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论述我国发展国际物流的策略
中国“入世”以后,外贸的发展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伴随着我国物流业的迅速成长,国际物流提到了重要的议程上。外贸要取得新的发展,增强我国外贸的竞争力,必须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其中包括国际物流的思维和理念。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在很热,但它都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它的产业特征决定了我国外贸商流与国际物流,需要在协调政策、相互促进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它既是机遇,同时对我国外贸商流与国际物流的协调发展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处在迅速发展中的我国物流业,需要处理好与外贸的关系,协调、稳定地发展。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方针和政策,加强我国外贸与物流业的协调发展,使国际物流成为推动我国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概括地说,正确处理我国外贸与物流的关系,需要采取“协调政策、相互促进、稳步发展”的模式,并采取以下六项协调政策:
外贸与国际物流的发展相协调
我国外贸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与国际物流的发展相协调。外贸的发展及其结构的优化,涉及我国外贸市场份额的扩大、外贸商品结构的优化、外贸进出口的平衡、外贸进出口地理方向的合理布局等。物流业的跨部门和多环节以及服务业态和服务种类的多样性特点,决定了我国外贸发展及其结构的优化,与国际物流的协调发展,具有其内在的可能和要求。国际物流的发展是外贸发展的重要条件。所谓国际物流,是指为实现外贸进出口的货物流动,从生产者到出口商、从出口商到进口商、从进口商到消费者(客户>的整个过程的系统设计和资源管理。外贸活动的方方面面,涉及到物流经济活动中的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国际货运代理业、物流咨询服务业等诸多行业。因此,外贸的发展及其结构的优化与国际物流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学大师们对产业组织有过多方面的深入研究,产业组织理论的先驱者马歇尔对产业的组织形态进行了分析,美国产业组织理论的鼻祖张伯伦对产业内的竞争进行了研究,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贝恩对产业组织的市场效率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实现产业内的最佳资源分配状态是产业组织的目标。物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复合型产业,其产业组织的目标就是使物流产业内部资源得到最有效的整合。我国的国际物流政策,需要促使我国物流产业与外贸的发展及其结构的优化相协调,促进我国外贸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我国外贸出口的稳步增长。
外贸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与外贸物流的发展相协调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外贸是一种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资源整合。它们紧密相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国际物流同外贸的协调发展。随着我国现代物流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外贸在国际物流发展的促进下,我国的外贸市场将进一步获得健康发展的更大空间,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实现外贸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与外贸物流在数量、质量空间上的协调。我国外贸物流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反映这种客观要求,促进外贸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与外贸物流的协调发展和进步。
扩大外贸出口与国际物流的发展相协调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正处在由小康社会向工业化社会、信息经济时代全面过渡的发展新阶段,扩大外贸出口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业不仅是连接工业制成品出口生产活动和初级产品生产活动的桥梁和纽带,也是连接出口产品销售及企业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外贸物流经济活动,需要有效地、把出口产品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材料高效地配送到生产企业,把所生产的各种出口产品输送到各个装运港或装运地,输往世界各地,使我国的国际物流能够真正成为扩大外贸出口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扩大外贸出口的新的增长点。因此,我国的国际物流政策,必须与扩大外贸出口协调发展,使我国的国际物流与外贸的发展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外贸运输、仓储企业的战略重组与物流的资源整合相协调
现在,我国各级政府,根据“十五”规划中大力发展物流的战略,按照中央制定的加快发展我国物流业的大政方针,对发展本地区的物流产业进行了规划。应该说,对于各级政府大力发展物流的热情和大动作是需要首肯的。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外贸运输、仓储企业的战略重组呈组流资源整合相协调的问题和关系。发展我国的外贸物流业,具体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外贸物流资源整合的优势,实现外贸物流资源的最优配置。投入产出的理论告诉我们,一定的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投入产出关系。我国外贸物流业现在的投入产出关系如何确定,我国外贸物流的投入产出模型如何构造,各种变量之间究竟具有怎样的投入产出关系,这些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和数量关系,还有待我们去认真的研究和分析。据所掌握的资料考证,在宏观上,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外贸物流经济模型。我国外贸物流的经济数量分析和参数估计,对我国外贸物流宏观经济决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微观上,我国外贸运输、仓储企业现在的重组,一般是建立在外贸物流发展的良好预期基础上的,还普遍缺乏对我国外贸物流发展的充分理性预期,缺乏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宏观数量分析的政策性指导。这种微观与宏观上的错位,很容易造成国家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我国外贸物流企业的战略重组,一定要有统一规划,要有在整合物流资源优势上的分析论证。对大型国际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和可行性论证,要有全国外贸物流“一盘棋”的动态规划及决策,促进我国物流资源整合与外贸运输、仓储企业的战略重组协调发展。
外贸物流与国际贸易的理论创新
辩正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实践、理论与政策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相制约的。笔者认为,现代外贸物流的广泛实践,将成为国际贸易新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机遇和基础。但至今国际贸易的各种理论学说,都没有系统引入物流的理念和思维。我国对引入物流思维和理念的国际贸易新理论的探索,将反过来作用和影响我国外贸极少流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影响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一个符合我国外贸物流发展客观要求,适应我国外贸物流实践,具有创新性的外贸物流理论体系的建立,对于中国的外贸物流实践、外贸物流理论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势必产生巨大的推动力。现在中国外贸物流的发展还处在一个初期阶段,外贸的物流理论及其体系应该说,还是处在一个探索、逐渐形成的过程之中。对于西方的现代物流理论和政策,既不能照搬照抄,更不能盲目崇拜,而需要结合中国外贸物流发展的实际,建设性的去消化、吸收和发展。分析表明,中国外贸物流政策的制定,客观上要求其能够与中国外贸物流发展的客观实际相适应,要求具有创新性、系统性的外贸物流理论作为指导。
我国物流标准与国际物流标准的相协调
按照产业经济学的原理和要求,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一个产业的投入产出需要有一定的产业标准。物流作为一国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也需要有相应的产业标准。物流作为一种复合型的产业,其产业标准的制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有各方面的协调与合作。中国物流联合会,2000年编辑出版了统一“物流术语”的书籍《物流术语》,对物流的国家标准做了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现在,我国物流标准的制定,已经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同时,物流标准的制定,还需要具有前瞻性,要充分考虑我国己经加入WT0、我国的物流发展与国际物流体系日益融合的客观实际,要广泛加强与国际物流界的交往和行业协作,充分发挥中国物流行业协会在物流标准制定及其与国际物流体系、标准相协调中的作用。
外贸发展与加快外贸物流人才的培养相协调
外贸的发展必须与外贸物流人才的培养相协调。加快发展外贸物流的方针,是适应信息经济时代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外贸物流资源的客观要求。外贸物流的关键,不是在于其存在本身,而是在于其理念及其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整合各种外贸物流资源形成最大化利润和竞争优势。发展外贸物流需要有外贸物流的人才。外贸物流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应该具备那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一个外贸物流的高级人才,究竟应该掌握哪些东西,外经贸部需要对物流人才的培养标准和规格提出相应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外贸物流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以指导外贸物流人才的培养,使外贸物流人才的培养与加快发展我国的外贸相协调。
❷ 国际物流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国际物流运输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子系统,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国际物流运输是国际贸易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国际物流运输在国际贸易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国际贸易的经济效益;
2、国际物流运输能够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为了推动世界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各种运输工具不断加以改进,并使运输体系和经营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和实现现代化,这对加强国际间的经济联系、深化国际分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❸ 区港联动对促进国际物流发展有何作用
2015年8月1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实施现代物流重大工程的通知》,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在目前16.6%的基础上再下降1个百分点,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保障和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互联网+”的物流模式,可谓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2014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3.5万亿元,可比增长9.5%,保持较快增长,其中,交通运输业增加值2.4万亿元,可比增长8.3%,贸易物流业增加值6781亿元,可比增长7.9%,仓储业和邮政物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8%和35.6%。
可见,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整体呈上升态势。前瞻网物流行业研究报告分析认为,物流行业需求的推动,也促使传统物流亟待转型。在我国经济发展放缓,多个消费领域萎缩的情况下,互联网消费仍保持快速增长,可见,未来围绕互联网消费的物流工程将会崭露头角。
前瞻网物流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分析认为,要实现我国物流行业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水平的目标,“互联网+”将会是巨大推动力。
❹ 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有哪些促进作用
国际物流是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的,其发展有效完善了国际贸易环境,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多种便利,进而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首先,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转移对物流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以运输功能为例,相较于国内运输,国际运输要涉及更多的环节,线长面广,需要承担更高的风险。国际物流的整个运输过程涉及运输方式在海、陆、空、管道以及多式联运等方式的选择,并且还要面对选择合适的运输路线和对运输活动进行合理、有效管理的问题。变化多端的运输方式、多样的运输工具、各国之间的运输关系交往等,这些都蕴含较多的可变因素,增加了运输的风险系数,对国际物流的运输效率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高效的国际物流系统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成产品市场从卖方向买方的重大转变,使得国际贸易中货物的提供需要各国企业的共同合作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最后,国际物流的电子化发展推动国际贸易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最大化效能发挥。在全球化的供应链管理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国际供应链成员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高效,减少了供应链上各成员之间信息的不确定性,进而有效降低国际贸易成员之间的成本,提升其经济效益。
❺ 请简述一下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现状
哈哈...你的悬赏分高,我来帮你.仅供参考:
21世纪国际物流发展的新趋势
在过去几十年中,物流对企业在市场上能否取胜的决定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从本质上说,企业在市场上的表现主要是由产品的质量、价格以及产品的供给三个因素决定,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对企业的竞争能力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这三个因素都分别直接受到物流的影响。世界经济将在纵向上对工业、供应商、顾客、贸易和物流公司进行重新分工,介入生产以及销售环节的物流公司的出现将是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方物流给供应链各参与者带来了很多好处和方便,因而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市场潜力巨大,必将成为下一世纪物流业的主流,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物流的基本概念
物流一词源于英语的“Logistics”,原意是军事后勤保障,二次大战后,物流的概念被广泛运用于经济领域。
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资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与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该定义具体突出了物流的四个关键组成部分:实质流动、实质存储、资讯流动和管理协调。由于物流过程是物质产品从供应者到顾客之间复杂的空间流转过程,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现代物流管理包含的内容已越来越广泛。物流实际上是对供给链中的产品在各供给链参与者之间进行管理,包括流通中的(运输中的)和非流通中的(库存的),通过供应链管理对整个渠道的产品和资讯实行增加值流动管理,以便获取最大的运作效率和效益。
二、第三方物流及其市场现状
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中间商提供的服务,中间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企业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是一个为外部客户管理、控制和提供物流服务作业的公司,他们并不在供应链中占有一席之地,仅是第三方,但通过提供一整套物流活动来服务于供应链。
现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是一个约有十到十五年历史的行业。在美国,第三方物流业被认为尚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期;在欧洲,尤其在英国,普遍认为第三方物流市场有一定的成熟程度。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76%;美国约为58%,且其需求仍在增长。研究表明,欧洲24%和美国33%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正积极考虑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欧洲62%和美国72%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认为他们有可能在三年内增加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运用。一些行业观察家已对市场的规模作出估计,整个美国第三方物流业的收入已从1994年的150亿美元增长到1996年的250亿美元,并有望在2000年突破500亿美元大关。目前的250亿美元被认为占美国相关市场的6%,意味着有相当于42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欧洲最近的潜在物流市场的规模估计约为9500亿美元。
由此可见,全世界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具有潜力大、渐进性和高增长率的特征。
三、全球范围的顾客需求和第三方物流的优越性
物流业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迅速发展,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二次大战以后,企业内部生产水平的进一步下降,伴随着存货管理已实现生产与分配间的“零库存”的优化,这意味着原材料、部件与元件的备货时间应大大减少。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和新兴市场的形成,迫使企业采用全球战略,以寻找他们的生产资源,越来越多的产品作为全球产品在世界范围销售。这些需求构成了物流发展的源动力,其中企业内部生产水平的降低是主要原因。同时,为参与世界性竞争,企业必须降低产品的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降低库存(包括仓储和运送过程中的库存),增加效益;企业要求准确及时的资讯,要求增加整个供应链流程的可观性。第三方物流提供者为企业解决了上述难题,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选择了物流业务的外派。
第三方物流给企业(顾客)带来了众多益处,主要表现在:
(1)集中主业。企业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将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于核心业务,进行重点研,发展基本技术,开发出新产品参与世界竞争。
(2)节省费用,减少资本积压。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利用规模生产的专业优势和成本优势,通过提高各环节能力的利用率实现费用节省,使企业能从分离费用结构中获益。根据对工业用车的调查结果,企业解散自有车队而代之以公共运输服务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减少固定费用,这不仅包括购买车辆的投资,还包括和车间仓库、发货设施、包装器械以及员工有关的开支。
同时,从日益增长的工业成品营销服务需求来看,利用外部专家很重要。以1990年的服务为例,工业品营销费用占总费用的20%,预计2005年该比例将达到40%。若企业自行分配产品,这意味着对营销服务任何程度的深入参与,都将引起费用的大幅增长。只有使用专业服务公司提供的公共服务,才能减少额外开支。
(3)减少库存。企业不能承担多种原料和产品库存的无限增长,尤其是高价值的部件要被及时送往装配点,实现零库存,以保证库存的最小量。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借助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适时运送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量,实现成本优势。
(4)提升企业形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与顾客,不是竞争对手,而且战略伙伴,他们为顾客着想,通过全球性的资讯网络使顾客的供应链管理完全透明化,顾客随时可通过Internet了解供应链的情况;第三方物流提供者是物流专家,他们利用完备的设施和训练有素的员工对整个供应链实现完全的控制,减少物流的复杂性;他们通过遍布全球的运送网络和服务提供者(分承包方)大大缩短了交货期,帮助顾客改进服务,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通过“量体裁衣”式的设计、制订出以顾客为导向,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方案,使顾客在同行者中脱颖而出,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创造了有利条件。
以上种种原因,极大地推动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使第三方物流成为21世纪国际物流发展的主流。
----------------------------------------
以上的不行,你到下面的网站找吧!记得打赏我呀!
❻ 国际物流在国际贸易中所起的支撑作用
国际物流是在国际贸易发展环境下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有利支撑,并且在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和推广下展现举足轻重的作用,极大地影响着国际贸易的整体发展。于我国而言,物流企业为了有效提升自身服务质量,降低整体运营成本,通过提升国际物流水平和能力来强化在对外贸易环节的核心竞争力建设,但是在实际的运行状态下,受到我国整体环境的多方面制约,比如缺乏先进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而在物流的服务发那个是过于局限,这些状况使得在大环境的影响这推动下施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但是却不见多大成效,整体而言,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依旧停留在传统的仓储、运输、搬运等环节,没有跟随现代化的发展潮流。
1、我国国际物流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1优化国际贸易的产业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在信息技术化和经济全球化在迅速发展,使得现代化的物流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成为现今环境下的“第三利润源”。这就使得相关企业在塑造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并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在这样的整体环境下,国际物流的应用得到各方的重视,我国也在紧随时代的潮流,不断扩展国际物流的发展和应用,为其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国际物流流通在物流企业的集中和整合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有效推动物流企业发挥整体优势的前提下,形成良好的企业规模效应。就我国目前的产品出口现状而言,在国际市场中缺乏竞争力优势,但是在国际物流发展的基础状况下,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对于市场现象和需求的反应速度,能够快速而有效的满足市场和顾客的需求,还能够有效完善企业自身的生产运营水平和整体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和完善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市场竞争力。图1所示,是2012年到2014年国际贸易中的进出口货物的总额展现。
1.2强化国际贸易整体规模在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应用中,现代物流是贸易发展的主要工具和媒介,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壮大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扩张中,现代物流的发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并在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和设备广泛应用的基础上提高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交易效益和对外运输状况。图2是近年来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和港口吞吐量关系散点图,展现在国际贸易发展中物流环节的影响作用。据图可知,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影响很大,呈同比增长或下降趋势,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进出口发展息息相关。由图2的散点图分布可知,我国国际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与港口吞吐量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所以,在进行物流贸易的相助分析时可以采用逻辑增长模型来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描述,表明在经济的发展运行中,国际物流产业的发展对于国际贸易的增长有着一定的拉动作用,然后再通过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定量分析。首先将我国外贸进出口的商品总额和国际集装箱的吞吐量作为模型,有效解释其中存在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然后明确表示国际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和贸易总量。而且可以从散点图的分析看出,通过常见的经济增长逻辑曲线模型对两者的分析具有一定的明显性和稳定性,在涉及参数保持在稳定要求之内,使进出口商品总额在国际物流产业的发展下呈现逻辑增长的曲线型态增长。由此可见,国际物流的发展对于国际贸易的增长有着极大地推动作用。
2、加快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措施
2.1强化统一领导机制,发挥政府协调功能有效实现国际物流的发展,就必须突破区域限制和传统产业的影响,为国际物流的发展运行创造一个开放、统一的现代化物流发展市场。这就需要我国的政府相关部门对发达国家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同我国的经济发展实情和现状相联系,探寻出适合我国市场经济的独立的、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强化对于物流产业的引导作用,并且还必须发挥政府部门的协调管理功能,有效推动我国国际物流产业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2.2完善税收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于我国国际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而言,我国目前实施的部分税收政策发挥着限制作用。在这样的整体环境下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适时出台有利于国际物流发展的税收政策,为我国国际物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税收环境政策。比如可以像物流总代理环节的增值税发展模式一 样,将转包环节的纳税义务予以正当扣除,有效引导物流企业加快先进物流管理手段和基本理念的引进和采用,有效实现对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使物流企业在不断提升自身基础能力的同时,在国际贸易中强化国际市场竞争力和整体优势。
2.3强化第三方物流发展,培育社会化物流市场在进行国际物流发展和整合时,需要物流企业经过一系列的整改优化措施,强化第三方的物流企业经营范围和整体规模,并在现代化的物流行业运作标准指引下加快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升级和转型,在建立健全的行业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下,突破传统的行业内的发展区域性限制,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范围向跨区域方向推动,进而在市场的有效支撑和引导下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在明确市场和运输需求的基础上不断降低物流营运成本,在强化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前提下实现物流技术的发展创新。如图3所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状况。企业进行第三方物流选择时,首先要注意外包风险,外包风险通常情况下会造成企业高额费用的支付,并会为此而损失客户资源,进而不能实整体的物流供应链有效发展运作。其次,需要注意控制性分险,在第三方物流的基本应用中,出现企业过于依赖的现象,则很容易丧失自身对于第三方物流的控制权,进而造成企业在实际经营中不可弥补的经济损失。最后要注意的是经济风险,我国企业中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在当前的企业发展中极为明显和突出,所以,在进行第三方物流选择时,企业可能会因为资料信息的却是而在高成本的代价下选择了服务水平差的第三方物流合作企业,这样的状况会为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巨大的经济风险。
3、完善国际物流网络
国际物流网络的完善和健全影响着国际物流的正常有序运转,所以,在进行国际物流系统建设时,相关企业要根据商品的交易计划或者国家和国际对于国际贸易的宏观总体规划进行网络结点的设置,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考虑到现代物流的自身特点,然后在明确网络连线规划和相关分层关系以及供应范围和规模时有效完善各仓库间的衔接作用。所以,在进行网络连线的规划时,应该对国内的物流运输状况进行综合的考虑,采用他先进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以及运输设施,以有效完成运输路线的规划,使进出口物资和商品在运输途中的积压得到有效缩减,进而建立一个畅通、高效的现代化国际物流网络系统,有效实现国际贸易的扩大化和国际物流的合理化。
3.1强化学科技术的应用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全新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观念已经深入到社会生产的每个环节和人们的思想行为意识。于物流产业的发展而言,在现代化的发展环节中,物流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在朝着集信息技术、包装技术、运输技术和仓储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样的发展必须同技术的进步相联系,以有效实现现代物流信息发展数据的代码化和逻辑化,实现国际物流的现代化。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是国际物流在当前的贸易环境和发展趋势下得到有效发展的计速器。
3.2组建物流联盟,将物流的集成优势得到有效发挥就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而言,我国在发展中的成本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整体而言,主要是因为在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进程中没有将物流整体的集成优势得到有效发挥,主要表现在我国在订货、运输、仓储和包装以及加工装配等环节并没有实现衔接和统一,而是处于分散和分割的状态,在这样的基本状态下,这就需要加强企业之间的联合,在建立联盟的基础上有效推动国际物流的发展和进行。
3.3强化物流观念,在额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推动国际物流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是结合了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思想,在坚持可持续的协调发展观基础上根据去遇见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人与自然的统筹发展,科学合理的促进各项经济的发展和运行。就物流行业的发展实际而言,该行业是属于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型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涉及众多的国家经济类型和多样化的运输方式以及众多的管理部门,而现代港口作为远洋运输的起止点,集合了种类的生产要素和产业间的重要信息交汇,这就需要坚持可持续的发展思想来促进国际物流的有效发展和进行。
❼ 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
由于现代物流业对该国经济发展、国民生活提高和竞争实力增强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物流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从而使国际物流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和特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被广泛的认为是企业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
国际物流是开展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
世界范围的社会化大生产必然会引起不同的国际分工,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包揽一切,因而需要国际间的合作。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流动是由商流和物流组成的,前者由国际交易机构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后者由物流企业按各个国家的生产和市场结构完成。为了克服他们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开展与国际贸易相适应的国际物流。
国际贸易对物流提出新的要求? 现阶段中国物流的现状
1.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战略合作。
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发挥各自优势,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提升双方主业优势,逐渐达成共识。如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先后与海尔集团、长虹集团、中核集团、TCL公司等结成战略合作关系。
2.大型领袖企业实现供应链管理。
国内各行业的大型企业纷纷实施供应链(SCM)管理技术,提高企业竞争力。鲁能帆茂物流公司在煤炭领域实行从煤炭挖掘、运输,到煤渣的回收、利用和废弃物深埋,从煤矿的采购物流到分销物流的一体化的信息管理。供应链管理技术的应用是中国企业转变生产经营模式的重要体现。
3.外资物流企业不断进入。
外资物流企业进入中国以后,都有较快的发展。如:美国联合包裹运送公司(UPS)的中国出口业务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增幅高达125%。英运物流有限公司(EXCL)2004年业务量增长了60%以上。到2004年年底,中外运敦豪(DHL)的56家分公司已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业务保持50%的增长率。
中国国际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1.物流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现象突出。
中国只有130多万公里的公路,绝大多数还是二、三级以下的公路;6万多公里铁路,平均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只有6公里铁路,不到欧洲的一半,与拥有四通八达运输网的北美相比更是有很大差距;2004年港口接卸进口铁矿石2亿吨,同比增长38%,由于疏运能力不配套造成了压库压港,7月份全国主要港口铁矿石港存达3400万吨,同比增长了146%,年末仍高达2400万吨。而现有设施也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2.粗放经营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
①国际上通常把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物流运作水平的重要指标。发达国家经过经济结构调整,推行现代物流运作模式,这项指标普遍降为10左右。中国的这项指标虽然有所降低,但2005年仍然高达18。6。尽管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与这些国家差异较大,但也反映出物流运作效率方面的差距。②物流服务社会化程度低,物流企业“小、散、差”问题还比较突出。在运输市场上,大量规模小、实力弱的小企业和个体运输户从事道路运输,导致空驶和超载现象并存。在仓储方面,一些冷藏、冷冻、恒温、恒湿,以及危险化学品储存能力不足,特别是从农田到餐桌的“冷链”没有形成。有专家估算,中国鲜活、冷冻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流通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5到30。
3.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
据对北京货运市场的调查,22家较大的货运市场共有货运企业950家左右,其中只有4家信息化超过30,采用信息系统的大约130~140家,不到七分之一。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调查,中国商业企业应用计算机系统的比例不到一半,服务业和运输业的比例更低,分别只有24。3和18。3。除了POS和条形码技术外,其他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程度普遍较低。物流技术和物流服务规范标准大多不统一。据《来华跨国公司物流服务需求调查报告》显示,受调查的近百家来华外商投资企业中,高达80%的企业对物流服务商满意度的评价为“一般”。受访企业认为在物流服务商需要改进的方面,信息传递效率排首位。
4.功能单一,缺乏特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物流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企业不仅要提供门到门运输及有关的基本服务,还要实行一体化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模式,提供从生产材料采购到产品送达消费者的一整套服务系统,包括相关的物流延伸服务,如包装、加工、配货等方面。而中国物流业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顾客至上”的经营观念尚未完全落实到行动中,落后的管理、技术、设备也影响服务质量的提高。
5.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并不断流失。
当前中国在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上比较缓慢,市场上符合要求的物流人才较少,而且层次较低,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由于物流教育和培训的缺乏,能够切实为企业提供有效方案的中高级物流人才较少,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而且在中国设立的物流服务业外企大都实施“人员本地化”的开发与应用战略,其雇员一般以中国人才为主,在外资企业优厚待遇吸引下,一些优秀人才流失已初见端倪。
6.物流发展的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①体制方面的障碍。物流的产业形态和行业地位不明确,物流组织布局分散,物流资源和市场条块分割,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等对资源整合与一体化运作形成体制性障碍。②政策环境的影响。由于物流产业的复合性,造成了与物流有关的政策分属不同部门,缺乏统一、透明的产业政策体系。虽然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已经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但仍需要落实。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船舶现代化,船级及型号的选择要与实际运输量相适应;在建设港口上,既要重视集装箱化,又要考虑大批量散装的能源、物资的装卸。 配送中心等的建设,逐步实现包装规范化,装卸机械化,运输集装箱化,积极开发推广先进适用仓储、装卸等标准化专用设备以实现国际物流作业连续性、快速化的要求。 完善中国的物流网络,促进国际物流合理化 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留有余地,以备将来的扩建。 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物流信息及时反映在内部局域网的数据库上,由管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调度;外部联系通过英特网,既可以在网上登记需求和网上支付,又可以对物流服务进行跟踪调查;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整合行业旧有资源,对行业资源实现共享,发挥物流行业的整体优势从根本上改善物流行业的现状,真正实现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物流信息和物流功能的共享。 建立和完善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
加快制定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信息网络的技术标准,尽快形成协调统一的现代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机具设施和条形码、信息交换等技术。
完善服务功能,强化增值服务?
在欧美国家,物流服务业功能全、水平高,企业和客户联系紧密,甚至是战略合作伙伴。鉴于此,中国物流企业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务的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细分市场,拓展业务范围,发展增值物流服务,广泛开展加工、配送、货代等业务,用专业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提高服务质量,以服务求效益;而且要通过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方式,与大客户加强业务联系,增强相互依赖性,发展战略伙伴关系。
加速培养开放性物流人才
政策上,要大力扶持和保护中国物流业发展 运输服务、仓储服务、货运代理服务和批发配送业务的企业,允许它们根据自身业务优势,围绕市场需求,延伸物流服务范围和领域,逐渐成为部分或全程物流服务的供应者;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物流业必然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中国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大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队伍,打造一批物流精英,建立一套完善的健全的物流体系,为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增强中国的综合势力,从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❽ 全球化发展趋势对物流的发展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第一,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带来物流市场的广阔前景。
未来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物流需求增量和物流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同时,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居民消费的水平、心理、方式和结构的变化,要求物流发展更加注重效率、特色、个性和人性,基于更高时间和空间价值的物流需求会越来越大。保守估计,2020、2030年电子商务产生的日快递量将分别突破2000万和4000万件。
第二,城镇化和区域增长新格局对物流空间分布、效率、获得性等提出更高要求。
我国正经历着大规模的城镇化,推动着物流活动集中于城市群、城市带、大中小城市和城际间,激增的物流量、机动车量以及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和道路安全等,迫切需要提升城市内、城际间物流效率,构建集成式城市物流配送体系。
第三,全球化纵深和开放新格局推动物流市场深刻调整。
全球化推动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日益加深。短期内,受欧美经济疲弱的影响,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增长会有所放缓,与新兴经济体以及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增长会成为新的亮点,贸易格局的变化带动国际物流活动此消彼长。中长期看,我国国际贸易仍将有相对较高增长,带动我国国际物流继续高速发展。
跨国物流企业将深度渗透我国的传统物流领域。由于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完全建立,随着我国物流企业走向世界,国际贸易摩擦和各种形式的壁垒有可能增加。
第四,新技术突破和广泛应用促进物流业升级。
交通运输、物流、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在孕育新的技术突破,新材料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物联网、下一代信息技术等将在物流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电子商务、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将与物流业深度融合,这些都对物流业升级带来重大促进作用。未来物流技术创新将反映安全、快速、大型化、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人性化、精细化、绿色化和节能化等时代性特点。
第五,可持续发展和要素成本上升等驱动物流发展转型。
未来一二十年,我国物流能源消耗仍处于快速增长期,对液体燃料的需求将大幅增加。由于物流企业运营成本的提高,加之服务价格偏低、融资环境不佳等影响,传统物流运作模式难以为继,面临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要求。
第六,应急和民生物流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我国自然环境和气候复杂多样,自然生态灾害严重。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各类突发性事故发生几率将会加大,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十分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