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体系是怎样演变的
分三个阶段,布雷顿森林协定、史密森协定和牙买加协定
一、布雷顿森林协定(英语:Bretton Woods Agreements)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是该协定对各国就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
1.历史
该协定源自1944年7月,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和盟国货币金融会议,称为“布雷顿森林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协议最后决议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
2.核心内容
* 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间就货币事务进行共同商议,为成员国的短期国际收支逆差提供信贷支持;
* 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 取消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等.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前者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目的为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后者提供中长期信贷来促进成员国经济复苏.
3.美国作为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责任
基本责任有两点:
* 美联储保证美元按照官价兑换黄金,维持协定成员国对美元的信心;
* 提供足够的美元作为国际清偿手段.
内在矛盾:美元供给过多则不能保证全部兑换黄金,供给不足则国际清偿手段不足——此即“特里芬之谜”.
4.该体系的优点
* 建立了以美元和黄金挂钩和固定汇率制度,结束了混乱的国际金融秩序,为国际贸易的扩大和世界经济增长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 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和国际清偿手段,弥补了黄金的不足,提高全球的购买力,促进了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
5.该体系的缺陷
* 美元的清偿能力和对美元的信心构成矛盾,表现为美元的国际货币储备地位和国际清偿力的矛盾、储备货币发行国与非储备货币发行国之间政策协调的不对称性以及固定汇率制下内外部目标之间的两难选择等;
* 汇率体制僵硬,无法通过汇率浮动自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责任主要落在非储备货币发行国一方,牺牲了它们的经济发展目标.
6.该体系的结束
到20世纪60~70年代,爆发多次美元危机,其后以1971年12 月《史密森协定》(Smithsonian Agreement)为标志美元对黄金贬值,同时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至此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名存实亡;1973年2 月美元进一步贬值,世界各主要货币由于受投机商冲击被迫实行浮动汇率制,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完全崩溃.但直至1976年国际社会间才达成了以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的非货币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牙买加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作为重要的国际组织仍得以继续存在至今,并发挥重要的国际作用.
二、史密森协定(Smithsonian Agreement)指1971年12 月,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西方十国所达成的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协定.由于会议在史密森尼学会召开而得名.
1.协定目的
企图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调整美元价格,在相对宽松的情况下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准布雷顿森林体系.
2.协定出台背景
1971 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按照35美元每盎司的价格兑换非储备货币国家的美元,以及其他经济政策调整.这引发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3.协定的主要内容
(1. 美元对黄金贬值7.89%,每盎司黄金的官价由$35提高到$38;
(2. 调整汇率平价,美元平均贬值10%,其他欧美主要货币升值;
(3. 非储备货币对美元的波动允许幅度由正负1%调整为正负2.25%;
(4. 美国政府取消10%的临时进口附加税.
4.协定的效果
* 并未消除对美元的信任危机
* 未能阻止美国国际收支继续恶化
5.协定的结束
1973 年第八次美元危机爆发后,美元对黄金再次贬值,协定各国先后放弃该协定,采用浮动汇率制,该协定挽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尝试彻底失败.
三、牙买加协定(Jamaica Agreement)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史密森协定相继崩溃之后,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的会议上达成的国际货币制度的新协定.1978年4月生效.
1.协定的主要内容
(1. 取消汇率平价和美元中心汇率,确认浮动汇率制,成员国自行选择汇率制度;
(2. 取消黄金官价,黄金非货币化,按照市价自由交易,取消各成员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各方之间用黄金清算的义务;
(3. 增加成员国的基金缴纳份额,由292亿特别提款权提高到390亿特别提款权,主要是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国;
(4. 特别提款权可以在成员国之间自由交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账户资产一律用特别提款权表示.
2.协定的意义
* 法律性地认可了早已出现的黄金停止兑换、汇率自由浮动
❷ 用简洁的话概括二战的起因经过结果
1、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极为不公品,使得德国人对此产生了极大的报复心;另外也因为1927-1933世界大萧条,各国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纷纷寻求办法,如美国是罗斯福新政,而德国和意大利以及日本是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来摆脱自己的经济危机。
2、经过:1939年9月1日,德军集中强大的兵力,在大批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波兰军队奋力抵抗,但军队陈旧的武器装备和落后的战术,根本无法抵挡德国法西斯的“闪电战”。波兰军队节节败退,很快大片土地沦陷。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9年9月,波兰覆亡。 苏联趁德军侵入波兰之际,开始向西扩展疆域,建立了所谓的“东方战线”。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称“白色闪电”)。4月9日攻击丹麦和挪威,5月10日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对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占领。同时,德军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
1940年5月,英法联军在法国进行敦刻尔克大撤退。英法军队大部分撤入英国境内,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的力量。
1940年6月,德国对法国发动了总规模的进攻,意大利也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6月 22日,法国投降。
1940年7~10月,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命令(海狮计划)。德军对英国发动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 企图迫使英国屈服。 丘吉尔首相领导英国军民奋起反抗,粉碎了希特勒的阴谋。德国遭到了发动侵略战争以来的首次失败。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德国军队以550多万人、4000多辆坦克和近5000架飞机的强大兵力,分为三路,突然向苏联发动全面的进攻,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苏联军队猝不及防,节节失利,苏联大片领土沦陷,苏联军队和武器装备也损失惨重。
1941年9月6日,德军进攻莫斯科,苏联军队在斯大 林的 领 导 下 奋 力 抵 抗 ,粉碎了德国军队迅速占领莫斯科的企图。1942年初,苏军展开反击,歼灭德国军队50万人,德军在莫斯科保卫战的失败,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41年10月,就在希特勒侵略欧洲之际,日本法西斯进一步向东南亚扩 展,企图建立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权。
日本的政策严重损害了美、英两国的利益,美国不得不做出反应,限制乃至禁止向日本出口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增加对中国的援助,英国等国也同样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对战略物资依赖进口的日本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日本军部决定趁美国战争尚未准备就绪,发动突然袭击,取得战争主动权。
1941年11月,德国军队已经占领苏联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控制了苏联大约40%的人口以及大部分的工业区。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海空军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基地珍珠港,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同时,日军还在东南亚各地对英美两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直到第二年春天,日军侵占了东南亚的广大地区和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屿。
次日下午,德意日同时对美国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升到最大规模。
3、结果: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28日,盟军开始在东京附近和其他地区登陆,实现对日本的占领。9月2日,日本代表在驻泊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9月9日,侵华日军代表在南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即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制度的创建,根据雅尔塔会议协定,1945年10月24日发起成立了联合国,中、美、苏、英、法则成为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948年以来,安理会共授权进行了60余项维和行动。联合国先后组织制定了从不扩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等数百个国际条约。
在战后初期新建立起来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及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成为战后国际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国际经济组织。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现代国际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关于告发及惩处欧洲各轴心国家主要战犯”的伦敦协定和《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从1945年开始对法西斯德国主要战犯进行了国际审判。
而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由中、苏、美、英等11国代表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从1946年开始在日本东京对日本法西斯战犯进行了审判。《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及其司法实践,对战争法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国际法院于1946年在海牙设立。
❸ 二战后,调节世界贸易与金融的三大支柱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组织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❹ 二战期间签订哪些条约
二战中的条约比较多,只能拣几个影响大的说:
1.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8月23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与纳粹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在莫斯科所秘密签订的一份协议。条约也称为苏德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或希特勒—斯大林条约。
2. 《苏日中立条约》:1941年4月13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与日本在莫斯科签订的相互保证中立的条约。条约是在苏联为了避免东西两线作战、日本减少北方压力而实施南进战略的背景下,以牺牲中国的国家利益为前提签订的。
3. 《大西洋宪章》,1941年8月1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的奥古斯塔号军舰上签署。宣布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承认法西斯通过侵略造成的领土变更,尊重各国人民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恢复被暴力剥夺的各国人民的主权,各国在贸易和原料方面享受平等待遇,促成一切国家在经济方面最全面的合作,摧毁纳粹暴政后重建和平,公海航行自由,各国必须放弃武力削减军备,解除侵略国家的武装。
4. 《开罗宣言》:1943年11月27日,由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开罗发表,并在1943年12月1日以新闻公报形式发表的对日作战宣言。
5. 《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宣言》和《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协定》:1941年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结束时发表的,规定盟国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实行“霸王战役”计划,发动“诺曼底登陆”的时间。确定在各战场配合这一行动的作战计划。宣言的发表,对于加强反法西斯联盟各国间的团结与合作,彻底击败德国,加快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起了重要作用。
6. 《雅尔塔协议》:1945年2月4日-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中签订的协议。协调盟国对德、日作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和促进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积极作用,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会议的某些协议未经有关国家同意,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和绥靖政策的倾向,严重损害了中国等国的主权、利益和领土行政完整。三大国在会议上作出的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被称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影响巨大。
7. 《波茨坦公告》: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会议上,美国总统杜鲁门、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和英国首相丘吉尔联合发表的一份公告。这篇公告的主要内容是声明三国在战胜纳粹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对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
8.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1945年8月14日,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和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订。包括《关于中国长春铁路之协议》、《关于大连之协议》、《关于旅顺口之协议》、《关于中苏此次共同对日作战苏联军队进入东三省后苏联军总司令与中国行政当局关系之协议》等附件,并互换了关于外蒙古问题的照会等。协同双方在对日作战的协作,苏联取得了在东北地区的一系列特权,并迫使国民政府承认外蒙古的独立。
❺ 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是什么
解题关键: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力量对比变化的趋势。
思路引领:①各国经济变化②美国战后的意图③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过程
答案要点: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而美国经济实力膨胀,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主要经过了如下步骤:
①1944年夏,美、英、中等战时盟国的代表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美国凭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确定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其确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两大支柱。
②1947年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从而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的又一大支柱。
③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❻ 二战后签订了哪些和平条约
二战后签订的条约主要有:
1、《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8月23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与纳粹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在莫斯科所秘密签订的一份协议。条约也称为苏德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或希特勒—斯大林条约。
2、《苏日中立条约》:1941年4月13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与日本在莫斯科签订的相互保证中立的条约。条约是在苏联为了避免东西两线作战、日本减少北方压力而实施南进战略的背景下,以牺牲中国的国家利益为前提签订的。
3、《大西洋宪章》,1941年8月1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的奥古斯塔号军舰上签署。
4、《开罗宣言》:1943年11月27日,由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开罗发表,并在1943年12月1日以新闻公报形式发表的对日作战宣言。
5、《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包括《关于中国长春铁路之协议》、《关于大连之协议》、《关于旅顺口之协议》、《关于中苏此次共同对日作战苏联军队进入东三省后苏联军总司令与中国行政当局关系之协议》等附件,1945年8月14日,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和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订。
6、 《雅尔塔协议》:1945年2月4日-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中签订的协议。协调盟国对德、日作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和促进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积极作用,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7、《波茨坦公告》: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会议上,美国总统杜鲁门、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和英国首相丘吉尔联合发表的一份公告。这篇公告的主要内容是声明三国在战胜纳粹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对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
❼ 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确立的标志是拜托各位了 3Q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也就是A 希望对你有帮助
❽ 为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战后初期哪一国际贸易组织诞生
①世界银行 ②关贸总协定 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1)原因:
①经济的混乱会加重危机;
②经济的交流与合作是政治稳定的基础;
③贸易保护主义严重阻碍贸易的发展;
④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必然趋势。
(2)过程:
①1944年,美国等44国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决定建立国际货币、金融、贸易体系的国际组织。
②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规定固定汇率制、加强国际货币合作,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
③1947年,关贸总协定签署,确立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④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支撑了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三大支柱)。
(3)影响:
①在三大支柱中,美国拥有特殊地位;
②它们的出现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标志和影响:
1、标志: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与贸易的三大支柱,标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2、影响: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2)在三大支柱中,美国拥有特殊地位,有利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❾ 二战后,1947年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标志着以什么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建立我不会啊!麻烦告诉我
布雷顿森林体系
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国为核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即关贸总协定。
❿ 二战后美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关系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保持了数十年的世界贸易老大地位,在高科技金融方面具有绝对竞争优势。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是二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美国通过其中拥有的特殊地位。以此为基础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后已经控制了世界贸易。
但它们的出现,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