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际知识 > 国际化创业为什么如此重要

国际化创业为什么如此重要

发布时间:2023-01-28 23:06:00

A. 为什么跨国企业要研发国际化(本国得到了什么好处世界其他国家又得到什么好处整个世界又得到什么好处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 , 跨国公司寻求增强竞争力的要素 , 已经从销售、生产领域延伸到技术的研究开发领域 , 境外技术投资 , 已成为跨国公司增强竞争力 , 实施全球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与开发 (R&D) 国际化 , 已经成为继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资本化之后 ,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趋势。探究跨国公司 R&D 国际化的动因 , 可以从经济性要素和制度性要素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经济性要素的动因

从经济性要素角度对跨国公司 R&D 国际化的动因进行分析 , 我们认为资源要素和税收要素是跨国公司 R&D 国际化的重要动因。其中资源要素又包括财务资源 (financial resource) 、物质资源 (physical resource) 和无形资源 (intangible resource)。

(一) 资源要素的动因

跨国公司可以采用很多方法进行创新活动 , 一方面 , 可以通过大规模的内部投资产生足够数量的产品 , 以摊薄单位产品的 R&D 成本 , 或者通过采取其他与公司职能相关的活动来实现产品创新 , 如改进设计、质量控制和工程工作等。另一方面 ,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利用外部资源进行 R&D 国际化 , 如通过许可证协议获得资本设备和中间产品。另一种介于外部市场和内部组织之间的形式 , 是国际间的 R&D 国际合作协议 , 如和东道国公司、大学、研究机构和政府 , 部分进行合作开发针对东道国市场的产品。

利用内部资源比外部资源更有效 , 因为跨国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原因 , 就是其具有相对的技术优势 , 在 R&D 所进行的创新 , 包括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过程中 , 如果因为利用外部资源而导致 R&D 成果被其竞争对手掌握 , 对跨国公司将会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在 R&D 国际化过程中 ,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市场进行开拓的重要原因 , 就是具有所有权优势 , 所有权优势的根本就是先进的技术 , 所以即使短期看投资成本更高 , 跨国公司仍然愿意独立投资建立 R&D 实验室 , 这对公司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

当然 , 在利用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之间存在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尽管利用外部资源会削弱公司的自身 R&D 能力 , 但在很大程度上又会促进公司尽快获得先进技术 , 而且很多时候因为东道国政策和法律方面的限制 , 或者东道国企业的区位优势和公共关系优势 , 跨国公司在 R&D 国际化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合作 , 否则根本就无法取得东道国市场的准入权。

因此 , 在跨国公司 R&D 国际化过程中 , 存在更多的是内部和外部资源的补充关系 , 但前提是公司必须要有足够的吸收转化能力 , 以将其 R&D 成果成功地与当地市场条件相结合 , 和跨国公司其他市场 ( 如母国市场和其他国家市场 ) 相结合 , 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跨国公司的 R&D 全球化战略。下面 , 我们将着重对影响跨国公司 R&D 国际化的三种主要资源的特性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1. 财务资源

财务资源包括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未分配利润等 , 对公司来说 , 这些都是以资金形式存在的外部资源 , 其资金来源方为债权人和股东 , 可以分为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按照交易成本和代理理论 , 债权融资的收益成本比小于股权融资 , 所以跨国公司在 R&D 国际化过程中 , 更倾向于在东道国进行股权融资 , 即合资建立 R&D 研究机构 , 最常见的形式是跨国公司以现金形式投资 , 东道国政府、大学或研究机构以实物形式 ( 如土地、房屋、设备、人员等 ) 投资 , 共同建立跨国公司控股的 R&D 研究机构。

负债形式的融资结构会严重制约 R&D 项目的进展 , 由于 R&D 项目的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 一旦 R&D 项目在进展过程中出现资金短缺问题 , 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后续资金支持 , 就很可能中途夭折 ,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最先进的 R&D 成果 , 都是由资金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所完成就是一个例证 , 因为大跨国公司由于其全球战略性和长远考虑 ,在R&D 投入上会对在东道国的 R&D 机构提供无条件的股权形式的资金支持。

Williamson 认为 , 一个 R&D 项目的融资途径取决于资产的特性:股权融资更适合投资于特定的 R&D 项目 , 债权融资更适合投资于非特定的项目。非特定性的 R&D 项目容易被取代 , 所以股东更愿意采用销售或清算的方式来获得 , 这类项目一般只能获得债权融资。特定的 R&D 项目由于采用收购方式成本太高 , 所以股东更愿意投资从头开始进行创新。

但对于很多资金充裕的跨国公司来说 , 跨国 R&D 投资的资金 , 包括特定性项目和非特定性项目 , 都会采取股权融资方式 , 因为很多现在看来是非特定性的基础性 R&D 项目 , 对于跨国公司的长远发展却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 , 所以这类跨国公司在 R&D 国际化过程中 , 会尽量选择股权融资方式 , 在国际竞争中占领制高点。比如微软中国研究院 , 其主要职能就是为微软公司在全世界的 R&D 提供基础的理论研究 , 其成果主要并不是为微软 ( 中国 ) 服务 , 而是立足于全球。

总之 , 财务融资和 R&D 国际化的关系是:财务融资 ( 包括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 ) 能提供国际化 R&D 投资的初始资金来源 , 至于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分别适合于何种 R&D 投资 , 则视该项目是否具有特定性而决定。

2. 物质资源

总的看来 , 公司规模越大 , 其所能承担的 R&D 投资就越大 , 但由于产品生命周期和劳动生产率的不同 , 中等规模和小规模的跨国公司在 R&D 国际化中间仍能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 , 在 R&D 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

规模大的跨国公司在 R&D 国际化中的主要优势有:由于掌握大量最新基础知识而产生的 R&D 投资的失败可能性较小;由于市场份额巨大 , 所以能够将 R&D 成果应用到广泛的市场中去获得技资回报;由于 R&D 机构中研究人员较多 , 他们之间可以有效地交流和讨论相关的知识 , 从而得出最优的结果。

但大量的研究表明 , 规模大的跨国公司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在 R&D 国际化过程中获得其应有的效益 , 而是那些中、小规模的跨国公司反而取得了不错的 R&D 成果。规模小的跨国公司在 R&D 活动中会更积极 , 更注意 R&D 资金投入的效率和回报 , 因而能更快地产生市场回报。

由于产品的种类和所处生命周期的不 同 , 公司规模和 R&D 国际化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规模大的跨国公司更愿意在资本集中度和广告集中度高的 , 处于成熟期的产品上进行 R&D 国际化投资 , 而规模中等或较小的跨国公司更愿意在资本集中度不高的 , 处于萌芽期和成长期的产品上进行 R&D 国际化投资。

总之 , 物质资源和 R&D 国际化的关系是:规模大会增加跨国公司进行 R&D 国际化投资的可能性 , 但在具体的领域或产品周期 , 规模中等或较小的跨国公司也能够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3. 无形资源

无形资源是指公司的形象或其拥有的科学和技术知识。从战略角度来看 , 它是公司进行 R&D 国际化的最重要因素 , 因为相对其他资源 , 无形资源是稀缺的 , 并且很难被竞争对手模仿。当然 , 无形资源也是最难被外部观察者所准确计算和度量的资源 , 因为它不会体现在书面的财务报表上。

无形资源体现为两个能力:第一是吸收能力 , 即公司对外部认识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第二是转化能力 , 即公司根据产生的技术机会不断地重置其产品组合的能力。

无形资源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种是人力资源 , 包括与公司 R&D 有关的经验、知识、判断和风险预期能力。在跨国公司进行 R&D 国际化时 , 除了前文所说的财务资源和物质资源以外 , 更重要的是具有一支由合格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因此 , 高素质的人力资本是跨国公司 R&D 国际化的必要条件。第二种是公司在客户眼中的形象 , 这在 R&D 国际化中通常能够成为 , 顺利推出新产品的一种补充资源 , 比如一个在其本国具有相当知名度的跨国公司 , 当它在东道国推出新产品时 , 良好的信息传播网络 , 会使东道国的消费者 , 迅速地接受并认可该产品。

跨国公司 R&D 国际化程度和国外市场规模成正比 , 高度的 R&D 国际化能增加公司的市场规模 , 因而能迅速地取得 R&D 投资的回报。同时 ,R&D 投资回报的增加 ,又会使公司加大其 R&D 国际化的程度 , 同时促进国外市场规模的更大增长。所以三者之间是一种良性互动关系。

(二) 税收要素的动因

由于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文化的原因 , 各国的税收体制存在很大的不同 , 由于 R&D 投资的特殊性 , 大多数国家都有专门针对 R&D 投资的特殊税收政策。对于跨国公司进行国际化 R&D 来说 , 有时税率的差别会决定 , 跨国公司将 R&D 实验室设立在何国。各国对于 R&D 的态度和政策千差万别 , 而规模巨大的跨国公司 , 在执行其全球战略时 , 必须要考虑各国的税收政策 , 因为这对于降低其全球总的 R&D 投资成本大有帮助。总的说来 , 跨国公司当然会优先考虑那些对 R&D 实行各方面优惠措施的国家 , 但是在实际的 R&D 投资过程中 , 税收只是其决定进行 R&D 国际化的一个因素 ,其他的诸如政治的稳定性、文化的协调性、消费者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等因素 , 也是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制度性要素的动因

近年来的研究已经大大拓展了我们对于 R&D 决定因素的了解 ,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论表明 , 单纯用经济利益最大化 ( 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利益的最大化 ) 已经无法对R&D 国际化现象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 需要我们从制度性要素 ( 专利保护、经济开放和民族文化 ) 角度 , 对跨国公司 R&D 国际化的动因进行分析。所谓制度性要素 , 就是一系列由日常习惯、惯例、规则、法律法规等所组成的混合体 , 目的是规范个人和组织之间的关系。制度又是游戏规则 , 它是通过禁止或鼓励 R&D 创新来规范公司之间的行为。一部分制度是人为设计出来的 , 如专利保护和经济开放政策;还有些制度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如民族文化。

我们把制度性要素分为专利保护、经济开放和民族文化三种 , 分别从三个方面阐述制度性要素对 R&D 国际化的影响。我们采用 R&D 密集度 (R&D 支出占一国 GDP 的比重 )作为 R&D 国际化程度的标志 , 主要原因是:R&D 密集度本来是用来度量一个公司或一个国家的 R&D 投入 , 占公司销售额或是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大小的一个数量指标 , 但由于近年来 ,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国外 R&D 支出的增长数量和增长比例 , 都远远高于在其母国的增长数量和增长比例 , 所以 R&D 密集度的提高主要原因就是 R&D 国际化程度的提高。R&D 密集度越高 , 表示跨国公司 R&D 国际化程度越高;反之 , 亦然。

1. 专利保护

所谓专利保护制度 , 是指一国政府为保护当地创新者 , 所实行的一种排斥模仿者竞争的制度 , 目的是通过给予创新者有限的垄断 ( 包括时间范围和地域范围 ) 而保护创新。专利保护制度能够减少 R&D 国际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 能够使 R&D 产生的信息 ,在传播和使用中遵循既有的规则和轨道 , 让 R&D 投资主体得到其应有的回报 , 使其他市场主体通过制度允许的形式 , 使用该新信息并支付相应的代价。

跨国 R&D 投资者目的是获得超额经济利润 , 而产品的定价能力取决于 R&D 投资者的垄断能力 , 垄断能力越强 , 其获得的超额经济利润就越高;然而 , 只有在专利保护制度完善的环境下 , 才可能取得超强的垄断能力。

Ginarte 和 Park 1997 年曾经使用专利权保护系数 (patent rights protection index, 简称 PRP) 和 R&D 密集度这两个指标 , 对专利保护和 R&D 国际化之间的关系 , 进行了定量分析。

在确定 PRP 时 ,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专利保护制度的覆盖范围;参与国际专利保护协定 的程度;惩罚机制;专利保护制度的持久性 , 通过对上述因素进行加权评估和汇总 ,得出 PRP( 取值范围为 0 到 5, 数值越大表示专利保护制度越完善 )。R&D 密集度采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98 年的数据。

我们将表中的国家分为三类:1 到 5 号 为第一类 , 代表具有完善专利保护制度的国家;6 到 10 号为第二类 , 代表初步建立专利保护制度的国家;11 到 15 号为第三类 ,代表专利保护制度不完善的国家 ,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 专利保护制度完善的国家 , 其 R&D 密集度也非常高 , 平均达到 2.6% ,专利保护制度不完善的国家 , 其 R&D 密集度也非常低 , 平均只有 0.4% , 所以专利保护和 R&D 投资之间是正相关关系。

2. 经济开放

我们假定:国际之间的人员流动 , 对知识集合的边际生产率 , 有正的影响作用;知识集合的边际生产率 , 对 R&D 投资有正的影响作用;一个国家的开放程度 , 这样一个政策变量 , 对于国内生产者获得国际知识非常重要。所以 , 一个国家的经济越开放 , 该国知识集合的边际生产率就越大 , 新的 R&D 投资欲望就越强烈。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 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范围内知识的创新分享和使用 , 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主旋律。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 一个国家的生产率和竞争力 , 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 R&D, 而且取决于其竞争对手的 R&D 。

为度量国家经济开放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Sachs 和 Warner 在 1995 年提出了一系列指数 , 如平均关税水平、关税配额范围、出口市场边界和黑市外汇升水 (black market exchange rate premium, 简称 BMP) 等。在本文中 , 我们采用 BMP 作为度量经济开放程度的变量指标 , 以探求其和 R&D 投资国际化之间的关系。

BMP 是一种外汇市场管制的衡量指标。BMP 越高 , 说明对进口者的管制越严格 , 进口者就越难买到其非常需要的国外先进技术产品 , 一国和别国之间就越封闭。

分析结果我们发现 , 经济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 , 其 R&D 密集度也非常高 , 平均达到 2.6% , 经济开放程度不高的国家 , 其 R&D 密集度也非常低 , 平均只有 0.8% ,所以经济开放程度和 R&D 国际化投资之间也是正相关关系。

3. 民族文化

除了专利保护和经济开放以外 ,R&D 国际化投资还受国外创新知识的国内转化成本的影响 , 转化成本越高 ,R&D 国际化投资程度就越低。那么 , 影响转化成本的因素有哪些呢 ? 首先 , 在一个组织中总是存在与新产品和新过程相关的成本 , 即该项值总是大于零;其次 , 人们按照新技术而改变现有行为的意愿 , 取决于对新技术的态度 , 即民族文化所固有的 , 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

民族文化就是一群人区别于其他人的 ,在幼年时所形成的价值观和信念 , 因此它每天每时每刻都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 并且可以用来解释人们对新技术的 R&D 投资的态度。在本文中 ,我们采用 PDI(Power Distance Index) 作为度量民族文化特征的变量指标 , 以探求其和 R&D 投资国际化之间的关系。

PDI 由 Hofstede 在 1984 年提出 , 他在 1968 年和 1972 年两次大规模调查了IBM 公司在海外超过 40 个国家的 116,000 名雇员 ,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 , 研究了这些雇员的多方面的民族文化特征 , 得出了被各方广泛接受的研究成果。PDI 是通过中低级职员的接受程度 , 来度量上层管理者和其下属之间的影响力 , 进而反映决策者的思想被大多数人所分享和接受的程度 , 而后者是决定 R&D 国际化投资的重要因素。

PDI 的取值范围是 (0 , +∞) , 取值越大 , 表示该民族文化越封闭 , 上级和下级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思想沟通越少 ,R&D 国际化投资的可能性就越小。

分析结果我们发现 , 民族文化具有较强开放性 , 上级和下级之间信息交流和思想沟通较多的国家 , 其 R&D 密集度也非常高 ,平均达到 2.6% , 民族文化具有较强封闭性 , 上级和下级之间信息交流和思想沟通较少的国家 , 其 R&D 密集度也非常低 , 平均只 有 0.6% , 所以民族文化特征和 R&D 国际化投资之间也存在密切关系。

B. 企业为什么要国际化

企业国际化经营
什么是企业国际化经营?
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为了寻求更大的市场、寻找更好的资源、追逐更高的利润,而突破一个国家的界限,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从事生产、销售、服务等活动。
企业国际化的动因
不同的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具体原因千差万别,出于各自不同的考虑,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驱使。但是,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从根本上说都是出于整体战略的考虑,即为了寻求更大范围的竞争优势。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包括三个:
(一)为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寻找新的顾客。
企业从事国际化活动最直接的动因是开发海外市场,在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时为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寻找新的顾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在需求偏好和消费习惯上有趋同的倾向,这使得企业有可能将产品和服务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二)寻找低成本的资源。
企业在海外市场寻找更优质和更低廉的资源,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低成本优势。可以带来低成本优势的资源主要包括原材料、劳动力和技术。
(三)打造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比竞争对手更优秀的根本性的原因。企业将经营活动领域从单一的国内市场扩展到海外市场,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学习新的技术、管理经验,积累对顾客需求的认识,由此打造出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国际化经营环境分析
企业国际化经营环境远比国内环境更为复杂和多变。国际经营环境的复杂多变性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交织而成的,包括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所以,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必须对环境变量给予更加充分的重视,要在深入考察各环境变量的基础上精心准备应对之策。
(一)政治法律因素。
国际化经营中涉及的政治法律因素主要包含:
1.政治制度;
2.国家安全;
3.商品检验法规;
4.劳工法案;
5.知识产品保护。
(二)经济因素。
需要特别予以重视的经济因素包括:
1.经济体制;
2.经济发展水平;
3.经济稳定性;
4.汇率变化;
5.税收政策;
6.通货膨胀率。
(三)社会文化因素。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社会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居民共有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塑造了国民的行为方式和认知世界的方式。民族文化和企业文化哪一个对员工的影响更大?研究表明,民族文化对员工的影响大于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必须深入地了解东道国当地的文化,并以尊重、包容的态度融入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在国际化进程中,企业面对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在不同国家的多样化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国际化战略。
国际化经营战略选择
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选择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本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二是选择适当的国际市场进入方式。
(一)国际化战略。
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是公司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发展规划,是跨国公司为了把公司的成长纳入有序轨道,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环境适应性而制定的一系列决策的总称。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国际化进程,决定企业国际化的未来发展态势。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可以分为本国中心战略、多国中心战略和全球中心战略三种。
1.本国中心战略。在母公司的利益和价值判断下做出的经营战略,其目的在于以高度一体化的形象和实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获得竞争优势。这一战略的特点是母公司集中进行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协调,管理模式高度集中,经营决策权由母公司控制。这种战略的优点是集中管理可以节约大量的成本支出,缺点是产品对东道国当地市场的需求适应能力差。
2.多国中心战略。在统一的经营原则和目标的指导下,按照各东道国当地的实际情况组织生产和经营。母公司主要承担总体战略的制定和经营目标分解,对海外子公司实施目标控制和财务监督;海外的子公司拥有较大的经营决策权,可以根据当地的市场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这种战略的优点是对东道国当地市场的需求适应能力好,市场反应速度快,缺点是增加了子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协调难度。
3.全球中心战略。全球中心战略是将全球视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在全世界的范围内获取最佳的资源并在全世界销售产品。采用全球中心战略的企业通过全球决策系统把各个子公司连接起来,通过全球商务网络实现资源获取和产品销售。这种战略既考虑到东道国的具体需求差异,又可以顾及跨国公司的整体利益,已经成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主要发展趋势。但是这种战略也有缺陷,对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高,管理资金投入大。
(二)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可以通过进出口商品、许可协议、并购、合资以及建立新的全资子公司。每一种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选择最合适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对于公司能否达成预定的国际化经营目标至关重要。
国际企业全球化战略的种类
国际企业的全球化战略有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从初始阶段到完全的国际化经营阶段,国际企业的经营战略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产品出口战略;契约协议战略;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国际战略联盟。这四种战略表现了国际企业的纵向成长轨迹,但四者又不是可以完全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产品出口战略
产品出口战略不仅为试探国际市场行情的中小企业所广为采用,对于大企业,这一战略也是国际经营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全球化战略的起点,为更深层意义上的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
对于大多数国际企业而言,通过出口直接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依然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然而维持国内生产基地,大力推动出口的本质特征已发生变化。比如从本土出口越来越少,而从建在其它国家的工厂的出口却在增加。这证明在全球经济市场中出口战略的日趋复杂性以及这一战略与其它战略之间所存在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优点
1、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降低了国内市场萎缩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2、通过将国内产品直销海外,企业可保持对研究、设计和生产决策的很高程度的控制;而若生产设施分建在世界几个地区,或企业与国外公司有某种形式的经营瓜葛,这种宏观控制关系就不分有这样牢固。维持对研究与生产决策的紧密控制,对企业至关重要。因为这有利于保护关键性技术,并促进产品快速更新换代。
3、 出口战略使企业能够保持国内生产规模,继续利用国内生产资源。
缺点
1、企业必须对付外国市场的各种障碍,如关税及各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等。
2、汇率方面的不定期波动也使得国内企业在出口贸易上面临风险。
3、国外进口商保持成功的合作关系比较困难或代价高昂。
4、出口所需支付的各种名目的开支也会加重企业的负担。
契约协议战略
通过签订合作性契约协议这一贸易关系形式可以使企业无须在外国领土上进行大规模资金、技术投入也能在国际市场上分获一杯羹,成为国际企业实施全球化战略的又一选择。这种战略在用来避开外国政府设置的进口限制或投资障碍等方面成效卓然,同样也是国际企业建立更高层次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前奏曲。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合作性契约协议主要有许可证贸易、特许经营和分包这三种形式。
1.许可证贸易
指通过签订许可合同(Licensing Contract),由享有专利产品、服务或技术的输出方将一定限度的生产和销售权出售给输入方,输入方支付给输出方专利权使用费。
国际许可证贸易最初是在不同国家中的垄断企业之间进行,互换许可证以避免二者在竞争中形成直接冲突。最近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许可证贸易成为弥补研发费用的有效途径。
优点:
(1)不必耗费大量投资即可从现有的产品或技术中获利。
(2)它是穿透国外市场障碍的有力武器。
缺点:
(1)控制程度低
(2)培育竞争对手
2.特许经营(Franchising)
是许可证贸易的一种变体,特许权转让方将整个经营系统或服务系统转让给独立的经营者,后者则支付一定金额的特许费(Franchising fee)。
在美国,特许经营正成为增长最快的贸易形式。
优点:
(1)它是不需大规模资金投入即可打入国际市场的十分快捷的方法。
(2)通过出售一揽子特种经营权,提高了特许专业公司的知名度。
(3)特许经营使用费往往被记入到企业所收到的“预付款”中,可以说这是企业所获得的一笔十分可观的额外营业基金收入。
缺点:
(1)特许经营主要适用于那些服务行业,而对于高技术产业或一般制造业则不适宜,也很难推而广之。
(2)与许可证贸易相似,一旦特许经营协议签字生效后,管理上也易于出现失控现象,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政府干预经济或政局不稳等给监控当地经营活动带来困难。再则,文化和语言障碍也有可能抑制特许经营在国外的有效发展。
3.分包(Sub-letting)
是指一家企业将一具体的生产任务或将企业某一经营部门承包给另一家公司。
优点:
(1)精悍主业
(2)降低成本
(3)获得技术竞争优势。
缺点:
(1)自身生产能力的弱化,以及引致辞的将来企业整体运营的灵活性和管理控制能力的下降。
(2)生产经营的空洞化。
对外直接投资战略
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是指企业在国外进行的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的投资。其最大特点是投资者对所投资的企业拥有经营控制权,即投资者在所投资的国外企业中拥有控股权,能够行使表决权,并在经营管理中享有发言权。
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发动机。对外直接投资的蓬勃发展主要得益于世界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信息技术革命的日新月异,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以及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推进,只要这一趋势不变,国际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仍将作为全球化的引擎,推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
国际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行扩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采取新建(Greenfield)的办法;另一是兼并和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s)的办法。
1.新建企业(绿地投资Greenfield Investment)
即独资企业,其所有权全部属于投资者,投资者提供全部资金,独立经营,获取全部利润。
优点:
有效克服进口限制,比出口能更深入地打入目标国市场,营利机会要比使用许可证贸易更多。并且可以更深入地熟悉当地的销售网络和经营方法。
缺点:
创建新企业耗资大、速度慢、周期长、不确定性大。
特别是在许多国家实施各种吸引外资政策的影响下,新建企业成为国际企业实施全球化战略的一种重要方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的日益显现,新建企业在FDI中的主体地位已为另一种形式--合并与收购所取代。
2.跨国并购(M&A)
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与收购的总称,前者是指在竞争中占优势的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的全部财产,合并组成一家企业的行为;后者是指一家企业通过公开收购另一家企业一定数量的股份而获取该企业控制权和经营权的行为。
目前国际企业的跨国并购领域广泛、规模巨大。这种空前的并购规模将有可能导致一个行业、一个区域甚至全球经济模式的重大转变。
优点:
(1)并购可以使企业迅速进入目标国市场。
(2)并购可以迅速扩大产品种类。
(3)并购与“当地化”战略相辅相成。
(4)并购可以从被“吃”企业的资产价值低估中获取好处。
缺点:
(1)并购过程中价值评估困难。
(2)各国企业在地理、传统、文化、企业形象等方面存在差异,并购很难使两个企业间的差异很快得到大的改善,并购后往往会出现貌合神离的局面,导致企业面临经营控制不灵的风险。
(3)企业并购使企业出现两极分化,会造成“太少的企业、太少的竞争和太高的价格”的格局,从而形成产品市场价格上涨,要素市场失业者众多,而企业则会出现惰性滋生,创新动机减弱,以及因规模过大而产生效率低下等问题。
国际战略联盟
国际战略联盟是指某个企业的结盟对象超越了国界,在世界范围内与自己发展有利的企业结成合作伙伴。这些企业的联盟是为了资源共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实质上是以合作代替对抗,是更高形式的、更为激烈竞争的开始。
1897年通用电气公司的创始人托马斯爱迪生与科宁玻璃制业联合建立了一个合作企业。东芝公司也早在1906年就开始热衷于建立联合企业。而缔结国际战略联盟最早是在1979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与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结成第一家国际战略联盟。
1.国际战略联盟的形成条件
各自的比较优势
相近的战略目标
独立的法人资格
长期的合作伙伴
联盟的协同效应
面向全球的市场导向
2.国际战略联盟的类型
研究开发战略联盟
具有充分独立性的两个或多个国际企业,共同开发新技术和共同研制某种新产品,共同提供、共同分享开发所需资源、共担风险,共享研制所产生的利益,但不组成经营实体。
制造生产战略联盟
国际企业间通过相互提供用作生产投入品的零部件及相关技术而进行合作的一种形式。这一联盟将合作领域转移到了中游--产品的制造生产。在生产制造战略联盟中,常见是产品品牌的联盟。
联合销售战略联盟
国际企业间达成相互销售对方产品(或合作生产的产品)的协议。这是联盟合作领域进入下游所产生的状态。
合资企业战略联盟
是指国际企业将各自不同的资产组合在一起,共同生产、共担风险和共享收益。
3.优点
(1)提升竞争力。
(2)分担风险并获得规模和范围经济。
(3)扩张市场。
(4)防止竞争过度。
(5)挑战“大企业病”
4.缺点
(1)合作难度大。
(2)利益平衡很难达到。
(3)合作开发的技术被滥用。
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进入新阶段。
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前三季度全国出口总值达到10245.1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3.7%,其中出口5464.2亿美元,增长31.3%,进口4780.8亿美元,增长16.0%;累计贸易顺差683.4亿美元。对外贸易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3.5个百分点。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海外并购活动进入活跃期。
(二)中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障碍。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虽然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国际化程度还不高,发展还不成熟,同全球着名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影响中国企业国际化水平提高的主要障碍包括以下方面:
1.资金障碍。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普遍面临资金不足的障碍,导致发展速度低,投资规模小,生产经营不成规模,海外并购对象质量不高等情况长期存在。
2.人才障碍。国际化企业需要国际化的人才,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国际化人才匮乏的突出问题。国内企业现有人才不能适应海外市场,这是目前最令企业头疼的问题。由于缺乏具有国际化经营经验的营销人才、国际经营管理人才、法律人才,金融人才,严重限制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3.管理障碍。国际化经营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企业普遍缺乏跨国管理的经验,组织现有的管理能力很难适应企业国际化的需要。管理障碍突出表现在:一没有全球化的组织架构;二缺乏跨文化整合能力;三不具备全球化思维模式。
4.品牌障碍。品牌价值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如何让自己的品牌得到海外消费者的认可,是几乎所有中国企业必须跨越的障碍。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途径
中国企业国际化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培养国际化经营人才。
2.建立全球组织架构。
3.进行跨文化整合。
4.从事国际品牌推广。
5.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希望我提供的这份资料能对你有帮助。

阅读全文

与国际化创业为什么如此重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58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5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17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58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1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70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3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4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27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0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3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56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65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4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06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4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97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3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55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