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际知识 > 国际理解能力有哪些

国际理解能力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9-23 10:29:34

Ⅰ 如何培养具有国际理解力的学生

在课堂里,教师包办的事情要尽量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尽量多一些,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

Ⅱ 国际理解课程是什么有哪些好的国际理解课程项目

北师大、康德教育联合研发了康德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是由康德集团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研发,为学校在日常教学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了权威的理念和教学体系。

Ⅲ 什么是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了界定,就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很多英语教学专家在谈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时有各自的见地。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在第19期羊城教育大讲堂“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与培养途径”专题讲座中提到,英语核心素养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即认知的与非认知的。认知方面指的是学术、知识,非认知方面则是指价值观、情感态度等。

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思考能力等等,也都属于今后培养核心素养中应包括的内容。龚亚夫还认为,中小学英语教育应改变单纯以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目标,设计多元的目标,如“社会文化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语言交流目标”,把语言学习与思维认知、个人素质培养等结合起来,体现英语教育在促进人的品格与思维发展方面的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王蔷提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方面构成。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构建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个方面
1.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话题、功能等,它是语言能力的基石,没有语言知识的铺垫,就无法实现语言技能的培养。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它是语言能力的载体,是形成语言理解(听、读、译)和语言表达(说、写、译)的途径。语言各技能相互依托、共同促进。语言理解是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一种内化,而语言表达则是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理解基础上的最终输出。

2.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主要指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上的差异,是衡量一个人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英语思维模式在语法、语义、语篇、语用等方面与汉语言思维模式有差异。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英汉两种语言思维模式之间的异同、联系、转换、互补会给学习者以跨地域、跨文化的思维想象空间,帮助学习者拓宽视野,为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打下坚实基础。

3.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上的突破。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任何语言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在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的基础上培养世界意识,最终具备面向世界的国际视野。

(二)两个关键

1.学习能力
一般来说,学习能力就是有效运用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能力。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同时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中,学习能力是其他素养的“催化剂”。
2.情感态度
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中,情感态度是其他素养的“润滑剂”。人的发展是自我发展,它不是靠教育直接发生,特别是在语言学习中,学生的成长发展靠的是来自于与情感态度紧密相连的动机。只有调动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才有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情感态度”达到和谐共鸣,才能创造出课堂活力。

(3)国际理解能力有哪些扩展阅读:

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策略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促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语言能力是一个整体,不能碎片化,培养语言能力要建立在一个整体性的语言学习活动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创设紧密联系真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英语教学情境,作为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桥梁。

(二)问题导向引领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智力品质是智力活动中、特别是思维活动中智力与能力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因此它又叫思维的智力品质或思维品质。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五个方面。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和探究,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加强交际扩展学生的文化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只有通过交际才能习得,而文化意识的培养更需要交际来实现。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利用教材以外的网络信息资源来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和接触英语国家各方面的信息很方便,因此本文所指的交际是突破了以往的仅仅是“面对面的真实”的交流,而是借助网络平台实现与国外的“面对面的虚拟”交流。

(四)以融合贯穿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

以合作融合催化学习能力
合作融合的关键在于学生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它需要学生的分工与合作,也需要学生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用合作作为催化剂,使学生在共同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的时候,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随着学习能力的增强,又反过来对其他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助推作用,让其他的核心素养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总之,合作实现了学生间智慧的互换、心灵的接纳,是培养文化领域中语言沟通素养的有效途径。

2.以知情融合润滑情感态度

知情融合即认知和情感的融合。现代教学把课堂视为一个由认知和情感交织共生的生活世界,一方面认知为情感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理性基础,另一方面情感对认知活动又具有动力、强化和调节作用,情感和认知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知情之间有层次的递进循环,最终实现融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环境等潜在知情因素,启动、维护、强化学生的认识活动,使教学过程既是认知训练的过程,又是情感陶冶和提升的过程。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准确找到教与学和谐一致的结合点,让发自内心深处的真诚打动学生,引发情绪与心灵共鸣,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情感交流、智慧碰撞、人格感染的过程。

以上是我对核心素养的界定和分类、学者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观点以及英语学科的课程特点,来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解读和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有些观点还不成熟,还有待商榷和补充。但不管怎样,一线教师要以征求意见稿为指导,在实际教学中思考和探索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与方法,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英语的学习及应对全球化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Ⅳ 国际上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什么观

国际上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多元主义价值观”。
解析:
国际理解教育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多元主义价值观,培养具有多元主义价值观的公民,增强其对不同国家、地区、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力。

Ⅳ 什么是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日本出现的教育思潮和活动。是随着当代经济贸易活动国际化而发展起来的,旨在通过传播和掌握各国地理、经济、文化和政治等知识,适应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的需要,达到各国及其人民之间相互理解和相互关心。

主要教育内容包括理解发展中国家、参与各国开发、异国文化传统以及和平教育、环境教育、回国子女教育等。主要教育形式有语文课程和社会课程的教学,邀请外籍人员参加学校活动和作报告等。

拓展资料:

无论您已经为人父母,还是即将或者希望成为父母,它都适合您阅读。父母肩负着最重要的使命:他们负责生命的传承。仅凭这一点,就该为他们颁发证书。父母抚养孩子,负责孩子的教育。因此,对于所有热爱生活的人而言,给父母任何赞许都不为过。

如果我的祖先中有任何一位不情愿,那《理解教育:何为家庭教育的本质》就不可能由我来执笔,只能让给其他人了。所以,能够得到这个机会,我非常高兴,希望《理解教育:何为家庭教育的本质》能帮助您——亲爱的父母——更加深刻地领会教育之道。

教育定义既反映了教育的本质,又可将教育活动同其它活动,如学习、训练、宣传等区别开来,可视作教育的基本概念。但是,与人们时常挂在嘴边的“教育”相比,该定义涉及的范畴显得窄多了。传统上,人们把学习培养、教育培养、训练培养、资助培养等事物都看作是教育,这表明在人们的意识里,还另有一种大得多的教育概念,即宏观的教育概念。

它既包括了基本概念的教育、训练、学习等可以直接影响人的素质、能力的一类活动,还包括那些虽然不能直接影响人的素质、能力,却可以对前一类活动的进行起到帮助、促进作用的活动,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培养活动。宏观的教育其实是等同于培养的,那么,培养的定义也就是宏观教育的定义。在上述基本的教育定义基础上,去掉能区别学习、训练等活动的“种差”,就成为宏观的教育(培养)定义:着眼于人的素质、能力而进行的活动。

宏观的教育的唯一特征是“着眼于人的素质、能力”,这表明判别某个活动是不是教育不在其结果如何。现实中,不是所有的教育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甚至会失败。而有些活动,如研究活动、宣传活动虽然可以影响人的素质、能力,却并不是人们所公认的教育活动。

当人们持不同的立场着眼于人的素质、能力时,能从正反两方面来对待人的素质、能力,正向的去开发、加强人的某些素质、能力,反向的则去削弱、抑制人的某些素质、能力。人的素质、能力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的与其它动物一样,是大自然长期进化造就的。后天的又分为两种情况,其一为人们不经意间获取的,或非刻意成就的;其二是人们刻意造就的,宏观的教育就概括了所有刻意于人的素质、能力而进行的活动。

Ⅵ 什么是国际理解

“国际理解”的宗旨,是帮助人们不把外国人当作抽象的人,而把他们看作具体的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理性,有他们自己的苦痛,也有他们自己的快乐。教育的使命就是帮助人们在各个不同的民族中找出共同的人性,提倡国与国之间互相宽容、增进友谊和进行合作。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交往的性质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呈多极化发展的格局。加之进入90年代以后,以网络通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为人类全面进入“全球化时代”奠定了基础。



(6)国际理解能力有哪些扩展阅读:

然而,暴力、种族歧视、仇外情绪、寻衅的民族主义、文化排斥、恐怖主义等现象并未终结,反而具有了新的性质。在这种背景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1994年10月召开了“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确立了新时期国际理解教育及相应的“和平文化”的基本内涵。

大会通过了《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及相应的《为和平、人权和民主的教育综合行动纲领》。《宣言》和《行动纲领》标志着“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理论与政策上的确立,这种价值观体现了全球化时代的基本精神。

Ⅶ 走进帕丁顿双语学校

集团介绍:

 依托百年交大的办学经验,顺应教育改革的时代潮流,1999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孕育而生。教育集团以独立法人和社团法人的形式投资,运营教育产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终身教育领域的引领品牌。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传承百年交大“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醇厚传统,秉持“严谨,务实,创新”的质量方针,不断探索和发展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及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满足社会教育需求,承担社会教育责任。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将坚定不移地以教育兴国为己任,扬百年交大之底蕴,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国际合作为纽带,倾力服务社会,树立终身教育的一流品牌。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以职业教育,国际教育作为公司战略发展发现,通过控股,参股等形式,以独立运营,战略合作和管理及品牌输出等多种形式,在职业教育,国际教育等领域不断探索和优化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及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旗下的上海交大南洋中学,上海交大南洋附属(昆山)学校,上海交大南洋现代教育中心,剑桥A-Level国际考试中心,国际教育学院,企业管理学院,国际金融研究院,干部教育学院,游戏动漫学院等已成为所在领域的佼佼者。

  乐学帕丁顿

  一、小初融合课程:

   以浙江省义务制教学小学、初中阶段课程纲要为基础,实施双语浸入式教学。课程内容整合中国国家课程和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课程,英语教学采用双语教材,采用中西融合的教学与管理方式,通过丰富多元的课程与活动,激发孩子探究世界的好奇心,培养孩子善于发现、勇于探究、大胆创造、乐于合作、勇敢担当的品质,从而全面发掘学生潜力,实现个性化培养。

  第一层级 、基础课程:国家课程

  第二层级、拓展课程:立足青少年核心素养,实施全人教育。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学会学习、 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第三层级、研学课程:就课程目标在游学中开展的探究式研究性学习活动

  二、国际高中课程  

GAC-ACT课程

  GAC全称“Global Assessment Certificate”即全球认证证书,由美国高考委员会(ACT)与全球多所大学和评估机构合作开办,是全球认可度最高、认可范围最广的大学预科课程。完成 GAC课程,学生可直接免预科进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等大学本科一年级学习。 ACT考试作为GAC课程的结业考试,成为全美4000多所大学认可的入学和奖学金发放标准,包括顶尖高校如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等常春藤名校。GAC毕业生还可获得美国大学最高39个学分的减免,GAC课程也是全球唯一在课程中正式包含着名的美国大学入学考试(ACT)的国际课程。

  A-LEVEL课程

  湖州帕丁顿双语学校的英国课程是在英国文化交流中心和驻上海总领事的力荐之下,与英国伦敦顶尖私校肯辛顿公学(创办于1952年)合作办学,实现了中英教育资源的最大整合。完全采用英国高中的评价体系,并沿用肯辛顿公学的教学体系,由英方委派外方校长和学术总监严格按照英方标准进行管理,并长期进行师资培训与交流互动,保证课程教学质量与肯辛顿公学文化的传承。 我校的A-Level课程提供了一到两年的预备课程,同时还有AS 和A2课程。 在预备课程阶段,除了英语教学课程以及雅思考试准备,学生们还会参加以下课程的学习:数学、科学、计算机科学、商业研究、艺术与设计、表演艺术 在A-Level课程的两年里,我们的学生通常会选择3个A Level科目,有些情况下可能会增加至4个科目。课程的定向学习有助于培养独立的学习技能,并确保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课程的学习。我们也将充分利用高等院校中的演讲和会谈项目以及KPS 着名的教师资源。我们提供8门A-level课程供学生选择:数学、高阶数学、生物、化学、物理、计算机科学、商业、美术。

三、创新实验高中(普通高中)

  必修课依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开设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体育、美术、音乐。按照国家规定开设的选修课有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 9 门学科。 课程结构: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拓展课程 重点建设以下几类课程:学科延伸、语言、人文、科创、艺体、steam、大学实验室课程及大学先修课程。 学生通过参加国内高考,升入国内大学院校,也可对接国外大学申请。

办学方针: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湖州帕丁顿双语学校,由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全方位管理,依托百年名校雄厚办学力量,整合全球顶级教育品牌资源,全面实施K15双语课程教育体系,致力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特色化,智能化”名校。 湖州帕丁顿双语学校以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学校,人才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额选择以及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采用不仅满足于本国,本地区的要求,而且适应于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对高素质国际人才的要求。学校在国际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除确保规定的中国课程教学外,力求最大限度地吸收西方教育文化的精髓和和核心教学方法,使国际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合璧”。学校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的是培养 “具有国际意识,国际理解能力,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湖州帕丁顿双语学校以学生素养发展为己任,创建特色,铸造品牌,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以文化建设为支撑点,着力打造“生态,创意,文化,快乐”的智慧校园,为把湖州帕丁顿双语学校建成全国一流名校而努力。

Ⅷ 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有何特定内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一、社会责任。主要是个体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1.诚信友善。重点是自尊自律,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等。
2.合作担当。重点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对自我和他人负责;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等。
3.法治信仰。重点是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依法律己、依法行事、依法维权;崇尚自由平等,坚持公平正义等。
4.生态意识。重点是热爱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行动等。
二、国家认同。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家政治制度、核心价值理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理解、认同和遵从。
5.国家意识。重点是了解国情历史,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热爱祖国,认同国民身份,对祖国有强烈的归属感;自觉捍卫国家尊严和利益等。
6.政治认同。重点是热爱中国共产党;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等。
7.文化自信。重点是了解中华文明形成的历史进程;承认和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理解、欣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
三、国际理解。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际动态、多元文化、人类共同命运等方面的认知和关切。
8.全球视野。重点是具有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9.尊重差异。重点是了解世界不同文化;理解、尊重和包容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多元文化交流等。
四、人文底蕴。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10.人文积淀。重点是积累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11.人文情怀。重点是以人为本,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五、科学精神。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12.崇尚真知。重点是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和成果;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等。
13.理性思维。重点是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理性务实,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规范行为等。
14.勇于探究。重点是有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能够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并通过科学方法检验求证、得出结论等。
六、审美情趣。主要是个体在艺术领域学习、体验、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15.感悟鉴赏。重点是学习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懂得珍惜美好事物等。
16.创意表达。重点是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具有生成和创造美的能力;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提升生活品质等。
七、学会学习。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学习态度、方式、方法、进程等方面的选择、评估与调控。
17.乐学善学。重点是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主学习,注重合作;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等。
18.勤于反思。重点是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清楚的了解;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合理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19.数字学习。重点是具有信息意识;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趋势等。
八、身心健康。主要是个体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20.珍爱生命。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21.健全人格。重点是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积极交往,有效互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22.适性发展。重点是能正确判断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有计划、高效地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九、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方面的具体表现。
23.热爱劳动。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广泛参加各种形式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等。
24.批判质疑。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敢于质疑;善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并进行理性分析,做出独立判断等。
25.问题解决。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定合理解决方案;具有创客意识,能将创新理念生活化、实践化等。

Ⅸ 如何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

这个问题应该是大学里的老师比较关注的吧。 工程能力,如果我直白的来理解,是不是需要让学生明白做一个工程需要具备的全局思维、过程思维、结果思维呢? 如果真正要让学生脱离理论学习,提高工程能力,建议设置在工程中学,在学习中总结工程能力的方式。只有真实的体验,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和认知,给学生机会和空间,通过实际的案例,推导出工程能力的具体要求。

Ⅹ 跨文化交际主要讲什么的呢

跨文化能力是现代青年的基本能力,是进行文明对话的基础

跨文化能力有着丰富的内涵,既包括多语言能力,也包括文化理解能力、文化整合能力以及开放包容的精神与合作的态度。跨文化能力已经成为现代青年的基本能力,是人的现代化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2016年,“国际理解”被列为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责任担当”的内容之一。因为有了理解才有感同身受,才有彼此欣赏和相互尊重,才能推己及人,自觉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或文化部落主义,真正树立起全球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未来能够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推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人,必定不是狭隘封闭、傲慢自大的人,而是有着高度“国际理解”能力的人。通过跨文化培养,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人、本国与他国、本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共性与差异,增强国际理解和跨文化能力,才能自如行走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国际交往和文明对话。

中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消费市场,随着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未来中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合作将会更加深入。大到两国政府间的战略合作,小到企业间的商贸洽谈,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熟知彼此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规和制度都是开展合作的最基本要求;如果想要促进更深更广合作,那就更需要了解彼此的思维模式、传统观念和社会习俗这些更深层面的文化,从而把握不同,求同存异,共同发展。这些显然都需要具有跨文化能力的人来完成。

中国社会对跨文化一直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对跨文化人才培养有着独到的见解。中国传统的“和”文化既是跨文化的表现形式,又是跨文化的实现方法和价值追求,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和而不同”,是在坚持自身立场的同时,能够包容差异、心平气和地共存而非对立。在文化交流加深同时冲突不断的当下,中国高等教育应该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深得中华文明精髓的“现代君子”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摆渡者”。

跨文化人才培养有助于涵养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交流是一个对等的概念,有你有我才有交流;没有自我,就没有真正的交流。文明交流也是如此,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在文明的交流上,没有大小强弱之分。跨文化能力意味着对文明交流的方式也有着良好的把握:既有能力站在自己文化的立场上观察他文化,又有能力以其他文化的视角来反观自己的文化,在这种观察与反观中达成对不同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从而培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关切。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有一段落后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人的自信心;通过跨文化学习和比较,有助于我们的青年把这一段历史放到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去观察,放到更广阔的古今中外政治经济大格局中去解读。在观察与反观中,当代青年对中华文明的生命力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对自己的文化之根和今天的成就会有更深刻的敬意。

阅读全文

与国际理解能力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5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2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0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9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3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7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8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1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0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4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2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