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清醒认识国际形势发展的变与不变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世界还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中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以新的"炮舰政策"和新的经济殖民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新干涉主义"严重损害了许多中小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发展利益,也给世界和平和国际安全造成威胁.与此同时,因种族、宗教、领土等问题引起的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国际犯罪、环境恶化等跨国问题远未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还很多.但从总体上看,国际形势缓和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多极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任何旨在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巨大风险.但利用机遇,防止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不一样的.全球范围内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贫国愈贫,富国愈富.如此种状况持续下去,不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也难以实现稳定增长.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一致要求.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其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
(三)、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
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活动愈演愈烈,已成为国际社会一大公害.近年以来,国际反恐形势出现若干新动向.首先,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袭击规模扩大.西班牙、俄罗斯等地先后遭受严重恐怖主义袭击,举世震惊.
(四)、全球性军事战略深入调整.
当前,世界上一些军事大国正在进行二战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军事战略调整.其主要目的就是增强军事实力,强化军事力量在维护和扩展国家利益中的职能作用,谋求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争夺在二十一世纪国际社会中的战略主动权.
总体来看,国际环境还是比较好的,对于中国的发展还是利大于弊的.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世界目光,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都为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地位的提高加分.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与中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得国与国之间既存在摩擦、更存在依靠.美国、日本的重要贸易伙伴中,中国就排在前列.
G20国峰会实质是一种转折,使得中国真正与世界“接轨”,真正有了自己可以走的道路,也从这一刻开始,中国走在了世界的前端.当然,世界的发展也出现重大转折!在当今发展的时代,一个国家的体制正面临严重的挑战,不管从军事还是经济的角度来讲,中国的体制正在不断的改善中.从东亚病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从G20走到G2,中国人民的每一步都在挑战,或许,这种挑战也是也是一种机遇,使得中国在现如今的国际形势下长足发展.
对我国来说,对当前国际形势进行评估,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认识国际环境对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影响.这既涉及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也涉及到对当今世界长远变化大势中一些深层问题的认识.
首先,从总体上看,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仍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于我国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特征、世界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革命新浪潮给我国发展提供的巨大动力和机遇,是长期性、可持续的.只要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些机遇就会继续促进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其次,当前国际矛盾的特点、世界战略格局的调整方向、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趋势、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仅没有弱化而且正在强化国家主权在国际关系中的基石地位和重要意义.要在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保持和争取比较有利的地位,对于国家主权在国家利益中的核心地位和基础价值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矛盾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必须坚持和倡导在相互尊重主权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存异基础上的求同,多元基础上的共识,共赢基础上的合作.
再次,台湾问题对中国保持和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构成的不利影响呈增大趋势,已成为中国在本世纪国家安全面临的最大隐患.涉台外交在维护中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对“台独”分裂势力在两岸关系中制造种种突发性事件的任务与日俱增.美军积极调整在亚太的军事部署虽然是为其全球战略服务的,但客观上使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环境更加复杂.面对挑战,中国必须不断发展自己,提高包括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使我军建设更加适应未来战争的要求.
最后,世界经济保持繁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加大了对世界各种资源的需求,同时也促使世界经济利益分配格局调整加快,有关国家之间为争夺资源和市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磨擦增多.这使中国在未来的发展和开放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压力,也对中国继续参与国际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需要在自身经济增长方式和对外合作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开拓进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处理好维护中国自身利益与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
‘贰’ 国际政治风险的应对
防范政治风险直接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政治风险主要包括政权风险、制度风险、政局风险、政策风险和对外关系风险等。防范政治风险,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党的政权稳定、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政治前提。
政治风险在风险系统中带有根本性。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构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和军事等各个领域,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可能出现风险。而在所有的风险系统中,政治风险因涉及国家主权、政权、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稳固,更带有根本性,其他方面的风险最终都有可能传导和反映到政治领域,因此政治风险对其他方面风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只有确保政治安全,才能有效维护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国防和军事等其他领域的安全。正如有学者所言,“所有的安全事务都属于政治范畴”。
政治风险关系党的长期执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的领导是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在当代中国,防范政治风险,维护政治安全,就是要坚定捍卫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捍卫我国宪法的权威和尊严。正如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的:“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
政治风险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当前国际国内风险因素日趋增多、纷繁复杂,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呈现多维度风险交织、多领域风险叠加的趋势。其中,政治风险因素在经济、金融、科技、文化等方面风险因素作用下容易被放大。一方面,敌对势力不愿看到由大向强的中国顺顺当当发展壮大,不断强化对我进行战略遏制和围堵。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全面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问题日益凸显,党内存在的政治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已经解决的问题还可能反弹,新问题不断出现,“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复杂严峻。这些容易诱发政治风险的因素,如处理不当、把控不好,将会直接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科学认识政治风险的基本特征
从近些年国际上一些政治风险的防范和处置的经验教训来看,要有效、快速、精准地防范各类政治风险,关键是要科学认识政治风险的基本特征。
从关系状态看,政治风险具有客观性和关联性。政治风险在任何政治系统运行过程中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必须客观承认、积极面对、理性对待,既不能视而不见、掉以轻心,也不能片面夸大、谈险色变。同时要看到,政治风险是政治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在矛盾状态下,政治风险是对立性的一种表现,政治安全则是统一性的一种表现,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会发生相互转化。政治风险往往与特定的政治时机、政治事件、政治形势等紧密相关,特别是在利益重新分配、权力交接、突发事件爆发、国际性政治事件传导时,极易引爆触发。前些年发生的乌克兰“颜色革命”, 西亚、北非一些国家政局突变和持续动荡等,均属于此。
从表现形态看,政治风险具有隐性和显性。马克思指出,危机的可能性并不等于现实的危机。风险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危机才有可能发展为现实,政治风险同样如此。当矛盾双方对立的关系占主导地位,就可能表现为冲突的状态,政治风险就呈显性;当矛盾双方统一的关系占主导地位,就会表现为安全的状态,政治风险会隐藏在安全背后呈隐性,社会不会发生大的失序状态。当然,政治风险的隐性和显性是相对的,一定条件下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从作用方式看,政治风险具有突发性和传导性。政治风险通常是特定时机、背景因某些偶然因素而引发,其成因及演化过程包含较多不确定性,因而具有突发性强、变化快等特点。特别是信息网络时代,各种信息传播发酵快、风险流动性加大、关联性增强,容易诱发境内外互动、跨区域联动、跨群体聚合,一地的政治风险往往与其他地方出现传导效应,一项政治风险有时会引发多项政治风险,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风险也有可能演变成为政治风险。如金融风险会导致资本贬值、通货膨胀,引发经济危机、社会冲突,最终转变为严重的政治风险,国际上曾发生过许多此类事件。
从影响程度看,政治风险具有整体性和局部性。政治风险本身具有两面性,处理得好,有助于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处理得不好,小风险会演变为大风险,局部性风险会发展成整体性风险,最终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和执政地位的巩固。但无论什么类型的政治风险,作为执政党都必须加以有效防控,否则会导致社会动荡不安、政局不稳,给执政地位造成危害。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深入发展,政治风险一旦触发,极有可能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产生连锁反应,容易从局部性风险演变成整体性风险,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和重点防范。
切实把准防范政治风险的着力点
政治风险不等于政治危机,只要应对科学得当,就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当然,防范政治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必须突出重点、综合施策。
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苏联解体的教训说明,党员数量的增长并不能保证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如果自身不过硬,随着权力增大以及与群众距离的拉远,即使有再好的承诺,也无法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还会导致丧失执政地位的悲剧。因此,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
筑牢政治风险“防火墙”。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敌对势力始终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和我们党的长期执政。无论是内部风险还是外部风险、多发风险还是偶发风险,我们都要有预判应对风险挑战的高招、防范化解风险的“防火墙”,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应对有方。尤其是对“网络政治”等新的政治现象,一定要树立“网络边疆”意识,强化网络信息安全,主动引导网络舆论,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切实筑牢网络空间“防火墙”。
确保重大决策无偏差。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同时也会带来政治风险。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重大改革举措等陆续推出,必须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的科学论证、全程监督、责任追究、风险评估机制,强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决策失误,防止因决策失误导致政治风险,避免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
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显着特点和重要优势。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提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好传统,为人民群众建立发表意见建议的畅通渠道,尤其是让群众能够及时反映不同意见。唯有如此,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建设的主人翁意识,构筑起防范政治风险坚实的群众基础,真正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安全稳定。
‘叁’ 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谈谈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国际形势应该有材料吧?
可能不全喔…
因为现代的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提高国际地位必须提高综合国力
第一,实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先进人才,发展科技。
第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提高国家软实力。
第三,建设两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
第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现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社会稳定。
第五,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发挥中国的大国影响力。从而提高国际力。
第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坚持共产党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相统一,加强党建,从而提高政治文明。
第七,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基本国策,从而建立平等互助和平友好的民族关系。提高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肆’ 就当今国际形势,发表个人看法,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方面。不少于两百字。
当前世界的格局呈现的仍然是一超多强的格局。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不管是从军事、经济方面,以及由前两者衬托出来的政治,都是远远超过与世界上其他的国家的。伴随着世界格局随着一超多强的格局发展,新兴的国家、组织,例如欧盟的政治经济甚至军事的一体化,中国的崛起,俄罗斯的重新崛起,以及像日本,印度等国家的日益壮大和发展,都是对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一种新的挑战。
政治上,从体制上看,资本主义的民主仍然是世界上的主流,社会主义仍然还在发展阶段。从政治格局上看,一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组成了一个强大的阵营,压制发展中国家,通过各种借口来获得本国利益最大化。例如对中东国家发动的石油战争,都是为了美国可以控制石油命脉而发动的单方面利益战争;与其鲜明对比的就是美国多非洲国家动乱的视而不见,原因在于非洲这些国家没有什么特别的资源,与本国利益没什么特别关系。
军事上,世界上进入了高尖端武器时代,一个国家如果拥有技术的绝对优势,那么对于对方对方来说就是一个毁灭是的打击和伤害。美国就是一个军事力量特别强悍的国家,实力绝对凌驾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之上,特别在尖端武器方面(太空武器、空天飞机、舰载无人机、激光武器,滨海战列舰,网络病毒武器,电子战术飞机-咆哮者……)在世界上各个方面都领先于世界上的任何国家和国家组织。并且在实战中这些武器得到了充分的印证,例如1991年空袭下的南联盟,2001年阿富汗战争,2003的伊拉克战争。这些战争从开始到推翻他国的政权,美国都已极小的代价换来了战争的巨大胜利,这也充分验证了美国高端武器的实用性和压倒性优势。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军事组织是世界最大的军事组织,他的成员都是一些军事力量也非常强大的国家组成,例如英国、法国。这样的一个军事组织使的世界上的军事力量严重不平衡,使得这个军事组织没有谁可以和他抗衡。但是另一方面,世界军事力量对比也在发生悄无声息的变化,近年来中国的崛起,军事力量日益强大;俄罗斯作为苏联的最大继承国,其强大的核武库仍然令美国畏惧三分,还有像法国这样的“同盟国”,也在一步步想脱离美国的控制,走向独当一面的方向发展。总之,军事力量是世界各大国博弈的基础,各国都是非常重视力量的发展,所以从未来角度看,军事力量对比还有很大变数。
经济上,美国仍然第一,中国在近两年排名第二,日本紧随其后……作为一个政治经济同盟,欧盟的经济总量超过了美国。虽然美国不像二战初期那样,英法日等国家因为二战的洗礼,美国的经济远远领先于这些国家的总和,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在的中日韩三国的经济综合才能与美国相当,也就是说国内生产总值第二名+国内生产总值第三名+亚洲四小龙的韩国=美国的经济,在考虑到前者人口因数,后者的经济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
文化上,美国同样重视把文化、价值观转移到其他国家。最明显的就是美国的好莱坞大片,风靡全球,同时也把美国的认识观价值观也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这就是美国的一种文化侵略。另一方面,日本也重视文化的影响,例如日本的动漫,在中国的影响就能看到。中国今年来也加强文化上的投入和建设,在世界各地建造了许多孔子学院,当时相对于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中国还需要很多努力的地方。
综上,我认为现在的世界就是充满了挑战和机遇,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和平和发展是世界的主题,但是居安才能思危。我们应清醒认识到我们现在与世界上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我们现在不是鼓吹美国的强大,而是为以后的超越立下了方向标。
‘伍’ 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认识和看法
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但挑战日益增多。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动荡、格局调整、体系变革的新阶段。
一、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际社会加强应对。美次贷危机最终演变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世界经济金融体系,挫伤了各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前景的信心。危机由虚拟经济加速向实体经济蔓延。发达经济体普遍陷入衰退,美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环比下降0.5%,为7年来的最大降幅。欧洲和日本成为金融危机连锁影响的重灾区。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程度受到殃及,亚洲、拉美、非洲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国际油价粮价大幅波动,原油价格跌破每桶40美元。在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和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明显下滑,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危机也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社会问题突出,失业率普遍上升。美、欧、日、中、俄等多国政府纷纷出台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 并在华盛顿举行首次20国集团金融峰会,国际社会表达出加强政策协调,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强烈意愿,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呼声日益升高。但危机尚未见底,其对国际体系及格局演变的影响值得高度重视。
二、地缘战略竞争激烈,大国合作大势所趋。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围绕南奥塞梯问题爆发武装冲突,表明国际关系中的传统地缘政治和军事安全因素依然突出。俄与美欧关系一度趋于紧张,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出现一些困难。此外,大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安全乃至软实力方面的较量依然存在,围绕深海、极地和太空的争夺正在逐步展开,战略利益竞争日益突出。但金融危机的爆发客观上缓和了大国关系。面对严峻的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各大国普遍认识到加强合作、共渡时艰是唯一的共同选择。美、欧等传统发达国家加强彼此协调,并加大对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借重。大国关系的合作面回升。奥巴马顺应时势,以“变革”为口号当选美首位黑人总统,将着手调整美内外政策,可望重视大国合作和多边主义。美俄相互释放改善关系的信号,双方领导人在俄格冲突后首次聚首金融峰会。欧俄重启新伙伴关系计划,并将探讨建立新的欧洲安全机制。大国间既合作又竞争的总体框架得以维持。
三、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新兴大国崭露头角。世界各主要力量实力此消彼长,推动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深入调整演变。美对外战略受到伊拉克、阿富汗局势影响,不断加大对盟国和多边机制的借重。欧洲一体化推进遇到困难,日本政府更迭,内顾倾向加大。新兴发展中大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格局演变的重要推手。俄罗斯战略进取态势明显,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活跃。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妥善应对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备受瞩目。“金砖4国”、“展望5国”和“新钻11国”发展潜力巨大,彼此加强协调,在全球事务和国际体系调整变革中的影响迅速上升。新兴大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突显,在20国集团金融峰会上首次以平等姿态与传统发达国家共同讨论国际经济金融的核心问题。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为国际关系注入新的活力,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四、亚太合作蓄势推进,新问题新挑战不时涌现。亚太地区国家加强经济金融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紧迫感增强,合作步伐加快。APEC、上海合作组织等在加强宏观经济对话、开展能源、交通等务实合作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以“10+3”合作为主渠道的东亚合作续有推进,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首次在10+3框架外举行,并实现机制化,开启了三国合作的新阶段。以《东盟宪章》的签署为标志,东盟一体化进程迈出实质性步伐。各主要力量继续深入参与地区事务,扩大影响力。但另一方面,亚太地区形势复杂多变,动荡和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部分地区恐怖活动威胁上升,安全角势恶化。孟买恐怖袭击事件导致印度与巴基斯坦关系趋紧。东南亚、南亚等一些国家政局出现不稳,面临的经济风险和挑战增加,地区国家间围绕领土主权等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
五、热点问题一波三折,全球性问题牵动各方。中东局势再度恶化,哈马斯宣布同以色列停火结束,以对加沙地带发动大规模空袭,以巴冲突升级。朝核问题曲折发展。朝宣布重启宁边核设施去功能化,美宣布终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并最终将朝从“支恐”国家名单中除名。但双方在验证等问题上分歧未解,成为进一步推进六方会谈进程的障碍。伊朗核问题僵持不下。欧等向伊递交复谈方案,欧伊间进行了一些接触,但双方未就复谈达成妥协。津巴布韦各派在权利分配问题上矛盾突出,美、欧等继续加大对津制裁。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起诉苏丹总统,使苏丹达尔富尔问题更趋复杂化。刚果(金)、几内亚等国政局动荡不安。索马里海盗问题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各方纷纷采取联合打击行动。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发展援助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国际局势的重要因素。粮食危机引发多国骚乱,发展问题更显紧迫。落实“巴厘路线图”新一轮气候变化谈判启动。面对日益增多的全球化挑战,国际社会有效治理机制明显不足。
‘陆’ 虚拟变量经济意义如何描述
简单来说以虚拟变量等于0为比较基础的超额增长量
虚拟变量又叫二值变量(binaryvariable)或哑变量(mmyvariable),变量只取两个值,一般是0或1,它用来表示一个只具有两种状态的因素。例如,X表示性别,性别为男对应X=1,性别为女对应X=0。在回归分析里面,例如设C表示消费,Y表示收入,则方程“C=a1+a2*Y+a3*X+扰动项”中虚拟变量X前的系数表示性别对于消费的偏效应。
虚拟变量(DummyVariables)又称虚设变量、名义变量或哑变量,用以反映质的属性的一个人工变量,是量化了的自变量,通常取值为0或1。引入哑变量可使线形回归模型变得更复杂,但对问题描述更简明,一个方程能达到两个方程的作用,而且接近现实。
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的作用
1、分离异常因素的影响,例如分析我国GDP的时间序列,必须考虑"**"因素对国民经济的破坏性影响,剔除不可比的"**"因素。
2、检验不同属性类型对因变量的作用,例如工资模型中的文化程度、季节对销售额的影响。
3、提高模型的精度,相当于将不同属性的样本合并,扩大了样本容量(增加了误差自由度,从而降低了误差方差)
有以下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与经济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按年统计)在一国领土范围内所产生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统计时,要将国内生产而输出国外的包括进去,在国外产生而在本国消耗的则不计算在内。区分国内产生和国外产生一般以“常任居民”为标准,只有常任居民在一年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所得到的收入才计算在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内。常任居民是指:(1)居住在本国的公民;(2)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3)长期居住在本国但未加入本国国籍的居民。因此,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国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以市场价格表示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值。也就是在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国外要素收入净额”后的社会最终产值(或增加值)以及劳务价值的总和。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国内生产总值的持续、稳定增长是着意追求的目标。
经济增长率也称经济增长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标。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其经济发展总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经济发展速度的提高就比较困难;对经济尚处于较低水平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发展潜力大,其经济发展速度可能达到高速甚至超高速增长。这时就要警惕由此可能带来的诸如总需求膨胀、物价指数上升等问题,以避免造成宏观经济的过热态势。因此,应该追求适度经济增长这一目标。
2.失业率。
高就业率(或低失业率)是经济社会追求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失业串上升与下降是以GNP相对于潜在GNP的变动为背景的,而其本身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问题。当失业率很高时,资源被浪费,人们收入减少,在这种时期经济的痛苦还会蔓延到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家庭生活,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3.通贷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用某种价格指数衡量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通货膨胀常被视为经济的头号大敌,政治家和银行家天天对通货膨胀的危险性作出判断。各国都曾为控制通货膨胀采取过猛烈的行动。那么通货膨胀究竟对社会经济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总的来说:(1)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2)不同商品相对价格和产量的纽曲,有时甚至是整体产量和就业的扭曲。但是这种影响是十分复杂的,因为,通货膨胀从方式上有平衡和不平衡之分,有被预期和末被预期之分,从程度上则有温和式、严重的和恶性的二种。温和式通货膨胀(年率低于10%)对经济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而严重的通货膨胀则指两位数的广阔空间;恶性通货膨胀指三位数以上的通货膨胀。
无论通货膨胀的实际或者觉察到的代价究竞如何,各个国家在今天都不会长期容忍高的通货膨胀率。或迟或早,它们要采取厦步骤减轻通货膨胀,但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反作用通常是高失业率和GNP的低增长,因此而损失的产量和就业数量本身作为通货膨胀的代价是很大的。
4.利率,
利率或称利息率,是指在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利率直接反映的是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使用资金的代价,也是债权人出让资金使用权的报酬。
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看,利率的波动反映出市场对资金供求的变动状况。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市场利率有不同的表现。在经济持续繁荣增长时期,资金供不应求,利率上升;当经济萧条市场疲软时,利率也会随着资金需求的减少而下降。除了跟整体经济状况密切相关之外,利率还受到物价上涨幅度的牵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宏观调控能力的不断加强,利率特别是基准利率已经成为一项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5.汇率。
汇率是外汇市场上—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相互交换的比率。实质上可以把汇率看作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
一方面,一国的汇率会因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水平、利率水平、经济增长率等因素的变化而波动;另一方面,汇率及其适当波动又会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分工异常发达、各国问经济联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汇率的变动对一国的国内经济、对外经济以及国际问的经济联系都产生着重大影响。
为了不使汇率的过分波动危及一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关系的协调,各国和中央银行都通过在外汇市场上抛售或收购外汇的方式干预外汇市场,以影响外汇供求,进而影响汇率。此外;的宏观经济政策发生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到一国对外贸易结构、通货膨胀水平以及实际利率水平等因素,从而对汇率水平产生影响。
本世纪70年代以来,除了各国金融当局经常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使干预越来越多地成为影响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之外”还出现了几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情况。
6.财政收支。
财政收支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
财政收入是国家为了保证实现职能的需要,通过税收等渠道集中的公共性资金收入;财政支出则是为满足执行职能需要而使用的财政资金。
核算财政收支总额是为了进行财政收支状况的对比。收大于支是盈余,收不抵支则出现财政赤字。如果财政赤字过大,弥补手段不足以平衡收支;或者即使总量上能勉强平衡,却又形成结构上的失衡,就会引起社会总需求的膨胀和社会总供求的失衡。
7.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一目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他往来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这里的“居民”是指在国内居住一年以上的自然人和法人。
国际收支中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经常项目主要反映我国的贸易和劳务往来状况;资本项目则集中反映我国同国外资金往来的情况,反映着我国利用外资和偿还本金的执行情况。全面了解掌握国际收支状况,有利于从宏观上对国家的开放规模和开放速度进行规划、预测和控制。
8.固定资产规模。
固定资产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固定资产再生产中投入资金的数量。
规模是否适度,是影响经济稳定与增长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规模过小,不利于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物质技术基础;规模安排过大,超出了一定时期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可能,又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经济建设便无法顺利进行,经济发展便大起大落。
‘柒’ 如何认识当前国际形势的复杂性与多变性
如何认识当前国际安全角势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第一,增强自主创新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推陈出新(当然也要联系我们的传统文化);其次,不断面向、适应变化的市场,拓宽市场;再次,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经验。首先,要探寻和坚守中国文化的遗传基因。中国文化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世代传承、不断延续,靠的就是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具有内在联系的遗传基因。发展繁荣中国文化,必须找到可以永远传承和坚守的中国文化因子,它是在中国民族文化的土壤上生长出来的,并同中国特定的优秀文化传统结合在一起的基本元素。否则,中国文化就不会有生命力和竞争力,也很难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同全球文化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其次,建构文化本土性价值体系和话语体系。通过建构具有本土文化遗传密码、本体性状特色的价值体系和话语体系,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全球性文化进行科学的合理的选择性接受、合己性理解、颠覆性解释、破坏性重构和创造性发展,从而不仅可以避免被同化的命运,而且还可以在改变、逆转和瓦解文化全球性敌意的基础上找到中国文化重现辉煌、争取更大发展空间的路径。第三,要尽快消除和打破跨文化交流的隔阂与疏离。最主要的是大力加强文化本土性的自信心、辐射力和影响力,采用灵活多样的策略、手段和技巧,消除和打破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防范与敌意,通过各种途径将最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从而不仅改变全球文化的语境、转移世界传播的重心,而且能够以本土性文化匡正全球性文化,以异质性文化稀释同质性文化,在交流合作中逐步将本土性文化上升到全球性文化。第四,掌握和把度好中国文化与全球文化互动的合理张力。对抗和消解全球性的同质文化,必须站在文化平等的立场上,使本土性与全球性之间的互动关系保持着一种科学、合理的张力,站在本土性与全球性相结合的文化多元的立场上进行权利平等的文化交流,进而促进人类的相互理解和社会的共同进步。第五,要立足于科学继承传统文化,从容应对全球化挑战。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一种根基,应该说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不能说是十全十美的,我们应该看到追究传统文化应该是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中国漫长的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一个精华与糟粕并存的庞杂的文化积累的过程。我觉得现在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没有完全清除封建文化消极的影响。比如说像宗法观念、特权思想、专制作风、人身依附关系,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加以批判,要予以摒弃。
‘捌’ 如何在eviews中设置虚拟变量
1、打开电脑,进入“Excel”,建立数据电子表格。
‘玖’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现状是什么发展趋如何
一、关于国际形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但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也不可能逆转。
我们要为人民福祉着想,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用实际行动为建设美好世界作出应有贡献。
二、关于多边主义
多边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多边机制运作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进全球治理的必然要求,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中国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三、关于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
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
四、关于中国担当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中国外交的总目标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多边主义的践行者、联合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