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扩张战略有哪些
企业增长在战略上可分为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一体化扩张又可分为横向一体化(水平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垂直一体化)。实现这些扩张的方法包括内部发展和外部发展(合并和合资等)。内部发展是现有企业(公司)通过新股票发放或自身资金积累,而扩大现有生产规模,或建立新厂、新的部门、新的子公司等;合并是指一企业获取另一企业的资源且无人抗争的过程。如果被合并的企业进行抗争,则称此过程为兼并。
横向一体化
横向一体化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该类增长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
①扩大原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②向与原产品有关的功能或技术方向扩展;
③与上述两个方向有关的向国际市场扩展或向新的客户类别扩展。通过横向一体化,可以带来企业同类生产规模的扩大,实现规模经济。由于该类增长与原有生产活动有关,比起其它类型增长更易于实现,故一般来说,企业早期的增长多以此为主,且实现的方式以内部增长为主。据对美国1895~1972的公司增长战略分析,1895至本世纪初的公司增长主要以横向一体化为主。我国工业企业的增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也以横向一体化为主,80年代以来,其它形式的扩张才较多出现。
纵向一体化
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现实中,多数大型企业均有一定程度的纵向一体化。该类扩张使企业通过内部的组织和交易方式将不同生产阶段联结起来,以实现交易内部化。纵向一体化包括后向一体化和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backward integration)指企业介入原供应商的生产活动;前向一体化(forward integration)指企业控制其原属客户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如化学工业公司可向石油冶炼、采油方向扩展,以实现后向一体化;也可向塑料制品、人造纤维等方向扩展,以实现其前向一体化。下图大致描述了制造业公司纵向一体化的可扩展部门。
纵向一体化是公司增长到一定阶段的主要扩张战略。据班诺克观点,公司通过横向一体化打败竞争对手,达到市场多头垄断地位后,便会进入纵向一体化扩张,以占领其供和市场领域。一旦公司在一生产部门占领重要地位之后,向多种部门扩张便成为其唯一的增长战略。
多样化战略
多样化是一个意义广泛的概念,它可以涉及相关产品的活动,也可以涉及不相关产品的活动。由于横向一体化已涉及同类产品的多样化,纵向一体化已涉及相关但不同生产阶段产品多样化,所以这里的多样化仅指不相关产品的多样化。但是,严格区分相关与否,并不容易。因为在实际中,多数公司多样化扩张的部门均多少与其原有市场营销和技术开发有联系。尤其是研究与开发,多来自于现存生产活动的需求,但可用于其它无关部门的生产之中。
战后,多样化扩张战略在发达国家发展迅速。以美国为例,该战略60年代以后被快速增长的公司普遍采用。1949年,美国 500家大公司中有 1/3以上为单产品经营,到1969年,该比例降为6%。与此相反,介入不相关经济活动的大公司的比例从1949年的3%增加到1969年的20%。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90年代以来,企业的多样化发展十分普遍。许多工业公司涉足房地产、商业等与原生产活动无关联的行业。
多样化扩张是基于对市场风险和环境的不确定因素的防范意识。具有多样化经营的公司,可以减少某种不可预测因素的冲击。此外,一些原生产产品市场需求的下降,也会促使公司寻求多样化机会,以充分利用其生产能力。而当某一产品出现旺盛市场需求时,也会诱发新的公司介入此类生产活动(如前几年许多公司在“房地产热”中介入房地产市场)。
企业增长的各种战略和方法,均可导致企业的多部门、多区位发展。当企业规模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多部门、多区位的格局,对企业充分利用各地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盈利起着重要作用。
‘贰’ 美国近代的领土扩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一、和平扩张
1803年,托马斯·杰斐逊就任美国总统后,看中密西西比河流域,并且渴望取得太平洋沿岸、东西佛罗里达、古巴和中美洲运河。1月11日,杰斐逊即派出门罗作为特使前往法国交涉。此际,正值法国海地殖民地爆发黑人起义,拿破仑派兵弹压,但是遭到惨败。在失去海地后,拿破仑对于继续保持1800年10月1日通过《圣阿尔德丰索密约》从西班牙收回的路易斯安那殖民地不再感兴趣。而美国则充分利用这一形势,特别是在《亚眠和约》后英法两国矛盾,向法国提出购买路易斯安那的要求。对此,法国即表示同意。经讨价还价,双方以8000万法郎的总价格达成协议。 1803年4月30日,法国同美国签订《转让路易斯安那条约》,美国实际上以1500万美元,即每英亩3美分的价格,买下整个路易斯安那82.8万平方英里的土地。 由此,美国奠定了其作为大国的基础。对此,拿破仑如此说法:“进入这片领土可使美国的地位永远屹立不摇,而我则为英国创造了一个迟早会挫其锋芒的海上对手”。
二、借势推进
借此,美国还将版图扩展到佛罗里达和德克萨斯。 实际上,早在1795年,美国就同西班牙签订了《平克尼条约》,即《对洛伦佐条约》,获得在下密西西比河上的自由航行权和在新奥尔良3年“存栈权”,为美国侵占美洲西班牙领地创造了条件。 《转让路易斯安那条约》签订后,美国利用条约未明确规定路易斯安娜的边界线,于1804年2月24日通过“摩尔比法案”,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建立一个行政区,称“密西西比地区单独关税区”,将佛罗里达纳入行政范围。美国并以此为据,向西班牙提出对西佛罗里达的领土要求。美国这一要求为西班牙所拒绝。但是,1810年,美国乘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发生革命之际,在东西佛罗里达策划美国农场主进行一系列叛乱活动,1811年初,美国派军队占领西佛罗里达。 1812年至1814年爆发美英战争。战争期间,美国战胜西班牙,侵占亚拉巴马2/3的土地、东西佛罗里达及其毗邻地区,并将西佛罗里达并入美国密西西比地区。此外,美国还摧毁印第安人的部落联盟,逐渐霸占印第安人在密执安湖一带的土地。 至1819年,美国利用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起义风起云涌的形势,通过向西班牙支付500万美元,实现了对东、西佛罗里达1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占领和兼并合法化,使领土面积达到46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现领土面积一半以上。
三、向北向西扩展
1818年,美英举行西北边界谈判,就位于落基山脉与太平洋之间的俄勒冈,即北纬42度至54度40分之间(包括现今美国华盛顿州、俄勒冈州、爱达荷州、蒙大拿州和怀俄明州的一部分以及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一半)的争议地区归属问题,达成一
项折衷协议:从伍兹湖到落基山顶端,以北纬49度线为界,位于落基山脉以西的俄勒冈在10年内由英美共管,对两国公民与臣民自由开放。1827年,美国和英国达成协议,延长对俄勒冈地区的共管。但是,此后双方争议不断。 至19世纪40年代初,美国要求将这块共管土地全部划归美国,但被英国所拒绝。一时,美英双方剑拔弩张。1846年,由于得克萨斯问题,美国与墨西哥关系紧张,美墨战争迫在眉睫。为避免腹背受敌,美国决定与英国妥协。1846年6月15日,美国和英国签订《俄勒冈条约》,双方同意结束对俄勒冈地区的共管,以北纬49度线将俄勒冈一分为二,此线向西一直延长到普杰特湾,再从那里经胡安·德富卡海峡入海,把温哥华岛保留在边界线的加拿大一侧。 此后,双方对边界线在胡安·德富卡海峡中的准确位置和走向以及圣胡安岛归属问题又发生争议,并于19世纪70年代将这一争议提交仲裁,才得到了最终解决,将圣胡安岛划归于美国。 通过上述协议,美国获得7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将领土范围扩展至太平洋海岸。 除上述外,1837年12月29日,英国军队进入美国境内烧毁支持加拿大起义者的美国“加罗林”号运输船,造成“加罗林”号事件,引起美加边境的紧张局势. 1839年2月,美国缅因州和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的居民由于对1783年《巴黎条约》未解决的缅因-新不伦瑞克边境约1.2万平方英里的土地存在着争议,不断向争议地区阿鲁斯图克河流域移民,占领和争夺土地,因此发生边境冲突。双方协商达成一项临时解决办法,缅因民团继续控制它在阿鲁斯图克河流域所占领的土地,新不伦瑞克继续控制它在上圣约翰河流域建立的居留地和上游各省未被阻断的交通线。 1842年8月9日,美国和英国在华盛顿签订《韦伯斯特-阿什伯顿条约》,将争议土地中靠近北部的5000平方英里划归加拿大,靠近南部的7000平方英里划归美国;美英两国公民与臣民均可在圣约翰河自由航行;以北纬45度线为纽约和佛蒙特州的北部边界;美国获得了康涅狄格河源头附近约200平方英里的土地。此外,条约还划定了从苏必利尔湖到伍兹湖之间的边界线,美国获得了约6500平方英里的争议土地。至此,伍兹湖以东的美加边界全部划定。
四、向西向南扩张
1821年以前,现美国西南部,自墨西哥湾沿岸得克萨斯州到太平洋沿岸加利福尼亚州的广大地区是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墨西哥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上述地区即成为墨西哥领土。此后,美国人开始移居得克萨斯。1835年,美国移居墨西哥得克萨斯省的移民发动武装叛乱,于次年3月驱逐墨西哥军队,成立得克萨斯共和国,又称“孤星国”。1836年5月14日,墨西哥军队镇压得克萨斯叛乱失败,被迫签署承认得克萨斯独立条约。得克萨斯在独立后,即要求并入美国,成为美国的一个州。但是,当时美国南北双方矛盾尖锐,北方担心得克萨斯成为美国一个州后,将加强南方在国会内的力量,因此,反对合并得克萨斯。 至1844年,北南双方经过妥协,决定合并得克萨斯。1844年4月,美国与得克萨斯签订合并条约。1845年3月1日,美国批准合并条约,6月23日,得克萨斯国会特别会议批准合并条约。同年12月29日,美国正式将得克萨斯并入美国,使之成为美国第28个州。 墨西哥对美国合并得克萨斯非常愤怒,断绝了与美国的关系。1846年,美国总统波尔克派军队进入两国边境有争议地区。墨方提出强烈抗议。4月24日,墨西哥军队与美军发生小规模冲突,打死3名美国人。这一事件正好给了美国借口。5月13日,美国对墨西哥宣战,美墨战争爆发。美国派出5万军队从陆地和海上侵入墨西哥。7、8月,美国相继占领墨西哥的一些重要城镇,并宣布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为美国领土。9月14日,美国攻占墨西哥城。 1848年2月2日,美国和墨西哥签订《瓜达卢普·伊达尔戈条约》:墨西哥正式把得克萨斯、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割让给美国,并承认格兰德河为美国和墨西哥的边界。美国由此获取的土地包括现今得克萨斯、新墨西哥、亚利桑那、犹他、内华达、加利福尼亚6个州和怀俄明与科罗拉多州的一部分。 1853年12月30日,美国以修建通往加利福尼亚铁路的需要为由,以1000万美元从墨西哥手中强行购得亚利桑那南部基拉河以南的约45535平方英里的希拉河流域。 美国利用军事征服、政治外交和强行购买等手段,先后夺取了墨西哥原国土面积约55%的土地,约230多万平方公里。 至此,美国基本完成了对其毗连地区的领土扩张和占领。至19世纪中期,美国领土从大西洋延伸到太平洋,约占北美大陆一半。美国向这些新的领土不断移民,新州一一建立,先后加入联邦。1912年,美国在本土共建立48个州。
五、海外扩张
早在1820年至1822年,美国就在西非建立自己最早的殖民据点--利比里亚。 1861年至1865年,美国爆发内战。林肯总统领导的北方打败了南方,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内战以后,美国加快了向海外扩张的步伐。 19世纪初,世代居住阿拉斯加南部的特林基特印第安人部落同入侵的俄国人进行了两次战争,最终被火力强大的俄国人所征服。但是,在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元气大伤,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决心卖掉这块土地。1867年3月,俄国派员到美国洽谈出售阿拉斯加问题。 1867年3月30日,美国与俄国签订《转让阿拉斯加条约》,美国以720万美元从俄国手中购买了位于北美洲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及其周边的阿留申群岛,全部面积达150多万平方公里。据估计,阿拉斯加地下埋藏着5.7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和300亿桶原油,现价值超过2万亿美元! 1867年10月24日,美国与丹麦签订条约,美国以750万美元购买了丹属维尔京群岛中的圣托马斯与圣约翰2个岛屿。 1898年,美国发动美西战争,打败了西班牙,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古巴、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古巴和菲律宾先后于1902年和1946年取得独立,而波多黎各和关岛至今仍在美国统治下。 美国还于1898年将夏威夷变成自己的殖民地。此前,1842年8月,英、法、美三国曾签署一项声明,承认夏威夷为一个具有主权的国家。但是,在打败西班牙后,美国还吞并了这个在太平洋中的独立岛国。 除了上述各岛以外,美国于1899年还占领了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如东萨摩亚、中途岛及威克岛等。1903年,美国取得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和运河区的特权。1917年,美国以2500万美元的出让费,从丹麦手中得到全部维尔京群岛。 在上述领土中,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分别于1959年成为美国第49和第50个州。
‘叁’ 扩张型国防有哪些国家
扩张型代表国家:美国
国防的基本类型:
1、扩张型。大国为了维护本国在世界各地的利益,奉行霸权主义,侵略、颠覆和渗透他国。
2、自卫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广泛争取国际支持,防止外敌入侵,维护本国安全。坚持和平自主的防卫原则,永不扩张,也不容别国侵犯一寸土地
4、联盟型。以结盟形式,联合他国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又分为扩张和自卫型,还可分为一元和多元联盟,前者有一个大国做盟主。
5、中立型。中小发达国家严守和平中立的国防政策,制定总体防御战略和寓兵于民的防御体系,如瑞士。
(3)国际扩张有哪些扩展阅读:
基本特征
一、国家利益的整体性。国家的根本利益集中体现在安全和发展两个方面。安全问题主要是解决生存和不被侵略的问题;发展问题主要解决和平时期建设与外部环境问题。而安全与发展权益的获得和保障,最根本的是依靠国防的强大。只有安全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国家才能发展;只有发展,国家安全防务才有建设与巩固的基础。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二、国防力量的综合性。
三、斗争形式的多样性。战争是国防斗争最基本,也是最高的表现形式,但是国防斗争不仅是军事实力的较量,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外交等其他形式。
‘肆’ 除了“9.11”事件后的全球扩张,美国史上还有哪3次战略扩张。
美国全球战略从开始酝酿到正式形成,经过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支离破碎到系统完整、从军事战略到全球战略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酝酿、初步形成、正式形成以及冷战后时期四个阶段。这种阶段性划分的依据,是国际战略力量对比消长变化的结果,更反映出美国在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驱使下从本土扩张到海外扩张、从海外扩张到全球扩张的历史进程。全球战略是指大国调动和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种手段,参与国际斗争,维护和增强本国利益,实现国家根本政治目的的方略。在一定意义上讲,只有全球性大国才可能形成全球战略。美国全球战略大体上可分为酝酿(1783年到1898年)、初步形成(1898年至1945年)、正式形成(1945年到1990年)和冷战后期(从冷战结束迄今)四个阶段。
‘伍’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张的基本形式是那三种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三种:一是借贷资本输出;二是生产资本输出;三是商品资本输出。
. 从输出资本的来源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私人资本输出,另一类是国家资本输出。.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扩展,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后果:对于资本输 出国 来讲,资本输出为其带来了巨额利润,带动和扩大了商品输出,大大改善了国际收支状况,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形成控制。
. 对于资本输入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来讲,资本输入对其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如吸收了资金,引进了较先进的机器设备和工艺技术,培训了技术和管理人员,利用外贸和技术办厂,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外贸等垄断资本向国际范围扩展的主要形式
1.资本国际化和生产国际化。
(1)资本国际化,是指资本活动越出国家界限,在国际范围内不断运动的过程。
(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国际化是与生产国际化同步发展起来的,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生产国际化是生产力的国际扩张,资本国际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国际扩张。
(3)它们互相依赖互相融合,构成整个经济生活的国际化。垄断资本亦称独占资本,垄断某些商品或某个部门的生产和销售,主要通过垄断价格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资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主要资本形态。19世纪60到70年代开始出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占主要地位,是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有工业垄断资本、商业垄断资本及其银行垄断资本等。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溶合或混合生长形成金融资本,是金融寡头实行全面统治的基础。
在国内,垄断资本掌握国民经济命脉,控制原料来源和生产,垄断价格和市场。其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在国外,通过垄断资本输出,建立国际垄断同盟,划分势力范围,分割国际市场,组建跨国公司,形成国际垄断资本。其组织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陆’ 请问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分别有哪些代表国家
扩张型代表国家:美国
自卫型代表国家:中国
联盟型代表国家:欧盟、非洲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
中立型代表国家:瑞士、瑞典
国防的基本类型:
1、扩张型。大国为了维护本国在世界各地的利益,奉行霸权主义,侵略、颠覆和渗透他国。
2、自卫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广泛争取国际支持,防止外敌入侵,维护本国安全。坚持和平自主的防卫原则,永不扩张,也不容别国侵犯一寸土地
4、联盟型。以结盟形式,联合他国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又分为扩张和自卫型,还可分为一元和多元联盟,前者有一个大国做盟主。
5、中立型。中小发达国家严守和平中立的国防政策,制定总体防御战略和寓兵于民的防御体系,如瑞士。
(6)国际扩张有哪些扩展阅读
国家与国防的关系:
国家与国防相辅相存。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是国家的向征,靠国防维护。而国家性质和政策又决定着国防的建设和发展。
由于强大的国防是国家兴盛,民族振兴、人民安康幸福的基础。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加强国防建设、重视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柒’ 日本崛起后到二十世纪初, 挑战现在霸权和国际体系 有哪些重大的军事扩张 行动。
日本崛起后到二十世纪初大概是1880年-1915年这段时间。这段时间日本完全确立了世界级军政大国地位。尤其是一战后日本与英美法意构成世界5大列强(德国被打废,苏联刚刚建立,奥匈帝国解体)。
第一步,打败清国。甲午战争。清末传统的朝贡体系瓦解,中国属国纷纷被列强瓜分,中国在亚洲建立的秩序已经被打破,但是日本崛起给这个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致命一击。甲午之后日本成为亚洲新秩序的建立者。
第二步,打败俄国。日俄战争。俄国对东北亚一直虎视眈眈,尤其是对东北地区丰富的资源和不冻港更是垂涎三尺。俄国陆军和海军均达到世界第三(英国第一,德国第二)。所以俄国拿下东北后下一个目标就是日本。日本实力不足,以朝鲜为缓冲带避免与俄国直接冲突,但是日英结盟后,日本有了世界最强大的大英帝国做后盾,决心打垮俄国!日本举国一致打垮了俄国,把俄国海军从世界第三打到十名以外,俄国海军实力大减。实际是明石元二郎在俄国煽风点火,尼古拉二世内忧外患不想与日本打了,于是讲和。日本赶走了俄国,确立了东亚霸主的地位。
第三步,参加一战。由于日英同盟,日本自然而然加入英美一方。协约国胜利日本成为战胜国,瓜分了德国在太平洋俾斯麦群岛全部领地,进一步取得了在中国的特权。出兵俄国干涉苏联革命。东方第一强国的地位已经完全确立,巴黎和会后日本成为世界5大列强之一。华盛顿海军会议确立日本海军世界第三的地位,英美列强更加肯定了日本作为世界级强国的地位。
‘捌’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三种:第一种借贷资本输出;第二种生产资本输出;第三种商品资本输出。
1、借贷资本输出:输出国的政府或企业和银行,把货币资本贷给输入国的政府、银行或企业,这是一种间接投资。
2、生产资本输出是指政府或资本家在国外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矿山、银行等企业,又被称作直接投资。它以投资者对所投资的国外企业拥有全部或部分控制权为特点,投资者可以从中获取高于国内投资的超额垄断利润。
3、商品资本是指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是产业资本在其循环中所采取的第三种职能形式,即在出卖阶段采取的形式。
(8)国际扩张有哪些扩展阅读:
资本垄断地位和作用:
1、在帝国主义阶段,所谓垄断的统治,也就是垄断资本的统治、金融资本的统治。垄断资本在国内的统治地位,主要表现为:它们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各个主要部门的生产,操纵了市场的供求和商品的价格,垄断了原料来源、交通运输和科学技术发明等等。
同时,它们还运用自己的巨大力量,控制国家机构和操纵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垄断资本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
2、主要表现为:它们瓜分和垄断资本主义世界的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并通过对外经济扩张而竭力加强对其他国家、特别是经济落后国家的控制、剥削和掠夺,从而使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和政治关系置于自己的支配之下。
3、垄断资本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两重作用。一方面,垄断资本作为资本社会化的新形式,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某些要求,这就使社会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4、其主要表现是:它们拥有更大的力量来进行科学技术的开发,采用新的技术、设备和扩大生产规模;它们能够在自己所控制的更大范围内,有计划地组织各种生产的分工协作、原材料的供应和商品的销售;它们还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扩大,国际范围的生产专业化和协作更为加强。
‘玖’ 国际企业管理 国际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扩张的方式 有哪些
国际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扩张的方式:
1.现有驻地驻点增多;
2.现有投资资本扩容;
3.现有投资项目增多;
4.直接收购合并各地企业;
5.跨行业投资项目;
‘拾’ 什么是资本主义国际化它表现为哪些形式
::::(1)资本国际化 资本国际化是指资本越出国家的界限,在国际范围内不断运动的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国际扩张。资本生产方式确立以来,资本的运动就决不限于国民经济领域。资本为了实现其本身价值的增殖,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利润,就必须使它的活动范围跨越国界。所以,资本的国际化是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资本国际化的动因是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资本国际化的条件是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2)资本国际化的形式 资本国际化包括商业资本国际化、借贷资本国际化和产业资本国际化三种形式。 ①商业资本国际化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表现为商品资本在国际流通领域内的活动即商品输出。 ②借贷资本国际化是指以定期偿还并带来定量利息为前提的资本在国与国之间的借贷。借贷资本国际化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 ③产业资本国际化是指资本跨越国界从事商品的生产和经营,在国际范围内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产业资本国际化表现在各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急速增长上。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