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投资的四个特征
1
强烈的求胜欲
不管是证券市场,还是期货市场,还是别的领域比如互联网金融,一个成熟的市场就如同是一个激烈的竞技场。而且,不同于作为竞技体育的拳击赛场,它们往往是各个级别、各个水平的投资者都在同一个场子里,仅仅能超越自己却达不到很高的水平可能会输,所以说,作为职业投资者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首先具备成为顶尖高手的强烈动机。即使最后不能成为顶尖高手也没关系,但这种强烈动机是不可或缺的。
2
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
基础扎实是职业投资者获得成功的又一个要素。对于自己投资的领域,不要总是关注小道消息,各种知识要全面而深入地掌握,要能融会贯通。如果基础的东西不牢固肯定是走不远的。一定要把各个流派的知识弄懂。弄懂以后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看来,它们事实上是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语言系统在讲一个道理。在最高境界上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有了这种感觉后,人们才觉得能游刃有余地运用基本的道理去实践投资。
3
有一套系统的投资方法
成功的投资需要有一套科学、系统的投资方法。成功的投资不仅需要掌握投资的基本规律、具备牢固的基础知识,而且不能光是纸上谈兵,必须有一套实践验证过的系统的方法。具体的投资方法并不是什么克敌制胜的法宝,是什么包打天下的秘密武器,更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因为投资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是人性的弱点,所以,系统的投资方法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它可以帮助你发现、把握、控制人性弱点对投资的消极影响。有客观的、系统的东西要比没有好得多。因为人在被自己的人性弱点所控制时,往往是不能自已的。投资者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还是能理性的,但在具体行动时却往往是不理性的。
比如,当需要做出投资决策,决定何时买、何时卖的时候,人就非常容易受情绪影响,原来想的就没用了,被情绪控制了。而客观地、系统地开发出来的投资方法就可以相当有效地帮你克服这种危害。当你要这么做的时候它却告诉你:不对,你要那么做。起码它可以警示你要想一想这样做到底对不对,而不是一时冲动就去做了。
科学的投资系统是完整的投资规则体系,包括确定进场点、退场点、再进场点、再退场点的明确而具体的一系列决策规则。应当将自己的投资系统明晰化、条理化,而不要让它只是停留在潜意识状态并且要随着市场数据统计特性的不断变化不断修改自己的投资系统。
4
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控制自己的人性弱点,与之进行不懈的斗争并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优良心理品质是投资成功的关键。与任何其他行业一样,当一个人想要达到投资的比较高的境界时,就会发现对手就是你自己。真正到了顶尖高手的水平,专业技能方面大家都是一样的了,那时就是心理、人品的博弈了。
在投资里边最大的陷阱或称最大的风险就是投资本身任何时候都引诱你爆发、展现人性的弱点,包括贪、怕、从众心理、私心、面子、不稳定情绪化等等。它会通过你人性弱点的作用使你在判断上犯错误,这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投资归根结底到最后都是做人的问题。“贪”与“怕”是投资中最具危害性也最需要克服的人性弱点。“贪”不言而喻是绝大多数人都有的。对金钱的贪欲使人们在投资时犯下了一个又一个的错误,这一点在商品期货市场表现得最为明显。其另一种表现便是渴望一夜暴富。这种心理使人们频繁地买入、卖出而陷入了过量交易的陷阱;“怕”则表现为对市场的无畏和对自己遭受利益损失的怕等等。这种人性弱点使人们即使面对已上涨得很高的市场仍然买入而全然不顾市场正变得日益脆弱,而在市场大幅下跌的情况下,生怕世界末日来临,生怕自己无法逃出而大量抛售。
控制人性弱点的方法是修身养性。其中读书是一种手段。读书主要是从前人的经验中吸取教训,获得警示,哪些是不能做的,哪些是要警惕别犯的。主要的方法还是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反省,经常反省自己心理上是不是不对劲了,哪些地方做得不对。这样就能控制人性弱点的消极影响。
② 国际投资的方式
国际投资的方式:
1.股权参与,股权参与是指以所有权为基础,以决策经营权为途径(持有普通股),以实现对企业有效控制或影响的直接投资方式。
2.拥有全部股权—独资企业;
3.拥有部分股权—合资企业(包括多数股权、对半股权、少数股权3种);
4.合作经营(Contractual Joint Venture,契约式合营);
5.国际技术转让与技术投资
技术的含义:制造物品方法与经营管理有关的知识、技术诀窍和能力。可分为制造力、设计力、新技术开发力、管理力。
6.国际租赁(International Leasing):位于不同国家的出租人与承租人之间的在约定期内将出租资产交给承租人有偿使用的租赁关系。出租人和承租人及供货人可以是两国或三国的自然人、法人或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出租对象一般是价值较高的动产或不动产,如成套设备、轮船、飞机等(二战期间的租借法案)。
③ 国际直接投资有哪几种主要方式
国际投资,又称对外投资或海外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国际投资主体,将其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通过跨国界流动和营运,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下面由我为你介绍国际投资的相关 法律知识 。
国际直接投资的几种主要方式一、国际直接投资的股权参与方式
1.股权参与的涵义:股权参与是指以所有权为基础,以决策经营权为途径(持有普通股),以实现对企业有效控制或影响的直接投资方式。
国际直接投资有哪几种主要方式
2.拥有全部股权—独资企业
(1) 对投资者的意义与影响
① 可拥有绝对的经营控制权
② 可拥有全部的国外利润
③ 有利于保守技术诀窍和商业秘密
④ 必须独立承担风险
(2) 对东道国的意义与影响
① 可弥补东道国生产的不足
② 能增加东道国的收入(税收、土地使用费、在东道国内购买设备和原材料的收入)
③ 增加就业
④ 市场份额被占,不能分享利润
3.拥有部分股权—合资企业(包括多数股权、对半股权、少数股权3种)
(1) 在合资问题上思想的逐步解放—要求“绝对控股”→“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只要是开设在上海的企业,都可以视为民族企业”
(2) 出资方式—现金、实物、工业产权(商标、专利、Know-how等,有个核资问题)
(3) 积极方面—凝聚合资各方的能力,可引进和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式,合资各方的责、权、利明确
(4) 消极方面—多股多权的经营管理机制对少数股权的股东不利,处于相对被动的境地
二、国际直接投资的非股权参与(Non-Equity Participation)方式
1.合作经营(Contractual Joint Venture,契约式合营)
(1) 合作经营的含义
依照各方共同签定的合作 经营合同 ,规定各方的投资条件、收益分配、风险责任及经营方式的一种非股权的契约式合营,通常通过设立契约式合营企业的形式来实现合作经营的 目标。
(2) 特征
① 合营双方的权利、义务通过协商,在合营企业中约定,而不像合资企业那样,以认股比例为准绳
② 合作经营的出资形态不同于合资经营(可不以货币单位计算投资比例)
③ 合作经营的利益分配不同于合资经营(不是按资分配,而是按合作经营协议合同分配)
(3) 合作经营的组织形式
① “法人式”合作经营(双方在一国境内设立具有该国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有独立的财产权和法律上的起诉权和应诉权)
② “非法人式”合作经营(双方所设置的实体对合作企业财产只有使用权而无独立的财产所有权,可设立联合管理机构,也可委托一方,或聘第三方管理)
(4) 作用
简便,灵活,合作意识强;审批程序及手续十分简便;避免实物或技术入股作价等一系列复杂问题;管理机构可大可小,可繁可简,具有相当的灵活性。
2.国际技术转让与技术投资
技术的含义—制造物品 方法 与经营管理有关的知识、技术诀窍和能力。可分为制造力、设计力、新技术开发力、管理力。
3.国际租赁(International Leasing)
(1) 含义
位于不同国家的出租人与承租人之间的在约定期内将出租资产交给承租人有偿使用的租赁关系。出租人和承租人及供货人可以是两国或三国的自然人、法人或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出租对象一般是价值较高的动产或不动产,如成套设备、轮船、飞机等(二战期间的租借法案)。
(2) 国际租赁的特点(集贸易、融资、投资为一体)
① 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② 货币信贷与实物信贷相结合
③ 税收方面易得优惠(投资减税优惠或免缴财产税)
④ 业务涉及面广,需多边合作,共同完成交易(3方关系—2个合同,即 买卖合同 和 租赁合同 。此外,还有贷款协议)
(3) 国际租赁的方式
① 融资租赁(Finance Lease)—当企业需要筹款添置机械、设备时,投资者通过设在东道国的租赁公司,向用户转租大型成套的生产设备、运输设备。因此,融资租赁又被称为设备租赁(Equipment Lease)。实质是以“融物”代替“融资”,即租赁公司并非直接给企业贷款,而是代其购进机器设备,然后租给企业使用。
② 经营租赁(Opreation Lease)—出租人在提供融资同时,又提供特别服务(办理 保险 、维修等)、二者合为一体的租赁方式。一般用于在保养和管理技术方面具有一定垄断性的机器设备。
③ 维修租赁(Maintenance Lease)—典型的维修租赁是汽车租赁。租赁公司要向承租人提供包括购车、登记、上税、保养、维修等在内的所有服务。
④ 杠杆租赁(Leverage Lease)
涉及的关系—承租人、出租人、长期贷款人、(托管人),包括买卖合同(出租人与供货人)、贷款协议(出租人与贷款人)、租赁合同(出租人与承租人)
资金来源—贷款人而非出租人(其资金仅占约20%-40%)
租金偿付相对平衡—租金费用较低,各期所付租金的金额也相对平衡(故也称衡平租赁)。
⑤ 回租租赁(Sale and Lease Back Lease)—出租人从拥有和使用标的物的人那里购进标的物,然后再将购进的标的物再租给原来的物主使用(多用于不动产方面)。
4.国际工程承包
(1) 主要内容:工程设计;提供机器、设备、技术、原材料及劳动力等;资金供应;施工与安装;试车;人员培训
(2) 特征
耗资多、获利多、竞争性强
(3) 分类
① 分项合同(Separate Contract)的工程承包(业主来分项)
② 交钥匙工程(Turkey Contract)的承包
③ 分包合同(Sub-Contract)的工程承包(总承包商来分包)
相关阅读:
国际投资的投资风险
在确定海外投资策略前,投资人必须首先了解海外投资的风险, 包括:
投资国货币和人民币兑换的汇率风险: 投资国的货币汇率的不确定性和人民币的升值将会影响到最后投资的回报率。
投资国法律和法规的健全性: 海外投资,不管是购买资产类产品或投资公司,如果没有投资国稳定和健全的法律保障, 越高的回报就有可能伴随着越大的风险。
投资国制度的透明度: 投资国制度的透明度决定了你在投资过程中是否会碰到贪污和受贿的可能,如果有,将会大大增加你投资操作的复杂程度。
投资国的信用风险: 投资国整体和金融机构的信用等级,会影响到你投资的长期价值。
国内政策的风险: 国内政策对海外投资的不一贯性可能会影响到投资的连贯性和操作性。 另外,投资人必须特别注意中国和投资国的外交和经济关系的变化。
投资国的政策风险: 投资国对中国的外交和经济关系的变化也一样会影响投资的风险。
对海外投资风险的了解会帮助投资人更好的确定海外投资策略。
看过“国际直接投资有哪几种主要方式”的人还看过:
1. 国际投资成功案例
2.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分析
3.2014年 考研 政治试题及答案解析(2)
4.国际经济法概论模拟试题
5. 地理必修3各章节主要内容(2)
④ 二战前国际投资以什么为主
主要是几大财团投资,当时主要集中在美国,跨国的就金融比较活跃,比如罗斯柴尔德家族,其他实业主要集中在各国国内,当时的矿产和石油行业发达
⑤ 国际投资格局
国际投资格局又称全球投资格局,现在的局势即第一二题的答案请看下面的文章:
国际直接投资的特征
二战后,国际直接投资得到高速发展,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投资方式。尤其是7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迅速扩大,增长速度快速提高
二战以来,世界范畴的对外直接投资有了空前的增长。据统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1960年为555亿美元,1976年增至2872亿美元,1981年达到5250亿美元。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外国直接投资是外来资本的主要来源。根据对9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统计,1981年到1985年期间,外国直接投资在其长期资本流入总额中的比重为30%,而1986年到1990年期间,这一比重增加到74%,而且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二)国际直接投资市场以发达国家为主,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双向流动
国际直接投资较之间接投资的风险更大,因此投资者除追求盈利外还寻求安全性。相对而言,发达国家的投资环境要优于发展中国家,投资者自然而然地就将发达国家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市场。
二战前,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向基本上是单向的,通常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将其资本投向自己的附属地、附属国。二战后,尤其是70年代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直接投资主要转向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投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在国际直接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以美国为例,1950年美国私人对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中,发展中国家占48.8%,发达国家占48.2%,1960年发展中国家占34%,发达国家占60.6%,1980年发展中国家占24.7%,发达国家占73.5%。据统计,1990年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额占世界直接投资总额的80%,美、欧、日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占世界直接投资总额的83%,其吸收的外来直接投资额占世界各国吸收直接投资总额的70%。1996年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为2950亿美元,占吸收国际直接投资总额的85%,当年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额为2080亿美元,占吸收国际直接投资总额的60%。可见,主要发达国家占据着国际直接投资的垄断地位。在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直接投资格局中,美国的霸主地位逐渐丧失,欧、日地位不断上升,形成了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尽管如此,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主要的对外直接投资国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吸收国。
(三)亚太地区和拉美地区是发展中国家吸收国际直接投资的集中地区。
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不断相对减少的同时,把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逐步集中在那些经济发展较快、市场容量较大、基础设施较好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巴西、墨西哥、亚洲“四小龙”等。
拉美地区是吸收外国投资较早、较多的地区。拉美国家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在1950年为77亿美元,到1980年增至625亿美元,增长了8.1倍。80年代中期以后,拉美国家吸收外资的速度减慢,主要是墨西哥、巴西等国在利用外资政策上的失误而造成巨额外债负担的影响,以及一些国家政局不稳等因素所起的负面作用。但拉美经济又有所改善,特别是阿根廷、智利和墨西哥等国的经济政策的变化,增强了国内、国外投资者的信心,刺激了这一地区外国直接投资的复苏。
亚太地区在1986年取代了拉美地区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吸收外国投资的地区。在1988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中,59%是投向亚太地区的。1995年流向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达到650亿美元,约占全球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总额的2/3。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投资者曾纷纷撤资,但随着金融危机的解决亚太地区又成为吸收直接投资的有力竞争地区。
(四)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流向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和服务行业
二战前,国际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采掘业和初级产品加工业。二战后,随着发展中国家石油、矿产资源的国有化和民族经济的发展,外国垄断资本对采掘业投资的比重逐渐下降,对制造业部门投资的比重明显上升。而在占国际投资绝大部分的发达国家之间的直接投资中,虽然投向制造业的比重仍然较大,比如截止1988年底,美国对西欧的直接投资44.6%集中在制造业,西欧对美国的直接投资42.8%也集中在制造业。但随着各发达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外国直接投资的重点行业从传统的制造业逐步转向高新技术产业,如计算机、新能源、精密机械和生物工程等。出此之外,还继续投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的行业。另外,第三产业中的一些行业,如金融、保险、不动产等也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热点。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在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的部门结构中之所以占有较大比重,是与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密切关联的。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一般在60%以上。对国外第三产业投资的增加,既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结果和表现,又将推动东道国乃至整个世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第三个问题的答案:
中国日益成为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格局的重要因素
中国经济的崛起,标志着国际直接投资格局正在发生重要的转变。与两年来亚太地区外资流入的减少形成鲜明的反差,投资中国与外资在华并购的热潮正在升温。由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并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格局开始产生显着的影响。例如,2001年,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大东道国不是美国,而是中国。而且,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正在从东南亚迁往中国。造成这一状况的因素,并非如人们所想象的是中国劳动力廉价所致。实际上,一向被认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状况正在发生变化。资料显示,外资企业的中国职员的劳动力成本已高于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而且,随着外资大量流入和国内企业吸引力的提高,使得对合格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加上中国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正在不断完善,这些都在加大外企的投资成本。因此,影响中国外资流入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开始下降。
其实,真正影响和加快外资流入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的市场优势和制度优势(如投资政策及其透明度)正在上升。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和“入世”后鼓励外资进入的政策保障,都坚定了跨国公司投资信心。仅从中国的外资政策方面看,在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中国政府本着鼓励外商投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原则,增加了鼓励类目录,由过去的186条增加到262条;减少了限制类,由112条减少到75条。同时,放宽了外商投资的持股比例限制,并将原禁止外商投资的电信和燃气、热力、供排水等城市管网络系统首次例外对外开放领域,进一步开放银行、保险、商业等领域。
正是在此背景下,大量的跨国公司却纷纷表示要加大对中国的投资规模。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它们的全球战略都将中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投资对象。中国投资市场的国际竞争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小到钟表、眼镜,大到汽车、航空,竞争的硝烟都将达到空前激烈的程度。仅以汽车业为例,在大众、丰田等巨头南北割据的情况下,不甘落后的日产公司亮出大手笔,投资85.5亿元(10.3亿美元)与东风汽车公司组建一家新公司,双方各持50%股份,要在2006年实现55万辆汽车的年销售目标。
在新的外资政策导引下,外商已不再满足于已往的合资等投资方式。2002年前8个月,外商独资企业占新批外资企业总数的65.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6.3个百分点,体现出日益明显的外商“独资倾向”。伴随着中国允许国有企业向外资出售股权政策的出台,外资在华并购必将呈现迅速升温的现象。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正在将它们的地区总部迁入北京和上海。2002年上半年,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户上海的步伐明显加快,累计已超过70家,其中以信息技术产品公司以及物流、航运等行业的跨国公司居多。值得指出的是,我国台湾企业在外资流入大幅减少的同时,对大陆却显示了极大的投资热情,其中2002年上半年的新增投资有88%都投在长江三角洲。而且,台湾电子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投资呈明显的增长趋势。
以中国为核心的亚太地区的并购活动有可能率先走出低谷,成为全球并购形势中最为活跃的地区。随着中国开始向外资出售国有企业股权和有关外资并购法规的完善,外资并购的可操作性将不断提高,外资并购热潮将从2003年继续升温。同时,作为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已居世界第六位的经济大国,中国对外投资能力也必将迅速提高。尤其是随着民营经济的崛起,中国对世界直接投资增长的贡献度会越来越大。作为周边国家,其他亚太地区国家也纷纷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加上亚太新兴地区现已成为国际资本最重要的避险地区,因此,可以预计,整个亚太地区正在酝酿着以中国为核心的新一轮企业兼并高潮 。
⑥ 国际投资的投资方式
国际直接投资(FDI)的主要方式: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股权参与方式
1.股权参与的涵义:股权参与是指以所有权为基础,以决策经营权为途径(持有普通股),以实现对企业有效控制或影响的直接投资方式。
2.拥有全部股权—独资企业
(1) 对投资者的意义与影响
① 可拥有绝对的经营控制权
② 可拥有全部的国外利润
③ 有利于保守技术诀窍和商业秘密
④ 必须独立承担风险
(2) 对东道国的意义与影响
① 可弥补东道国生产的不足
② 能增加东道国的收入(税收、土地使用费、在东道国内购买设备和原材料的收入)
③ 增加就业
④ 市场份额被占,不能分享利润
3.拥有部分股权—合资企业(包括多数股权、对半股权、少数股权3种)
(1) 在合资问题上思想的逐步解放—要求“绝对控股”→“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只要是开设在上海的企业,都可以视为民族企业”
(2) 出资方式—现金、实物、工业产权(商标、专利、Know-how等,有个核资问题)
(3) 积极方面—凝聚合资各方的能力,可引进和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式,合资各方的责、权、利明确
(4) 消极方面—多股多权的经营管理机制对少数股权的股东不利,处于相对被动的境地
二、国际直接投资的非股权参与(Non-Equity Participation)方式
1.合作经营(Contractual Joint Venture,契约式合营)
(1) 合作经营的含义
依照各方共同签定的合作经营合同,规定各方的投资条件、收益分配、风险责任及经营方式的一种非股权的契约式合营,通常通过设立契约式合营企业的形式来实现合作经营的 目标。
(2) 特征
① 合营双方的权利、义务通过协商,在合营企业中约定,而不像合资企业那样,以认股比例为准绳
② 合作经营的出资形态不同于合资经营(可不以货币单位计算投资比例)
③ 合作经营的利益分配不同于合资经营(不是按资分配,而是按合作经营协议合同分配)
(3) 合作经营的组织形式
① “法人式”合作经营(双方在一国境内设立具有该国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有独立的财产权和法律上的起诉权和应诉权)
② “非法人式”合作经营(双方所设置的实体对合作企业财产只有使用权而无独立的财产所有权,可设立联合管理机构,也可委托一方,或聘第三方管理)
(4) 作用
简便,灵活,合作意识强;审批程序及手续十分简便;避免实物或技术入股作价等一系列复杂问题;管理机构可大可小,可繁可简,具有相当的灵活性。
2.国际技术转让与技术投资
技术的含义—制造物品方法与经营管理有关的知识、技术诀窍和能力。可分为制造力、设计力、新技术开发力、管理力。
3.国际租赁(International Leasing)
(1) 含义
位于不同国家的出租人与承租人之间的在约定期内将出租资产交给承租人有偿使用的租赁关系。出租人和承租人及供货人可以是两国或三国的自然人、法人或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出租对象一般是价值较高的动产或不动产,如成套设备、轮船、飞机等(二战期间的租借法案)。
(2) 国际租赁的特点(集贸易、融资、投资为一体)
① 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② 货币信贷与实物信贷相结合
③ 税收方面易得优惠(投资减税优惠或免缴财产税)
④ 业务涉及面广,需多边合作,共同完成交易(3方关系—2个合同,即买卖合同和租赁合同。此外,还有贷款协议)
(3) 国际租赁的方式
① 融资租赁(Finance Lease)—当企业需要筹款添置机械、设备时,投资者通过设在东道国的租赁公司,向用户转租大型成套的生产设备、运输设备。因此,融资租赁又被称为设备租赁(Equipment Lease)。实质是以“融物”代替“融资”,即租赁公司并非直接给企业贷款,而是代其购进机器设备,然后租给企业使用。
② 经营租赁(Opreation Lease)—出租人在提供融资同时,又提供特别服务(办理保险、维修等)、二者合为一体的租赁方式。一般用于在保养和管理技术方面具有一定垄断性的机器设备。
③ 维修租赁(Maintenance Lease)—典型的维修租赁是汽车租赁。租赁公司要向承租人提供包括购车、登记、上税、保养、维修等在内的所有服务。
④ 杠杆租赁(Leverage Lease)
涉及的关系—承租人、出租人、长期贷款人、(托管人),包括买卖合同(出租人与供货人)、贷款协议(出租人与贷款人)、租赁合同(出租人与承租人)
资金来源—贷款人而非出租人(其资金仅占约20%-40%)
租金偿付相对平衡—租金费用较低,各期所付租金的金额也相对平衡(故也称衡平租赁)。
⑤ 回租租赁(Sale and Lease Back Lease)—出租人从拥有和使用标的物的人那里购进标的物,然后再将购进的标的物再租给原来的物主使用(多用于不动产方面)。
4.国际工程承包
(1) 主要内容
工程设计
提供机器、设备、技术、原材料及劳动力等
资金供应
施工与安装
试车
人员培训
(2) 特征
耗资多、获利多、竞争性强
(3) 分类
① 分项合同(Separate Contract)的工程承包(业主来分项)
② 交钥匙工程(Turkey Contract)的承包
③ 分包合同(Sub-Contract)的工程承包(总承包商来分包)
⑦ 国际金融资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了什么作用
吃了东家吃西家,大发战争财!
首先支持德意日三个轴心国走法西斯道路,特别是投资德国让这个一战损失最惨重的国家重新武装起来,投资日本让这个一战第二大受益国在军国主义路线上越走越远;然后又加大对同盟国主要是美国的投资,让这个世界工厂满负荷运转开动战争机器;最后在将整个欧洲打了个稀巴烂后,投资欧洲掌控这些国家的资本。
⑧ 论述国际投资的起源和发现历程
国际投资的起源和发展
一、形成和发展阶段
形成过程:国际商品资本—国际货币资本—国际生产资本
1、初始形成阶段(1870年—1914年)
1870年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为标志
特点:
(1)借贷资本和证券投资形式占主导地位,约占国际投资总额的90%左右
(2)投资国主要是欧洲少数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债权国为英、法、德
(3)东道国主要是当时比较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国家
(4) 投资产业主要是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
2、低迷徘徊阶段(1914—1945年)
特点:
(1)国际投资总额有所增长,但幅度不大
(2)主要投资国地位发生了变化
(3)官方投资规模扩大。
3、恢复性增长阶段(1945—1979年)
特点:出现第三次工业革命
(1)美国对外投资霸主地位进一步确立
截止1960年底,美国、英国、法国、原联邦德国和日本的对外投资的累计额分别为662亿美元、220亿美元、115亿美元、31亿美元、5亿美元;到1970年底,美国、英国、法国、原联邦德国和日本的对外投资的累计额分别为1486亿美元、490亿美元、200亿美元、190亿美无、36亿美元。
(2)国际直接投资所占比重逐步提高
(3)一些发展中国家逐步走上对外投资舞台
到1969年,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跨国公司达到1100个。印度、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巴西、墨西哥、阿根廷、中国台湾省以及中东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了对外投资。
4、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
特点
(1)国际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
(2)美、日在国际投资中地位发生变化
80年代后期,日本取代美国成为最大的债权国,而美国在1985年结束了其长达67年的债权国地位而沦为债务国,其在国际投资中的地位相对下降。
(3)国际投资重点向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
(4)发达国家资本对流形成大趋势。
5、高速增长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
(1)FDI的规模剧烈波动
(2)经济高增长地区成为FDI的热点
90年代,美国在国际投资中的地位再度上升,成为世界头号对外投资国,而日本在国际投资中地位则下降。
(3)跨国公司在FDI中所承担的角色日益突出
(4)FDI 的产业结构进一步高级化
(5)跨国并购成为FDI的主要方式。
二、“二战”后国际投资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1 科技革命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决定性因素
2 生产资本的高度集中和垄断——物质基础
3 追求更高的资本利润率——内在动因
4 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扶持和保护
(1)纳税优惠政策
税收抵免(Tax Credit)
税收饶让(Tax Sparing)或税收豁免(Tax Exemption)
税收延付(Tax Deferral)。即投资国对海外公司的投资收入,在汇回本国之前不予征税 。
(2)提供信息服务和情报
(3)实行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5 东道国利用外资政策变化——国际投资的助推器
A、财政激励
B、金融优惠(赠款、贷款担保与补贴等)
C、建立经济特区、科学园区等
D、提供法律保障和投资承诺
E、其它措施:如提供信息、为技术合作与技术扩散提供便利等。
6 金融市场一体化和交通通讯国际化——重要条件
7 国际投资环境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
三、国际直接投资新动向及发展趋势
1 FDI规模总体上持续增长,但势头有所减缓
1990年OFDI存量为17214.6亿美元
2000年OFDI存量为60864.3亿美元
2003年OFDI存量为81968.6亿美元
2007年OFDI存量已超过15万亿美元
2010年OFDI存量为18万亿美元
2、发达国家资本双向渗透占主流,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很不平衡(见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的前10位)原因:
(1)发达国家科技水平高
(2)集团内部相互投资增加
(3)发达国家投资环境优越
3 国际直接投资产业结构逐步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受到青睐
转向服务业的原因分析:
A. 它体现了服务业在经济整体上的地位上升:2001年,该部门平均占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72%,占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52%,占中东欧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57%。
B. 许多服务是无法交易的,它们只能在消费当地生产。因此,通过外国直接投资是将服务带入国外市场的主要方式。
C. 各国已放宽了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限制,使增加流入量成为可能,尤其是进入以往对国外关闭的行业。
D.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以及中东欧国营公用事业的私有化浪潮。
4 国际投资方式灵活多变,跨国战略联盟成为跨国公司的新形式
跨国战略联盟(Trans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
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跨国企业,在共同投入互补性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在某些方面形成协调运作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按形式分:
(1)合并式联盟
(2)互补式联盟
(3)项目式联盟
按具体内容分:
(1)股权式联盟
(2)产销式联盟
(3)技术式联盟
组成战略联盟的原因:
(1)科技革命向纵深发展的结果
(2)分摊巨额研发费用和投资风险
(3)增加新的市场机会,提高国际竞争地位。
5 国际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中国家对外FDI能力增强
典型代表:
(1)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较富有的国家和地区
(2)以中国、印度、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海尔案例)
(3)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
6、国际投资政策自由化成为大趋势,双边和多边投资协调合作取得新进展
投资政策法规变化的影响:
(1)改善了市场进入的条件
(2)改善了外国投资者的待遇标准
(3)改善了外资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
(4)相对降低了国际直接投资风险。
7、 跨国并购投资潮起潮落
(1)跨国并购投资金额巨大。
(2)跨国并购涉及领域广泛。
(3)跨国并购区位分布不平衡,欧美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并购较多。
(4)跨国并购动机趋向长期化,善意并购呈现上升趋势。
(5)跨国并购方式多样化,“强强”联合逐步取代“强弱”联合。
四、国际间接投资发展趋势
1、总体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2、国际间接投资继续大量流向发达国家,新兴市场也受到投资者青睐
3、国际间接投资主体机构化趋势
4、国际间接投资种类衍生化趋势(双刃剑)
5、国际间接投资方式的证券化趋势(银行信贷比重下降,债券、股票融资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