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国时期的生活用品到底是什么样的
说起民国,一个相近且遥远的时代。给我的印象就是军阀混乱,今天我占了你的地盘,明天我夺了你的人口。也不由然的想起大上海的一片繁荣景象。
我们此篇文章不谈民国军阀如何你来我往,也不谈上海为何如此的的繁荣。我们讲讲民国时期的生活用品到底是什么样的?
男性们可能就是西装革履,头戴礼帽。甚至不乏富家公子有洋车专座,电车也是民国时期一大特色,黄包车也是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资产阶级还有电风扇等一些高档生活用品。自行车也是常见之物。
可是这些都是仅供于上流社会的人们,普通老百姓连电都用不了,更别提去用电风扇这种可望不可即的东西了。
褪去城市的外衣,掀开上海,沈阳等大城市的遮羞布。民国时期真的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向往的。甚至说那个时代的普通人生活,简直是民不聊生,水深火热。
2. 民国时期中国进口小汽车的牌子都有哪些
最常见的是别克和雪弗兰,其他还有雪铁龙,普利茅斯,林肯,沃克斯豪尔。比较少见的,梅兰芳有过奔驰,戴笠有过宾利,总之,大多是美国车比较多,欧洲的车系比较少
3. 民国题材电视剧里开的车,都是些什么品牌
民国时期,在中国本土卖得最多的当然是美国车,因为当时美国的福特刚刚研制出T型车,成为当世产能最牛掰的汽车,福特在30年代的销量占全球总体汽车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而老福特又的理念就是造最便宜的车,造每个老百姓买得起的车,所以福特就成为了随着美国领事馆进入中国最多。
可以看得出,当时在中国横行的汽车品牌基本上就这些车,当然还有少量的奔驰和劳斯莱斯幻影,由于当时这两大品牌在欧洲只卖给贵族,因此并非流通很广的车型。在中国卖得不多。而其他国家汽车产业还相当落后,据说当时能够生产汽车的国家只有8个,分别是美国、法国、英国、德国、俄国、捷克、加拿大、比利时。
4. 有什么品牌是民国时期就有至今仍然存在的吗
吴裕泰
稻香村
东安
盛锡福
精益
来今雨轩
大明
中国照相馆
中茶
工美
馄饨侯
四联
六必居
柳泉居
烤肉宛
桂馨斋
天福号
砂锅居
同和居
鸿宾楼
天字牌
白塔寺药店
元长厚
桂香村
首都玉华台
同春园
成文厚
华天延吉
又一顺
峨嵋
便宜坊
同仁堂牌
都一处
月盛斋
壹条龙
天兴居
青云阁
通三益
大北
京糖
京珐牌
王致和
内联升
一得阁
步瀛斋
都是百年多的历史。手打的 给分给分
5. 战争时期国民党开的都是什么牌子的车
民国时期,比较流行的汽车多为美国品牌,比如
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普利茅斯等,德国奔驰也有
6. 民国时期日本香烟都有什么品牌
七星”牌香烟。
“七星”牌香烟是日本国际烟草株式会社的“扛鼎之作”。
在全球烟草界,它与“555”、“万宝路”等名牌以各自特有的品味称雄世界,在消费者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和殊荣。
7. 民国老钢笔都有哪些品牌
民国老钢笔用的品牌是派克、英雄。
英雄和派克钢笔是当时民国时期最火热的两个钢笔品牌,1958年8月拍摄的艺术片《英雄赶派克》影片,反映了工厂职工赶超国际名牌产品的情景,这也反映出当时民国时期的老钢笔是英雄和派克。
英雄钢笔企业背景
1958年,英雄人以其当时名闻遐迩的实干创新的精神掀起了“英雄”赶“派克”的热潮,通过全厂职工的技术攻关,最终实现了赶超派克的目标,并诞生了英雄100型这支拳头产品,畅销几十年,经久不衰;也正是在这一赶超世界先进的过程中,激发了职工的荣誉感,形成了虚心好学、实干创新、不断赶超、为国争光的英雄精神。
几十年来,英雄人始终用这种精神铸造着这个民族品牌,在产品开发、技术革新、生产管理等各个领域走在行业的前端。 多年来,英雄笔被一代又一代的消费者认同,产品获得过多次国家银质奖、部优、市优产品称号及连续多届“金桥奖”“最满意产品”等称号,“英雄”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逐步成为中国自来水笔的形象代表之一。
8. 民国时期都有什么手表
民国时期的手表有:芝柏表,欧米茄,万国表,瑞士摩立斯怀表,瑞士天梭表。
手表,或称为腕表,是指戴在手腕上,用以计时/显示时间的仪器,手表在英语里watch源自中世纪wacche这一词汇。
手表通常是利用皮革、橡胶、尼龙布、不锈钢等材料,制成表带,将显示时间的“表头”束在手腕上。
历史发展
从19世纪中期有人将计时挂表装上皮带,戴在手腕上使用开始,逐步改进、缩小体形、美化样式,发展成为手表。
世界上的第一只手表是于1868年由百达翡丽制造给匈牙利的Koscowicz伯爵夫人的。但这种形式的钟表,在当时并不流行。
在1904年,经营珠宝的法国商人路易斯·弗朗索瓦·卡地亚接到飞行员好友亚伯托·桑托斯·杜蒙的投诉:当驾驶飞机时要把怀表从口袋里拿出来十分困难,希望他协助解决这个问题,以便在飞行途中也能看到时间。
因此卡地亚便想出了用皮带及扣,将怀表绑在手上的方法,以解决好友的难题。而这种绑在手上的怀表,就是现今的手表。
1911年卡地亚正式将这种形式的钟表商业化,推出了着名的Santos手表。自此以后,手表便开始普及。
9. 民国时期有哪些国企
先施公司,是上海第一家完全中资的大型百货,1917年便开业迎客。它选址于南京路浙江路口,外观是当年最时尚的巴洛克风格,目前它的原址已成为上海时装公司的所在地。先施公司至今看来仍然非常先进的理念是,它在将近100年前,就已经不是纯粹的“百货”,已经有了如今的“销品茂”概念:最底部三层和顶部三层是商场,四五层是东亚旅社,六七层是先施乐园。这难道与如今流行的“综合消费体”不是如出一辙?如今的港汇恒隆广场、新世界城等“综合消费体”都是这个模式,商场、酒店、电影院、蜡像馆……先施公司一百年前就能有这样的理念,这足以令阿拉上海人骄傲一番。
先施在服务方面也有很多先进理念,开启了许多第一:它是上海第一家会开具收银发票的百货,也是中国第一家招聘女店员的卖场。
第一个吃螃蟹的女店员不是别人,是先施公司大老板马英彪的发妻霍庆棠。要20年代的姑娘们抛头露面、吆喝售货,比叫她们上台表演还难。所以霍庆棠不仅亲自上阵,带动了两个小姑子一起站柜,不少顾客慕名而来,只是为了图新鲜看上她们一眼。没想到,这一招可是当年的大新闻,要是当时就有微信朋友圈,这必定当天的刷屏“爆款”。
最终第一批女营业员顺利上岗,最初都被安排在化妆品的岗位上。先施还开创了化妆品试用的先河。为了推销香水,女营业员就把一只大香水瓶放在台子上,有顾客走过就喷几下,引起小姐太太们的注意。这种招揽方式沿用至今,如今各大百货商厦的一楼如果不是香喷喷的话,恐怕客流量会更加少得可怜。
难能可贵的是,类似香水这样的日化用品先施都拥有自家品牌,并且推广得不遗余力,在上海的电车车身、灯箱展板上,都能看到“先施牙膏·千里香”的大幅广告。“自家品牌”,听上去很耳熟吧,对,现在商业转型都说要大力发展既有更高毛利率又能锁住“忠粉”的“自有品牌”,可至今本市商业企业的自有品牌比例尚不到10%,百货更低。传统百货的传统经营模式目前还是停留在引厂进店的“二房东”模式,人家一百年都知道搞“自家品牌”了,小伙伴们汗颜不汗颜呢?
不仅如此,它还是中国第一家开办时装秀的百货。一系列长达八天的时装表演,在大华饭店二楼连续走秀8天,规模简直堪比如今的“时装周”。前来走秀的都是富豪千金,沪上名媛,这阵容可谓比如今的超模还“华丽”。可“时装周”在中途竟然还险些夭折,原因是它”宣扬洋货“,被当时沪上报纸《民国日报》大肆批评。
这既是题外话,更是题内话。当时国民对国货的推崇,程度比现在的消费者“好好交”要深。各种制作精良的民族品牌,都在期刊上自豪地打出”国货“的名头,消费者也照样买账。相形之下,如今一些国内厂商动不动要取个洋名,甚至不惜伪造一系列国外历史和产地,这究竟是在迎合哪些人的“三观”呢?
永安公司与先施公司“斗法”南京路
先施在南京路的一家独大并没有长久,很快就被另一家强大的竞争者打破了......它就是开在先施对街的永安公司。
永安公司在先施营业的第二个年头——1918年底开幕,呵呵,也是有百年历史啦。
永安公司的规模更大,营业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布局上它借鉴了先施公司的优点,并加以修改,并开创了上海百货以沿街面橱窗陈列商品的先河。
永安主打的是与欧美同步的进口商品。包括法国的香水,意大利的时装、瑞士的钟表、美国的大电器、英国的家居用品.......款式和型号都力求和欧美同步。因此不仅吸引了国内有消费力的顾客,还让在沪的国外人士也趋之若鹜。有经营头脑的永安老板,甚至还给各国驻华公使递送了专属记账户头,允许他们先赊账购物,最后按月结算款项……记得小编的外婆在六七十岁已经有些老年痴呆的时候,还经常会念叨当年在永安公司记账消费时的“风光”,老太太说,看中了啥,拿回去就是了,黄包车就等在门外,到月底伙计会拿着你外公的支票去统一结账。当时的我,还是3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啥“市面”都没有见过的毛丫头,总以为外婆在瞎讲,大约是又犯病了。
商场如战场,两家百货公司隔着南京路开始了一场残酷的撕逼大战:先施原来计划只建五层,听说永安要建六层,马上将原先的设计改为六层;永安得知后,立即在楼顶上加盖了两层“倚云阁”,(“倚云阁”就是1949年南京路上第一面五星红旗飘扬的地方);先施当然不甘落后,很快又加盖了三层“摩星楼”……
永安开业之后,两家“斗法”进一步升级:先施有乐园,永安就设剧场;先施有屋顶花园,永安就办天韵楼茶室;先施有 141 间客房的东亚饭店,永安就建了142间客房的大东旅社。为招揽顾客,永安还增设了一些独有设施:比如创办了上海第一家对外营业的舞厅——大东跳舞场,上海最早的旱冰场——永安跑冰场,我爷爷我奶奶这一辈,是不是在这里像美国三十年代的好莱坞电影那样,是相识于跑冰场,然后开始了“世纪之恋”的呢?
永安为了第一时间采购英美最新产品,还专门在美国和英国设立办事处,直接与原产国厂商谈判,甚至早早开创了“独家销售”这一概念。这听上去,又像是如今沪上百货业心心念念的“买手制”和“买断经营”,呵呵,大概还是传统的“二房东”经营模式舒服惯了吧,“买手制”和“买断经营”沪上至今也没有几家传统百货开展得起来。
永安公司还设立了“邮寄部”,客户买好商品,只要把地址留下,就可以免费送货上门。小编作为一名跑商业条线已经十几年的老记,似乎沪上各大百货公司提供“包邮”服务,还是近一两年从电商那里学来的服务新理念,原来,一百年前的曾爷爷、曾奶奶辈早已享用过了。此外,如今百货公司爱用的“买就送”、“买立减”,也早就是永安和先施玩剩了的老把戏,更别提更老套的购物抽奖、一年两次的打折季了。先施公司里还有最早的Outlets——专设了促销区域,把有瑕疵的产品和包装受到挤压的食品通通一元销售。
还有一点最让原本高枕无忧的“洋百货”不得不警觉——中国人出了名的品质就是勤劳,他们比洋百货开门早,打烊晚,甚至还请了会英文的双语销售人员,一步步让洋百货的市场份额缩减。先施和永安与后出现的新新公司(30年代便配备空调,原址如今为上海第一食品商店)、大新公司(率先装上电动扶梯,原址为如今的市百一店)一起并成为上海解放前的“四大百货”。四者你追我赶,争相创新,书写了民国时期上海百货业的一段佳话。
10. 民国时代那些汽车是什么品牌的
民国时候我们的汽车全部都是进口的有道奇敢死还有。凯迪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