,他要负责照顾师父的起居,打水扫地、铺床叠被、整理房间,都要尽心尽力;学艺方面,师父更是不容许他有一点懈怠。记得有一次,师父教汤春甫给桌子上油漆,他不小心洒了两滴在地上,不仅受到师父的严厉批评,还被惩罚中午不准吃饭。
“那时候,庙里的和尚每天只吃一餐,我也一样,‘中午不吃饭’就意味着这一天就没饭吃了。”汤春甫回忆说,对于正处于身体发育期的他来讲,最不能忍受的便是饥饿。“到了晚上,肚子就饿得咕咕叫,难受得不得了。”
艰苦的条件,让汤春甫比别的同龄人更奋发图强。在师父的严格要求下,他很快便掌握了木雕和油漆的基本功,再加上心灵手巧、善于钻研,他的木雕技艺一天比一天成熟。6年后,他正式“出师”了,开始自立门户,从事一些与木雕相关的工作。
诚信为本,贵人相助渡难关
改革开放以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全面恢复,宗教寺院重新建立,需要大量的佛像。汤春甫凭着敏锐的眼光和市场感觉,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独自开办了制作佛像的工厂。由于技艺精湛,汤春甫的工厂生意非常火爆,前来订货的国内外客户源源不断。
和很多自主创业的人一样,汤春甫在创业初期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1988年,他的事业遭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有一次,他从国外接了一单7万美元的大生意。由于对方要求的造像数目偏多,时间也比较急,汤春甫担心靠自己无法完成,于是便将其中一小部分转包给了别人。不料,由于质量监管不严,转包的这部分像达不到订货方的要求,对方提出要全额赔偿。
全额赔偿!整整7万美金,这对于当时总资产还不到1万美金的汤春甫来讲,实在是一个承受能力之外的巨大数目。但是,汤春甫却很快作出了一个令大家惊讶的决定:“我就算砸锅卖铁,负债累累,也要赔!”因为在他看来,既然犯错,就要勇于承担责任,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这件事很快便在业内传开了,汤春甫的“守信之举”也得到很多人的高度评价。时任新加坡中华商会进出口会会长的林方基先生一方面赞赏汤春甫的德行,一方面还积极为他四处奔走,寻求解决之法。更令人庆幸的是,新加坡着名华侨李阿珠大居士在听说此事后,主动向汤春甫伸出了援助之手,无偿为他提供赔偿款7万美金。另一方面,有感于汤春甫的诚信,订货方在得到赔偿后,又主动提出与汤春甫建立新的业务关系。
终于,工厂顺利渡过了难关,汤春甫的事业又恢复了新的生机。
20年心血,“干漆夹苎”焕发新生
上世纪90年代中叶,汤春甫在天台山下修建了“中华佛教城”。如今,这个占地面积100余亩,建筑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的厂区内,已有各种技术人员近300名,是目前国内集中造像工匠最多的地方。
天台山佛教城造像均以佛教经典为设计依据,并采用天台山传统的“干漆夹苎”工艺。汤春甫告诉记者,干漆夹苎工艺起源于东晋南北朝,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当时有一位名叫戴逵的人,为天台山周边一带的寺院雕刻佛像。雕出的佛像造型厚重,线条流畅,神情端庄,令人赞叹。可是一年过后,当他回到寺院,一股凉气从心头掠过,佛像上出现了一道道的裂痕。如何使佛像不开裂,不变形?戴氏父子作了一次次的尝试,终究未能如愿。
一天午后,一场雷雨轰然而至,在田间小道上赶路的戴氏父子,跑进一座新落成的祠堂避雨。祠堂里,有几位工匠正在用生漆将苎麻包裹在梁柱上。二人打问:你们这是在干嘛?答曰:在做干漆夹苎,能让梁柱不开裂,不变形。戴逵豁然开朗。不久,中国第一尊木雕的“干漆夹苎”佛像,在戴氏父子二人的手中诞生了。从那时起,“干漆夹苎”技艺开始走进了佛教造像艺术。
“由于这项技艺主要是通过口传身授,师承相传,没有任何文字记载,我从师父那里学得也只是一知半解。”汤春甫从70年代开始研究干漆夹苎技艺,从材料的选择、提炼,到在木雕上的使用、加工,经过20余年319次的反复试验,汤春甫终于总结出“干漆夹苎法”的48道工序,168道工艺流程,使得这项濒临失传的技艺又重新焕发出了新的生命。
据介绍,“干漆夹苎”法造像十分讲究,要选用香樟木、野生苎麻、原始生漆、千年瓦粉、火山灰等材料,历经雕塑、烘干、夹苎、灰漆、水磨、贴金等48道工序。这样制造出的佛像历经风月而不变色、不开裂、不变形,保存时间可长达千年之久。“这种传统的‘漆金木雕———干漆夹苎法’技艺,目前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汤春甫告诉记者,这门工艺如今已经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享受“国宝”待遇。
名声大噪,“观音”送进故宫博物馆
作为一位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汤春甫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世人的承认,给更多的人启迪与愉悦,为人类留下美好的纪念。而这一点,他已经做到了。
1999年,全国工艺美术“世纪杯”大展上,汤春甫耗6年心血,结合漆金木雕和干漆夹苎法精心制作的,通高3.46米的“千手观音”佛像荣获大展最高荣誉———金奖。后来,北京故宫博物院派出专家组,对这个作品进行了认真鉴定审核。经故宫博物院鉴定、研究、论证后,汤春甫的“千手观音”正式送进故宫博物院视为国宝珍藏。“这是故宫博物院一百多年首次收藏现代制作的佛像,可见它有多么珍贵。”汤春甫自豪地告诉记者。
更让汤春甫感到兴奋的是,北京故宫每天汹涌的游客流量使他和他制作的佛像声名远扬。当口口相传,得知天台山仍采用传统天然造像材料,保留了“干漆夹苎”这一濒临绝代的传统技艺时,订单纷至沓来,世界各地的国宝馆以及宗教部门源源不断派人前来拜访汤春甫,求请佛像。
如今,汤春甫的佛教城制作的佛像畅销60多个国家,得到了各国佛教界的称赞。其中有两万多尊大小佛像被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韩国、日本、英国、美国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宝馆及宗教部门收藏或供奉。促进了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影响着当今人类的思维习惯及行为模式。
坚持创作,艺术追求无止境
作为一名实业家,汤春甫拥有了足够的物质财富,他已经知足了;而作为一名艺术家,汤春甫对艺术的追求则是无止境的,也是非常苛刻的。
在采访中,记者深刻地感受到,这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东方的艺术写虚,重在意境的表达;西方的艺术写实,重视线条的刻画。”对于艺术,汤春甫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艺术工作,不是一个简单的复制,而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既是创造,就要创新,相互取长补短,吸收融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品。
“对从事艺术特别是雕刻艺术的人来说,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他举例说,比如做一只人手,看似简单,实则包含着很多的学问。“从东方艺术的角度来看,一只手要做出圆滑的造型,表现出整体的美感;而从西方艺术的角度看,除了造型之外,还要表现出筋络的细部。而现代木雕,就是要吸取东西方的长处,既要表现出东方的造型,也要含有西方的细节,如此才能表现出一只完美的手。”
虽然工作繁忙,为了事业在世界各地奔走,但是汤春甫仍然坚持每年要在工作室里工作两三个月。他说,功夫来自于不断地实践,长久不摸雕刻工具的话,就生疏了,一个艺术家的生命也就完结了。“创造一件艺术珍品,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创作。古代之所以能够有优秀的传世作品,就是因为他们都是在用心去做,为人处世真诚、谨慎、老实做人、踏实行事,才产生了一代大师和伟大的作品。”
■采访手记
汤春甫的两个心愿
采访汤春甫,是一次十分愉快的经历。浙江商人的精明、佛教学者的健谈、艺术大师的儒雅,都在他身上展露无疑,他滔滔不绝的讲述,恰如采访当天的好天气,让记者的心情豁然开朗。
他说,这一路走下来,他付出了很多的艰辛和汗水,但收获了更多的自豪和感动。特别是他的作品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承认,人生中没有再比这更让人高兴的了。
他说,人生在世,没有物质不可,但物质不要太多,他已经拥有了太多,现在要做的就是报答社会,感恩国家。在“商务作品”的收益能基本维持员工收入的情况下,他和他的工匠们将主要的精力和心血都倾注于纯粹的艺术创作,希望能为天台山留下更多的佛像艺术珍品。
他说,当前,他有两个心愿:一是要培养更多的人才,把“干漆夹苎法”技艺这项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并发扬光大;二是,近几年内要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省会城市建立“天台山造像艺术馆”,要在新加坡、韩国、日本、等6个国家建立传播天台山造像艺术的窗口,扩大台州天台山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正确处理对外文化交流与对外文化贸易,更多地采取市场运作方式从事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进入世界文化市场,这是我们文化艺术工作者肩负的历史责任。”
汤春甫说这些的时候很诚恳,每句话都让记者感受到真诚;而他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国家级大师对艺术事业的执着。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相信汤春甫今天所作出的一切,最终也将会为世人铭记。
新闻来源: 台州晚报 作者: 肖梅梅 网站编辑: 余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