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现状和今后应采取的对策。
中国制造“闻名世界”现状。由于国际产业分工及要素的全球流动,发达国家逐渐放弃在本国高成本的生产环节,把产品的中间环节全部或部分向中国转移。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利用后发优势、培育竞争优势,我国走着商品国际贸易(一般与加工贸易)、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承接国际产业链转移和对外直接投资的道路,形成了以产业分工、产品分工、要素分工和生产流程分工等方式为主的参与国际分工模式。是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貌似显得中国很重要,但其竞争力与效益还差得很远。
微笑曲线下的低利润链现状。目前国际化的产业链趋向更深层次的延伸,产品的产业链条跨越国界,除了新产品的研发设计外,其它诸如标准化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皆在国外进行。虽然国界之外的生产链条具有增值性,但生产关系决定了双方在分工中的地位不同,发达国家主导着价值的创造与分配关系,发展中国家服从于发达国家标准化生产的指令,其生产与服务环节是附属于主导国。
用微笑曲线表示的产业分工链则很形象地表达了明显的层次关系及发展中国家所处的地位,笑脸下端窄小区域是所谓“世界工厂”的生产区域,在这个区域,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按照主导国要求做着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利用丰富的资源与低劳动力成本实现着产品的规模化运营,看似中国加入了全球化的分工格局中,并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此角色的份量又如此之轻,利益的空间又如此微薄。而微笑曲线上面的左右两端则剑指创新设计与全球营销,而其无限延伸的状态也形象地表达了在分工中主导产业分工国家利润的无穷大。
“中国加工厂”缺乏竞争力同时加工贸易比重依然很大。
你是写论文吧!把课本读懂,多看看新闻应该不会太难啊!
对策:(一)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二)从加工链的低端向上游转移
(三)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移
(四)“ 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贰’ 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应坚持哪些原则
.
‘叁’ 国际分工有哪几种类型中国企业如何参与国际分工(用要素禀赋理论说明)
贸易竞争力问题
这样的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一个国家的贸易竞争力的来源在哪里?古典贸易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贸易竞争力是决定其绝对水平的生产成本;新古典贸易理论告诉我们,一国的贸易竞争力的相对成本,而且在所谓的“比较优势”,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比较优势可以被派生的结构变化在一个国家的养老,也可得出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前者可以被称为的结构影响的养老,然后你就可以调用熊彼特式创新的影响,最后,当过程中,国际贸易,市场失灵,这可能会导致各种类型的租金(如租金所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所产生的产业集聚所产生的市场垄断租金租金),一个国家也可以通过政府的干预,以改善战略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做一个简要的分析,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的来源,我们可以轻易发现,中国的参与中的劳动要素的国际经济分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无可避免,但还了正确的事情,以改善中国的国际贸易竞争力。根据我们的结论源可以发现,从实际出发养老。捐赠:一个严重过剩劳动力因素,资本项目仍然供应不足,导致企业家资源高度匮乏的国家,在教育和科研的投资是非常不足的企业制度是相对落后的。所有这些情况表明,中国目前缺乏资本密集型的??元素和密集的知识要素行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而且,由于缺乏中国企业家的高度稀缺的资源,以及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导致企业在中国的竞争力是困难的,以处于垄断地位,在国际市场,因此很难通过政府的战略干预,以提高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这些股票禀赋约束,在国际贸易中显然是最有竞争力的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的元素。在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正是由于资本供给不足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提请注意一个事实,即国民储蓄不等于国内资金的供应,因为是否转化为国民储蓄的实际供应量的资本,但也一个国家的金融系统的有效性,而中国的目前的问题发生金融体系是非常不好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唯一的政府补助低效的国有企业作为一种工具,而不是稀缺的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市场),即使中国
竞争优势是由要素禀赋的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的元素,也不得不采取引进大量的外
国家的资本和外国的商业行为来实现的。
增长的限制而造成的高度稀缺的天然资源,进一步考虑,我们也有去通过加工贸易发展的实现,提高中国在国际劳动分工和贸易
竞争力。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特别要感谢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假
经济全球化,中国仍然坚持传统的封闭的经济政策外,然后,尽管中国有世界
社会最有竞争力的大超过中国劳工,也不可能实现或
在世界劳动要素密集的生产和贸易产生的竞争力。中国的对外贸易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通过使用大量的外国元素和进入和发展,来区分的企业在中国贸易增长中的不同元素的不同的所有者和不同国家的大小作出的贡献是必要的,但顶多只有贸易的分配问题,或只是一个经济福利的问题,而不是竞争或弱。全球化中的元素可以流动,促使价格均等化的相同元素,但无法实现的要素价格均等化,由于各种要素的稀缺性是不一样的。所以,当我们的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并得??出结论,中国的贸易是没有竞争力的,因为资本收益超过劳动收入,并清楚地犯了方法论的错误。至于中国在国际分工的劳动和贸易多的经济利益,这是决定中国的禀赋结构中,为了以增加对中国经济的福利的国际分工的劳工和贸易,我们的禀赋结构必须被改变,尽快尽可能。的禀赋结构的变化,中国的参与了国际分工的劳动力和贸易模式中还必须遵循以改变,如果在未来的股票人力资本和知识要素的增加显着,届时,中国人仍坚持等劳动力密集型要素的产业分工,它是没有竞争力的。因此,我们的结论是,一个国家的贸易竞争力就在于没有什么它想要做的,但什么是可以做的现有禀赋结构下,你首先需要改变,以改变在现有部门的劳动,该股票的养老结构,否则不仅会导致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下降,但也可能导致巨大的福利损失。
“没有行业出口”,可以成立吗?
教授章忧闻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的评价,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加工贸易在中国出口贸易的比重过高,而加工贸易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但也可能导致出口无产业“的现象在中国经济。
这个命题是你是否能成立,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以往的经验,一个国家的地位的国际分工的劳动力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从一个静态的角度来看,该国的国际分工的劳动,不取决于他们的良好愿望,而是取决于其建立了要素禀赋结构上面,我们已经做了分析,就不再赘言;其次,从动态的角度看,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做到这一点,将取决于其现有的禀赋什么方向演变。然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一些新的变化,因为每个国家的外部世界,促进要素的国际流动性改变的分工模式,如国家有丰富的劳动力因素,通过引进国际资本,打破既定的禀赋约束,更快地实现经济结构的演变和提升国际分工的地位。但是,考虑到各种要素的国际流动性高,不对称的事实,尤其是劳动要素的跨国流动,几乎是不可能的和稀缺的如果自然要素的跨国流动非常昂贵的,每个国家的地位的国际分工的劳动力在最后的分析中仍然约束的捐赠,特别是那些元素的养老不??能流动,自由的国际约束条件。上述逻辑的建立,然后在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崛起是的不可避免的结果,中国的对外开放,这是因为:中国的开放外界一个大数量的国际资本进入中国的可能性,但是,过剩的劳动力是可以国际移民,再加上中国的自然资源十分稀缺,所以只能做加工贸易,利用外资不被淘汰,以达到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然后需要讨论的问题是,是否在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出口无产业现象呢?无论是国际经济理论,或对现实世界的经验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在国际分工中,全球化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向行业和企业内的发展方向,出现了两个新的国际分工劳动模型,所以,当今世界几乎所有重要产品已迅速演变成的“国家”正因为如此,几乎所有的国家参与的国际分工的劳工和贸易都涉及2新的国际分工劳动的垂直的差异造成的只在于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分工做什么只。此外,正如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反复强调,每个国家做什么分工,不依赖于自己的主观意愿,而是取决于个人的禀赋特征。这种垂直的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一般规律:高端知识要素富裕的国家,人力资本丰富的国家做到底,做低端劳动力丰富的国家的元素。由于在一个垂直的国际分工,任何国家都不能完成生产的产品,然后做加工贸易参与国际分工的劳动力和出口贸易为无行业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种推理的基础上,即使是那些国家,高端和中端,只要他们参与国际垂直分工,他们最终将成为一个工业大国。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其他各国。
最后,如果我们说这是因为加工贸易在中国的产业控制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但由于控制在手中的外国人在中国的产业现象,这一命题仍然是不成立,那么中国因为加工贸易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造成的“出口产业”,这个问题是不是中国没有什么工业,但在中国没有业务。要解决的,但是,没有任何公司或企业的发展极其落后的关键显然在于企业制度的改革,而不是加工贸易的是,中国真的想要它。因此,我们的观点是,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中国有没有哪个行业,中国的工业控制在谁的手里就在于在企业系统改革,因此,我们并不赞成那种滞后的因中国的企业制度改革出现的问题归咎于加工贸易有没有做这种基本的方法。如果我们不尽快而彻底的企业制度改革,但对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发泄自己的愤怒,那么我们将有内部改革,开放完全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的大反。
第三,中国在国际劳动分工和贸易的国家利益是什么?
章忧闻教授在文章中提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即中国的大规模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在国际劳动分工和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主要的原因是:发达国家通过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扩散带来积极的外部溢出效应的技术要素参与劳动的国际分工和贸易在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通过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元素参加劳动的国际分工和贸易的行业可能给世界带来就业方案的负面溢出效应,因此,只要中国继续坚持现有的要素,对产业发展的劳动密集型参与国际分工,势必受到影响世界贸易制裁。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确实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它呢?
首先,在这篇文章中反复强调,中国的劳工和贸易参与国际分工的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因此,中国的国家利益的元素。此外,考虑到的养老元素,是一个巨大的数字的失业人口参加的国际分工的劳工和贸易,通过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是也极为重要保证,中国的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因为失业会导致贫困,社会能够实现充分就业时,唯一的问题是,多少的收入分配,而不是一个贫困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政府有能力的国家通过一系列不伤害经济增长,公平的收入分配或再分配政策来消除这种差距,以避免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其次,从国际角度来看,中国作为一个有竞争力的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时候,那么劳动要素密集型产业失去竞争力,通过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国家应重建他们的竞争力,而且一旦他们选择的调整路径,其经济增长和经济福利,因为这种调整将大大改善,而不是相反。例如,当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领先的国家,在美国英国它已经逐渐演变成一个专门的金融服务,为世界各国,日本取代美国作为世界的制造功率,美国的IT行业的革命和重建,在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和领导地位。鉴于此,我们不妨作为一个过渡性的现象,在中国劳动力密集型要素,对产业的发展引起国际贸易摩擦,因为经济规律最终会发挥作用,这将迫使所有国家重新在国际分工中找到自己的竞争力的国际分工地位。自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以来,该部门的劳动力结构和经济增长对整个世界是如此的演变。贸易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这种结构,只是暂时现象,归根到底是调整的过渡时期。
因此,得出的结论是明确的,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中国现在参与国际分工的劳动和贸易密集型产业的劳动要素的基础上,不仅有利于中国人自己的,但也对全世界有利。中国能否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社会稳定,世界可以得到进一步通过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势头。如果我们放弃既定的分工,因为恐惧的调整过渡期贸易摩擦,不仅是牺牲了中国自身的国家利益,而且对整个世界的长远利益为代价的。
‘肆’ 如何看待中国参与国际分工
中国不应该参与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小国家受国土面积和人口限制的无奈之举,但对于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来说,人口这么多,国民又这么勤劳和聪明,应该把中国劳动力都参与到全球分工生产中,这样我们就能把全世界的活都给干完,而且每一样都干的比其他国家好。这已经不是比较优势的事情了,而是全能优势。
‘伍’ 应该怎样开展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从一国国内向国际延伸的结果,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国际分工可以有效压低生产成本。因为各国都有不同的矿产资源,天气也不同,加上交通条件等
造成同样的东西,交给不同的国家来生产,成本有高低。
各国的教育水平也不同,工程师多的就能从事高科技行业,文盲多的就只能做些体力活。
说白了,就是依各国自身的条件,发挥所长的意思。
‘陆’ 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应坚持哪些原则为什么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我们始终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与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极其重要的.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较高的荣誉,吸引更多的合作者,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积极利用外国的投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加快本国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柒’ 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如何才能获得最大利益
国际大分工的意义
国际大分工作为生产力发展的内容和结果,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因为它有力的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首先它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按照各国不同的历史条件、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的特点合理的配置社会资源,使各国得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互补互促,节约社会劳动,取得更好的成果。
其次,它能最大限度地实行专业化生产,使资源、劳动力和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得以最有效的利用,能够更合理的组织社会生产,加强分工基础上的合作,因而能够有力的提高劳动效率。
第三,它能把每个角落(包括封闭或半封闭状态的落后地区)的积极因素都动员到世界性经济发展的大洪流中来,推动社会进步。
第四,国际大分工是世界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国际大分工越是深入和扩大,世界市场的基础越牢固,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有坚实的基础。
第五,世界已经进入了高科技的信息时代,高技术将以无比的威力去推动世界生产力的飞跃发展。
‘捌’ 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现况,与今后该采取的措施。
中国的产业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产业低端,附加价值低,盈利空间小。出口行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如服装,玩具……是一种外延经济增长的方式,即粗放式发展模式。而中国又是国际大宗物品的进口国,却常常因没有定价权而处于弱势地位(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
措施:1.产业升级,从粗放式发展转为内涵经济增长,从第二产业转向第三行业(金融服务业)
2.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大力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国民素质。
3.完善法律法规(最好自己引进英美的陪审制度,避免利用制度缺陷渔利),促进金融稳步改革(包括国企贪污,银行坏账,企业报表作假……)
4※※以金融为经济的核心,掌握资本的定价权。
(总之,最重要的是确定游戏规则靠法律,发展生产靠科技,分配财富靠金融(尤其是国际现货市场物品定价权))
‘玖’ 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应该坚持哪些原则
我国经贸理论界一直推崇大卫·李嘉图的关于国际分工与贸易展开的原因及其利益所在的比较优势理论 .然而 ,关于国际分工与贸易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才是具有普遍规律性的 .绝对优势论不仅可以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间贸易 ,也可以解释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由于绝对优势论在国际贸易中的普遍规律性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参与国际贸易重要的不是获取静态的贸易利益 ,而是动态的贸易利益 :即通过国际贸易 ,引进资本和技术 ,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贸易结构的调整 ,以促进经济增长 (如果 你想了解的更多。。。去查查大卫·李嘉图和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
‘拾’ 我国如何更好的参与国际分工
一、当前的国际分工格局及中国所处的不利地位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经济全球化作为生产的社会化和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并最终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优配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分工格局大致发生了以下两方面的变化:一是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由工业经济时代的水平国际分工逐渐转变为信息经济时代的垂直国际分工;二是发达国家把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把这些产业(也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上述两方面的变化产生了垂直专业化的国际分工格局,这种垂直专业化具有如下特点:(1)最终产品的生产过程分为一系列连续的阶段;(2)两个或多个国家参与上述生产过程,其中每个国家从事一个或一个以上专业化阶段的生产,而不是从事所有专业化阶段的生产;(3)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至少有一个生产阶段跨越国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种国际分工格局大致呈金字塔型:美国处于这个金字塔的最顶端,其他各个发达国家构成了金字塔塔身的顶部,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处于金字塔的底部。其实质是由美国等发达国家组成创新中心和设计中心,主要从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生产,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组成了制造中心,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生产。以耐克运动鞋的生产过程为例,其产品的研发与设计阶段主要集中于美国,鞋品元件的制造在中国台湾省和韩国,鞋品的组合在中国台湾省、中国大陆省、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至于最后的营销和配送,则以北美和西欧为主。
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创新中心和设计中心)处于价值链的高端,可以获得大部分的附加值,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制造中心)则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只能获得少量的附加值。大部分附加值流入发达国家以后,会形成强大的购买力,进而促使其成为消费中心,并成为对其国内经济增长的持久推动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由于获得的附加值甚少,不利于其国内需求的稳定增长,使其国内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二、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主体地位使中国所处的地位更加不利
当前,跨国公司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行为主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2年,全世界共有64000家跨国公司,它们拥有87万家海外子公司,雇佣了5300万海外员工,海外子公司实现增加值3.4 万亿美元,约占世界GDP 的十分之一。
作为经济全球化的行为主体,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利益分配过程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已经成为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代言人”。它们从提升全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往往把决定竞争优势的核心技术研发留在母国,而把生产和组装等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环节转移到东道国。这种技术依赖使得东道国只能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产业和生产环节,并且整个国家的经济受跨国公司行为的影响程度逐渐加大。目前,跨国公司大都以发达国家为母国,中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缺乏自己的“代言人”,这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分工格局的不平等程度,使得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其中所处的地位更加不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越来越呈现出生产国际化、经营多元化、交易内部化和决策全球化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其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资源,形成全球性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体系。其中交易内部化的特点使公司内部交易成为跨国公司总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全球跨国公司内部交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已达33%。而转移定价是跨国公司内部交易的最大特点,它是跨国公司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优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这种转移定价会对东道国造成税收流失、资本外逃等后果,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发展中国家不利。
目前,我国境内的跨国公司普遍采取转移定价策略,其突出表现就是我国外资企业在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坚持生产经营,甚至不断增资扩产。中国冰淇淋市场第一品牌拥有者和路雪(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路雪”)的财务报表显示,和路雪自成立以来年年都是巨额亏损,9年来累计亏损1.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2亿左右。对此,人们不禁产生了质疑:这还是那个在市面上卖疯了的和路雪吗?对此,中央财经大学刘桓教授分析指出,和路雪的连年亏损,是外资企业充分利用中国税收优惠政策的典型。和露雪之所以能在连年巨亏的情况下持续经营,就是因为它采取的是转移定价策略,这种做法虽然牺牲了自己的账面利润,却为其母公司的全球战略做出了很大贡献。和路雪的连年巨亏,只是我国跨国公司转移定价行为的冰山一角。根据刘桓的研究,国内跨国公司60%~70%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转移定价行为。据国家税务总局官员估计,目前我国40万家外企中有60%亏损,年亏损额达1200亿人民币之巨。根据刘桓等的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境内有30%的外资企业像和路雪一样从来没有缴纳过所得税。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宋泓副研究员估算,仅此原因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税收流失达500亿元左右。
三、当前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策略
第一,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积极融入全球生产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具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或从事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的比较优势。必须指出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一定就是技术落后产业,随着实用技术,如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含量也大大提高。同时,在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中,也存在着大量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环节。因此,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把发达国家技术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我国,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实际就业水平,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高新技术产业代表着全球经济发展的方向,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主导力量。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具有后发优势,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即缩短由工业化向信息化过渡的时间,甚至有可能同时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我们跟发达国家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信息产业是新科技革命成果产业化的重要体现,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成为我国融入全球新兴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内容,是我国实现跨越式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第三,加强对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行为的监管。加强对外国跨国公司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应协调会计制度与税制,使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参照国际会计准则有关规定,在会计制度中增加内部交易的计价方法。同时,应披露内部交易定价方法及其与一般交易定价方法的差异。
第四,加快培育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中国要想在国际分工中分享更多的利益,就必须加快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首先,必须着力解决困扰中国企业的根本问题——产权问题,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其次,要促使企业切实提高研发、生产、营销等生产经营环节的水平,向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