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勃列日涅夫改革是什么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经济改革没有间断过。改革涉及的面比较广泛,使苏
联的经济管理体制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个时期的改革主要是减少中央的指令性计划
指标,改革管理体制、改进管理方法和扩大企业自主权,强调利润对企业领导和工
人的物质刺激作用。其实质是在计划经济的框架内,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以行政
手段为主辅之以经济手段管理经济。这个改革在当时曾一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促
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使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都达到了
鼎盛期。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改革对苏联长期以来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命令式的经
济管理体制没有根本的触动,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如何持续增长这一实质性问题,到
70年代后半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慢了下来,苏联的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
展要求的弊端暴露得日益充分。究其原因:其一,理论上对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市场机制调节经济的作用缺乏认识,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还组织了对东欧国家“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批判,从而阻遏了对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探索。其
二,实践上由于“新经济体制”的实行,面对所出现的片面追求利润、忽视产品质
量、盲目滥发奖金,不顾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等等问题,没能找出有效的解决办
法,害怕改革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动摇其权力基础,因而改革逐
步收缩,出台的改革措施被取消,致使经济体制改革半途而废。
B. 克刻勃是什么
'''克格勃'''([[俄语|俄文]]'''К'''омит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简称'''КГБ''',拉丁化'''Komitet Gosudarstvennoi Bezopasnosti''','''KGB'''),即国家安全委员会,是[[1954年]][[3月13日]]至[[1991年]][[11月6日]]期间[[苏联]]的情报机构。前身为[[捷尔任斯基]]创立的“[[契卡]](全名为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消除怠工特别委员会)”。克格勃的职权领域大致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的[[反间谍]]部门相当。在1930年代,由亚戈达和叶若夫领导的内务人民委员部成为“大清洗”的工具。 冷战期间,“克格勃”的职能过大, 涉及国内所有领域, 凌驾于苏联党和政府之上,在国际上也成为红色恐怖的代名词,经常作为艺术形象出现在该时期西方阵营的电影等文艺作品之中。
克格勃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是[[安德罗波夫]]和[[贝利亚]],安德罗波夫最后担任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而贝利亚在权力斗争中失败,被[[赫鲁晓夫]]以叛国的罪名处死。
1 克格勃名称变更史
1917年12月 全俄肃反委员会(契卡)
1922年2 月 国家政治保卫局
1923年7 月 国家政治保卫总局
1934年7 月 国家安全总局
1941年2 月 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
1941年7 月 国家安全总局
1943年4 月 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
1946年3 月 国家安全部
1947年1O月
至
1951年11月 国家安全部(对外情报机构归情报委员会管辖)
1953年3 月 内务部
1954年3 月 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