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关于预期违约的规定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事例:公民甲将自己辛苦挣来的若干现金借给公民乙经营使用,并约定了一定的还款期限,可还款期限未满时,公民乙或下落不明,或将自己经营的财产予以转移,或经营不断亏损等等导致乙有可能不能履行到期还款义务的局面,由于还款期限未到,公民甲面对自己的债权有可能不能得到清偿之现实不但不知道能否提前解除合同,追要借(欠)款,甚至对能否起诉乙都抱有疑问。其实,这种事例涉及到了一我国合同法规定的一项很重要的制度,即预期违约制度,如果当事人能够理解并熟练地运用此项制度,申请相应的司法接济,上面提到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一、预期违约制度概述
预期违约制度首创于普通法系国家,是英美法系重要内容,目前已成为许多国家通行的制度,按照我国已加入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第71条的规定,预期违约就是指在合同规定的履行期限到来之前,已有迹象表明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将不会履行合同的全部或大部分义务的情形,故又称为先期违约。由于这一法律制度对维护交易安全,促进市场流通,保护债权人合法利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我国的《合同法》在借鉴了《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和发达国家有关该制度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符合我国国情的预期违约制度,《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第一百零八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这两个条款没有使用预期违约制度的字眼,但其含义正揭示了我国的预期违约制度。根据该二条款,构成预期违约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行为必须发生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前。预期违约行为如发生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后就不能叫预期违约,而是一般的实际违约,因此,预期违约行为表现为将来不履行义务,侵害的是期待的债权,而不是现实的债务。第二,必须存在特定事由,也就是法定原因。一种情况是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一方当事人在无正当理由情况下,向另一方当事人明确表示不履行主要债务。“明确表示”往往是指以肯定方式明白告诉对方;比如发正式通知、信件、传真等足以让对方理解其意思表示的方式。这种方式学理上又称作“明示的预期违约”;另一种情况是指在履行到来之前,一方当事人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不履行债务,但以自己的行为或者现状表明其将不会或不能履行债务。所谓“以自己的行为或现状”就是指一方当事人通过自己的行为或自己明确存在的实际状况让对方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足以预见到其在履行期限届满时将不会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主要义务,举一个典型事例:出卖人通过订立买卖合同将某特定物转让给甲后,又与乙订立买卖合同将同一标的物再行转让、出卖人虽然没有明确通知甲不履行合同义务,但其以自己的行为已表明自己不会履行与甲订立的合同,这种形式的预期违约学理上又称作“默示的预期违约”。“不履行主要债务”则指不履行合同规定的具有重要地位合同性质的合同义务,这将导致合同根本不能履行、合同目的根本不能实现;第三,违约的实际损害结果尚未发生,换言之,预期违约不是实际违约,而是可能违约。另外,《合同法》的该两条款同时也规定了预期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或者说是救济方法):即一方当事人预期违约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行使合同解除权解除合同,要求返还财产、恢复原状或赔偿损失,或可在履行期限届满前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体现在公民借贷行为中的违约责任主要体现为要求预期违约方赔偿利息损失和支付约定违约金,也可以在解除合同时主张赔偿损失和支付违约金。
二、预期违约制度在民间借贷中的应用
切实领会我国《合同法》规定的预期违约制度,既有助于公民处理日常借贷行为,又有助于法官审理类似纠纷。人们经常会遇到的下面几种情况,均可以得到妥善解决:
(一)公民甲借款给公民乙生产经营之用,并约定了一定还款期限,期间,公民乙在未委托他人经管其工厂(或公司)情况下,突然去向不明,所经营的工厂(或公司)陷于停顿状况中,尽管借款时间未到期,公民甲可以通过起诉方式以对方预期违约为由,要求提前解除合同,归还借款(为保证能执行到位可及时查封乙的有关财产)。
(二)公民甲借款给公民乙生产经营之用,并约定一定还款期限。期间,公民乙因对市场行情预测出错,导致其经营不断亏损或产品大量积压或工人工资不能发放,或出现债权人围门等情况,即使借款尚未到期,公民甲也可以向乙发出通知,以对方存在预期违约为由,要求提前解除合同,由乙提前归还借款,双方协商不成的,甲方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公民甲借款给公民乙并约定由乙分期还款的情形。如果公民乙在第一个还款日期未能按期履行主要债务时,公民甲亦可以对方存在预期违约情形为由要求解除合同。比如,公民甲借款20万元给公民乙使用,约定分四次归还,每次还五百元,第一次还款日期届满时,公民乙未能归还5万元或只归还了几百元,这种情况下,公民甲完全可援引预期违约制度,要求与乙解除合同,而不必等到时间届满才主张权利。
三、预期违约制度行使的限制
显然,公民的日常借贷行为形式和预期违约情形,不止上面列举的几种,因此,只有掌握了预期违约制度的本质特征,债权人才能够在合法的前提下及时行使有关权利保护自身债权,法院在办理此类案件时才能准确判定当事人是否构成预期违约。
在具体适用中,有以下三点需要注意:
一是明确公民之间的借贷行为都是一种民事合同,适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公民在认为自己的权利有可能受到侵害时都享有诉权。
二是注意公民在适用预期违约制度维护自己合法权利时,要尽到相应的举证义务,即应当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存在预期违约情形,同时这些违约情形特别是以行为默示预期违约的情形应当是客观存在而不是主观臆断的,一方面不能在对方不构成预期违约情况下而认定其构成,使自己不履行合同义务而构成违约,还要承担败诉的后果。例如公民甲借款10万元给乙使用,约定一年归还,但三个月后甲自己要使用该款,此时恰恰某银行因为乙有一笔贷款未按时归还而起诉乙,甲就以此为由,认为乙已构成预期违约而诉到法院要求乙提前还款,法院经审理发现,乙不能归还银行的贷款是因为第三方的一笔货款没有回笼而造成的,在加上是销售淡季,资金一时周转不开,但其生产很正常,所以乙还不构成预期违约,因此法院驳回了甲的诉讼请求;另一方面也不能在对方已经构成预期违约情况下却不行使解除合同权利,错失良机而使自己的合同权利不能实现。
三是注意在对方构成预期违约而行使解除合同权利时的法定程序。合同法第96条第1款规定,二当事人一方依照第94条规定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 ,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此款对行使解除权的一方当事人作了程序性规定,也为预期违约方提供了相应的救济途径,值得一提的是,该条未规定预期违约方去向不明而债权人解除通知如何送达的问题。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债权人行使解除权可不必依前述规定程序先行通知对方,可以直接起诉请求法院确认其解除合同的主张成立,当然,这种方式应当由最高法院作出司法解释,予以认定较妥。
B. 语c说的国际三禁是那三禁
娘白苏。一般还会加上玻璃心。
1.娘,就是皮上本来应该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结果C得不好分分钟变软萌小妹。这种现象真挺烦人的。这也是为什么一般群会明令禁扑抱蹭。
2.白,就是不懂基础规矩的新人。其实一般群都是新人友好制度,不会怎么为难白。只要新人自己低调一点,别大放厥词,别犯什么出格的错误,也不至于赶尽杀绝。
3.苏,玛丽苏。这个应该不用解释,什么五彩长发啊宝石眼泪之流。
4.玻璃心,这个一般出现在被别人批评之后的过激反应。审美不一样,难免会遇到觉得你的戏渣气不正的。要是双方都客客气气切磋探讨当然是最好,如果对方根本不讲道理为了黑而黑,你也不用跟他争,直接退群就是。
如果被人指戏不好就一哭二闹三上吊,甚至带人爆群一类,就可以被称为玻璃心。
C. 什么是第一、二、三国际,修正主义指的又是什么
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联合会”(Intelnational WorkingMen's Association),1864年英法德意四国工人代表在伦敦开会成立,马克思代表德国工人参加该组织的工作,并逐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组织指导思想。由于会名太长,有时人们取它的第一个单词“International”,简称为“国际”,历史上即称为“第一国际”。
第二国际
Second International
1889~1914年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其名称起自20世纪初,是相对于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而言。
成立过程 1876年第一国际解散后,随着科学社会主义在欧美的广泛传播,到80年代末欧美已有16个国家先后建立社会主义政党。各国工人和社会主义者要求加强国际联系。F.恩格斯为了击败可能派夺取新国际组织领导权的企图,做了大量工作,促使德、法等国社会主义政党的代表于18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100周年纪念日,在巴黎召开国际工人和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有22个国家的393名代表参加,W.李卜克内西、A.倍倍尔、E.-M.瓦扬、P.拉法格 等27人组成大会主席团。巴黎大会主要讨论国际劳工立法和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斗争任务,通过了关于每年庆祝五一劳动节等决议。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二国际的建立。
http://info.datang.net/D/D1048.HTM
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1919年3月在列宁领导下成立,总部设于莫斯科。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二大决定参加共产国际,成为它的一个支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第三国际成了中共的实际领导者,中共也从第三国际获取援助。
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为适应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并考虑各国斗争情况的复杂,需要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处理面临的问题,作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同年5月22日,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个决定。同年6月10日,鉴于共产国际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反对协约国而创,而美国此时成为苏联拉拢以反对法西斯德国的非常重要对象,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定共产国际正式宣告解散。 1925年与1926年中国国民党两次向共产国际申请加入共产国际,但都被拒绝。
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7%AC%AC%E4%B8%89%E5%9B%BD%E9%99%85
修正主义
Revisionism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的资产阶级思潮。19世纪90年代首先出现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内,代表人物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E.伯恩斯坦。当时,马克思主义已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取得领导地位,伯恩斯坦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提出对马克思主义系统进行修正,故名修正主义或伯恩斯坦主义。
修正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普遍真理,是相当完整的资产阶级的观点体系。1896年10月~1898年6月,伯恩斯坦以《社会主义问题》为总标题在《新时代》上发表一系列文章,指责马克思主义含有空想成分,已经过时。1899年又发表《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全面论述了修正主义的观点。哲学上提出“回到康德去”的口号,背弃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唯心论和庸俗进化论对抗辩证法;政治经济学方面修改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否认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竭力掩盖帝国主义矛盾;社会主义学说方面,反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特别是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并提出“运动就是一切”的口号,认为最终的目的算不得什么。主张阶级合作和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的社会主义,传播改良主义和机会主义思潮。
修正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及其影响在工人运动中的反映,它的社会基础是当时欧洲一些国家工人运动中普遍存在的工人贵族阶层和因破产而流入工人阶级队伍中的小资产阶级。它一出现即成为国际现象。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尖锐对立,列宁和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曾对它进行了批判。修正主义为第二国际的考茨基等机会主义领袖所接受,并得到第二国际各国党多数领袖的支持,成为当代民主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http://info.datang.net/X/X1328.htm
D. 英国留学签证被拒是什么原因
签证被拒理由一:CAS有误
CAS是英国留学签证申请必须提交材料。CAS是英国大学发给学生录取确认函,一般来说,CAS上信息是没有错,不过也有例外,所以同学们在获得CAS后一定要确认上面个人信息和课程信息,如果有问题一定要让学校重新发新CAS。如果CAS有问题,还盲目递交签证话,那肯定是会被拒签。
签证被拒理由二:材料造假
英国人非常注重诚信问题,如果签证材料一旦有造假情况,必将被拒签,更糟是,可能会被留下“案底”,从而断送留学前程。这就叫“偷鸡不成蚀把米”。
签证被拒理由三:移民倾向
英国签证中心签证官通常会设想所有申请人都有移民倾向,所以现在增加了面试环节,签证官通过面试来判断学生是否有能力说服签证官自己是去读书。如果申请人年龄较大,而且学历不高话,就会很容易被怀疑出国动机。要顺利拿到英国留学签证,只有以自己诚恳求学态度来打动他了。
签证被拒理由四:签证表格填写不当
这点拒签理由告诉大家,在填写英国留学签证申请表格时,一定要认真填写,填完后,多检查几遍。尤其是对是否有赴英这一栏,部分同学由于层级有赴英史,但是填表时没有很好翻译,从而发拒信。
签证被拒理由五:曾有拒签经历
如果曾经在有过申请英国留学签证被拒历史,这类同学要注意啦,在重新申请时,一定要如实反映以前拒签实际情况,如果不报,被英国签证中心查出,后果很严重,不但不发签证,可能会被列入黑名单。
E. 国际通用语言有6种,日语申请加入为何被拒联合国给出这些原因,是什么
语言障碍是影响国与国交流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联合国选出了6种语言作为国际通用语言。首先我们科普一下这6个通用语言,首先是世界上使用作为官方的英语,与之有相同地位的同样的还有西班牙。其次是汉语,汉语在亚洲的影响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世界上说汉语的人数是最多的,俄语也是有类似的原因,东欧很多国家都在说俄语。
F. 俄罗斯综合实力强大,却三次被拒绝加入北约,这是为何
不论是苏联解体前还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实力都是不可小觑的。今天,在多极化世界体系下,俄罗斯不论是军事能力、高等教育能力亦或是航天航空技术能力在国际上都是名列前茅的。
如今,世界上出了国家这个个体的合作竞争以外,还出现了大量的国际关系合作组织的存在。对于每一个组织来说,它最大的心愿便是吸纳一些强国加入。然而,让人出乎意料的是综合实力如此强大的俄罗斯,历史上曾三次申请加入一个国际组织,均被拒绝了。
这个让人出乎意料的组织就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实现阵地同盟而建立的组织。其由多国共同组成,军事能力超强,是各个合作国保护自己的重要盔甲。而它们拒绝俄罗斯加入申请的原因,并不是自身实力已经强大到不需要任何国家的帮助了。毕竟强上加强带来的利益性大家都懂得。它们拒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美国的主导。北大西洋公约虽说是由欧洲30多个国家共同组成的,但明白其中道理的人都知道它的真正主导者是美国。因此,无论是从二级时期美俄两国的冰冻关系,还是从一山不能容二虎的道理来讲。美国都不可能让俄罗斯这个最强劲的对手进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G. 第一,二,三国际
是共产主义运动的三个组织。
第一国际:
社会主义先觉者很早就主张各国工人运动有国际的联络和国际的组织之必要了。把这个必要说得最明白,最不含糊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远在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起草的“共产党宣言”中就断言“无产阶级无祖国”,就喊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口号。自此以后,他们的思想和斗争就浸透这种国际主义精神。
到了1864年,这种国际主义精神第一次表现为组织形式。这年,英法德意四国工人代表在伦敦开会,决议创立一个“International Working Men's Association”,为诸国工人团体联络机关。这个新团体的名称直译应为“国际工人协会”,这里“国际”二字是作形容词用的。即“英法德意诸国工人联合会”之意。马克思当时代表德国工人参加这个新团体工作,渐渐以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整个组织了。不久,会务大大开展,小国工人也来参加这个组织,遂成为世界上一种势力,为诸国政府所畏惧。会名太长,有时人们取它的第一个字,简称为“International”(“国际的”)以后成了习惯,整个团体就叫做“第一国际”了。这是第一次,这个形容词变成了名词。
1866年9月3日 第一国际的日内瓦会议召开
第一国际从1864年成立以来,在马克思的领导下,和各种机会主义进行坚决的斗争。其中与无政府主义蒲鲁东主义者的斗争是一次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斗争。
1866年9月3日,第一国际在日内瓦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参加这次大会的有第一国际的22个支部和11个其他工人团体的代表,共60人。法国蒲鲁东主义者为了与国际总委员会对抗,派出一个拥有17人组成的庞大的代表团。企图依靠人多势众,把蒲鲁东主义的观点强加给大会,从而实现其篡改国际的性质和任务的阴谋。为此,他们狂妄地向大会提出了共有十项原则的《备忘录》。在《备忘录》中,他们公开兜售蒲鲁东反对罢工、反对妇女解放、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反对民族解放运动的谬论,竭力鼓吹通过建立合作社等和平方式使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这一蒲鲁东主义的教条。
马克思由于从事《资本论》第一卷的最后定稿工作,无法分身参加日内瓦大会,但是,马克思预见到大会将有激烈的斗争,所以在会前写好了《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作为大会主要议程的正确决议的基础。在《指示》中规定了各国工人在罢工斗争中应该互相支持:提出了8小时工作制的口号;确定了工会和合作社的发展方向和革命任务;主张吸收妇女和少年儿童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支持民族解放斗争等重要内容。马克思在《指示》中明确指出合作制度“决不能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必须依靠无产阶级掌握武装,进行暴力革命。因此,马克思认为:“代表大会不应该宣布任何特殊的合作制度”。在日内瓦代表大会上,拥护国际路线的代表以马克思《指示》为武器,与蒲鲁东主义者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通过了各项正确的决议,马克思主义取得重大胜利。
1871年,巴黎工人暴动,“国际”底法国支部不仅参加,而且占据领导地位。可是这次有名的“巴黎公社”失败了,“国际”受了极大打击,外面资产阶级政府底取缔,里面小资产阶级思想底进攻,遂使组织力量一天比一天衰弱,终于在1876年正式宣布解散。马克思领导的这个“国际工人协会”在工人运动历史上被称为“第一国际”,以别于后来的几个工人国际组织。
第二国际: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1889~1914年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其名称起自20世纪初,是相对于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而言。
成立过程
1876年第一国际解散后,随着科学社会主义在欧美的广泛传播,到80年代末欧美已有16个国家先后建立社会主义政党。各国工人和社会主义者要求加强国际联系。F.恩格斯为了击败可能派夺取新国际组织领导权的企图,做了大量工作,促使德、法等国社会主义政党的代表于18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100周年纪念日,在巴黎召开“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有22个国家的393名代表参加,W.李卜克内西、A.倍倍尔、E.-M.瓦扬、P.拉法格 等27人组成大会主席团。巴黎大会主要讨论国际劳工立法和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斗争任务,通过了关于每年庆祝五一劳动节等决议。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二国际的建立。
第二国际是在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发展时期进行活动的。这时欧美工人运动在向横广方面扩展,各国处于建立民族国家范围内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并开展以合法斗争为主的时期。适应这个历史时期的特点,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党是独立自主的。它没有发表过成立宣言或纲领性文献,而是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党指出行动方向。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常设领导机构和共同规章,没有机关报。直到1900年巴黎大会上才决定成立常务委员会,名为社会党国际局(1905年后改称社会党国际局执行委员会),由每个国家的党选派代表一名(后增为两名)组成。
主要活动
第二国际存在的25年间,共召开9次代表大会。其活动大体上以1900年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先后召开4次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工资工时和劳动保护、关于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关于废除常备军和实行全民武装、关于反对战争和军国主义、关于反对殖民主义和实行民族自决、关于工会、土地和妇女等问题的决议。第二国际从开始建立起,内部就有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改良主义3个派别。在前期活动中,马克思主义派坚决同无政府主义派进行斗争,在前3次代表大会上,批驳了无政府主义者否定议会斗争和争取社会改良、主张进行个人恐怖活动、用总罢工来反对战争等错误观点。第二国际后期召开过5次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夺取政权、党的统一、党与工会的关系、党与合作社的关系、反对殖民政策、反对军国主义、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等决议。尤其是巴塞尔大会的反战宣言,对于欧美工人阶级的斗争起了很大的动员作用。
第二国际前期活动中,由于对改良主义派批判不力,以致这种思潮日益滋长,进而发展为从理论上系统修改马克思主义革命原理的修正主义派。在第二国际内部,因对时代和无产阶级革命的认识分歧而形成3派 :右派,即修正主义派,以E.伯恩施坦为代表;左派,即坚决反对修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派,以V.I.列宁、R.卢森堡和K.李卜克内西为代表;中派,即对修正主义采取调和折衷态度的中间派,以K.考茨基为代表。修正主义派在第二国际几个主要政党领导机构中日益占居上风。第二国际使社会主义运动由西欧、北美扩展到东欧、拉美和东亚。在第二国际中最强有力、最有影响的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党的议会党团在议会中投票赞成战争拨款,支持政府“保卫祖国”,促使各交战国无产阶级互相残杀,从而背叛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带头之下,第二国际大多数政党纷纷表态支持本国帝国主义政府,这标志着第二国际瓦解。战争期间第二国际在组织上停止活动。战后,1919年恢复活动的第二国际已经完全蜕变为主张改良主义并与革命的第三国际相对抗的组织。
历史作用
第二国际在国际工人运动历史上起了重大作用,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使社会主义运动由西欧、北美扩展到东欧、拉美和东亚。在1889年第二国际建立时,只有西欧、北美的16个社会主义工人党。到1914年,世界已有近30个社会党,党员总数达340万人。在第二国际影响下各国建立大批工会组织和合作社组织。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工会会员达1000万人以上,合作社社员达 700万人以上。各国党在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合法斗争、维护工人切身利益、反对内部“左”的和右的倾向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列宁指出:第二国际在自己存在的25年间“完成了广泛传播社会主义,预先地、初步地、极简单地组织社会主义力量这样非常重要而有益的工作”(《列宁全集》第21卷,第79页)。
破裂
在第二国际中最强有力、最有影响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拥有 108.5万名党员,在议会中拥有111个席位,成为议会中最大的党团。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也出在这个党内。1913年 8月党的主席之一倍倍尔逝世,党的领导权落入右派F.艾伯特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党的议会党团在议会中投票赞成战争拨款,支持政府“保卫祖国”,促使各交战国无产阶级互相残杀,从而背叛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带头之下,第二国际大多数政党纷纷表态支持本国帝国主义政府。这标志着第二国际瓦解。战争期间第二国际在组织上停止活动。战后,1919年恢复活动的第二国际已经完全蜕变为主张改良主义并与革命的第三国际相对抗的组织。
后续
到了1923年,社会党国际以工党及社会党国际为名成立。现今的社会党国际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成形,成员主要是欧洲地区受纳粹压迫的社会民主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当葡萄牙与西班牙于1974年及1975年正从独裁转为民主政体时,社会党国际曾经支援这两国的社会民主党重新建立。另外直到1976年的日内瓦大会之前,社会党国际仍只有少数位于欧洲以外的成员,且于拉丁美洲仍无正式影响。到了1980年代,尼加拉瓜的左翼政党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加入了社会党国际,之后社会党国际又准许了中间偏左的波多黎各独立党、原为共产党的意大利左派民主党,以及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加入。截至2007年6月,有各类成员党和组织约161个,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政党组织。此外,活动于欧洲议会的欧洲社会党,为社会党国际的联盟组织之一。
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从产生到破产
①第二国际在其前期活动中,基本上保持了革命的立场。在指引无产阶级进行合法斗争、促进欧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成长、传播马克思主义、反对无政府主义等方面,起过相当大的作用。但是,合法斗争的成就也使右倾机会主义在各国党内显着抬头。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机会主义大肆泛滥。伯恩施坦主义出现后,立即得到机会主义者广泛而狂热的支持,成为国际现象。主要原因,一是在长期相对和平发展时期中,各国党在合法斗争中取得较大成就,这就滋长了和平观念以及对合法斗争的幻想;二是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在许多国家普遍以高官厚禄培植了“工人贵族”阶层;三是大批破产的小资产阶级分子涌入无产阶级队伍,给传播修正主义提供了肥沃土壤;四是资产阶级更多地从暴力政策转向“和平”政策,表面上采取了一些改良措施。②如果说1896—1899年是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理论的形成时期,那么1900—1914年则是修正主义进一步发展、修正主义者逐步篡夺第二国际大多数政党的领导权的时期。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蜕化就是反映这种情况的典型。德国党曾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进行过斗争,但不彻底,既没有在理论上与伯恩施坦主义划清界限,又没有给予修正主义首要分子以纪律制裁。1913年8月党的领袖倍倍尔逝世后,党的领导权正式落入右派艾伯特等人之手。第二国际的其它大多数政党也与德国党的情况大体相似。这就注定了战争爆发后第二国际的公开背叛。③在1914年8月至1918年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期间,第二国际大多数政党都公开撕毁了巴塞尔宣言所规定的革命原则。堕落成为社会沙文主义者。第二国际的破产是由于各国党内长期滋长的修正主义公开转向沙文主义所造成的。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彻底批判了社会沙文主义和社会和平主义,提高了广大群众的觉悟,特别是1917年10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更明显地暴露了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反动本质。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十月革命的推动下,欧洲许多国家出现了革命高潮,建立了共产党,并且在此基础上于1919年3月成立了第三国际。资产阶级为了更有效更顺利地镇压革命,遂把社会民主党推上政权的“宝座”。这些叛徒执政后,采取了一些改良办法欺骗群众,极力阻止、镇压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仇视、屠杀共产党人,敌视苏维埃俄国,甚至参与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和颠覆活动。修正主义者除了在实践上已堕落为屠杀革命者的刽子手之外,在理论上还鼓吹“纯粹民主”和“有组织的资本主义”等,在组织上于1919年2月在伯尔尼正式恢复了第二国际,以与第三国际相抗衡。一部分“中派”分子于1921年2月在维也纳成立了所谓“第二半国际”。1923年5月又与第二国际合并,最终“中派”和右派完全合为一体了。由于列宁和各国共产党人继续斗争,因此原先受修正主义迷惑的千百万群众和普通党员,这时都猛然觉醒,纷纷归向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这样,20年代以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就在广大有觉语的工人心目中彻底破产了。
评价
第二国际所处时代的基本特点带有自由资本主义正向垄断阶段转变、随后刚刚进入帝国主义时代的深刻印记。具体表现在:第一,在19世纪最后30年,即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帝国主义逐渐形成的时期,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仍相当迅速;第二,在第二国际存在时期,即使在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以后,出现了少数金融寡头的专政,而政治上的反动并不是在不断地普遍加强;第三,至少到1904年,这是一个较长的和平发展时期,几乎在世界各国都没有发生重大政治动荡;第四,在较长的和平时期中,战争危险由隐而显,到20世纪初则急剧增加;第五,资本主义远没有进入全面危机,无产阶级革命在战前还没有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直接任务。时代的特点和当时工人运动的发展向第二国际提出的历史任务是:第一,向横广发展,把工人群众广泛地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组织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引导他们投入实现社会主义的斗争;第二,由于第二国际存在的大部分时间是相对和平的时期,因而开展日常的经济和政治罢工、进行议会斗争和议会外的群众斗争,是第二国际的日常任务;第三,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加紧争夺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激化,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危险在20世纪初日益加剧,摆在第二国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要以国际主义精神教育本国工人群众,支持民族独立运动进行反对军国主义的斗争。第二国际的功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第二国际通过广泛的组织工作,使国际工人运动扩展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二是第二国际许多党已广泛展开议会斗争,并成为工人政党的常用武器;三是使社会主义思想大普及;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开始对帝国主义阶段的新现象、新问题进行新探讨;五是第二国际进行了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长期宣传。另外,革命派还同国际内部的机会主义派进行过不妥协的斗争。因此,第二国际是富有成果、有所建树的前进、发展时期,不能因它最终破产,而不敢承认曾有过的巨大功绩。应当否定第二国际只留下机会主义传统的说法,事实上,第二国际留下来两种传统,一是机会主义传统,一是革命左派的传统;共产国际和各国共产党无疑是第二国际左派革命事业和革命传统的继承者;社会主义工人国际则是第二国际机会主义传统的继承者。
第三国际:
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列宁领导创建的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破产,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各国共产党的建立,客观形势要求建立新的国际组织。1919年3月2日在莫斯科召开了国际共产主义代表会议,有来自21个国家的35个政党和团体的52名代表参加。大会通过了《告国际无产阶级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纲》等文件,宣告第三国际成立。它的任务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团结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为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剥削制度而斗争。它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最高权力机关是代表大会,各国共产党是它的支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代表大会选出的执行委员会负责向各国支部发布指示和监督他们的工作。总部设在莫斯科。第三国际在其存在的24年中共召开过7次代表大会、领导过65个共产主义政党和组织。在捍卫马克思主义,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促进国际共运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它在欧洲、美洲、亚洲帮助各国先进工人建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协助他们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加速了各国共产党的成长。但是,它在工作中也有许多失误,特别是长有时受斯大林大国沙文主义错误的干扰,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过消极影响,其高度集中的组织形式曾影响了各党的独立自主和各党之间的平等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了有效地组织反法西斯的斗争,经各国共产党同意,共产国际于1943年6月宣告解散。其机关刊物是《共产国际》和《国际新闻通讯》。
【共产国际简史】
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1919年3月在列宁领导下成立,总部设于莫斯科。莫斯科共产国际纪念塔
第三国际于1919年在莫斯科成立,那时俄国无产阶级已经革命成功,建立苏维埃政府。第三国际本名“共产国际”,以别于第二国际底本名“工人国际”。第三国际初成立时各国支部差不多都是从第二国际原有的支部分裂出来的,即是说第二国际中的革命派发展为第三国际,正式抛弃改良主义,而号召世界革命。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二大决定参加共产国际,成为它的一个支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第三国际成了中共的实际领导者,中共也从第三国际获取援助。
1925年与1926年中国国民党两次向共产国际申请加入共产国际,但都被拒绝。
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为适应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并考虑各国斗争情况的复杂,需要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处理面临的问题,作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同年5月22日,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个决定。同年6月10日,鉴于共产国际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反对协约国而创,而美国此时成为苏联拉拢以反对法西斯德国的非常重要对象,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定共产国际正式宣告解散。
无产阶级是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也是世界的,况且远东产业幼稚的国家,更是要和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足以增加革命的效力。现在代表世界的无产阶级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大本营的,只有俄罗斯无产阶级革命后新兴的第三国际共产党。第三国际共产党,是和一方面利用无产阶级一方面供资本帝国主义利用的第二国际,正立在对抗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既然是代表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所以中国共产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正式加入第三国际,完全承认第三国际所决议的加入条件二十一条,中国共产党为国际共产党之中国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