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际知识 > 国际哪些地区生产菜籽

国际哪些地区生产菜籽

发布时间:2023-01-12 17:29:42

① 油菜是重要的绿色蔬菜,为什么几乎只有长江流域才种植

油菜籽是我国国产植物油的第一个乳源,也是我国第二大饲养用蛋白质的来源。而且油菜生产主要利用冬季闲置地,具有不与粮食作物争吵的优势,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油菜收购政策取消后,我国油菜籽产量和油菜种植面积明显下降,近年来,由于亩产的增加,我国油菜籽产量反弹,2020年国内油菜籽产量达到1380万吨。目前,中国油菜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如何确保农业产业发展平稳过渡至关重要。探讨中国油菜产业目前面临的问题,深入分析中国油菜产业发展的困境及其原因尤为迫切。

现阶段,我国进口油菜籽主要来自加拿大,由于中加外交事件的影响和加拿大自身的自然灾害,油菜籽产量下降,近年来我国油菜籽进口量波动较大,我国油菜籽进口量为238.35万吨,进口额约为1.4亿美元。自2009年我国取消油菜籽进口配额限制以来,油菜籽及其产品进口大幅增加,冲击了中国油菜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口油菜籽加工效率远高于国产油菜籽,因此,长江流域等主产区的油菜籽加工企业陷入困境,不利于油菜籽加工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另外,由于土地流通规模和数量不足,我国油菜籽种植机械化作业程度较低是显而易见的事实,这直接导致我国油菜籽的生产成本远高于进口价格。

② 油菜种植面积

不知你是那的,,若是知道到是好分析点

世界油菜种植及发展介绍 02-9-6

1.从食用油结构来看
菜籽油和豆油、葵籽油、花生油及棉籽油共同组成了世界五大食用植物油,约占世界食用植物油总量的88.8%(1993年统计资料)。1950~1980年30年间,全世界油料作物以向日葵、大豆增长最快,总产分别增长6.4倍和3.5倍,而油菜、花生、芝麻、胡麻只分别增长148%、98%、13%及5%。进入80年代以来,世界油料生产结构发生了改变,向日葵、大豆总产增长速度降低,只分别增长66%和39%,而同期油菜总产增长速度大大加快,全世界油菜总产增长了160%(1995年统计资料)。1980~1985年世界菜籽油平均总产量为547万吨,占食用植物油14%,总产居食用植物油第三位;1993年菜籽油总产量为903万吨,占食用植物油18.9%,仅次于大豆居第二位。

2.从油菜生产面积和产量来看
60年代以来,随着优质油菜品种的育成和推广,油菜产品进入了国际市场,种植面积迅速扩大,70年代末世界油菜生产面积达1200万公顷,油菜籽总产量达900多万吨;至80年代末,总产量超过了2000万吨。1980~1990年10年间世界油菜生产面积增长了49.2%,单产提高了45.4%,总产增加116.8%,其中1992年全世界油菜生产面积为3000万公顷,总产达2782万吨。从1986~1990年油菜种植来看,中国面积第一,占全世界油菜面积30.26%,印度次之,加拿大第三,分别占27.24%和18.02%;单产以西欧国家最高,东欧次之,加拿大第三;总产中国第一,占世界总产的26.86%,加拿大第二,印度第三,分别占17.45%和16.23%。
世界各国加快油菜生产的原因有二:一是为了满足国内需要;二是为了抢占国际市场。欧美常在油菜进出口配额方面发生冲突,甚至连以豆油及豆粕在国际市场上独占鳌头的美国也正在加快油菜生产,试图与加拿大和欧洲争夺国际市场。

3.从油菜起源中心来看
油菜有三个起源中心,一是以中国和印度及中东一带为主的亚洲起源中心,它是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起源地;二是以欧洲和地中海沿岸为主的欧洲起源中心,它是甘蓝型和黑芥油菜的起源地;三是以非洲东北部为主的非洲起源中心,它是埃塞俄比亚芥菜的起源地。一般采说,与起源中心相邻的主要农业地区均适宜种植油菜,是油菜的主产地区,例如中国的长江流域、北美加拿大的西部草原地区以及欧洲北部是世界三大油菜主产区,也是全世界甘蓝型油菜生产最集中的三大产区。据资料记载,中国、印度是世界上栽培油菜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中国青海、甘肃、新疆及内蒙古等地可能是中国油菜栽培最早的地区,中国现在栽培的甘蓝型油菜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从日本和欧洲引进的。从中国油菜发展过程来看,首先是北方旱作区开始种植,逐步扩展到南方水稻区大量种植;从栽培方式来看先是春播直播栽培,进而发展成秋播和育苗移栽或直播与移栽两种并存;从利用来看,最初是采茎叶作蔬食,其后是取籽榨油供食用和点灯,并由此发展成多方面综合利用;从栽培技术上看,由粗放栽培发展为高度精耕细作。印度在公元前2000~1500年就种植白菜型油菜品种“沙逊”。在欧洲芜菁油菜是栽培最为久远的油菜品种之一,在瑞士东北部的苏黎世曾发现青铜器时代的芜菁型油菜种子,欧洲各国大约在公元工3世纪开始种植油菜,到16~17世纪甘蓝型油菜在比利时、荷兰、德国、瑞典、瑞士有了比较广泛的栽培。美洲、大洋洲种植油菜是从上述起源中心传播而来的。

4.从油菜产区分布来看

世界上有中国、加拿大、印度次大陆及欧洲四大油菜主产区。
(1)中国产区。中国是世界第一油菜种植大国,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已接近世界1/3。1998年中国油菜种植面积666.9万公顷,每公顷单产1240.5千克,总产达827.0万吨。中国油菜主产区的精耕细作水平较高,但施肥及机械化程度较低。中国油菜产区可分春油菜产区及冬油菜产区,春油菜产区以一年一熟的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为主,约占中国油菜总面积10%以上,春油菜产区的南界东起长城至太行山东麓,西经山西的历山、甘肃的六盘山,到岷山东麓,它包括内蒙古、河北长城以北、山西及陕西北部、宁夏、甘肃中部和河西走廊、新疆、四川北部、青海、西藏及东北各省;冬油菜产区以一年两熟或三熟制为主,约占中国油菜面积90%左右,大体可分为华北关中区、云贵高原区、四川盆地区,长江流域区及华南沿海区。
(2)印度次大陆产区。主要指印度及巴基斯坦。上述地区处于亚热带或热带,以种植生育期较短的芥菜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为主,且主要作冬作物栽培,一般产量不高,每公顷单产在750kg左右,种植面积约533.3万公顷左右。
(3)欧洲产区。欧洲种植油菜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其中,以法国、德国、波兰、英国及瑞典等国种植面积较大,这些地区处于北纬度,以种植甘蓝型冬油菜为主,但北欧也有部分春油菜。欧洲种植油菜单产水平很高,居世界领先水平,油菜品种已经优质化。
(4)加拿大产区。加拿大气候寒冷,主要种植春油菜。白菜型油菜种植面积约50%左右;甘蓝型油菜种植于偏南部地区,其纬度和气候与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相似。油菜品种主要有韦斯塔、托尔、奥罗等,油菜籽主要出口到日本、美国等地。

5.从油菜生长条件来看
油菜是长日照作物,性喜冷凉或较温暖的气候,油菜整个生育期是在日平均气温22℃以下完成的,当气温高于3℃时,油菜籽才能发芽出苗,因地区间气候有差异,导致油菜种植季节不同,因而有冬油菜和春油菜之分。在平均气温下限为10℃、最冷月平均气温下限为-5℃时的油菜仍可安全越冬,具有这种气候条件的地区可以种植冬油菜,中国南方长江流域各省,冬季冷凉、春季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种植冬油菜,冬性强的中、晚熟品种出苗后,需在0~5℃左右的低温下经过15~30天的春化才能现蕾、开花、结果,冬油菜在秋季播种夏季收获;冬季平均气温为0~10℃,最暖日均气温在20℃以下的寒冷地区可种春油菜,春油菜品种对低温要求不十分严格,既能秋播夏收,也能春夏播种、夏秋收获,欧洲北部、北美加拿大以及中国东北、西北、青藏高原等地,冬季气候干燥、夏季冷凉湿润、日照长、昼夜温差大,适宜于种春油菜。油菜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在沙土、粘土、红黄壤土等各种土质上,只要采用正确的耕作方法和合理的栽培技术,就可获得高产。油菜能在土壤pH5~9.8范围内生长发育,在pH值为7的土壤中栽培产量最高。芥菜型油菜根系发达,耐旱性强,能在土壤肥力差、气候干旱的条件下栽培。油菜对硼元素反应极为敏感,土壤缺硼时,会导致死苗、死蕾或花而不实。

6.从油菜品种分类来看
根据植物学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可将油菜分为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及埃塞俄比亚芥菜四大类,后者种植面积少,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只种植前三种类型的油菜。

7.从油菜油菜育种目标来看
世界各国油菜育种专家在油菜育种目标的制定上都在致力于高产优质育种及杂种优势的利用上。普通油菜品种在食用品质上最大的缺点是芥酸含量高(>40%),对人体健康有利的油酸及亚油酸含量低(两者之和<30%),而大豆、花生及芝麻等植物油不含芥酸,其油酸及亚油酸含量超过80%。油菜低芥酸育种目的在于降低芥酸,增加油酸及亚油酸含量,使菜油品质在脂肪结构上发生改变,达到与芝麻、花生、大豆油相近的营养水平。国际上要求油菜品种原种种子芥酸含量<1%,菜油芥酸含量<5%。甘蓝型油菜的芥酸含量由二对基因控制。当前油菜优质育种的又一重点在降低硫代葡萄糖苷(简称硫苷)含量,油菜籽榨油后,约有60%左右是菜饼,菜饼约含40%的蛋白质(相当于水稻及小麦3~4倍),是饲料的优质蛋白源,但普通油菜品种含有120~150微摩尔/克的硫苷,虽硫苷本身无毒,但在芥子酶的作用下,会产生恶唑烷硫酮、异硫氰酸盐及腈等有毒物质,故不能作饲料。硫苷受3~6对基因控制。加拿大等国对硫苷含量要求严格一些,1997年执行硫苷低于30微摩尔/克(饼)的标准,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规定硫苷含量低于40微摩尔/克(饼)。

③ 中国哪里油菜籽出油高一一

一、发展现状

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主产区,也是世界最大的油菜集中产区。全流域面积达180多万平方公里,涉及沪、浙、苏、皖、鄂、赣、湘、川、黔、滇、渝等11个省(市)和河南信阳地区,油菜播种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85%以上。长江流域冬季农业资源丰富,是我国“双低”油菜优势产区,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

(一)基本情况

1.产区相对集中。油菜是我国5个种植面积超亿亩的作物(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之一。我国油菜生产分布比较广泛,目前除北京、天津、辽宁、海南外,其它27个省(区、市)均有种植,其中产量居前五位的是湖北、安徽、江苏、四川和湖南。根据气候、生态条件的不同,我国油菜生产可划分为四个区域,即长江流域冬油菜区、西北油菜区、东北春油菜区和华南冬油菜区。其中长江流域冬油菜区是最集中的油菜产区,2001年油菜面积9239万亩、产量1018万吨,占全国的87%和89%,占世界的四分之一以上,高于欧洲和加拿大。

2.生产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0年以后,我国油菜生产快速发展,面积超过花生成为第一大油料作物。2001年与1990年相比,面积扩大2387万亩,年均增加217万亩;单产提高22.2公斤,增幅达26%;产量增加了437万吨,增幅为63%,年均增产近40万吨。

3.品质改良成效显着。“双低”油菜是指低芥酸、低硫甙油菜。按农业部部颁标准,商品菜籽芥酸含量5%(油)以下,硫甙含量45μmol/g(饼),通称“双低”油菜。低芥酸菜籽油中油酸、亚油酸含量大幅度提高,营养品质显着改善;低硫甙饼粕降低了毒性,提高了菜籽饼粕的利用价值。世界上除印度和中国外,都已普及“双低”油菜。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双低”油菜育种,目前已选育了一批杂交“双低”或常规“双低”油菜品种,并实现了优质高产的基本目标,如华杂系列、中双系列、油研系列、湘油系列等品种,为“双低”油菜的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90年代以来我国“双低”油菜品种推广迅速。1990年全国“双低”油菜面积只有292万亩,1995年增加到1610万亩,2001年达到6000万亩,11年间增长了19倍,年均增加近520万亩。2002年“双低”油菜品种的比重已达到62%,湖北、湖南等省已达到85%以上。

4.产业化经营起步。1990年我国油菜籽开始了种子和商品菜籽产业化经营的尝试,并取得初步成效。湖北、四川、江苏、湖南、安徽、江西、贵州等主产区先后成立了由科研、推广、销售、加工等部门相互组成的联合开发体,目前已由初期的松散型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股份公司转变,创建了一批油菜品种及其加工产品品牌。一些加工企业采取“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模式,由公司对农户提供“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收购”的四统一服务,油菜产业化经营开始起步。

(二)主要问题

1.多品种插花种植。油菜是常异花授粉的十字花科作物,生长期间极易串花授粉,当年即可导致菜籽品质下降。由于我国在油菜品种审定、种子经营、市场准入等方面没有强制性管理措施,生产和管理上也缺少必要的标准和品质监测手段,导致生产上普通油菜品种、单低品种和“双低”品种共存,插花种植现象普遍,种植“双低”油菜品种,生产不出真正的“双低”油菜籽。

2.品质比进口菜籽差。与进口油菜籽相比,我国油菜籽内在品质上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商品菜籽含油率偏低。长江流域大部分商品菜籽含油率39-40%,比进口菜籽低2-3个百分点;二是“双低”油菜品种芥酸和硫甙含量偏高。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品种芥酸含量一般在3%左右,比国外高1-2个百分点,硫甙含量40-45μmol/g(饼)之间,比加拿大高20μmol/g(饼)以上;三是商品菜籽大都在自然条件下风干,含水量比进口菜籽偏高;四是在净度、整齐度等外观品质上也有一定差距。

3.劳动力成本高。由于我国油菜生产的全过程基本是手工操作,一亩油菜从种到收大约需要12-14个工日,仅用工费就接近150元,占生产成本的60-70%。而加拿大等出口国油菜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亩用工量不到1个,劳动力成本很低。按照全口径计算成本,我国油菜生产效益不高。

4.加工企业带动力弱。我国油菜籽初加工能力接近3000万吨(含小型榨机),以国有企业和农村小油房为主,大多数国有企业年加工能力在10万吨以下。由于加工能力过剩、规模小、设备陈旧、能耗高、加工工艺与技术落后、产成品等级低,难以有效带动“双低”油菜的开发。特别是长江上中游地区菜籽榨油多采用蒸炒预榨浸出法,油脚中部分营养物质被破坏,菜饼饲用价值降低。日本油厂采取冷榨工艺将油脚中营养物质回收利用,产值是菜籽油的11倍以上。

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

(一)市场前景分析

1.世界油菜籽生产、贸易、消费同步增长。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油菜籽生产发展很快,1979-1998年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增长了2倍多和3倍,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大豆的第二大油料作物。近五年,世界油菜籽播种面积为3.8亿亩左右,产量3600万吨左右,主要分布在中国、加拿大、印度、德国、法国、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波兰和捷克等国家,这些国家油菜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

世界油菜籽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近五年年均贸易量1000万吨左右,占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菜籽油、饼粕的贸易量占产量的47%。出口国家主要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盟。1996-1999年,加拿大年均出口油菜籽364.5万吨。进口国家主要在亚洲,包括中国、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其中日本每年进口菜籽210万吨。

2.国内植物油和饼粕需求增长较快,市场空间大。由于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植物油和饲用饼粕的消费量大幅度增长,产需矛盾突出。1996-2000年,全国植物油消费量增加了243万吨,平均每年增加约60万吨,2000年消费量达到1246万吨(其中菜籽油消费量419万吨,占植物油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而当年我国油料折油(不含食用籽实和种子)产量为855万吨,产消缺口391万吨。由于产消缺口较大,导致油料或植物油大量进口,2000年我国净进口植物油430万吨(含进口油料折油),其中进口油菜籽296.8万吨,菜籽油7.5万吨。近5年来,我国饲用饼粕消费量年均增加160万吨,年均增长7%。

3.市场需求潜力大。目前我国人均植物油消费量不足10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低3.5公斤。根据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近几年植物油消费增长速度综合分析,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植物油消费量还将继续保持年均增长近50万吨的水平,略低于“九五”期间的增长速度。到2007年预计全国植物油消费量将达到1600万吨,比2000年增加354万吨。油菜既是含油率比较高的油料作物,也是饲料作物,发展油菜生产是增加植物油和饲料供给的最佳途径之一。

(二)竞争力分析

长江流域的油菜籽在国内市场占有明显优势,只要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品质、降低成本、提高产业化水平,就能在稳定占领国内油菜籽市场、减少油料进口冲击的同时,参与周边国际市场的竞争。

1.具有明显的生产优势。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单产水平最高、技术储备最好的地区。2001年长江流域11个省(市)油菜籽平均亩产110公斤,高于西北和东北地区,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接近主要出口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水平。与本地区小麦等冬季大宗作物相比,油菜生产效益较高。长江流域2000年油菜净产值120元/亩,而小麦只有88元/亩。该区冬季耕作替代作物少,不与主要粮食作物争土地和劳力资源。

2.具有较好的市场区位优势。从国内市场看,该区油菜基本是就地生产、就近消费,市场区位优势明显。长江流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目前11省(市)油菜籽人均占有量只有17.5公斤,折油6公斤,难以满足当地植物油消费的需要。从国际市场看,油菜籽、植物油、饼粕进口量较大的几个国家都与我国毗连。特别是出口运往日本、韩国等可以从长江黄金水道直接出海,实行江海联运,运距短,并可以采用中小型货轮运输,运输和经营成本低。从长远考虑,可以灵活地运用国际市场进行资源市场转换。

3.具有抢占市场先机的优势。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主要都是春油菜,每年3月播种,8月以后才能收获;欧洲是长生育期的冬油菜,也要8月份才能收获。而我国长江流域种植的是生育期较短的冬油菜,每年5月就可收获上市,上市时间比国外油菜早2-3个月。另外,国内其他油料作物也全部在秋季收获。冬油菜生产是满足加工企业周年生产的一项重要条件。

4.具有相对的价格优势。在世界菜籽价格最低的2000年,进口菜籽到我国港口的价格高于国产菜籽。2002年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上涨。加拿大菜籽到我国长江流域的到岸价为每吨2400-2600元,而在长江流域本地收购菜籽的价格每吨为1700-2000元。菜籽饼粕每吨900-1000元,也低于进口饼粕价格。虽然目前长江流域油菜籽品质不如加拿大,但由于价格差距较大,只要国产油菜籽供应得上,加工企业愿意使用,可以相应减少进口。此外,长江流域已选育出了含油量达到42%以上的“双低”油菜品系,正在试验示范。随着油菜籽品质的提高,该区的优势地位将进一步发挥出来。

阅读全文

与国际哪些地区生产菜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10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4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5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5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7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7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5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8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7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8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