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简述中小企业进入国际目标市场的途径
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现实途径:委托生产
委托生产是指品牌拥有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关键的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并控制销售渠道,具体的加工任务则交给别的企业去做。从全球的趋势来看,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接受跨国公司订单,实施委托生产战略成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重要选择。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已经融入到这一国际经济发展的大潮当中。我国的委托生产,一开始主要从广东、福建沿海的一些中小型纺织企业通过委托方式使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近年来,国内委托方式迅速发展,涉及的行业日趋广泛,除纺织服装外,化妆品、鞋帽、箱包、玩具、家电、通讯设备、计算机及汽车配件等行业也占有较大份额。
当然,实施委托生产方式也存在一些局限:我国中小企业往往无法通过委托生产战略获得核心技术;委托生产方式有严重的依赖性,我国中小企业有可能失去独立生存的能力;委托生产促进了外资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加强,使我国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但是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
‘贰’ 如何进行外国市场进入政策
一、出口
出口可以分为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两种形式。
第一、间接出口
间接出口是指企业将生产出来的产品卖给国内出口商或委托国内的代理机构,由其负责经营出口业务。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在企业尚未获得对外贸易经营权时,利用出口公司的外贸经营权出口;利用出口公司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经验,迅速打开国际市场;可利用出口公司的融资能力摆脱出口资金方面的负担,避免外汇风险及各种信贷风险;利用出口公司在外贸知识、外贸程序和单据方面的专长,减少可能发生的纰漏和延误;不必增设专门办理出口业务的机构和人员,节省费用开支;企业可以发挥自己优势,集中精力搞生产,而不需花更多的精力学习出口的技术以及了解有关的法律问题。间接出口包括下面两种具体形式:
1.出口卖断
企业将产品卖断给有该产品出口经营权的公司,并由其对外销售。这里涉及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两种合同关系:企业与出口公司之间属于国内贸易合同关系,而出口公司与国外的购买商之间属于涉外贸易合同关系。
2.出口代理
企业以自己的名义对外签约,同时委托专业性的出口管理公司代理服务,如与国外客户的联络、租船订舱、制单结汇、报关检验等。这种方式涉及企业与国外客户之间的外销合同和企业与出口管理公司之间的出口代理合同。出口管理公司以佣金的形式获取报酬,不承担外销合同中的主体商的责任。
当然,间接出口也有局限性:企业对国外市场的控制程度很低或根本不能控制;没有国外营销的直接经验,不能迅速掌握国际市场信息;企业往往难以协调市场和生产的关系。因此,间接出口主要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出口的起步阶段。资源雄厚、经验丰富的企业,往往同时采用几种方式进人国际市场,间接出口只是其中之一,而且主要用于那些潜力不大或刚刚决定开发的市场。
第二、直接出口
直接出口是指企业把产品直接卖给国外顾客,而不通过国内的中间机构。直接出口有下面几种具体形式:
1.直接卖给最终用户
这是直接出口形式中最直接的一种,即把产品直接卖给最终用户,而不经任何中间环节。这种形式常用于:
(l)价格高或技术性很强的产品,如飞机、轮船、高技术产品、大型机械设备等;(2)最终用户是国外政府、地方当局及其他官方机构;
(3)以邮售方式直接卖给国外最终用户。
2.合作出口
合作出口,又称为"互补出口营销",指的是两家生产企业在出口方面的合作:一个生产企业利用自己的出口力量和国外渠道为另一生产企业出口产品。两个企业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买卖关系,也可以是代理、委托关系。这种合作形式要求两家的产品具有互补性,如生产电脑主机的企业与生产软件的企业合作出口。最起码是两家的产品不存在直接的竞争或可替代性。
3.利用国内外的经销商
经销商是指在特定地区或市场上在购买及转售本企业某种产品或劳务方面获得独家权或优先权的中间商。经销商同一般批发商的区别在于他被授予"独家权"或"优先权"。经销商与代理商的区别在于前者与供货方是买卖关系,后者只是委托代理关系。
4.建立国外营销子公司
国外营销子公司的职能与驻外办事处相似,而且其优缺点也差不多。所不同的是,子公司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当地公司建立的,而且在法律上和赋税方面都有其独立性
二、许可贸易
许可贸易是指企业(许可方)与国外另一企业(被许可方)签订许可协议,授权对方在一定期间和范围内使用本公司的专利权、版权、商标以及产品设计或工艺方面的诀窍等从事生产和销售,以向对方收取许可费用作为回报。企业采用许可贸易方式进人国际市场的优点是:可以避开关税、配额、高运费、竞争等不利因素,较容易进人国外市场;由于向目标市场国提供了先进技术,更容易得到东道国政府的批准;没有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风险较小。但主要缺点是:在收取许可费方面,对国外被许可方的依赖性较大;由被许可方生产的产品质量难以控制;许可证贸易往往只能收取公司开发的前期费用,而无法从市场营销方面获得更多的利益;许可协议终止后,对方可能成为竞争对手,因此企业必须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从事许可贸易,应在许可协议中明确许可权的使用范围,以免造成在同一市场上与许可方发生竞争。在开展许可证贸易的时候也必须考察售让方的信用,防止对方的侵权行为。
‘叁’ 进入国际市场模式的介绍
所谓进入国际市场模式是指国际营销企业进入并参与国外市场进行产品销售可供选择的方式。归纳起来,具体包括三大类:一是出口,即国内生产,国外销售,这是一种传统,简单,风险最低的进入方式;二是合同进入,又称非股权进入,它有多种具体的形式,而且富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三是对外直接投资,又称股权进入,即企业直接在目标市场国投资,就地生产,就近销售。
‘肆’ 试比较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各种方式
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是指企业可能将其产品、技术、工艺、管理和其它资源进入国际市场的一种规范化部署。从国际企业的实践来看,企业可以选择的方式有如下三类。
1.出口进入方式
在出口进入方式中,企业的最终产品或中间产品是在目标国家之外生产的,然后运往目标国家销售。出口方式又可具体分为两种:一是非直接出口,企业一般通过所在国中间商销售其产品;二是直接出口,企业一般通过在目标国家的中间商销售产品。直接出口还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通过目标国家的中间商(代理商或经销商)销售产品;二是通过企业自身在目标国家的分支机构或子公司销害产品。
2.契约进入方式
契约进入方式指国际企业通过和目标国家的法人之间在转让技术、工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订立长期的、非投资性的合作契约,而进行国际营销活动。
契约方式是下列诸种具体形式的总称:
(1)许可证贸易。即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将自己的工业产权(专利、技术秘密和注册商标等)转让给国外法人以获得某种特权和其它收益。
(2)特许经营。指企业在规定期限(一般为较长期)内向国外法人转让其管理体系(包括工业产权、技术、组织市场和管理方式等)以取得特权或其它收益。
(3)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契约。主要是指向国外法人转让劳务以获得收益的契约方式。如国际技术协议、服务合同、管理合同、海外承包工程等。
(4)生产合同与合作生产。国际企业与外国法人在产品生产领域的合作 契约,这种合作一般不建立法人机构。如“三来一补”等产品加工合同和合作生产项目等。
3.投资进入方式
投资进入方式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方式。一般指国际企业拥有在目标国家的制造工厂和其它生产经营系统的所有权,它包括两种主要形式:
(1)独资:即国际企业拥用海外分公司的全部股权。
(2)合资:即国际企业拥有海外分公司的部分股权。
‘伍’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方式
一、出口模式
出口模式包括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两种方式。
间接出口是指企业通过本国的中间商(既专业性的外贸公司)来从事产品的出口。
直接出口是指企业拥有自己的外贸部门,或者使用目标国家的中间商来从事产品的出口。。
二、契约模式
契约模式主要包括:许可证模式、特许经营模式、合同制造模式、管理合同模式和工程承包模式、双向贸易等六种。
三、投资模式
投资模式属于进入国际市场的高级阶段。
我国的“走出去”战略所指的主要就是投资模式。投资模式包括合资进入和独资进入两种形式。
1、合资进入。合资指的是与目标国家的企业联合投资,共同经营、共同分享股权及管理权,共担风险。合资企业可以利用合作伙伴的成熟营销网络,而且由于当地企业的参与,企业容易被东道国所接受。但是也应看到由于股权和管理权的分散,公司经营的协调有时候比较困难,而且公司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有可能流失到对方手里,将其培养成将来的竞争对手。
2、独资进入。独资指企业直接到目标国家投资建厂或并购目标国家的企业。独资经营的方式可以是单纯的装配,也可以是复杂的制造活动。企业可以完全控制整个管理和销售,独立支配所得利润,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也不易丢失。但是独资要求的资金投入很大,而且市场规模的扩大容易受到限制,还可能面临比较大的政治和经济风险,如货币贬值、外汇管制、政府没收等。
四、国际战略联盟
国际战略联盟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为了相互需要,分担风险并实现共同目的而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国际战略联盟是弥补劣势、提升彼此竞争优势的重要方法,可以迅速开拓新市场,获得新技术,提高生产率,降低营销成本,谋求战略性竞争策略,寻求额外的资金来源。
拓展资料:
进入国际市场模式是指国际营销企业进入并参与国外市场进行产品销售可供选择的方式。归纳起来,具体包括三大类:一是出口,即国内生产,国外销售,这是一种传统,简单,风险最低的进入方式;二是合同进入,又称非股权进入,它有多种具体的形式,而且富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三是对外直接投资,又称股权进入,即企业直接在目标市场国投资,就地生产,就近销售。
‘陆’ 以国际企业为例说明三种进入国际市场战略的模式
1.出口模式:
直接出口。间接出口。
2.契约模式:
合同制造模式。特许经营权。许可证模式。管理合同模式。
3.投资模式:
合资经营,独资经营。
‘柒’ 国际化进人方式有哪几种
三种。
所谓进入国际市场模式是指企业进入并参与国外市场进行产品销售可供选择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有出口、股权投资、非股权安排等。
出口模式是指产品在本国生产,但输出到目标国进行销售,或者说是通过产品输出进入国外市场的方式。
对外股权投资涉及对东道国企业的股权参与,与出口方式相比,是一种控制程度更强、参与程度更大的进入方式,对外股权投资包括对外股票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
非股权形式主要包括合约制造、服务外包、订单农业、特许经营、许可经营、管理合约及其他类型的合约关系。
‘捌’ 比较进入国际市场的几种模式
所谓进入国际市场模式是指国际营销企业进入并参与国外市场进行产品销售可供选择的方式。归纳起来,具体包括三大类:一是出口,即国内生产,国外销售,这是一种传统,简单,风险最低的进入方式;二是合同进入,又称非股权进入,它有多种具体的形式,而且富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三是对外直接投资,又称股权进入,即企业直接在目标市场国投资,就地生产,就近销售。
途径
“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坚定不移的对外开放政策的一部分,是指我国资本、产品、技术、服务和自然人走出国门,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和国际化经营的发展方针。企业在了解进入国际市场的各种模式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模式“走出去”,对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我国的对外开放有着积极的意义。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模式的种类。
出口模式
出口模式包括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两种方式。间接出口是指企业通过本国的中间商(既专业性的外贸公司)来从事产品的出口。此种方式下,企业可以利用中间商现有的销售渠道,不必自己处理出口的单证、保险和运输等业务。同时,企业在保持进退国际市场和改变国际营销渠道的灵活性的情况下,还不用承担各种市场风险,初次出口的小企业比较适合运用间接出口的方式。直接出口是指企业拥有自己的外贸部门,或者使用目标国家的中间商来从事产品的出口。直接出口有利于企业摆脱对中间商的依赖,培养自己的国际商务人才,积累国际市场营销的经验,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但同时也要承担更多的风险,由于其业务量可能比较小,企业自己处理单证、保险和船务不能达到规模经济,而且企业进退国际市场和改变营销渠道的灵活性不足。
契约模式
契约模式主要包括:许可证模式、特许经营模式、合同制造模式、管理合同模式和工程承包模式、双向贸易等六种。
许可证模式。许可证进入模式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向国外法人单位转让其工业产权(如专利、商标、配方等无形资产)的使用权,以获得提成或其他补偿。许可证最明显的好处是能绕过进口壁垒的困扰,而且政治风险很小,但是这种方式不利于对目标国市场的营销规划和方案的控制,还可能将被许可方培养成强劲的竞争对手。
特许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和许可证进入模式很相似,所不同的是,特许方要给予被特许方以生产和管理方面的帮助。在这种模式下,特许方不需投入太多的资源就能快速地进入国外市场,而且还对被特许方的经营拥有一定的控制权。但是很难保证被特许方按照特许合同的规定来提供产品和服务,不利于特许方在不同市场上保持一致的品质形象。
合同制造模式。合同制造模式是指企业向国外企业提供零部件由其组装,或向外国企业提供详细的规格标准由其仿制,由企业自身负责营销的一种方式。采取这种模式不仅可以输出技术或商标等无形资产,而且还可以输出劳务和管理等生产要素,以及部分资本。但是由于合同制造往往涉及到零部件及生产设备的进出口,有可能受到贸易壁垒的影响。
管理合同模式。这种模式是指管理公司以合同形式承担另一公司的一部分或全部管理任务,以提取管理费、一部分利润或以某一特定的价格购买该公司的股票作为报酬。利用这种模式,企业可以利用管理技巧,不发生现金流出而获取收入,还可以通过管理活动与目标市场国的企业和政府接触,为以后的营销活动提供机会。但这种模式具有阶段性,即一旦合同约定完成,企业就必须离开东道国,除非又有新的管理合同签订。
工程承包模式。工程承包模式指的是企业通过与国外企业签订合同并完成某一工程项目,然后将该项目交付给对方的方式进入外国市场。它是劳动力、技术、管理甚至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全面进入和配套进入,这样有利于发挥工程承包者的整体优势。工程承包进入模式最具吸引力之处在于,它所签订的合同往往是大型的长期项目,利润颇丰。但也正是由于其长期性,这类项目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因此而增加。
双向贸易模式。指在进入一国市场的同时,同意从该国输入其他产品作为补偿。双向贸易通常是贸易、许可协定、直接投资、跨国融资等多种国际经营方式的结合。根据补偿贸易合同内容的不同,双向贸易可以分为易货贸易、反向购买和补偿贸易三种形式。
投资模式
投资模式属于进入国际市场的高级阶段。我国的“走出去”战略所指的主要就是投资模式。投资模式包括合资进入和独资进入两种形式。
合资进入。合资指的是与目标国家的企业联合投资,共同经营、共同分享股权及管理权,共担风险。合资企业可以利用合作伙伴的成熟营销网络,而且由于当地企业的参与,企业容易被东道国所接受。但是也应看到由于股权和管理权的分散,公司经营的协调有时候比较困难,而且公司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有可能流失到对方手里,将其培养成将来的竞争对手。
独资进入。独资指企业直接到目标国家投资建厂或并购目标国家的企业。独资经营的方式可以是单纯的装配,也可以是复杂的制造活动。企业可以完全控制整个管理和销售,独立支配所得利润,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也不易丢失。但是独资要求的资金投入很大,而且市场规模的扩大容易受到限制,还可能面临比较大的政治和经济风险,如货币贬值、外汇管制、政府没收等。
国际战略联盟
国际战略联盟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为了相互需要,分担风险并实现共同目的而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国际战略联盟是弥补劣势、提升彼此竞争优势的重要方法,可以迅速开拓新市场,获得新技术,提高生产率,降低营销成本,谋求战略性竞争策略,寻求额外的资金来源。
影响企业进入模式选择的因素
1.目标国家的市场因素。市场规模和竞争结构。如果目标国家的市场规模较大,或者市场潜力较大,则企业可以考虑以投资模式进入,尽可能地扩大销售额;反之则可以考虑以出口模式和契约模式进入,以保证企业资源的有效使用。如果目标市场的竞争结构是垄断或寡头垄断型,企业应考虑以契约模式或投资模式进入,以使企业有足够的能力在当地与实力雄厚的企业竞争,如果目标国家的市场结构是分散型的,则以出口模式为宜。
2.目标国家的环境因素。政治和经济环境。如果目标国家的政局稳定、法制健全、投资政策较为宽松、人均国民收入比较高、汇率稳定,则可以考虑采取投资模式进入,反之则以出口模式或契约模式进入为宜。地理和社会文化环境。如果目标国家距离本国较远,为了省去长途运输的费用,则可以考虑契约模式或投资模式。如果目标国家的社会文化和本国文化差异较大,则最好先采取出口模式或契约模式进入,以避免由于文化的冲突造成的摩擦成本。材料、劳动力、资本市场、基础设施等)的易获得性和价格。如果目标国家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比较低、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则比较适合采取投资进入模式,否则应采取出口模式。
国内因素
国内因素主要包括本国市场的竞争结构、生产要素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如果本国市场是垄断竞争或寡头垄断型,企业可以考虑以契约或投资模式进入国外市场。如果本国市场的竞争程度比较高,则企业可以采取出口模式。从生产要素来看,如果本国生产要素比较便宜且容易获得,则企业可以采取出口模式进入国际市场。所谓的本国的环境要素是指本国政府对出口和对外投资的态度。
企业产品因素
企业产品要素的密集度、价值高低和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主要以具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为生产基地,如果目标国家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可以采取投资模式,就地设厂,以节省出口的中间费用。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价值高、技术复杂,考虑到目标国市场的需求量,以及当地技术基础的配套能力,则以出口模式为宜。产品的服务性和适应性。如果客户对产品的售后服务要求比较高,以及那些需要做出大量适应性变化以销售国外市场的产品,企业最好采取契约模式或投资模式进入。另外,企业的主线产品、核心技术在进入目标国市场时,大多采取投资方式,且以独资为主。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就核心竞争力而言,企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诀窍,另一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管理诀窍。当企业的竞争优势建立在技术诀窍上时,应尽量避免许可协定和合资企业的经营方式,以降低技术失控的可能性。当企业的竞争优势建立在管理诀窍上时。以管理技巧为基础的大多是服务性企业(如麦当劳、希尔顿国际饭店等),这些企业宝贵的是他们的品牌,而品牌是受国际标准化法律保护的,因此可以采取特许经营和建立子公司相结合的方法。
企业资源与投入因素
企业在管理、资金、技术、工艺、和销售方面的资源越充裕,企业在进入方式上的选择余地就越大。如果企业的资金较为充足,技术较先进,且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市场营销经验,则可以采取直接投资模式进入国外市场。反之,则以出口模式和契约模式为宜,待企业实力增强,积累了一定的国际市场营销经验后再采取直接投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