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凯恩斯是哪国人
英国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33—1946)是活跃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学术、思想和政治舞台的着名经济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也是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应付内外危机、实现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政策和思想传统的根本转换的枢纽型人物。在30年代,凯恩斯发起了一场导致经济学研究范式和研究领域根本转变的革命(即着名的“凯恩斯革命”):在40年代的“二战”后期及战后初期,凯恩斯参与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之前身)等机构(它们构成了所谓的“华盛顿体系”)的组建工作,是当今世界经济秩序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98年的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在150名经济学家的投票中,凯恩斯被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排名第二)。
1936年2月4日,凯恩斯的代表着《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这是“凯恩斯革命”的核心文献)的出版,立即在大危机后惊魂未定的西方世界引起轰动。西方学者对此评论道:“凯恩斯是在致命危机威胁资本主义世界时挽救和巩固了这个社会。”有的学者把凯恩斯的理论比做“与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一样的革命”。
凯恩斯的成就,与他的背景与个性有关。凯恩斯的父亲(内维尔)是剑桥经济学家和逻辑学家,母亲(佛萝伦丝)也是剑桥毕业生,曾任剑桥市长。因此,他在青少年时代就有机会同一些经济学家和哲学家接触,并结识一些有文艺才能和创新精神的朋友。后进入剑桥大学专攻数学,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到剑桥国王学院任经济学教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被征召进财政部工作,曾以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身份参加巴黎和会并因对德国赔款问题的意见未被接受而忿然辞职回到剑桥。凯恩斯长期担任权威刊物《经济学杂志》的主编,先后出版过几本名着,从事证券投资获利数十万英镑,兼任不少公司的顾问或董事,开办过艺术剧院,担任过皇家学院总务长。“二战”期间凯恩斯担任了英国财政部顾问,是英国战时经济政策的主要制定者。战争结束前后,又忙于英美贷款谈判和布雷顿森林会议等一系列活动。1946年4月21日辞世。
② 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裁是谁什么国家的谁任命的该组织总部设在哪投票权最多的国家是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裁是谁?什么国家的?谁任命的?该组织总部设在哪?投票权最多的国家是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设在华盛顿。
国际货币金组织
一、简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英语: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是根据1944年7月在布雷顿森林会议签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于1945年12月27日在华盛顿成立的。与世界银行同时成立、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其总部设在华盛顿。我们常听到的“特别提款权”就是该组织于1969年创设的。
中文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外文名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简 称 :IMF
成立时间 :1945年12月27日
总 部 :美国华盛顿
主 席:拉加德
二、组织宗旨:
该组织宗旨是通过一个常设机构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为国际货币问题的磋商和协作提供方法;通过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把促进和保持成员国的就业、生产资源的发展、实际收入的高低水平,作为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稳定国际汇率,在成员国之间保持有秩序的汇价安排,避免竞争性的汇价贬值;协助成员国建立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有适当保证的条件下,基金组织向成员国临时提供普通资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机会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调,而不采取危害本国或国际繁荣的措施;按照以上目的,缩短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时间,减轻不平衡的程度等。
三、主要职能:
1、制定成员国间的汇率政策和经常项目的支付以及货币兑换性方面的规则,并进行监督;
2、对发生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国在必要时提供紧急资金融通,避免其他国家受其影响;
3、为成员国提供有关国际货币合作与协商等会议场所;
4、促进国际间的金融与货币领域的合作;
5、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步伐;
6、维护国际间的汇率秩序;
7、协助成员国之间建立经常性多边支付体系等。
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现任总裁是谁
1946年5月-1951年5月6日 Camille Gutt 比利时
1951年8月-1956年10月 Ivar Rooth 瑞典
1956年12月-1963年5月5日 Per Jacobsson 瑞典
1963年9月1日-1973年9月1日 Pierre-Paul Schweitzer 法国
1973年9月1日-1978年6月17日 Johannes Witteveen 荷兰
1978年6月17日-1987年1月16日 雅克·德拉罗西埃Jacques de Larosière 法国
1987年1月16日-2000年2月14日 米歇尔·康德苏Michel Camdessus 法国
2000年5月1日-2004年3月4日 霍斯特·克勒 德国
2004年3月4日-2004年5月4日 安妮·克鲁格Anne Krueger 美国(署任,非正式)
2004年5月4日-2007年11月1日 罗德里戈·拉托 西班牙
2007年11月1日-2011年5月19日 多米尼加国·斯特劳斯-卡恩 法国
2011年6月29日- 克里斯蒂娜·拉加德 法国
(纽约当地时间5月14日下午,明年法国总统大选可能的候选人之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现任总裁多米尼加国·斯特劳斯-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曝出丑闻。 15日基金组织正式宣布在卡恩审讯期间,将由第一副总裁,美国人约翰·利普斯基代理卡恩职务(执行总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多米尼加国·斯特劳斯-卡恩16日在纽约首次出席法庭听证会。法官宣布他被禁止保释,将继续留监侯审。 当日在纽约曼哈顿刑事法院举行的听证会上,斯特劳斯-卡恩仍旧穿着被捕时的黑色外套,神情严肃。纽约法官梅利莎·杰克逊认为斯特劳斯-卡恩有潜逃风险,禁止他被保释,并宣布他在5月20日再次出庭前被继续关押在监狱里。 5月19日,IMF在其网站刊发声明称,卡恩已向IMF执行委员会递交辞呈,辞去总裁职务,集中精力应对性侵指控,以证自身清白。)
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首席代表李一衡是哪国人个人简介详细的有吗
你好!他是韩国人,毕业于英国的伦敦经济学院,曾经英国华威大学做过教授,随后在IMFIMF任职20多年,IMF在中国之前,曾经在日本、越南、香港工作过。
⑤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任总裁是谁
法国人:多米尼加国-斯特劳斯-卡恩2007年11月1日-2011年5月19日
⑥ 克里斯蒂娜·拉加德的总裁任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新任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2011年7月11日表示,未来几年将继续落实和推进该组织份额转移等治理改革,以更好地反映变化的世界经济格局。
拉加德当天在华盛顿举行的一个小型记者会上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说,未来几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继续推进自身治理改革,以加强有效性与合法性。这一过程将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落实前期改革成果,包括份额与执行董事会的席位转移。
拉加德说,尽管改革条款已得到同意,但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如得到各国议会批准,没有多少国家完成了这项工作。另外,2012年年底前,欧洲国家要在基金组织执董会中让出两席,关于这方面的磋商也未完成。
第二步是向前推进改革,这意味着检视基金组织份额的构成。拉加德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期检视和调整成员国的代表性,以充分反映成员的规模、人口、经济总量及国际作用等。改革份额构成是必要的,有很多技术细节要深入讨论,这项工作将提前到2013年上半年。她表示:“中国是2010年份额调整的主要受益者之一,中国的代表性曾严重不足,我相信情况会继续变化。”
总部设在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由187个成员组成。2010年11月,基金组织通过了一次份额改革。根据这项改革,超过6%的份额将转移到有活力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超过6%的份额将从代表性过高的成员转移到代表性不足的成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新任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2011年7月10日说,前任多米尼加国·斯特劳斯-卡恩是“出色”的总裁,但他的性侵犯风波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受伤”。
拉加德当天作客美国广播公司“本周访谈”节目,谈及自己的前任。她说,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斯特劳斯-卡恩“工作出色”。
不过,按她的说法,斯特劳斯-卡恩陷入性侵犯风波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受到“创伤”,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平复。
“一些人很受伤,另一些人感觉遭到背叛,”她说,“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情感,包括沮丧和苦恼,有时也包括愤怒和深深的悲伤。”
拉加德先前担任法国经济、财政与工业部部长,上月底获选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任总裁,2011年6月5日正式上任。
不少媒体和政治分析师先前把斯特劳斯-卡恩视为法国下任总统的有力竞争者。不过,他在2011年5月因涉嫌性侵犯一名酒店女服务员在美国纽约被捕,随后辞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职务。
斯特劳斯-卡恩受到强奸未遂等数项罪名指控。然而,检方在调查中发现女服务员撒谎,可信度存疑,斯特劳斯-卡恩2011年6月1日获免保释放,可在美国境内自由旅行。多家美国媒体5日报道,检方拟撤消对他的全部指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2011年7月12日宣布提议任命现任IMF总裁特别顾问朱民担任该组织副总裁,这是IMF增设的第四个副总裁职务。
拉加德在当天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如这项提议任命获批准,朱民将从2011年7月26日开始履新,与其他三位副总裁一起,支持总裁的工作。
拉加德说:“朱民拥有政府、国际政策制定和金融市场的丰富经验,高超的管理和沟通技能,以及对基金组织的机制理解,我期待着他的支持。”
2010年2月,IMF前总裁多米尼加国施特劳斯-卡恩任命朱民为IMF总裁特别顾问。在加入IMF前,朱民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拉加德同时提议任命美国总统特别助理、美国国家经济顾问委员会和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国际经济事务的高级官员戴维利普顿出任IMF第一副总裁,接替即将于2010年8月31日退休的约翰利普斯基。
根据基金组织的规定,总裁负责对副总裁提议任命,但有关提议任命须得到该组织执行董事会的批准。 2012年6月1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敦促成员国批准2010年达成的IMF投票权改革方案,此举将令中国的投票权升到第三位,还会给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更大的话语权。
IMF治理与份额改革进展缓慢,导致新兴经济体日渐不满。IMF召开执行董事会会议,评估2010年改革方案的进展情况。拉加德在会后发表了上述讲话。
许多成员国按计划应在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2012年10月在东京召开会议前批准这项改革。这项改革方案还需获得美国国会的批准,因需要其批准向IMF增加注资,美国国会在11月总统大选前不太可能通过这项方案。
拉加德在声明中称:“我呼吁剩下的成员国尽快完成必要的法律步骤和其他法律程序,以便在约定的时间框架内实施这些重要的改革。”
根据改革方案,IMF的配额或成员国会费将增加一倍,24个席位的执行董事会构成也将调整,其中由欧洲国家占据的两个席位将分配给新兴经济体。
2014年8月27日电 据外电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27日宣布,自己因一项腐败案遭到“玩忽职守”罪的指控。但是拉加德称自己无意下台。资料来源中新网 2015年4月9日,拉加德在华府智库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发表谈话。她说,亚投行反映“全球经济新局”。她表示,支持亚投行是“理所当然的事”,凡是对中国有益的事,对周边也都有益;若各国都强化国内银行,不仅对它们是好事,也将对邻国产生助益。在美国对亚投行态度仍有所保留的情况下,拉加德认为,各国无论给予亚投行何种支持和援助,对美国带来的风险都将非常小,一切风险都将由中国政府承担。
拉加德也责备美国政府未能批准几乎其他所有大型经济体都同意的IMF改革方案,使IMF内部投票权无法调整,反映不了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愈来愈强的影响力。
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创始人WTO的创始人世界银行的创始人
国际货币基金的主要创始人是费边社成员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以及美国副财政部长亨利·迪克特·怀特(Harry Dexter White)。
世贸组织的来历
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WTO) ,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GATT)。 建立世贸组织的设想是在1944年7月举行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提出的,当时设想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从而使它们成为二次大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货币-金融-贸易”三位一体的机构。1947年联合国贸易及就业会议签署的《哈瓦那宪章》同意成立世贸组织,后来由于美国的反对,世贸组织未能成立。同年,美国发起拟订了关贸总协定,作为推行贸易自由化的临时契约。1986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启动后,欧共体和加拿大于1990年分别正式提出成立世贸组织的议案,1994年4月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的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才正式决定成立世贸组织。
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年12月27日,1946年6月开始营业。凡是参加世界银行的国家必须首先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员国。成立的详细背景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章。世界银行集团目前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和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五个成员机构组成。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际银行家推动的美国联邦货币储备委员会也在此地。世界银行[1]仅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和国际开发协会(IDA)。"世界银行集团"则包括IBRD、IDA及三个其它机构,即国际金融公司、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和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这五个机构分别侧重于不同的发展领域,但都运用其各自的比较优势,协力实现其共同的最终目标,即减轻贫困。
⑧ 世界银行的历任行长
1、尤金·迈耶
尤金·迈耶(Eugene Meyer,1875年10月31日- 1959年7月17日),美国金融家,出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
曾任《华盛顿邮报》出版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主席和世界银行行长。
2、约翰·杰伊·麦克洛伊
1947-1949年,麦克尔罗伊任国际复兴开放银行(世界银行)行长,1949-1952年任驻德国高级专员,在任职期间,他建立了一个文官政府并为西德的工业和商业奠定了基础。
3、尤金·R·布莱克
小尤金·罗伯特·布莱克(Eugene Robert Black, Jr.,1898年5月1日 - 1992年),美国银行家、商人、经济学家,曾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1933年-1934年);世界银行行长(1949年-1963年)。
4、乔治·戴维·伍兹
乔治·戴维·伍兹(George David Woods,1901年-1982年),美国银行家,曾任世界银行行长。
5、罗伯特·麦克纳马拉
罗伯特·麦克纳马拉(Robert Strange McNamara,1916年6月19日-2009年7月6日),美国商人、政治家,美国共和党人,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曾任美国国防部长(1961年-1968年)和世界银行行长(1968年-1981年)他是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作为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在越战期间的作为最具争议;就任世界银行总裁后,致力于解决贫困问题,把世行援助重点从发达国家向欠发达国家转移。
6、奥尔登·温希普·克劳森
奥尔登·温希普·克劳森,外文名Alden Winship Clausen,美国银行家,曾任世界银行行长。
7、巴伯·B·科纳布尔
小巴伯·本杰明·科纳布尔(Barber Benjamin Conable, Jr.,1922年11月2日纽约州沃索 -2003年11月30日加利福尼亚州萨拉索塔),美国军人、政治家,共和党人,曾任美国众议院议员和世界银行行长。
8、刘易斯·汤普森·普雷斯顿
刘易斯·汤普森·普雷斯顿(Lewis Thompson Preston,1926年8月5日-1995年5月4日)生于纽约市,美国银行家,曾任世界银行行长,逝世于华盛顿特区。
9、詹姆斯·沃尔芬森
詹姆斯·沃尔芬森(James Wolfensohn,1933年12月1日澳大利亚悉尼 - ),犹太裔澳大利亚-美国经济学家,曾任世界银行行长。
10、保罗·沃尔福威茨
2005年3月16日,布什总统提名沃尔福威茨接替沃尔芬森任世界银行新行长。
11、罗伯特·佐利克
罗伯特·佐利克是世界银行行长,先后获得哈佛大学公共政策硕士学位和法学博士学位,2006担任高盛集团主管国际事务的副董事长、常务董事和高盛集团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2007年7月1日就任世界银行第十一任行长,2012年6月卸任。
12、金墉
2012年7月1日金墉接替罗伯特·佐利克,成为世界银行第12任行长。
13、戴维·马尔帕斯
戴维·马尔帕斯(David Malpass) ,世界银行第13任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