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919年中国除了五四运动外还有哪些重要事件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时的张学良和杨虎城
1936年12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率部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于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起了重要的作用。
当时在西北地区,以西安为中心的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力量有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率领的第十七路军,这两支军队均非蒋介石嫡系,屡受排挤,对此,他们极为不满,尤其是东北军,过去盲目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弃守东北,遭到国人唾弃,后又被命“剿共”蒙受重大损失,全军上下深感“剿共”没有出路,强烈要求抗日,收复东北国土。在瓦窑堡会议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种种渠道,大力开展对这两支军队的工作,坚定了张、杨联共抗日的决心,从而使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首先在西北地区取得胜利。
西安事变前夕的张学良(左)、杨虎城(右)
张学良自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之后,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都被拒绝。蒋介石调集嫡系军队约30个师准备从河南开入陕甘参加“剿共”。之后,蒋又于1936年12月初到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把军队全部开赴陕北“剿共”前线。12月12日凌晨,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协同行动,扣留了蒋介石,并囚禁了陈诚、卫立煌等国民党军政大员,随即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主张。
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如何对待事变的问题上,南京当权势力中出现了两种对立的主张。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为代表的亲日派竭力策动“讨伐”,轰炸西安,企图取代蒋介石的统治地位;而亲英美派的蒋介石亲属宋美龄、孔祥熙、宋子文等则不顾何应钦的反对,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而积极努力。
西安事变指挥部——杨虎城公馆
中共中央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之后,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同时中共中央还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
南京方面在弄清张学良、杨虎城和共产党并不想加害蒋介石,而希望和平解决此次事变的态度后,于22日派宋子文、宋美龄到西安谈判。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全权代表也参加了谈判。他遵照中央的有关指示,在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商讨并进行同南京方面的谈判中,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两天的商谈,宋美龄等人作出“停止剿共”、“三个月后抗日发动”等项承诺。12月24日晚,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说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策。蒋介石表示同意谈判议定的六项条件,允诺“只要我存在一日,中国决不再发生反共内战”。
1936年12月13日,西安
出版的《西安文化日报》刊载关于西安事变的报道
25日下午,张学良决定释放蒋介石,并亲自陪同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回南京。一到南京,蒋介石立刻扣留张学良。消息传出后,西安出现动荡不安的局势,东北军中坚决主张联共抗日的王以哲军长被东北军中一部分过激分子杀害,内战危险重新出现。周恩来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坚定而细致地进行工作,巩固了红军和东北军、十七路军的团结,基本上保持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伟大成果。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各种社会政治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了,国共关系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开始了国内和平的新时期;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
1937年4月2日,周恩来乘飞机由西安返回延安,毛泽东等到机场迎接
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是历史的功臣。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解除了杨虎城的兵权,又强迫改编了东北军和西北军。杨虎城被蒋介石长期囚禁,1949年9月17日在重庆惨遭杀害。张学良在国民党撤退到台湾前被蒋介石胁迫到台湾,2001年10月15日在美国夏威夷逝世。
❷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的国内外大事(急,有追加分)
1月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亦随之迁至北京北池子箭杆胡同9号(今20号)陈的家中。
是月李大钊任《甲寅》日刊编辑。
1月1日《新青年》2卷5号出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1月9日张勋、靳云鹏、徐树铮在徐州开省区联合会,商议对付国会办法。
1月11日抚顺煤矿发生炸裂事件,死亡工人924名。
1月27日北大校长蔡元培在国立高等学校校务讨论会议上提出改革高等教育的建议,主张大学专设文理2科,其它法、医、农、工、商5科分别为独立之大学。
1月30日李大钊在《甲寅》日刊发表《孔子与宪法》。
是月四川德阳县人民起事,破县城,焚县署等处。
2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2卷6号发表《文学革命论入吴虞发表《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
2月3日美国对德绝交,并请中国1致行动,英法各国均请中国参加作战。2月19日日本与英、法、俄协议,承认日本在山东权利,日允中国参战。
2月4日李大钊在《甲寅》日刊发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2月6日教育部下令重申禁止学生加入政党。
是月陕西保定、延川、安定等县人民起事,各县县城均被攻破。滇西各地人民起事,攻破兰坪等县县城。
3月4日各省公民尊孔会在上海成立,举陈焕章为会长,张勋、康有为等为名誉会长。
是月段棋瑞面见黎元洪,要求黎电令驻协约国公使,向驻在国政府磋商与德绝交条件,黎元洪反对参战,拒发电报。段愤而辞职赴天津,经冯国璋调停,黎允不于预对德外交。6日段棋瑞回京。
3月5日北京中国公学大学部改名中国大学。
3月8日孙中山通电,反对参加欧战。
3月12日俄国2月革命爆发。
3月14日北京政府布告对德绝交。
3月26日梁启超致函国务院,请速向德宣战。
4月1日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笔名在《新青年》第3卷第2号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
4月25日段棋瑞召集各省督军会议,决定对德宣战。
是月吉林舒兰县霍伦川地方人民反对清丈,焚毁皇产局。
5月6日中华职业教育社举行成立大会,黄炎培等9人任临时干事,并举黄为办事部主任,蒋梦麟为总书记。
5月23日因段棋瑞嗾使所谓“公民请愿团”等团体,包围议院,强使通过参战案,并组成督军团要求修改宪法,解散国会,黎元洪下令免去段棋瑞职务,以外交总长伍廷芳代国务总理。28日,又任李经羲为国务总理。
5月23日蔡元培赴天津在南开学校全体会上讲德、智、体3育的重要,又在该校敬业、励学、演说3会的联合讲演会上讲思想自由问题。两次讲演,均由周恩来笔录。
5月26日安徽省长倪嗣冲反对黎元洪免去段棋瑞职务,宣布与政府脱离关系。奉天、陕西、河南、浙江、山东、吉林、黑省、直隶、福建、山西各省相继独立。倪嗣冲并在蚌端口扣车,运兵天津,准备与奉鲁豫3省共同进兵北京。
5月27日北京留法俭学会预备学校开学,第1批入学者30人。(同年,河北蠢县布里村、保定育德中学和四川成都也都先后创办预备学校)
5月30日研究系、交通系人物纷纷离京,国会无法开会。
5月据日本文部省统计,至本年5月底,留日中国学生数约3千名。
是月四川懋功县人民起事。
6月1日黎元洪召张勋入京共商国是。
6月2日脱离北京政府之各省督军,在天津设总参谋处。皖、鲁、奉各派重兵进逼北京。
6月7日张勋率兵山徐州北上。8日,至天津,与段派集议,段系怂恿他入京倡乱。张勋电黎元洪,声称调停条件须先解散国会。
6月12日黎元洪被迫下令解散国会。伍廷芳不肯副署,与陈壁光率海军南下。
6月14日张勋抵京,28日康有为秘密至京,与张勋策划复辟。
6月26日黎元洪令将国史馆并入北京大学,在文科内设国史编纂处。
6月28日教育部规定大学修业年限:预科2年;本科4年。
7月1日上海发起组织中华全国学生救亡会。
7月1日张勋、康有为等在北京拥溥仪复辟,并改民国6年7月1日为宣统9年5月13日,恢复清末旧制。黎元洪避居东交民巷日本使馆,电请副总统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任段棋瑞为总理。3日,段举兵马厂,申讨张勋。12日攻下北京。张勋复辟失败。
7月14日黎元洪通电去职。黎去职后,冯国璋任代大总统,以段棋瑞为总理。段派军阀与研究系、交通系政客联合组织内阁。研究系梁启超、汤化龙为段棋瑞出策,以宣统复辟,已使民国中断为理由,宣言召集临时参议院,不再恢复国会。
7月19日孙中山在广州致电段棋瑞反对再造国会,以维护民元约法。21日,海军总司令陈壁光响应孙中山号召,宣言“拥护约法,恢复国会”。22曰,海军全部舰队从上海开往广东。国会议员也相率赴粤。
7月21日孙中山在广东全省学界欢迎会上发表关于知难行易的讲演。
是月安徽5河、泗县、盱眙、6安、寿县、凤台、颖上等县人民起事。
8月1日冯国璋抵北京,6日宣布就任代总统。
8月14日北京政府正式对德、奥宣战。
8月18日孙中山召集国会议员在广州黄埔公园集会,决定在粤开非常会议。25日,非常会议在广州开幕,议决组织政府。9月1日,选孙中山为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在临时约法未恢复前,行政权由大元帅掌握,对外代表中华民国。
8月28日段棋瑞与日本银行团订立第一次善后借款1千万元,以全部盐务税款作为抵押,此即为有名的西原借款之1.从本年8月到次年9月,段棋瑞先后向日方借款达5亿元以上。
9月10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海陆军大元帅。
9月27日教育部公布《修正大学校令》,其要点是:1、设2科以上得称大学,设1科者,称某科大学。2、大学本科修业年限改为4年,预科2年。3、大学教员改分正教授、教授、助教授3等,讲师仍旧。4、废止各科教授会,凡各科事项必须开会审议者,由各科评议员自行议决。
9月29日冯国璋下令组织参议院,又下令通缉孙中山。
9月周恩来自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
是月吉林富锦县人民起事,破县城。
10月6日广州军政府下令出兵湖南,任程潜为护法军湘南总司令。
10月15日北京大学召集会议,着手学制改革:仿美大学制,采用选科制度。是月恽代英在武汉发起组织互助社。
11月2日日本政府派石井为全权大使,赴美与美国务卿蓝辛谈判关于协同作战各案,发表所谓蓝辛石井宣言,美国政府承认“日本在中国之特殊地位”。
11月6日孙中山派林祖涵为湖南劳军使,赴湘慰问护法军。
11月7日伟大的俄国10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3日后,此消息即在上海《民国日报》等报纸上刊载。
11月14日北方直皖2系军阀暗斗,冯国璋授意在湘作战之北军王汝贤、范国璋通电停战。
11月15日段棋瑞请辞国务总理职。30日,冯国璋以王士珍署国务总理。
11月李大钊到北京大学,次年1月任图书部主任。
是月湖南宁乡县人民起事,破县城。
12月4日教育总长范源濂因赴美考察,辞总长职。冯国璋本日任傅增湘为教育总长。
12月18日冯国璋任段棋瑞为参战督办。段借此名义,编练参战军三师十混成旅,聘日人为军事顾问。同日,王士珍任段芝贵为陆军总长。北京政府仍操于段派手中。
12月22日孔教会在北京创办《经世报》,以陈焕章为总经理兼总编辑。
是年齐鲁大学在山东济南建立。
是年蔡元培向教育部建议:北京大学工预科毕业生全部升入北洋大学工科,北洋大学法预科毕业生全部入北京大学法科。
是年上海英美香烟公司工人罢工;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工人罢工。
是年江苏苏州佃农要求减租,反抗镇压,包围县城。湖南许多地区农民纷纷展开对地主的斗争。同年,陕西武功县斋门教起义;安徽省大刀会起事。来源:血铸中华网
❸ 五四的历史事件
解释: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起因: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各大国根据中国在战争中的贡献,以及中国与日本的要求相冲突,部分拒绝中国的请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经济利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被居心叵测者过度渲染篡改后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理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的德租界和胶济铁路主权,以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合理条件,由于日本同是战胜国,此要求遭到拒绝,但中国作为战胜国的其余利益基本被承认,民国政府认为利极大,弊甚小,决定在《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上签字。最终,英、美、法、日、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呼声,在1919年6月28日还是签订了《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经济权利转送日本。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没有取得所有的预定目标,竟被居心叵测者污蔑成一次彻底的失败,挑动了中国民众的不满情绪,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国家为此蒙受了极大的损失。
事件: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时间,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的定律,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从5月1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
意义: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注意这里的“封建”一词是泛化的封建观),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相关链接:http://ke..com/link?url=Bpq56zK1YTbEe6IpNs3cjIVWV2T-xSWtWUFovHKvUn7n2S1cm9RYi-#2
❹ 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事件:
1、我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四一二事变、七一五事变、八七会议、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井冈山会师;
2、党的六大、古田会议、九一八事变、红军长征、遵义会议、一二九运动、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瓦窑堡会议、洛川会议、平型关大捷、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
3、百团大战、皖南事变、大生产运动、党的七大、日寇投降、重庆谈判、解放战争、转战陕北、孟良崮战役、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4)五四时期国际上有哪些重大事件扩展阅读: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五四运动是欧洲列强无暇顾及自己的时期。日本乘机加大侵华力度,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益高涨。
的失败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5月4日,1919年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群众,居民,商人和课堂参与,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和暴力反对政府,和其他形式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1949年10月1日15时在北京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开国典礼。它要到21:00才结束。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象征。
它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从此结束了被侵略和奴役一百多年的耻辱,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国际社会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激励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这表明中国终于成为一个自治的国家,中国人民可以成为东亚病夫的龙的传人。
❺ 1919年,中国历史上有什么大事件发生
1919年中国发生的事件具体如下:
1、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这一事件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2、学生和群众的抵制日货事件,一定条件下刺激了民族产业的发展;教育界引起巨变,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废除学监制,在“开放女禁”呼声下,1919年秋,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岭南大学开始破例招收女生。
3、工人罢工事件,1920年五一,北京学生联合会散发《五一历史》传单,使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理论传入工人阶层,为共产党诞生创造了群众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
4、7月14日,毛泽东主编 的《湘江评论》创刊。此后在《湘江评论》多次评论时事,往往一针见血。
5、11月12日,日本人制造“台江事件”,北京政府外交部向日本驻华公使发出抗议照会。这次时间也是这一年中日本人为了争夺中国山东等区域搞的小动作。
(5)五四时期国际上有哪些重大事件扩展阅读
1919年的中国绕不开五四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
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时间,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的定律,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从5月1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
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❻ 1919年巴黎和会反映了中国外交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对中国历史各产生什么影响
结果:中国外交失败,中国官方迫于压力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但巴黎和会条约依旧成立,作为战胜国中国依旧被西方大国压制。影响: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降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实质上是美英等西方列强主导的分赃会议。
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努力是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但是巴黎和会是被大国操纵的,努力最后还是失败,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转交日本,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激愤,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
❼ 五四运动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是什么啊
1919年6月工人和商人的参加,使五四运动取得初步成功,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中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一次受到工人和商人支持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其中青年学生起先锋作用,工人和商人起主力军作用,先进的支持分子起领导作用,五四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大革命的一部分.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取得初步成功的标志是罢免曹,章,陆:拒绝在和会上签字:释放被捕学生
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五四运动开始后一个月受到工人和商人的支持取得初步成功,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楼上几位朋友说五四运动重要之处是取得初步胜利的标志(罢免,拒签等)但这都是表面现象,最主要的是五四运动是一次有无产阶级与学生发动的运动,通过五四运动使中国革命彻底发生了变化,这才是最重要的,这恰恰是通过运动不到1个月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这件事体现出来,所以说运动不到1个月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是五四运动最重要的事
当然楼主能否把问题问的再清楚些?
❽ 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什么
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这三件事都是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正是因为改革开放这一进步思想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才能在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中保持积极的前进的脚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重要思想意识。
历史上,中华民族饱受入侵、战乱、分裂等灾难,国家没有灭,民族没有散,文化传承从来没有中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在中国共产的正确领导下,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才能经久不衰,永远的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❾ 1919年中国及国际社会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在和会上反而成为被宰割的对象,中国要求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权,但英、美、法却将德国砄利益转送给日本。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爆发了“五四 ”爱国运动。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一项提案: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取消日本强迫中国承认的《 二十一条 》,收回山东的权益。但提案被否决。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❿ 从五四运动到开国大典之间的重大事件
从五四运动到开国大典之间的重大事件如下:
我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四一二事变、七一五事变、八七会议、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井冈山会师;
党的六大、古田会议、九一八事变、红军长征、遵义会议、一二九运动、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瓦窑堡会议、洛川会议、平型关大捷、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皖南事变、大生产运动、党的七大、日寇投降、重庆谈判、解放战争、转战陕北、孟良崮战役、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五四运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开国大典是1949年10月1日15:00在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仪式,直到21:00才结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
其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国际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表明中国终于是一个自主的国家了,表明中国人民可以从东亚病夫成为龙的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