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根据流感病毒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MS)抗原性的不同,可将流感病毒分为A、B、C3个血清型,禽流感属于A型,A型流感病毒对猪、马、禽及人都能致病。病毒粒子呈杆状或球状,直径为80~120纳米,表面长有10~12纳米的密集钉状物或突起物。钉状物有两种,一种血凝素(HA),具有血凝活性,能凝集鸡等禽类和哺乳动物红细胞;另一种是神经氨酸酶(NA)。
病毒存在于病禽的各种组织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因此,肝、脾、肺、肾等组织均可作为感染病料。在9~11日龄鸡胚上生长,也可在鸡胚细胞、鸭胚细胞上生长繁殖。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会使鸡胚在18~36小时内死亡,低致病性禽流感会使鸡胚在60~120小时内死亡,胚体皮肤和肌肉呈现充血和出血闷基罩。
禽流感病锋昌毒对各种理化因素没有超常的抵抗力。本病毒对氯仿、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比较敏感;病毒对热的抵抗力弱,60℃10分钟或65℃5分钟即可被杀死,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也被灭活;苯酚、消毒灵、氢氧化钠、漂白粉、高锰酸钾、二氯异氰尿酸钠、新洁尔灭、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均能迅速将其灭蚂闹活。但在低温、干燥或甘油中病毒可保存数月或1年以上,病毒在冷冻禽肉和骨髓中可存活10个月以上。
2. 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AvianInfluenzaAI)是指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禽共患亏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鸡、鸭、鹅、鸽子等禽类,引起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传播快、危害大,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禽流感的自然感染过程复杂,传染来源较多。
一是来自其他种类的家禽,如鸭、鹅等。
二是来自野外野生鸟类。家禽流感的暴发,野生鸟类的传播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的感染来源。特别是迁徙性的水禽带毒、排毒非常普遍。
唯燃三是来自其他动物。有证据表明,火鸡的流感可能为猪源的流感病毒所致。从鸟类中分出的病毒也有感染其他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的潜在能力。
据介绍,再次感染和传播也经常发生。病毒通过病禽的分泌物、排泄物(特别是粪便)和尸体等污染饲料、饮水及其他物体,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发生感染,呼吸道和消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人工感染途径包括鼻内、气管、结膜、皮下、肌肉、静脉内、口腔、腹腔、气囊、泄殖腔、颅内及气溶胶等。
感染禽从粪便中大量排出病毒,能污染一切物品。饲养管理器具、设备、蛋盘、蛋筐、受精工具、动物、饲料、饮水、衣物、运输车辆等,均可成为病原的机械性传播媒介。人员的流动与消毒销山橡不严,可起到非常重要的传播作用。
此外,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气候变化剧烈的冬春季发生较多。
3. 关于禽流感
禽流感又称真性鸡瘟,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多种禽类的传染病,具有高发病率、高传播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其中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除禽类外,还可感染飞鸟及某些哺乳动物,人也可感染。
2004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亚洲许多国家发生和流行察丛,2005年冬至2006年春,高致病禽流感链拆在欧洲、大洋洲、非洲等地都有发生。据资料报道,由于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快、危害大,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当前排在重大动物疫病之首位。
禽流感病毒的囊膜上含有两种不同的抗原成分,即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它们是组成流感病毒不同亚型的根据。到目前为止,从人和各种动物分离到的流感病毒有16种HA亚型和10种NA亚型(如H5N1),表明禽流感病毒基因组有极大的易变性。
流感病毒对去污剂、福尔马林、氧化剂、乙醚、氯仿等敏感,在加热、极端pH、非等渗及干燥条件下容易失活。但从分泌物、粪便中排出的病毒因受有机物的保护而大大提高其抵抗力。
(1)流行特点
对禽流感病毒易感的动物十分广泛。包括家禽、野禽、野鸟、水禽、候鸟、哺乳动物(猫、猪、水貂等),人也可感染,以鸡、鸭、鹅、火鸡最易感。
本病既可水平传播也可经蛋传播,病禽的肉尸、羽毛、排泄物、分泌物及其污染的饲料、水源、器具等均为传染源。
潜伏期可从几个小时到14天不等。高致病性禽流感对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00%和95%,成年鹅分别为80%~100%和60%~80%;雏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00%和80%,成年鸭主要引起严重减蛋,其他日龄鸭发病率为90%,死亡率为10%~60%。
(2)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鸡流感
分高致病性(如H5N1)和低致病性(如H9N2)。
①高致病性
突然发病死亡,高度沉郁,采食减少至废绝,拉黄绿色或灰色稀粪,呼吸困难,鸡冠肉垂水肿呈紫黑色,腿鳞出血;蛋鸡产蛋率急剧下降,可以从90%下降到20%,软壳蛋、薄壳蛋、畸形蛋增多,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
②低致病性
饮水增多,口角不断甩黏液、羽毛蓬乱、垂头缩颈,流鼻液、流泪、头部水肿、鸡冠肉垂肿胀发黑,腿鳞出血。呼吸困难、咳嗽、气喘、呼噜、啰音、排水样灰绿色稀粪,产蛋率下降至20%~50%。
③气管充血、出血、有大量黏性分泌物,口腔有黏液,嗉囊积满酸臭液体;腺胃肿胀、乳头出血,腺胃食道交界处有带状出血;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泄殖腔严重出血;卵泡充血呈紫色,卵泡变形、破裂,输卵管水肿、有脓性或干酪样分泌物;公鸡睾丸肿大出血。
(3)诊断与疫情确诊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后,首先由专家进行现场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初步诊断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二是用血清学方法进行病毒的血凝素亚型鉴定;三是将病料送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做病毒分离与鉴定,确定病毒型;最后由农业部根据国家参考实验室的诊断结果,最终确诊或排除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①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病料一般取病鸡气管和泄殖腔棉拭子或病鸡的内脏悬液,处理后接种9~11日龄SPF鸡胚,病毒分离阳性者用禽流感定型血清做血凝抑制试验,以确定病毒的血清亚型。
②血清学试验
包括琼脂扩散试验(AGP)、血凝抑制试验(HI)、神经氨酸酶试验(NIT)。HI具有亚型特异性,既可用于血清学监测,也可用于A型流感病毒亚型鉴定,而NIT主要用于亚型棚没枣鉴定。
4. 蛋鸡常见病毒性疫病有哪些如何诊断和防治
蛋鸡常见的病毒性疫病主要包括新城疫、马立克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禽流感、产蛋下降综合征、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和鸡痘等。
1.新城疫
(1)病原与流行特点 病原为新城疫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属。为单股负链RNA,直径为120~300纳米。有囊膜,可与多种动物红细胞表面受体连接,使红细胞凝集,但对鸡的红细胞为最好,这种血凝现象能被特异的血凝抑制抗体所抑制。新城疫病毒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敏感。病毒在60℃时30分钟失去活力,在37℃时可存活7~9天,在直射阳光下,病毒经30分钟死亡。常用的消毒药如2%氢氧化钠、5%漂白粉、福尔马林、抗毒威等在5~20分钟即可将病毒杀死。它对pH稳定,pH 2~12,作用1小时不受影响。
我国各地分离的新城疫病毒株还未发现有不同的血清型,但抗原性是有差别的。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可将新城疫病毒的毒力大小分为三大类:①低毒力株(弱毒株);②中等冲坦运毒力株;③强毒力株。
流行特点为鸡、火鸡、野鸡对本病都有易感性,以鸡最为易感。不同品种和年龄的鸡对本病的易感性也有差异。水禽(鸭、鹅)对本病有抵抗力,但水禽和其他的观赏鸟均可带毒并传播本病。人也可感染,表现为结膜炎或流感症状。
本病常呈败血经过,其特征为发热、呼吸困难、严重腹泻、神经紊乱及黏膜、浆膜出血等败血症变化。分布广,传播快,病死率高。无明显的季节性,且多呈混合性感染,如与鸡大肠杆菌病、支原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等并发。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空气、排泄物、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传播,病毒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和黏膜散梁进入机体,还可通过蚊虫叮咬来传播,带毒的野鸟也可传播本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两季最多。鸡舍通风不良造成鸡群抵抗力下降或购入貌似健康的带毒鸡,均可使本病散播。但近年来,由于免疫程序不当,或有其他疾病存在抑制新城疫抗体的产生,常引起免疫鸡群发生新城疫而呈非典型的症状和病变,其发病率和病死率略低。
(2)症状与剖检 症状:病鸡表现精神沉郁,羽毛松乱、无光泽,腹泻,粪便呈白色或黄绿色。少数病鸡后期斜颈,转圈,翅下垂。主要病变为出血性败血症,尤其腺胃乳头出血,十二指肠与空肠黏膜弥漫性出血,卵巢有明显的出血点。育成鸡一般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为主,表现为呼吸困难、气喘、咳嗽,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排黄绿色或黄白色稀便,呈零星死亡。成年产蛋鸡主要表现为产蛋下降和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产蛋率下降可达20%~30%。免疫鸡群中发生新城疫时,多表现亚临床症状或非典型性,发病率及病死率较低。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系统障碍。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三型。
剖检变化:喉头、气管内有黏液,黏膜轻微出血,直肠和泄殖腔黏膜信空充血、出血,小肠有零星的出血点,盲肠扁桃体红肿,腺胃黏膜浑浊,乳头与乳头间有零星的出血点,卵泡充血、出血。
(3)诊断与防治措施 诊断:典型的新城疫可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非典型新城疫还须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病毒分离和鉴定是诊断新城疫最可靠的方法,也可用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及荧光抗体试验等。
本病应注意与禽霍乱、传染性支气管炎和禽流感相区别。禽霍乱可侵害各种家禽,鸭最易感,呈急性败血经过,病程短、病死率高。慢性的可见关节肿大,无神经症状,肝脏有灰白色坏死点,肝触片可见两极染色的巴氏杆菌。而新城疫有呼吸道和神经症状,腺胃乳头出血,消化道黏膜出血,盲肠扁桃体出血和坏死,肝脏没有坏死点,自然条件下不引起鸭的发病。禽流感与新城疫区别较为困难。禽流感无明显呼吸困难和神经症状,嗉囊没有大量积液。但确切鉴别诊断必须依靠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
预防:预防鸡新城疫,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杜绝病原侵入鸡群和合理做好预防接种。
杜绝病原侵入鸡群,控制和消灭新城疫流行,最基本的措施是杜绝病原侵入鸡群,这就需要有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防止一切带毒动物(特别是鸟类)和污染物品进入鸡群,进出的人员和车辆应该消毒,饲料来源要安全,不从疫区引进种蛋和鸡苗。新购进的鸡隔离观察2周以上,再接种鸡新城疫疫苗,证明健康者方可合群。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严格防疫操作,提高免疫力度。根据抗体监测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而制定合适的免疫程序;根据免疫效果来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免疫程序,避免长时间套用一种免疫程序。考虑影响免疫效果的可能因素,注意免疫途径、免疫方法、免疫次序和免疫次数,确保免疫效果,提高群体免疫应答的整齐度。
治疗:病鸡无治疗价值,目前也无法治疗,必须及早淘汰。发病初期,在淘汰病鸡的基础上,对其他假定健康鸡群立即用鸡新城疫Ⅳ系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可用Ⅳ系或C-30冻干苗4~5倍量饮水紧急接种。药物治疗可采用抗病毒中药对假定健康鸡群进行治疗,但由于本病往往会继发大肠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等细菌性疾病,因此要在治疗过程中配合一些抗菌药物,同时补充一些多维电解,以提高病鸡机体的抗病能力。
2.马立克病
(1)病原与流行特点 病原为马立克病毒,为疱疹病毒的一种,是一种细胞结合性病毒,病毒粒子通常见于感染组织培养细胞的细胞核内,在羽毛囊上皮样细胞内有带囊膜病毒粒子。病毒对热、酸、有机溶媒及消毒药的抵抗力较弱,如在4℃2周,25℃4天、37℃18小时、56℃30分钟、60℃10分钟均可被灭活。从感染鸡羽囊随皮屑排出的游离病毒,因为被蛋白质和脂肪包裹着,对外界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污染的垫料和羽屑在室温下其传染性可保持4~8个月,在4℃至少为10年。但常用化学消毒剂作用10分钟可使病毒失活。
流行特点为鸡是最重要的自然宿主,其他禽类很少发生马立克病。以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的单核细胞浸润为特征。发病率差异很大。影响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因素有病原体因素、宿主因素、环境及其他因素。
(2)症状与剖检 根据症状和病变发生的主要部位,本病在临诊上可分为四种类型:神经型(古典型)、内脏型(急性型)、眼型和皮肤型。有时呈混合发生。
神经型主要侵害外周神经,依据侵害神经的部位不同,表现相应的症状。内脏型的表现为一种或多种内脏器官及性腺发生肿瘤。多呈急性暴发,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病鸡因脱水、消瘦,最终衰竭死亡。眼型表现为单眼或双眼虹膜失去正常色素,呈同心环状或斑点状以至弥漫的灰白色,严重者,单眼或双眼失明。皮肤型表现为羽囊肿大,以羽囊为中心,在皮肤上形成结节,病程较长。各型的症状可发生于同一鸡群,甚至同一只鸡。
剖检变化:最常见的病变部位是外周神经,以腹腔神经丛、前肠系膜神经丛、臂神经丛、坐骨神经丛和内脏大神经最常见。受害神经增粗,横纹消失,变为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时呈水肿样外观,局部或弥漫性增粗可达正常的2~3倍以上。病变常为单侧性,将两侧神经对比有助于诊断。
内脏器官可见大小不等的肿瘤块,灰白色,整个器官肿大,最常被侵害的是卵巢,其次为肾、脾、肝、心、肺、胰、肠系膜、腺胃和肠道。肌肉和皮肤也可被侵害。法氏囊通常萎缩,有时发生弥漫性增厚,但不会形成结节状肿瘤。
(3)诊断与防治措施 诊断:马立克病是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鸡群中几乎无所不在,不能把检出病毒或检出特异抗体作为确诊马立克病的依据。必须根据疾病特异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学和肿瘤作出结论。神经型可根据病鸡特征性麻痹症状及相应外周神经的病理变化确定诊断。内脏型应注意与鸡淋巴白血病的鉴别。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管理。坚持自繁自养,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避免不同日龄鸡混养;严格消毒制度,尤其是种蛋、出雏器和孵化室的消毒;消除各种应激因素,注意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禽白血病、传染性贫血等病的免疫与预防;加强检疫,及时淘汰病鸡和阳性鸡。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防控本病的关键。疫苗接种应在1日龄进行,有条件的鸡场可进行胚胎免疫。所用疫苗,主要为火鸡疱疹病毒冻干苗(HVT);二价苗(Ⅱ型和Ⅲ型组成),常见的双价疫苗为HVT+SB1或HVT+HPRS-16或HVT+Z4,以及血清Ⅰ型疫苗,如CVI988和“814”。二价苗比血清Ⅰ型疫苗和HVT单苗的免疫效果显着提高。二价苗与血清Ⅰ型疫苗是细胞结合疫苗,其免疫效果受母源抗体的影响很小,但需在液氮条件下保存,给运输和使用带来一些不便。在存在超强毒的鸡场,应该使用二价苗和血清Ⅰ型疫苗。为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可隔代选用不同血清型的疫苗。
3.传染性法氏囊病
(1)病原与流行特点 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为双股双链RNA病毒科,无囊膜,病毒粒子直径为55~65纳米。本病毒耐热、耐酸、不耐碱。56℃3小时病毒效价不受影响,60℃90分钟、70℃ 30分钟可灭活病毒。在pH2的环境中60分钟仍存活,pH12 60分钟可灭活病毒。对消毒药抵抗力强,0.5%酚和0.125%硫柳汞1小时不能将其灭活;对0.5%氯化铵敏感,1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
以突然发病、病程短、发病率高、法氏囊受损和鸡体免疫机能受抑制为特征。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及眼结膜感染。无季节性,但与鸡的日龄有密切关系,一般3~6周龄鸡最易感,其特征为突然发病,病鸡腹泻、精神沉郁,死亡率一般为10%~30%,严重发病群死亡率可达60%以上。成年鸡一般呈隐性经过。病鸡是主要传染源,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用具、人员等,通过直接和间接传播,老鼠和甲虫也可间接传播,还可通过污染病毒的种蛋垂直传播。
(2)症状与剖检 症状:发病突然,潜伏期为2~3天,病初病鸡啄肛,随即出现腹泻,排出白色黏稠和水样稀粪,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发病期排白色水样粪便,恢复期排绿色粪便。病鸡采食减少,畏寒,常扎堆,严重者病鸡头垂地,闭眼呈昏睡状态。到后期因严重脱水,极度虚弱,导致死亡。
病变:病死鸡表现脱水,腿部和胸部肌肉出血,翅膀的皮下、心肌、肌胃浆膜下、肠黏膜、腺胃和肌胃交界处的黏膜有出血点,肾脏肿大,表面常见均匀散布的小坏死点。法氏囊水肿和出血,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切开后黏膜皱褶多混浊不清,浆膜出现一种黄色胶冻样的水肿液,黏膜表面有点状出血或弥漫性出血。
(3)诊断与防治措施 诊断: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症状和剖检变化的特征,法氏囊水肿和出血,体积增大,黏膜皱褶多混浊不清,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还需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注意与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包涵体肝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马立克病、磺胺药中毒、真菌中毒和大肠杆菌病相鉴别。
预防:注意环境消毒。所用消毒药以氯制剂、福尔马林和强碱效果较好,不宜选用季胺盐类消毒药。根据流行特点、饲养条件和鸡只的母源抗体水平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确定首免日龄,应用琼脂扩散试验测定雏鸡母源抗体消长情况,当1日龄雏鸡测定,阳性率不到80%的鸡群在10~17日龄间首免。阳性率达80%~100%的鸡群,在7~10日龄再检测一次抗体,阳性率低于50%时,14~21日龄首免。阳性率高于50%时,应在17~24日龄接种。对于来源复杂或情况不清的雏鸡可适当提前免疫,并进行二次免疫。没有母源抗体或抗体水平偏低的鸡群首免可选用弱毒疫苗,二免用中等毒力苗。在严重污染区、本病高发区的雏鸡可直接选用中等毒力疫苗。
治疗:目前对本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发病早期用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或康复血清进行注射,也可以用高免卵黄抗体进行注射,有较好的疗效。但要防止鸡胚散播疾病。高免血清和卵黄抗体一般只能维持10天左右,因此治愈后还应对鸡群进行主动免疫。
4.禽流感
(1)病原与流行特点 病原:禽流感病毒为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为A型流感病毒。病毒有囊膜,核酸为单股负链RNA。病毒的囊膜表面具有血凝素,能凝集多种动物的红细胞。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脂溶剂敏感。20%乙醚4℃处理2小时可使病毒裂解。对福尔马林、β-丙内酯、去氧胆酸钠、稀酸、氨离子、卤素化合物、重金属离子等敏感。对热比较敏感,56℃加热30分钟、60℃加热10分钟、65~70℃加热数分钟即丧失活性。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即可灭活病毒,紫外线照射可迅速破坏其感染性。在自然条件下,存在于鼻腔分泌物和粪便中的病毒,由于受到有机物的保护,具有极强的抵抗力。粪便中病毒的传染性在4℃可保持30~35天,20℃可存活7天。
流行特点:呈世界性分布,许多家禽、野禽和鸟类都对禽流感病毒敏感。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在冬季和春季容易流行。家鸭和野鸭感染流感病毒均无症状,但可传播该病。禽流感病毒也可感染人和猪。感染发病的家禽、野禽、鸟类和其他动物均可传播该病。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一般认为本病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的,常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传染。病禽的分泌物、排泄物和尸体等能污染一切物品,如饲养管理器具、设备、授精工具、饲料、饮水、衣物和运输车辆等,均可成为病原的机械性传播媒介。吸血昆虫可传播病毒。病禽的蛋可以带毒并通过蛋垂直传播。
(2)症状与剖检 症状依感染禽类的品种、年龄、性别、并发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环境因素等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或神经系统的异常。常见症状有,病鸡精神沉郁,饲料消耗量减少,消瘦;母鸡的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轻度直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和大量流泪;头部和脸部水肿,神经紊乱和腹泻。这些症状中的可能单独或以不同的组合出现。急性型未见明显症状,就已发现病鸡死亡。
病变:因感染病毒株毒力的强弱不同而异。感染高致病性毒株,因死亡快,一般无明显的病变。一般都表现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渗出和坏死变化。典型的剖检变化是口腔、腺胃、肌胃角质膜下层和十二指肠出血。肝、脾、肾和肺常见灰黄色坏死灶。气囊、腹膜和输卵管表面有灰黄色渗出物,并常见有纤维素性心包炎。组织学检查为非化脓性弥漫性脑炎变化,出现血管袖套现象,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灶周围有神经胶质细胞增生。
(3)诊断与防治措施 诊断: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依靠病毒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注意与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支原体病、衣原体病和产蛋下降综合征等的鉴别诊断。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禽场的防疫管理,禽场门口要设消毒池,谢绝参观,严禁外人进入禽舍。工作人员出入要更换消毒过的胶靴、工作服,用具、器材、车辆要定时消毒。粪便、垫料及各种污物要集中作无害化处理;消灭禽场的各种传播媒介。其次要搞好检测,定期检测鸡群,对查出血清阳性的养禽场,要采取可行的措施,加强监测,防止疫情的扩散。一旦发生禽流感,要划分疫区,严格封锁,扑杀所有感染禽类,并进行彻底的消毒,按照我国动物卫生法和农业部的要求,严格执行防疫措施。
由于禽流感病毒的血清型多且易发生变异,给疫苗的研制带来很大困难。免疫预防时应注意选择血清型相同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5.产蛋下降综合征
(1)病原与流行特点 病原为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属于禽腺病毒,无囊膜,能凝集鸡、鸭、火鸡、鹅、鸽的红细胞,但不能凝集家兔、绵羊、马、猪、牛的红细胞。病毒对乙醚、氯仿不敏感,70℃20分钟可灭活病毒,0.3%福尔马林24小时可使病毒完全灭活。
流行特点:除鸡易感外,自然宿主为鸭和鹅,但鸭和鹅均不表现临床症状。各种品系的鸡均对本病易感,褐壳蛋鸡最易感。不同年龄的鸡都可感染本病,母鸡只有在产蛋高峰期表现明显。病鸡的输卵管、泄殖腔、粪便、肠内容物都可向外排毒。
(2)症状与剖检 症状:感染鸡群以突然发生群体性产蛋下降为特征。开始发病时有或没有一般性的下痢、食欲下降和精神委顿,随后蛋壳褪色,接着出现软壳蛋、薄壳蛋。薄壳蛋的外表粗糙,一端常呈细颗粒状如砂纸样。产蛋下降通常发生于24~36周龄,产蛋率降低20%~30%,甚至50%以上,产无色蛋、薄壳蛋、软壳蛋、无壳蛋、畸形蛋等异常蛋,褐壳蛋蛋壳表面粗糙,褪色如白灰、灰黄粉样,蛋白呈水样,蛋黄色淡,有时蛋白中混有血液、异物等;种蛋孵化率降低,出壳后弱雏增多,产蛋率下降2~3周后,开始回升,但难以达到正常水平,尤其是有继发感染时。
病变:无特征性病理变化,一般不引起死亡。可表现为输卵管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输卵管腔内有许多黏液渗出,黏膜水肿、苍白肥厚,因卵黄坠入腹腔,引起卵黄性腹膜炎。
(3)诊断与防治措施 诊断:根据鸡群无特异表现,突然产蛋量下降,软壳蛋、畸形蛋增加,蛋质低劣,根据流行病学特征和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病原分离和血清学试验。
预防:加强管理措施,严禁购进被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污染的种蛋,做到鸡、鸭分开饲养,不使用该病毒污染的疫苗等。
免疫接种:蛋鸡后备鸡、种鸡后备母鸡群,于开产前2~4周(即140日龄左右)注射,整个产蛋周期内可得到较好的保护。
治疗: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时,应加强饲养和管理,同时服用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6.传染性支气管炎
(1)病原与流行特点 病原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为单股RNA。有囊膜,上有花瓣状纤突。多数病毒株在56℃15分钟,45℃90分钟灭活。病毒对一般消毒剂敏感,0.01%高锰酸钾、1%的来苏儿、1%的石炭酸、1%的福尔马林和75%的酒精可在短时间内杀灭病毒。
流行特点:其主要特征是发病和传播速度快,病鸡咳嗽、打喷嚏和气管发出啰音。雏鸡还可出现流鼻涕,产蛋鸡产蛋减少和质量变劣。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肾脏肿大,有尿酸盐沉积。各种年龄的鸡都可发病,但雏鸡最为严重。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无季节性,传染迅速,几乎在同一时间内有接触史的易感鸡都发病。
(2)症状与剖检 症状:主要为呼吸道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气管啰音、咳嗽、喘息、打喷嚏和流鼻涕。产蛋鸡表现为产蛋量下降,产软壳、畸形和粗壳蛋,蛋清稀薄如水。肾型传支表现为排白色米汤样稀粪。病鸡沉郁、脱水,羽毛松乱。
病变:主要表现为气管、支气管、鼻腔和鼻窦黏膜充血,内充有浆液性、卡他性或干酪样渗出物。未成年母鸡可导致输卵管发育不全(变细、变短、部分缺损或囊泡化)。产蛋鸡可见卵泡充血、出血或变性。肾型传支病鸡可见肾脏肿大、褪色,输尿管扩张变粗,内有尿酸盐沉积呈点状或网眼状白色外观,又称花斑肾。严重病例,白色尿酸盐沉积可见于其他组织器官表面。
(3)诊断与防治措施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病毒的分离和鉴定、血清学试验。注意与鸡新城疫、传染性鼻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鸡慢性呼吸道病和禽曲霉菌病等的鉴别诊断。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防止感染鸡只进入鸡群,加强鸡场的消毒,注意鸡舍的通风换气,防止过挤,注意保温。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饲料,增强鸡体抗病力。加强免疫接种,可于10~14日龄用H120与新城疫N79克隆株疫苗混合滴鼻或点眼。或与新城疫Ⅳ系疫苗混合饮水;35日龄用H52与新城疫Ⅳ系疫苗混合饮水;135日龄前后用多价传支油乳剂灭活疫苗注射。
7.传染性喉气管炎
(1)病原与流行特点 病原: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属疱疹病毒I型,有囊膜,不凝集鸡和其他常用实验动物的红细胞。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均敏感。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弱,55℃只能存活10~15分钟,37℃存活22~24小时。对一般消毒药都敏感,如3%来苏儿或1%苛性钠溶液,1分钟即可杀死。
流行特点:主要侵害鸡,不同年龄及品种的鸡均易感,但以成年鸡的症状最为特征。病鸡、康复后的带毒鸡和无症状的带毒鸡是主要的传染源。污染的垫料、饲料和饮水,可成为传播媒介。不发生垂直传播。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冬寒冷季节多发。本病在易感鸡群内传播很快,感染率可达90%~100%,病死率为10%~20%以上。
(2)症状与剖检 症状:表现为发病迅速,呼吸困难最明显。初期鼻孔有分泌物,其后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呼吸时发出湿性啰音。严重病例,高度的呼吸困难,咳出带血的黏液。检查口腔时,可见喉部黏膜上有淡黄色或带血浓稠黏液或血凝块。最后病鸡迅速消瘦,鸡冠发紫,有时排绿色稀粪,衰弱死亡。产蛋鸡采食下降幅度不大但产蛋率直线下降,出现畸形蛋、沙皮蛋等。较缓和的呈地方流行性,发病率低,仅为2%~5%,症状轻,表现为生长迟缓、产蛋减少、流泪、结膜炎。病程长,可达1个月。死亡率较低,为2%左右,大部分病鸡可以耐过。
剖检变化:气管黏膜水肿、出血、靡烂,呼吸道有黏性分泌物和干酪样物质或黄白色纤维性干酪样假膜,严重时充满多半气管。有时喉头有黄白色干酪样阻塞物,炎症也可波及到支气管、肺和气囊等部位,上行至鼻腔和眶下窦。
(3)诊断与防治措施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特征性症状和典型的病变,即可作出初步诊断。注意与传染性支气管炎、支原体病和传染性鼻炎等进行鉴别诊断。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补给维生素,避免鸡群拥挤,搞好鸡舍通风,经常打扫卫生、消毒鸡舍,减少寄生虫感染。在有本病流行的地区,可考虑接种疫苗,分别于30~35日龄和80~90日龄用传喉疫苗,进行涂肛免疫接种。但必须注意接种疫苗的与没有接种疫苗的鸡要严格分开饲养,以防未接种疫苗的鸡感染发病。
8.鸡痘
(1)病原与流行特点 病原:为痘病毒,属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DNA病毒,有囊膜。具有血细胞凝集性。对外界自然因素抵抗力相当强。上皮样细胞屑片和痘结节中的病毒可抗干燥数月,阳光照射数周仍可保持活力。对碱和大多数常用消毒药较敏感,1%火碱、1%醋酸或0.1%升汞可于5~10分钟内杀死病毒。不感染人和其他哺乳动物。
流行特点:家禽中,鸡和火鸡最易感。各种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禽都可感染。鸡以雏鸡和中鸡最常发病,可引起雏鸡大批死亡。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冬两季最易流行。病禽脱落和碎散的痘痂是病毒散布的主要形式。一般须经有损伤的皮肤和黏膜而感染。蚊子及体表寄生虫可传播本病。
(2)症状与剖检 症状:根据病禽的症状和病变部位,分为皮肤型、黏膜型和混合型三种病型。
皮肤型:主要发生于冠、肉髯、眼睑和喙角等无毛或毛稀少部分,形成一种特殊的痘疹为特征。初为灰白色的小结节,后逐渐增大,表面凹凸不平,呈干而硬的结节。许多结节互相连接融合,产生大块的厚痂。病重的小鸡表现精神萎靡、食欲消失、体重减轻等症状。产蛋鸡产蛋减少或停止。
黏膜型:多发于小鸡和中鸡,病死率较高,严重时可达50%。病变主要在口腔、咽喉和气管等黏膜表面。病初呈鼻炎症状,2~3天后,口腔、咽喉等处黏膜发生痘疹,呈黄白色,逐渐增大并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层黄白色干酪样的假膜。假膜不易剥落,强行撕脱,露出红色的溃烂面。假膜逐渐扩大和增厚,阻塞口腔和咽喉部,引起呼吸和吞咽困难,甚至窒息而死。
混合型:即皮肤型和黏膜型同时发生,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剖检变化:皮肤型,在病禽皮肤上可见白色小病灶、痘疹、痘痂及痂皮脱落的瘢痕等不同阶段的变化。黏膜型,在病禽的口腔、咽喉部和气管黏膜上出现溃疡,表面覆有纤维素性坏死性假膜。
(3)诊断与防治措施 诊断:据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常可作出正确的诊断。确诊还需进行病毒的分离和血清学方祛。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鸡舍内外的清洁卫生工作,防止发生外伤。定期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消灭吸血昆虫。发生鸡痘时,要严格隔离病鸡,剥除的鸡痘结痂不能随便乱丢,可用纸包好后集中处理,鸡舍、用具可用2%的烧碱水进行消毒。免疫接种,人工接种疫苗是预防本病的可靠方法。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鸡痘鹌鹑化弱毒疫苗,在鸡翅内侧无血管处皮下刺种。首免在10~20日龄左右,二免在开产前进行。在禽痘高发的地区和季节,可重复免疫接种。接种7~10天后应观察禽群有无“出痘”现象,以确定免疫效果。一般于接种后10~14天产生免疫力。
5. 禽流感有什么症状呀
人类患上禽流感后,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早期症状与其它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有些患者可见眼结膜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一些患者的胸部X线还会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患者伴胸腔积液。大多数患者愈后良好,不留后遗症,但少数患者特别是年龄较大、治疗过迟的患者病情会迅速发展成进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衰竭、败血症休克等多种并发症而死亡。专家建议,病人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该及时就医,一旦被怀疑禽流感病毒感染,应马上住院隔离并报告疫情,防止病情恶化和传染扩散。
=================================================
预防禽流感
由于目前还没有相应疫苗,而冬春季节又是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市民平时应加强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等。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场所;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此外,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热及紫外线均敏感,56℃加热30分钟,60℃加热10分钟,70℃加热数分钟,阳光直射40-48小时以及使用常用消毒药均可使该病毒灭活。
近一段时间以来,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暴发禽流感疫情。在没有特效疫苗和药物出现之前,做好自我防护成为个人预防禽流感的最有效方法。
现有观点认为,禽流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主要是通过禽类粪便中大量的病毒粒子污染空气而传播,直接接触病禽或间接接触病毒污染物也可造成感染。来往于禽流感疫区的人员和车辆是传播病毒的一个重要途径,野生候鸟的迁徙也是病毒传播的重要环节。例如,欧洲目前出现的禽流感疫情就被认为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候鸟带入的。
如果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和吵亏症状,患者应当戴上口罩,立即到医院就医。就诊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接触过病禽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
养殖场应远离居民区、集贸市场、交通要道以及其他动物生产场所和相关设施等;不从疫区引进种蛋和种禽;对过往车辆以及场区周围的环境,孵化厅、孵化器、鸡舍笼具,工作人员的衣帽和鞋等进行唤神严格的消毒;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杜绝鸟类与家禽的接触;在养殖场中应专门设置供工作人员出入的通道,对工作人员及其常规防护物品应进行可靠的清洗及消毒;严禁一切外来人员进入或参观动物养殖场区。
●漂白粉可杀死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没有超常抵抗力的病毒,这比较有利于我们对禽流感的隔离、消毒和净化。根据对苯酚、消毒灵、氢氧化钠、雅好生、漂白粉、高锰酸钾、二氯异氰尿酸钠、百毒杀、新洁尔灭、福尔马林、过氧乙酸等常用消毒药物进行体外杀灭禽流感病毒的试验,禽流感病毒对上述消毒药物比较敏感,在推荐使用浓度下,可以将病毒杀灭。在直射太阳光下,病毒也容易被灭活。
●少与宠物禽类接触
如果信鸽、观赏鸽没有感染禽流感病毒,通常情况下接触是不会感染禽流感的;在禽流感疫区,如碰弯果信鸽、观赏鸽感染禽流感病毒,且环境中病毒浓度很高,日常接触也是有可能感染的。因此,在禽流感疫区,在禽流感流行时期,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应该减少与宠物禽类接触为好。
●买活禽要戴手套
菜市场经常把鸡鸭放在一层叠一层的窄小笼子中,这样很容易通过其粪便传播禽流感。因此最好不要直接用手触摸鸡鸭等活的家禽,可以戴上手套触摸,一般可以不戴口罩,回到家后要用肥皂洗手。
●白斩鸡难杀死病毒
禽肉煮熟、煮透后,通常不会导致禽流感病毒传播。但如果病禽未经煮熟、煮透食用,病毒很可能进入人体。白切鸡的加工方法有可能没有完全煮透,这样如果此鸡“生前”感染禽流感病毒,在烹饪过程中,病毒可能没有完全被杀死,就有可能进入人体。但如果存活,会否通过消化道传入人体各组织中、病毒在人体是如何运作的,这些机理现在都还不清楚。在此情况下,应尽量食用一些煮熟、煮透的食物,少吃或不吃白切鸡。
●鸡精鸡粉可安全食用
禽流感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并不强,56℃加热30分钟,60℃加热10分钟,70℃加热数分钟,阳光直射40-48小时以及常用消毒药均可使该病毒灭活。鸡粉、鸡精等鸡有关产品是以鸡为原料制成的,加工时都通过特殊的流程,一般来讲,高温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食用正规生产厂家(有卫生许可证)的鸡粉、鸡精等鸡有关制品是安全的。
●水禽与养鸡场不可混杂
禽流感病毒在不同种、不同个体的动物上不断传递,是很容易产生变异的。我国家禽存栏量大,饲养点较密集,而且不同种类的家禽饲养点互相交错,尤其是水禽与养鸡场混杂在一起,是非常有利于禽流感变异的。
另外,禽流感病毒感染鸡群后引起的损失与细菌的合并和继发感染有很大的关系,无论在生产现场中或实验室内攻毒试验,都可以证明,适当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死亡损失,这在禽群感染非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后的处理上,是有意义的。
●高危人群多摄维生素C
禽流感的高危人群包括饲养员、屠宰工人等经常与活禽密切接触的人,以及抵抗力较差的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特别是12岁以下的儿童。
饲养员、屠宰工人在工作场所应穿防护服、佩戴防护用具,工作前后彻底消毒;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应避免去菜市场等活禽较多的场所,并注意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和药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提高免疫力很重要
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免疫力对预防禽流感非常重要,市民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发现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对鸡肉等食物应彻底煮熟,特别是煎鸡蛋一定要煎透,避免蛋黄不熟。
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这个名称,对一般人来讲可能有点陌生。因为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把它称为鸡瘟,意大利1878年首次报道。1901年证实其病原为滤过性病原体,1955年才证实该病原为甲型流感病毒的一员。后来发现实际上在禽类中还存在一种相似的疾病叫新城疫。两者常常被混为一谈。
为把二者区别开,现把前者称为禽流感或真性鸡瘟、欧洲鸡瘟,把后者称为新城疫或伪鸡瘟、亚洲鸡瘟。所以,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根据致病力的不同,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高致病性禽流感因传播快、危害大,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2.禽流感病毒与流感病毒是什么关系?
我们通常所说的流感,是由甲(A)、乙(B)、丙(C)三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特别是甲型可引起人类流感大流行,丙型仅引起散在病例。禽流感为甲型流感病毒引起。
甲型流感病毒具有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两种表面抗原,H和N又可进一步细分,H可分为H1~H15,N可分为N1~N9。不同的血凝素和不同的神经氨酸酶会组成一个个具有不同抗原性和致病性的流感病毒,专业术语称之为流感病毒亚型。
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有145个,其中能引起人类流感的主要为H1~H3型,且H1N1、H2N2、H3N2曾在人间造成流感大流行。其他多数亚型的自然宿主为禽类、猪、马等多种动物,特别是水禽类,而且所有的H1~H15、N1~N9亚型抗原都可以从动物中分离到。
3.什么因素决定流感是否会大流行?
流感病毒的最大特点是抗原变异性,而这种变异性能够引起传播力的变化。其中A型抗原变异性最强,经常发生小的变异,称为“抗原漂移”。流感病毒的变异程度不同,引起流行的程度也不同。当流感病毒发生大的变异或亚型转变时,称为“抗原转移”,这时就可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相比较而言,B型变异性较弱,只会引起局部地区的暴发和流行;C型比较稳定,仅引起散发病例。因此A型流感病毒是人类研究和预防控制的重点。
4.禽流感病毒抵抗力如何?
禽流感病毒在低温、干燥以及甘油中可保持活力达数月至一年以上。在干燥的尘土中,病毒能活存14天。在较低的温度下,病毒在污染的粪便中存活至少3个月。在水中,22℃时存活长达4天,0℃时可超过30天。在冷冻的禽肉和骨髓中,可存活10个月。禽流感病毒怕阳光、怕热,对普通消毒剂也很敏感。在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即可被灭活。通过加热(60℃30分种,100℃1分钟)或普通消毒剂(福尔马林、碘复合物等)即可杀灭病毒。
5.为什么说人禽流感是新传染病?
虽然禽流感在禽鸟等动物中已经流行了100多年,但以前一直没有人类感染的报道。1997年,在我国的香港地区,发生了18例人禽流感病例,其中6人死亡。该次暴发的人禽流感,病毒株与当时发生在香港家禽中的禽流感的病毒株一致,均为H5N1型,这是第一次有记录的禽流感感染人类。所以说,禽流感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病。
禽流感的传播特点
6.禽流感的传染源是什么?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动物和人。禽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禽和带毒禽,包括水禽和飞禽。研究显示,对于高致病性禽流感,1克污染的粪便中病毒的含量就可造成100万只禽感染。目前还不能认为人类是禽流感的传染源。
7.禽流感的易感动物有哪些?
对某种传染病具有感染性的动物称为易感动物。鸡、火鸡、鸭、鹅、鹌鹑、雉鸡、鹧鸪、鸵鸟、鸽、孔雀等多种禽类对禽流感均易感。最敏感的为鸡、火鸡,鸭、鹅及其他水禽多为隐性感染。水禽与旱禽同场混养可造成交叉感染,病毒很容易在大规模饲养的鸡群或鸭群中传播。野生与养殖水禽可通过使用共同水体传播。
除了感染禽类,禽流感还可以感染猪。
8.禽流感在禽之间如何传播?
禽流感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禽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饲料、水、蛋托(箱)、垫草、种蛋、鸡胚和精液等媒介,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气源性媒介传播。
在自然界中,鸟类带毒最为广泛,因此,迁徙面广的候鸟、野鸟、水禽对本病传播起着重要作用。家禽体表的寄生昆虫是否也带毒,能否通过叮咬而感染,目前尚不明了。
9.禽流感病毒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给人类?
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传染给人。如果直接接触带有相当数量病毒的物品,如家禽的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也可经过眼结膜和破损皮肤引起感染。
10.禽流感的高危人群包括谁?
兽医和长期从事鸡、鸭、鹅、猪等动物饲养、贩运、屠宰的人员。
11.人与人之间会传播禽流感吗?
目前只发现经家禽传染给人的病例,还没有发现人与人之间传染的案例。也就是说,人和人之间还没有证据证明是可以互相传染的。不过,WHO警告说,从理论上说,如果病毒变种,就可能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12.禽流感是如何在局部地区传播的?
禽流感很容易从一个农场传播到另一个农场。禽类的粪便可含有大量病毒,造成灰尘、土壤污染,再通过空气引起禽类之间的传播。病毒通过污染器械、运输工具、饲料、笼、衣服,特别是鞋子,从一个农场带到另一个农场。病毒还可通过动物的脚和身体携带(如啮齿类动物)而传播。活禽在拥挤、卫生状况差的市场进行交易,也是传播的一种途径。目前,苍蝇传播此病毒的能力尚未得到证实。
13.禽流感是如何远距离传播的?
通过活家禽的国际贸易,禽流感可从一个国家传播到另一个国家。迁徙鸟类,包括野生水禽、海禽和岸禽类,可长距离携带病毒。野鸭是最引人注目的禽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其本身对病毒感染具有较强的抵抗力,有时仅有轻微的、不致命的疾病表现,但它们可长距离携带病毒,并在粪便中排出病毒。人们饲养的鸭、火鸡、鹅及其他用作商业、家养的禽类,会因此造成致命性的感染。家禽的自由流动、与野生鸟类共用水源或者使用一个可能被感染的野生鸟类粪便污染的水源,病毒传播的危险性最大。
14.吃煮熟的禽肉、蛋会被传染吗?
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途径主要是接触感染。禽肉煮熟煮透后,病毒可被杀死,传播的可能性较小,目前尚未发现由于吃禽肉及蛋而受到感染的病例。但如果病禽未经煮熟煮透食用,病毒就可能进入人体。所以如果食用未经检疫或来自疫情暴发区的家禽,则不排除染病风险。
15.买活鸡回家吃是否会被传染?
如果是健康的活鸡基本是安全的,但如果是病鸡就有危险。WHO警告说,人不管接触什么样的病鸡都同样有危险。少量染病的家禽能幸存下来,但它们至少在10天之内还会排泄含病毒的粪便。另外,鸡的翅膀有可能藏有禽流感病毒,所以,鸡翅膀扑打时可能会造成病毒释放。
16.羽绒制品是否传播禽流感?
羽绒制品通常会经过消毒、高温等多个物理和化学处理过程,传播病毒的几率应当很小。
禽流感的临床表现
17.禽流感的潜伏期有多长?
潜伏期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初症状出现之间的这段时期。禽类禽流感的潜伏期从几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21天。人类患上禽流感后,潜伏期一般在7天以内。
18.禽类患禽流感有哪些表现?
禽类感染后发病有两种形式:
低致病性禽流感仅引起轻微的症状,有时仅表现为羽毛皱、乱和产蛋量下降。
高致病性禽流感禽类可突然死亡,且死亡率高,饲料和饮水消耗量及产蛋量急剧下降。病鸡极度沉郁,头部和脸部水肿,伴鸡冠发绀、脚鳞出血、神经紊乱。鸭、鹅等水禽有明显的神经和腹泻症状,可出现角膜炎症,甚至失明。
养殖场一旦发现家禽出现上述症状,即可怀疑为高致病性禽流感。
19.人类患禽流感有哪些症状?
人类患上禽流感后,早期症状与重症流感非常相似,表现为高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有些患者可见眼结膜炎等眼部感染,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部分患者胸部X线片会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患者伴胸腔积液。有些病人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症及其他严重威胁生命的综合征。人类患禽流感的病死率高达30%以上。
禽流感的诊断治疗
20.禽类感染禽流感如何进行实验室诊断?
采集活禽样品时,可使用泄殖腔拭子和气管拭子取样。采集死禽样品时,应采集气管、脾、肺、肝、肾和脑等组织器官。对小珍禽,应采集新鲜粪便。
实验室检验包括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检验。病原学检验包括病原分离、基因鉴定和毒力测定。血清学诊断主要包括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不适用于水禽)、血凝抑制试验(H1)等。
21.如何确认发生了家禽禽流感?
据农业部2004年1月28日发出的《关于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我国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按下列程序确认:
①省级畜牧兽医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派2名以上禽流感专家到现场进行临床诊断,临床症状明显的,可怀疑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②对怀疑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及时采集标本送省级实验室进行血清学检测,诊断结果为阳性的,可确定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③对疑似病例须派专人将标本送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做进一步鉴定,标本不得邮寄。
4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送检的病料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并将结论报农业部。
22.人类禽流感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人类禽流感的诊断原则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综合分析,予以诊断。参照于恩庶主编的《新发现和再肆虐传染病诊断标准和防治指南》,诊断依据如下:
①流行病学史禽流感发生在前,即某地区某禽类(鸡、鸭、鹅等)养殖场大批禽出现禽流感样症状,并死亡;附近或周边地区出现禽流感流行或暴发。
②临床表现突然起病,发热(大于38℃)、咳嗽、咽痛,可出现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可伴有干咳、流鼻涕、流泪等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③实验室检查从病人鼻咽或气管分泌物中分离到流感病毒;患者恢复期血清中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高4倍以上;在患者呼吸道上皮细胞查到流感病毒颗粒特异的蛋白成份或特异的核酸;采集标本经敏感细胞将病毒增殖一代后,查到流感病毒颗粒特异的蛋白或特异的核酸。
4病例分类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人类禽流感病例分类标准,国家卫生部正在组织制定。
23.禽类感染禽流感后需要治疗吗?
目前对禽流感尚无可靠的治疗方法。禽类感染禽流感后,对病禽必须彻底扑杀,以防止疫情扩散。
24.人感染禽流感后如何治疗?
①一般治疗按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病人需卧床休息,多饮水,适宜的营养,补充多种维生素,保持鼻咽及口腔清洁。症状重者应住院治疗。在出现细菌性并发症时,才使用抗生素。
②对症治疗有高热及头痛者,可用物理降温或给予解热镇静剂,小儿禁用阿司匹林。对高热、呕吐者应予以静脉补液。对咳嗽、咯痰者,可服用止咳、祛痰药。
③服用抗流感病毒药物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为病毒M2蛋白抑制物,对甲型流感有效,其作用是阻断病毒吸附于敏感细胞。通常发病48小时内开始用药,可使病毒排出量减少,排毒时间缩短,临床症状减轻,一两天即可退热,并可预防感染向下呼吸道蔓延,减少肺炎发生。扎那米尔(Za-nimivir)和奥司托维尔(Oseltamivir)是神经氨酸酶抑制物,能够抗甲、乙型流感病毒。
25.人得了禽流感可以治好吗?
大多数患者经及时治疗后均可治愈。此病病程短,恢复快,且不留后遗症。少数患者,特别是年龄较大、治疗过迟的患者,病情会迅速发展,病人可因进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衰竭、败血症、休克等多种并发症而死亡。所以,病人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一旦被怀疑为H5N1病毒感染,应马上住院隔离治疗,并报告疫情,防止病情恶化和传染扩散。
6. 为什么禽流感被国际兽医局列为A类传染病
根据我国《动物防改吵疫法》对一类疫病的定笑手义,一类疫病是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碰歼嫌制、扑灭等措施的”疫病,而禽流感正符合一类疫病的条件。国际兽医局把禽流感列为A类传染病,实际上与我国的“一类疫病”是完全相符的。
7. 美国禽流感致超4700万只家禽死亡,这种病的病源是什么
禽流感是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这种病毒的病源出现在家禽的身上。
有些患者可能发展为非常严重的肺部感染,包括呼铅兆段吸不良、胸闷、呼吸短促、气短,甚至亚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些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全身器官衰退。在治疗过程中,应猜答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在预防水平上,通常应防止接触此类死亡家禽。我们必须洗手和消毒。外出时应注意正确佩戴口罩。
8. 我想知道有关禽流感的信息
近日,禽流感在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流行,我国个别省份也有疫情个案发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记者就人们关心的一些问题采访了省疾控中心的有关专家。专家们认为,人间禽流感是可防可治的疾病,只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和防止疫情扩散。
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又被称为真性鸡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感染病,主要发生在鸡、鸭、鹅、鸽子等禽类。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快、危害大,国际上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997年5月9日,香港一名3岁男童体内分离出一株A型流感病毒,同年8月确诊为全球首例由A型(H5N1)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间病例,至当年底,香港共发生18例确诊病例,其中死亡6例。这也首次证实了H5N1禽流感病毒能感染人类,并有很高的致死率。禽流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及道、消化道、生殖系统或神经系统的异常。常见症状有,病鸡精神沉郁,产蛋量下降,咳嗽、打喷嚏和大量流泪和腹泻等。被高致病力病毒感染的禽类,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禽流感怎样传染人?
禽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鸡、鸭、鸽等家禽,人类直接接触受H5N1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H5N1病毒都会受到感染。在自然条件下,存在于口腔和粪便的禽流感病毒具有极大的抵抗力,特别是在凉爽和潮湿温和的条件下可存活很长时间,此外,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
患病后会有哪些症状?
人类患上禽流感后,早期症状与流冒症状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如果患者能及时发现、积极治疗培好,大多数患者治愈后良好,病程短,且不留后遗症。因此,专家建议,病人出现以上症状就应该及时就医,若怀疑患者被禽流感病毒感染,应马上住院隔离并报告疫情,防止病情恶化和传染扩散。
禽流感病毒怕高温
目前研究发现,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高温、紫外线等是流感病毒的“克星”。当流感病毒被加热到56℃并持续30分钟,或者被加热到60℃并持续10分钟时就会丧失活性,如果被加热到65至70℃时只要几分钟时间即丧失活性。流感病毒直射在阳光下40至48小时即可失去活性,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流感病毒,可以迅速破坏其感染性。但流感病毒对低配乱铅温的抵抗力较强,在潮湿低温的禽类粪便中可存活很长时间。另外,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也很敏感。常用消毒药如福尔马林、氧化剂、稀酸、去氧胆酸钠、羟胺、十二烷基硫酸钠、卤素化合物(如漂白粉和碘剂)、重金属离子等,都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如何避免感染禽流感?
由于没有相应疫苗,而冬春季节又是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专家提醒市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疾病非常重要,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发现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不吃生食物或半熟食物,尤其是不熟的动物血液制品。防非典期间养成的勤洗手,房陪腔间勤通风,加强体育锻炼等好习惯不能丢。
9. 对我国家禽危害较大的病毒性疾病有哪些散养家禽如何预防
当前,对我国家禽业危害较大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有禽流感(感染鸡、鸭、鹅等家禽)、鸡新城疫(鸡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减蛋综合征、鸡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病毒性关节炎;小鸭病毒性肝炎、鸭瘟(鸭病毒性肠炎);小鹅瘟、鹅副黏病毒病、鹅病毒性肠炎(鹅鸭瘟)等。散养家禽应认真落实以下重点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全进全出”的家禽饲养制度。
(2)搞好环境卫生。禽舍应每日清除粪便、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消毒。
(3)严禁在发生疫情或被怀疑有疫情的场地和此闭水域及其附近区域放养家禽和引进家禽、购入家禽产品和饲料。
(4)为散隐扒悄养家禽提供清洁卫生的饮水。
(5)接种疫苗。严格按照免疫程灶渣序接种各种疫苗。
10. 禽流感是怎样产生的
禽流感病毒简介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这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不仅是鸡,其它一些家禽和野鸟都能感染禽流感。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
最早的禽流感记录在1878年,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死亡,当时被称为鸡瘟。到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致病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此后,这种疾病更名为禽流感。禽流感被发现100多年来,人类并没有掌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仅能以消毒、隔离、大量宰杀禽畜的方法防止其蔓延。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的地区,往往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一般情况下,禽流感病毒并不容易使人类发病。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蛋白质的不同被分为H1到H15等15种亚型。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两种亚型引起,而人对其中的H1和H3亚型易感。
目前在韩国和日本等地流行的禽流感病毒属H5N1型,通常只在禽类中传播,很少感染人类。尽管曾经出现过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而发病的事例,例如1997年香港禽流感曾使12人患病,其中6人死亡,但这种情况实属少见。此外,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春孝的途径主要是接触感染,目前尚未发现由于吃鸡肉和鸡蛋而受到感染的病例。从微生物学角度讲,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阻止了禽流感病毒对人类的侵袭。首先,人呼吸道上皮细胞不含禽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受体,即禽流感病毒不容易被人体细胞识别并结合;第二,所有能在人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其基因组必须含有几个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第三,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由于含碱性氨基酸数目较多,使其在人体内的复制比较困难。
不过,尽管没有证据表明禽流感病毒会直接引起人类流感暴发,但从进化角度看,人类流感与原先在动物中传播的流感病毒有关。很可能是在历史上人类驯养猪、鸡等动物的过程中,由于人畜接触频繁,猪流感和禽流感病毒的某些毒株发生了变异,获得对人的致病性以及在人群中传播的能力,成为人类流感病毒。这类事件有可能再次发生,因此医疗研究和监测部门仍对禽流感袭击人类的可能性保持警惕。对个人而言,应注重身体健康、保持良好免疫力;食用禽类制品之前要高温充分烹煮,以杀灭病毒。截至目前,我国内地从未发生过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例。我国已经建立了可快速检测禽流感的技术手段,卫生部在几年前就强化了包括禽流感在内的流感疫情监测,多种流感病毒的动向都在监视视野中。
回答者:圆月弯弯 - 举人 四级 12-4 11:28
--------------------------------------------------------------------------------
H5N1病毒
回答拿历者:彦人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12-4 12:01
--------------------------------------------------------------------------------
是这个东西:
流行性感冒病毒
维基网络,自由的网络全书
(重定向自流感病毒)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流行性感冒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香港流感)
分类
界: 病毒界
族: (-)ssRNA病毒
目: [[]]
科: 正黏液病毒科
属: [[]]
种: Influenza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是一种造成人类及动物患流行性感冒的RNA病毒,在分类学上,流感病毒属于正黏液病毒科,它会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借由空气迅速的传播,在世界各地常会有周期性的大流行。流行性感冒病毒在免疫力较弱的老人或小孩及一些免疫失调的病人会引起较严重的症状,如肺炎或是心肺衰竭等。
病毒最早是在扒敏稿1933年由英国人威尔逊·史密斯(Wilson Smith)发现的,他称为H1N1。
H代表血凝素;N代表神经氨酸酶。数字代表不同类型。
目录
[隐藏]
* 1 类型与命名
* 2 形态结构
o 2.1 核心
o 2.2 基质蛋白
o 2.3 包膜
* 3 变异
*
* 5 参看
* 6 参考书目
* 7 外部连接
[编辑]
类型与命名
根据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可以将病毒分为人类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类群,其中人类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为三类:
*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又称A型流感病毒
* 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又称B型流感病毒
* 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C virus),又称C型流感病毒
感染鸟类、猪等其他动物的流感病毒,其核蛋白的抗原性与人甲型流感病毒相同,但是由于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的分类只是针对人流感病毒的,因此通常不将禽流感病毒等非人类宿主的流感病毒称作甲型流感病毒。
在核蛋白抗原性的基础上,流感病毒还根据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抗原性分为不同的亚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通过的流感病毒毒株命名法修正案,流感毒株的命名包含6个要素:型别/宿主/分离地区/毒株序号/分离年份 (HnNn),其中对于人类流感病毒,省略宿主信息,对于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省略亚型信息。例如A/swine/Lowa/15/30 (H1N1)表示的是核蛋白为A型的,1930年在lowa分离的以猪为宿主的H1N1亚型流感病毒毒株,其毒株序号为15,这也是人类分离的第一支流感病毒毒株。
[编辑]
形态结构
流感病毒呈球形,新分离的毒株则多呈丝状,其直径在80至120纳米之间,丝状流感病毒的长度可达400纳米。
流感病毒结构自外而内可分为包膜、基质蛋白以及核心三部分
[编辑]
核心
病毒的核心包含了存贮病毒信息的遗传物质以及复制这些信息必须的酶。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股负链RNA,简写为ss-RNA,ss-RNA与核蛋白 (NP)向结合,缠绕成核糖核蛋白体 (RNP),以密度极高的形式存在。除了核糖核蛋白体,还有负责RNA转录的RNA多聚酶。
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RNA由8个节段组成,丙型流感病毒则比他们少一个节段,第1、2、3个节段编码的是RNA多聚集酶,第4个节段负责编码血凝素;第5个节段负责编码核蛋白,第6个节段编码的是神经氨酸酶;第7个节段编码基质蛋白,第8个节段编码的是一种能起到拼接RNA功能的非结构蛋白,这种蛋白的其他功能尚不得而知。
丙型流感病毒缺少得是第六个节段,其第四节段编码的血凝素可以同时行使神经氨酸酶的功能。
[编辑]
基质蛋白
基质蛋白构成了病毒的外壳骨架,实际上骨架中除了基质蛋白 (M1)之外还有膜蛋白 (M2)。基质蛋白与病毒最外层的包膜紧密结合起到保护病毒核心和维系病毒空间结构的作用。
当流感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完成其繁殖之后,基质蛋白是分布在宿主细胞细胞膜内壁上的,成型的病毒核心衣壳能够识别宿主细胞膜上含有基质蛋白的部位,与之结合形成病毒结构,并以出芽的形式突出释放成熟病毒。
[编辑]
包膜
包膜是包裹在基质蛋白之外的一层磷脂双分子层膜,这层膜来源于宿主的细胞膜,成熟的流感病毒从宿主细胞出芽,将宿主的细胞膜包裹在自己身上之后脱离细胞,去感染下一个目标。
包膜中除了磷脂分子之外,还有两种非常重要的糖蛋白: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这两类蛋白突出病毒体外,长度约为10至40纳米,被称作刺突。一般一个流感病毒表面会分布有500个血凝素刺突和100个神经氨酸酶刺突。在甲型流感病毒中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抗原性会发生变化,这是区分病毒毒株亚型的依据。
血凝素 (HA)呈柱状,能与人、鸟、猪豚鼠等动物红细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引起凝血,故而被称作血凝素。血凝素蛋白水解后分为轻链和重链两部分,后者可以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唾液酸受体相结合,前者则可以协助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相互融合。血凝素在病毒导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血凝素具有免疫原性,抗血凝素抗体可以中和流感病毒。
神经氨酸酶 (NA)是一个呈蘑菇状的四聚体糖蛋白,具有水解唾液酸的活性,当成熟的流感病毒经出芽的方式脱离宿主细胞之后,病毒表面的血凝素会经由唾液酸与宿主细胞膜保持联系,需要由神经氨酸酶将唾液酸水解,切断病毒与宿主细胞的最后联系。因此神经氨酸酶也成为流感治疗药物的一个作用靶点,针对此酶设计的奥司他韦是最着名的抗流感药物之一。
[编辑]
变异
在感染人类的三种流感病毒中,甲型流感病毒有着极强的变异性,乙型次之,而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非常稳定。
乙型流感病毒的变异会产生新的主流毒株,但是新毒株与旧毒株之间存在交叉免疫,即针对旧毒株的免疫反应对新毒株依然有效。
甲型流感病毒是变异最为频繁的一个类型,每隔十几年就会发生一个抗原性大变异,产生一个新的毒株,这种变化称作抗原转变亦称抗原的质变;在甲型流感亚型内还会发生抗原的小变异,其表现形式主要是抗原氨基酸序列的点突变,称作抗原漂移亦称抗原的量变。抗原转变可能是血凝素抗原和神经氨酸酶抗原同时转变,称作大族变异;也可能仅是血凝素抗原变异,而神经氨酸酶抗原则不发生变化或仅发生小变异,称作亚型变异。
对于甲型流感病毒的变异性,学术界尚无统一认识,一些学者认为,是由于人群中传播的甲型流感病毒面临较大的免疫压力,促使病毒核算不断发生突变。另一些学者认为,是由于人甲型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同时感染猪后发生基因重组导致病毒的变异。后一派学者的观点得到一些事实的支持,实验室工作显示,1957年流行的亚洲流感病毒(H2N2)基因的八个节段中中有三个是来自鸭流感病毒,而其余五个节段则来自H1N1人流感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的高变异性增大了人们应对流行性感冒的难度,人们无法准确预测即将流行的病毒亚型,便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性疫苗接种,另一方面,每隔十数年便会发生地抗原转变更会产生根本就没有疫苗的流感新毒株。
[编辑]
致病性、诊断与防治
流感病毒侵袭的目标是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偶有侵袭肠粘膜的病例,则会引起胃肠型流感。
病毒侵入体内后依靠血凝素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经过吞饮进入胞浆;进入胞浆之后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出包含的ss-RNA;ss-RNA的八个节段在胞浆内编码RNA多聚酶、核蛋白、基质蛋白、膜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非结构蛋白等构件;基质蛋白、膜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等编码蛋白在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上组装M蛋白和包膜;在细胞核内,病毒的遗传物质不断复制并与核蛋白、RNA多聚酶等组建病毒核心;最终病毒核心与膜上的M蛋白和包膜结合,经过出芽释放到细胞之外,复制的周期大约8个小时。
流感病毒感染将导致宿主细胞变性、坏死乃至脱落,造成粘膜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加,从而产生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干咳以及其它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当病毒蔓延至下呼吸道,则可能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和间质性肺炎。
病毒感染还会诱导干扰素的表达和细胞免疫调理,造成一些自身免疫反应,包括高热、头痛、腓肠肌及全身肌肉疼痛等,病毒代谢的毒素样产物以及细胞坏死释放产物也会造成和加剧上述反应。
由于流感病毒感染会降低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清除和黏附异物的能力,所以大大降低了人体抵御呼吸道感染的能力,因此流感经常会造成继发性感染,由流感造成的继发性肺炎是流感致死的主要死因之一。
防治流感病毒一方面要加强流感病毒变异的检测,尽量作出准确的预报,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疫苗接种;另一方面是切断流感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流感病毒依靠飞沫传染,尽早发现流感患者、对公共场所使用化学消毒剂熏蒸等手段可以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传播;对于流感患者,可以使用干扰素、金刚烷胺、奥司他韦等药物进行治疗,干扰素是一种可以抑制病毒复制的细胞因子,金刚烷胺可以作用于流感病毒膜蛋白和血凝素蛋白,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奥司他韦可以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成熟的病毒离开宿主细胞。还有迹象显示板蓝根、大青叶等中药可能有抑制流感病毒的活性,但是未获实验事实的证实。除了针对流感病毒的治疗,更多的治疗是针对流感病毒引起的症状的,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等,这些药物能够缓解流感症状但是并不能缩短病程。
[编辑]
参看
* 传染病
* 流行病
* 流行性感冒
[编辑]
参考书目
* CDC publication
* 医学微生物学 第二版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编辑]
外部连接
* 台湾卫生署疾病管制局-流感防治网
* 世界卫生组织流感主页
* WHO flu fact sheet
* CDC flu page
* BBC
取自"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6%B5%81%E8%A1%8C%E6%80%A7%E6%84%9F%E5%86%92%E7%97%85%E6%AF%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