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际歌 创作历史背景是什么
1871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史称“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城下。法国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同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起义工人很快占领全城,赶走了资产阶级政府。
不久,人民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随后,资产阶级政府对巴黎公社发起了进攻。
1871年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战士同攻入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三万多名公社战士牺牲,史称“五月流血周”。28日,巴黎失陷,巴黎公社以失败告终。
公社失败后不久,公社的领导人之一欧仁·鲍狄埃创作了诗歌《英特纳雄耐尔》(又译《国际工人联盟》)。该诗曾使用《马赛曲》的曲调演唱。1888年,法国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为《国际歌》谱写了曲子,国际歌创作完成。
(1)国际歌第一段是到哪个位置扩展阅读
1、歌曲鉴赏
《国际歌》热情讴歌了巴黎公社战士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英勇不屈的革命气概。该歌曲向资本主义宣战,充分表现了革命无产阶级不屈的豪迈气魄。
《国际歌》这首歌曲为行板,降B大调,4/4拍子。全曲只有一段贯穿首尾的旋律,为带副歌的二段体结构。悲壮的前奏过后,深沉的第一主题昂首进入,表现出革命志士们不屈的气节。
乐曲的中段旋律在调性上实际上转为属调(即F大调),始终庄严、雄浑,曲调中愈发透出光明与希望;最后,乐曲的前奏经过自然再现,在气势宏大的高潮中结束,预示着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实现。
2、社会影响
对苏联:
1900年12月,列宁将《国际歌》的第一、二、六段和副歌歌词原文登载在《火星报》上。
1902年俄国诗人柯茨(Arkadiy Yakovlevich Kots)将其翻译成俄文,发表在在伦敦出版的一本俄国移民杂志《Zhizn'》(《生活》)第五期上面。《国际歌》开始在俄罗斯工人中间流传。
1912年彼得堡出版的《真理报》重新发表了这一作品。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决定以俄文版的《国际歌》作为苏联的代国歌。
直至1944年,苏联政府选择了《牢不可破的联盟》作为苏联的国歌,同时把《国际歌》作为苏联共产党的党歌。在苏联解体以后,《国际歌》成为俄罗斯共产党的党歌。
对中国:
《国际歌》早期的中文版本,由瞿秋白转译自俄文版并于1923年6月15日发表,此版本有三组歌词,大致对应法文歌词第一、二、六段和副歌。其中“Internationale”(国际的精神)在歌词中音译为“英特纳雄耐尔”,原来是国际工人联合会(第一国际)的简称,有时表示国际共产主义。
2. 《国际歌》分为几段,分别是什么
《国际歌》的第1段以高亢有力、富于号召性的诗句开篇。“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起来,这是对世界无产阶级的呼唤、动员;也是全歌的总起。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决定他们必然有要求解放的愿望。“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形象地刻画了觉醒了的无产阶级具有高度阶级觉悟和革命热情,要为真理,亦即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歌词再度强烈地连用两个起来,起来,犹如诗人吹响了前进的号角,唤起千百万觉醒了的奴隶走上战场,用革命的暴力夺取政权,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际歌》正确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的思想,表现了巴黎公社的原则。
《国际歌》第2段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这铿锵有力的诗句,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奴隶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表达了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完成的思想。这是工人阶级在斗争实践中的科学总结。
《国际歌》的第3段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正义性和它的光辉前景。诗人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的阶级对立。“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这两行诗句不仅控诉了旧世界的罪恶,也概括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现象。劳动群众不堪于忍受被压迫的地位,必然要起来革命,这是历史的必然,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一定会胜利的。“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明的太阳照遍全球!”展示了消灭剥削阶级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之间的内在联系。
3. 开会的时候国际歌怎么放
会前国歌,会后国际歌,国际歌只要放第一段就可以以了。就是放到“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会实现!”就可以了。
4. 国际歌完整版歌词
链接: https://pan..com/s/1fMhef8nGggvuRrog0Q-NLQ
国际歌完整版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