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与各国的竞争力相比较,其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它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整体国际竞争力的“量化概念”,实质是以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由三大部分组成: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包括八大要素: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化、政府管理、金融体系、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国民素质。
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八个要素都与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要素相关。而科学技术、国民素质就是高校硬核心竞争力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国际竞争力的发展趋势:
1、挖掘本国国际竞争优势的能力。这实质上是一国国际竞争力发展的战略定位问题;每一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具有一项或者多项在国家竞争中的优势因素,要允分发挥自身潜在的优势,避免自己的劣势,扬长避短。处理好国际竞争力发展过程中引进吸收与对外输出的协调发展。
2、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资本。资本竟争和过程竞争是把握一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成长的关键因素。资本包括有形资本、无形资本和人力资本,其中人力资本的成长和作用的发挥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们的规模和发展是当今国际前提和基础。
3、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变革的产业定位和结构调整。为了适应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要建立新的产业竞争关系,以此来增强一国的国际竞争力。
2. 出口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有什么区别
出口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区别还是挺大的,出口竞争力指的是一样产品,而不是,所有的产品。而国际竞争力则指的是很多的产品,除了对产品的竞争之外,还有对国际地位的竞争,所以区别还是蛮大的。
3. 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是什么
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包括8大要素,即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化、政府管理、金融体系、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国民素质.每个要素又包括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若干具体指标组成.这八大要素分别反映国际竞争力的各个具体功能.国家经济实力是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以及支持它的投资、储蓄、最终需求、产业运营、生活成本和潜在发展的经济运行能力.企业管理、科学技术两大要素,是对国家经济实力要素的直接支持,体现深层的竞争实力和发展动力.这3大要素构成一国国际竞争力的核心竞争力,其中包含着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基本运行和发展竞争力.基础设施、国民素质两大要素,是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支持核心竞争力的长期发展和成长.国际化、政府管理、金融体系,反映市场、体制、法制、政策的作用条件,是国际竞争力发展的重要环境和激励因素,对核心竞争力的实现、国际竞争力基础的发育,都具有直接的重要作用.
4. 贸易企业和国际竞争力的含义
国际竞争力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各国的竞争力相比较,其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它以市场经济理论为依据,运用系统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从经济运行事后既然国和未来发展的潜能,包括决定经济运行的各种客观因素和体制、管理、政策及价值观念等主观因素,对一国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能力作出系统、全面的反映和评价。
加工贸易企业,包括经海关注册登记的经营企业和加工企业。
经营企业,是指负责对外签订加工贸易进出口合同的各类进出口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经批准获得来料加工经营许可的对外加工装配服务公司。
加工企业,是指接受经营企业委托,负责对进口料件进行加工或者装配,且具有法人资格的生产企业,以及由经营企业设立的虽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实行相对独立核算并已经办理工商营业证(执照)的工厂。
5. 什么是国际 竞争力
wef和imd于1994年9月联合发表了《1994年国际竞争力报告》,该报告修改了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和评价准则。它们认为,“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或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国际竞争力是竞争力资产与竞争力过程的统一。资产是指固有的(如自然资源)或创造的(如基础设施);过程是指将资产转化为经济结果(如制造),然后通过国际化(在国际市场测量的结果)产生出国际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可用下述公式表述为:
国际竞争力=竞争力资产×竞争力过程
是写论文的时候找到的
其实课本上比这个要简单
只是我记得不完全
6.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和文化软实力的比拼。
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各国的竞争力相比较,其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可分为两类,第一类立足于国际市场,另一类立足于国内经济。
处于新兴产业企业的竞争战略
①主动承担风险。
②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有吸引力的产品特性和功能。
③抓住机会增加产品种类,改变产品款式,尽早开发技术,保证原材料供应,运用经验曲线和新的分销渠道。
④寻找新的顾客群,进入新地区,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
⑤将广告重点逐渐从培养产品知名度转到增加产品使用频率和创名牌,培养用户忠诚上来。
⑥对新技术做出快捷反应,并力图成为“主导技术设计”的先锋。
⑦利用降价,吸引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进入市场。
7. 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是什么 政治必修2
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包括8大要素,即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化、政府管理、金融体系、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国民素质。每个要素又包括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若干具体指标组成。这八大要素分别反映国际竞争力的各个具体功能。国家经济实力是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以及支持它的投资、储蓄、最终需求、产业运营、生活成本和潜在发展的经济运行能力。企业管理、科学技术两大要素,是对国家经济实力要素的直接支持,体现深层的竞争实力和发展动力。这3大要素构成一国国际竞争力的核心竞争力,其中包含着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基本运行和发展竞争力。基础设施、国民素质两大要素,是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支持核心竞争力的长期发展和成长。国际化、政府管理、金融体系,反映市场、体制、法制、政策的作用条件,是国际竞争力发展的重要环境和激励因素,对核心竞争力的实现、国际竞争力基础的发育,都具有直接的重要作用。
8.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
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与各国的竞争力相比较,其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它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整体国际竞争力的“量化概念”。
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由三大部分组成: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包括八大要素: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化、政府管理、金融体系、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国民素质。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八个要素都与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要素相关。而科学技术、国民素质就是高校硬核心竞争力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优势的能力,实质上就是本国国际竞争力发展的战略定位问题;每一个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具有一项或者多项在国家竞争中的优势因素,要允分发挥自身潜在的优势,避免自己的劣势,扬长避短。处理好国际竞争力发展过程中引进吸收与对外输出的协调发展。
那么,如何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资本。资本竟争和过程竞争是把握一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成长的关键因素。资本包括有形资本、无形资本和人力资本,其中人力资本的成长和作用的发挥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们的规模和发展是当今国际前提和基础。过程竞争是追求企业价值链的最优化。只有资本竞争而缺乏过程竞争,难以把一个核心竞争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怎样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变革的产业定位和结构调整。为了适应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要建立新的产业竞争关系,以此来增强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处理好基础设施、科学技术、教育、政府效率之间的发展关系,推动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并依据一国国情,充分发展优势产业,制定有利于本国朝阳产业的政策,引导产业的调整。
另外,重视价值观念的发展,发挥价值观念在一国国际竟争力长期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要用现代价值观念构筑社会的新型关系,激励人们实现自身的价值,推动人力资本的快速发展,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持续稳定的发展,从而国际竞争力也获得了较大的提高。在1993年首次参加的世界转型国家国际竞争力评比中,中国列第一位。中闰国际竞争力的上要优势在于经济的发展速度上;例如世界经济在新的世纪里一片萧条,世界上要的发展国家及新兴国家在衰退的边缘苦苦挣扎之际,中国经济依然以8%左右的高速增长而一支独秀,令世人瞩目。中国的竟争优势主要表现在经济实力方面,如经济增长率,包括人均GDI,增长、投资、储蓄、资本流人的水平都是处于世界的前列。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作用,是世界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方面的迹象表明,这种竞争格局的变化还会继续下去,而且在21世纪会变得更加激烈和动荡,这种变化可以从近两年来的发展基本上得到了证实,发展中国家在未来国际竞争力发展中将获得更大的机会,同时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当然中国也不例外。因此,为了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繁荣,为实现中国在未来的50年内全面实现小康的宏伟目标,必须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一个国家某个阶段的科技实力往往强烈依赖于之前的积累。欧洲是世界科学技术的发源地,因此一直到二战开始,欧洲一些国家都是科技强国,例如英国出现了牛顿、麦克斯韦、瑞利、卢瑟福、狄拉克、图灵等人,德国出现了莱布尼茨、高斯、黎曼、希尔伯特、爱因斯坦、海森堡等人,法国有拉格朗日、拉普拉斯、柯西、庞加莱等人,意大利有伽利略、费米等人,瑞士有伯努利家族(尤其是雅各布、约翰、丹尼尔)、欧拉等人。在欧洲科学鼎盛时期,技术也随之发展,因此这些国家长期以来占据科技主流。
我国上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出现了一批重要的人才,他们留学之后,有的在国外做出杰出成就,如杨振宁、李政道、周炜良、陈省身;有的在后来归国成为国内科技的播种者,如钱学森、华罗庚、邓稼先、谢家麟、钱三强、何泽慧等等。这些人除了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人在军事科技上获得巨大成就、谢家麟在加速器方面取得显着成果之外,其他人几乎都是科学人才而非技术人才,因此中国的整个工业体系是在与苏联结盟之后才得以建立的。
近几十年,中国大量引进海外优秀人才,使得科技方面有了不少突破,在某些领域在这些年与欧、美、日的差距在大幅缩小,反超了俄罗斯(除了飞机的发动机与洲际导弹等军工产品之外)。事实上,现在国内重视国外人才,看的不仅仅是其海外经历,同时也是因为这些曾经在国外一流大学与机构工作的人天然具有国际合作的高能力与极好的人脉。他们回来后,会与国外的机构保持很好的合作关系,使得国际合作从一开始就已经到位。
2016年全球自然指数,中国居然完爆西方!全球科研机构较量:中科院力压哈佛+斯坦福。2016年自然指数排行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中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有这些:
1、北斗系统。差分仪试验成功将精度从10米提升到1米,配合地基增强系统精度将达到厘米级,并拥有短信功能。
2、2000预警机。全世界最先进,领先美国E-3C预警机接近一代。
3、超级计算机。“天河2号”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连续第六度称雄。
4、雷达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对车辆等典型人造目标的三维高分辨成像,这项技术在地理遥感和军事侦察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5、3D打印。能够生产优于美国的激光成形钛合金构件。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掌握激光成形钛合金大型主承力构件制造且付诸实用的国家。
6、激光技术。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通过验收,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制造实用化、精密化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的国家。
7、微晶钢(超级钢)。居世界领先地位,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实现超级钢的工业化生产的国家,其他国家的超级钢尚未走出实验室。
8、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跻身世界上“最好”的脉冲场之列,在电源设计和磁体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位列世界顶级。
还有很多,以上是举例证明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重要性。随着中国经济蓬勃发展,自主创新意识与研发支出从90年代后期开始显着提高,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迅速进步,近年来科研成果出现了爆发。增量的增量毫无疑问是世界第一,各个领域的增量数一数二,差距主要在存量上。目前的基本态势是全面追赶,重点突破,局部领先。外界已经在把中国作为现实的而非潜在的科技大国来重视了。这是历史性的进步!也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9. 国际竞争力是如何表现的
目前国际竞争是以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国际竞争力也就表现在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实力上。比如美国日本国际竞争力就很强。
10. 国际竞争力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企业国际竞争力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又十分紧迫的问题。大家知道,我国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现在正在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努力奋斗。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企业之间开展竞争,通过竞争提高经济效益,通过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可以说,竞争是搞市场经济题中应有之义。竞争是十分残酷的,优胜劣汰,毫不含糊。为了能够在竞争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企业就必须努力提高竞争力。而如果说过去还可以把竞争区分为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的话,现在就很难这样来区分了。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外经济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经济全球化的结果是竞争无国界,任何产业都不再是在一个稳定的国内竞争市场中运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所有企业都面对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竞争格局。对国内市场来讲,即使我们的产品不出去,外国的产品也会进来,国内市场的竞争实际上也是国际竞争。虽然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是维护产业安全的有效手段,但这一保护手段是有限的,从长远看,没有竞争力的产业即使受到保护,也不可能长久。因此,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所有企业都将直接或间接参与全球竞争。这样,我国企业必须回答一个问题:在新的竞争格局中如何培育竞争优势,提升自己国际竞争力,寻求更好的生存和更大的发展。
二、企业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根基,国家的强盛归根到底依靠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不仅是企业自身的事情,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实力。二十一世纪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就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而企业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根基。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国家的强盛归根到底要依靠企业的发展壮大,依靠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现在,经济学界正在争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是中国是否已经成为世界工厂。有的人认为“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工厂”,有的则反对。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存在较大的分歧,是因为对世界工厂的含义理解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今天我们说的世界工厂,同第一次产业革命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时的内涵显然是不同的。这种不同的关键在于国际竞争力的不同。英国当时作为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不仅工业产品行销世界,而且在技术上也领导世界,因此财源滚滚而来。而我国现在的情况显然不能同当年的英国相比。有人概括了我国制造业的几个特点:制造能力较强而技术能力却相当弱,产业规模较大而附加值却相当低,硬件规模较大而软件规模却很小,单机生产能力较强而系统集成能力却很弱。这四个方面的反差和不对称,归根结底,是因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自己的名牌。所以我们与其说是世界工厂,毋宁说是在给世界打工。当然这对我们有好处,可以解决我们的就业问题,可以学习世界的先进经验,可以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等等。
三、增强国际竞争力,关键是要将现有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创新优势
今天我们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主要的还是集中在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上,是拥有人力资源优势。因为人多,劳动力供给充分,工资成本就低,而劳动力素质并不很低,而且勤劳敬业。特别是高素质的劳动力尤其低廉,聘请一个博士学历的人员,在美国起薪需要每月5万美元,而在中国找到一个月薪几千元人民币的岗位,就认为不错了,国内外工资可以相差上百倍。同样因为人多,市场空间就大,潜力无穷。虽然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比较低,但已经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尽管百分比不高,但绝对量很大,购买力不低。中国13亿人口,5%就是六七千万,可以顶上一个中等国家的总人口。所以外国资本纷纷来到中国。但是我国的这种人力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技术创新优势。如果说中国是世界工厂的话,那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制造业工厂,我们绝大部分工业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优势。我们的产品主要占领的还是产业链的低端,产业链高端和中端的市场掌握在别人手里。他们靠卖标准赚钱,卖技术赚钱,卖品牌赚钱,获取绝大部分的利润。而我们出人力、物力,只能得个零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在世界的电脑、IT产业的产品中所占的市场份额很大,但是赚的钱很少,就是这个原因。这种情况表明我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也正因为这样,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国际排名远低于国家竞争力的排名,并且拖了国家竞争力的后腿。我们要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有利时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应当是迫在眉睫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