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际知识 > 教育国际化内涵是什么

教育国际化内涵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5-30 09:12:24

A. 什么是教育信息化什么是教育国际化

教育信息化有两层含义:

1.把提高信息素养纳入教育目标,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

2.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者档教学与科研,注重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中心工仿绝作,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

教育国际化就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下;在国际教育贸易市场开放的前提下,使得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首大乱配置;教育要素在国际间加速流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其基本目标是使世界各国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提高,各国教育相互交流、相互竞争、相互包容、相互激荡,共同促进世界的繁荣和发展。

B. 如何做好国际化视角下的学生工作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及其特点

所谓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增加学生的派遣与接受,开展合作研究与联合办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非常丰富,至今虽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但学者们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作了论述。总体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应该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在教育理念、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及师资等方面互相交流和合作的过程。
自从加入WTO组织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有了一定的发展,与此同时也有了自己的特点。
1.教育理念国际化
教育理念的国际化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教育的国际化。要从全球的视角出发,全方位、深入地来认识什么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走出观念的误区,并努力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当今世界有很多国家都提出了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如美国高等教育就明确提出目标为“培养有全球意识的人”,“有国际眼光的人”。邓小平同志1983年10月1日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近些年来,我国高校的发展重点逐步转向了世界、面向了未来,北京大学适时启动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清华大学明确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三个九年、分三步走的总体发展战略”。国家实施“985”工程,标志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被提上了21世纪我国大学的战略发展议程。同时,国内许多重点大学也都纷纷确立创建“世界一流”或“世界知名”大学的发展目标。
2.教育内容国际化
教育内容国际化就是要从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出发,超越国家和民族的界限,从全球化角度来培养学生。在课程内容中贯穿国际化的观点,开设与其他国家相关联问题的课程,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引进国外的原版教材,接收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文化知识和科技成果,紧随国际的发展步伐。我国与越来越多的国家签署了互相承认学历、学分的协议,标志着我国教育质量得到国际承认同时标志着我国教学内容、教学水平与国际接轨。教学内容的国际化不可以一日而语,必须瞄准世界,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从国内高校院系调整、专业易名、双语教学、采用原版或翻译教材等方面可以看出,国内大学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课程内容等方面正在分阶段、有步骤的与国际接轨。
3.教育主体的国际化
教育主体的国际化不仅表现在我国高校聘请国外专家、外籍教师的人数上,而且表现在我国高校外送教师培养的数量上,更表现在我国高校学生主体的留学生数量上。本人不习惯于把学生当作是教育客体来说,原因在于:传统意义上认为,教师是传道受业、育人的角色,而学生则只是接受老师教导的单向学习角色;而愈久的教育实践表明,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只是单纯的单向教与学的关系,双方之间在教与学方面开始处于一种融合状态,特别是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逆向(学习)社会化现象凸显。所以,笔者认为在谈到教育主体的国际化时,不应该纯粹的把学生列为客体(在如今的高校教育这样一个特殊的互动学习组织中,没有纯粹意义上的客体),而应该把其列为教育主体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也许在某些方面,这样的“融合”有些牵强,但还是有它发展的理由存在。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意味着量的扩张,更意味有质的飞跃,意味着新的教育理念、办学模
式和管理方式的催生。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对高校的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以下几方面因素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
1.高校急剧扩招
扩招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逻辑起点,是国际化实现的必经阶段。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推进及实现,高校生源结构发生了变化。在精英教育阶段下,经过严格的高考选拔,高校所获得的学生基本上是高中阶段的一批“尖子”,即我们眼中的“好学生”。他们的基本特质是学习成绩较好,智商、情商都不错,并且都较“听话”。对这样的学生做思想政治工作,一般来说不是太复杂的事情。众所周知,精英教育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就存在差异化。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人数的剧增,这种差异产生了质的变化。在软件和硬件及社会职业需求并没有以相应的速度增长的情况下,无疑增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2.后勤社会化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高校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的加速器。高校后勤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高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全面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以来,各高校积极组建后勤服务企业,实行企业化经营、社会化运作,创造了“托管”、“合管”、“社会参与”等多种方式,广泛引进社会资金,给高校的社会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在明显改善大学的住宿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对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使大学生活园区的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情况。尤其是根据收费多少而分等级的公寓和品种更加丰富、档次多的饭菜,使贫富悬殊的现象更为突出,这对学心理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3.师生关系的变化
师生关系异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问题之一。在国际化教育阶段,高校必然会出现教师资源紧张及教师课程安排过满的情况。一方面师生见面的机会少,高校的有些课堂,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教与学好似是两条线,上课老师按时到,下课马上匆匆的离去,有些同学想追上任课教师讨论问题都很难,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上课结束后都不知道任课教师的姓名。另一方面学生参与机会少,由于教师增长速度赶不上需求的增长,使得很多高校教师出现了跨高校之间任教,其工作环境呈现多元化,必然导致大学生对教师情感上的弱化,致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软硬件匮乏的境地。
4.就业难度加大
高等教育是一种非义务教育,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它应该是一种高回报率的活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高等教育回报率降低,就业已成为受教育者头痛的大难题。当前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是阻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实问题,也是对大众化持怀疑态度者的重要理由。面对严峻的现实,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应当因时而动,因势而变。但由于旧的教育观念和择业观念的影响,许多大学生的就业意识仍然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视就业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唯一目的,尚未实现就业观念的转变。这种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就业心态,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也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新的难度。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种种新的问题和挑战,迫切需要有效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那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一,构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从大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机制建设,以强有力的机制规范人、教育人、管理人、服务人,真正实现机制育人。
第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陶冶、辐射、渗透及整合功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在一种和谐、平衡的氛围中成长、成才和成功。
第四,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校园网络跨越时空的功能,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快捷性、平等性、互动性,做好网络教育工作。
第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广泛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有机整合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能,不断拓展工作思路,研究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解决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C. 如何理解国际化教育和教育的国际化

国际理解教育(E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种族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

国际理解教育(E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为了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增进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民族、国家、地区的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转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促进整个人类及地球上各种生物与自然和睦相处、共同繁荣与发展为旨归的一种教育。或曰是为了培养具有善良、平等、公正、友爱、宽容、聪颖、诚实等优秀品质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在竞争的同时进行合作,在合作的同时竞争的二十一世纪一代新人。

D. 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中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产生了哪些有利的影响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其消极影响表现在哪

找来的几个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你问的问题很严格,应该说这个东西需要自己归纳总结!
我感觉这些问题不单纯是问题是一种课题研究的方向!

如下为我查找的资料!请查看!给予好评!
国内外学术界对大学教育国际化还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我们对大学教育国际化的理解是:
从内涵上说,“大学教育的国际化是指把大学的teaching(讲授),learning(学习),research(研究),service(服务)和management(管理)置于世界教育和文化之中进行建设和管理的这样一种理念、政策和各项措施”。这是一个关于大学教育国际化的概念性定义,这个定义是从管理的角度给出的。
国际化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政策和各项措施,国际化更重要的是它的过程。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大学在不同的时期所要求达到的国际化的程度和目标是不同的。因此,还应该明确提出大学国际化的操作性定义,以便在实际操作中把握一个大学国际化的发展水平和目标实现程度。
从外延上说,“大学教育的国际化是指大学在teaching,learning, research,service和management方面的开放性、交流性和通用性”。这个定义可以测度一个大学在不同时期国际化实现的程度和水平。
“开放性”具体是指一个大学在teaching, learning, research, service, magagement五个方面对外开放的政策及结果。首先,一个大学是否已经制定相关的政策,允许大学在上述几个方面真正的对外开放?其次,如果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政策,还要看具体的结果。比如,每年派出教师和学生的人数和比例,每年吸收外国教师和学生来本校的人数和比例。开放性是一个大学国际化的基础和前提。“交流性”是指在开放性的基础上,一个大学与国外的大学在五个方面进行对等的交流,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交流性是测量一个大学国际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一个大学如果能够实现“交流性”,表明该校的授课语言、知识体系、课程设置和教材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开放性”。“通用性”是指一国的大学能为其他国家的大学所承认和接受,包括学科和专业的设置要互通,课程计划、教学标准及学历掌分要互认,大学的服务和管理标准也要相互承认。通用性是大学国际化发展的一个较高阶段,因为一个大学只有在五个方面达到较高的水平,才能得到国外着名大学的承认。
发展中国家大学国际化的途径和目标与发达国家大学国际化的途径和目标是不同的。许多发达国家的大学已经实现了国际化,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大学还没有实现国际化。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大学来说,更多需要做的是,通过与国外着名大学的合作,进一步扩大开放性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高对外交流的层次和水平,通过开放与交流,尽快在五个方面建立起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通用性标准。其测量的主要依据就是能否通过国际大学认证机构的评估认证以及在全世界
的排名。

(《光明日报》2003年6月3日王庆石、赵彦志文)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刘海峰 (厦门大学高教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国际惯例接轨"是当今高等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含义,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本文所说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高等教育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增加留学生的派遣与接收,开展合作研究与联合办学的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高等教育也日益朝国际化方向发展。如何一方面积极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一方面又防止中国高等教育被同化或完全西化,即处理好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上化或民族化的关系,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历史上东西方本是基本互为隔绝的不同文明体系。作为东方文明体系的中坚代表,中国古代文化包括古代高等教育制度曾强有力地影响过周边国家。文化教育落后的国家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模仿别国的榜样是一种普遍的必然的现象,人类文明的传播总是从先进国家传人落后国家。从公元7世纪至17世纪1千多年间,中国的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曾广泛地影响过朝鲜(韩国)、日本、琉球、越南等国家,东亚国家文化教育的"国际化"实际上便是中国化,以至形成了古代汉字文化圈或东亚科举文化圈。17世纪以后,西方强势文化日渐东来,在文明落差颇大的情况下,西学东渐成为一种合理的历史流动。中国自从清朝末年在被动打开国门之后,接纳、抗阻与移植的矛盾演变。作为现代化"后发外生型"的国家,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从外国引进的。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章程》和1902年的《钦定大学堂章程》、《饮定高等学堂章程》是模仿日本高等教育学制的产物。曾经深受中国文化教育影响的日本,于19世纪比中国先行一步了西方近代文明,因此反过来又向相对落后的中国传播西方高等教育制度。清末民初以日本为中介的西方高等教育制度移植到中国,逐步取代了中国固有的东方型高等教育体系。改书院、废科举、兴学堂,将中国原有的高教体系基本转型为现代高教制度,这是一个痛苦的、曾经引起剧烈动荡的变革。

1922年,中国教育再次转型,新学制采用"六三三四"制,标志着中国教育从模仿日本转变为效法美国。大学实行选科制、学分制,意在培养和鼓励学生的个性自由和竞争意识。然而,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同,尽管中国社会采用了美国式的学制,但却难以吸收这一学制同时带来的教育精神。结果,1931年颁布的《学分制划一办法》规定高等学校一律实行学年制兼学分制。另外,1927年曾力图模仿法国的制度,在中国推广大学区制,因不适应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国情,大学区制试验不到两年便不得不取消。

借鉴外国高等教育经验应当考虑中国的具体情况,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如果一味的模仿某国教育,甚至提倡"某国化",把本国高等教育的民族性都给"化"掉了,则不足取,也不可能长期行得通。50年代初,中国大陆掀起学习苏联的浪潮,认为苏联高等教育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到教学管理等各方面都十分先进,于是全面地、大规模地学习苏联,进行院系调整和专业设置改革。此次调整改革使学科专业结构趋于合理、大学规模扩大、办学效益有所提高、区域布局相对均衡,但迫使理工分家,此后只有苏联模式的文理科综合大学,没有各国通常有的多学科的综合大学,而且专业划分过细过窄,不利于学科的互相渗透和交叉发展。当年中国大陆不得不又进行专业改革,合并一些过专过窄的专业,大学也出现合并和联合办学的改革,可以说这是再次与国际接轨的一次重大调整。

回顾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仿日、学美、效法、学苏几个阶段的变迁,有的阶段几乎还是全盘仿行某国的高等教育模式。在各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国际化",往往是以某一先进国家的高等教育制度为蓝本而加以模仿,其中积累了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它为中国高等教育在新世纪的国际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源。

二、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各国各地区间的文化教育交流也越来越密切。科学没有国界,知识的创新与传播是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任务。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交流的便捷,跨国和跨地区的网络教育正逐渐形成,这使得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

受本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制约,以往中国高等教育虽曾多次以某国为榜样实行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与国际接轨",但还是保留了不少中国特有的制度,如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大学生住校制度、教职工校内居住方式以及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实行的助学金制度。50年代末期以后,经过多年相对独立的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特色,其中有些是与中国国情适应的独具特色的高教制度,也有些是与国际惯例相差甚远的做法,如中央政府部门办学体制,既是学习苏联的产物,更与隋唐至清末的部门办学传统一脉相承。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进行改革,实际上是摆脱以往陈旧的苏联模式,与国际惯例逐步接轨。如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扩大生师比例、裁减行政机构和人员以提高办学效率、后勤服务社会化等管理方面的改革,合并过窄过细的专业、增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专业等学科专业方面的改革。为了改变我国高等教育相对落后的状况,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走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当今中国高等教育在通用性、交流性、开放性等方面还很不够,还需大力推进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坚持留学生的派遣和扩大接受留学生的规模,提高大学的学术水平,使高等教育规章制度尽量与国际惯例接轨。作为现代高等教育"后发外生"的国家,国际化就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之一,加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是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不过,我们在大力提倡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同时,也应有意识地注重高等教育的本土化或民族化,即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或者说是建立一种适应中华民族特性的具有特定面貌的高等教育系统。因为国际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各有特色,即使是西方发达国家,美国与欧洲许多国家之间的高等教育也有不少差异,因此,借鉴外国时一定要结合本国国情,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教育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动因。从广义上说,高等教育是制度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变化也必然要受文化的制约和影响,中国是一个具有5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大国,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积累。16至19世纪来华的西人就曾发现,没有任何一种欧洲文字的书籍的数量可与中文书籍相比,现代美国着名汉学家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也认为1750年以前用中文出版的书籍比世界上所有其它文字的书籍总和还多。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地持续下来的文明,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典籍义蕴闳深,一个人只要走进一个较大规模的中文图书馆,就很自然会惊叹中华典籍之丰富。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曾经是一种优势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影响力,古代高等教育也形成了一些鲜明的特色。虽然近代以来西方文明领导世界发展之潮流,中国也不断输入西洋文化并使高等教育转轨,但具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依托的中国高等教育,理应保持一些民族特色。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各种文化间的差异会逐渐消除或形成一种全球一致的文化,相反,文化的多样性还将长期存在并受到鼓励。高等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自身也必将具备一定的多样性。

今天,世界各国面对具有强大同化能力的强势文化,多采取各种措施顽强地维护本国或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在英语已逐渐取得"世界语"地位、美国文化无孔不入的情况下,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都极力捍卫本国的语言和文化,并力图使自己的教育保存一些特色,甚至连英语的发祥地英国都在高等教育方面坚守自己的一些特色,担心变成美国的第51个州的加拿大在文化教育上也尽力使自己与美国有所区别。日本的高等教育在二战后曾被动地进行美国化,现在则主动地进行国际化,但也考虑到在以美国高等教育为模式或进行改革时,不可忽视美国社会和文化的特殊性。日本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天野郁夫教授便认为,单纯地把美国模式移植到日本的大学中去是困难的,因为国情不一样。在国际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英语世界中强热文化向各国全面渗透,我们既应顺势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又应有高等教育民族化的清醒认识,防止中国高等教育被完全同化。至于如何使中国高等教育民族化也受到重视,我认为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注重人文教育,保持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的教育内容,是最明显地体现文化传统的载体,一个注重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高等教育体系,一般是不会轻易丧失自身的民族特性的。中国文化宝藏中还有不少值得我们珍视甚至输出的精华,加拿大学者许美德教授在《中国大学(1895--1995):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纪》一书末尾提出,希望中国的大学未来不仅仅是为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所需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而且要将中国文化中的精髓和由百年社会巨变得来的历史教训介绍给全世界。鲁迅曾说: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当中国高等教育不仅拿来了西方有用的东西,而且使之本土化、民族化,并最终再度成为高等教育理念与方法的输出国,文化交流真正变成双向时,才算真正达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第二,高教改革不可照搬西方,而应注意保持特色。国际化不能变成"某国化",否则,中国高等教育就可能丧失民族性,"化"成一种没有特色的它国教育的附庸。我们在推进与国际接轨,革除原有高等教育中的积弊时,应防止将原有好的或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独特性给"化"掉了。比如实行全国统一高考选拔大学新生是东亚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自学考试是中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创举,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就是值得我们加以改革和完善的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制度。高等教育本土化、民族化不能代替国际化,不能成为落后体制、拒绝先进文化的理由,国际化也不能取消民族特色,排除本土化,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中国高等教育只有走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道路,才能在世界高等教育系统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2.2 加强教师之间的国际交流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国际交流方法。走出去,就是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国外进修、讲学、搞合作研究,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院派出大批教师到国外高校访问、进修、讲学,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水平。请进来,就是请外国专家、教师到中国来讲学,参加学术讨论。我院还与外国的大学合作办学,把外国教材、教师都引进来,取得了比到外国留学还要好的效果。自开展引进国外智力,对外交流以来,我院外事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聘用外国文教专家和外国专家,加强了与国外的交往和联系,提高了部分师生的外语水平和业务水平,活跃了学院的学术气氛和学外语气氛。通过与国外大学的学术交流活动,培养了一批批高层次国际型人才。
2.3 加强学生之间的国际交流
留学生教育及其规模已成为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的高等学校应该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发展留学生教育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而且还能维护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我国高校应面对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实,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出国留学,充分利用外国的教育资源为我国培养人才服务;另一方面要制订相应的政策,改善办学条件,扩大招收外国留学生,让他们到中国未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让他们了解中国,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友谊。
3 加强国际合作办学
3.l 建立开放的办学体制
开放式办学,一是向世界开放,使高校成为东西方文化和科技、学术交流的桥梁;二是向国内开放,使学校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使高校成为新技术的源泉,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建立开放的办学体制应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家,高校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体,在对外交流中起着主导作用。我国高校在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地位在逐步提高,但仍以政府为主体。这就需要进一步扩大高校自主权,尤其是对外交流的权力,以增强高校在国际留学生市场中的竞争力,使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符合国际竞争的需要。
3.2 促进中外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它能较快地了解、吸取并实践国际上通行的办学模式、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培训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中国高等教育应有选择地引进外资与“外智”,举办多种类、多形式、多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实行不出国门的“留学”培养国际化人才。合作办学还应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走出国门,与外国同行合作办学,这有利于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4 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4.l 要确立适合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努力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高水平、高层次人才。要通过国际交流,努力提高学生的“全球意识”、“国际化观念”。我国要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各级各类学校应制订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观念、国际意识、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树立向全球服务,向全球开放的观点;培养学生具有国际交往的能力,能与外国人和谐相处,尊重外国的风俗和宗教信仰,维护中国的民族尊严和法律权威;培养学生至少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国际知识,了解外国的历史、政治、地理、风土入情等。
4.2 要构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进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市场,必须有科学合理的、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我国高等学校在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上,比较重视专业性和系统性,这是必要的。但我国高等学校要适应教育国际化的需要,必须在课程结构上作较大的改革。一是在公共基础课和文化素质选修课中开设国际教育方面的课程。如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文化,以及介绍外国历史、地理、风俗等方面的课程。二是应在本专业、本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及时补充国外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技成果。三是应选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教材,吸引外国专家、学者来讲学。
4.3 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要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求
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高校教师流失严重,我国应当要尽快培养一支符合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的师资队伍。高等教育国际化需要教学手段和技术现代化,大学教师是站在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的最前沿,应当具备国际意识,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技术和手段以及研究方法。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才会产生一流的科研成果。所以要对高校教师的管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运用激励手段,实现优胜劣汰,鼓励人员流动。对教师的聘用、提升等都引用国际标准,吸引外国知名教授来我国授课。
参考文献
1 叶传项.加快改革步伐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J].中国冶金教育,2001(1)
2 辛镜敏.对经济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1(1)
3 薛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国家化[J].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3)

E. 教育国际化思潮的内容是什么

国内外学术界对教育国际芹仔化还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我们对教育国际化的理解是:教育的国际化是指把讲授、学习、研究、服务和管理置于世界教育和文化之中进行建设和管理的这样一种理念、政策和各项措施。

国际化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政策和各项措施,国际化更重要的是它的过程,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大学在不同的时期所要求达到的国际化的程度和目标是不同的,因此,还应该明确提出国际化的操作性定义,以便在实际操作中把握一个国际化的发展水平和目标实现程度。

教育国际化存在有利于社会综合发展的积极方面:

(1)教育国际化可以弥补第三世界国家智力资源的匮乏,因而有利于提高其教育水平,促进其教育事业的发展。

(2)教育的国际化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技术,这也有利于提高第三世界国家的教育水平。

(3)在教育国际化过程中,一些国际教育援助项目的则念确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教育嫌盯汪发展急需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为这些国家的教育发展注入了宝贵的教育发展资金。

阅读全文

与教育国际化内涵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2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08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6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7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3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3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2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4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3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3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48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5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70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6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2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