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国际空间站的氧气十几年还没耗尽,它们是从何而来的
航天科技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不停探索的方向,现如今人类的空间建设能力已经达到空间站项目。那么国际空间站的氧气十几年还没耗尽,它们是从何而来的?国际空间站上面的氧气,有一部分是经过化学反应后重新产生,很大的一部分是通过货运飞船传送氧气,让我们来分析分析。
空间站就是一个飞行在地球上空的实验室,航天员在其中进行与微重力有关的实验。总而言之,空间站是人类踏出地球的重要一步,同时也为人类移居其他星球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Ⅱ 国际空间站在开裂!如果裂缝继续蔓延,核心舱室或有报废的可能
国际空间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姿态失控”事件才刚刚过去,现在又迎来了“裂缝”事件,根据英国路透社报道,俄火箭和航天公司的总工程师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透露: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发现曙光号功能舱(Zarya)出现了多条裂缝,说明国际空间站在开裂。
尽管这些裂缝比头发丝还要细小,只存在于舱壁表面,现在还没有直接穿透曙光号舱壁,但引发了广泛的担忧,裂缝会继续蔓延吗?会不会对宇航员安全是一种威胁呢?就连索洛维约夫也在说“这很糟糕!”。
知道曙光号功能舱有多重要吗?
曙光号是国际空间站第一个升空的组件,它的前身是和平号空间站,由和平号空间站演化而来,1998年11月20日发射入轨,可以说是国际空间站核心舱室,全长13米,重24吨,共有72立方米空间,宇航员活动空间超过40立方米。
知道曙光号功能舱有多重要吗?提供了多种重要功能,通信、导航、电力、温度控制、姿态控制,还有气压控制等,给空间站提供6千瓦电力支持,还提供了两个睡眠舱,宇航员可以在睡眠舱中休息。
曙光号还起到空间站重要连接功能,前端对接团结号节点舱,尾端对接的是 星辰号服务舱(Zvezda) ,星辰号有四个接口,与2021年发射升空的 俄罗斯科学号(Nauka)、 进步号货运飞船或联盟号载人飞船相接。
为何曙光号会出现裂缝?
这显然不是人为所至,应该是曙光号舱体的老化,曙光号设计寿命13年,1998年发射,至今已经使用了23年,超期使用了10年,所以出现裂缝并不是质量问题,而在长期应力作用下,局部出现了“金属疲劳”,产生了累积损伤。
但是国际空间站还要继续超役使用到2024年,美国和俄罗斯甚至还想将它用到2028年, 索洛维约夫怀疑,2025年后,国际空间站可能就要全面瓦解了,如同“雪崩”一般。
如果裂缝继续蔓延怎么办?
在2021年7月的“姿态失控”事件中,国际空间站在不停翻滚,美国当时可是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准备好了载人龙飞船,万一国际空间站救不回来了,宇航员将乘坐龙飞船逃生,不过在俄 航天局一顿猛虎操作后,国际空间站恢复了 姿态。
那么曙光号裂缝继续蔓延,一发不可收拾该怎么办?是直接将它报废掉,还是跟之前的处理方法一样,涂一些密封胶水就完事了呢?
直接报废,这实在有些可惜,并且曙光号尾端还连着星辰号、科学号以及载人飞船,报废之后它们如何处理,显然也是件非常棘手的事情,所以不到情非得已的地步,俄罗斯也绝对不会舍去曙光号,况且涂密封胶水有经验可以借鉴。
2021年3月, 星辰号服务舱(Zvezda)出现了两个小 裂缝,其中一个最大的一个长22毫米,宽100微米,比人的头发丝还要略宽一些,别看裂缝这么小,但穿透了舱壁,导致了舱内空气的泄漏。
俄罗斯宇航员修好了它,先使用三毫米钻头开孔,然后使用两种密封膏,堵住了漏气的裂缝,但这只是暂时的,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开裂,因为跟曙光号一样, 2000年发射升空的星辰号也已经超期使用了多年,“ 金属疲劳”也是正常的。
如果曙光号裂缝继续蔓延,若使用密封胶水来修补缝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用不了多久,裂缝很有可能再次出现,最后的办法只有一种,那就是报废核心舱室曙光号,报废国际空间站。
总结
星辰号 出现裂缝后,现在曙光号又出现了裂缝,这表明国际空间站严重老化, 星辰号和 曙光号都有报废的可能。都说国际空间站要延期到2024年才退役,但现在情况已经很不容乐观,提前退役也是一件极有可能的事情,那么接力国际空间站的就只有中国空间站了。
中国空间站即将迎来多国宇航员,不过其中并没有美国宇航员,主要是美国并没有拿出诚意来,真不知道没了国际空间站,美国宇航员将何去何从。
由于中国空间站设备使用的是中文,所以国外宇航员正在努力学习中文,准备进入中国空间站,有的国外宇航员现在已经基本会说中国话了,真替他们高兴。 有趣的科学 探索 内容请关注唯一微信公众号:有趣 探索
Ⅲ 国际空间站又现裂缝,居然还要用到2024年
自从2021年4月份发射了天和号核心舱之后,我国的空间站建设就在按照计划平稳推进之中。神舟十三号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又让空间站建设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不过,与中国空间站蒸蒸日上的景象相反,国际空间站则是麻烦不断。
至于现在的国际空间站,很明显已经处在一种尽力维持现状的状态,现在共同运营国际空间站的各国不约而同地减少了对国际空间站的投入,空间站上的设备也是能对付用就对付。比如出现裂缝的“曙光号”货运飞船,还将带着裂缝陪着空间站继续运行到2024年。届时,随着国际空间站这些几十年的老设备退役,人类的航天事业或许将会进入到一个新的纪元。
Ⅳ 国际空间站寿命为什么没有永久
撇开各种损耗不谈,光小陨石,小飞行物撞上了,撞巧了都可以让空间站报废,当然这种可能性很低。而电子元件随着使用,当然会老化,尤其是舱内,有氧气就不可避免加速老化。
Ⅳ 为什么有些国际空间站过几年后就不再运行了
国际空间站是一个由六个国际主要太空机构联合推进的国际合作计划,将作为科学研究和开发太空资源的手段,为人类提供一个长期在太空轨道上进行对地观测和天文观测的机会。
那么,为什么有些国际空间站过几年后就不再运行了呢?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经费问题,下面详细说明因为经费原因导致国际空间站最终被荒废。
耗资最贵的建筑
国际空间站的设想是1983年由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的,即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建造迄今为止最大的载人空间站。经过近十余年的 探索 和多次重新设计,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加盟,国际空间站才于1993年完成设计,至1998年才完成第一个模块的发射升空。
作为美国、俄罗斯、欧洲太空署、日本和加拿大的合作项目,国际空间站自2000年以来就一直有宇航员居住,随后其创造的发现不断让人们认为这一耗资达1,000亿美元的空间站物有所值。
各国太空 探索 的重点转移
由于各国重点项目的迁移,已经没有足够资金维持国际空间站了。
首先是美国。在人类首次载人登月50周年纪念日(2019年7月)即将到来之际,特朗普总统要求NASA重返月球。欧洲太空署署长简·维尔纳(Jan Werner)和俄罗斯太空署都对这一宏伟计划表示支持。中国则自行发展登月计划。各国太空机构应该不会在当前载人航天预算之外拥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国际空间站。
除非美国国会向NASA划拨额外资金,或者其他项目下马(二者的可能性都不大),否则没办法在去登月或登火星的同时为国际空间站发送乘员、货物、食品和补给。
以上是我对问题“为什么有些国际空间站过几年后就不再运行了?”的回答,欢迎大家在评论中与我交流讨论。
Ⅵ 太空中为什么航天器会生锈
说到腐蚀,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例如:厨房铁锅会生锈,碳酸饮料会腐蚀牙齿,街道上的护栏风化开裂等等。但你知道吗,在太空环境中航天器也会生锈.有人可能会问,太空是高真空环境、没有水的存在,航天器应该不会像地球上那样被腐蚀吧?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与“温顺”的地球环境相比,真实的太空对航天器的“外衣”威胁更大。
自宇宙大爆炸起,太空中的温度便开始逐渐降低,在经历了150多亿年的演变后,目前的太空正处于极寒的环境中,平均温度只有约-270.3℃。但是,真空环境中,由于缺少空气的传热和散热,航天器表面受阳光直接照射的一面,其温度将高达100℃以上,而阳光照射不到的一面,温度则可低至-200℃。这种极端的温度条件和大幅度的冷热交变会影响材料的应力,并可能造成航天器“外衣”的断裂、分层甚至脆化,极大的缩短其安全服役寿命。
Ⅶ 国际空间站寿命即将到期,其它国家为何不愿在重建
我们知道人类自从有了一定的科学技术之后就大致的发展,特别是在近些年的时候我们已经能够登上宇宙,这就是人类的进步,也是人类的努力,关于宇宙知识之中,我们人类一直在努力的探索,但与这个庞大是我们用想象无法能够弥补了但是其中有一些工具我们在利用,例如宇宙空间站就是人类在探索宇宙的时候有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那么国际空间站寿命即将到期,其他国家为何不愿意再重建?这其中原因主要涉及以下几点。
三、某一些国家的强权政治。最后一点就是某一些国家的强权政治,让一些实力较小的国家他们接纳不起。特别是强权政治国家,对一些欧洲小国往往收费太过于昂贵。
Ⅷ 国际空间站裂缝修复不易,裂缝损害是如何造成的
国际空间站裂缝修复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是因为在太空的环境当中与我们地球的环境有着千差万别。因为在太空当中,人们处于的是一种失重的状态,因此在行进过程中很难进行有目的性的移动。通常人们进行移动的过程当中需要依靠外力的借助,才可以向指定目标进行移动。因此在修复国际空间站到裂缝时是在外部进行修复的,这也增大了修复的难度。这是因为修复这种裂缝需要人们通过空间站舱外进行修复,人们处于失重的状态使得修复的难度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对于空间站外部的修复,宇航员的安全性也需要得到重要的保证,因此在外进行修复裂缝是非常难的。
对于空间站的裂缝出现修例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人们对于空间站的裂缝不进行修理,很可能会造成空间上的巅峰进一步的增大使得空间站失去其原有的作用。因此在航天航空领域,人们也逐步对空间站材质进行更改,以求应用更为坚硬的材料,以避免受到类似的损失。
Ⅸ 国际空间站是怎样成为航天史上的杰作的
已经开始动工建造的、迄今为止最大的航天器——国际空间站,是航天史上最伟大的杰作,代表了当今人类航天技术的实力和水平。
国际空间站采用桁架式结构,其结构之复杂和规模之大令人咋舌。它在长达108.5米的桁架上安装有太阳能电池帆板和散热器,其中心部分是居住舱、实验舱,它们是由美国制造的。此外,还有俄罗斯制造的服务舱、研究舱和太阳能电池帆板,日本的实验舱、欧空局的哥伦布轨道设施和加拿大的移动服务系统。空间站宽度达88.4米,几乎有足球场那么大,相比之下,与其对接的航天飞机犹如一个足球。国际空间站重472吨,太阳能电池帆板面积为4000平方米,覆盖的面积超过两个足球场,当它划过夜空时,将像钻石般晶莹剔透,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国际空间站的部件有100多个,需要多次发射升空,并在太空将它们组装起来。预计美国航天飞机和俄罗斯运载火箭共需发射45次,宇航员要进行舱外活动1100小时,其技术难度和风险是巨大的。建成后,空间站上可居住6~7名宇航员,可以在太空运行10年。它的轨道平均高度为350千米,运行时速为2.8万千米,绕地球一圈只用90分钟,运行期间可看到地球总表面积的85%。
国际空间站的建站计划长达10年,分为三个阶段。1994年到1998年6月为第一阶段,主要是完成技术攻关和建站的一系列准备工作。1998年6月至1999年6月为第二阶段,进行主要装置的发射,建成核心部分,可具备3名宇航员在轨工作、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此阶段共需进行15次发射。从1999年7月到2003年12月为第三阶段(现在已推迟到2006年),这阶段将全面完成所有装配任务,将美、俄、加、欧空局、日制造的各种舱段和桁架结构按顺序发射并组装起来,还能具备6~7名宇航员在轨工作的能力。此阶段共需发射30次。建成后,它将成为真正的太空研究试验机构。
Ⅹ 太空中并没有水,为什么航天器材更易生锈呢
腐蚀是一个人们不会陌生但又感到害怕的词语,在现实生活当中腐蚀无处不在,包括我们常用的厨房用具,生锈的钥匙亦或是被碳酸饮料腐蚀的牙齿等等,都属于腐蚀的现象。
但在太空中,哪怕紫外线只占据太阳光的百分之五,但航天器材的高分子材料在吸收了太阳的紫外线后也会引发聚合物的自我氧化、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