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际知识 > 什么是国际秩序的核心

什么是国际秩序的核心

发布时间:2022-04-25 16:12:43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建立了以什么为核心的国际秩序

雅尔塔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英国、苏联三国先后举行了一系列首脑会议,其中主要有: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

以上的首脑会议形成一系列影响战后世界秩序的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特别是以《雅尔塔协定》为主体的国际关系体系,即雅尔塔体系。

(1)什么是国际秩序的核心扩展阅读

意义:

1、雅尔塔体系对于缓和反法西斯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法西斯的作战行动、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

2、雅尔塔体系它协调了苏联与美英之间的关系,取得了相互谅解,加强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团结,有利于动员盟国全部力量,最终打败德日法西斯,对战后一些重大国际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作出了一定的安排。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雅尔塔体系

2. 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宗旨和原则是什么

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宗旨和原则是《联合国宪章》。针对新时期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呼应时代的律动,既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继承和弘扬,也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和创新,勾画了人类文明基本的价值坐标。

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必须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

社会影响

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成果,承载着各国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殷切期望。作为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依靠和平与安全、发展、人权三大支柱,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联合国宪章》并没有过时。

国际社会不仅应当重温《联合国宪章》精神,还应当结合当今时代潮流和实际需要,不断丰富《联合国宪章》的内涵,赋予其新的生机与活力。

国际社会要以纪念联合国成立重要契机,回顾历史,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展望未来,早日实现《联合国宪章》所描绘的愿景。联合国会员国要捍卫《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实践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理念,推进全球发展合作,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3. 谈谈中国力量在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作用及其具体体现

走出“中国安于做国际规则的守夜人”的认识误区,自觉做国际新秩序的积极建设者
一直以来,西方认为中国人只会适应和顺从国际规则,而不会寻求改变和创造国际规则。这种现象如果不改变,我们就会在国际社会逐渐失去主动发言权。今天,在国际规则制定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焦点的新形势下,一个国家如果长期“只打牌,不坐庄”,就没有“首轮出牌权”,缺乏先发制人的优势,导致在国家话语权的争夺中败下阵来,最终沦为落伍者甚至出局者。中国要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不仅要做国际规则的守护天使,而且要承担大国责任,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努力为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创造充满东方智慧的“中国产品”。近年来,中国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并力推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图”,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致力于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信心。同时,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构想,建立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增进亚洲国家的互联互通。亚太自贸区与“一带一路”,在西向和东向同时发力,正在构筑大国崛起的“一体两翼”格局,为建立国际新秩序增添了鲜活的“中国元素”。特别是“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理念,与沿线各国求和平、谋发展的诉求高度契合,是丝路精神的薪火相传,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的生动体现。这表明,“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正以与世界共赢的大国胸襟和追求,更多地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提出中国方案,展现中国智慧,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新的地缘政治大师”。
走出“中国会是挑战国际规则的搅局人”的认识误区,努力做国际新秩序的重要维护者
在历史上,新兴大国为了在全球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谋求本国利益最大化,往往会成为既有国际秩序的挑战者。传统大国关系的逻辑,本质上是一种“零和”博弈的逻辑。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是否会挑战现有国际秩序非常关切,甚至充满疑虑和恐惧。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中国提出构建政治上互信、经济上互利、社会上互助、文化上互鉴的新型国际关系,超脱了旧的国际政治思维窠臼,说明中国不争霸、不推翻现存国际秩序、不在损害他国利益基础上追求本国的权利和利益,不会按照“丛林法则”,走“国强必霸”的崛起老路,而是致力于成为合作共赢的经济大国、和平发展的安全大国、勇于担当的政治大国和伸张正义的道义大国。也就是说,中国将本着“计利当计天下利”的“天下为公”思想,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为世界和平稳定提供制度保障。这表明,中国不是国际秩序中“改换门庭、另起炉灶”的挑战者,而是通过改革和完善国际规则,继续做现有国际体系和公认国际关系准则的有效维护者。
走出“中国是不按游戏规则出牌的另类人”的认识误区,主动做国际新秩序的真诚践行者
国际规则是国际秩序的核心,是国际社会必须遵循的重要条款。当今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也不是生活在孤岛上,如果不按通行的游戏规则出牌,就可能因为失道寡助,最终成为国际社会的孤家寡人。历史经验昭示,一个遵守规则的国家,必然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个不守规则的国家,只会是“海内无知己,比邻若天涯”。当今中国要融入和引领世界,必须增强规则意识,打造法治中国的亮丽名片,培育讲诚信、守规则的国家形象,使之成为穿越世界丛林的“通行证”,以自己的真诚践行为构建国际新秩序作出示范。所以,在国际这个大家庭,中国要做个懂规则、守规则、用规则的好兄弟,才能获得大家的认同和尊重。目前,在形式上,中国已经加入了几乎所有自1945年以后建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以及其他形式的国际制度、国际机制;在亚太地区中国也参加了APEC、“10+x”、东盟地区论坛、东亚峰会等主要的地区合作机制。但是,加入国际体系和参与地区事务不等于已在其中发挥相应作用。这表明,处于世界聚光灯下的当今中国,既要做制定国际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又要以一言九鼎的精神全面兑现国际承诺,努力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坚定践行者,为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注入“其身正,不令而行”的强大正能量。
走出“中国是搭国际规则便车的受益人”的认识误区,切实做国际新秩序的更大贡献者
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中国是搭国际秩序便车的国家”的论调。与此相联系,“中国责任论”的呼声越来越高。必须看到,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实力的增强,面对国际上持续要求中国承担更大国际责任的压力,中国一直在努力构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自觉把发展中国家作为自身履行大国责任的重点区域,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和减贫,实施国际发展援助和人道主义救助,参与国际安全治理与和平建设,促进国际秩序的变革与完善上,承担应尽的责任,作出更大的贡献。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生后,为了稳定与西方国家及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采取了一系列顾全大局的举措,如维持与美国的债权债务关系、积极开展对外援助等,为世界经济稳定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对已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7%税目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近日,中国又在联合国宣布,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亿美元,并免除最不发达国家2015年底到期未还的无息贷款债务。这表明,“这么大块头的中国”绝不可能是国际体系中坐享其成的“搭便车者”,而是与各国一道共同努力的“推车者”。展望未来,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必将更好地与世界携手同行、互利共赢,为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贡献越来越大的力量。

4. 什么是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的核心要素

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是一个社会学或国际关系的术语,是指为了解决超出一国或一地区的某一问题,而由各国进行政治协商以共同解决的方式。

全球治理并不是要建立一个世界政府,因此这一概念有别于世界治理的概念。全球治理是在保留现有各国政府管理机制和力量的基础上,加强彼此的沟通和协调,以解决一些共同面临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包括冲突、环境、生态、资源、气候等许多问题的解决都非一国政府所能及,因此,全球治理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
全球治理的核心要素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全球治理的价值。即在全球范围内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应当是超越国家、种族、宗教、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之上的全人类的普世价值。
二是全球治理的规制。即维护国际社会正常秩序,实现人类普世价值的规则体系,包括用以调节国际关系和规范国际秩序的所有跨国性的原则、规范、标准、政策、协议、程序等。
三是全球治理的主体。即制定和实施全球规制的组织机构,主要有三类:(1)各国政府、政府部门及亚国家的政府当局;(2)正式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3)非正式的全球公民社会组织。
四是全球治理的客体。指已经影响或者将要影响全人类的、很难依靠单个国家得以解决的跨国性问题,主要包括全球安全、生态环境、国际经济、跨国犯罪、基本人权等。
五是全球治理的效果。涉及到对全球治理绩效的评估,集中体现为国际规制的有效性,具体包括国际规制的透明度、完善性、适应性、政府能力、权力分配、相互依存和知识基础等。有学者把上述五个核心要素转化成五个问题:即为什么治理、如何治理、谁治理、治理什么、治理得怎样。

5. 当前国际秩序是怎样的

现在的国际秩序还是“以联合国为核心,以国际协商为准则的雅尔塔体系”的延伸。
雅尔塔体系是1945年为了压制德意日法西斯而建立的,至今已过去了七十年的时间。联合国依然担任着处理国际纠纷的作用,《联合国宪章》依然是联合国193个会员国都遵守的准则。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也仍然是维持战后秩序的核心。这七十年里,虽然有过冷战,美苏争霸,苏联解体。后冷战的“一超多强”格局。但是雅尔塔体系的根本并没有被动摇。国际协商成为处理国际间矛盾的准则。虽然70年里小仗不断,但大国间都心怀某种默契,并没有新的世界大战。“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所以我们还是有理由认为,雅尔塔体系依然是当今国际秩序的主流。

6. 简述当下国际秩序变革下中国的国际秩序观是什么

中国是21世纪国际秩序变迁的重要推动力量,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力量结构变化,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中国对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不懈追求。在这一轮秩序变迁中,中国的作用是独特的:它既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又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既是东方国家,又是国际体系的核心行为者,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有密切的互动,这使得中国具有沟通东西南北的优势。不仅如此,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取向将使国际秩序的变化更具和平性,使新的秩序内涵更注重发展,使秩序安排更加公正。
国际秩序既包括全球层面,也包括地区层面。从亚太地区看,秩序的变化同样明显。在地区经济秩序方面,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崛起为新的地区经济中心,成为地区经济增长和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亚投行等金融机构的设立,中国在地区经济秩序中的地位会进一步上升。另一方面,中国也在地区政治与安全事务中发挥越来越活跃的作用,成为地区政治与安全秩序的重要塑造者。但是亚太地区政治与安全秩序尚未达到变化的临界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推进和周边外交力度的加大,将有助于增加地区政治与安全秩序变化的动能。
与20世纪相比,21世纪国际秩序的变迁具有新的特点。首先,20世纪的秩序变迁主要是由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或重大的政治事件(冷战终结、苏联解体)驱动的,而21世纪国际秩序的变化则是由经济推动的,经济发展导致力量对比的变化,形成新的力量格局和治理秩序。其次,当下和今后的秩序变革不是完全颠覆旧的秩序、建立全新的秩序,而是通过补充、改良的手段,不断引入新的元素,丰富、发展现有秩序,秩序变革具有继承性、渐进性与和平性。第三,20世纪的国际秩序本质上是西方特别是美国主导的,这虽然是由当时的力量对比决定的,但不公正、不合理的因素显而易见。21世纪的秩序变革正在和将会进一步提升东方的地位与影响力,也会使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大大增强,国际秩序安排也因之更加平衡、合理。
中国是大国,对国际秩序变革有以下影响:一是改变美国一家独大,使国际变成多元格局。
二是庞大的经济体量将改变国际经济格局。
三是中国政治的变化也将改变国际政治局势。

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建立了以什么为核心的国际秩序

联合国成立,世界两极化,美苏冷战,核武器得到了发展!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国际秩序的核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7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3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1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1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2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