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威海市城市国际化促进条例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城市国际化,增强城市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建设精致、幸福、现代化的国际城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国际化促进工作,适用本条例。
其他法律、法规对城市国际化促进工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条本市城市国际化的战略目标是通过建设开放之城、海洋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打造具有国际要素集聚能力、全球目光吸引能力、国家对外战略承接能力、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具备专精特色的蓝色活力之都。第四条城市国际化促进工作,应当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遵循规律、彰显特色,政府推进、全民参与的原则。
促进城市国际化,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循国际通行规则。第五条市人民政府统筹领导全市城市国际化促进工作。城市国际化战略推进委员会负责领导、协调城市国际化战略促进工作。市商务主管部门承担城市国际化战略推进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市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市国际化促进工作。
区(县级市)人民政府根据工作实际明确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城市国际化促进工作。第六条每年六月第三个周为“威海国际周”。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在此期间集中组织开展城市国际化宣传和国际经贸科技文化交流等活动。第二章公共服务国际化第七条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完善涉外公共服务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涉外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涉外信息咨询、政策引导、风险防范和外事礼仪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涉外公共服务网上平台应当同时提供外文服务信息。
市、区(县级市)公共服务集中办事场所应当配备具有外语交流能力的工作人员。第八条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设立全市统一的涉外服务热线,为外籍人员的咨询和求助提供即时多语种服务。
机场、车站、客运码头等交通枢纽应当在旅客到达处的显着位置免费提供包含交通、旅游、医疗等方面内容的多语种服务指南。第九条本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应当提供外文译本。
公开发布的涉及外商投资或者影响外籍人员权益的规范性文件应当同步公布外文译本。第十条加强涉外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调解等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多元化涉外纠纷解决机制,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第十一条鼓励本市公立医院加强国际化医疗环境建设,健全医疗急救体系,探索开设国际门诊、国际病房,提高涉外医疗服务能力。第十二条市、区(县级市)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组织规划建设具有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能力的中小学校,配备与之相适应的师资力量。
在本市居住的外籍人员子女需要进入本市公立中小学校学习的,由市、区(县级市)教育主管部门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办理相关手续,收费标准由市人民政府依照国家有关政策作出规定。第十三条提供涉外公共服务的部门、单位应当加强工作人员的外语和外事礼仪培训。外语和外事礼仪培训纳入公职人员能力提升的培训内容。第十四条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规划建设或者改造一批国际街区和社区,完善教育、文化、医疗、休闲等配套设施,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原生态生活服务环境。第十五条市、区(县级市)消费者权益保障部门应当探索与国外消费维权机构建立消费纠纷合作处理机制,健全涉外消费维权制度,及时处理涉外消费维权的投诉举报。第十六条外籍人员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因生活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无法通过正常渠道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有关部门可以给予必要的法律帮助。第三章人文环境国际化第十七条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与国内外主流媒体的交流合作,多渠道开展城市形象宣传,全方位推介独具特色的威海元素和威海资源,提升本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第十八条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国际友好城市和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建设,制定国际友好城市和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城市拓展工作提升计划,深化友好关系,增进交流合作。第十九条健全威海市会议大使制度。市会展行业主管部门应当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术精英和行业领军人物担任会议大使,负责引进国际性会议项目。
㈡ 杭州四季青属于哪个区
四季青街道地处杭州市上城区,钱塘江北岸中心位置,是钱江新城核心区、杭州市人民政府(市民中心)、庆春商圈所在地。四季青街道前身为四季青镇,因地属蔬菜区,取四季常青之意而得名。1958年,以江干区沿江办事处所辖范围为基础,建立四季青公社。
四季青街道以高水平社区建设、高品质环境提升为抓手,营造和谐、美丽的环境和氛围。四季青街道公共服务中心位于钱潮路388号,为辖区群众提供就业、养老、医保、救助等一站式咨询、办理服务。街道高标准运作“大物业”管理模式,创新星级物业管理模式,打造回迁安置小区“十严禁、六统一”标准,摘获市级美好家园。高标准推进国际化社区建设,建成全市首个“国际化人才社区”,初步具备国际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功能。“污水零直排”有效巩固,生活垃圾连年下降,成功创建市级无违建街道。
㈢ 控规图上的国际社区是什么意思
控规图上的国际社区意思是不同国籍的人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根据查询相关的公开信息显示,国际社区是指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籍的人们聚居、工作、交往、休闲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参照国际化标准建设和管理,以城市居住区为基础。
㈣ 北京建国际人才社区 进一步优化“一核两轴四区域”
北京建国际人才社区 扩大在京留学生规模
包括朝阳望京、中关村科学城等,4000余外籍人才获永久居留权,北京将扩大在京留学生规模
近年来北京每年接待党宾国宾都在200批以上。在京国际组织机构和外籍人员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境外机构达3.7万家。其中外国驻华使馆172家,联合国机构和国际组织总部5家,国际组织分支机构26家。北京常住外籍人员14.2万人。
新京报讯 9月12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北京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对外开放专场发布会,市发改委、市外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最新情况。北京市正在加快建设朝阳望京、中关村科学城等8个国际人才社区,目前已有超过4000名外籍高层次人才获得永久居留权。
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北京市将扩大在京留学生规模,不断提升国际化公共服务水平。
北京持续深化对外开放(2013年以来)
对外贸易
累计近3.3万亿美元。
服务贸易年均增速近9.5%,2018年达到1606亿美元,占对外贸易的比重由2013年的19.2%提高至2018年的28%。
外资企业
为北京贡献了近40%的工业总产值、1/4的发明专利数、1/3以上市财税收入和12.4%的城镇人口就业。
跨国技术转移大会
2013年以来,北京成功举办6届,共促成7000多项跨国技术对接,签约金额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2018年,北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4957.8亿元,占全国的28%。
国际人才社区
加快建设朝阳望京、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石景山首钢、通州、顺义、怀柔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8个国际人才社区建设。
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在全国率先设立“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40所院校,北京市将支持开设774门课程,服务于沿线国家人才培养、汉语教学、文化研究等方面。
商事服务中心
北京融商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自2016年成立以来,已建立起覆盖70多个国家190个城市、拥有235名各国调解员的在线调解系统,截至今年6月底,受理近500件民商事案件,调解成功率65%。
友好城市
目前,北京已与51个国家的56个城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北京市友城遍布全球五大洲。北京首尔混委会、中国-中东欧国家首都市长论坛等合作机制日益健全。“北京日”“北京周”“北京之夜”等境外特色活动、“中日小大使”、“欢动北京”等品牌性活动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看点1
北京常住外籍人员达14.2万人
自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以来,北京市不断拓展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推进首都“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发展。
发布会上,北京市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戴颖介绍,贸易畅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6年来,北京市对外贸易总额累计近3.3万亿美元,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贸易实现较快增长,占对外贸易的比重由2013年的19.2%提高至2018年的28%,旅行、运输服务和建筑服务位列前三位。双向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持续提升。
近年来,北京市打造以“中关村论坛”为龙头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交流品牌,发布前沿信息,拓宽合作渠道,扩大国际影响。
2018中关村论坛年会共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以色列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全球顶尖科学家、领军企业家、新锐创业者、知名投资人参与,论坛累计参会人数超过2000人次。
北京市外办副主任高志勇介绍,近年来,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京举办的重大国事活动不断增多,近年来每年接待党宾国宾都在200批以上。在京国际组织机构和外籍人员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境外机构达3.7万家。其中外国驻华使馆172家,联合国机构和国际组织总部5家,国际组织分支机构26家。北京常住外籍人员14.2万人。
看点2
国际人才社区配套政策更加完善
高志勇说,北京市外办持续打造“外事民生工程”,支持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在因公出国(境)管理审批方面,实施“同步办照”“照随人走”,压缩办理时间,提升服务效率。加大APEC商务旅行卡推广力度,累计发卡7146张。探索建立战略科技人才因公出访“直通车”制度,开辟审批、护照、签证快速办理的绿色通道。
据中国领事服务网介绍,2004年3月,中国开始为包括政府官员、国企、民企人员等在内的中方申请人颁发旅行卡。
APEC商旅卡申请人一次申办,五年有效,多次入境,每次入境至少可停留60天。目前中国籍持卡人持有效卡最多可以入境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尼等16个经济体。
据高志勇介绍,近年来,北京的国际化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努力营造“类海外”环境,持续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业务,获得在华永久居留权的外籍高层次人才不断增多。望京、中关村、未来科学城、新首钢等国际人才社区扎实起步,配套政策更加完备。
关于国际人才社区,戴颖透露,目前北京正加快建设朝阳望京、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石景山首钢、通州、顺义、怀柔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8个国际人才社区。
戴颖还介绍,2016年初,北京建立了外籍人才引进“直通车”模式,提升外籍人才在京工作生活的便利性,外籍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的办理时限由180个工作日缩短为50个工作日。截至目前,已有超过4000名外籍高层次人才获得永久居留权。
看点3
涉外教育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高志勇说,北京市正在优化国际学校布局,积极培育“留学北京”品牌,涉外教育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开展7家国际医院试点,积极探索语言、流程、服务、环境、医保支付等方面与国际接轨。
对于教育方面的详细情况,戴颖介绍,北京市开展的服务国际留学生在京创新创业的“藤蔓计划”项目,目前已有超过9000名国际留学生、500家中外企业积极参与,帮助1200余名国际青年学生获得实习机会。
戴颖说,北京市在全国率先设立“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已有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40所院校参与,北京市将支持开设774门课程,服务于沿线国家人才培养、汉语教学、文化研究等方面。
此外,北京市连续举办两届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营,吸引来自波兰、塞尔维亚等十多个“一带一路”国家的130余名师生参加,促进北京高校青年与“一带一路”国家青年之间的交流互通,增强中外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一带一路”全球青年领袖荟萃活动也已在京连续举办两年,戴颖介绍,今年有来自28个国家、港澳台地区及北京的109名青年人才开展了系列交流活动,围绕“消除贫困、优质教育、可持续社区”等三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看点4
进一步优化“一核两轴四区域”
9月3日,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除了成立机构,会议要进一步优化国际交往空间布局,形成“一核两轴四区域”的布局。
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包括中央外办、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文旅部等。成立领导小组的目的就是要把在京的资源力量统筹起来,形成工作合力,更加有力地推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
这次会议还听取了《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行动计划(2019年-2022年)》《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专项规划》编制情况汇报。
对于国际交往的空间布局,会议强调要形成“一核两轴四区域”的布局。
具体来说,“一核”即首都功能核心区,主要是优化提升现有国事活动空间;“两轴”即中轴线和长安街及其延长线,是国际交往功能的集中承载区;“四区域”中,东部地区要着力提升外交外事功能承载能力,北部地区要提升重大外交外事活动综合保障能力,西部地区要强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和国际文化体育交流功能,南部地区要打造国际交往新门户。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北京市外办副主任高志勇表示,下一步,北京市将进一步优化“一核两轴四区域”的国际交往空间布局。着眼于服务国家总体外交,以常态化、少扰民为目标,持续提升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能力。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国际学校建设,扩大在京留学生规模,不断提升国际化公共服务水平。深入推动高水平开放发展,大力吸引外资,重点引进国际知名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等机构落地,吸引一批国际组织及代表机构落户。争取更多重大国际会议、国际会展、国际文体赛事活动在京举办,打造更多品牌性公共外交活动,不断提升北京城市国际影响力。
新京报记者 沙雪良
㈤ 四川天府新区公园社区发展治理促进会是做什么的
四川天府新区公园社区发展治理促进会,成立于2021年10月29日,是在四川天府新区社区发展治理和社会事业局指导下成立的平台型服务机构。
业务服务范围如下。
(一)项目督导
加强项目管理,督促各项目实施社会组织、社会企业定期报送工作动态信息;加大项目监管力度,对新区落地实施的社区保障激励资金项目进行系统化督导;组织开展项目指导培训会,提升社会组织、社会企业专业能力,引领建立行业规范;为项目良性健康推进提供过程指导,更好地为社区发展服务。
(二)项目评价
对新区社区保障激励资金项目进行评价,对评价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督促项目实施社会组织、社会企业进行整改,达到以评增能的效果。
(三)人才培训选拔
聚集社治队伍“四项能力”培训提能,联合高校、社会组织、第三方人力资源机构等构建多元合作的教育培训体系。围绕“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增强社会动员能力、提升美学运用能力、提高专业服务能力、社区智能管理、社区发展治理理论与实务”六个方面,对社区规划师、社区社工、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社区青年领袖等开展专业化、职业化培训,切实提升新区社治队伍开展社区发展治理工作的能力。
(四)社会组织孵化
对新区社会组织、社会企业进行培育孵化,提供培训、招募、咨询以及金融、法律等相关服务,开展创业指导、陪伴成长等工作,推进新区社会组织、社会企业创新发展。
(五)搭建交流平台
做好与相关部门、机构、组织、商协会等的联系交流,为入驻机构及新区社区组织、社会企业、政府及相关机构搭建共商共建共享平台,协调各方协同发力,形成常态化的工作交流机制,为共同推动社区发展治理工作起到牵引、支撑的作用。
(六)政策研究咨询
负责全域国际化社区建设相关的政策研究、政策宣讲、政策咨询、人才培养、产业社区建设研究与实务、讲师团队建设等工作,建立新区社区发展治理专家资源库和培训导师队伍,协调组织专业机构、专业人士参与社区规划、点位打造、难题会诊、现场会等活动。
㈥ 什么是“区域国际化”,如何推动区域国际化
国际化社区”是指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籍的人们聚居或工作(包括交往、休闲)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基本特征表现为:建筑设计的国际性、功能集聚性、时空的开放性、配套设施超前性、公共和服务系统管理的先进性及人性化、多元化的宽容性等主要特点。
含义和标准
我们说的“国际化住宅区”首先应具有一定规模,并体现其时代性、开放性和集聚性。这就是说当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境内外资金和移民涌入后,他们必然要寻求适合自己居住的住宅和区域,国际化住宅区要符合这些相对集聚的要求;其次,国际化住宅区的建筑形态应能体现东西方居住文化的交融,以适应东西方居民传统的居住观念;再次,国际化住宅区在其综合功能上是应体现时代发展的特征,如居室的功能、交通出行等生活设施的配套、区域的内外环境、物业管理的服务水准等等,都应与时俱进,适合不同文化背景的居住生活方式。
国际化的价值
作为国际化社区的房地产项目,应能充分体现出三个方面的价值:一是它的经济价值,通过打造一个与国际接轨、高起点、高品质、科技含量高的成熟国际化社区的持续努力,使其体现出很高的经济含量;二是它的社会价值,能与上海这个正在发展中的国际大都市地位相吻合,从而成为记载上海发展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群;第三是它的人文价值,尽可能有机融汇东西方建筑文化的精髓,形成一个良好的、具有国际背景的社区文化。
三个新理念
第一个理念是消耗的地球资源最少。住宅从建设那天开始,一直到把它拆除,100年也好,200年也好,消耗的资源越少越好,所以全世界的社区有第一个指标,就是在建筑生命的周期中,充分利用好地球资源。
第二个理念是在日常生活中消耗的能源最少,这也是国际标准。居民住进去后使用的电、使用的燃气、使用的水源能不能达到最小限度,具体的指标各国并不相同。
第三个理念是排污最少。我们做饭的天然气、煤气的燃烧要排出二氧化碳,国际住宅社区排出的二氧化碳限度指标已经正式批下来了,如何把电能和煤气都搁进去,那才是符合国际化社区的标准。
国际化社区还有两项基本指标:一个是植物的多样性,在这个社区里,我们周围地区的植物在这个社区里能看到多少,能有几种在这里落地,植物多样性是指本地植物的多样性,如果不分青红皂白把国外的植物放在里面,很多是养不活的。
还有一个指标就是生物多样化,譬如在上海这样一个地区,有多少种生物能够聚集,只要能够愿意在这落地,这就说明做得非常好了。当然,害虫不在此例。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将更广泛更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在这一大趋势下,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提出新思路,开拓新方法,积极融入经济国际化的大潮。
一、经济国际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具有开放发展的良好区位、资源与环境条件,目前正处在初始开发阶段,在全国的经济发展格局中它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新经济区。东营市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区和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具有对外开放发展、对内辐射带动的区位优势。这里土地、油气、海洋、盐矿、地热、生物资源异常丰富,除石油资源外,其他资源都处在初始开发或待开发状态。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区域经济国际化产生重大影响,为黄河三角洲进一步扩大开放,克服经济劣势,再造发展新优势,提供了新的机遇。一是有利于加快开放步伐。经济国际化可以使区域经济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可以与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优势实现互补,通过扩大招商引资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国际市场竞争的大环境将促进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速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使企业直接面对国际市场,增强竞争意识,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三是有利于建立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按国际规则办事,可以使我们借鉴先进的管理体制、机制、办法等,锻炼、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人才队伍,逐步建立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经济体制。
二、推动区域经济国际化要有新思路
面对经济国际化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要使区域经济快速融入世界经济,就要有新的思路。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可以说是走了一条以改革促开放的路子,即通过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促进经济社会的变革,逐步扩大开放领域,从而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发展思路,符合我国改革初期的实际情况。现在,我们的发展环境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起来,经济管理体制在很大范围内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特别是沿海开放地区,已经探索了许多在更大程度上开放的成功经验。这些重大变化说明,我国将从过去“以改革促开放”转向“以开放促改革”,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此,我们确定了“开放、改革、管理”的总体思路。“开放”就是以开放为先导,抓住我国加入WTO的历史机遇,推进全面开放,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信息、服务和管理,其核心是大胆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通过开放,使新观念、新体制、新规则充分涌入,在新旧事物的撞击和融合中改造和发展自己。“改革”就是对照国际规则和惯例,改革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运作机制,其核心是与国际规则接轨。在这方面着重抓好三点。一是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改革。从政府到企业到广大干部群众,都要自觉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从封闭的自我发展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以更开放的姿态,适应新的形势。二是政府职能和工作方式的改革。加快政企分开的步伐,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分工,规范政府行为,实现由依权行政向依法行政的转变。在抓经济工作的方式上,我们明确提出并实行“不建企业建环境,不投资金投政策,不管企业搞服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三是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的改革。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具有应变国际市场的灵活经营机制。“管理”就是把改革的成果用法规、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规则的新的管理机制和体制,其核心是经济运作方式的法制化、制度化。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就是在管理区域经济的活动中,逐步摸索适合当地实际的、行之有效的运作方式,通过规范使之法制化,使过去“文件”指导下的经济运作,转变为法律和制度框架下的经济运作。
三、推动区域经济国际化要有新方式
按照“开放、改革、管理”的总体思路,在推进经济国际化的具体工作方式上,我们将着力实施一个战略,提高两个素质,完善“三优”环境,编织四张网络。
实施一个战略,就是实施以招商引资为载体的经济国际化战略。提高两个素质,一是提高干部的素质,在努力提高各级干部把握全局、驾驭复杂局势能力的同时,着力提高发展市场经济的知识水平、招商引资的运作水平、促进企业发展的服务水平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执法水平;二是提高市民的素质,树立东营人文明、热情、诚信的形象。完善“三优”环境,就是为投资者实行最优惠的政策、创造最优良的秩序、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编织四张网络,一是舆论宣传网络,提高东营知名度;二是科技人才网络,加强与大院大所和各类学者、专家的联系与合作,为企业传递科技信息,提供科技成果,推介各类人才,开展决策咨询;三是中介服务网络,加强与中介服务组织和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商会的联系,获得更多的信息和项目;四是融通资金网络,加强与国内外金融机构、证券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为企业搞好金融服务
㈦ 国际化社区联合会是个啥单位
国际化社区联合会是一个促进国际合作的单位,国际化社区联合会通过搭建沟通桥梁,以成都国际化社区为切入口,利用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打造西部地区崭新的对外开放窗口。
2020年9月19日,天府新区国际化社区联合会成立仪式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正式开启了以社区结盟为基础的国际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模式。联合会将以基层社区结盟为基础,高效利用全球资源构建全球先进社区国际合作机制,加快天府新区全域国际化社区建设。
国际化社区联合会的作用
国际化社区联合会以成都天府新区的国际化社区为起点,联合会将辐射成渝,走向世界。同时,联合会将在国际交往、贸易投资和人才交流等各个层面,为天府新区乃至整个中国西部地区的对外交流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联合会将高效利用全球资源,构建全球先进社区国际合作机制,从基层友好社区结盟开始,加快天府新区全域国际化社区建设,助推成都公园城市发展,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助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