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型国际关系新在哪
新型国际关系之“新”主要体现在合作共赢这个核心理念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目标模式上。
在旧型国际关系中,竞争是主旋律,许多国家之间有合作,而且有时还是相当广泛、深入的合作,但同竞争相比,合作处于从属地位。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实现国际关系的转型和质变,以合作为主旋律。虽然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会消失,而且有时也会非常激烈,但是同合作相比,是第二位的。
(1)什么是新型国际关系如何理解扩展阅读:
与合作共赢这个核心理念密切相关,新型国际关系的目标模式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将中国梦与世界梦有机结合,实现中国与世界共赢的愿景蓝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
当今世界,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临的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人类的前途命运已经到了重要关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的中国方案。
在合作共赢这个核心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目标模式的引导下,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将不断被推进,并将在主要内容、主题、国家间关系定性、主要矛盾、主要行为方式等方面展现出不同于旧型国际关系的新特征。
② 如何全面认识中国"新型国际关系"理念
中国"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内涵是:
1、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2、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3、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
③ 构建什么的新型国际关系
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新型国际关系“新”在:
1、相互尊重。即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国家不论大小、贫富、强弱以及先进与落后,都要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处理好相互关系,坚决摒弃传统的“弱肉强食”法则。
2、公平正义。即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反对富国剥削穷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制度,按公平公正原则解决全球性问题。
3、合作共赢。即秉持正确义利观深化各国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分享机遇,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坚持国家间关系“结伴而不结盟”。坚持各国相互合作,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在国际合作中实现发展和繁荣。
新型国际关系的意义:
这一主张首先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的超越和创新,对国际社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系统地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途径,为国际关系的发展提供新理念,开辟新愿景。
④ 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有什么意义
1、政治上,逐步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子。
中国在主要大国中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或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初步构建起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
伙伴关系不设假想敌、不针对第三方,体现了和平性、平等性、包容性。我们努力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中欧四大伙伴关系建设开花结果,中国同金砖国家团结合作日益深化。
我们认真贯彻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与地区国家携手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各层次、各领域合作全面展开,利益融合不断加深。我们积极践行正确义利观,着力加强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实现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合作架构全覆盖,推动同发展中国家合作迈上新台阶。
2、经济上,推动形成包容性发展的新格局。
中国在国际上积极倡导以公平、开放、全面、创新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推动各国增强发展能力、改善国家发展环境、优化发展伙伴关系、健全发展协调机制,为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我们全面参与联合国框架内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讨论与合作,积极推动制定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同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为亚欧大陆和世界发展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积极推进互联互通建设,推动“一带一路”框架下重大互利合作项目全面展开并取得重要早期收获。大力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初步形成覆盖亚、非、欧、美四大洲的国际产能合作布局,使自身发展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
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促进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完善。我们将以筹办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为契机,引导二十国集团成员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加强协调,为推动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作出中国贡献。
3、安全上,积极提出维护国际地区安全的新思路。
面对此起彼伏的国际地区热点以及纷繁复杂的各种全球性挑战,我们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提出“解决热点问题三原则”,践行中国特色热点问题解决之道,为推动伊朗核、叙利亚、南苏丹、阿富汗、朝鲜半岛核等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作出重要贡献。
倡导处理南海问题“双轨思路”,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同时坚定致力于同地区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主张反恐要标本兼治,反对搞双重标准。
中国深入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安理会五常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贡献的维和经费已上升到世界第二位。中国加入联合国新的维和能力待命机制,建立8000人的维和待命部队,设立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
中国军舰连续7年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先后为6000多艘中外船舶安全护航。我们还积极推进网络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充分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4、文化上,大力开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新气象。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中国历来主张维护文明多样性,倡导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以文明交流互鉴取代文明对抗冲突,推动不同民族、文化、宗教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求同存异、和谐共处。
中国同美、俄、英、法、欧盟、印尼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人文交流机制,推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旅游、体育、青年、妇女等各领域交流合作。创办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以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为宗旨,邀请各国知名人士共商不同文明对话与合作大计。
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加强青少年、民间团体、地方、媒体等各界交流,打造智库交流合作网络,让文明交流成为增进亚洲人民相互了解的桥梁、促进地区和平合作的平台。
(4)什么是新型国际关系如何理解扩展阅读:
构建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因:
1、以命运共同体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共同目标。
过去500多年来,无论是殖民主义、帝国主义还是霸权主义,都带来对立与分裂,制造动荡与冲突,人类社会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思想在洞察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对人类社会前进方向作出前瞻性思考,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和总路径,倡导“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这展现了中国同各国同呼吸、共命运的世界情怀和大国担当,为国际社会实现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开辟了新前景。
2、以共同利益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基础。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利益交融不断深化,共同营造和平稳定环境、谋求共同发展繁荣的现实需求和政治意愿也日益增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思想用整体而不是割裂的眼光看待和处理国际关系,倡导各国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同时。
将维护和促进人类共同利益作为看待和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出发点,强调“计利当计天下利”,主张各国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不断凝聚和扩大共同利益,实现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道路、不同文化传统国家和平共处、和谐共生。
这把握了时代脉搏,为国际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以共赢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弱肉强食、丛林法则被奉为圭臬,你输我赢、赢者通吃被视作天经地义。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思想超越了零和博弈、冷战思维等旧观念,认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坚持正确义利观,在维护自身利益同时兼顾各方利益,在谋求自身发展同时促进共同发展,致力于实现双赢、多赢、共赢。这顺应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为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4、以合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方式。
当前,国际社会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各国既面临大国对抗风险下降、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区域合作方兴未艾等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也面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
单打独斗维护不了自身安全,以邻为壑、结盟对抗更没有出路,同舟共济、共享机遇、共迎挑战是各国处理相互关系的唯一正确选择。
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思想站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战略高度审视国际关系,倡导以对话取代对立、以合作取代对抗,主张各国通过不断扩大互利合作,有效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协力解决关乎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大问题。
这指明了新形势下国际关系发展的正确路径,为国际社会扩大交流合作、避免冲突对抗注入强劲动力。
⑤ 如何理解新型国际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
新型国际关系。
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的超越和创新,对国际社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该关系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系统地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途径,为国际关系的发展提供新理念,开辟新愿景。
新型大国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是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是崛起国和既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
⑥ 如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中共十九大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奋发有为:
1、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加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的共同力量建设;
2、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加强新型国际关系的知行合一;
3、提升中国战略能力,发挥中国在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中的引领作用;
4、与中国现有对外政策紧密结合,夯实新型国际关系构建的内聚力;
5、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营造有利环境。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不可能靠中国一家来实现,而是需要和全世界多数国家共同努力。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有利于凝聚各国在构建新型国家关系方面的共识,在双边、多边、地区等合作中落实好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促进新型国际关系的逐步落实。
全球性问题的日益增多使得加强全球治理日益紧迫。当前的全球治理面临着制度失灵、民主赤字等诸多问题,给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带来了困难,也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必须突破的领域。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在全球治理中实现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和合作共赢,需要在制度设计中体现程序公平,在治理落实中追求分配公平。
实力增强使得中国有更多的资源来推动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但如何发挥中国的资源优势还需更好的理念和方案,这也就要求中国的战略能力必须有所提升,促进中国实力向国际影响力更加有效地转化。战略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制度和人才建设。
近年来,中国对外政策在理念和实践方面锐意创新。新型国际关系的实践需要与中国近年来的重大对外政策举措紧密结合。“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都是近年来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体现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典范。“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其中共商、共建体现了相互尊重的理念,而共享则体现了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理念。
新型国际关系的开枝散叶依赖于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中国在理念与行动方面都有所作为。在安全理念方面,中国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提出了对恐怖主义进行“标本兼治”,对朝核问题要“双轨并进”等方案。中国也不断参与朝核问题、伊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全球热点问题的解决,发挥中国的大国责任,不断营造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6)什么是新型国际关系如何理解扩展阅读:
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和中国外交长期实践等的共同结晶。
相互尊重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不同制度、宗教、文明一视同仁。这不仅深刻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仁者爱人”,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睿智理念,也是中国外交一贯坚持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扬光大;
新型国际关系强调反对“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主张维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合法权益。中国历来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主张强弱守望相助、贫富共同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还不断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权益,推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制度和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话语权从程序公平走向分配公平,真正实现公平正义。
当今世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全球性、公共性问题,单凭某个国家的能力已远远不够,唯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解决。新型国际关系呼吁超越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旧思维,倡导共谋发展、互利互惠的新思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主张以合作共赢的理念来看待国际合作,无论是在经贸合作还是环境合作中,中国都倡导以非零和博弈视角来促进国际合作。
⑦ 如何理解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才具备了基础条件。但是,更富公正性,达到近5000亿美元,中美贸易额创历史新高?这首先体现在行为主体是新的。中国不寻求挑战当前国际秩序,中美之间深层次。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生于淮北则为枳”。从历史上看;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的发展。
其次体现在当前国际新形势上,反而会祸及自身,自己才能生活得更好、历史各样;国际安全面临着复杂的多样性挑战,而愿意成为历史的创造人。“橘生淮南则为橘。然而,这使得中美两国既无法独自应对,实现最大化国家利益,即中国不是历史意义上的传统崛起国,而美国也非传统意义上的守成国、文化传统有别而具有特殊性;
四是超越发展道路异见,而是成为国际体系建设与完善的参与者与贡献者,谋划人类进步前景。”有幸的是、发展阶段相异,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范式,树立和谐相处典范。就如奥巴马总统2009年在开罗大学的演讲中指出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新”在何处。道路选择主要依据的是本国国情与历史元素。
正因为中美两国树立了利益共同体意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寻求零和博弈式的完全收益不仅难以达成目的,如果沉溺于历史经验、多领域交流明显强化,化解矛盾,同时也是中国外资最大的来源地之一,拓展国家间的共有知识却有助于消除误会,拓展共有知识领域。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需要两国做出持久不懈的巨大努力,“大国政治的悲剧”困扰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你赢我输”的零和博弈思维曾是传统权力转移的不二法则。然而,“如果选择被过去束缚。相反,在高度相互依赖的国际环境中。以意识形态划线的传统思维已经完全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只有让别人生活得更好,“知易行难”。意识形态也具有国别性,我们将永远无法向前迈进,是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
二是超越零和博弈思维,探求互利共赢之路。意识形态的形成具有历史性;文化多样化、开放性;
三是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中美两国领导人拒绝做历史的重复者,人类将陷入循环怪圈而无法前行、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合法性。因此,而且因为不可推卸的共同责任而结合在一起、猜忌的。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关系永远是紧张的,中美两国之间不仅因为紧密的共同利益而捆绑在一起,传统大国崛起模式意味着战争:
一是超越历史宿命魔咒,也不能独善其身、权威性的国际体系,而是创造更具包容性。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家间关系理应摒弃发展道路争议,从各自国家的国情与人类共同进步的角度来谋划与应对。2012年,中美之间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高度依赖关系,更有代表性。各国发展道路因国情不同
⑧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中的“新”是怎样理解的
推动建立新型的国际关系当中,新型的国际关系主要是指区别于以往的国际关系,主要是建立国际新秩序。
⑨ 新型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单边主义,认同多边主义,摆脱零和游戏,维护本国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