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理解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动因
根本动因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新的生产方式使得一些国家由边缘上升到中心,而另一些传统大国逐渐实力下降,最终形成格局的变化。
在变化的过程中,民族性、文化传统、关键转折期决策层的政策、霸权转移时期战争的胜负等等,都会影响格局的走向
Ⅱ 当今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国际社会中国际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基本态势。
本质:国际战略格局本质上是一种国际战略力量的对比。
基本特征:
一、国际战略格局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
二、国际战略格局同世界经济格局相适应。
三、国际战略格局同国际秩序相互作用。
四、国际战略格局各层次相互独立相互影响。
演变的动因:
一、国际战略力量及其相互关系的重大改变。
二、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形势特点:
一、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城多极化趋势。
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试图建立一个新的安全结构。
三、经济因素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在上升。
四、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对国际安全的影响相对突出。
五、军售竞争和大幅度军费投入对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
发展趋势:
一、战略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二、世界"五大力量"关系将日趋复杂化。
三、中国的地位与作用将越来越突出。
(2)如何理解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动因扩展阅读:
威斯特伐利亚格局
近代国际关系格局的第一次演变发生在17世纪初期,其标志是该时期席卷欧洲的30年战争。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成为现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和约确立的国家无论大小、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均能以主权国家身份参与国际协议的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而载入史册。
如果用国际关系学"多层分析"方法去总结这段历史,则可见此时期发生了多层变化:
1、从国际层面上看,神圣罗马帝国控制欧洲局面已经走向衰落;
2、从国家层面上看,民族国家(nationstate)成为国际舞台的主要角色;
3、从决策者个人层面看,王权逐步代替了神权,各国君主的国家"主权"意识增强, 国际关系中的纷争更多地体现了决策者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主观意愿。总之,此阶段是建立在主权国家基础上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阶段。
国际格局的形成与发展(1991-)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世界发生了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巨大变化,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国际关系格局进入了一个转型期。两极世界剑拔弩张的对峙状况的结束,给国际关系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世界各种力量经过发展和重新组合后,新的"多极化"世界格局已经初见端倪。由于视角的不同,学术界对新格局的看法不尽相同。然而,尽管国际格局的发展仍有若干变量,但用"一超多强"来形容目前世界格局,是相对全面的一种概括方法。
参考资料:互动网络-国际战略格局
Ⅲ 如何理解国际战略格局的构成要素和本质
国际战略格局的构成要素有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和人文等等,其本质就是国家的实力及影响力。
Ⅳ 如何理解国际战略格局的构成要素和本质
把握战略主动,才能赢得先机。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可能一帆风顺,而是时刻面临危机和挑战,处处充满曲折与坎坷。只有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才能从容不迫应对各种危机与挑战。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和传统优势。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的奋斗以武装斗争为主,对战略主动的把握集中体现在军事斗争上。
国际战略格局面临深刻调整,世界主要国家在政治、经贸、军事、科技等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一直没有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日趋严峻,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发展利益的任务艰巨繁重。
(4)如何理解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动因扩展阅读:
国际战略格局的相关情况:
1、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际问题如果处置不当,极易影响我国发展,使党和国家工作陷入战略被动。实践证明,把握战略主动是化解战略难局、困局和危局的重要手段。
2、面对国际形势新变化,我们只有始终心怀战略警醒、保持战略定力、拓展战略视野、加强战略谋划,通过周密的战略运筹争取有利的战略环境,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才能应对好复杂国际形势。
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宏阔的战略视野和高超的战略运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Ⅳ 影响国际战略格局演变条件通常包括哪些
影响国际战略格局演变条件通常包括:
1、国际上各种基本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2、国家间关系经历深刻变化。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政治力量的对比以及政治利益的划分情况。包括主权国家、国家集团和国际组织等多种行为主体在国际舞台上以某种方式和规则组成一定的结构,由各种政治力量对比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势和状况。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国际体系处在深刻变迁之中,不论是力量格局结构,还是国际关系的性质以及全球治理规范,都在发生重大改变。
(5)如何理解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动因扩展阅读
国际战略格局基本趋势和特点
第一,世界形势仍将继续保持总体和平稳定,但局部战争和冲突仍难以消除,一些地区还可能出现激化趋势。
在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世界形势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将有所增加,但从整体上看,世界既难以进入一种有序的轨道,也不会失去控制;到处充满动荡和矛盾,但又保持着总体上的平衡。
第二,国际力量对比加速调整,但难以出现颠覆性的根本变化。国际体系变迁首先体现为国际权力转移。
力量对比变化所引发的权力转移不是直接表现为既有霸权国家被一个新的霸权国家所取代,而是西方传统大国的主导权仍在但出现明显衰颓,且面对国际难点问题多有力不从心。与此同时,非西方新兴大国整体力量上升,国际角色日趋多元。
第三,体系变迁带来的不平衡性更趋显现,经济体系转型快于政治安全转型。国际体系在一些方面出现了阶段性变化和转型态势,军事、经济、安全、文化以及全球文化等各个方面均有所体现,但各个领域的调整并非完全同步,相互间的差异与不平衡性比较明显。
第四,竞争与合作、冲突与协调并存,将成为国家之间尤其是大国关系的基本形态。
Ⅵ 如何理解国际战略格局呈现“一超多强”态势和“多极化”趋势“
要说道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这个概念,首先要从这个格局之前的世界格局谈起,自二战结束之后,世界格局定格于“雅尔塔构架”,二战结束的前期,盟国的苏美英三巨头在前苏联黑海之滨的旅游胜地雅尔塔举行了一个决定战后世界格局的重要会议,这就是雅尔塔会议,在这个会议中,三个巨头确定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其中一个重要的架构就是,美国与西欧的强国组合控制世界的西方,前苏联及东欧的组合控制东方,两方的分界就是东西德国之间的边界。由此,形成了苏美两大超级大国平衡世界,这就是从1945年到1991年长达46年的两强争霸的世界格局。自1991年前苏联的解体,东西德国的合并,华约集团的解体,两强独霸的格局被打破,前苏联的衰落,世界进入了美国唯一超级大国独霸的局面,这就是一超的概念,随着前苏联的解体,西欧没有了苏联对西欧的威胁,西欧强国逐渐走向了摆脱美国控制的势态,这就是多强的形成,另外一个局面,这就是少数发展中国家的崛起,这包括中国,印度,巴西等,随着这些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他们也在世界格局中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另外,随着美国对中东政策的变化,引起了国际石油价格的飞涨,这就为俄罗斯在石油输出中获得了极大的经济利益,俄罗斯也逐渐从衰退中翻身,逐步恢复了元气,也成为了最为重要的一个强国。以西欧强国英法德为主的欧洲,及东方的俄罗斯,中国,南亚的印度,南美的巴西等构成了多强。美国这个唯一的超级大国以及上述这些多强通过国际间的合作协调平衡,主导着世界战略格局和主要的经济政策。一战、二战对世界的极大伤害以及二战之后的冷战,这些历史已经让整个世界意识到了“热战”和冷战对整个的巨大伤害,整个世界也逐渐学会了如何合作和妥协,通过合作获得具有规则性的发展,通过妥协避免了激烈的纷争。尤其是冷战的两超争霸局面,虽然是避免的巨大的杀戮,但是,整个世界却笼罩在两超的核恐怖威胁之下,对于核恐怖的惧怕甚至超过了战争本身,这就是,现在,所出现的多极化趋势,所谓多极化,不是简单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共同协调平衡,而是具有代表性的大国构成的多极化架构,由这个多极化架构平衡整个世界的战略结构,在和平的条件的竞争和纷争平衡。这些代表性的大国就是西欧的英法德意主导发达国家,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亚洲的中国,印度,南美的巴西构成了新型强国,它们主导着发展中国家,美国这个唯一的超级大国承担着东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一些中间特性的国家,这些势力就构成了所谓多极化的格局。在这个格局中,没有超乎寻常的势力,各个势力处于相对的平衡之中,只能共同协同,形成在竞争中妥协和合作的特点,在动态的平衡中发展,这是整个世界性的共识。对于中国来说,多极化具有更好的发展条件,更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战略的需求,为什么这么说呢,自二战结束以来的国际战略势态,对中国有很多的不利影响,首先,中国也是冷战受害者,因为两超都对中国进行遏制,与此同时,两超所控制的势力范围中的国家也因此对中国实行遏制政策,因此中国处于了夹缝中的恶劣环境,而多极化的形成,中国的战略空间豁然开朗,中国跟整个世界的关系从遏制中的封闭,走向了中国是多极化的一级,这个局面相对于近代及现代的历史,是一个难得的好局面,好机会。
Ⅶ 国际战略格局为什么向多极化加速演变
2008年金融危机,但是2008年是国际战略格局加速转换的关键一年,俄格武装冲突、北京奥运盛会、世界金融危机等三大事件标志着冷战后形成的“一超多强”与“一超独霸”的国际战略格局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1)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由于对外过度扩张、对内透支消费并放松经济监管,导致危机爆发,内外交困。(大家都知道是,国际资本的贪得无厌,国际金融资金链供应不上,战争也无济于事,遇到强大阻拦,迫不得已才引爆了金融危机,让全球买单)布什政府对外奉行凭借武力推广“民主”价值观的“新保守主义”,发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极力在“大中东”、‘‘大中亚”、东欧和亚太等地区扩张,将针对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反恐战争”扩大化与长期化,遏制并围堵俄罗斯、中国等新兴大国,以至陷入反恐“无底洞”,招致俄罗斯强硬反击,对外称霸战略四处碰壁。布什政府对内奉行自由放任的市场原教旨主义,一味举债,寅吃卯粮,致使次贷危机恶化为金融危机。在此情况下,美国“软”“硬”实力均遭重创,其“一超”优势地位明显下滑。
2)“多强”发展加快,中、俄、印度、南非、巴西迅猛崛起。欧盟不断深化一体化进程,对外联合自强,自主性、“软”实力与经济规模效应日益突出;日本对内改革调整,对外加强日美同盟和亚洲外交,争当政治军事大国;俄罗斯内外并举,自强不息,上演“王者归来”;印度外交左右逢源,经济增长总体向好,不甘只当地区大国;中国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国际影响力举足轻重。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3)大国关系加快重组。俄格冲突导致美俄矛盾长期化,美国和日本极力拉拢印度,美日印“新三角”引人注目,西方大国对华玩弄“两手”,一方面利用合作,另一方面防范戒备。 以印度最为明显。如果大家不太懂,可以看看我的前几篇文章,关于印度的。
4)国际战略格局多极化明显加速。“一超”的“单极”迷梦已告破灭,“多强”地位上升,影响增大,“一超(美)五强(欧盟、中、俄、日、印度)”的格局日益推进。
5)其实,综合国力就是三个:中俄欧美。论经济金融综合实力:人民币、欧元、美元。
Ⅷ 如何理解未来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作为一个大学生应做什么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也应该追求精神财富。
物质社会的飞速发展,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而且在某些方面侵蚀了人们的精神脊梁。当代大学生尤其容易感到空虚和缺乏快乐。
例如,互联网的发展为打开了获取多元化信息、文化和知识的窗口。同时,也成为传播不良思想、投机取巧、浪费时间的工具。大量学生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白白浪费时间。
新时代大学生要培养思维和洞察力的基本素质,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开阔眼界,丰富精神世界,丰富课余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做一个健康、积极、积极的人生观。有前途的社会主义青年。
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是:
1、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志存高远、忠于祖国,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爱国者。
2、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敢于担当、勇于奋斗,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建设者。
3、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勤奋学习、锤炼身心,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过硬本领和高尚品格的接班人。
一个人的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一个人的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新时代青年只有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
Ⅸ 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过程
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雅尔塔体系
苏联解体,冷战后:一超多强,向多极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