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何国际上不承认夏朝的存在
让国际认可,你需要从夏禹开始,在每一个时间点找到夏朝的文献和考古依据,否则,夏朝只能是镜花水月,是一个传说。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07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出现了。熟悉的历史人物“大禹”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夏朝以前,原始部落的首领都采用退位制度。从夏朝开始,中国近4000年的世袭制度正式开始。
然而,在周朝和夏朝之间有一个商朝。虽然商代的文献记载了他们对夏代的感觉,但他们不能证明这段历史不是商代自己编纂的。作为一个由原始部落组成的国家,巩固权力和制造不存在的东西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夏朝有一个致命的漏洞。商周记录是真还是假?根据司马迁《史记》年留下的夏朝记载,创始人是夏禹,创始人是夏启,失败者是夏桀。如果我们想证明夏朝的存在并使其得到国际承认,我们需要从夏禹开始。在夏朝的每个时期,我们都需要找到可以证明的文献和考古证据。否则,夏朝只能是镜花水月,是一个传说。
2. 为什么国际上不承认中国夏朝的历史
声明以下内容为转载:是关于考古为何不承认夏朝存在的,但是我本人表示不是很愿意相信。
随着二里头等“先商”遗址的出土,有关《史记》所载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的争论也日益热烈。尽管这种争论已经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但就争论水平来说,这些年来并无大的提高。除了某些技术环节之外,正方和反方仍然是各说各话,全无任何思想交流可言,更不用说能够说服对方了。这实在是有点悲哀的。
我一直是坚定的“二里头=夏”理论的支持者。最近一段时期来,我因为工作的原因,去了几趟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趁工作之余前往几个博物馆和研究机构,有幸和当地的研究人员就这一问题略作交流,结果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固有思想。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了什么惊人的新发现,获得了什么关键证据,而是方法问题。
这场争论的根源不在证据,而在方法,在思维模式。夏朝有无争论的正反两方都不应该为此承担责任。
绝大多数人(包括不久前的我)都把夏的问题和百年前商的问题简单地等同起来了。在甲骨文尚未被学术界“发现”之前,国际上也曾经怀疑过商朝的存在。结果我们发现了甲骨文,发现了殷墟,商朝的存在就成了无人可以怀疑的事实。夏朝的证明应该也是这样:发现文物——发现城市遗址——破译文字——证实并完善古籍的记载。夏朝的证实过程难道会与此有什么不同吗?
绝大多数人(包括不久前的我)都会回答:没有什么不同。
绝大多数人(包括不久前的我)可能错了。
因为夏朝和商朝完全不同,夏朝和商朝之间的区别,远远大于商朝和周朝之间的区别。
而且,国际和国内学界对夏朝的质疑,与他们的前辈对商朝的质疑貌似相同,性质却很不一样。
质疑夏朝存在最有力的证据(虽然极少被提起),正是来自殷墟甲骨文本身。
殷墟甲骨文根本就不承认夏朝的存在!
甲骨文已经被破译了一千余字,其中没有一个字可以被确定为“夏”。有些学者怀疑某些未被破译的甲骨文是“夏”,但是未受广泛支持。就目前已经基本确定的甲骨文来说,不仅没有“夏”字,也没有“冬”字。只有“春”和“秋”两字。这就很好地解释了先秦中国编年史书为什么经常叫《春秋》——甲骨文里没有“夏”和 “冬”两个字,说明商朝人只有“春”和“秋”两个季节,每个季节6个月,两个季节就是一年。不仅商朝人如此,和他们同时期、同纬度的苏美尔人也是如此:在此纬度区间内,气温要么热,要么冷,一年两个季度足够了。不热不冷的过渡期很短,没必要为1个月专门设季度。
3. 有人说夏朝不被考古学术界承认,为什么呢
中国古代的历史,有一个顺口溜,开头是这样的: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这个顺口溜是从三皇五帝开始,然后才是夏朝、商朝、周朝。我们说我们是5000年文明古国,也就是从三皇五帝开始算起,到现在的状况。
(二里头遗址)
当然了,考古学怀疑夏作为一个长久的,有几百年历史的国家,并不是否定我们悠久的古文明和历史。而且,作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其实还不仅仅是夏这一部分,还包括三星堆文化、良渚文化等等很多个发源地。如果要找中华民族的源头的话,把这些地方给忽略了,其实也是很不应该的。
4. 为何夏朝从未被国际学术界承认
第一,没有任何考古证据的支持。所谓的二里头遗址,目前几乎全部国外专家与部分国内专家,都认定是早期商都,而只有李学勤为首的一批少数专家,认为是夏都。
第二,文字上的证据不可靠,《尚书》中西周书以前的文章,已经被厘定为伪作。目前,最有参考价值的书是《古本竹书纪年》,而这本书不为目前当权的学术界重视,对其进行的研究很少。
然而,商朝存在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孔子说过: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国语·周语》称:“有夏虽衰,杞、鄫犹在”。《管子·大匡》记齐桓公语:“夫杞,明王之后也”。根据周代商后,迁商于宋的情况,可以推理,夏与杞国,也就是如今的杞县,有着深刻的联系。
卜辞中也多处提到了杞:
1.丁酉卜,壳贞,杞侯炬弗其祸,有疾。
2.癸巳卜,令登赉杞。
3.己卯卜行贞,王其田亡灾,在杞。
庚辰卜行贞,王其步自杞,亡灾。
4.庚寅卜在女香贞,王步于杞,亡灾。
壬辰卜,在杞贞,王步于意,亡灾。
在这里几乎可以证实,杞为夏人后裔的聚居地。
因此,我认为,夏很可能是早期的一个影响力比较大的大部落,或许已经建立了早期形态的国家:或许没有文字,或许没有大型的青铜器,但是建立了部落联盟政权。
5. 为何西方各国都拒不承认中国的夏朝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政权, 夏朝,共传13世《世本》载12世、17王。
其次,中西方的史学观点也存在很大差异,这就导致很大程度上许多观念不被认同。
最后,我们来了解西方国家的傲慢与偏见。在史学界,西方史学界拒绝接受来自中国学者的质疑,甚至直接不会与中国学者有讨论的余地,相反对于中国的历史,他们肆意解读。这就造成双方对于历史的解读存在很大的差异。
斗转星移,时光飞逝,许多东西在历史的长河中烟消云散,但是夏王朝时代给我们留下的伟大精神却是代代相传,永不枯竭。
6. 中国的夏朝历史,为什么不被国外学术界所承认
对于“中国夏朝的历史不被国外学术界承认”这个命题的准确与否还是值得商议的,关于“夏朝”是否存在,在国际社会上也存在多种看法,并不能一刀切,将其说为整个国际学术界都不承认夏朝历史。我们可以在许多国外的文献、论文、学术报告中找到有关夏朝的言语,如布莱恩•费根的《世界史前史》,K.C.Chang的《Art, Myth and Ritual》中都出现过“夏朝”的字眼,因此“夏朝历史不被国外学术界所承认”这一前提首先是不准确的。
作者:王艺蓓
7. 国际学术界为什么不承认夏朝中华文明真的有5000年吗
夏朝主要是有记载,但是遗迹还没有找到,所以暂时存疑,不过大多数考古工作者认为找到只是时间问题。
国际学术界不承认主要是因为双标,他们拿《河马史诗》当历史来研究(差不多就是欧洲的《山海经》),拉长了欧洲的历史,却拒绝承认记载更加详细的夏朝。
而且《河马史诗》记载的地方同样也是找不到确切的遗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