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际知识 > 国际商贸源头有哪些

国际商贸源头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5-09 08:35:27

㈠ 古代世界的区域贸易圈主要有哪些各自的情况怎么样

(1)地中海贸易圈。中世纪的世界贸易中,地中海仍占据重要地位。 一方面,地中海沿岸国家的相互贸易始终很繁荣;另一方面,地中海是东西方贸易的枢纽,它把西欧各国和东方各地区联系起来。 君士坦丁堡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后来被威尼斯和热那亚替代。
(2)东亚贸易圈。
东亚贸易圈是古代世界的另一个贸易圈,它始终是以中国为中心。这个贸易圈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南洋地区和印度支那地区。
a.中日贸易:
始于秦汉,隋唐达到鼎盛,当时,中日之间建立了遣唐使、遣唐使制度,不仅进行政治文化交流,贸易也是重要的内容。这个时候,日本从中国进口大量货物。
宋代:中日贸易进一步扩大。由于日本由于经济发展,像中国出口大量的商品,另外,日本从中国进口大量铜钱。
明代:明政府实行“贡舶制度”,日商获利极大,但是当时日本政局混乱,海盗很多,日本实行了“锁国政策”,但是民间的贸易一直没有中断。 b.中朝贸易:唐代发展到一个高峰,因为实行了“遣唐使制度”,至明代,中朝贸易结构比较完善。
c.中国与南洋地区的贸易:马来半岛、印尼、菲律宾等国家。是中国与西方贸易的中间段。
d.中国与印度支那地区的贸易:越南李氏王朝、占城等,宋代中国与越南李氏王朝的贸易主要限于边境贸易,。另外,占城发展为印度支那国际贸易中心,并且是中国与南洋、印度洋贸易的中间环节,具有重要地位。
(3)波罗的海和北海贸易圈
波罗的海和北海贸易圈也就是北欧贸易圈,是中世纪才开始形成的。和地中海贸易比较起来,北欧贸易到14世纪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由于这些国家农业发达,已经能把亚麻、大麻、油类、动物油脂等大量有价值并便于运输的商品拿到市场上来;另一方面,也与德国东北部与波罗的海的城市发展有关,如佛兰德斯是北欧贸易区的经济中心,汉堡、不来梅等城市在中介贸易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北欧贸易圈还与罗斯地区的贸易关系密切。这个地区以基辅为中心。

㈡ 古代世界的区域贸易圈主要有哪些

(1)地中海贸易圈
在古代世界真正称得上是“国际贸易”的,应该是地中海国家之间的贸易。当航海技术有了一定发展时,地中海就把沿岸的国家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环地中海贸易圈。地中海贸易圈包括整个地中海和黑海地区。在前古典文明时期,米诺斯人、腓尼基人、迦太基人和希腊人是活跃在地中海沿岸的主要商人群体,控制着地中海的贸易。地中海贸易圈是世界古代文明史上最为活跃的贸易圈。
(2)印度洋贸易圈(海上丝绸之路)
印度洋贸易圈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苏美尔人文明区与印度河文明区的商贸交往。从这以后,随着印度洋周边经济的发展,印度洋周边的贸易逐渐活跃起来。在古典时代,航海者已经认识到了季风的规律,后来,人们建造更大的船只,用于远洋航行,并定期往来于印度洋周边。这就逐渐形成了印度洋贸易圈。进入后古典时期以后,东非地区、东南亚地区、阿拉伯地区逐渐发展起来,连接中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东非的航线的到了巨大的发展,印度洋贸易圈进入繁荣时期。
(3)西太平洋贸易圈
西太平洋贸易圈又可以称为东亚贸易圈,是古代世界的另一个贸易圈,它始终是以中国为中心。这个贸易圈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南洋地区和印度支那地区。西太平洋贸易圈的贸易量比起地中海贸易圈来说要逊色得多,但是在人类历史上却起到了地中海贸易圈无法起到的作用。
(4)欧亚内陆贸易圈(陆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陆上商路,以中国为起点,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而西域的包括玉石、汗血宝马、石榴、苜蓿等的货物又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
(5)撒哈拉贸易圈
公元4世纪左右,西非地区才逐渐兴起加纳、索宁克等小国;公元8世纪以后才兴起加纳帝国、塔克鲁尔、苏苏、约鲁巴小邦等国家;公元13世纪到16世纪末这段时间里兴起的马里帝国、桑海帝国、豪萨城邦、朱洛夫、莫西、卡涅姆、贝宁等国家。而在这些国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加纳帝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三大帝国。撒哈拉贸易圈在加纳帝国时期趋于兴盛,在马里帝国、桑海帝国时期最为鼎盛。
(6)波罗的海和北海贸易圈
波罗的海和北海贸易圈也就是北欧贸易圈,是中世纪才开始形成的。从9世纪的维京人(诺曼人)南下开始,波罗的海和北海贸易圈才逐渐形成。而波罗的海和北海贸易圈的繁荣是14至17世纪汉萨联盟时期。

㈢ 历史上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贸易经商有哪些商道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 西非红海海岸。
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思茅、普洱,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地 区、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
普洱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货物产地和中转集散地,有着悠久的历史。
2013年3月5日,茶马古道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㈣ 贸易保护主义的起源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世界上的排名不断提升,据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的发布,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位次于2004年, 2005年和2006年稳居世界第三,而我国货物进出口连续四年快速增长,是历史上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正是由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致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更频繁遭遇各种贸易保护壁垒。这种状况不仅中国独有,根据经济发展与国际合作组织(经合组织)对发展中国家贸易官员的调查发现,贸易保护壁垒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影响都非常巨大,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面临的挑战则更加突出。
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已经形成了以非关税壁垒为主,以关税壁垒为辅的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目的是想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
本文拟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基本理论分析着手,在阐明新贸易保护的概念,背景,起源,形式和特点的基础上,对其相关趋势进行详尽的分析,着重于对和我国面临的挑战进行系统分析,主要有频繁遭受反倾销调查,频繁遭受反补贴调查,形形色色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弹道导弹我国面临的其他挑战-国际金融危机等。最后通过研究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造成的严重影响,尝试就我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主要包括八个方面:改善我国贸易环境;建有自我特色的壁垒体系;强化进出口企业的分类与指导;夯实认证,认可体系;重视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推进“以进带出”战略,完善我国技术标准和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
本文同时强调了在努力寻求对策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同时,我们也要增强信心,不必过分担心我中国所受到的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我国只要能长期坚持最佳的战略,在国家新的政策支持及当地政府的切实贯彻落实下,不断完善政策,加快结构调整和基础创新步伐,继续密切跟踪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积极开拓国际潜在市场,努力化解和应对外部冲击,则有效应对新贸易保护壁垒,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再只是梦想。

㈤ 商业的起源及发展

1、商人的出现和商业的兴起:这一目讲述了我国古代商业的产生和在先秦、秦汉、隋唐三个时期的基本情况。古代商业产生于先秦时期,初步发展于秦汉时期,到了隋唐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商业兴起于先秦时期

(2)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秦汉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商业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秦汉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有: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驰道。西汉“开关梁”,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也逐渐发展起来。

西汉商业发展表现在: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一些大城市成为着名的商业中心,政府设专职官员管理市场。

(3)隋唐时期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柜坊和飞钱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它们的出现又促进了商业的便利与发展。

2、宋元商业的繁荣:这一目分两宋和元代两个阶段讲述了宋元时期商业繁荣的情况。两宋时期商业的繁荣是建立在市坊分开的制度被打破、以及不再限制商品交易时间基础上的。两宋不仅商品的种类多,而且国内贸易、民族之间贸易和对外贸易都很繁荣。元代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促进了商业的继续繁荣。

(1)两宋时期商业繁荣的原因

第一,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二,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从唐代后期起,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逐渐被打破。到宋代,店铺已可随处开设,买卖时间也不再有日中为市的限制,早晚都可经营。第三,北宋时益州富商开始发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后来,官府在益州设立交子务,印制和发行交子。南宋时,纸币使用的地区广、发行量也大大增加。纸币的发行和使用便利了商业活动的进行,促进了商业的繁荣。第四,两宋时水陆交通便利,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2)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两宋时期商业的繁荣首先表现为城市商业的繁荣。北宋都城开封和南宋都城临安成为繁华的商业大都会。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形象地反映了开封城内商业的繁华景象。可展示课件中《清明上河图》(局部),加深学生对开封商业繁荣的印象。南宋都城临安,城内店铺林立,贸易兴隆,早市、夜市昼夜相连,酒楼、茶馆、瓦子错落有致。

商品种类增多,各种类型的集市出现。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走向市场,成为重要的商品。如苏湖地区农民剩余的粮食,南方篾匠所做的竹木器都变成了商品。可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北宋时期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的商标”,并向学生提问:从这个商标中能够得到什么有效信息?然后共同归纳:北宋时商品种类增多,商家注重商品的包装,还注意为自己的商品作广告。说明北宋时商人经商的水平已有很大提高。南宋时流行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则说明苏湖地区农民的剩余粮食成为了重要的商品。城市中还出现了定期和不定期、专业性和节令性的各种不同类型的集市。商税收入,越来越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两宋时期,民族边境贸易繁荣。北宋与辽、西夏对峙,南宋与金对峙。两宋在与辽、西夏、金相邻的边境地区设榷场,进行双边贸易,互通有无。

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发达。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政府特别重视海外贸易。北宋时,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有几十个国家与中国进行贸易。南宋时,海外贸易更加发展,外贸税收成为国库财富重要来源之一。

(3)元代商业的继续繁荣

元代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重新疏浚了大运河,疏浚后的大运河从杭州直达大都;开辟了海运,海运从长江口的刘家港出发,经黄海、渤海抵达直沽(天津);元政府还在各地遍设驿站,横跨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也重新繁荣起来,这些都促使元代商业继续繁荣。

元代的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国际商业大都会。从东欧、中亚,从非洲海岸,从日本、朝鲜,从南洋各地,都有商队来到大都。城内各种集市三十多处,居民不下十万户。国内外各种商品汇聚于此。“百物输入之众,有如百川之不息。”据说每天仅运入城中的丝即达到千车。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贸易之巨,无人能言其数”。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经常有百艘以上的海船在此停泊,外国旅行家誉之为世界第一大港。元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3、明清的徽商与晋商:这一目着重介绍了明清时期商帮的出现,以及徽商与晋商在当时商业活动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影响。

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农产品商品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和发展,许多大城市和农村市场都很繁华。其中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可利用课本插图“明代《皇都积胜图》(局部)”,向学生介绍明代北京城的商业繁荣情况。在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1)徽商

徽商即徽州的商人。徽州有经商的传统,徽州人很团结,注重互相帮助,并且还崇尚节俭。经过几百年的经营,徽商积累起惊人的财富。利用课后阅读与思考中引用的顾炎武的一段话归纳徽商致富的原因。徽商几乎“无货不居”,经营范围很广,但“首鱼盐”,对食盐的经营尤为重视。徽商的兴起就是从经营食盐开始的。明代食盐的生产由官府垄断。为了解决边疆守军粮饷不足的问题,明政府允许商人将粮食运到指定的边防地点交纳,然后给予他们贩卖食盐的权利。徽州距边防地点遥远,徽商起初在盐业的经营中不占优势。但到明中期以后,明政府将纳粮改为纳银,徽商纷纷投资盐业而暴富。徽商经营盐业积累起商业资本之后,又扩大经营范围,经营茶叶、木材、粮食等行业,活动范围遍及全国各地,民间俗谚有“无徽不成镇”的说法。在海外诸国也留下他们的足迹,有“遍地徽商”之说。徽商凭借雄厚的商业资本,经营大宗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并且插手生产领域,支配某些手工业者的生产活动;还经营典当等金融行业,获取高额利润。徽商从明初至清末兴盛了数百年,出现了拥有资产百万乃至千万以上的大富商。建议教师请学生观看课本插图“徽商的房舍”,然后向学生指出:这是几百年前徽商建造的房舍,到今天还完好无损。

(2)晋商

晋商即山西商人。他们是和徽商齐名的另一商帮。晋商起初也是经营盐业,晋商在明初利用地接北部边防之便,为官府运送军粮,获取贩盐的权利,经营盐业致富,成为富有的大盐商。他们积累起巨额商业资本之后,逐渐扩大经营范围,贩卖丝绸、铁器、茶叶、棉花、木材等。到清代干隆年间,晋商开始兴办金融机构票号,经营存款、放贷、汇兑,也可以为官府代理钱粮。可联系课本引言部分关于日升昌创办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本目内容。经过长期的经营和积累,晋商的财力不断壮大,到清代时,资产达百十万者不可胜数,晋商首富亢氏的资产多达数千万两。

㈥ 中国有哪四个国际商贸城

义乌中国国际商贸城 主营商品:工艺、饰品、玩具和花类 五金、电子、电器、箱包、钟表、雨具
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 主营商品:工艺、饰品、玩具和花类 五金、电子、电器、箱包、钟表、雨具
滨州市中博国际商贸城 主营商品: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房地产开发、租售市场开办等涵江国际商贸城 主营商品:副食品及茶叶市场,集商贸、休闲、旅游、购物、零售、批发

㈦ 历史上还有那些像丝绸之路一样的古代贸易商道

唐蕃古道、阳关古道、茶马古道、梅关古道、印加古道等。

1、唐蕃古道

唐蕃古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条非常着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它起自陕西西安(即长安),途经甘肃、青海,至西藏拉萨(即逻些),全长3千余公里。

2、阳关古道

阳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处的南湖乡境内,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为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据两关"的两关之一。

3、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4、梅关古道

梅关古道是翻越大庾岭、位于江西省大余县与广东省南雄市交界处,距大余县城10公里,距南雄市区20公里。梅岭相传是根据南迁越人首领梅绢的姓氏命名的。梅岭的另一说法是梅树众多,故称"梅岭"。

5、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坐落于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厄瓜多爾尔尔和哥伦比亚等5个国家以库斯科城边的萨克萨瓦曼圆形古堡为起点,全长二、三千公里,5个国家共同进行遗产申报项目。

㈧ 中国国际商贸城有哪几个都在哪些地方啊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 是最大最权威的。国际小商品指数就在这里采集。其他地方小商品几乎都是义乌进的货。

阅读全文

与国际商贸源头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6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3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0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2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