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理解国际事务应由各国平等协商
正如人虽有种族、肤色、语言、信仰的不同,但都生而平等一样,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大家庭的平等一员,都享有自主、自立的权利和应有的尊严。各国平等相待,尊重彼此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各国的内部事务由本国人民自己决定。
B. 会计与会计(国际事务方向)专业有什么不同
当然可以啦,大才小用而已。
C. 怎样理解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很复杂的,没有永远的敌人,更没有永远的朋友,一切都以国家利益为基本。
当今国际关系格局是:世界多极化趋势, 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国家力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国际关系批判理论
国际关系批判理论跨越多种社会科学,在本质上而言也不是一种国际关系的理论。拥护者如罗伯特·寇克斯(Robert Cox)强调人类对于解放的需要,因为国家减少了在提供个人服务和安全上的角色。因此,这种“批判”的国际关系理论是以国家为中心的。
国际关系批判理论包含多种理论流派,不可能出现一个完整的列表,例子包括功能主义、新功能主义、女性主义、依赖理论(Dependency theory)等。
D. 国际事务是什么意思
国际事务就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事务,包括外交、贸易、经济、文化交流等等。
E.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是个什么专业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该交叉学位课程以国际学学位课程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对当今全球力量的整体认识。
培养能力
通过学习,将具备了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熟悉和了解世界各国的知识和国际关系;
2、了解世界各国的国际事物与国家、地域间的交往活动,具有从全球视角观察决定当代国际事务进程的结构、动力和网络的能力;
3、提高自身的文化认识和知识技能,并获得工作所需要的相应语言能力;
4、熟练地掌握外语,具有较强的外语阅读、翻译能力和较好的听说能力。
主要课程
国际学:比较政治学导论、资本主义的起源、全球关系认识、全球关系课题、国际政治经济、国际组织、中国与世界、发展政治学、中国和世界、选修课程等。
欧洲学:当代欧洲形成、语言初级1a、资本主义的起源、全球关系课题、欧盟组织、语言初级1b、国际政治经济、欧盟:政策与法规、语言中级2a、中国与世界、发展政治学、语言中级2b、中国和世界、语言高级3a、语言高级3b、选修课程等。
国际学与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汉语:比较政治学导论、语言选修1a、全球关系课题、语言选修1b、国际组织、语言中级2a、中国与世界、语言中级2b、中国和世界、语言高级3a、语言高级3b、选修课程等。
F. 什么是国际事议
大概类似于国际会议,主要是指数国以上的代表为解决互相关心的国际问题、协调彼此利益,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寻求或采取共同行动(如通过决议、达成协议、签订条约等)而举行的多边集会。
国际事务就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事务,包括外交、贸易、经济、文化交流等等。
补充资料:
国际民商事争议是指国际民商事交往中各方当事人之间在权利义务方面所发生的各种纠纷。在当今国际民商事交往中,由于各国法律有别,当事人的利益不同,以及其内在或外在、人为或自然的原因,难免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民商事争议。为了促进和保障国际民商事交往的正常进行,公正、及时、有效地解决国际民商事争议是国际私法的重要任务。
G. 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专业的区别
网络一下,你就知道~~~~谢谢!
H. 请举例说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对于世界来说,中国在地区和国际经济事务中所扮演的积极和建设性角色不可或缺。近年来,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全球贸易、国际发展和减债、金融稳定、能源等国际重大经济问题上与各方进行了坦诚对话和交流,积极反映发展中国家的关切,并通过自身努力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发挥了中国作为南北对话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为促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1.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性大国。尽管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我国潜力巨大、前景光明,是一个正在和平发展的大国。 2.市场潜力巨大;是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国人口众多,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市场潜力巨大,是世界商品的销售市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投资需求不断增长,是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3.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的参与。.我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在当今世界树立起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联合国、世界银行,IMF,APEC,WTO,国际原子能机构,上合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
I. 全球治理和国际事务有什么区别
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是一门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的交叉学科领域,注重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方向超越传统的学科限制,将理工背景、社科素养和全球视野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具有社会科学思维、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和全球视野的复合型全球治理人才。
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a. 进入与全球治理事务相关的国际组织、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等机构承担重任。
b. 熟练掌握外语、跨学科知识和先进技术手段,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创新型人才。
c. 面向国家关于加强全球治理、“一带一路”和国际组织人才的需求,能够在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相关领域发挥引领性作用。
二、培养成效
本专业学生需掌握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全球视野、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具备跨学科的基础知识、跨文化沟通和交流能力,以及开放包容的价值观和态度,为国际组织、全球治理、国际事务等领域从事国际公共政策研究和国际公共管理奠定扎实基础。具体包括四个方面:
通识教育。具有广博的通识教育知识基础能力,包括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掌握基本的科学
基础、数理基础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
专业素质。接受严格的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的训练,掌握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调查统计和大数据等最新研究方法所需的软件和模型,具有解决复杂全球性问题的专业能力。
全球视野。具有全球公民责任感,培养开放包容的全球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全球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知识,有不少于三个月的国际交换学习和两个以上国
家或国际组织的实践经历。
创新能力。具有批判思维和创造力、跨文化沟通和创新能力,以及熟练的社交和情绪管理能力,能够适应和胜任快速变化的全球环境。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本科学制四年,按照打基础、强专业、拓视野、重创新的思路,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全球治理素质和能力。本科最长学习年限专业学制加两年。
第一学年:通识教育。重点学习外语、高等数学、人文社会科学通识课程。
第二学年:专业素质。重点学习全球治理专业课程,全球事务各专题领域课程和分析性课程。第三学年:全球视野。重点选修跨国、跨区域和跨文化类课程,参与全球事务实习实践。
第四学年:创新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参与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和暑期课程等实践和学术活动。
完成课程和培养环节要求后,全球治理专业方向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
本科培养总学分156 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5 学分,专业教育课程101 学分,自由发展课程
学分10 学分。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 通识教育45学分
(1) 思想政治理论课14学分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学分
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学分
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学分
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学分
(2) 体育≥4学分
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6
学期为限选,第7-8学期为任选。学生大三结束申请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需完成第1-4学期的体育必修课程并取得学分。
体育课的选课、退课及境外交换学生的体育课程认定等请详见2018级学生手册《清华大学本科体育课程的有关规定及要求》。
(3) 外语(一外英语必修4或8学分+2学分,一外小语种必修6学分)
一外英语学生大学英语课程要求4或8学分,英语实践环节2学分。
入学英语分级为1、2 级的同学,须在公共英语、通识英语课程或外文系英语专业课程中修满8 学分,建议大二结束前完成;英语分级为3、4 级的同学需修满4 学分的英语通识课程或外文系英语专业课程。建议大一结束前完成。建议所有学生后续学期继续选修英语或英文授课课程,坚持英语学习不断线。
修读外文系认定的其他院系开设的全英文授课课程,可减免相应的大学英语课程学分,最高可减免4 学分。外文系认定课由教务处定期更新。外语课程开课目录请参考每学期选课手册。
设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必修,不设学分,学生进入大三后报名参加。
一外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学生入学后直接进入课程学习,必修6 学分。
J. 如何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新挑战:
一是现有的比较成本优势加速削弱。
二是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加大。
三是适应新技术经济范式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变革能力薄弱。
新机遇:
其一,有利于促进二、三产业的深入融合。
其二,有利于催生新的产业群体和经济增长点。
其三,有利于加快传统产业的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一方面,新技术、新工艺将大量应用于传统行业,大幅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激活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一些传统产业将转型升级为使用新技术、采用新生产方式、满足新市场需求的新产业。
其四,有利于缓解日益趋紧的要素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