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国对外关系的五项基本原则是什么
五项基本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得到印方的赞同。
1954年4月29日,中印两国政府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写入了双方签订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序言中,从而使五项原则首次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条约上成为发展国际关系的指导原则。
五项基本原则的意义
1、它增进了世界各国对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论和认同;
2、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3、为国际间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规范;
4、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及谋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Ⅱ 建国初,毛泽东提出的三大外交政策,意味着
建国初,毛泽东提出的三大外交政策,意味着国家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发展了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出访亚洲、非洲和欧洲14个国家时,提出了中国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
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联大特别会议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1988年,邓小平同志又率先明确提出以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2)建立新型国际外交关系什么是基础扩展阅读:
1949年春夏,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先后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大外交决策。这些方针构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新中国在独立自主基础上开创新型外交关系的重要思想和战略指导,对新中国外交乃至国际关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几十年来,学术界关于这些外交方针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近些年,国内研究时而会出现一些“新论”、“新认识”或者“反思”等等,其中有观点认为,新中国不应挑战世界秩序,而应照顾国际惯例和国际法,尽量争取广泛的国际承认和西方国家的援助新。
中国在战略选择上有在美苏之间保持中立的空间,但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一边倒”或过早实行了“一边倒”政策,结果没能抓住美国对华政策的过渡期以及与美国和解的机会,导致了中美对抗等等。
上述设想对应了新中国外交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承认、援助和安全。本文拟围绕这三个问题,立足对中国、美国和苏联三方文献档案的梳理分析,将毛泽东对当时形势的判断与美、苏对华政策进行对比,以期在尽可能还原历史的基础上对这些评价做出回应。
对于新生的人民政权,新中国外交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实现和巩固国家的完全独立,为全面恢复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条件与和平的国际环境,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三项:争取国际承认、国际援助和保障国家安全。
在当时的背景下,影响新中国做出决策的主要有两个决定因素: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目标,要求决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独立自主;二是国际、国内形势,要求能充分认识自身条件、对外关系和外部环境,确定联合的对象和威胁的来源,从而占据主动。
也就是说,在考察新中国外交时,首先需要考察国际社会对中国革命的态度,以及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与外国的关系,主要是与苏联和美国之间关系的演变。
毕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并不是军事政变一夕促成的,而是几十年中国革命斗争的成果,是在解放区地方民主政权的基础上随着解放战争在全国的推进而最终建立起来的。
Ⅲ 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我国一向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
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目标。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支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末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为此,毛泽东主席早在建国前夕就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
“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3)建立新型国际外交关系什么是基础扩展阅读:
树立正确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
做好对外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国际形势,掌握我国外部环境的基本特征。
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外工作具备很多国际有利条件。
正确历史观,就是不仅要看现在国际形势什么样,而且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前进大势。
正确大局观,就是不仅要看到现象和细节怎么样,而且要把握本质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在林林总总、纷纭多变的国际乱象中迷失方向、舍本逐末。
Ⅳ 新中国外交政策发展历程
1、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鉴于新中国属于东方社会主义阵营,为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选择加入苏联社会主义阵营。
2、20世纪70年代:“新局面”。中美关系的缓和,中日关系的发展,打破了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和平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开始践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4)建立新型国际外交关系什么是基础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分析国际形势、制定对外政策的指针。
并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独立自主和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原则。它十分珍惜自己的独立和主权。
也大力支持被压迫国家争取和维护独立主权的斗争和为发展民族经济所作的努力。在尖锐复杂的国际斗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不渝地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友好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和繁荣。
Ⅳ 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吗
是的。
80年代中期,中国明确地提出既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也要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中国主张: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国际社会普遍能够接受和行之有效的原则;它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
(5)建立新型国际外交关系什么是基础扩展阅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这也表明中国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
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几十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国际友好合作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不仅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而且是其忠诚的奉行者。在这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与绝大多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Ⅵ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有什么变化 谢谢
1、同主要大国协调合作得到加强,同周边国家全面合作持续推进,同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不断深化,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联系更加密切。
2、同主要大国关系取得新进展,同周边国家务实合作深入推进,同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不断拓展,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的关系全面加强,经济外交、人文交流卓有成效。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3、大国外交稳中有进,周边外交呈现新局面,同发展中国家合作取得新进展,经济外交成果显着。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中国与各国的交往合作越来越紧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负责任大国形象日益彰显。
4、周边外交工作进入新阶段。经济外交取得新进展。同发展中国家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同主要大国关系在互动中稳定发展,在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及热点问题上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坚定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5、顺利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合作机制发展,深化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与合作,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外交基本方针:
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亲、诚、惠、容的理念。亲、诚、惠、容四字理念一经提出,就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周边外交的标志性方针政策,在国内外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反响。
Ⅶ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是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
1953年12月,中国政府代表团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在北京举行谈判。在这次谈判中,周恩来首次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1954年6月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和这两国总理重申并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家关系的指导原则。
1954年《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和1955年万隆会议通过的十项原则,都蕴含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以后它便成为许多国家公认的建立新型国家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普遍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成立后内外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建国之初要同外界打交道,要同其他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建立和发展关系不是只要别国愿意,就全盘接纳,这里要有自己的原则、要有一个共同认同的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明确了中国对外交往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7)建立新型国际外交关系什么是基础扩展阅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而且也适用于相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包括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周恩来强调,社会主义国家在战略上要联合一致,但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不能没有区别,在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任何国家都不能凌驾于其他同家之上,干涉他国的内政。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盟主,它像一个站在摩天大楼上的警察指挥交通一样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号施令,干涉他国内政。
对东欧的那些“卫星国”,它更是视之为可以随意摆布的小伙计。它不仅在这些国家派驻军队,而且还要这些国家在政治上经济上听命于他,从而严重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1956年的波兰、匈牙利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长期郁积的反苏情绪的总爆发。
Ⅷ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什么
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外交在21世纪的地位、角色和战略内涵,进行了准确、清晰、科学的定位。明确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8)建立新型国际外交关系什么是基础扩展阅读: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要从五个方面着力。
一是在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二是在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三是在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四是在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五是在生态环境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参考资料:人民网-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Ⅸ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在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得到中国、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完整体现,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9)建立新型国际外交关系什么是基础扩展阅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先是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12月底在会见来访的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当时,中国政府代表团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在北京开始谈判。31日下午,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会见印方代表团,在谈话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之后印度尼西亚于1955年4月在万隆举行了有29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万隆会议,会上发表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其中包括了这五项原则的全部内容。在1957年,时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国国家主席毛泽东在莫斯科宣布,“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1974年,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在特别联大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在1988年,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提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提出后,获得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这也表明中国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
Ⅹ 新中国成立后三大外交政策及内涵
考虑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中共中央决定了在执行和平外交政策中的三大基本方针:
一是“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自动继承同旧中国的一切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重建中国同外国的关系。
二是“一边倒”。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是一个最不寻常、最具震动性的方针。在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的特定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下,新中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之内,将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外交关系放在第一位。
新中国奉行的第三项外交基本方针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帝国主义总想保留一些在中国的特权。新中国否认蒋介石独裁政府的一切卖国外交。对于帝国主义国家同中国建交的问题,中国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中国要在同它们建交之前“把屋子打扫一下”。
三大决策是1949年夏,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即三大政策。
新中国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迅速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民族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原则上是先谈判后建交。1950年北京、天津、上海军管会分别收回了美、英、法、荷等国的兵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
1951年4月和5月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海关法》和新的海关税则。同时外贸由国家统制,实行进出口许可证制度。1950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关于统一航运管理的指示。外轮一般不得驶入中国内河。从此,帝国主义者在中国所制造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侵略特权,统统予以废除。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