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际知识 > 国际旅游工作的基本之策是什么

国际旅游工作的基本之策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12-31 15:12:21

㈠ 国际旅游业形成与发展的三个阶段

1、中国外事接待旅游发展阶段(1950~1977年)
改革开放前,中国因为出入境管制以及户籍政策管制非常严,加上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还比较低,出入境国际旅游和国内游基本上都处于停滞状态,这时期的旅游特点是以政务寻访为特色的公务接待以及以外交出访和考察为特色的外事接待,有少许商务游,但非常少,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特别是是自己出钱消费的旅游在这个阶段基本不存在。
2、中国旅游业起步阶段(1978~1989年)
改革开放后,中国旅游业发展模式走的是一条超常规的发展道路,即采取“积极发展入境游,适度兼顾发展国内游”方针。可以说,这个时期中央的重视力度很大,相应的政策力度也比较大,有力地推动了当时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使处于起步状态的中国旅游业明确了发展思路,很快步入了正轨。依据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形,采取适合本国状况的发展模式,使中国旅游业在短时期内形成了比较强的国际旅游产业体系,促进了入境旅游人数的增加和旅游外汇收入的快速增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作用更加突出。
这时期所谓的入境旅游成为外汇创收的有效手段,有力的支持中央和地方改革开放的发展,使得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和选择的过程中,对旅游业重视程度也大大提高,进一步促进了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3、中国旅游业持续高速成长阶段(1990~2000年)
步入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进一步凸现。为了形成全面的旅游产业体系和完善发展模式,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实施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本阶段中央政府所采取的政策发生了如下变化:
(1)本阶段旅游业经历了从产业地位确立到培育新的增长点的过程,进一步强调了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本阶段是旅游产业标准化的阶段,中国颁布16项旅游标准,标准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服务标准化工作起到了带动促进作用。
(3)本阶段政府主导型的旅游业发展模式方针发生了重大改变:除了以往大力发展入境游的方针政策外,提出了积极发展国内游以及出台了组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办法。在国家旅游局提出的“大力发展入境游、积极发展国内游,适度发展出境游”的总体方针的指导下,中国旅游市场打破了以往以入境旅游为主的单一格局,出现了入境游、国内游、出境游三大市场,形成了入境游和国内游并进的新格局。
由于经济发展形势良好,相关政策的鼓励扶持,这一时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诞生了华侨城主题公园:包括1991年10月1日开业的“中国民俗文化村”,1994年6月18日开业的“世界之窗”;1998年9月30日开业的“欢乐谷”......据统计,1999年,华侨城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游客511万人。(注:“锦绣中华”开业时间为1989年11月22日)
4、中国旅游业走向成熟、迈向旅游强国阶段(2001至今)
步入21世纪,为了进一步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素质,使中国由旅游大国走向旅游强国,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针,地方政府也不遗余力的推动、支持。这一时期中国的旅游可以说真正迎来的大发展的春天,很多旅游城市定位更加清晰明确,发展速度非常快,涌现出一批特色旅游城市,如三亚、丽江、张家界等等。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如下:
(1)旅游业由培育新的增长点到培育增长新亮点过程,不仅突出旅游业产业地位,而且表明了旅游业的增长潜力。
(2)旅游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以国内旅游为基础、以入境旅游为主导、以出境旅游为补充的发展模式格局,特别是国内游被放到重要位置,突出了国内游在总体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最近的五年中,无论是国内旅游人数、还是国内旅游收入都在波动中得到快速稳定的增长和提高。
(3)本阶段国家把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出台了不少政策(如2002旅游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快西部地区和西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步伐,2009年年末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等支持政策),并且从旅游业发展最为重要的环节(旅游基础设施)入手,总体上加强财政性资金和人力投入,从而构筑了中国旅游发展的合力,呈现出大手笔、大旅游、大市场的发展格局。
(4)本阶段是中国初步走向旅游强国的阶段,为提高对外影响力,中央政府采取政策、合理引导出境旅游市场健康发展,出境旅游人数在最近五年内稳步快速增长。
2009年我国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具体统计数据如下:
2009年随着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稳定增长,我国旅游总收入仍然达到了1.26万亿元,增长9.0%,占整个GDP的3.8%。
2009年国内旅游人数约为1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国内旅游收入突破1万亿元,增幅超过15%。
2009年1月至11月,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为1.15亿人次,同比下降3%:外汇收入约为390亿美元,下降4.5%。
2009年出境旅游人数约为4750万人次,同比增长3.6%。

㈡ 旅游策划应该怎么做

旅游策划

旅游策划的定义
旅游策划是用超常规思路和方法,对旅游城市和景区进行定位策划、产品策划和营销策划,从而实现旅游城市和景区获得突破性发展的一系列方法和行为。
旅游策划之定位策划
旅游形象定位策划要做好“三个一工程”,即唯一、第一和专一。所谓“唯一”是指人无我有;所谓“第一”是指要做天下第一;所谓“专一”是指不要随便改变形象。你不是唯一和第一的东西,游客就没有来的必要性,世界最高的山珠穆朗玛峰,第二高的山在叫什么?亚洲最大的瀑布是黄果树,一年四百万游客,第二大瀑布叫什么?做老二就等于失败!

旅游策划之产品策划
旅游产品策划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先天的旅游产品即“天造一半”,二是后天的旅游产品即“人造一半”。对先天的旅游产品关键在于进行概念包装策划,即吸引游客的USP卖点包装。对后天的旅游产品重点在于创意性策划,即以根据本地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为支撑,创造性打造人无我有的项目。
旅游策划之营销策划
旅游营销策划包括:品牌形象策划、目标市场策划、营销渠道策划、价格体系策划、地面推广策划、空中推广策划、新闻炒作策划和网络策划等整合营销策划。
旅游策划之卖点策划
旅游卖点策划就是USP策划,其中包括两个条件:一是每个景区要有一个独特的卖点,二是这个卖点是被大多数人接受并欢迎的。卖点就是人们愿意掏钱消费的特点。民族的不是世界的,只有世界愿意买单的才是世界的。特点是不同,卖点是好处。人们是为好处而买单而不是不同!人们不是买洗发水,而是买漂亮的头发;人们不是买汽车,而是买速度和面子;人们不是买旅游,而是买身心快乐!
旅游策划之广告策划
一级市场广告:旅游景区周边重要城市及省会城市,这是旅游景区初期主要目标市场,广告方式主要采用网络广告详细展示,报纸广告深度讲解,户外广告简明诉求
二级市场广告: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京津地区、珠三角、长三角。广告方式主要采用电视媒体空中轰炸,旅游公司地面推广
三级市场广告: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及欧美国家,广告方式主要采用销区深入推介,网络链接渗透。

旅游策划之网络策划

1、新闻。将企业发生的动态和信息以新闻的形式进行传播。

2、广告。采用纯广告的形式进行传播。

3、软文。以散文、诗歌、小说、故事等文字形式进行传播。

4、图片。用图片进行传播。

5、视频(音频)。用图像和声音进行传播。

6、活动或者事件。以策划活动或者事件树立主题进行传播。

7、口传。将感受通过个人的影响力进行传播。

旅游策划和旅游规划的区别?
“策划”顾名思义就是为“出谋划策”,“规划”顾名思义就是“按策划规定设计”,“建设”顾名思义就是“按规划设计建造”在旅游开发的过程顺序是,先策划,后规划,再建设。即策划指导规划,规划指导建设。没有策划指导的规划是乱划,没有规划指导的建设是乱建。

旅游策划和旅游规划公司
熊大寻策划机构——中国旅游王牌的策划者!
(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智业机构)

公司地位:
2006年首届中国智库论坛评选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智业机构”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熊大寻策划机构......

熊大寻:
* 中国十大策划人第一名,策划最高奖“金钥匙”持有者
* 被第三届中国策划大会授予“中国策划新一代掌门人”称号
* 中国策划20年十大策划专家
* 《风光》报道“中国城市及旅游策划第一人”
* 《羊城晚报》报道:“中国策划第三阶段的代表人”
* 《经营者》报道:“中国商业模式策划开创者”;“中国策划少帅”
* 《新营销.城市黄页》报道:“中国策划界第一怪杰”
* 策划大理、遵义获“中国策划金奖”
* 着作《拳打策划,脚踢广告》、《江山入划》

策划理念:我出奇招,您出奇迹!
成功策划中国旅游王牌:大理、香格里拉、怒江、昆明、遵义、井冈山、南岳衡山,半年炒热石屏县,被云南省政府称为“石屏现象”!策划江川、姚安等地县市
策划成果:
一、城市及旅游案例:
策划大理:“风花雪月”城市形象口号提出者,从2002年为分水岭,2002年以后大理游客总数上升到500多万人,几乎翻了一倍!实现引资32亿元!本案获中国策划金奖.大理市杨晖副市长:“熊大寻的策划为我们头脑注入核动力”
策划香格里拉:《大香格里拉战略策划报告》经过上报国务院,到2003年,年财政仅5000多万元的迪庆获各种财政拔款及贷款4.2亿元,2003年、2004年成为香格里拉县城镇开发年,机场两次扩建,城市功能完善,大香格里拉门户、中心和客厅的事实形成。
策划昆明:对昆明国际旅游节“狂欢之都”的定位及昆明“天天是春节”、“天天都是旅游节”的策划成为云南省旅游二次创业的标志性起点。
策划南岳衡山:曹时桂局长兴奋地说:“湖南有5000人每天都在思考衡山的定位,一直悬而未解,没想到你刚到衡山一天就完美解决了!”
策划井冈山:被戴诗鹏董事长称为:“20分钟挽救了2个亿的投资”
策划遵义:遵义市市长慕德贵及规划局张继勇局长:“与我们合作过的策划大师不少,脸红过的也不少,唯一能征服四套班子所有人的只有熊大寻的方案,后面我们将请同济大学和中科院,按照熊大寻策划机构的策划来进行规划。”
策划石屏:短短半年炒热石屏县,半年游客增加四倍!以“海菜腔,烟盒舞,花腰歌舞甲天下!”打造“中国原生态歌舞之乡”,形成了轰动全国文化旅游产业的“石屏现象”。石屏县建设局局长:“熊大寻给我们的‘清泉石上流’这个定位,可以用一千年!”
策划怒江:怒江州旅游局李局长感叹:“熊大寻是上帝派来做策划的!”
策划江川:江川县领导评价:“我们在江川30年,不如熊大寻来3天!”其旅游局及文化局两位局长皆用“十分叹服!”四个字评价熊大寻对江川的策划。
策划姚安:姚安县李书记:“熊大寻为我们做的策划:中国顶尖!无懈可击!”
李副县长:“熊大寻的策划太牛了!把姚安策划到了极致!”

策划宿迁:宿迁市缪市长:“熊大寻的策划方案我连看了三遍!我相信宿迁会因为熊大寻而闻名中外。”

策划桂平:桂平市原旅游局董局长:“听了熊老师的策划汇报,我很震撼,我在旅游局八年从未听过如此高远的策划。”桂平市刘副市长:“我非常敬佩熊大寻的才华!相信我们很快就能按照他的方案实现桂平旅游腾飞。”

策划无锡梅里古都:尤镇长:“熊大寻为梅里古都做的策划,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震撼’。”

策划陕西勉县:县委王书记:“我做了十年的领导,看了无数的策划、规划方案,没有一个能达到我的思想水平,只有今天,我服了。要是能早十年认识熊大寻,勉县的旅游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熊大寻的策划太震撼了!”
策划浙江宁海县:县委王书记:“熊大寻的策划方案非常有创意,非常有操作性,我非常欣赏。”

㈢ 中国要成为世界旅游大国 该采取哪些措施

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新世纪新阶段,既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战略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世界经济的持续平稳增长,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较快发展,全球化、区域化合作的日益深化,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加速发展,我国作为世界旅游大国的形象日益鲜明,在全球旅游界的综合影响力显着增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人民生活需求加速向物质与精神并重转变,休闲消费的大众化时代正在加速到来,旅游业发展面临着更加美好的前景。

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是全行业在世纪之交提出的奋斗目标。当前,加速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进一步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由数量扩张向素质提升转变、由满足基本需求向强化服务质量转变、由经济功能为主向经济社会功能并重转变,切实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当前,旅游业尤其需要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关注以下问题:

旅游强国指标要进一步科学化

2000年,国家旅游局面向21世纪研究提出的旅游强国目标,主要参考了世界旅游组织的一项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的旅游接待大国和第四位的客源输出国”。除此以外,旅游强国指标还应有哪些具体内容,一直是旅游业界十分关注的问题。

目前,旅游业界对旅游强国指标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对旅游大国特征的认识水平,往往把发展规模、在世界排位,以及接近上述预测作为对跻身旅游强国程度的判断。对于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我们应予关注和重视,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参考,但更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预测不等于一套完整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也不宜作为衡量我国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单一指标。

从全球公认的旅游强国的情况看,衡量的指标是比较宽泛的、多元化的一些数据。既包括了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过夜旅游接待和旅游创汇的世界排位,还包括了其它方面的数据指标。从WTTC每年发布的旅游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看,包括美国、西班牙、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在内,不管其旅游经济规模是多大,相同的许多项指标占了全国总份额的10%以上,例如,旅游收入占GDP的比例、旅游就业占的比例、旅游投资占的比例、旅游税收占的比例、旅游出口占的比例等。这说明,旅游业发达与否是一个综合性概念,而不在于单项指标有多大。

近年来,海外人士十分关注我国经济发展,对强国标准也多有探讨,对我们理解旅游强国有一定的借鉴。例如,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了《中国应为“盛世”做好准备》(2004年11月)的文章,认为强国不应是单一的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GDP水平,而应是一个复合型的指标体系,包括人民生活、教科文卫、思想文化等领域都应处于领先地位。

信息产业是旅游产业的近邻,都是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在建设强国问题上有一定借鉴性。我国信息产业发展速度和单项产值的世界排位已超过了旅游产业,但距信息产业强国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2006年,我国以年产9300万台电脑、4.8亿部手机的规模,成为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二大国,但世界各国公认的《全球信息技术报告》将我国排在全球信息化水平的第59位。排在前三位的国家依次是丹麦、瑞典、新加坡,虽产出规模小于我国,但技术创新和综合竞争力明显高于我国。从我国旅游业发展水平看,我国入境旅游总量已经超过英国、德国、奥地利、加拿大,但综合素质和竞争力还不够强,这也是主要差距所在。

因此,旅游强国目标是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既应具有横向的可比性,更应能够反映综合产业素质。

旅游要素建设要进一步产业化

产业化是对产业发展较高的要求,是产业发展机制逐步健全的目标。国家旅游局在研究“十一五”发展目标时,把完善产业化体系列为三大任务之一,产业化问题受到空前重视。加快旅游发展的产业化进程,实质上就是从体系和机制上推动旅游业发展,全面按照产业经济的发展规律办事。

对于旅游产业化问题,业内的研究还较为肤浅,相当一些人认为产业要素发展就是产业化,这种认识有些片面和偏颇。其实道理比较简单,就如同仅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几种机械,不能算是实现了机械化;把电话、传真、电脑等仅作为办公用具,也不等于实现了信息化。改革开放以来,为促进旅游业发展,各级政府出台了涉及产业定位、产业政策、产业立法、资金扶持等鼓励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旅游各产业要素的发展,但对产业化体系建设则涉及不多。最近10年,国家旅游局开展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全国现有271个城市获得了荣誉称号,其评价体系包括20大项、176个评分点,既有对发展规模、产出水平、各产业要素的具体要求,更有很多事关发展环境、基础设施、支撑条件、配套保障等“外围”性要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旅游产业化体系的轮廓和框架。

产业化发展不是对所有地区提出的普遍性要求。旅游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地方,产业要素还正在萌芽,要求产业化发展是不现实的;而旅游业已有相当发展基础,并致力于把旅游业培育成为重要产业的地方,产业化发展则是必然性要求;对于当前全国旅游业来说,产业化发展则是刻不容缓的迫切任务,是促进旅游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

促进旅游要素的产业化发展,应着重抓好以下方面:一是促进旅游产业要素的发展与升级。在大力推动产业要素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产业要素的配套发展,努力形成综合配套、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要统筹协调与相关产业的要素关系,将旅游新兴领域和业态纳入产业要素范畴。二是逐步完善旅游产品体系。要全面提升观光产品,大力开发休闲度假产品,积极培育专项旅游产品,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三是加快完善协调配套的旅游要素体系。旅游业的投资者、开发者、经营者应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建立分工合理的市场利益共享关系;上下游企业之间、相关企业之间、同类企业之间,应实现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集团化、网络化、协作化。四是建立较为完善的旅游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努力培育有利于旅游发展的宏观环境和旅游消费环境。五是加快旅游人才体系建设,积极培育旅游业发展的良性机制。

旅游发展机制要进一步市场化

开放性和外向型是旅游业的天然特征。旅游资源的无限性和客源的广阔性,决定了旅游业是没有边界的,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经济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市场环境不断改善和优化,但不够开放的现象仍然存在,并以对内开放不够最为明显,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一是地方保护壁垒较多,阻碍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也影响了对外开放效应的整体发挥。二是现代企业制度尚未深入建立,一部分旅游企业仍是国有体制,或者改制不够彻底。以2005年旅游星级饭店为例,国有的共5528家,占全部总数的46.74%,国有的饭店房间62.67万间,占总数的47.05%。三是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尚未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个别地方以行政决策取代市场规律和市场行为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四是旅游市场监管过于行政化,动辄采取“运动式”的专项整治,对违规者采取“一次性死亡法”,但并未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大力推进旅游发展机制的市场化,重点应抓好以下方面:一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旅游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领导、统筹和推动,但绝不能替代或排斥市场化作用。各级旅游部门要由对行业具体事务性的管理,转向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引导和服务,为旅游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二是正确处理政府职能与市场作用的关系。政府要重点在战略规划、政策环境、市场培育、市场监管、形象宣传、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设施建设、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职能作用;市场要重点在旅游投资、市场开发、产品促销、经营服务等与旅游企业经营行为密切相关领域发挥导向作用。三是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并重。要尽快消除行政分割和地区壁垒,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对从事旅游经营的各类企业,应公平对待,不得区别歧视。与此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四是进一步创新企业机制。要以资产重组为契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内容,以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为着力点,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

旅游增长方式要进一步集约化

集约化发展既是增长方式的问题,更是关乎旅游发展观的问题。它既是针对具体开发和建设项目的要求,也是对旅游业总体发展方向的要求。“九五”时期,旅游行业就提出要集约化发展,但至今成效不够明显,粗放型发展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例如, 2005年全国1.6万家旅行社,仅实现利润1.27亿元;全国1.18万家星级饭店,仅实现利润10亿元;4392家旅游区(点),仅实现利润22.59亿元,其中,国内旅行社利润为-1.7亿元、内资饭店利润为-12.91亿元点。

当前,我国旅游业又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时期,这一形势非但不利于向集约化方向转变,反而更易于延续粗放型发展的惯性。但必须清醒地看到,集约化发展已是旅游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一是随着旅游市场的迅速扩张,旅游消费档次和水平明显提升,粗放开发的旅游产品已越来越没有市场;二是经过近30年的旅游开发,大多数品位较高、开发条件较好的旅游资源已被开发,今后推向市场的旅游产品只有更具“卖点”,才可能占据一席之地;三是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现仅旅游景区景点就已超过2万家,被评定为A级(1-4A级)的旅游景区达3000多家,集约化发展是旅游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实现旅游产业发展的集约化,关键要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正确处理提升素质与扩大规模的关系。规模是基础,素质是保障。做强旅游产业是对产业素质和发展规模的双重要求,既要在素质上做强做优,也要保持适当的速度和规模。关键在于切实转变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由偏重追求速度和规模向提升产业素质和效益转变。二是科学借鉴旅游发展经验。我国旅游业起步于“一穷二白”的基础,曾创造了属于那个时代的不少经验。例如,“建个大门就收费”的起步发展;“边开发、边投入、边收益”的发展模式;“以旅游养旅游”的“滚动发展”等。但任何经验都是具体环境和条件的产物,不具有时间与空间的广谱性。无论学习借鉴或宣传推广哪一方面的经验,都应充分考虑时效性、差异性、局限性和针对性,突出强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鼓励自主创新,力戒照搬照抄。三是建立旅游集约化发展的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可以包括旅游统计、旅游标准、旅游指标等,除了体现产业规模和增长速度以外,还可反映综合贡献率、市场竞争力,也可包括拉动投资、安置就业、增加税收、促进环保、优化生态等。四是发布旅游产业政策或旅游投资指导目录。要明确鼓励什么,引导什么,限制什么,对于市场前景不大看好,市场需求明显萎缩的旅游项目,例如,一般化的人造景点、雷同化的民俗开发等,要进行警示或加以限制。

旅游产业提升要进一步国际化

国际化水平是对一个产业与国际接轨程度的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反映,起码应包括三方面:一是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的情况,二是综合发展水平与国际同一领域的接轨,三是对国际事务的参与程度和影响力。

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化程度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国际服务贸易的总量和规模。2006年,我国入境旅游接待1.25亿人次(其中,过夜旅游4991万人次)、创汇339.49亿美元,居世界第5位;出境旅游3452万人次,是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上述因素,奠定了我国作为世界旅游大国的地位。其二是我国旅游业的对外开放程度。这主要表现在“市场准入”方面。在加入WTO谈判中,旅游业成为服务贸易开放的重要领域。2001年11月入世以后,在饭店(包括公寓楼)和餐馆领域,我国提前4年兑现了所有承诺,进入我国的外国饭店管理集团已达37个、世界知名饭店品牌达60个;旅行社领域全面开放,已成立外资旅行社27家(其中,外资控股的7家、独资的11家),并从7月1日起,取消了对外资旅行社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在注册资本方面实现了国民待遇。

但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化水平还不算高。目前,我国旅游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很少,影响力也还很微弱;在借鉴国际经验、技术手段或发展模式方面,我们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虽已有较大规模,但旅游标准、服务规范等尚未推向世界各国;旅游部门在世界旅游组织、PATA等国际旅游机构中,旅游企业在WTTC等非政府组织中,尚未发挥与我国旅游业地位相称的作用和影响。

当前,加速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化程度,重点应做好下列工作:一是进一步开放旅游市场。要抓住全面兑现加入WTO承诺的机遇,鼓励外商投资我国旅游业,吸引国外知名旅游企业进入我国,推动国内旅游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与此同时,要大胆学习和跟进国际上较为成熟的旅游业态,例如,预订系统、分时度假、汽车旅馆、旅游宿营地、极限运动,各种形式的俱乐部等,努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二是积极提升旅游国际服务贸易水平。要进一步重视入境旅游的战略地位,深入研究和开发入境市场,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入境旅游稳定增长。要进一步重视和发挥出境旅游的综合功能,充分发挥出境旅游在促进民间外交、缓解经贸摩擦、优化外贸结构等方面的作用,为国家“软实力”提升做贡献。三是要积极贯彻国家“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到国外投资发展,尤其是到我国出境旅游较为成熟的目的地开展旅游接待服务。四是加强国际双边、多边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旅游国际规则的制定,主动参与国际专业问题的研究和国际性的交流项目,积极反映我国旅游业的利益诉求,发挥我国对世界旅游业的建设性作用。五是不断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形象。为了维护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尊严和权益,应适时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提出接待中国旅游的必要条件,例如,提供中文翻译、尊重饮食习惯、保证服务质量等,不断提高我国作为旅游大国的地位。六是加速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国际化。要本着“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原则,进一步拓展国外培训的渠道,有计划选派各种层次的、市场急需的旅游人才到国外培训,同时积极吸引在海外学习、工作的旅游人才回国就业,适量选聘外国高级旅游经营管理人才,逐步建立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适于旅游强国需要的旅游人才队伍。

(配文)

中国旅游消费正处在“爆发性增长”前夜

国家旅游局综合司

旅游业被誉为全球经济发展中规模最大、增势最强、前景最好的产业之一。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世纪 90 年代初,旅游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总收入超过了石油和军火工业。

目前,在世界旅游业的排位中,中国已经从1978年的40位之后,跃升至世界第4位。

我国旅游业发展起步于改革开放,得改革开放之势,借改革开放之力,用2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从事业接待向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由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2006年,我国接待海外入境旅游者1.25亿人次(其中,过夜游客499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40亿美元;国内旅游接待人数13.9亿人次、旅游收入5830亿元,是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之一;出境旅游3452万人次,位居亚洲第一位。

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了国家“软实力”,而且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促进了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十一五”是我国旅游业继续大发展的重要时期。旅游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将进入旅游消费的爆发性增长期。据此并参考相关因素,业内专家判断,目前我国旅游消费正处于爆发性增长的前夜。主要依据:

第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旅游业成长的土壤,旅游业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剂。中外旅游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国民经济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较高增长,按照2005年修订后的GDP数据计算,1979-2004年均增长率为9.6%,近三年仍连续保持10%左右的增长。目前,我国人均GDP已接近2000美元,预计2010年人均GDP将接近3000美元。这表明,我国人均GDP接近于旅游消费“爆发性增长”的低线已为期不远。从现实情况看,我国的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地区和北京、上海、天津等近40个县级以上城市,人均GDP已经达到3000美元。

第二,我国旅游业在全球增长最快。从20 世纪90年代开始,东亚太地区旅游业迅速崛起,到2002年首次超过美洲,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旅游业发展速度更快,“九五”以来以10%左右的增幅,高于全球旅游业平均增幅3-5个百分点。由此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最近,根据我国旅游业的强劲增势,世界旅游组织再次预测实现两项指标的时间将提前至2015年。届时,我国入境旅游可达2亿人次,国内旅游26亿人次,出境旅游1亿人次。

第三,大众化旅游迅猛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活动明显向大众化、生活化方向转变。休闲是小康社会渐进与发展的重要体现,并且是与小康社会密切相关的新兴生活方式;而旅游是休闲的重要表现,旅游业是休闲产业的主体性、紧密型产业。黄金周旅游所以热度不减,主要是迎合了大众休闲的消费需求,并顺应了日渐增长的消费趋向。我国自2000年“十一”实行首个黄金周以来,至今已经过了20个黄金周,累计接待国内旅游17.9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40亿元;黄金周出行人数从1999年“十一”的4000万人次,迅速增长到2007年“五一”的1.79亿人次。黄金周旅游人数及收入几乎呈指数上升,说明黄金周已成为规模庞大的大众化市场,已经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长,类似黄金周等大众化休闲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的选择。据全球着名的传媒机构尼尔森公司最新的调查,近年来,我国消费者的个人收入年均增长10%,超过半数(53%)的消费者计划把节余的资金花在休闲旅游上,其比例居亚洲14个国家之首,高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日本和印度等。休闲旅游的盛行突出表现出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有了明显转变,其注意力更多地从工作转向休闲和娱乐。所谓的工作与休闲两不误,是大众化休闲旅游猛增的一个明显特征。

第四,国家经济强大、基础设施极大改善。我国社会安定团结,经济高速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这些都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民航、铁路、公路、支线机场等旅游交通条件有了根本性好转,旅游目的地可进入性大大提高。2006年,随着与南美航线的正式开通,我国民航万里航线进程加快;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全国铁路六次提速,铁路建设已步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公路在客运量、货运量、客运周转量等方面更是遥遥领先于其他运输方式的总和,目前人口在20万以上的城市高速公路连接率将达到85%,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5万公里。旅游景区、饭店、旅行社等直接领域数质量明显提升。目前全国旅游景区达两万之多;星级饭店近14000家,其中五星级298家;旅行社近两万家。其他如旅游娱乐、旅游购物等环境也有了根本性改变,质量进一步提高。中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足以开发满足各类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目前,观光旅游是旅游业的主体和基础,但度假休闲旅游快速发展,引领旅游业的发展方向,近些年开发的许多旅游项目顺应了发展趋势,全国涌现了一大批品种齐全、档次较高的度假旅游产品。从旅游住宿、旅游交通到旅游产品,努力消除短缺“制约点”,旅游生产力大大提高,确保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朝阳产业,前景无限。我国旅游业能否适应这个爆发性增长机遇期的到来,根本的是能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提高保障能力是前提。目前我国人均国内旅游仅仅只有1次,而韩国已经达到9次,我国人均出游远低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预计2010年我国人均出游将达2次以上,这就要求交通、铁路、公路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应配套发展,确保硬件支撑条件跟得上,以充分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要进一步改善产品结构,实现由观光产品为主向度假休闲产品的转变,不断优化旅游产品结构,进一步适应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不断提升产业素质,着眼建设旅游强国,努力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由数量扩张向素质提升转变、由满足基本需求向强化服务质量转变、由经济功能为主向经济社会功能并重转变,加快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从根本上增强国际竞争力。

21世纪的世界经济已经进入新一轮上升期,这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国民旅游消费又处于爆发性增长的前夜,更是为我国旅游业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内动力。抓住机遇,科学发展,我国旅游业必将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跻身于世界旅游强国之列。

㈣ 世界旅游业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

世界旅游业从形成到发展,现在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21世纪将是旅游业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旅游业将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旅游者将达到空前的规模,来自各个国家、各个阶层的旅游者将把他们的足迹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尽管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不同,但就整个国际旅游业来看,将出现下列发展趋势。
一、旅游业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
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产业,每年国际旅游业的交易额已超过3000亿美元。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00年底,国际旅游人次可望达到6.6亿,相当于世界总人口的10%左右。旅游收入将增至5000 亿美元,旅游业将取代石油工业、汽车工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创汇产业。1992年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根据总收入、就业、增值、投资及纳税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证明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产业的态势正在形成。因此,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指出: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就业部门,共产生1.27亿个工作岗位,约占世界劳动力总数的6.7%;旅游业是创造高附加值的产业, 其增值额已达到14490亿美元;旅游是各国财政中主要的纳税产业之一, 全世界的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纳税总额高达3030亿美元。旅游业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仅是产生的产值和提供就业岗位的贡献,它同时还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益。
二、国际旅游区域的重心将向东转移
欧洲和北美是现代国际旅游业的两大传统市场。在80年代以前,它们几乎垄断了国际旅游市场,接待人数和收入都占世界总数的90%左右。80年代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一批新兴市场的崛起,使国际旅游业在世界各个地区的市场份额出现了新的分配组合。尤其是东亚、太平洋地区,近些年来,国际旅游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达到7.5%。预计到2010年国际旅游者人数将达到1,9亿。 在迈向21世纪的发展中,欧洲和北美地区国际旅游市场上的份额将呈进一步缩小之势,旅游重心由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的速度将会加快。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繁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去邻国度假者必定会增加,区域性国际旅游将大大发展。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重心也相应东移,使亚太地区成为未来国际旅游业的“热点”区域。从中国的情况看,1996年至1998年三年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平均每年以11%的幅度增长。1998年旅游入境人数达6347.84万人, 显示出非常强劲的增长势头。
三、国际旅游客源市场趋向分散化
长期以来,国际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在地区结构上一直以西欧、北欧和北美为主。这两个地区作为现代国际旅游的发源地,其出国旅游人数几乎占国际旅游总人数的四分之三左右。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国中,除亚洲的日本、大洋州的澳大利亚外,其余大都集中在上述两个地区,其中仅德国和美国两个国家,就占国际旅游消费总支
1/3

出的三分之一以上。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在地区分布上畸形集中的局面,同样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特别是当代世界经济正在迅速分化和重新改组,初步形成了北美、西欧、日本、独联体、东欧和第三世界等6 大经济力量相抗衡的态势,直接影响各地区国际旅游客源的发生、发展、消长和转移,从而导致客源市场分布格局由目前的集中渐渐走向分散。到21世纪初,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脱颖而出的新兴工业国,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可能逐渐取代传统的旅游客源国,而成为国际旅游的主体市场。中国目前私人出境旅游人数较少,但增长速度较快。 1994 年至1998年五年间,私人出境旅游人数平均年增长18.6%。出境旅游正在逐渐形成规模。
四、国际旅游方式趋向多样化
从近年来国际旅游业发展的特点看,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众多旅游者越来越不满足多年一贯制的观光旅游,而希望能够在旅游中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积极的探索、参与和休息,人们将更加重视精神疲劳的消除,这样就要求旅游企业推出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那些单纯游山玩水的消遣观光,将逐渐为多样化的旅游方式和项目所取代。国际上传统的旅游方式分为四种,即娱乐型、观光型、疗养型和商务型,大多数旅游活动更多的是各种方式特征兼而有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方式是由其资源条件、地理位置、市场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不同的旅游方式也有不同的产品、价格、市场对策等,同时旅游者也有不同的消费要求和消费特点。当今,国际旅游消费动向的重大变化是消费由“目的”变为“手段”,人们消费是为了实现自我爱好,为了自由娱乐,表现丰富的感情等。传统的观光、娱乐等旅游方式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方式朝着个性化、多样化、文化化的方向发展,各种内容丰富、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将应运而生。
五、中远程旅游渐趋兴旺
旅游距离的远近受限于时间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在本世纪上半叶,人们大都只能借助于火车和汽车进行旅游活动。当时飞机速度既慢且票价昂贵,还很不安全。因此,那个时代的人一般只能作短程旅游。中、远程旅游,特别是横渡大洋的国际旅游的兴起,是二战后航空运输大发展的直接结果。目前,飞机的飞行速度越来越快,续航技术日新月异,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距离在旅游限制因素中的作用日趋减弱,人们外出旅游将乘坐更快捷的飞机和高速火车。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新一代的超音速飞机,从伦敦飞到东京,航程9585千米,只需3小时; 短途旅行可坐时速550千米的超导火车, 速度比现在的高速火车快近一倍。加之闲暇时间增多,今后将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中、远程旅游的行列中来。1983年,欧洲共同体国家出国旅游者中,7
9.7%的人是到毗邻国作短程旅游,中、远程旅游者仅占20.3%;到1995年,出国作短程旅游的那部分人数下降到72.7%,中、远程旅游人数升至27.3%。另据国际航空协会估计,世界航空运输中,长途航运将成为主要手段,距离在2400千米以上的长途客运量可能从目前占航空客运量6%剧增至40%。因此,随着更加快捷、安全、
2/3

舒适、经济的新型航空客机投入运营,全球性大规模的中、远程旅游将成为可能。
六、国际旅游对旅游安全更为重视
世界局势的缓和,使世界避免爆发全球性毁灭战争成为可能,但世界上局部战争和冲突时有发生。民族冲突、宗教冲突、国际恐怖主义将随时对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形成局部威胁。在具备闲暇时间和支付能力的条件下,惟一能使旅游者放弃旅游计划的因素就是对安全的顾虑。旅游者考虑的安全因素主要有:局部战争和冲突,恐怖主义活动;旅游目的地政局不稳定,传染性疾病流行,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社会治安状况恶化等。旅游者只有对各方面的安全因素确定无疑后才会启程。因此,各旅游接待国或地区都愈来愈重视安全因素对市场营销的影响,力求从每一个环节把好安全关。针对一些不可预测的不安全因素为游客预先代办保险,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轻游客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一旦事故发生,可以将其对市场的冲击力减少到最低程度。

㈤ 试结合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实际情况,论述如何制定我国的旅游价格

旅游管理旅游经济学试卷 不全面 但有些点可以用 不过实在没完整答案

旅游价格是人们为实现特定目的离开常住地去往他处综合性消费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与旅游消费相关的各种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的总和。作为整个价格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旅游价格是调节旅游市场供求关系和协调各相关经济主体利益关系的重要经济杠杆,它不仅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6要素,而且涉及旅游景点、旅行社业、饭店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通讯业等领域,并始终贯穿着旅游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诸环节。入世后,随着旅游业竞争的加剧,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超前性与旅游管理体制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已严重阻碍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全面、深入地探讨我国旅游价格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政策,对实现我国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旅游价格管理现状分析

纵观我国旅游价格的历史沿革,大体经历了政府福利型(1950~1978年)、计划主导型(1979~1991)和市场主导型(1992~)等3个阶段。自1993年4月国家旅游局会同国家物价局发布了《关于国际旅游价格管理方式改革的有关问题的通知》以来,我国的旅游价格改革基本适应了经济体制的转轨,逐步建立起了旅游价格管理的中央和地方两级协调制度,丰富了整个价格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和国民经济结构的逐步优化,促进和带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建立了高效的旅游价格管理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方面起决定性的作用。旅游价格的形成与管理也是在不断总结经验与提高认识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的。目前,在旅游价格的各构成要素中,旅游交通价格、主要景点景区门票价格仍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而旅游饭店、餐饮、娱乐、购物等项目价格由经营者自主定价,价格主管部门的管理重点将放在规范价格行为上,而不再参与具体价格制定工作。另外,旅游行业的主管部门也积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情况、新局面,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职能部门以各方利益的“协调者”和旅游市场秩序的“维护者”的身份管理旅游价格,使得市场在旅游价格决定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旅游价格管理部门角色的转变和旅游价格形成机制的变革,是旅游市场高效运作的保证,也是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

(二)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旅游价格体系

旅游价格体系的组成要素是多方面的,是一项综合性的大系统,各个旅游经济活动主体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旅游价格的决定与调整,而旅游价格体系是否完善健全反过来又会影响旅游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行为,从而对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过去我们的旅游价格体系过于僵化,没有层次性和灵活性,往往表现为“铁板一块”,旺季淡季一个价,组团散客一个价,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旅游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将旅游产品的定价逐步下放,各旅游经营者有权根据市场供求情况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旅游价格,丰富了旅游价格的品种,增大了其调控旅游市场供求关系的功能,把旅游市场推向了更开放、更繁荣的新局面。如旅行社推出了统包价、半包价和小包价等多个价格品种,景点景区按旅游旺淡季和旅游人数不同推出了相应的旺季价、淡季价和团体优惠价,旅游饭店推出了午夜房、两天三晚周末房等等,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旅游价格体系。

(三)适时推出了景区门票的“一票制”

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各景点景区的开发投资热,使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为旅游者浏览参观提供了便利,但一哄而上的投资旅游景区建设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如景区内管理混乱,出现了“多头管理却无人负责”的现象;乱收费、多收费、漫天要价、欺诈游客问题突出;掠夺性的开发建设,不注意环境保护和永续使用,使一些景区的游览价值大幅下降等。为了改变景区内管理收费的混乱局面,确保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大部分旅游景区推出了“一票制”,并明确规定“游览参观点门票实行一票制,对于确实需要单独设置门票的,须报省价格主管部门审批。”一票制的推出有利于明确并协调景区各相关单位的利益,解决乱收费问题;有利于保护景区资源和价格稳定;有利于降低景区管理成本,裁减冗员,是提高景点景区旅游质量,维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大举措。

(四)重点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制定实行听证制

门票价格听证是指由旅游门票价格主管部门组织社会有关方面,对制定或调整门票价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政府价格决策听证暂行办法》明确把主要旅游景点门票列为需要听证的商品和服务,举行门票价格听证会是实现政府价格决策制度化、法制化、民主化的重大举措。如2004年12月,受湖南省物价局的委托,湖南省张家界市物价局主持召开了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对张家界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提出的调整核心景区门票价格方案进行了公开听证。听证代表由消费者代表(含消协团体代表)、经营者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相关部门代表组成,他们对申请方案进行了广泛的论证和分析,并且充分表达了各自的意见和观点。这种门票价格决策听证制度使政府价格决策更加公开、透明,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增加了与会各方的市场意识和群众观念,协调了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利益和立场,是旅游价格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

二、我国旅游价格管理改革背景分析

(一)旅游价格管理自身存在弊端

(1)旅游市场竞争过度,旅游价格秩序混乱。我国旅游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高利润行业发展到目前的低利润甚至负利润的行业,表明我国旅游产业事实上已经步入了供过于求的局面。这种因供过于求所致的旅游市场无序的、恶性的削价竞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部分景区(点)的门票价格过高。据调查,我国不少旅游区(点)的门票价格普遍“高”得惊人,在门票价格高的旅游景区中,又以模拟仿造的“城”、“都”、“窗”、“馆”之类的所谓文化景观的门票价格偏高,且游客普遍认为它们的文化品位、文化内涵“不值这个价”。“高定价、高回扣”,不正当竞争愈演愈烈,有的擅自搞“园中园”乱收费,在公园中硬塞进一些粗俗的表演和格调低下的游览项目,搭车收费,一些饭店、餐馆、娱乐场所不按规定明码标价,高收费低服务,混水摸鱼、“野马”横行,肆意宰客。二是宾馆饭店价格过低。由于政府有关部门对旅游项目投资的规模和结构把关不严,以致我国不少地区出现宾馆、饭店供过于求,旅游项目重复开发建设,旅行社发展失控,导致僧多粥少,经营者无奈只好实行“高标价”下的“高回扣”政策。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旅行社、宾馆饭店和风景区等同质产品市场。不少旅游企业,为了获取最大限度的市场占有率,完全不考虑利润收益情况,盲目地大幅度削减旅游产品价格,与同行展开恶性竞争,对行业协调造成极大破坏。而另一些旅游企业为了保住或夺回自己原有的市场,也不得不纷纷削价参与竞争,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旅游企业自身利益严重受损,甚至连企业的简单再生产也难以维持。 三是旅游社低价恶性竞争,“零、负团费”现象时有出现。调查发现,一些个体旅游社经营主体为了争夺客源,纷纷采用降价这一低级而又直接的竞争方式,有的甚至不但不收取费用,还以各种方式对旅客进行奖励和补贴。正规旅行社为应付旅游个体经营主体的低价、“零、负团费”的做法,不得不也以低价相迎。这种低于成本的、恶性的削价竞争只会使旅客们的旅游质量大幅下降,高额回报大行其道,严重扰乱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使旅游市场环境趋于恶化,与其“朝阳产业”的产业特征背道而驰。四是旅游娱乐购物环节价格极不规范。调查发现,旅游娱乐购物场所虚高定价、高回扣,导游私拿回扣、索要小费、欺客宰客等价格欺诈、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经营现象较为严重,旅行社与饭店、游览参观点单位、涉外商店等仍存在价格结算问题。一些定点旅游购物商店和娱乐场所以高额回扣诱使导游和司机,从而出现在接待中总是安排游客购物和消闲消费;加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物价部门“天高皇帝远”、监管不严,致使风景区内的一些兜售旅游纪念品的小商贩往往擅自哄抬物价,全然不顾其商品的质量和真正价值,从中牟取暴利,造成旅游产品的价格与其价值严重背离,极大地损害了旅游者的利益,也严重制约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2)旅游价格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够健全。从旅游业发展初期到现在,国家和地方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旅游市场及其管理的法律、法规、条例。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国和各省区直辖市的价格法制工作进展加快,先后颁布、修定了一批涉及到旅游市场价格的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解决旅游纠纷、规范旅游市场的作用。但目前直接涉及旅游饭店管理和价格的法律法规极少。对于旅游产业中的另一支柱行业旅行社业,虽然相关法律法规不少,然而大都只侧重于强调纵向法律关系,即强调政府对旅行社的管理和控制,而对于旅行社经营活动方面及旅游者与旅行社关系方面的规定很少,以致在出现问题时,执法部门很难找到适用的法律条文。旅游价格管理立法滞后降低了打击旅游价格违法行为的有效性,形成了对旅游产业健康发展、依法管理的制度约束,应当予以大力推进和建设。

(3)违反旅游价格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未受到相应的打击。由于旅游价格管理的严重缺位,旅游价格监管法规体系的不健全,加之政府职能部门对违反旅游价格管理行为打击不力,不能将旅游经营者的行为有效控制在现行法律、法规容许的范围之内,导致“劣商驱逐良商”,从而致使我国旅游市场价格一直比较混乱,一些旅游经营者的行为极不规范,大量违反旅游价格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层出不穷,严重扰乱了旅游市场的正常秩序。如在一些旅游景点景区的门票上,随意更改票价、强行投保、强行交纳森林防火费;在旅游旺季,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并没有随旅游价格水涨船高,多收钱少服务、欺诈宰客等行为经常发生;导游人员变成了“导购”、“导餐”人员,强买强卖、高额回扣等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商家违反明码标价规定、违背诚信原则,大打虚假广告,误导旅游者上当等。可以认为,造成这一混乱局面,除政府职能部门监管不严、打击不力外,也说明了我国当前旅游行业自律还是太弱,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我国旅游价格管理自身的种种弊端,如若处置不当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进而危及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首先,它将严重影响旅游服务行业的整体经济效益,降低旅游创汇效率,加大了创汇难度,致使外汇流失严重。其次,这种过度的削价竞争也使旅游市场环境更趋恶化,使消费者对旅游服务的价格、质量产生混乱,无所适从,致使旅游外销价格结构不合理,使从事旅游接待和饭店经营的旅游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没有充足的积累去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多种旅游设施,提高全行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最后,旅游价格混乱,也使游客对我国形象的评价下降,会形成很坏的广告效应,减少潜在客户及回头客,长久以往将严重损害我国旅游业发展。

(二)入世对我国旅游价格管理的影响

旅游业是一个市场准入较为宽松的行业,几乎没有多少壁垒门槛,因此,其对外开放程度相对其他行业要高。我国旅游业在经过20多年发展后已具有相当的产业规模和一定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笔者以为,入世虽对我国旅游价格管理的整体影响是积极有利的,但同时又将挑战我国旅游管理体制。一方面,它将加剧我国旅游管理的复杂性。入世虽然能够给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许多机遇,但是国际旅游资本和国外大型旅游公司的进入,将会加快国内旅游行业的大调整和大洗牌,国内多数中小型旅游公司将面临着重组和倒闭的危险。按照我国加入WTO的承诺,我国旅行社行业将逐步放开合资旅行社中外商出资比例限制,在2003年底以前允许外商在合资旅行社中控股,在2005年底以前允许成立外商独资旅行社。随着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旅游业的经营主体将日益多元化,这将加大我国旅游管理的难度,从而给旅游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另一方面,现行旅游管理体制也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我国是一个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中国家,体制因素对旅游业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我国旅游业采取的是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至今实行的仍是根据198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决定》的精神,按照“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原则建立并实行政企分开的两级管理体制。正是这种典型的部门管理体制,造成旅游行业内部矛盾重重,旅游市场混乱。当前旅游行政部门由于缺乏宏观调控的权力和手段,难以对旅游业实行全方位的行业管理,使得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国内原有的旅游市场秩序不规范,旅游法规不健全,入世后随着竞争的加剧,这种旅游业发展的超前性与旅游管理体制特别是旅游价格管理体制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已严重阻碍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完善我国旅游价格管理的政策选择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而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市场的价格行为需要规范、统一、公开、有序。因此,旅游价格管理要符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长远来看必须放松政府管制,坚持做到规范旅游价格行为,发挥旅游价格合理配置旅游资源的作用,引导经营者运用价格手段开展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以保护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从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价值规律的作用,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一)建立健全旅游价格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市场经济的建立、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得行政命令不能再成为政府管理经济的主要手段。具体到旅游价格管理方面,就是要求物价职能部门通过深入的旅游市场调查,发现当前旅游市场价格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并且制定出符合旅游产业发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规章制度,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与环境支持。第一,应实行旅游标准化工程,通过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旅游合同文本来取代目前各旅行社自制的旅游合同,以保护旅游活动中的弱势群体--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日后可能出现的旅游价格纠纷提供处理依据。第二,应建立起中央和地方的多方面协调机制,即国家旅游局会同国家物价局等有关部、委、局,协调国内有关旅游价格和收费标准的调整幅度和出台时间;各省旅游局和物价局协商本地区有关旅游价格和收费标准的调价幅度和出台时间;同时还应主动联合与旅游密切相关的交通、市政、文化、园林、林业、水利、文物等部门,通过建立有效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以形成综合旅游价格管理能力。第三,应构建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价格法规框架。

一方面,要根据国家现有的有关法律法规,从我国国情出发,大胆探索并制定出与旅游价格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另一方面,也要以法制性规制来取代经济性规制,对旅游不正当竞争应进行法制化管理,加强联合执法,依法维护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第四,应增强旅游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引导旅游者合理流向。中央和各省级物价部门应当时刻关注旅游市场价格动态,做好旅游价格与收费标准的预报工作,并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和现行价格水平,对下一年度市场价格行情作出适当预测。同时,还应加强与旅游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的联系,围绕突出的旅游价格矛盾开展协商对话,引导和规范旅游市场竞争,调节其供求关系。

(二)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

对于入世后如何进行旅游价格管理,目前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主张大部分旅游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另一个观点则主张全面放开旅游价格。笔者以为,持前者观点者明显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思维模式在工作中的反映,它不符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持后者观点者表面看起来似乎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其实违背了《价格法》,也不符合当前我国旅游市场的实际。可以想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产业走上市场化发展的道路将是必然趋势,政府将逐渐从旅游市场退出,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上起基础作用。但是这种政府退出只能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调控市场方式的转变,因为大量事实表明,市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如果没有政府部门这只“看得见的手”,的适当介入,旅游市场竞争同样无法实现高效率。特别是在当前旅游市场化发展的初期,旅游价格基本放开之后,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不规范的价格行为,价格欺诈严重,价格秩序混乱,各种乱涨价、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旅游市场出现了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的局面。因此,旅游价格的管理部门必须提高旅游价格管理的全面性和权威性,充分利用价格杠杆来开发旅游资源和发展旅游产业,切实加强和改进旅游价格管理,建立健全宏观价格调控机制,完善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和引导旅游市场价格竞争行为,实现旅游产业的高效、平稳运行。

(三)大力加强旅游价格执法监督检查

对于旅游市场上出现的价格违法、欺客宰客现象,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整治。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既要当好价格监督检查的“裁判员”,还要当好调定价与仲裁价格的“裁判员”,共同做好旅游价格执法监督的检查工作以及对政府价格政策、法规、政府定价行为的评估等。第一,要完善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继续深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主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对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工作的领导,加强与公安、交通、工商、监察、质检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力度,对旅游市场价格秩序进行定期清理整顿,从而解决旅游行业有法,如《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制止牟取暴利暂行规定》、《关于制止低价倾销行为的规定》、《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等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第二,要建立旅游价格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旅游价格行政执法工作管理,保证严肃执法,提高办案质量,维护国家的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必须制定旅游价格监督检查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办法。第三,要解决好“裁判”相对人自觉守法、依法办事的问题。即通过聘请旅游服务质量监督员,加强价格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行政执法检查,形成强有力的旅游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和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网络,从而将行业管理行为和旅游执法行为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在行政执法检查中,不仅要检查价格主管部门、价格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依法治价情况,而且还要检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经营者等价格管理人的知法、守法情况,以提高社会的价格法制水平。

(四)完善旅游行业协会组织的价格自律职能

国际经验表明,旅游价格管理应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强化行业协会的价格自律职能。因此,作为沟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与旅游企业的桥梁和政府宏观管理与企业微观运营管理的中介工具,旅游行业协会一旦发现企业存在低价倾销或者价格垄断行为,应从维护本行业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对其进行劝阻,并报请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进行查处;对过度的价格竞争引致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现象,旅游行业协会应该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产品的经济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性能标准规范,并组织和监督企业严格执行,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和政法部门,对通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降低技术、质量、性能标准方式达到降价销售目的的恶劣行为进行坚决打击。

在完善旅游行业协会组织价格自律职能的同时,还应在地方性旅游立法中规定旅游企业必须加入行业协会,把质量保证金管理从政府转向协会,减少保证金交纳额度以增加激励;以保证金利息代替会费、运作费,由政府推进旅游行业协会成为旅游行业管理主体之一。这样,由于大部分的政府管制内容(如旅行业经营许可证、饭店餐饮企业的评星定级等)变为由行业协会承担,无疑将大力推动旅游行业协会在自律、协调和监督方面的职能作用,促进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

(五)加强旅游价格管理从业人员培训工作,树立面向全球的旅游价格管理理念

旅游业属于劳动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产业,旅游人力资源是旅游企业最主要的资本。人世后,旅游企业更需要新型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的支撑,留住人才对旅游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下更好地生存发展显得更为重要。笔者以为,我国旅游跨越式发展目标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旅游人才的数量与质量;而要真正搞好新时期旅游价格管理工作,就必须抓紧构筑旅游管理人才制高点,着重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具备全球旅游价格管理理念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为此,必须加大对旅游价格管理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各地旅游物价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政策和旅游产业价格管理的中心任务,对旅游价格管理从业人员采取职业教育、分层培养、输送到国内外深造等培训方式,通过理念、方法、内容和管理等创新培训和职业道德、纪律教育的强化,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充分发挥中高级旅游价格管理从业人员的龙头作用,从而实现快速提升旅游价格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树立我国旅游业在国际上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㈥ 我国应如何开发国际旅游市场,采取何种措施吸引更多国际旅游者

(一)中外旅游市场营销比较
1 .中外旅行社营销管理比较
由于中外旅行社的市场不同、国情不同、发展历程不同,因而在营销管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 l )旅行社营销观念比较
在营销观念上,中外旅行社之间受历史因索的影响,二者之问差异明显。西方旅行社的营销观念,深受其成熟的市场经济的影响,历经了市场营销的整个发展演进过程,已由传统的营销观念转变成现代营销观念,在市场竞争中,已牢固地树立了营销战略观念和全球营销观念,观念的进步有力地支持了它们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我国旅行社受旅游.业起步较晚的影响,尤其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进行市场营销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虽然我国大量借鉴了西方营销理论和经验,但受市场发展不够完善等因素的影响,营销观念大多处于传统营销观念向新营销观念的转变过程之中,有些旅行社甚至连传统营销观念都不具备。比较而言,树立和更新营销观念,应是我国旅行社努力的方向之一。
( 2 )旅行社市场营销策略比较
① 产品策略不同。在产品策略上,我国旅行社承担着产品生产职能,销售先国外后国内,产品种类单一;西方旅行社一般不承担产品生产职能,销售先国内后国外,产品种类品种繁多,既包括现成的系列旅游产品,又包括临时按旅游者要求而设计的产品甚至单项服务。
② 渠道策略不同。西方主要是旅游代理商支持近90 %的销量,旅游零售商连锁化、专业化、技术化。我国旅行社则既充当组织者又充当接待者(被形象地称为组团社和接待社),进人国际市场主要采用间接渠道。
③ 价格策略不同。中外旅行社在成本、竟争需求、汇率、通货膨胀的处理上基本相同,但在制定价格的技术上,差别很大,我国旅行社基本上采用成本加成法定价,而西方旅行社多根据市场供需情况的变化灵活定价。在政府对价格的影响下,我国与西方各国也存在较大差异。
④ 促销策略不同。西方旅行社的促销策略以顾客为中心,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鼓励全员营销;而我国旅行社的促销策略重国际、轻国内,重中间商、轻旅游者的倾向明显,传播手段靠广告,竞争靠削价,促销形式单一,促销水平较低。
由上述比较可以看出,中外旅行社在市场营销上虽有共同之处,亦存在很大差异,也显示了我国旅行社市场营销存在的较大不足,面对未来市场竞争,必须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营销能力。
2 .中外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比较
我国旅游业同西方旅游业相比,西方旅游业的发达水平高于我国旅游的发展水平,相应地,我国市场营销水平落后于西方市场营销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西方旅游业快速发展中,经历了与物质产品行业相同的过程,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至今,完整经历了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等营销观念的演变过程,市场营销在其旅游业的运用,也发展到了较高水平。
我国旅游业的起步较晚,其全面发展始于20 世纪80 年代,进人80 年代中期,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由于国际旅游入境的大幅增加,使旅游业面临空前激烈的竞争局面。在这种背景下,旅行社自身的主动销售行为开始出现,市场营销被正式引进到旅游业。特别是进人20 世纪90 年代后期,旅游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旅行社的经营市场意识从觉醒走向成熟,全面的市场营销观点与方法开始为旅行社界所认可,传统的销售过渡到了比较成熟的市场营销,旅行社的市场行为也从简.单的销售行为,开始转向了市场营销。旅行社开始调查、研究、预测市场需求,设计白己的产品,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确定现实日标市场和促销策略,预测未来潜在市场,进行先期的市场培育,注承旅游者对旅游产品质量的反映和处理,抓好售后服务等。
3 .市场营销策略比较
西方旅游市场营销管理由于受完善的营销理论及市场环境影响,营销策略的发展已相当完善。表现在产品策略上,生产职能明确,产品主体清晰,发展模式由国内到国外,产品种类多种多样,产品的系列化、个性化特点突出;表现在渠道策略上,西方已形成完整的“四级系统”,渠道间相互支持,网络间相互沟通;表现在价格策略上,定价基础牢固(根据市场供求而定),旅行社自主性强,干扰因素相对较少,对政策的依赖程度小,产品的价格形式多样化,顾客的选择空间大,价格竞争力强;表现在促销策略上,围绕顾客设计促销策略,对市场促销针对性强。加之促销中庞大的资金支持和全员营销的推动,促销已成为旅行社成功的推动器。
比较而一言,我国的旅游市场营销,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成功借鉴西方进步营销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近年来发展迅速,不论在国内、国际市场上都有不俗的表现,但从市场营销整体发展水平来说,与西方仍有较大差距。在产品上,生产、销售的职能不明,产品开发缓慢,缺乏创新,产品种类单一,观光旅游仍占据大半个产品市场。在产品价格上,决策的方法仍以成本加成法为主,受干扰因素较多,价格的调整与市场需求之间协调性不高。在渠道策略上,过重依赖中间商,直接营销渠道尚没有很好的利用和发展。促销上,形式单一,对广告促销手段过分依赖,削价竞争的倾向有待于进一步克服。
通过中外旅游市场营销比较分析,虽然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相对于西方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各方面已开始迅速发展。受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政策日趋宽松,以及人力资源充足等积极因素的支持,我国旅游市场营销乃至整个旅游业的腾飞是指日可待的。
(二)国际旅游市场营悄组合策略
1 .国际旅游市场的产品策略
( 1 )同中求异
旅游产品的对象可分为国内旅游者和国际旅游者两大类型。由于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旅游主体其文化传统和生活环境的差异,使他们在审美情趣、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这些相对稳固的社会性观念渗透在他们各白的心理素质中,支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动,使他们在旅游产品的价值判断、消费偏好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旅游者之所以不惜花费巨资,不辞辛劳地到国外观光旅游,就是为了领略异国情调、体验异族风俗、观赏异地景观,以满足其求异的心理、店求。因此,制定国际旅游市场的产品策略要突出“异”字。从形式到内容,民族特色越浓郁、文化差异越显着的旅游产品,就越能吸引外国旅游者。
( 2 )产品组合
搞好旅游产品组合是国际旅游市场上的一条重要的产品策略。开发国际旅游产品,很重要的一条是坚持以市场导向为原则,在不改变旅游产品的情况下,对旅游产品进行重新设计、规划、组合,以便更有效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本国现有的基本景点,或将其中一些具有相同美学风格或类似性质的旅游景点(或项口)结合在一起,组合成某项专题旅游产品。如我国近年推出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三国旅游线就是运用这种组合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将其中一些特色反差较大的旅游景点或项目组合在一起,形成另一种富有二一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 3 )因地制宜
中囚地域辽阔,在地现环境区域差异规律支配下 ,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中国又是一个具有5000 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共有卜分丰富的文化遗产。秦始皇兵马俑、古长城等都是在国际上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优势,开展国际旅游要因地制宜地利用这些资源优势。
( 4 )丰富多彩
近年来我国旅游产品结构仍以观光度假和商务旅游为主,两者占旅游产品总量2 / 3 还多,其他旅游产品不到1/3。旅游产品形式单一,大大制约了我国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并且观光度假和商务旅游也仅停留于资源的表层开发,影响了旅游产品的增值能力。因此,深层次发展观光度假和商务旅游,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目前每年的国际商务旅游支出约有42 亿美元,约占亚洲商旅市场的17 % ,若加上国内商务旅行支出,总的市场支出约为人民币2000 亿元。即将在中国举办的2008 年奥运会和2010 年此博会,更为中国商旅市场创造了极大的发展空间。资本的嗅觉无疑是最灵敏的。美国运通、罗森· 布鲁斯等全球较大的专业商旅服务公司已经通过各种形式相继涉足中国商旅市场。我国目前在商务旅游领域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培育专业的商务旅游公司。
此外,应加大开发旅游新产品的力度,不断推出文化类、康体类、教育类、交通类、探险类、生态类、节庆类、养生类和主题类等旅游新产品,以增加我国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力。2 .国际旅游市场的定价策略
( l )国别定价策略
在国际旅游市场营销的定价决策中,旅行社必须首先决定:产品价格是与世界各地保持一致,还是针对各国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价格。旅行社实行统一定价,有利于在世界上树立产品的统一形象,作出统一的市场定位战略,便于控制整个营销活动。但由于各国价格竞争、汇率、税收等的差异情况,实行差别定价更适合各国的不同情况。旅行社究竟采取哪种定价策略,取决于以下情况:① 旅行社日标。如果旅行社在各国的营销目标一致,宜采用统一定价;但如果旅行社在各国的营销目标不同,宜采用差别定价。
② 竞争条件。如果旅游产品在各国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一样,可采用统一定价策略;反之,可采用差别定价策略。
③ 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如果旅游产品在各国都处于相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旅行社宜采用统一定价策略;反之,应采用差别定价策略。
④ 销售渠道。各国销售渠道的结构和效率如果相同,则宜采用统一定价策略;如果不同,在销售渠道的结构和效率好的国家,价格宜定得低些,在销售渠道结构和效率差的国家,价格宜定得高些。
( 2 )汇率变动与价格策略
① 汇率上升时的价格策略。人民币汇率上升意味着人民币升值,这相当于产品的外汇价格提高,从而销售收人增加;同时,人民币升慎,会使旅游产品的成本降低,这两者综合影响,使旅游产品的销售利润增加。此时,我们既可选用人民币来报价以提高收入,又可通过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以吸引更多的游客。② 汇率下跌时的价格策略。人民币汇率下跌意味着人民币贬值,意味着产品成本提高。这时,我们既可选用外币来报价以提高收人,也可使用人民币报价,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3 .国际旅游市场的渠道策略
传统的销售渠道是旅游供应商、旅游批发商和旅游零售商组成的松散网络,渠道成员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他们之间联系时主要是讨价还价,谈判买卖条件。近年来,销售渠道体系逐渐向联合化发展,由渠道某一成员领导、组织,并控制整个渠道体系,渠道成员之问通过加强合作,使整个渠道体系的利润得以提高。渠道联合可分为纵向联合和横向联合两种。
( l )纵向联合销售渠道
纵向联合销售渠道是由旅游供应商、旅游批发商和旅游零售商组成的完整、统一的渠道体系。纵向联合销售体系有二种类型:第一,法人吧纵向联合销代体系。第二,契约型纵向联合销售体系。第三,管理型纵向联合销售体系。( 2 )横向联合销售渠道
横向联合销售渠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环节旅游供应商、旅游批发商或旅游零瞥商进行短期或长期的联合经营,或者联合起来成立一个新的经营单位,这种组织方式称为横向联合销售渠道。采取这种渠道,可提高广告、营销调研等工作的效率。
4 .国际旅游市场的促销策略
( l )广告促销策略
旅行社在做国际旅游广告时一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由旅行社内部的广告部门做广告业务;另一种是委托广告代理商代办广告业务。由于国际旅游广告存在语言文字、教育、文化水平、风俗习惯、政府法规的差异,委托当地广告代理商代理,容易取得预期效果。选择广告代理商时,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① 广告代理商的背景。广告代理商的性质和经营广告业务的现状、发展历史和发展情况、公司人员及其顾客情况、经营宗旨和经营方式等。
② 广告公司的能力经验。
③ 广告公司的声誉。它包括广告代理公司与其委托人之间合作的情况、公司人员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面貌、委托人及公众对公司的印象和评价等。( 2 )销售促进策略
销售促进活动在某些国家会受到限制。有些国家的法律规定,销售促进活动只有获得许可才能开展,有些国家的法律对批零交易的折扣比率加以严格限制,等等。旅行社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开展销售促进时,应事先了解这些限制或规定。
( 3 )营销公关策略
国际营销公关所面对的公众处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其语言、风俗、生活方式都有很大差异,因此,制定国际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 了解外国公众对旅行社及旅游产品的态度以及客源国有关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情况。
② 了解并善用外国公众经常接触的新闻传播媒介。因为新闻传播媒介是营销公关传播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③ 要使自己传播的信息从内容到形式符合外国公众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便他们接受。
④ 根据本旅行社的需要和可能,支持和赞助当地的社会发展计划、社会慈善事业、文化体育活动等。
⑤ 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参加当地的社交活动。( 4 )国际旅游市场的人员推销策略
国际旅游市场人员推销的环境比国内旅游市场人员推销的环境要复杂得多,因而对人员的要求也就高得多。在国际旅游市场营销叶,,推销人员可选用本国人员,也可以选用市场所在国和其他国家的推销人员。
① 招聘
招聘是搞好人员推销的基础。从事国际旅游市场营销的推销人员除应具备国内推销人员的全部条件外,还须具备果断决策的能力、市场调研的才能、文化适应能力。
② 培训
旅行社在推销人员的培训中,对本国推销人员和外籍推销人员的培训重点应有所不同。对本国推销人员培训贡点应放在熟悉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上,加强外语、礼仪、生活习惯和商业风俗等的训练。对外籍推销人员的培训,重点应放在让他们了解本产品特点、掌握必要的推销技巧上。
③ 激励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国家的人有着不同的需求和行为动机,旅行社应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推销人员的个人猫求和行为动机,有针对性地使用激励措施,充分调动推销人员的积极性。

㈦ 昆明国际旅游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做好哪些服务工作

昆明在全国的旅游地位是十分突出的。
1、市场状况分析要了解整个旅游市场规模的大小以及竞品对比的情况。
2、确定活动的主要方针政策。

阅读全文

与国际旅游工作的基本之策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10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5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5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7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7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5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8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7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8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