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际知识 > 如何在国际上树立中国形象

如何在国际上树立中国形象

发布时间:2023-06-18 23:29:20

❶ 如何宣扬中国的国际形象

1、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宣传思想战线积极作为、开拓进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

2、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窗口,彰显时代创新、体现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当代中国故事也引来八方喝彩。

3、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创新宣传理念、创新运行机制,汇聚更多资源力量。

讲好中国故事,既是责任担当,也要遵循规律、改革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关注、认同与日俱增,但“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噪音杂音依然存在,唯有把握大势、区分对象、精准施策,主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

(1)如何在国际上树立中国形象扩展阅读:

国家形象的重要性: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它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是一个“结构十分明确的信息资本”。国家形象被认为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从一个方面体现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因此,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深受各国政府的重视。

❷ 如何中国负责任世界大国形象的塑造

塑造中国负责任世界大国的形象,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首先要对自己国家和人民负责任。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13亿人口。中国拥有丰富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生存发展的种种压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让人民安居乐业是中国当前最大的责任,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尽责任的基础所在。
2.“大国责任”不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还涵盖了许多内容。例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跨国犯罪、疾病流行都需要整个世界的共同面对。“大国责任”就是以尊重整个人类发展为前提,在任何一个方面都严格遵循国际规则,履行各项义务。
3.“大国责任”应该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类情感,而不应该是过高的期望,盲目的要求。中国要通过履行巩固自身实力,坚持正确的对外方针和政策,遵循各项国际规则这些“大国责任”来做到一个真正的“负责任大国”。

❸ 如何塑造中国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作为反映在媒介和人们心理中的对于一个国家及其民众的历史、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的综合印象,“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其中既包含着对于国家的认识,同时也包含着理性评价和感性态度,“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凝聚力,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体现。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在中国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的进程中,“国家形象”已经并仍将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每一个中国人必然遭遇的现实问题。国家形象,既包含特定国家在国内的形象也包括其国际形象,在全球信息和市场流通的前提下,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国内形象之间往往互相参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仅深刻地影响到本民族每个个体对于国家共同体的认知、认同,从而影响到民族凝聚力和归属感,而且也复杂地影响到其他国家和民族对于中国政府、民众以及所有中国的精神信息和物质产品的接受和评价,从而影响并决定着中国和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地位。 国家形象,作为一种主观印象,实际上构成了人们对于一个国家及其民众的心理预设。负面的国家形象,会使人们对这个国家及其民众的所有相关信息和行为的认知和评价带有或多或少、有意无意的敌对性、排斥性和刻板印象;而正面的国家形象则往往使人愿意用更理解、更亲和、更接纳的方式对待该国及其民众的信息和行为。因此,国家形象的塑造,其实就是对人们认识和评价一个国家及其民众的正面预设的塑造。

❹ 如何塑造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

一、不断学习的政党形象

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政党,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提高学习能力,势必落后于时代。2009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明确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四项总体要求”,即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

在世界舞台上,日本是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国家,也因此具有良好的国家形象。历史上,日本总是在同样的起点甚至在更为落后的情况下起步,却总是最快地向强者学习,之后成为“被学习”的典范。在笔者所做的有关中国形象的国际调研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不仅仅是经济实力、文化影响力,他们还十分看重学习能力,他们认为“成长且不断学习”(Growing
and Learning)是中国形象的积极因素。

其中,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成为引人注目的“中国现象”。从2002年12月26日第1次中央集体学习成为一项制度,到2010年9月29日第67次学习,八年间,差不多40天就有1次课,可见学习的频率是十分高的。而且,学习重点突出,涵盖面十分广泛。粗略划分,所涉及的领域包括经济、民主法治、社会、党建、历史、教育科技、国防军事、三农、医疗卫生、文化、气候环境、民族宗教等12个方面的内容,而以经济(15次)、民主法治(10次)、社会问题(8次)、党的建设(7次)等问题最为集中。

我们的重要邻国——韩国,在得知中共中央集体学习之后,也感叹道:“中国集体学习的主题很丰富,从‘医药卫生改革’到‘适应经济转型期’,其中最多的就是‘国际化战略’。在66次集体学习中,27次同世界局势有关,显示出中国领导人的关注焦点延伸到了何处。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国家。……如果党无能或堕落,国家就会陷入危机。中国共产党从7000万党员中选拔各界精英,每年派出数千人去海外研修。这种自我革新引领了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增长。中国领导人在怀仁堂‘努力学习’之际,韩国政界却因总理办公室非法调查普通国民而陷入权力斗争的乱局中。习惯攻击和抹黑对手的韩国政客看起来很难胜过认真学习的中国领导人。”

今天,中国共产党正朝向开放性的学习型政党努力。在我多次出国访学中,外国人经常问我:“中国是一个大国来我们这么一个小国学什么?”当我们告诉他们:“虽是大国,但在国际事务的很多方面,中国只是一个‘初学者’”,他们则会由衷地称赞到:“中国的学习精神和学习能力值得我们学习!”事实上,学习不仅能够创造奇迹,甚至能够改造一个民族,当学习成为一个政党的集体信仰时,该国的软实力和综合国力无疑是令人敬畏和受人钦佩的。

二、开放自信的政党形象

2010年是中国共产党的外宣丰收之年,在建党89周年纪念日前夕高调推进了几个重大举措,如中纪委、中组部、中宣部等11个中共党务机构的新闻发言人首次集体亮相;中组部召开党内统计专题新闻发布会,对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党员队伍发展等重要数据进行解读……。其中,揭开中央党校的“神秘面纱”,是中国共产党增加开放性与透明度的一个突出例证。作为培训干部的最高学府,中央党校3月份首次接待了来自110多个国家的120多名驻华使节,为这些外交官“释疑解惑”;6月30日,来自国内外30余家新闻媒体的近70位记者(包括42名境外记者)来到中央党校进行集体采访……。

开放透明需要的是信心和底气。通过上述一系列举措,国际社会看到了一个不断壮大且信心十足的党,看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底气倍增的党,看到了一个主动融入国际社会、勇于展示自己,自觉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的现代政党。正如中联部副部长陈凤翔所言:“中国共产党以更加成熟自信的姿态融入国际社会,开明开放的鲜活形象替代了封闭保守的刻板印象。”

党际交往是外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很长一段时期,有些人认为“价值观不同就没法谈”,但现在开始强调“价值观不同更需要谈”,观念转变的动因同样基于自信与自觉。2010年3月,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代表团首次联合派团访华,与中国共产党举行第一届中美政党高层对话。2010年5月24日,中欧政党高层论坛在北京开幕,论坛汇集了来自欧洲国家的30多个政党,这是中国共产党和欧洲政党之间举行的首次高层、多边、战略性对话。讨论不仅涉及党际交往的基本问题,而且涵盖了“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金融体制改革”、“气候变化与环保”等全球治理问题。

的确,差异不应成为对话的障碍,反而应成为加强沟通的推动力。目前,中国共产党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70多个政党建立了党际关系,包括共产党、社会党、保守党、基督教民主党、自由党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政党。

当然,不仅对待成绩要开放自信,对待批评更要开放自信。必须承认,中国发展越快,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质疑和批评可能会越多。一方面,国际社会的确有对华不友好或反华势力的存在,他们坚持“三无政策”:无中生有、无理取闹、无事生非。但另一方面,批评、指责是国际关系的常态。有一次,我与一名美国官员交流,问他:“为什么,在某些地方,中国的形象在下降?”他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却很巧妙地指出,“这反映出中国还不太熟悉作世界大国。我们美国人都知道无论美国政府做什么、美国政党做什么,世界上总有很多人批评我们、反对我们。但这一点正好说明,我们美国是世界大国,既是‘受欢迎的世界大国’,也是‘遭批评的世界大国’。”对我们的启示是,作为大国即使再努力也很难赢得所有国家的人心,在某些情况下,没有真正的敌人也就没有真正的朋友。即使是朋友之间,批评与自我批评,总好过表扬与自我表扬。因此,我们国家、我们党的确要有面对批评、接受批评的豁达与淡定。

三、亲民为民的政党形象

经过89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达到7799.5万名,比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人口数还多。西方的政党一切以选举为重,中国共产党则以亲民为民为重。胡锦涛上任伊始,就去西柏坡考察学习,并郑重提出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被海内外媒体热议为“新三民主义”。在2009年,中国共产党建党88周年之际,多家外国媒体纷纷给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打出“高分”。他们认为,“中国只用了3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英美在工业革命时期需要100年才能完成的使命。”

从孔繁森、任长霞、牛玉儒、郑培民、祁爱群,到“巴山红叶”王瑛、“太行之子”王彦生……,正是无数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才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亲民为民的政党形象。但是,在外宣时,我们不应只向国际社会推荐先进典型、党员榜样——因为再好的典型其代表性总是有限的,而应多宣传普通党员的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在国际社会,外国人一看到什么事情总是“整齐划一”,他们一则敬佩,因为他们做不到,二则害怕,因为他们不可理解。在实践中,摆事实的科学思维,讲道理的逻辑思维,可以给人留下印象,但这种印象是概念化的,只对人的理智产生作用,不容易影响人的情感。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打动人心”,要将“树典型”的套路转变为“讲故事”的思路,一切娓娓道来,既不冲动也不激动,以此产生理想的外宣效果。

此外,改善形象不能只靠宣传历史。在国际关系中,很多国家是很“健忘的”,他们或是由于自身的历史很短,或是对历史很不敏感,所以他们关注的重心是当前的事情。对中国而言,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岁月基本不太了解,却很关注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进行着如何的发展变化。此外,外宣时不应只介绍大工程、大项目、大手笔,而应多宣传普通党员和老百姓的内心世界,介绍他们的平和、他们的希望、甚至他们的焦虑和担心……。

1961年,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华时曾对毛泽东主席说:“再过50年,你们就了不起了!”如今50年未过,世界就已见证了这一预言的初步实现。今天,中国不仅向国际社会贡献物质产品,也开始贡献精神产品。2010年11月3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了题目为“全球治理与和谐世界”的演讲。潘基文认为,《联合国宪章》几乎完美地体现了“和谐世界”这一概念。他特别强调,“和谐世界”是其工作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汇之一,由此足以展现他以及联合国对这一“中国词汇”的重视和青睐。中国正在影响世界,中国共产党也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越来越多的尊重,其形象焕然一新。让我们以“不断学习的、开放自信的、亲民为民的”政党形象争取更辉煌的胜利

❺ 如何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

对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来说,树立起积极正面的国际形象,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虽然我国近年来对这个问题越来越重视,但从实践情况来看,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我们在树立国家形象方面,“破”的方面做的工作较多,“立”的方面有明显的欠缺。
具体而言,我们大都是在国际上出现关于我国的负面舆论之后,才开始“摆事实、讲道理”,着力破除这些言论。这种消极被动的“破”的做法,与防患于未然、积极主动的“立”——在负面言论未出现之前,树立起积极正面的形象——相比,只是退而求其次的办法。

❻ 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作用如何树立在国际上的良好中国形象

1,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作用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中国作为综合国力较强的国家,已成为迈向多极格局的一极。邓小平同志指出:“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也算一极”。中国可以作为“一极”的主要依据是:

第一,中国是独立自主的政治大国,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拥有较强军事防御力量的国家。

第二,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并且是发展中国家中惟一的常任理事国。积极利用联合国讲坛伸张正义,主持公道,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成为世界上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国家。

第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在政治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2,如何树立在国际上的良好中国形象
树立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从大的方面来讲,我认为这要全社会营造一种公开、共赢、友好、积极的氛围。公开透明尽可能详尽并且有信心地报道在中国发生的事情,让国际社会觉得我们并不是在躲避什么问题,或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所以我们应该更透明更友好一些,让外界更愿意了解我们。还有就是要有积极的态度,这应该是媒体报道的一个大的原则,我觉得政府、老百姓、社会团体、阶层都应该有这样一个积极的态度。这其中媒体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媒体可以比较直观地报道和宣传政府的积极形象。但是只靠媒体还不够,为什么呢?因为老百姓私下的一些非议也不利于良好国家形象的树立。因此,应该比较公正、透明地来做宣传工作,这样,我们国家的形象也就提升了,老百姓也高兴。

❼ 如何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

老师出的题目?那可真够误人子弟的----美国、日本(各发达国家)的形象咋样?他树立过什么?

❽ 如何在海外塑造中国形象提出三条建议

第一,把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作为目标来追求。中央企业要把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作为目标追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率先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聚焦发展实体经济突出主业,做强主业。加快打造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的领军企业,打造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的领军企业,打造一批全球产业发展中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企业。通过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创造中国品牌,叫响中国制造,擦亮中国名片,切实增强海外对中国企业的认同感、信赖感,使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等走出国门,享誉世界,以产品赢得市场、赢得未来。 

第二,把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发展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为中央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中央企业作为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不断深化与沿线国家在装备、技术、标准、管理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坚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第三,要把实现互利共赢作为合作的基石。中央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要积极响应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号召,深入研究和遵守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强化依法合规、守法经营意识,突出合作共赢,尊重所在国的宗教文化和风俗习惯,重视提高当地社会责任水平。要继续参与社区建设,保护当地环境,尊重和维护当地人的合法权益,力所能及的支持所在国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要重视与所在国相关方和社会各方的沟通,提高与当地政府、媒体、非政府组织等方面打交道的能力。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建立起对话沟通的纽带和桥梁。

❾ 如何塑造中国的国际形象

公共外交能突破传统外交政府对政府的僵化和民间对民间的软弱,着眼于未来,通过沟通和交流赢得外国民众的信任和承认,中国也因此更有理由更有可能开展成功的公共外交以塑造自己的软权力体系,丰富我们综合国力的概念。
10月1日,美国将重返阔别近20年之久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期将原来里根政府指责的“第三世界批评美国和以色列的讲坛”变成为改变美国国际形象的重要舞台。这是“9·11”后美国政府重新重视以增强与世界沟通为目标的公共外交的重要体现,旨在解决“世界为什么仇视美国”这一问题。
美国的教训对我们不无启示。中国也经历过“非典”对我国际形象先抑后扬的教训。今天,中国日益融入世界。中国的国际形象不仅关系到中国的国际信用从而影响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而且从长远讲,与中国的“软国力”密切相关,已经成为中国的无形资产。中国要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对世界做出更大贡献,必须将中国的公共外交战略提上议事日程。

阅读全文

与如何在国际上树立中国形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52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25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10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51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7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62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96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56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19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24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43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50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54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67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9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6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90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17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4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