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际知识 > 苏宁国际交易额是多少

苏宁国际交易额是多少

发布时间:2022-11-28 05:17:10

A. 大败局:张近东苏宁帝国的没落(二)

大略是当时家电连锁四剑客苏宁、国美,大中、永乐只有苏宁的张近东依旧活跃在战场上,让他忽视了一股冉冉升起的新力量——互联网电子商务。

彼时中关村小老板刘强东已经试水电商,且SARS期间让他不仅初尝电商甜头也开始展望电商美好的未来。

虽然很多人开始不断提醒张近东提早布局电商,但他依旧没有察觉到危机的苗头,其实此时已经慢慢暴露了张近东或者说苏宁内部的核心问题: 认知老化

2010年,张近东说:“未来消费的主流绝对不可能是网购。在他认知里他的对手只有沃尔玛。 对新事物不屑一顾,对固有观念墨守陈规,让他错失了苏宁转型线上的最好时机。

虽然在这一年苏宁易购正式上线,但张近东工作重点仍在实体店。

这一年淘宝双十一销量超过9亿,同比增长1772%,当当在纳斯达克上市,京东正在遭遇融资蜜月。

很快张近东意识到自己对于电商的理解错了,2011年提出了“再造苏宁,成为电商第一”的口号。同时也提出来了沃尔玛+亚马逊的方向。

目标热血的背后需要良好的策略来实现。

这一年天猫交易额800亿,京东309.6亿,苏宁59亿。

2012年苏宁家电卖场的大家电销售速度萎缩两成,电商平台增速超过150%。

2012年春,张近东决定扳回电商败局,他对内总动员:全年保底200亿,解除一切后顾之忧,全力冲刺300亿!对外,苏宁的全网价格战打响。

这场价格大战卷入了京东、淘宝,逼出了当当、国美,还把亚马逊裹挟了进来,真可谓是群雄逐鹿,厮杀惨烈。杀到红眼时,拼的是谁先把血流干。而血,就是钱。

当年7月,苏宁定向增发47亿,紧接着在8月13日,又发行80亿元公司债。两次共计融资127亿元,相当于苏宁2011年净利润的两倍半。

京东迅速回击,苏宁8月13日发债,8月14日刘强东就宣布,京东商城所有大家电将在未来三年内保持零毛利,并“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至少10%以上”。

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并不想变成神仙打架的炮灰,于是纷纷出逃。苏宁电器股价因此遭受重创,8月14日当天大跌7.11%,其收盘股价与定向增发时相比,暴跌超50%。

前台早已一片猩红,后台的张近东似乎云淡风轻:“苏宁是一家优质的上市公司,如果我的企业没有风险,我个人的投入有什么风险?”

价格战最终在国家发改委介入后偃旗息鼓,胜负未分。

然而这一年,苏宁的净利从上年的 历史 高点48.21亿元,迅速滑至26.76亿,几乎腰斩。

在品尝过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毒打后,张近东似乎才真正意识到不变成他们就会被他们淘汰。此后苏宁整体战略向互联网线上交易大幅倾斜且开启买买买模式。

2012年,全资收购母婴平台红孩子,苏宁正式向全品类经营扩展。

2013年初,张近东将“苏宁电器”更名为更像互联网企业的“苏宁云商”。

2013年6月,苏宁继续牺牲利润,宣布线上线下同品同价。

2013年10月,收购视频网站PPTV及足球俱乐部。

2014年,收购团购网站满座网并成立苏宁保险销售公司,成立独立物流公司。

2015年8月,苏宁投资140亿元认购阿里股票
2015年12月,接手江苏舜天足球俱乐部;
2016年6月,21亿并购国际米兰。
2017年,花42亿收购天天快递。
同年,又向恒大投资了 200 亿获得 4.7% 的股份。
2019年,从王健林手中收购了37家万达门店。
同年9月,苏宁又以现金48亿收购零售巨头家乐福中国80%股份。

与此同时,苏宁还调整了组织架构,启用一批互联网背景的高管。

以前坚决不承认电商会有多大出息的张近东,还开始频频给自己戴上互联网的新帽子。正应了那句以前爱答不理如今高攀不起。

虽然企图彻底转型,但苏宁的业绩仍在持续恶化。

2013三季度,苏宁出现上市9年来的首次单季业绩亏损。全年,利润同比下降95.5%。

2014年5月投资者交流会上,张近东说:“苏宁最艰难的时候即将过去,我们已经看到了从弯道转向直道的曙光。苏宁在向O2O全渠道零售商转型的步伐走在了全行业最前列,仍是这一波新商业浪潮的引领者。”

可2014年,苏宁业绩依旧尴尬:线上业务方面收入同比仅增长了17.8%,增速低于行业平均。

或许是觉得靠自己难以回天了,2015年,张近东算是彻底向互联网低下了自己高贵的头颅:

当年8月10日,阿里巴巴用约283亿元战略投资苏宁云商,同时苏宁以约140亿元买阿里巴巴股票。

马云把这次换股比作“结婚”。张近东则表示,“传统企业要+互联网,就要拥抱BAT。”

在阿里的助力下,苏宁的线上业务总算突飞猛进。此前两年,苏宁线上业务营收均为220亿元左右。但2015年,其线上业务规模超过400亿,几乎翻倍。

但即便这样,就算整个苏宁加起来,也已被京东甩出了几条街。

幸好,托了阿里的福:当初入股阿里时,阿里股价不到80美元,到其2017年12月第一次卖出时,阿里股价已涨到170美元附近,此后的分三次套现清仓,让苏宁共计盈利约140亿元。

正是这笔钱,给当年半老徐娘的苏宁财报做了一次美颜,让人忽视了苏宁不断衰退的内核。

一连串的疯狂收购,虽快速撑起了苏宁帝国的八驾马车,然而八大业务板块,没一块是赚钱的。从2016年到2020年,苏宁公布的年度扣非净利润分别是-0.88亿元、-3.59亿元、-57亿元、-68亿元。

其实,实体零售的落寞早已成定局。

2018年,零售巨头大润发被阿里巴巴入股接手,执掌大润发19年的“狼王”黄明端辞职,黄明端感慨“ 我赢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

而早在17年万达王健林便开始疯狂卖买卖,也是看到了实体零售的落寞,被逼无奈地选择断臂求生,砍掉重资产业务。

但张近东不甘心,他以为还可以一如当年,刀砍八大家、手撕国美、脚踩京东一样,重塑苏宁昔日光辉。

奈何,没有永远强势的企业,只有顺应时代的企业。

2021年7月5日,苏宁混改完成,张近东持股比例降到20.35%,他可以提名两个(含自己)非独立董事,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可以提两个,淘宝可以提两个。

也就是说,有阿里背景的江苏新零售创新基金两票,再加上淘宝自己两票,阿里系实质上已经取得了苏宁的控制权。

回顾苏宁三十年的兴衰,企商讲师老丁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与各位读者分享:

1、创始人的强势可以在创业阶段帮助企业迅速崛起,但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依旧依靠着创始人的个人魅力和战略思考会有极大风险。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步推进公司体制的完善。

2、民企在发展过程中最喜欢也不可避免的愿意任人唯亲,前期可以增强凝聚力和执行力,但企业后续的发展依旧需要靠真正有管理运营能力的职业经理人。而且随着企业不断做大做强,老员工容易产生好大喜功、论资排辈、倚老卖老、排挤新人等对企业发展不良的风气。应该及时优胜劣汰,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给年轻人更多机会来参与企业发展的谋划。

3、投资需要有主线,无序投资会对企业资金链造成毁灭性打击。应该发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精神。

4、企业的管理者需与时俱进,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拥抱变化,牢记只有变化才是最大的不变,剔除固执己见的顽疾。

张近东退出后,新任董事长,是4年前被阿里收购的大润发“狼王”黄明端。

这样的结局,估计两人谁也没想到。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下您精彩的评论。

B. 7个月亏2.96亿,苏宁小店被置出上市公司,但烧钱之战没有停

去年10月,苏宁发布一则公告,将对集团旗下便利店业态——"苏宁小店"予以3亿美元的增资。

公告显示,由Great Matrix、苏宁国际和Great Momentum三家公司合计出资3亿美元,以从苏宁易购手中认购苏宁小店大约35%的股权,这其中,Great Matrix支付16,500万美元,苏宁国际支付10,500万美元,Great Momentum支付3,000万美元。

完成交易之后, 苏宁易购只是通过苏宁国际持有苏宁小店35%的股权,已经无需对苏宁小店合并财务报表。苏宁控股董事长张近东先生之子张康控制的Great Matrix及Great Momentum合计持有苏宁小店65%的权益,成为苏宁小店的控股公司。

这份公告也同时披露了苏宁小店的最新业绩:2018年1至7月,营收1.43亿元,亏损2.96亿元,债务高达6.53亿元。借助此番资本操作之后,苏宁易购在财务报表上将不再承担苏宁小店的亏损和高额债务。

苏宁在公告之中,对亏损的解释为,"迅速扩张门店需要的高投入而产生的阶段性亏损",另外,也承认而加速新增的店面经营期较短,仍处于培育期,短期难以看到回报,因此亏损和负债都是阶段性的。

据媒体"蓝鲸 财经 "的测算,按照7月苏宁方面披露的门店数量1200家来算,每家门店大概店均亏损25万元左右。

此前,《中国经营报》也引用苏宁小店内部人士爆料称,尽管开店数量超预期,但经营情况不乐观,"目前苏宁在上海地区没有盈利的店" 。

苏宁以线下零售起家,在家电连锁行业一度雄踞国内市场,只是在电商崛起之后受到网络的冲击,苏宁进而进军线上,开拓苏宁易购线上商城,并将公司改组为线上线下一体的零售巨头。

现在,面对国内流行的新零售势态,苏宁再次开拓苏宁小店,以社区店、CBD店(白领工作餐)和高客流店(地铁、医院等公共空间)三种形式,在新零售矩阵中负责解决消费者对购物、餐饮和本地生活服务的各项需求。

作为发力点,苏宁开始跑马全力,密集开店。2018年6月,苏宁零售集团副总裁卞农在接受《光明网》采访时透露,2018年,苏宁小店将在北京地区开设600家门店,成为北京市场上最大的便利店企业。

只是便利店作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最有效模式,行业发展已经数十年,全时、7-11、罗森等知名便利店等知名企业已实现了对国内主要商圈的密集布点,并且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另外,近几年来,随着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的加入,便利蜂、猩便利等无人货架创业公司迅速崛起,便利店行业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苏宁小店作为新入局者,首先面对的是和这些传统便利店巨头的竞争,还要面对新锐零售携大数据和AI的挑战。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的战役将打得非常艰难。

为了争得市场份额,苏宁在公告中提及小店将继续加速扩张门店的步伐。开店计划仍将加速进行、新店尚无盈利能力,也就是说亏损和负债或将持续扩大,这也是苏宁小店为何需要3亿美元的增资。

C. 苏宁可能易主,昔日的零售霸主为何走上卖股权之路

大牌场BIG (作者 袁婵)

一纸公告,苏宁不再安宁。

2月25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张近东以及股东苏宁电器集团拟筹划股份转让事宜,预计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权变化。

1990年的冬天,27岁的张近东在南京宁海路开设了一家面积不足200平的空调专营店,这家“路边小店”便是苏宁的起点。成立30年之际,曾经风光无限的零售巨头却为何走到股权出让这一步呢?

债务压顶,张近东等拟转让20%-25%股权

公告显示,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张近东以及股东苏宁电器集团预计转让比例20%至25%,股权受让方属于基础设施等行业。

苏宁易购公告显示,截至2021年1月29日,张近东直接持股20.96%、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均持股19.99%、苏宁电器持股16.8 %、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98%、苏宁易购股集团份有限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1.99%。从数据中可得知,张近东、苏宁电器、苏宁控股合计持有公司股份为41.74%。

如果按照最高25%的股权转让,张近东、苏宁电器、苏宁控股三方所持的股权比例将下降为16.74%,苏宁易购的控制权可能面临“易主”。

当前,公司总股本为93.10亿股,若按照2月24日收盘价7元/股测算,此次转让比例20%-25%,故此次交易所涉及的金额为130.34亿元~162.93亿元。

| 苏宁股权分布图(图源wind) |

有传言称,国企出资者包括江苏省国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江苏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和南京新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该国企计划将这些股份注,入与苏宁联合成立的新产业基金。苏宁回应称一切以后续公告为准。

去年11月,据彭博社报道,苏宁易购正在考虑出售旗下电商业务,寻求估值约60亿美元,以缓解融资压力,但这个消息随后被苏宁易购否认。

此次股权出售的所得收益或将有助于苏宁偿还今年到期的总额为172亿元的债券债务。 据统计,目前苏宁易购存续债券13只,存续规模92.5亿元,其中将有40.52亿债券于一年内到期,短期面临集中兑付压力较大。

今年2月,由于业绩巨亏、再融资压力增大等原因,中诚信国际将苏宁易购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维持其主体和相关债项信用等级为AAA。

家电连锁第一股,昔日的零售霸主

回顾回顾苏宁的发家史,不得不承认它曾经优秀过。

1990年12月,27岁的张近东在南京宁海路上租下一个了面积不足200平方米门面,起名“苏宁”,专营空调批发。品类优势加上南京巨大的市场需求,让张近东在成立苏宁的第一年就赚了1000万元的纯利润。

| 苏宁早期门面(图源:苏宁官网) |

1992-1993年,苏宁迎来快速发展。彼时“八大商城”联合发动空调大战向苏宁发难,宣称将统一采购统一降价,如果有空调厂商胆敢供货给苏宁,他们将全面封杀该品牌。但苏宁凭借强大的竞争力和完善的购销-安装-维修“一条龙”服务打败“八大商城”,一战成名。当年苏宁电器销售额达到3亿元,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空调经销商。

从此,苏宁开始真正崛起,1994年完成5.6亿元销售额荣登全国空调销售第一的位置,以“黑马”之姿傲视群雄。到1996年,苏宁组建了300人的精锐之师,发展了4000多家批发客户,空调批发零售额更是达到15亿元,完全颠覆中国大部分区域的空调分销网络,张近东的空调商业王国初具规模。

2000年,成立十年的苏宁,迎来首个发展转折年。这一年,张近东决定进行壮士割腕式的战略调整,砍掉年销售额达几十亿的批发生意,全面转型大型综合电器卖场,并喊出“3年要在全国开设1500家店”的连锁进军口号。

2004年7月21日,苏宁电器正式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挂牌上市,成为家电连锁第一股。当日涨幅100.24%,一举成为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

这一年,也是国内家电连锁企业的变局之年。苏宁、国美这两大家电巨头在各自的领地发展多年之后,开始在局部打起了市场抢夺战。2008年国美黄光裕入狱后,苏宁成为了这场大战最后的赢家,在线下零售连续多年稳坐投把椅。

转型之路不顺,投资买买买拖累主业

曾经风光无限的零售巨头,为何却走到股权出让这一步?回过头看,张近东或许还是会诧异2010年发生的一切:京东、天猫、淘宝网等电商迅速崛起,网络购物以低廉的价格优势、送货到家的便利特性,迅速普及。

苏宁易购彼时也启动了正面迎战。2009年,苏宁上线“苏宁网上商城”。同时,苏宁易购也开始建设自己的物流基地,到了2011年,苏宁易购已经有8家物流基地投入运营,同时有10家物流基地处于建设中。2013年,苏宁电器宣布更名“苏宁云商”,并开始了线上线下渠道融合。

| 苏宁云店(图源官网) |

2013年苏宁“线上线下同价”的举措则成了苏宁主营业务发展的转折点。在线上渠道,为了对抗其他电商平台,苏宁易购打出价格战,线下价格也只能跟着线上价格降低,但彼时苏宁易购线下业务营收占据了8成以上。同时,在发展初期,尽管苏宁易购投入高额买量成本,但线上渠道一直发展平平。直到2016年,苏宁易购联手阿里巴巴,线上渠道业务才有起色。

而在线下渠道,苏宁易购则损失了高毛利。财报数据显示,自2011年开始,苏宁易购主营业务毛利率开始下降,由2011年的18%下降到2014年的14.3%。另一方面,苏宁易购线下门店又进行快速扩张,这无疑是一笔高额成本。

除了转型之路不顺,投资买买买拖累主业。 除了在家电零售等核心业务之外,苏宁已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多路径多元化布局。 在母婴、 体育 、 汽车 、 娱乐 休闲等专业领域,苏宁布局了红孩子、苏宁 体育 、苏宁 汽车 、苏宁影城;在用户生活服务层面,苏宁布局了生活帮、苏宁彩票、苏宁有房;在内容服务方面,苏宁布局PP 体育 、PP视频、苏宁青创园、龙珠直播、当贝市场等。

但庞大的业务体系下,主营业务的经营精力势必会被分散。 从扣非净利润看,苏宁易购2014年-2019年的利润一直为负,分别为-12.52亿元、-14.65亿元、-11.08亿元、-0.88亿元、-3.59亿元、-57.1亿元。2019年,扣非净利润也是近年来亏损最多的一年。

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王国平认为,苏宁战线过长,每个项目都不是自己创新,而是以市场跟随者角色入局。在驾驭整合这些项目时,缺乏明确思路和落地能力,导致无序烧钱。项目盈利能力弱,长期烧钱,引发财务紧张。

未来走向何处?

对于苏宁未来会走向何处?张近东近日强调,2021年要自上而下聚焦零售主航道、“针对不在零售主赛道的,就要主动做减法、收缩战线,该关的关,该砍的砍”。

家电行业观察人士丁少将表示,苏宁依然是优质企业,短期流动性紧张,但不会严重影响发展的基本面,在零售市场尤其是家电零售市场,依然是不可忽视的劲旅。

“在新的产业环境、竞争环境、消费环境下,苏宁需要新一轮变革,深度优化并聚焦做强零售主业,剥离一些非主业,提升主赛道竞争力和发展质量。” 丁少将表示,苏宁整体的控制权应该不会变更,如果国资进来,有助于苏宁的稳健经营,以及品牌商誉的增值。

苏宁未来走向何处,不得而知。在新的资本入股后,苏宁易购能否通过混改走上更良性的盈利模式,依然要看其核心零售业务的表现。

D. 苏宁收购国米解析(2):国际米兰到底价值多少

您好!连续几个月下来,能够一路把我们关于国际米兰和苏宁交易的各类分析文章读完的读者都很不容易,需要付出太多的耐心。一些读者对笔者的“判断正确”表示了祝贺,这里需要说,应该感谢的是你们,因为体育产经的话题真的很枯燥,是你们的热情关注和参与讨论让这些报道分析以比较积极的形式继续了下来。
有小部份没有读完此前我们的系列报道便抨击笔者“黑国米”的球迷,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从球迷的角度说,谁都希望事情能尽早有个定论,一切都有准确的数据和准确的说法。你的说法如果和大多数媒体不一样,你就是个捣乱和搅局的人,是不怀好意,是哗众取宠。
偏偏在商业行为里面,准确的数据只有密室里的关键人物才知道,被刻意广泛传播的一些数据往往很可疑,就好比此前中超一些外援的身价。外界可以得到例如俱乐部年度财报这种有法律义务公开且造假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信息,涵盖债务、赤字等多个方面,因此,分析越基于这些数据,越具备可信度。
钱并没有花多了
像苏宁和国际米兰的交易金额,目前出现了好多个版本。苏宁融资2亿多欧元是事实,但国际米兰整体估价到底是多少?苏宁的钱有多少会流入托希尔的腰包?
《米兰体育报》认为,国际米兰包含债务整体估价大约7亿欧元;权威财经媒体《阳光24小时》则认为是6亿欧元,苏宁只承接托希尔欠高盛的2.2亿欧元债务及利息,托希尔投入国际米兰经营的“私债”由印尼人自己解决,苏宁提供的1.8亿欧元现金用于从托希尔和莫拉蒂手中购买不到70%的股权。
但也有人表示反对意见。例如BeIn体育台记者帕尔梅里就公开表示,“国际米兰估价只有4亿欧元,苏宁购买68.55%欧元股份付出的是2.64亿欧元。”帕尔梅里没有更多解释他的信息来源,可以肯定,在此类交易中,任何一方都不喜欢看到外界说交易金额偏低。国际米兰还得经营下去,交易额偏低本身是对国际米兰形象价值的打击。
笔者收到的网络留言里,最多的一类是“那么多钱,值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麻烦恰恰在于,到底是多少钱?
如果我们使用《阳光24小时》的数据——这种情况下最保险的还是权威财经媒体的数字——可以发现,苏宁在谈判中取得了不少有利自己的地方,初步断定算得上这场交易的赢家。
首先,当初托希尔控股国际米兰,但在莫拉蒂那里遇到一道坎。莫拉蒂家族不仅有转会市场重大决定否决权,而且手中的29.55%有强大的保护条款:托希尔可以花1亿欧元购买这些股份(不许讨价还价哦),而莫拉蒂也可以强迫印尼人用1亿欧元来买。
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猜测:苏宁本次控股国际米兰,尽管托希尔仍然持有30%股份做小股东,但他的股份绝对没有类似保护条款,他的30%会很快完成过渡,被苏宁轻易吞噬或稀释。
这个猜测算得上前文说过的火药味阅读提神丸吧。笔者当然可能猜错,但和读者一起制造和贡献悬念,也是一起排解产经类文章的枯燥。
其次,1.8亿欧元里有1亿欧元必须交给莫拉蒂家族收购其手中的29.55%份额,托希尔只能得到8000万。但考虑到苏宁只承接高盛那笔2.2亿欧元债务,这样托希尔手中通过连年赤字和“老板私人借款”累积的2亿“债权”实际是被苏宁用几千万欧元就打发了。认亏的是托希尔,国际米兰他确实玩不下去了。
苏宁融资的剩余资金,应该会用于转会市场运作,例如立即签下图雷作为送给球迷的礼物。
分析到这里,仅仅从国际米兰的价值和资产及经营现状来看,苏宁在谈判中已经取得了很多优势,很难说钱花多了。一开始意媒说托希尔净赚1亿,实际是没有意识到这笔钱必须用于购买莫拉蒂的股份,不是托希尔的个人所得。
最大障碍莫拉蒂
那么,这和笔者曾说过的“苏宁可以尝试提出承接债务0欧元获得托希尔手中的国际米兰70%股份”区别在哪里?
这里才是笔者当初分析中的一个错误,可惜只有人批评说这个提议是黑国际米兰,却没有人指出技术错误在哪里。
错就错在:莫拉蒂和托希尔当初的交易中存在保护条款,托希尔短期内不能出售国际米兰控股权(有说不能超过40%)给他人,所以,0欧元收购托希尔的70%是不成立的。
意大利一些媒体坚持相信了爆料人说的苏宁只当小股东,恰恰也是因为这个条款存在,认为苏宁想当大股东也当不了,必须先当小股东然后再耐心等候。
上期我们谈到了苏宁的意大利顾问发挥的重要作用,他从一开始就告诉苏宁,必须直奔控股而去,送钱小股东无意义。也是这些职业人士帮助苏宁找到了突破口,苏宁从托希尔手中取得39%股份,再利用托希尔可以以1亿欧元买断莫拉蒂手中29.55%股份的条款做一个转手买卖,两者合并,实现68.55%控股。
这样做,等于强制性地把莫老爹送走,感情上说,有些让人不舍,但在商业操作层面,几乎是苏宁立即实现控股的唯一路径。
根据当初莫拉蒂和托希尔的交易协议,莫拉蒂手中的29.55%股份,是不含债务的29.55%, 是具备转会市场否决权的29.55%, 是不能被稀释的29.55%,所以,1亿欧元拿下,可谓搬走了道路上最大一块顽石,也可以说是收购了国际米兰股份中最优质的部分,同样不算花钱过多。
(资料来源:华体网)

E. 苏宁易购 京东商城(苏宁为什么没干过京东)

虎嗅注:深交所发布消息,苏宁易购拟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这或许会是一个苏宁新零售转型失败的信号,这么多年来,这个庞然大物一直在流血,竞争对手却已跑得更快、更远。本篇文章首发于2017年6月30日,虎嗅分析了苏宁生意的核心数据,让我们一起回溯因果。

本文题图来自视觉中国,未经授权,不得使用。图中左一为张近东。

京东市值逼近网络,引发了一波J能否替代B的议论,而昔日家电零售霸主苏宁似乎已淡出公众视野。

5年前,张近东至少嘴上没把京东当成对手(原话是“他们还是小孩子,和我们不在一个重量级”);5年后,“小孩子”的市值已是“大人”的四倍(京东、苏宁最新市值分别为4000亿和1000亿)。

关于“京东做对了什么”的讨论已经有了很多,有必要候复盘一下,看看苏宁为什么没干过京东。

2011年,盛极而衰的开始

2012年3月31日,苏宁电器(002024.SZ)发布了2011年报。没有人会想到,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最后的好日子”。

2008年11月,黄光裕被拘,国美对苏宁的威肋基本解除。

经过几年的发展,苏宁各项指标全面超越“友商”。2011年,苏宁营收、净利润分别达到938.9亿和48.2亿,年末门店总数达到峰值——1684家(2009年为941家)。同期国美营收、净利润分别为598亿和18.4亿,门店总数1079家。

而那时的阿里、京东还没资格被苏宁视为“友商”。2011财年阿里营收、净利润分别为119亿和16.1亿;当年自营收入占比99%的京东,营收看起来高些,2011财年达211亿,但却亏损了12.8亿。

对即将到来的电商大潮,苏宁丝毫没有掉以轻心:

早在1999年,苏宁就开始研究8848并承办“新浪电品商城”;

2005年,苏宁组建B2C总门店并上线“苏宁网上商城”;

2009年,苏宁提出“营销变革”、尝试“实体店与互联网业务共举的战略”并将叠代到第三期的网上商城更名为“苏宁易购”;

物流建设方面,2011年末已有8家物流基地投入运营,另有10家在建、24家完成签约;

2011年6月,苏宁发布“面向未来十年发展的战略规划”,提出打造“具备全球化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2011年末,苏宁账面资金达227.4亿并计划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55亿投入门店及物流建设。

2011年未,一切迹象都表明苏宁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不料却是盛极而衰的开始。

2012年,作秀与试探

2012财年,苏宁营收同比增幅仅为4.76%,扣非净利润却大跌45.6%至25.15亿,2013年扣非净利润跌到3.07亿,2014年、2015年、2016年扣非净亏损均超过11亿。

苏宁再也不是“绩优股”了。

2012年上半年,苏宁易购实现销售额52.8亿。为完成全年200亿的销售目标,苏宁易购三管齐下:一是品类扩张,图书、百货、酒水、食品等等;二是垂直并购,最大的一桩是收购母婴电商“红孩子”;三是开放平台招商。

2012年8月,京东挑起价格战,刘强东宣称“未来三年大家电零毛利,保证比国美、苏宁便宜10%以上”,苏宁的回应是“价格必然低于京东,价差双倍赔付”。

根据财报,2012年苏宁线上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52.6亿。

通过比较,2012年苏宁各主要品类的毛利润率与2011年差异非常小。

原来张近东、刘强东合演了一场戏,赚足了国人眼球,让“上网买电器”这一概念深入人心 。只可惜,最终真正的受益者只有京东一家。

毛利润率几乎没变,扣非净利润却下降45.6%,钱到哪儿去了?

通过比对,发现在营收增长不到5%的情况下,2012年“广告促销费用”增加近4亿、同比增幅32.6%;“租赁及仓储费”增加近9亿元,同比增长24.6%;“其它费用”增加5亿元,增幅36.3%;“人员费用”增加5.25亿,增幅14.6%。

虽然没有单独披露,带宽服务器、流量购买、线上广告、物流建设、研发投入等与电商业务相关的费用应当包含在上述四项费用当中。而在2012年,这四项费用合共增加了23.1亿元,刚好与扣非净利润下降数额相当。

未能开启“放量模式”

2013年2月,苏宁电器更名为“苏宁云商”,6月开始“线上线下融合”,开始“从两个公司变成一个公司”,真正是易筋洗髓、脱胎换骨。

经过近半年的筹备,2013年6月8日(抢在“618”之前),苏宁正式宣布“线上线下同价”。如果说一年前是在演戏,这次苏宁可是玩真的了。与2012年相比,2013年苏宁的主营业务毛利润率下降了2.5个百分点,并逐年下滑。

2014年,苏宁线上自营业务收入226亿,同比增幅仅为3.2%。同期,京东自营业务收入达1085亿,同比增幅62%。

2013年、2014年线上自营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比重仅为21%。

2015年开始,情况才出现转机,苏宁线上自营业务收入先后越过400亿、600亿。2016财年,苏宁线上自营收入占比达到42.2%。

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线上购物习惯养成,而且苏宁在移动端取得突破。另一方面,与苏宁——阿里的深度结盟有关(注:2015年8月,阿里投资283亿成为苏宁第二大股东,同时苏宁以140亿认购2780万阿里股票)。

2016年报称“苏宁易购天猫旗舰店坚持自营全品类商品,2016年实现了商品、服务方面与苏宁易购的全面打通,销售增长较快,服务满意度稳步提升”。

张近东早就预见到零售的未来并开始电商实践。完胜国美之后,苏宁“兵强马壮”,张近东决心破釜沉舟带领苏宁“飞升”。

因缺乏电商基因,苏宁线上推广慢,流量获取成本高,付出巨额代价却没能按预期开启“放量模式”。直至2016年,在结盟阿里的背景下,线上营收占比终于突破40%。

相比之下,采取“保守疗法”的国美,2016年营收767亿,其中线上自营收入107亿,占比14%。

2010年以来,苏宁营收从755亿增至1486亿,增幅96.8%,年均复合增长仅为11.9%。特别是苏宁、国美的当家品种——视听产品(彩电、影碟)完全停滞。

回过头来看,苏宁“抢了个跑”,否则其在电商领域的建树会与国美不相上下。总体来看,代价沉重的“抢跑”性价比是可以接受的。

再议“线上线下同价”

假如门店保持高额利润,即便线上业务增速不甚理想,作为货真价实的“电商概念绩优股”,苏宁的市值不会逊于顺丰(3000亿左右)。

饱受争议的“线上线下同价”是造成苏宁业绩急剧下跌的根本原因。

当年苏宁心态是:买几块钱的菜都要讨价还价,老百姓买家电怎会多花几百块?线下如果比线上贵,早晚必死。

回过头来看,苏宁2013年推出“线上线下同价”有三点不妥。

一是时机偏早。

零售价随渠道、消费场景而异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且天公地道,一款酒在KTV的价格与超市相同才是咄咄怪事。

而且,网购家电从少数人的“探险”到获得广泛认可也需要一个过程,至少也要三、五年。在此之前,叔叔阿姨们还是要看看、摸摸,向服务员提出一大堆问题,获得满意的答复后才放心掏钱。苏宁太急于跟京东PK,顺道将老对手国美一军。

二是线上拖累线下。

同款商品在不同商家、不同城市的标价不尽相同,甚至相同商家在相同城市不同商圈的门店标价也经常存在差异。

在线下货比三家,需要付出很大时间和精力。而在网上,消费者能够轻易发现价格差异。

本来苏宁可用“易购”这个品牌与京东PK,线下的生意该怎么做还怎么做。“苏宁”与“易购”可以在后台协同,在前台则不必强调两者的关系。随着线上的壮大、线下的萎缩,再择机将两者融合。

尽管线上不可避免地被友商“逼平”,但这部分营收占比仅为20%,只要线下保持较丰厚的利润,苏宁可立于不败之地。

不幸的是, “线上线下同价”把京东的施压放大四倍加诸线下,使整个公司陷于连年亏损 (扣非)。

三是门店运营成本无人买单。

线上线下一同向友商看齐,不仅牺牲了毛利润率,线下门店的运营费用亦无人承担。

以2016年为例,租赁费用、人员薪酬、门店装修摊销、固定资产折旧、水电能源费等费用合计达106亿。假设其中60%花在线下门店、40%花在物流系统,则门店费用约为64亿元占846亿线下收入的7.5%。

不管规模多大,门店租赁、人工、水电、折旧等这些线上费用也得找人买单,否则无法避免亏损。

最大的变数:门店何处去?

门店是辛辛苦苦、一家一家开起来的,苏宁非常不舍得关掉。

截至2016年末,苏宁门店数已降到1510间,较2011年减少174间。即便门店销售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关店的力度也非常小。

近年来流行一种说法:线上流量增长空间有限而且越来越贵,线下才是真正的流量宝库。门店的客流非常优质、转化率非常高……但保有1500+门店的苏宁,线下交易额却呈现疲态,2016年交易金额846亿,比2011年少20亿, 线下高质流量的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

即便线上业务(包括物流)做到京东水准,如果线下门店不能“物超所值”,苏宁的业绩也难有改观。

F. 家乐福一年收入300亿,为什么48亿就卖给了苏宁

放到10年前,家乐福都是优质资产,卖个100亿不成问题;现在跌价跌了一半,那是因为家乐福本身就不值钱。


根据苏宁方面披露的数据,家乐福虽然2018年创造了高达300亿元的营收,但实际亏损了4.12亿元,2017年亏损额更高,达到了10亿元。由于连年亏损,家乐福直接亏成了“资不抵债”——其净资产为-22.5亿元。所以,仅仅是从账面来看,给48亿元已经是高价了。


下表,即为家乐福中国的财务状况:


家乐福一直想要甩卖中国资产,之前它和腾讯、永辉的财团,一直眉来眼去。最初的说法,是永辉去收购家乐福,毕竟永辉的卖场形态和家乐福最为相似,但后面永辉并没有出价,估计也就是嫌弃家乐福的卖价太高。既然腾讯、永辉都不愿接手,那家乐福就更卖不起价钱了。


最近10年时间,大型商场关门的消息,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家乐福同样无法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整体经营效率在不断下滑。2018年,家乐福的可比销售额同比下降5.9%,第四季度的可比销售额同比下降了6.2%。


对苏宁来说,花了48亿收购家乐福,是“划算”的。因为按照营业收入/股权价值这个指标,家乐福只有0.2倍,是所有同行当中最低的。(如下表所示)


当然,苏宁收购“资不抵债”的家乐福,看重的是家乐福遍布全国的210家大卖场,还有家乐福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络,尤其是生鲜等冷链,是苏宁比较垂涎的。在收购家乐福之后,苏宁可以迅速从“家电卖场”进一步转型为综合型的商家。


家乐福,曾经在大陆混得如鱼得水,分店开得到处都是。截止2013年12月,在大陆一共开了236家家乐福超市,雇佣的员工超过了 38 万!但是,在这次外资撤离的大潮流中,家乐福也终究是坐不住了,在巨大的账面亏损迫使下,逼不得已“卖身”出局。


家乐福度过了景气周期,在迅速的扩张之后,潜在的问题还是越发严重和突出。苏宁的全资子公司——苏宁国际在6月23日这一天拟以 48 亿的金额收购家乐福中国高达 80% 的股份。在这一次的交易顺利完成后,苏宁将成为家乐福中国最终的控股股东。




2018 年家乐福在中国大陆的营收额达到了 300 亿人民币,这个数额甚至远远超过了很多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在如此可观的营收情况下,为什么家乐福仅仅出价 48 亿卖身呢?按照常理来说不是一个稳赔不赚的买卖吗?


要是这样认为,就大错特错了 !——营业收入并不能完全代表、概括一个公司的经营盈利情况,净利润走势情况才更加至关重要。


2017年家乐福的净利润为负的10.99亿,到了2018年其净利润虽有改观,但仍旧是负数!对于任何一家公司而言,这都是一个非常难堪的财务数据。 证明其盈利能力日迫西山,甚至在各大连锁超市诸如大润发、永辉、华润万家、屈臣氏等围剿之下,已经没有了还手的余地。



更令人瞠目的是:截止2018年12月,归属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用大白话说就是: 公司已经资不抵债了! 本就是负资产的公司,愿意出 10 个亿已经非常不错了,还有人愿意出 48 亿,那还不赶紧出手?


1、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零售市场已经不再具备优势 。线下有大润发、华润万家、全家等等之类的超市、便利店,抢占客户资源;线上有淘宝、京东、拼多多在逐鹿天下。面对日益残酷的竞争、传统的零售公司和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了。


2、成本因素的急剧攀升 。这个年代不论是人力、物价、租金、油费都在以超出常理的速度在增长,超市经营的成本也会在潜移默化之中显着提升。为什么很多外资公司都逐步从苏州、无锡、天津等地撤离了?成本的提升是很大的因素。


3、净资产为负,资不抵债,迫于无奈卖身走人 。都已经资不抵债了,还能怎么办?继续经营下去很可能负债会像滚雪球一样越堆越大,最后演变成无法挽回的地步也是存在可能性的。倒不如在这一天来临之前早点脱身走人,还能卖个好价钱。




苏宁此次收购家乐福中国,究竟最终的结果是好是坏,还需要时间去验证,不过就浮云君个人而言,这笔买卖似乎还是值得的,可以有所期待的。

评论员门宁:

苏宁花了48亿现金购买了家乐福中国80%的股权,实际给家乐福的估值是60亿。300亿收入的家乐福中国,为什么48亿就可以卖80%给苏宁,家乐福是不是傻?家乐福当然不傻,家乐福每年的收入虽然有300亿,但是并不赚钱,而且亏损严重。家乐福中国去年亏了5.7亿,前年亏了11亿,现在不卖身,只会越亏越多。

家乐福中国主要做商超零售,在全国有200多家门店,平均每家店的年营收应为1.4亿元人民币,每月收入约为1200万。零售业本身的毛利率很低,多数产品的毛利大约为20%,1200万的营业额大约有240万元毛利,看似不少,但超市面积大、员工多,支付完房租、工资、水电费后基本就没了。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商品损耗,这也要计入经营成本里,想要盈利太困难。

并且最近10年电商发展迅猛,对线下实体店造成了极大冲击,压缩了线下商超的成长空间,套现离场实际是明智的做法。

而苏宁的主战场本身就在线下,收购家乐福中国能够进一步完善线下布局,可以增强苏宁的线下优势,因此家乐福中国卖身苏宁,是一件共赢的事。

最近,有媒体报道,苏宁花了48个亿现金购买了家乐福中国80%的股权,实际给家乐福的估值是60个亿。于是家乐福“卖身”苏宁已尘埃落定。实际上,被收购的不仅仅是家乐福中国,英国乐购就被华润万家收购了全部业务,易买得、乐天玛特两大韩国零售巨头也出售门店退出中国市场。

实际上,家乐福一直想要甩卖中国资产,之前它和腾讯、永辉等财团,都有过密切磋商。最初的说法是永辉去收购家乐福,毕竟永辉的卖场形态与家乐福最大相似,但是后来永辉没有出价,估计是嫌家乐福的卖价太高。既然腾讯、永辉都不愿意接手家乐福,那家乐福就更加难找接盘侠了。

从表面上看,家乐福中国2018年的营业额近300亿元人民币,位居连锁超市排名前十。但实际上,家乐福中国2017年净亏损10.99亿,218年亏损5.78亿元。如果家乐福中国还是继续自己运营下去,未来大概率还是会持续亏损,然后不断关店,最终价值接近于零。到那个时候,不要说48亿,4.8亿都没有人要接盘.

家乐福中国为什么会出现亏损呢?家乐福中国主要做商超零售,在全国有200多家门店,平均每家店的年营收应为1.4亿元人民币,每月收入约1200万,但零售业本身的毛利润很薄,多数商品的毛利润只有20%。看似不错,但是超市面积大、员工多,支付完高房租、职工薪酬、水电费后就所剩无几了,而且在经营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商品损耗,这些也要分摊入经营成本中,要想赢利并不容易。

与此同时,电商的迅速崛起,对线下实体店造成了巨大冲击,很多人都选择在网上购物,压缩了线下商超的成长空间,像家乐福中国这样连年亏损,资不抵债(其净资产是-22.5亿元),若能早日套现离场,实际也是明智之举。最近10年时间,大型商场关门消息不断传来,家乐福又无法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能够卖身给苏宁,至少也是一个圆满的结局。

既然家乐福连年亏损,扭亏无望,那么苏宁为啥还要收购这“资不抵债”的家乐福呢?一方面,苏宁看中了家乐福中国的资源。家乐福中国开设有210家大型综合超市以及24家便利店,覆盖22个省份及51个大中型城市,同时拥有约3000万会员,这是苏宁最为看重的资源。

此外,家乐福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络,尤其是生鲜冷链,这都是苏宁比较垂涎的资源。而在收购家乐福后,苏宁从原来的“家电买场”一跃转型为综合型商业集团。

另一方面,收购家乐福的股权后,苏宁就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苏宁完全可以让家乐福的资源与6000家苏宁小店进行融合,以更低的采购成本,更完善的配送体系,更强大的议价能力,更广泛的市场覆盖,有望将来在收购之后,扭亏为盈。如果是这样的话,苏宁仅以48亿就打造了自己超强的商业王国,还是很值得的。

家乐福之所以要“卖身”苏宁,主要是因为其连年亏损,资不抵债,靠自己扭亏已无希望。但是对于苏宁来说,他看中的是家乐福的全国销售网络,以及拥有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络,这样对于苏宁将来的业绩拓展极为有利,同时,苏宁在收购了家乐福后,因其庞大的商业王国,可以进一步的降低采购、配送等各方面的成本,这样家乐福如果到了苏宁手中,有可能慢慢扭亏为盈,实现正增长。

房价如果短时间下跌80%,那么一定会有非常多的人选择弃房断供,因为这时的房子已经成为负资产,未还清的贷款都已经能再买两三套同样大小的房子了。


家乐福中国2018年的营业额近300亿元人民币,位居连锁超市排行前十。那么,48亿元出售80%的股权真的就是亏了吗?不是的。


家乐福中国2017年净亏损10.99亿,2018年亏损5.78亿元,其实与房价短时间大幅下跌一样,已经成为负资产。家乐福中国如果继续自己运营,未来大概率会持续亏损,然后不断关店,最终价值无限趋近于零。一旦到了那个时候,不要说48亿了,4.8亿有没有人要都成为问题。


近年来实体店生意不好做的声音不绝于耳,大型连锁超市以及大型商场关闭的新闻屡见不鲜,财智成功认为有如下原因:


1、国内房价持续上涨二十年,场地租金成本一路飞涨,侵蚀了过多的利润空间;

2、员工为了能租得起房买得起房也在不断提出更高的薪资要求,进一步推高人力成本;

3、国内消费者为了降低生活成本,纷纷选择性价比更高的网购,线下客户被大量分流;

4、产能过剩在诸多行业发生,商铺在不停地推出市场,新的商场和超市也在不断涌现,大型超市的生存环境已经恶化;

5、消费升级确实在发生,高收入人群纷纷到海外 旅游 购物,或者选择海淘,低收入人群则努力用更少的钱买更多的东西,大型超市已经不再是购物首选;


房价上涨不仅降低了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零售业同样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被收购的不仅仅是家乐福中国,英国乐购就被华润万家收购了全部中国业务,易买得、乐天玛特两大韩国零售巨头也出售门店退出中国市场。


至于苏宁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是否划算,则需要时间来检验。


收购家乐福中国控股权,有助于完善苏宁销售网络,充分结合苏宁“智慧零售”体系,加强与6000家苏宁小店的合作,以更低的采购成本,更完善的配送体系,更强的议价能力,更广泛的市场覆盖,有望实现利润增长,最终扭亏为盈。

营业收入和公司市值并不能划等号。有的企业营业收入大于公司市值,比如京东的2018年营业收入4620亿元(约合672亿美元),但最新市值只有440亿美元。也有企业市值大于营业收入的,比如腾讯控股最新市值3.36万亿港币,而2018年全年的营业收入只有3120亿元人民币,约相当于市值的1/10。

据家乐福2018年在华营业财报,全年收入约为300亿元人民币。但是虽然营业收入这么高,但却不是很赚钱,2017年净利润,只有仅仅3200万元。2018年的数据没有找到,但也不可能太高。

更要命的是,家乐福在华账面净资产竟然为负数,也就是俗称的资不抵债。根据苏宁的公告,家乐福2018年归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9.27亿元。作为一家负资产的企业,能卖48亿已经相当不错了。

一家深耕中国市场24年的跨国企业,竟然一夜之间就被迫卖身,改姓苏,也是不得不让人叹息。家乐福成立于1959年,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进入中国早期,家乐福没有竞争对手的冲击,因此很大程度的享受了市场的红利。

22006年家乐福在中国的门店就突破了100家,成为外资零售超市门店数量最多的一家,是中国市场上名副其实的大卖场巨头。随着国内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华润、苏宁、国美等国内零售企业快速成长,家乐福的业绩开始出现衰退。

2009年家乐福在我国市场的销售额被大润发超过,2010年家乐福在华门店数量被沃尔玛反超。2012~2017年家乐福在我国市场的销售额从55.83亿欧元下降到46.19亿欧元,降幅达到17.27%。

2018年,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国美、苏宁、大润发、华润万家、沃尔玛,位居全国前5。家乐福则被挤出全国前10,位居第12位。家乐福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降至3%。

收入300亿元,是指家乐福一年的销售额是300亿元,而不是指家乐福的资产或者利润达到300亿元。家乐福48亿元卖给苏宁,对家乐福来说,是解除不良资产的好手段。

根据家乐福官网发布的财务报表数据显示,2012到2017年6年间,家乐福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销售份额从55.83亿欧元下降到46.19亿欧元,下降9.6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5.44亿元),降幅超过17%。其中,2016年最为惨淡,家乐福在亚洲地区亏损达58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54亿元)。

家乐福中国虽然2018年创造了高达300亿元的营收,但实际亏损了4.12亿元;2017年亏损额更高,达到了10亿元。

据家乐福集团提供的未经审计的管理会计报表,家乐福中国2018年营业收入约为299.58亿元,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人民币5.16亿元。但根据苏宁的公告,家乐福的账面净资产为负,其2018年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9.27亿元。所以,仅仅是从账面来看,给48亿元已经是有极大溢价。

家乐福于1995年进入中国后,采用国际先进的超市管理模式,致力于为 社会 各界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肯定,其"开心购物家乐福"、"一站式购物"等理念已经深入人心。2004年,家乐福(中国)被国内媒体评为"在华最有影响力的企业"之一。

但伴随中国市场的发展,包括本土连锁卖场的日渐壮大,以及网络购物的冲击,家乐福江河日下。对于家乐福来说,能够将这样的资产卖出48亿元,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交易。

因为减少了亏损,甩掉了包袱。如果继续经营下去,不知道家乐福还要亏损多久、还要亏损多少钱。

这么高溢价,对于苏宁来说,主要是看中家乐福终端布局,给苏宁带来的扩张便利。

家乐福中国这个价格被卖其实也不亏,而且与其任由家乐福继续亏损、勉强支撑,还不如卖身电商,这或许还是变相拯救家乐福中国的一个办法。

纵观这将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家乐福的颓势已经无可挽回。一是增速停滞。2012年开始,家乐福中国业绩增长停滞,当年被沃尔玛超越,此后数年,开店速度也急刹车,2014年-2015年甚至出现业绩大衰退,2018年家乐福关掉不盈利的门店19家。

二是持续亏损。根据家乐福财报集团提供的财报数据,2017年家乐福中国亏损了10.99亿元,2018年家乐福中国亏损了5.78亿元。尽管亏损正在大幅度收窄,但还是在亏损。

三是,家乐福的市场地位下滑。目前,家乐福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一路下滑至第五名。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家乐福以2.8%市场份额排在高鑫零售(大润发+欧尚)、华润万家、沃尔玛、永辉之后。

家乐福的衰落不止是因为电商,更关键的病症实际上在内部,集团内部思维理念、市场认知、策略转变的落后,让家乐福转型的步伐总是慢于竞争对手。

比如,当2014年大润发上线飞牛网,心情沉痛地希望可以赶上最后一班车之时,家乐福还在不紧不慢地开始着手线上措施,一年后才上线了“家乐福网上商城”;2014年沃尔玛已经拥有了国内20个物流配送中心,而家乐福在2015年才开始有所动作,数量也仅有寥寥几个。

所以说,苏宁收购家乐福,是商业规律使然,即使不是苏宁也会有其他公司。

收300亿,但是支出也可能是300亿。而且纯收入还在下降,稍有不慎就会亏损。所以苏宁接手之后,应该还会有调整,最大的可能是收缩,把一些效率不高的店淘汰掉,再接合自身的优点,把线上与线下,以及最后一公里解决好。


从目前的财报来看,花48亿的苏宁可能会遇上麻烦,之前还可以通过出售阿里的股票,把最近的投资补回来。现在阿里的投票已经全部出售,留给苏宁的空间已经很小了。另外,很快国美的黄光裕就出来了,到时肯定还会有一番比拼。不知道苏宁是否准备好了弹药。


家乐福,以及外资企业最近都败走中国,首要的是他们不了解国民的真实需求,比如亚马逊最后的打折,才发现原来提高销售还是这么简单。所以近年,阿里的双11与京东的618都变成了电商的正餐。


收入不等于利润。

我们选择一个参照物,永辉现在沪深市值接近980亿,沪市市盈率21.78倍,深市市盈率66.14倍,家乐福本次出售80%股份作价48亿,总体估值60亿,永辉市值约为其16.33倍。

家乐福这些年营业收入是呈现下降趋势的,而可见的成本如人工、房租等却处于上升阶段连续两年呈现出亏损状态,已经无法用行业市盈率比较其价值,这次收购的价格更多是对于其现有净值以及品牌、现有团队价值体现。

持续两个财务年度的亏损不仅预示家乐福等传统以一站式消费体验的大卖场在面对电商行业对于传统零售业的冲击,无法根据新环境调整自身运营模式,仍遵循老的经营理念,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隐形的组织结构的老化导致执行力下降,更多的非必要内耗成本降低了原有股东以及新入场接盘买家对其的估值。

其实个人觉得这个问题应该问,为什么苏宁愿意以这个价格接手,原先家乐福更倾向于腾讯系资本的入场接手,最终随着经营态势持续亏损,终于放弃和腾讯系接触而选择了估计估值报价更高的苏宁。苏宁张总对于苏宁目前市场份额一直是不满足的,但是这几年苏宁的业绩也差强人意,自身组织已经缺乏有效扩张的张力,只有通过这样整天的接盘来实现市场份额的迅速增长,并试图通过整合实体卖场前置店形式,来摆脱过去苏宁过去强于电器类的形象,并形成线上线下的有效结合降低整体周转率提升服务配送时效等目的。

G. 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O2O变革


2012年3月,张近东在北京两会期间提出,苏宁的目标是要做中国的“沃尔玛+亚马逊”。 苏宁的O2O模式就此开启,同时这一年也被称为苏宁的O2O元年,中国O2O也因此拉开了发展的序幕。
2013年2月,苏宁明确提出“电商+店商+零售服务商”的云商新模式; 6月,全国所有苏宁门店与苏宁易购实现同品同价; 9月,在弘毅年会上,张近东首次对外阐述苏宁“一体两翼互联网路线图”,明确指出中国零售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互联网零售,重点是O2O和开放平台; 11月,张近东跑到美国,受斯坦福大学的邀请去讲O2O,呼唤O2O的时代; 四季度,苏宁还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推出第一批1.0版本互联网门店。
苏宁全品类、全渠道、全客群的经营布局进一步完善,围绕互联网零售的“一体两翼”新格局确立,O2O模式战略布局全面成形。
在供应链方面,苏宁深层次变革供应链的合作模式,改变过去以谈判博弈为主导的模式,并向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的商品合作模式转型,制定了“巩固大家电,凸显3C,培育母婴”的品类聚焦策略。
在物流方面,全面提升物流体验,推出半日达、急速达、一日三送等特色产品。 2015年,苏宁“物流云”将实现全面社会化开放。
在用户体验和产品创新方面,推出手机免费贴膜、预测营销、苏宁V购等特色化产品。 3月30日晚间,苏宁云商发布年报,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为1355.48亿元,同比增加24.4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73亿元,同比增加0.64%。其中,苏宁线上平台交易额达502.75亿元(含税),同比增长94.93%。经过6年互联网零售转型摸索,苏宁云商线上业务终于迎来爆发式成长。

H. 苏宁易购上一年度市场份额

苏宁易购2021年在电商平台市场份额不足5%。2021年苏宁易购营收1389.04亿元,同比下降44.94%。相关机构披露了2021年电商零售平台市场份额,市场占比前五名的分别为:淘宝-51% 、京东-20%、拼多多-15%、抖音电商-5%、快手电商-4%,剩下不到5%的市场份额由苏宁易购、唯品会、得物等平台瓜分。

I. 苏宁易购现5.62亿元折价大宗交易,你如何看待此事

根据财联社的一个报导,近日苏联易购出现了大宗的股票交易情况,金额高达5.62亿,他的成交价格为5.59元一股。卖出方全部都是机构席位,而买入的这一方则是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而卖出去后的第二天,苏宁易购的收盘价是每股6.15元。

根据它们的公告显示,他们的基金会获得苏宁易购16.96%的一个股权来支持苏宁易购流动性问题和几页,稳定企业环境以及持续发展。而江苏跟南京方面也会去协调省内的一个金融机构来对苏宁易购恢复受信到合理的水平。等到他们的这个转让协议彻底的完成了之后,从今往后苏宁易购将会不再存在,控股股东以及实际的控制人。就是这对于苏宁易购来讲,有可能是一件好事。

J. 苏宁易购2020年营业收入是多少

2020年全年,苏宁易购实现营业收入2522.96亿元,同比下降6.29%;净利润亏损42.75亿元,上年同期盈利98.43亿元。

公司2020年商品销售规模为4163亿元,同比增长9.92%,其中线上平台商品销售规模2903亿元,同比增长21.60%,线上销售规模占比近70%。

分季度来看,2020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苏宁易购的净利润分别为-5.51亿元、3.84亿元、7.14亿元、-48.22亿元。对于第四季度的巨亏,苏宁易购表示,针对包括天天快递、百货、母婴、商超等各项业务所形成的长期资产进行了资产减值测试,计提减值准备。

对于投资参股公司的业务发展规划进行审慎评估,带来一部分长期投资对应的投资损失,前述合计对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影响额为21.38亿元。

公司营收则呈现逐季上升态势。2020年,苏宁易购一季度营业收入为578.39亿元、二季度营业收入为605.85亿元、三季度营业收入为624.38亿元、四季度营业收入为714.34亿元。

苏宁电器被强制执行超30亿

6月9日消息,天眼查APP显示,苏宁电器集团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案号为(2021)京02执837号,执行标的超30.82亿元,执行法院为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此外,该案号的被执行人还包括苏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张近东、刘玉萍。

天眼查APP显示,刘玉萍为江苏苏宁好买家超市有限公司、南京苏宁银河国际购物广场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阅读全文

与苏宁国际交易额是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4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10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5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5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7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7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5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9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7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9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