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上哪里的难民最多
世界难民上千万 美国安置最多
2005/06/21 17:09
联合国大会把6月20日定为世界难民日。根据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的统计,全世界约有1700万名难民。在这众多的难民当中,美国是全世界收留并安置难民最多的国家。现在有16个国家愿意重新安置难民。
30年接纳250万
自1975年以来,美国对250万难民提供了重新定居的机会。美国国务院负责人口、难民和移民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托马斯·格林菲尔德说,虽然这些年来难民人口保持稳定,但是难民的国家来源却发生了变化。“过去我们收留的难民大多来自世界两个地区,不是前苏联,就是东南亚。今天情况变了。我们在全世界都很活跃。去年,超过半数到美国定居的难民都来自非洲。”2004年美国政府重新安置了来自65个国家的5万2000名。此外,美国每年接受两万名古巴人和海地人到美定居,还接受2万到4万名全球各地寻求政治庇护的人。
敞开大门但防止危害
托马斯·格林菲尔德说,美国政府预期2005年的难民人数跟往年大体一致。唯一一次来美定居的难民和寻求庇护的人数下降是在2001年9月11号恐怖份子对纽约和华盛顿进行袭击后的一年。2002年获准进入美国的难民只有2万2000人。
美国公民和移民局的“难民、庇护和国际行动办公室”主任卡迪希说,9-11之后,他们所面临的挑战是,一方面要防止有人伤害美国,一方面又要向难民和寻求庇护者敞开大门。他说,“当然,我们更加谨慎了,要确保入境美国的人不会威胁到我们国家。所以,我们加强了检查犯罪记录和盘问个人情况的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在美国登陆的难民是真正的难民。”
文化教育
除了进行详细的安全审查之外,在美国定居的难民还要参加文化方面的情况介绍。这些课程在难民中心开设,一般都用难民的母语教授。文化介绍的内容包括乘飞机旅行的基本知识,如何使用现代化电器,以及难民将要被安置的美国社区的文化生活习惯。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公共关系部的资深官员盖迪尼说,许多美国人可能以为移居美国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其实对难民来说却是很艰难的选择。 她说∶“对难民来说,移居美国的决定意味着他们很可能再也无法回家了。”
难民在美国的幸福生活
盖迪尼说,如果难民不能重返家园,邻国也不愿意提供政治庇护,那么移居第3国就成为他们唯一的选择。她说难民一旦定居在美国社区,他们往往都生活得很好。她说∶“许多难民以前从来没有享受过美国所提供的这种政治、教育或社会机会。因此,来到美国之后,他们就成为最爱国的新一代美国人。他们是一群工作极其努力,致力于建造新家园,也愿意回馈社会的人。”
社区旧貌换新颜
难民们被安置在全美各地的城市乡镇,比如,在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市和堪萨斯州的托皮卡市等地。罗钠德·穆尼亚是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社区安置处”的两主任之一。他说,近年来,难民和寻求庇护者改变了华盛顿地区的面貌。
穆尼亚∶“比方说,U街的走廊地带,现在被称为小埃塞俄比亚。那里建立了十间埃塞俄比亚餐馆,而这些地区过去非常破落。如果你跨过马路到维吉尼亚州的阿灵顿市,你会发现,很多东南亚人住在那里,这种情况出现全美各地。”
从难民到永久居民到公民
到美国定居的难民将得到工作许可,允许他们立刻在美国工作。穆尼亚说,工作许可可以帮助难民维持自己和家庭的生计,也减少了他们对公共协助的需要。拥有难民身份一年之后就可以申请永久居留权,而具有5年永久居留权后就有资格申请成为美国公民。
Ⅱ 联合国难民署总部是哪个国家
联合国难民署总部是日内瓦。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的主要目的是保护难民的权利和健康。总部位于日内瓦,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努力确保每个人有权在另一个国家寻求避难。
找到安全的避难所和自愿回国。除了帮助难民返回该国或在他国定居,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还寻求永久性解决他们的困境。
机构宗旨:
该组织的章程规定其工作是人道主义的、社会的和非政治的。它以“外交中间人”的身份出现,在有关政府组织和个人的协助下,实施其各项援助难民的方案,对属于高级专员职权范围内的难民,提供国际保护,帮助他们自愿遣返或归化于新定居的国家。
章程规定的属于其职权范围内的难民,是指由于有正当理由惧怕因种族、宗教或政治原因而受到迫害且身在该国之外,并且不能或由于此种惧怕而不愿受到该国保护的人。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联合国难民署
Ⅲ 难民曾在哪里住过
新华网上海8月16日电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这座远东大都市曾是约3万犹太难民的避风港,他们得到中国人的帮助,或驻留上海、或中转他乡,最终躲过欧洲纳粹的迫害,这是上海创造的生命奇迹。专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几乎就在中国百姓帮助犹太难民的同时,上海南市老城内由法国神父饶家驹等慈善人士倡导的“安全区”,也保护了约30万中国难民。近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上,中外学者提出,上海见证了二战时期难民救援的多种国际合作模式,这些历史印迹应当获得更好保护,建议联合申报世界遗产名录。“30万”和“3万”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后,大量中国难民涌向上海法租界和公共租界。随着日军侵袭不断、生灵涂炭,在上海这个中西交融的城市各方救援力量活跃,红十字会、慈善团体云集赈济,中共地下党组织也积极开展难民救助工作。1937年11月,在上海国际红十字会副主席、法国神父饶家驹带头斡旋下,一个旨在保障中国难民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秩序的“安全区”在与租界毗邻的上海南市老城北部建立起来,这个地方被称为“饶家驹安全区”或“南市难民区”。中国改革开放后不久,青年历史学者潘光听父亲潘大成(曾用名:潘达)讲述了这段鲜为人知的抗战经历。潘达是当年饶家驹的助手之一,亲历了安全区的组建,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共地下党员。出生于1911年的潘达是越南归国华侨,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上世纪30年代,他在震旦大学读书时认识了来校授课的饶家驹。后来,潘达应聘为哈瓦斯社(法新社前身)以及《大晚报》的记者,活跃在法租界。淞沪会战爆发后,潘达受中共党组织派遣,从事难民救济方面的工作,具体负责联系的正是包括饶家驹在内的国际红十字会人士。他协助饶家驹在安全区开展救济工作,后来受饶家驹委托接管了国际救济会第一难民收容所的工作。如今,中外学者根据潘大成等人早前的回忆,对这个安全区的概貌重新还原。这个区域约占上海南市老城的三分之一面积,呈半月形。1937年11月至1940年6月间,在法国、英国、美国、瑞士、挪威等国国际人士帮助下,安全区设立临时行政机构、警察局、学校、医院、手工工场等,难民的餐食定时发放,并自食其力开展一些劳动,区域内的正常生活秩序得以维持。亲历安全区内生活的王晓梅回忆说:“难民区里,睡的是地铺,吃的是救济粥,喝水基本不成问题,后来还有了临时的小医院、小学校。”“饶家驹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没有阻止过我父亲等中共地下工作者在难民聚居地开展工作,包括向新四军秘密输送新生力量、安置部分获释党员等。”潘光说,父亲是这个安全区使30万中国难民获得救济的直接见证者,也是救济工作国际合作的推动者之一。生于1947年的潘光是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上海世界史学会会长。他多年来主要研究的是二战期间上海的另一部分难民——犹太难民,一直推动相关统计数据不断走向精确。潘光介绍说,最新研究表明,1933年至1941年上海为约3万犹太难民提供了避难及中转,使之免被欧洲纳粹杀戮。“3万和30万,两个数字都很重要,其中包括了我自己的学术研究,更包括了父辈们的亲身经历。”他说,二战期间,中国人坚决反对法西斯的侵略和暴行,为3万犹太难民创造了“生命奇迹”。同时,中国人也不会忘记,是各国友好人士倾力帮助,才使上海南市的30万中国难民躲过侵华日军暴行。中美研究的“巧合”2001年,当美国学者阮玛霞的着作《最后的容身之港:上海的侨民社团》在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时,她不曾想到,从当时对上海犹太难民的研究,会牵出对中国难民开展深度研究的新项目。“起初我们就是在一起研究犹太人问题,饶家驹的名字在一些史料中反复出现,这也引发了阮玛霞的兴趣。”潘光说。2004年,在一次上海之行中,原本主要研究犹太难民的阮玛霞和潘光碰面,同时还有研究慰安妇问题的历史学者苏智良。他们几乎是不谋而合,有关饶家驹研究的“中美合作”开始了。阮玛霞在中国专家的帮助下,深入上海社区,挖掘与饶家驹相关的亲历者口述实录。2008年,阮玛霞的新书《饶家驹安全区:战时上海的难民》在美问世。可以说,她通过前后两部着述,向西方社会揭开了一座东方城市在二战期间两大难民群体得以幸存的传奇故事。阮玛霞在美国找到了当年饶家驹面见罗斯福总统,为中国难民争取救济的系列史料。她在研究中还发现,“饶家驹安全区”的概念对二战后制定的《关于战时保护平民之日内瓦公约》,即日内瓦第四公约,产生了积极影响。在针对公约中有关“中立区”概念“一般背景”的注释中,专门提到了“饶家驹安全区”在上海设立的案例,以体现在战争中弘扬红十字精神,为平民提供避难所的具体做法。“这是历史的一个动人侧面,能让人们认识到中国抗战的世界性。”苏智良也强烈感受到中美学者研究的“巧合”将释放正能量。他认为,犹太难民聚居区和“饶家驹安全区”这两种战时救济的国际合作模式,应当让世人知晓。“申遗”的远见2014年夏,苏智良团队奔波在上海南市老城中踩点,这里是二战时期“安全区”的旧址,从饶家驹的公地——方浜中路上的“北区救火会”原址,到阜春街上的南市残老院旧址,历史印迹往往隐没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苏智良提出,与上海虹口复建犹太人聚居区的地标白马咖啡馆同样重要,南市老城内的建筑遗存也应得到更好保护。他呼吁,推动上海犹太难民聚居区和位于南市的“饶家驹安全区”联合申报加入世界遗产。这一呼吁,在近日上海社科院举行的国际研讨会上得到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专家的响应。外国学者认为,两个难民区的案例很好地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坚强品格、国际主义精神和人道光芒。今年早些时候,上海市虹口区已宣布启动虹口提篮桥犹太难民历史街区“申遗”的相关论证,其中“犹太难民在上海”的名单、数据库、音视频、口述实录等资料已整理完成,计划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加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潘光表示,尽管“南市难民区”(即饶家驹安全区)的历史遗存整理和保护相对晚于犹太难民聚居区,但两个难民区联合“申遗”是完全可行的。随着有关史料整理的日趋完备,未来若能确立一个统一的研究平台,则申请记忆遗产的可能性较大。“‘申遗’的过程本身也将大大提高二战时期难民救济国际合作模式的知晓度,其所保护的历史记忆不仅是中国人的,也是世界很多国家的共同记忆。”苏智良说。(执笔:记者许晓青、王琳琳;参与采写:周文其、金正、郭敬丹)
Ⅳ 世界难民国家有哪些
全球输出难民人数最多的国家是叙利亚,其次是阿富汗和索马里,来自这三个国家的难民数量占到全球总难民数的一半以上。
难民的含义最初强调政治因素,以后内容日趋广泛。在国际法上,1951年的《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将难民的定义规定为:“因有正当理由畏惧由于种族、宗教、国籍、属于某一社会团体或具有某种政治见解的原因留在其本国之外”的人,同时加以时间和地区的限制。
1967年的《难民地位议定书》取消了这些限制。
1969年的《非统组织关于非洲难民问题特定方面的公约》对非洲难民的定义除保留以上内容外,又加上“由于外来的侵略、占领、外国统治或严重扰乱公共秩序事件”而离开本国的人。
随着难民问题的产生,国际上建立了处理难民问题的国际组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成立了国际难民署,任命挪威人F.南森为第一任难民高级专员。
他为无国籍难民提供身份证明,以便使难民受到国际保护,这就是“南森护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曾从事救济欧洲 800万无家可归者和其他地区难民的工作。1951年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成立,负责全世界的难民工作。
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则由1949年成立的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负责 。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认为,持久解决难民问题的方式有自愿遣返、就地安置和重新安置三种,其中第一种是最理想并且常常是唯一可行的方式。此外,还需要促成难民逐步实现自给自足和向难民所在国提供发展援助。
这些措施虽然对解决难民问题产生了积极作用,但因为没有触及到产生难民问题的根源,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难民问题。世界上的难民数量仍在继续增加。事实证明,要从根本上解决难民问题,必须从解决具体问题和消除根源两个方面着手。
这就要求在对难民提供救助和进行妥善安置的同时,制止国际上的侵略扩张活动和结束种族主义统治,使各国人民在和平中得以安居乐业。
以上参考来源:网络-世界难民问题
Ⅳ 缅甸难民在中国云南省什么地方
在靠近中缅边境的盈江县,援助组织工作人员陶美思(音译)表示,当地有大约4万名难民,其中仅盈江县就有2万人,“几乎都是老弱妇孺,还有孕妇和正在哺乳的女性。”
陶美思说,许多难民住在临时的难民营里,其他人在边境两侧的学校和村庄里找到了临时的容身地,还有几千名难民在森林里流浪。
望采纳!
Ⅵ 现在中国那里有难民
中国有政治偏见 给贪官开方便之门 据加拿大CTV电视台4月3日报道,中国成为加拿大第二大难民来源国。这不禁让人迷惑,中国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问题,但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何以会产生如此多的难民?而且这些难民又何以舍近求远、跑到隔着一个太平洋的加拿大去避难? 难民政策过于宽松 加拿大移民及难民局2006年的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度中国成为加拿大第二大难民来源国。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墨西哥、中国、哥伦比亚。前10名的国家中有6个拉美国家、3个亚洲国家(中国、斯里兰卡、印度)和一个非洲国家(尼日尔爾利亚)。 根据国际公约,难民指“一切由于种族、宗教、民族、加入某一社团,或因政见不同等原因,不能获得原籍国保护;或原无国籍,现在原居住国之外,不能或不愿回原居住国的人”,他们是“国际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由于战争、种族迫害与部族矛盾、国家领土的变动、政治避难、自然灾害及经济极度恶化等原因造成的”。而在加拿大,包括中国人在内、每年数以万计的各国难民(去年审结总数为19828宗,其中9252宗被批准,占47%)中,许多并不具备上述特质,不少当地法律界人士都指出,相当多“难民”的真实意图是移民,是在达不到合法移民资质要求前提下所采用的变通手法。 不仅如此,加拿大难民资格申请手续简便,审批制度宽松。以安大略省为例,一个难民申请者在入境当天就可向移民及难民局的办事处申请难民面试,并在面试当天拿到难民证明,凭该难民证明,即可享受加拿大难民救济,凭租房收据申领福利金支票,并具备打工和免费医疗资格,还可免费上政府的英语或其他类型学校,如果经济条件不够,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用来支付难民聆讯的法律费用。8-12个月后将参加聆讯,聆讯通过率一般接近五成,即使不通过,风险评估的过程也可以拖上好几年,在此期间一切待遇维持不变,申请人在这几年时间内可以想出各种办法继续留下来,从而达到合法定居的目的。
Ⅶ 国际难民法有什么规定
"逃离危险和流亡皆需勇气" 是2005国际难民日主题.
2000年12月4日,联合国大会注意到2001年恰逢《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50周年,并注意到非洲统一组织(非统组织)已同意将国际难民日与非洲难民日同定于6月20日。大会因此决定,从2001年起,将把6月20日作为世界难民日以示纪念。
2004年6月20日是第四个世界难民日。
今年世界难民日将聚焦寻求和实施难民问题的永久解决办法,其主题是“我想有个家:安全和有尊严地重新开始生活”。
非洲统一组织于1969年起草了关于非洲难民问题的公约,1974年6月20日非统成员国通过生效,并把这一天确定为“非洲难民日”。非洲庇护了人数最多的难民,为了表示对非洲的感谢并引起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更广泛的关注,2000年12月,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决定从2001年起,将每年6月20日定为“世界难民日”(World Refugee Day)。
多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自己的难民日及难民周。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多个国家在6月20日纪念的非洲难民日。
非洲拥有最多的难民并一向以慷慨相助着称。作为非洲团结的象征,200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特殊的决议。在这项决议中,大会注意到2001年是1951年的《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五十周年,并且非洲统一组织同意国际难民日与6月20日非洲难民日可在同一天举行。大会由此决定从2001年起,把6月20日定为“世界难民日”。(附注:非洲统一组织于2002年7月9日更名为非洲联盟。)
"逃离危险和流亡皆需勇气" 是2005年世界难民日的主题。
Ⅷ 世界上的难民 有哪个是中国打出来的
罗援将军日前就外媒炒作中国军费增长一事表示,美国2018财年的军费7000亿美元,中国才1700多亿美元,怎么能说是中国构成威胁?现在一些国家天天处于战争状态,而中国没有对外动武,何来威胁只有?世界上的难民,有哪个是中国给打出来的?
Ⅸ 世界十大难民接收国有哪些
世界上部分接收难民的国家如下。
欧洲接收难民的国家有西班牙,爱尔兰,克罗地亚,罗马尼亚,法国,德国。
美洲国家主要是美国,而且大部分难民接收国都在欧洲。
广义来说,难民是指由于天灾或人祸而生活无着落、流离失所、需要离开原居地的人。严格意义上的难民,是根据联合国1951年的一份国际公约以及联合国在1967年修订的关于难民身份的一份议定书所共同订立的。
Ⅹ 国际难民主要分布地
刚果,伊拉克,越南,阿富汗,索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