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际知识 > 国际双循环投资哪个主线好

国际双循环投资哪个主线好

发布时间:2023-04-06 20:02:46

㈠ 双循环发展格局是什么 双循环发展格局介绍

1、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这是适应我国比较优势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适应国际环境复杂深刻变化的迫切要求,是当前和未来较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

2、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增进人民福祉的主动选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需要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以更好地满足国内消费和发展作为落脚点之一。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经济发展要更加关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万美元,从美国、日本、德国等这些大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一旦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必须要逐步从外向型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以内循环为主的发展模式。十多年前这一规律开始显现,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从2006年的超过60%下降到2019年的31.8%,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配置要求大体一致。

3、过去,我们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参与国际经济分工与合作,大幅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现在,我国城镇化率超过60%,总体上进入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新阶段。靠原有发展模式无法实现新的目标,必须更好地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新的双循环发展格局,让发展成果更好地为全体人民所共享,真正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4、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特别是消费升级换代的迫切需要。我们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动力强劲,投资需求潜力巨大。加快形成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形成国内大循环是可行的。重要的是,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作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有利于促进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不断实现共同富裕。

5、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战略目标,我们有着充分的主动权,政策工具也有很多,对这些优势,我们应当有充分的判断、认识和信心。应当说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补上消费市场的短板,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利于更好解决我国社会现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

㈡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成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率先探索区

9月1日下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中央电视台对这次会议的报道时长近十分钟,可见会议的内容之丰富。

毫无疑问,这次会议中,“双循环”是一条主线,在深改会上,国家领导人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

“双循环”新发展格茄察局代表着改革开放迈入新境界,这也是这次会议提出的“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所指明的方向。而如何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这次会议提出“要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保持勇往直前、风雨无阻的战略定力,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我们决不能被逆风和回头浪所阻,要站在 历史 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防范风险挑战。”

这是从整个国家层面来说的,而城市群、经济圈、都市区、国家级新区、自贸区等重点区域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率先 探索 区。在这次会议上,国家领导人强调“要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衔接起来,在有条件的区域率先 探索 形成新发展格局,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那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我国的“第四极”,也要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率先 探索 区。


中国改革开放的 历史 进程,重塑了中国,也重塑了世界。就中国内部而言,东部沿海自环渤海至粤港澳琼形成了一条沿海开放弧线,而西部内陆由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串联成了一条内陆开放弧线。长江经济带不但连接起沿海开放弧和内陆开放弧,还因为其以占全国约两成的面积,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四成,是中国生产力布局的中心,以及人口和资源要素的聚集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

目前长江经济带形成了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三大城市群,2019年这三大城市群的GDP超过了日本,可以说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定海神针。

长江经济带对中国经济的作用不但体现在经济规模,还体现在生产能力,国家层面近年来在长江经济带重点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 汽车 、家电、纺织服装五大世界级产业集群,这主要依托于长江经济带区内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核心城市,并利用整个长江经济带区域内的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形成产业协同,共同打造产业链完备的跨区域产业集群。

同时,长江经济带还是产业从东向西转移的一条大通道,重庆在通过垂直整合模式承接了东部笔电产业的转移,并依托强大的笔电工业基础,拓展智能终端手机产业;江西南昌从触摸屏产业集群向上拓展,形成“品牌、代工、配套”为一体的移动智能终端产业生态。成渝地区和长江中游城市群近年来依托日益完善的工业基础和交通网络,承接东部的高端电子产业等优势产业,推动形成区域价值链。

此外,长江经济带还形成了一条“创新带”。根据国家 科技 图书文献中心等机构联合发布的《长江经济带11省知橡市科研表现监测分析报告》,2009年至2018年,长江经济带科学论文整体发文全国占比由48.84%提升至52.12%,总被引次数及影响因子复合占比由48.57%提升至53.67%,国际科研合作、重要成果发文占比与影响也持续提升。

而任正非为了推进华为的芯片和人工智能战略,在近期密集拜访了位于长颤猛茄三角的上海交大、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再加上培养出任正非这样的大型科创企业领军人才的重庆大学,以及为华为输送了大量创新型人才的华中 科技 大学,长江经济带的创新能力在全国首屈一指。

而长江经济带还是畅通“内循环”和“外循环”的关键枢纽,其中成渝地区起到联结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重要作用。“一带一路”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动脉,而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动脉,这两个大动脉的结合非常重要。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GDP之和超过12.0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比例超过16.0%;人口总数超过32.1亿人,超过全球总人口的43%;对外贸易总额超过全球贸易总额的21%。

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任务就是发挥好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这两条中国经济、全球经济大动脉的联结点、枢纽、门户功能。 一是做好创新驱动 。通过把握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趋势,发挥成渝地区的后发优势,将“双城圈”建设成为智慧型经济圈,以智能化大数据做好区域经济的创新驱动。

二是做好投资驱动 。进一步厚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两新一重”建设,积极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让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更强大的微观基础。

三是做好消费驱动 。积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涵养消费升级医院,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消费品工业和在线消费业态发展,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消费业态发展,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四是做好开放驱动 。积极 探索 开放通道的走深挖潜和开放平台升级,加强服务业扩大开放,推动服务业“走出去”以为制造业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积极打造国际规则发源地,加快取消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的跨区域壁垒,强化对内开放能力。

五是做好生态驱动。 将成渝地区的大山大川、快慢生活、物产丰富、佛道融会的优势发挥好,打造生态型、休闲型、康养型经济圈,做好绿色产业、绿色建筑、绿色金融、海绵城市及生态城区的建设,推动跨区域生态环境共建共治。


目前与长江经济带的其他两大城市群相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规模和地均、人均指标上都有需要提升的空间。 首先是区域面积上还要继续提高50%—60%。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未来有与关中城市群、滇中和黔中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几个方向融为一体的趋势。可以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不能做大做强,关系到长江经济带能不能最终成型,以及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大循环能不能建成的大问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不仅要注意经济圈内的联动,还要注重与经济圈外的各大经济区域的互联互通,做好相关的路桥建设、数据通道衔接和供应链体系的对接。

其次是人口还要再提升30%—50%。 这就需要进一步提升对人口、人才的吸引力,最重要的一方面是解决成渝地区在落户、住房、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环境等方面的瓶颈,让城市更宜居、宜业。另一方面是要做好产业结构的提升,加强高端产业和高端环节的打造,提高行业利润率,可以为高端人才进一步提供高薪酬岗位,通过服务业的发展和技能培训来解决城镇化率提升和人口流入所加剧的就业问题。

再次是地均指标要提升一倍。 目前成渝地区的地均GDP高于长江中游城市群,但仅为长三角的一半左右。成渝地区要注重区域性增长级的打造,提升两江协同创新区、重庆高新区等重点区域的单位面积产值,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优质企业、高生产力企业的培育和聚集,不但有高端制造业,也要有高端服务业,天府新区的独角兽岛、两江新区的寸滩国际邮轮母港显示好的规划有利于高产值区域的培育,经验值得推广。同时,在严守绿水青山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丘陵、山地因地制宜的垂直开发,发挥好“金山银山”的作用。

再次是人均指标要提升60%—70%。 进一步通过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赋能,推动成渝地区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在智能硬件和智能系统、新家电新家居、精细化工、纳米科学和材料科学、智能 汽车 和智慧交通、绿色制造与先进制造、精准医学等方面加强培育和集聚力度,在商业服务、工程服务、消费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 健康 服务、金融服务、文旅服务、运输服务等方面做好相关新业态新服务的打造,用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从而提升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水平。

最后,是重庆要实现三大升级:

1.实现城市的升级,从网红之城转变为有高级感的城市。 重庆近年来通过“网红城市”的打造,成功地为城市进行了引流,并培育出洪崖洞、千厮门大桥、解放碑、轻轨穿楼等一批网红打卡地。而重庆的进一步发展,要推动城市的管理理念从从工业时代的注重高楼大厦、城市硬件的思维变成更适合创意经济、数字经济、服务经济发展的思维,做好各方面的智能化、精细化、品质化提升。

要在城市盲道、厕所提质、垂直绿化、城市风道、滨水生态、智能治堵等方面彰显城市的智能化、精细化、品质化水平,用好直辖市的地方立法权为相关改革和建设做好法治保障。同时,最大的“高级感”来源于人,一批自律、昂扬、 时尚 、礼貌、自信的市民,是彰显城市高级感的最好的名片,也是城市服务业提质的最好的支撑,要做好“人”的培养工作。

2.企业的升级,要善于在“双循环”中培养大企业。 重庆目前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在大企业数量、上市公司数量、独角兽企业数量、科创型企业数量等方面尚有不足,要用好“双循环”的机遇实现赶超。

国内大循环的海量市场、关键领域进口替代有利于大型企业的发育,而国内的海量大数据又有利于智能化系统的迭代升级、国内丰富的应用场景和用户群体也有利于产品的不断提升,成渝地区要用好“双循环”的机遇培育一批大企业、上市公司和知识资产、行业标准,为这批企业将来的“走出去”成为跨国公司打下能力基础。

3.开放的升级,从欧亚大陆的新变局中谋新篇、布新局。 抓好欧亚大陆崛起的机遇。据西班牙媒体的计算,2019年欧亚大陆名义GDP占全球55%以上,其中欧盟(21%)、中国(16%)、日本(6%)、东盟(4%)和印度(3%),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东盟合计占12%。同时,中国、印度和东盟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45%,整个欧亚大陆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0%以上。与之相比,美国2019年名义GDP约占世界的25%,人口占比不到5%,美墨加三国名义GDP占世界的28%,其总人口占世界的6.5%。

如果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欧亚大陆GDP占全球的比重为近60%,而美国仅为15%,美墨加仅为20%。欧亚大陆的巨大市场和庞大供应链体系,使得美国的后院南美一些国家与欧亚大陆的经贸往来甚至超过了其与北美的经贸往来,比如巴西与欧亚大陆的贸易量是其与美墨加三国贸易量的约2.5倍。

美国对付欧亚大陆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正在失效,据统计美国对中国、朝鲜、缅甸、伊朗、巴基斯坦、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土耳其等超过15个国家有不同程度的经济制裁,这反而激起了欧亚大陆多国支持“一带一路”,推进欧亚大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决心。

在新的 历史 时期,重庆对开放的谋划,要把打造面向欧亚大陆的交往中心、供应链枢纽作为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抓手。目前火热进行的2023年亚足联中国亚洲杯重庆赛区筹备就是一个好的开端,要进一步加强对欧亚大陆区域性合作机制的谋划,积极向国家层面建言献策,吸引欧亚大陆的知名机构、企业、高校、赛事汇聚到重庆,做好陆上贸易规则等重庆源发性规则的推广,加强重庆的高新产业合作、高端市场开发、能源合作、向新兴市场的低端产业转移等方面的全球合作能力建设。从而,争取重庆在推动欧亚大陆的交往和经济一体化建设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㈢ 国内国际双循环有哪些商机

国内国际双循环有数字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共享消费、育儿康养消费、绿色生态安全消费、定制化判埋仿消费等都是未来的商机。面对波谲云诡的掘纤国际形势,面对发展机遇和挑战的深刻变化,对于我国而言,只有坚定地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液祥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更好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我们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要更积极、更深度地参与经济全球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

㈣ 国际国内双循环是什么

国际国内双循环是指扩大内需,注重中国国内市场,提升自身创新能力,避免过于依赖中国以外市场,同时保持对外开放。以国内循环为主体,是对当前发展态势的清醒认识,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优势,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推动中国的高质量发展。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键是要将我国市场规模和生产体系优势,转化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这就要求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挖掘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

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国际经济联通和交往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全球正处于一个高度精密运作的综合体,割裂本就无从谈起,而我们也从来没有动摇过开放的决心。

㈤ 什么是双循环

双循环(社会的新发展格局)一般指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指扩大内需,注重中国国内市场,提升自身创新能力,避免过于依赖中国以外市场,同时保持对外开放。以国内循环为主体,是对当前发展态势的清醒认识,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优势,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的融入世界市场,赚取了不少的外汇收入,但是相对而言内需的发展是不足的,我国不仅是“全球工厂”,也正在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双循环是符合我国经济情况的。内循环的重点在于扩大消费,从具体的内容来看,衣、食、住、行、娱,而在这几大方向中衣食住已经基本完成内循环,传统的一些钢筋水泥等还处于过剩的状态,一些高端高质的产品则存在需求不足的局面。
【拓展资料】
“双循环”是在国内外形势发生剧变的条件下提出来的,是对国内国际大循环新的不平衡格局的主动调整、主动谋划的大战略。当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如何让国际循环和国内循环相互促进、联动发展?
一、保障经济安全谋划增长新空间
首先,双循环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在外部环境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利用我们产业基础实力雄厚、产业链条完整,战略回旋空间大,超大市场规模的特点,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推动实现内部自我循环,包括供需循环、产业循环、区域循环、城乡循环与要素循环等。其次,要形成国际大循环新格局,摆脱过度依赖传统国际大循环模式,形成更多的面向南方国家,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大循环模式。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市场加大对全球的开放,继续和世界分享中国市场机遇;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继续为世界提供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形成国内国际大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二、内需供给两端发力内循环
中国需要积极扩大内需,扩大有效投资,恢复市场信心,促进经济供需内循环,但要转变投资领域与投资方式,避免造成新一轮的过剩。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升级,即便像北京上海这种国内最发达的城市,也还是有很大的升级空间,积极扩大消费需求。从需求侧要扩大有效需求,那么从供给侧需要做什么来促进构建内循环为主体的格局?最重要的是要稳定优化产业链。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体系,这在全球都是独一无二的。
三、牢牢把握第四次产业革命机遇
在双循环中,创新中心是重要的节点,直接关系着产业基础再造,产业链提升。第四次产业革命带来的是新基建、新投资、新就业、新消费的经济发展机遇。第四次产业革命也会重新塑造产业链与价值链。各种类型的平台型企业通过数字赋能的方式,延伸到研发、制造、配送与销售各个环节,已经成为产业链生态的组织者、价值链的重塑者,颠覆了传统微笑曲线的价值链分工方式。
四、构建内外联通的战略大走廊
“一带一路”将成为世界新的贸易轴心和产业协作、共同发展国际大平台,也成为我们推进国际大循环的最重要战略平台。通过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等,继续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布局国内国际两个生产、两个市场。逐步摆脱过度依赖中国作为生产制造中心,欧美作为金融研发中心、消费中心的传统国际循环模式,转向更均衡、更多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全球化模式。同时,要构建“一带一路”内外联通的战略大走廊,加大沿边地区开放,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推动中国形成东西双向、海陆并进多层次多渠道的开放新格局,推动内外循环相互促进。

㈥ 什么是国内国际双循环

所谓国内国际双循环,简单说就是既开发国内市场,又拓展国际市场,两条腿走路,两方面相互促进。
在国际环境发生剧变的条件下,要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更好地保障中国经济安全,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立足于扩大内需,维护国内亏腊的产业链安全与供应链安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需要通过积极推动新中游型全球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卖空销促进国内循环、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全球大循环。

㈦ 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什么

“在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将胜利收官、‘十四五’即将开局的重要历史节点,会议做出兼顾短期落实、中期谋划、长期布局的战略性判断,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从外部环境看,境外疫情快速蔓延,叠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速的最新预测分别下降4.9%、下降5.2%,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20年世界投资报告》预计,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将同比下降近40%,这也使得该数据自2005年以来首次低于1万贺谨亿美元。

从内部运行看,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前景向好,但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加上疫情冲击,目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

“上半年经济增速、消费增速、投资增速等主要指标仍处于下降区间,疫情冲击的损失尚未完全弥补,推动经济回归正常水平还需付出艰苦努力。”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说,世界经济重启举步维艰,国内需求恢复仍受到一定制约,稳企业、保就业压力仍较大,还是要坚持底线思维。

从发展机遇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把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过,专家认为,尽管当前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但疫情等外部冲击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我国经济韧性仍强劲。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有序推进,我国二季度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经济发展呈现稳定吵卜转好态势,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

“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升拍穗过去。只有努力帮助市场主体认识并适应这些新变化,才能使经济企稳回升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杨光普说,市场主体只有辩证、客观、长远地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善于把握和利用发展规律,才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㈧ “十四五”规划划重点 20个主要目标下的投资机会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3月12日,《规划纲要》全文播发。
《规划纲要》全文共十九篇、六十五章,不仅设定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20项主要指标,还明确了包括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在内的若干重大举措和重大部署。
“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战略导向贯穿了“十四五”《规划纲要》全篇。

在“双循环”主导下“,十四五”期间消费行业可能会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投资机会。
《规划纲要》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设立了20个主要目标,主要涵盖“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五个方面。相较于“十三五”规划,《规划纲要》扩大了板块覆盖,同时精简了指标总量。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体现的政策转向,是各家机构解读《规划纲要》的重中之重。
在经济发展方面,《规划纲要》首次没有设定斗汪5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而是代之以“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况提出”的表述。
同时,“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两项指标的目标设定,也挂钩GDP增长,前者要求“高于GDP增长”,后者要求“与GDP增长基本同步”。
对此,华泰证券固收/宏观团队指出,不预设GDP增速目标,体现了《规划纲要》“重质轻速”。
“一方面是考虑到外部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较大,另一方面意在引导重视发展质量、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推进改革任务与经济转型留有空间余地,减少政策刺激饮鸩止渴,以短期换长远。”华泰证券称。
在“创新驱动”方面,《规划纲要》要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指标要<7%,“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
在将“十三五”规划中“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改为“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的同时,《规划纲要》新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指标,并设定了2.2%的增长目标(从2020年的7.8%提升至2025年的10%)。
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研发投入仍有提升空间。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中国的研发支出占GDP比重为2.19%,低于美国和日本同期的占比(分别为2.84%和3.26%)。
粤开证券策略团队指出,上述变动意味着从政策端对加大研发投入给予支持,未来政策将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机遇。
在整体指标数量较“十三五”时期链销扮有所精简的情况下,《规划纲要》将“民生福祉”摆在了突出位置。在20条主要棚灶指标中,“民生福祉”类包含7条,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为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指标覆盖了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托育、健康等各领域。
《规划纲要》纳入“城镇调查失业率”指标,设定目标为年均不高于5.5%。对此,浙商证券指出,调查失业率的目标更加明确,此次规划就业目标的重要性已经大过于经济增长。
同时,《规划纲要》也新纳入“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等指标。
粤开证券指出,这一方面体现了对于提升医疗水平的关注,另一方面, 也体现了针对当前老龄化趋势,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方向。
《规划纲要》将“资源环境”板块更名为“绿色生态”,精简了部分国土开发和污染物排放指标。粤开证券和浙商证券等机构均指出,此部分指标的设定,更加关注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
“绿色生态目标更为聚焦于‘低碳’,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是重点,与碳达峰、碳中和的中长期目标不谋而合。”浙商证券称。
“安全保障”是本次《规划纲要》新设立的板块,共有“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两项指标,分别订立了“<6.5亿吨”和“<46亿吨标准煤”的目标。
对此华泰证券指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6.5亿吨”的目标是底线思维的体现,重点是灾害防治、稳定产量;而我国能源产量在2019年仅达39.7亿吨标准煤,达到2025年“<46亿吨”的目标还需要2020~2025年均复合增速在3%以上,较过去5年增速仍需再上台阶,这主要是为了应对目前我国油气资源对外敞口过大的局面。
多方热议投资机会
除了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20个目标,《规划纲要》还以数十章、数万字的篇幅一一指明战略任务和举措,同时专门辟出章节规划实施保障。
那么,本次《规划纲要》指明了哪些产业方向?围绕《规划纲要》,投资策略应如何布局?近日来,多家机构就上述问题作出解读。
“‘十三五’着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十四五’则围绕国内国际双循环高质量发展布局。” 嘉实基金研究部副总监、消费基金经理吴越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机会的把握需要结合产业周期的节奏。
“‘十四五’时期除去预期充分的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科技领域外,要更加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基建、新能源绿色产业及数字化发展等领域,比如粮食安全、工业元件安全、能源安全等细分赛道。总的来看,硬科技、大消费仍然是未来投资主旋律,碳中和、碳达峰将带来能源结构调整等新机会。”吴越称。
光大证券十二个研究团队联合对《规划纲要》相关的投资机会作出解读。其提出了四大核心关注点:“创新作为首位任务,如何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内需上升为‘战略基点’,内循环如何打通堵点?新增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目标,5G如何能为中国赋能?‘十四五’期间,如何有序迈向碳达峰目标?”
对此,光大证券环保电新团队指出,生态环境更强调质量约束,碳减排摆在重要位置。在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比20%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光伏、风电依然是重要倚仗。与“十三五”相比,以光伏、风电为核心的新能源装机将进一步快速提升。
光大证券汽车团队指出,新能源汽车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2年以电动车为载体的智能网联技术将开启行业第三轮朱格拉周期。建议关注乘用车中电动化转型积极、车型周期强势的个股,以及具备全球供应研发能力,卡位电动智能优质赛道的零部件龙头。
光大证券计算机团队指出,从“十四五”规划设计的数字经济重点产业来看,未来5年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长。未来5年需要突破关键数字技术和关键应用场景,关键数字技术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
招商证券从产业趋势角度解读了“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对A股的影响。其指出,根据“十四五”规划,未来五年值得关注的产业趋势主要涉及科技、消费、医药、制造、能源五大领域。
例如在消费领域,招商证券指出,要关注消费个性化、品质化;关注日化、服装、消费电子领域高端品牌崛起;关注消费配套的冷链物流建设;关注外循环相关的跨境电商。
对此,吴越表示,在“双循环”主导下,“十四五”期间消费行业可能会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投资机会。
“消费升级仍将是消费板块的投资主线。从大的资产结构来看,与居民文化生活相关的教育、医疗保健、养老、娱乐等消费服务业会迎来更快速的发展,与传统的商品消费一起,构建起更完整更坚实的‘衣食住行康乐教’居民消费生态场景。”吴越称。
中信建投证券也组织了旗下六大研究团队联合解读本次《规划纲要》中的投资机会。
中信建投军工及新材料首席分析师黎韬扬认为,当前军工行业正站在供需拐点和成长起点上,“十四五”期间有望成为大行业。
“在供需拐点方面,重点推荐符合‘实战需求旺、储备型号多、量产节点至’三大标准的整机及核心配套公司,以及在实战化练兵背景下需求集中释放的相关公司。在成长起点方面:重点推荐符合‘行业空间大、国产化率低、转化效率高’三大标准的相关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 黎韬扬称。
中信建投房地产首席分析师兼建筑首席分析师竺劲指出,在房地产行业,《规划纲要》主要强调了“平稳健康发展”和“保障民生”,体现了中央对于房地产行业的管理在不断精细,要求在逐步提升。

㈨ 如何打造“双循环”格局财富管理新生态

国内循环和与国际循环没有完全打通。内销、外贸的循环系统并不相同。外贸出口转内销,既没有销售渠道、销售网络,也没有品牌。内外循环不畅,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外资企业是双循环的结合部、推进双循环的枢纽。只要外资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张,中国的供应链、产业链稳定性就会提高,内外循环会更加畅通。

中国证券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安青松表示,在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金融开放是对内放松管制、对外放开限制的更高水平开放,以健全具有更高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现代金融体系为目标。证券业应当发挥好投资银行促进“双循环”的作用,支持中资券商融入国际循环发展,支持外资券商融入国内循环发展。

安青松建议,支持证券公司开展跨境业务,逐步放宽具备相应能力的证券公司直接参与国内外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的限制。放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适当放宽证券公司境外发债在额度、结汇等方面的要求;允许境内证券公司利用更多手段管理跨境资金。支持证券公司开展海外并购,加快国际市场布局等。

㈩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是什么

第一、将“科技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科技创新”是“十四五”期间的核心产业政策主线。预计会落在两个方面: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数字经济是未来十年产差举业升级的主图景;

第二、“十四五”期间,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成为新主线。以“全面促进消费裂镇”为主着力点。“全面促进消费”主要是供给创造需求,而非从需求端入手;

第三、“十四五”期间,对“绿色发展”理念浓墨重彩,“能源革命”是产业升级三大着力点之一。“绿色发展”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手段和应有之义,环保政策走向制度肆庆粗化;

第四、“十四五”期间,产业升级的核心目标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以交通强国、能源革命、数字化发展作为三大突破点。方向有三个:制造业升级、高质量供给、数字经济发展;

第五、“十四五”期间,世界主要经济体份额占比承继“东升西渐”态势,中国对美国赶超态势更明显。会议公报体现出更加强调国防、军队建设,强调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军费相关支出或有大规模增长;

在此基础上,十四五规划可能挖掘的五条主线包括:(1)绿色发展理念之下的新能源等;(2)数字经济,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爆发式增长;(3)医药、旅游等养老、幸福产业;(4)农业产业化、土地改革加速;(5)依托大都市群、大都市圈,更加集聚的区域发展思路下,传统基建精准补短板。

阅读全文

与国际双循环投资哪个主线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56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2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15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56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87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67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2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2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28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4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5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6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0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2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95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5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