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所谓海权指的是什么中国要超越海权意识如何理解我国目前的海权如何
海权,西方社会普遍认为海权无非是控制海洋的权力。但在中国,有79%的受调查者认为海权就是中国依法享有的海洋利益,包括在领海以及专属经济区内航海、养殖、捕捞、开采油气和矿产资源的排他性的权力,而仅有15.9%的受调查者认为海权是控制海洋的权力。
超越海权意识:
如今国家利益已经具有多层面、多维度的特点,有谁能保证以后对中国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太空?如果在西方《海权论》诞生两百多年后我们仍然囿于所谓的海权意识,只能证明一点:我们仍然落后并将继续落后于西方。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战略上,目前中国都应该超越海权意识,打造更符合现代大国意识的军队,研究更符合未来全球性大国需要的国际战略。
我国目前的海权如何:
在中国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近一半存在着争议:海域被分割,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的情况非常普遍。中国版图上划的海上传统疆界‘九段线’早已名存实亡。8个海洋邻国均不同程度地对我海洋国土和权益提出了无理要求,这涉及1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按照50年的期限,在2020年9月前,如果中国不能控制这些岛屿的话,将意味着主动放弃对它们的主权。
因此,国家需要制定明确的海洋战略建立强大的海军和统一高效的准军事力量,是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的最好方法。
中国维护合法的海洋权益固然需要发展强大的海军,但提高海权意识、解决领海争端并不意味着武力对抗,过于强调武力手段,将加剧地区安全困境。也有部分受调查者认为,除了发展海军,维护海洋权益还需要制定明确的海洋战略、加强海洋资源开发等综合手段的运用。
② 如何看待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权争端
历史上确实是中国首先发现的那些大海,按照国际法律确实应该是属于中国,实际上东南亚一些国家在历史上也还都是古代中国的附属国,如缅甸就仿朝鲜例,等等。是中国当权派觉得这些附属国离京太远,怕没有能力制约,而没有纳入中华版图。二战后,世界各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独立自主运动,东南亚国家也不例外,再加上现在有一些新的国际法律,他们就拿起这些大棒回挥向中国,加上唯恐天下不乱的美国从中作梗,事情就更难办。海权之争,除了主权之争外,还有很大的经济利益在里面。这就是海权之争。
声明:全是个人见解,希望解决一点问题。
③ 什么是海权为何英国甘愿将主宰权让给美国维护
英国:通过建立大批海外殖民地来确立其世界海上霸权
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迎合新航路的开辟,英国已经开始组织舰队和海盗,与西班牙和葡萄牙争夺海上霸权,不过受限于当时英国的军力和经济实力,英国一直处于下风。不过这已经为海权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英国海权取得巨大的发展机遇是在16世纪后期。1588年,英国大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之后,英国海权发展长期受制于西班牙,在无敌舰队的覆灭之后,雄心勃勃的英国开始走上了殖民扩张道路。
17世纪,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与海权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与当时控制着世界海上霸权和殖民霸权的荷兰发生利益从冲突。爆发了“三次英荷战争”,英国击败荷兰,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殖民地,改名为纽约。之后,英国开始逐步取缔荷兰的世界海上霸主的地位。
18世纪,新兴的殖民帝国法国严重威胁到英国海上霸权的地位,英法为争夺海上霸权,发动了多次战争,双方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直到1756年~1763年“七年战争”,法国战败,英国夺取了法国在世界各地的大片海外殖民地,英国的海上霸权发展到了顶峰。
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英国海上霸权不断的到巩固,形成了日不落帝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和海上霸权。
英国海权的结束:
两次次世界大战,沉重地冲击了英国的世界殖民霸权和海上霸权,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国力大损,经济实力大不如前,再也无力经营和维护世界海上霸主的地位。
美国在二战后成为了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取代了日益衰落的英国。与此同时,英国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民族解放独立运动高涨,英国逐渐失去了在世界各地的各大殖民地,海上霸主地位不复存在。
美国:通过在当地建立扶持傀儡政权或控制当地经济命脉等方式,以达到控制该地区的海权,在当地建立海军基地,从而建立起纵横全球的海上霸权。
美国的海权取得飞跃发展是在1898年的“美西战争”是之后,美国夺取西班牙属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西班牙早已衰落,在国际上陷于孤立,根本无力阻挡美国的进攻。
美国取得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后,美国凭借其拥有雄厚的经济、军事潜力,分别向南美洲和亚洲扩张其势力。
美国的海权确立方式不同于英国,英国是通过建立打量的海外殖民地来确立世界海上霸权,而美国则是通过在当地建立傀儡政权或控制该地区的经济命脉的方式,以达到控制该地区的海权。
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英国逐步失去世界海上霸权的开始,同时也是美国掌握世界霸权的开始。一战之后,美国在太平洋各大要冲建立起海军基地(如中途岛、菲律宾、珍珠港等),已然控制了太平洋的整个海权。
在南美州,各国成为了美国的附庸,美国的海军基地遍布由加勒比海到麦哲伦海峡的整个西大西洋沿岸(美洲东海岸)。
二战之后,英国的中心地位被美国所取代,世界进入了美苏冷战时期,美国打着维护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的旗号,展开了新一轮的海外战略扩张政策,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其海上霸权。
在大西洋地区,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国的海军基地遍布整个大西洋和地中海地区。在太平洋地区,美国在台湾扶蒋反共,派舰队封锁台湾海峡,在台湾、日本冲线岛、韩国一线建立起海军基地,南亚西亚的部分国家(如以色列、印尼等)也与美国建立起一层紧密的关系,美海军在这些国家长期驻守。
美国的全球海权正式建立起来,一直维持到现在,虽然受到了不断的冲击,但美军的海上霸权却依然在全球各地所挺立,美军还依然驻守在全球众多海上战略要冲。
④ 形势政策题目:当前国际海权竞争有哪些新特点分析中国应当如何应对
海权,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
而且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海权"的概念一定要纳入主权和国际法范畴来讨论,
而不能仅仅纳入“海上力量”范畴来讨论,更不能与"海上力量"混同使用。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权”概念是美国着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的,他认为,
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
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在马汉眼中,“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海权是大国兴衰的“晴雨表”,实际上一百多个濒临海洋的国家,
而其中、国与国的地缘政治又以海洋、海权为最终代表,对于重要的深水良港、
关键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意义重大的海峡、海湾,哪个国家掌握了实际的控制权力,
哪个国家就掌握了发言的话语权,当然也就提升了政治资本和政治身价,因此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大部分物资的输送、特别是重要的能源战略物资的运输,都要通过海洋来实现,比如海上石油交通要道、
海面以下的管网输送等,都要牵扯海洋本身的资源占有,要想经济发展必须海洋发展,推动海洋的发展必然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因此海权的确立和争夺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想经济长远发展,必须确保海权的掌握。制空权是制海权的基础,制海权是陆地安全的基础,
陆地安全才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这一句话深刻反映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安全的构建是多么重要的一个环节,
小的战术战役可以使制海权抗拒敌方的登陆,大的战略制海权可以消除敌方的长期威胁和构建安全、和平、
稳定的外部环境,可以说制海权掌握多少、国家安全就会掌握多少。
中国是一面临海、三面环陆的国家。由于三面陆上的安全压力,使中国在长期的历史中发展了强大的陆军而非海军力量。同样,
这种地缘政治特点和中国“海权”的特点,又决定了中国的“海权”即使拥有与美英国家同样的财力,
在实践中也不需要追求世界性的海上权力。中国“海权”应是有限“海权”,
其特点是它基本不出主权和国际海洋法确定的中国海洋权利范围,海军发展不出自卫范围。中国的海权问题,可分为南海问题和东海问题,
解决的性质可分军事解决和政治、外交解决;解决的策略又可分为被动解决和主动解决等。东海问题,基本上只有日本问题。
而钓鱼台是个关键的、具有很大象征意义的岛屿。海军是国家扩展“海权”的重要手段。从近中期看,中国面临着统一祖国、
捍卫国家“海权”的严峻任务,这是中国政府必须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因此,中国加强海军建设的意义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会过高。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海权”扩展是无限的。同时,在维护海洋政治、经济权利方面,中国“海权”及其实现力量,
即中国海军的扩展又是有限的。这是因为在这些领域,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国际海洋法的框架下,经过多边协商予以解决,
中国海军的目标只是确保这些多边协商结果的合法执行。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海军的建设仅限于自卫性威慑范围。
中国海军建设的目标将永远服务于中国以平等之地位独立于世界的要求。
伴随世界政治、经济向纵深发展,国际海权竞争也出现新变化,获取和运用海权对大国战略竞争的影响日益凸显。同时,
随着国际海洋法公约等主要海洋机制的深入实施,也使国际海洋秩序的调整呈现加速态势。各国纷纷从战略高度谋划、
参与海权竞争,海权在各国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显着提升,争夺焦点向公海及国际海底区域拓展,国际海权竞争更趋激烈,
国际海洋规约体系严重缺失,成为激化竞争的诱因,各国在海洋问题上的合作、斗争更趋复杂激烈,国际海洋秩序面临深刻调整。
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深,中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倚重海洋。海洋不仅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托,
也将大大拓展国家安全的内涵。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经济、政治大国,
中国的海洋战略不仅要为走向海洋、利用海洋提供理论支撑,还要体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重要性,
加快构建新时期中国海洋战略,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现代海洋管理机制,推进海上国际合作,加大与国际海洋组织交流,
强化全民海洋意识,加强海洋资源利用,保障发展安全,充实海上力量,打造综合防护体系。
⑤ 如何理解海权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意义。要求1000字那样
海权就是海域国土主权及国家海洋权益、维护蓝色国土安全等权利的简称。海权问题,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刻不容缓的大问题。中国从陆权到海权的过渡是历史必然。
《二十一世纪看海权》文章就总结了历史上海权国家的共性,海权的产生需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是海外贸易经济构成国家的主要经济结构;二是国家经济生存依赖于海洋通道,即“海上生命线”;三是海外投资、贸易区域必须具有使本国经济活动得以开展的秩序;四是暴力维持秩序的社会法则使军事成为维护上述前两项条件的手段,也就是说,人类还没有超越依赖于暴力的时代。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左右,在当今国际环境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完全的脱离海洋而独立于世界之上,即便内陆国家依然如此。海权紧密的联系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具体如下:
1政治方面:实际上一百多个濒临海洋的国家,而其中、国与国的地缘政治又以海洋、海权为最终代表,对于重要的深水良港、关键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意义重大的海峡、海湾,哪个国家掌握了实际的控制权力,哪个国家就掌握了发言的话语权,当然也就提升了政治资本和政治身价,因此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
2经济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大部分物资的输送、特别是重要的能源战略物资的运输,都要通过海洋来实现,比如海上石油交通要道、海面以下的管网输送等,都要牵扯海洋本身的资源占有,要想经济发展必须海洋发展,推动海洋的发展必然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海权的确立和争夺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想经济长远发展,必须确保海权的掌握。
3安全方面:“制空权是制海权的基础,制海权是陆地安全的基础,陆地安全才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这一句话深刻反映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安全的构建是多么重要的一个环节,小的战术战役可以使制海权抗拒敌方的登陆,大的战略制海权可以消除敌方的长期威胁和构建安全、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因此可以说制海权掌握多少、国家安全就会掌握多少。
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海权”概念是美国着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的,他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在马汉眼中,“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在政治方面: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目前,世界上有一百多个濒临海洋的国家,其中、国与国的地缘政治又以海洋、海权为最终代表,对于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意义重大的海峡、海湾,哪个国家掌握了实际的控制权力,哪个国家就掌握了发言的话语权,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了政治资本和政治身价。西方国家及南亚部分国家对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南中国海问题的高度关注,中国在应对马六甲困境问题中的努力正体现了海权问题的深刻影响。当前,中国强调利用国际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不断强调“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从而为捕捉和利用机遇推进中国海权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海权问题在政治上的认可与重视必然实现中国海权的发展,中国海权得到发展,其国际政治地位、政治安全也必然得到提高。
在经济方面:海权的确立和争夺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想经济长远发展,必须确保海权的掌握。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大部分物资的输送、特别是重要的能源战略物资的运输,都要通过海洋来实现,比如海上石油交通要道、海面以下的管网输送等,都要牵扯海洋本身的资源占有,要想经济发展必须海洋发展,推动海洋的发展必然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近代以来,海权发展与海洋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缺乏良性互动,一直是中国海洋事业发展乏力的固有弊端,并且对中国经略海洋的思维观念造成消极影响。为适应现代海洋经济发展要求,正确认识海权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中国需要转换思路,重点不应放在盘算减少本来已经非常低的海军国防投入,而是寻找思路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提高它的综合国力贡献率,进而为海军力量的发展提供动力,依靠强大的海军力量确保海权问题的稳固。
中国海权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发展不应该是一个彼此割裂、存在先后顺序的过程。无论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还是军事国防角度,中国如何加强海洋经略都应该纳入到中国的整体发展战略中,并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中国海权的发展不会走历史上海洋霸权国家建设全球性海军力量的老路,这自然决定了海权力量建设和投入的有限性,从而避免了美苏争夺包括海洋霸权在内的世界霸权、进而导致国家综合国力衰微的历史教训。
在安全方面:制海权掌握多少、国家安全就会掌握多少。各种军事报道和军事评论中常会提到到“制空权是制海权的基础,制海权是陆地安全的基础,陆地安全才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这一句话深刻反映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安全的构建是多么重要的一个环节,小的战术战役可以使制海权抗拒敌方的登陆,大的战略制海权可以消除敌方的长期威胁和构建安全、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国家安全实现了,局势稳定也将随之实现,一方面可以提升其国际事务影响力,另一方面为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和谐的环境。因此,重视海权问题,实现海权的的强大对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发展是有重大战略意义。
美国用事实告诉世界:海权维系着一个国家的命脉,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掌握了世界的命运!所以海权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政治以及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⑥ 海权和陆权分别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一、海权优势:
1、海洋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而海洋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2、海洋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桥梁和纽带,其广阔的海面为各国进行海外贸易提供了便利的交通;
3、拥有海权意味着拥有无可匹敌的安全优势,海洋作为一个国家的天然保护屏障,为国家安全带来了优势。
二、海权劣势:
1、海权地形未经河川严重分割,大到难于防守。
2、海洋面积太大,而人口与资源不成比例的国家,防守密度低,会导致国家的危险性增高。
三、陆权优势:
1、发展铁路。中国西部深入欧亚大陆,美国连地理条件都不具备。
2、速度大大超过海运。
3、运量大。
4、运费便宜。中国目前最大的运力就是火车,远超汽车和飞机。
5、铁路运输可惠及周边,辐射区域远超水运。
四、陆权劣势:会受到地形的限制。
(6)国际海权是多少扩展阅读:
海权(海上权利),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是“国家主权”概念自然延伸。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海权时代”其实是通过一次次对“陆权”的挑战才确立的。而“海权”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胜利发生在拿破仑时代。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可能是当时世界的“陆上霸主”,所以英法之战无异于海陆之战。
这其中最着名的要数一八○五年十月的特拉法尔加角海战。霍雷肖·纳尔逊将军指挥的二十七艘英国战舰在特拉法尔加角用一句“英国期望各人恪尽职守”击败了P.C.J.B.S.维尔纳夫将军指挥的由三十三艘战舰组成的西法联合舰队。
马汉先生用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概括了这场战争“在特拉法尔加角海战中的失败者并非法国舰队司令维尔纳夫,而是拿破仑;获胜的不单是纳尔逊,而是被挽救的英国。”
不错的,这句话背后是暗示以法国为代表的陆上霸权败给以英国为代表的新兴海上霸权。这标志着“海权时代”的发展和前进,也标志着“陆权时代。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海权
⑦ 领海权有什么用
领海隶属于国家主权之下,属国家领土组成部分,根据国家主权原则,国家对领海及其资源具有所有权并对其中的人、物、和事具有管辖权,即领海主权。
海权,一直是一个大国得以强大发展的重要保证。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它属于权利政治的范畴。所谓“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正是对海权在综合实力上所有的作用的印证,也无疑适用在各个时代的国家发展中。
海洋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来,海洋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而海洋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二,海洋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桥梁和纽带,其广阔的海面为各国进行海外贸易提供了便利的交通;
三,拥有海权意味着拥有无可匹敌的安全优势,海洋作为一个国家的天然保护屏障,为国家安全带来了优势。
当前,中国积极发展着“外向型经济”,而国际海权竞争又出现了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海权在各国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显着提升;面对当前呼唤海权的时代,中国积极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中国海洋大战略——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重要性,加快构建新时期中国海洋战略;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现代海洋管理机制;推进海上国际合作,加大与国际海洋组织交流;强化全民海洋意识,加强海洋资源利用,保障发展安全;充实海上力量,打造综合防护体系。
从一定意义上讲,海权就是国家安全,其物质基础是海上力量,海上力量的核心是海军。所以,中国要加大海军队伍建设加强本国的海上力量,维护好我国的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