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外汇储备还能“烧”多久
中国以创纪录速度累积外汇储备似乎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当时经济学家们担心的是,中国大举买入美国国债将导致全球失衡。
如今投资者却在想,面对外汇储备不断减少的局面,中国的外汇储备库存还能支撑多久?
资金正以创纪录的速度流出中国,另外在人民币最近大幅贬值后,中国央行正使用外汇储备支撑人民币汇率。
外汇储备有可能很快耗尽的前景,令外界对中国政府防范危机的能力产生怀疑。这还引发了另外一个疑问:中国央行的外汇干预将持续多长时间、以及这对全球经济稳定将意味着什么。
法国兴业银行中国经济学家姚伟最近写道:“毫无疑问,央行的资金规模相当可观,但并非无限。
“这场为了汇率稳定而做的斗争不宜持续太长时间。我们认为1万亿美元绝对是央行能够卖出的最大值。”
中国外汇储备的构成属于国家机密,其数据本身仍令人困惑。中国的外汇储备由一向稳重的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该机构一般将资金投资于美国政府债券。
但外管局保守的投资组合带来的低回报促使中国政府在2007年设立了一家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以进行风险更高、流动性不那么强的投资。最近几年,二者之间的竞争促使外管局开始涉猎英国写字楼、意大利银行等其他投资。
然而,尽管中投的投资没有出现在官方储备数据中,但我们不清楚外管局所做的与中投类似的投资是否包含在官方储备数据中。
中国外汇储备颇为神秘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的离岸干预。中国央行传统上将外汇干预限于国内市场,但最近,中国央行买进了离岸人民币,以缩窄在岸人民币与离岸人民币汇率间的价差。分析师猜测,外管局将离岸人民币算作“外汇”储备,这实际上令其外汇储备看上去远远大于实际的规模。
为了争取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可人民币的储备货币资格,中国政府已同意遵循IMF的一项标准,该标准要求中国披露更多有关外汇储备的信息,包括金融证券的持有比例以及有关中国在远期外汇市场活动的更多细节。
瑞银中国经济学家汪涛估计,中国持有1.4万亿美元美国国债以及8000亿美元其他国家的国债,二者之和远低于3.5万亿美元的官方数据。
但她表示:“有关外汇储备充足性和流动性的普遍担忧,更多反映的是当前市场对中国的极度悲观看法,而非事实和现实。”
对于中国这种实行固定汇率制和资本管制的经济体,IMF建议央行外汇储备应占到短期债务的30%、出口额的10%、广义货币的5%至10%。苏格兰皇家银行驻香港高级市场策略师曼苏尔•莫希-乌丁表示,以这些标准计算,中国需要1.6万亿美元至2.6万亿美元外汇储备。
这与姚伟的观点一致:在外汇储备降至安全水平以下之前,中国大约能够再花费1万亿美元用于支撑人民币汇率。
鉴于中国外汇储备有限,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政府最终将不得不允许人民币进一步贬值。
② 外汇储备问题
1.美元是目前国际上最适合做为储备货币的币种,还没有哪一种货币可以代替美元的这种作用,欧元,日元都不行,一方面是经济的稳定性不足,另一方面是经济规模不够,导致欧元和日元的币值和支付范围都差强人意。因此我们的外汇储备只能大量的用美元来保存,即便在美元短期贬值的情况下,美元储备业优于其他储备资产。美元的这种地位是长期的,综合的因素形成的,在短期内,没有办法改变,这也是我们只好继续持有美元资产的原因。
2.从长期来看,创造一种非主权货币储备资产将可以纠正目前美元资产的困局,避免因国内财政、货币政策而引起他国储备波动。但这一创造工程将是漫长的,英镑取得这种权利用了二百年,美元取得这种权利用了将近一百年,并保持了六十年,日元国际化不过二十年,欧元创造不过十年左右,因此,在新储备资产出现之前,我们只有人忍气吞声的继续持有美元。
3.从国内经济来看,美国做为我国最大的国家级贸易伙伴(欧盟作为整体大于美国),使得我国对外贸易中美元的使用量最大,加上前面所说的美元特殊地位的原因,我们和其他国家贸易时,使用美元也是最方便的,因此,对美元需要量最大,外贸顺差积累的美元也最多,使得我们不得不拥有大量美元资产。
4.最后,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日本和欧洲的经济前景要么比美国更坏,要么比美国更不明朗,更复杂,导致日元和欧元的风险可能更大,所以我们也只有加大美元持有规模了。
关于美元的这种特殊地位,在克鲁格曼的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分册中有详细的介绍,有兴趣可以看看。
③ 为何美元是全球通用的储备货币
这个问题其实是比较复杂的,美元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通用的储备货币,跟很多因素是有关系的,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当时直接确定了余美元为首的世界新格局,而当时美国也成为了世界头号强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美元作为世界通用的储备货币,以及其未来的发展。
第三,美元的走向。
很多人都认为美元现在走向衰败,可能是因为08年的金融危机,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早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的时候,美元其实就已经出现了衰败的趋势,只不过美国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直硬撑着,而现在新冠疫情直接导致美元被无限的放水直接导致美元贬值,同时大家对于美元的信任度也在降低。
④ 关于美元外汇储备
现在,美元是世界通用货币,国际结算用的都是美元,就是你进口的东西都必须用美元结算,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贸易的加大,美元用的越来越多,所以要大量储备美元。
外汇储备,实际上应该叫做国际储备,就是一个国家实在的对外偿付能力。主要来源有两个大头:贸易顺差、国外投资,两个小头,自己生产出来的贵金属和前三个东西实行金融运作的得利。
先说顺差,我一个企业,生产了800万元人民币的产品,出口到美国,美国人没有人民币,就给了你100万美元。可是你不想要美元,因为中国国内美元没法流通,那么你就必须到发行人民币的中国外汇管理机构,把这800万美元兑换成人民币。你把100万美元给了银行,国家的外汇储备总量就多了100万美元,同时,银行给了你800万人民币,那么国内的流通货币总量就多了800万人民 币。
再说投资,国外看好你的经济发展,给你投资。他没有人民币,只能给你美元,给了你100万美元,美元你没法花,还要到外汇管理机构去,给他100万美元,拿回800万人民币。这800万人民币也是新增的货币总量,国家外汇储备总量增加100万美元的同时,国内货币总量也同时增加了800万人民币。
那么外汇储备是干什么用的呢?我就举一个例子:我要买100万美元的外国产品,但是我没有美元,因为国内流通的是人民币,我就拿出800万人民币给银行,它收回这800万人民币,给我100万美元,我就可以到国外去买100万美元的货物进口了。此时,国家的外汇储备总额减少了100万美元,同时,国内的货币总量也减少800万人民币。
总结就是:外汇储备总量的增长和国内货币总量的增长是同步的,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外汇储备,国内货币总量就要增加相应的数量。
货币总量的增加,必须有相等的商品总量的增加作基础,否则就会出现通货膨胀。进口顺差带来的国内货币总量的增加,其产品出口到了国外,此时它的表现形式就成了趴在外汇管理局账面上的外汇储备了,它也是一种商品,特殊的商品,随时可以换回国外生产的产品的特殊商品,它的总量等于国内上述领域增发的货币的总量。有了它,增发的货币就可以买到商品,也就是先换成外汇储备,然后买到国外的商品——那也是商品!没有它,增发的货币就买不到相应的商品,因为国内的商品总量没有增加,后果是什么呢?通货膨胀。
我们国家的国际储备总额超过了2万亿美元,成为了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国,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国家发行的货币中,至少有15万亿人民币的信用保障,来自这堆外汇,如果没有它们,这15万亿人民币,就是废纸了,折合全国每人11400块废纸。
我们的外汇储备,是国家的资产,但不是净资产,不是能拿来花的。这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在国内已经表现成了15万亿人民币的新增货币,而国内的改善基础建设,增加人民福利,大力兴办教育等等的钱,只能从这15万亿内币里出,这15万亿人民币之所以能存在,就是那2万亿美元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已经花过的钱,不能再花第二次了。
如果想用在国内,可以这么理解:外汇管理局把自己的储备外汇,比如说1万亿美元,卖给自己,因为只能卖给自己,别人那里买不到人民币。得到7.5万亿人民币,投入到国内经济建设中去,具体就是增发了7.5万亿人民币,用于投资。而此时,外汇储备是左手进右手出,既没有变多,又没有变少,还是10万亿美元。国内货币总量凭空增加了7.5万亿人民币,而没有对应的商品出现。呵呵,7.5万亿啊,这个通货膨胀的比例,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想死有很多种方法,这么有创意的死法,简直华丽到呆了(去年我国多发行了6万亿的人民币,今年国内各种生活物品的涨价压力就很大,通胀明显)。
总之,一个国家有点纸成金的能力(印钞),但是却并没有无限使用这种能力的权力,不按市场流通需要来盲目印钞,就会出现货币贬值(如民国后期的法币)。
在美国,他的外汇储备就是以黄金储备为主的,因为它不能储备美元,这是它的内币,而也不能过多储备比自己货币弱势的外币——那就剩下黄金了。
⑤ 美元的特殊地位还能维持多久
凡是过分荒谬的事情,早晚会被纠正,美国与美元再强大,也逃不脱这个历史法则。美元滥发、美国债务堆积、美元信用丧失,而美元依然是世界经济的硬通货,这种荒唐现象,是难以长久持续的。美元特殊地位之祸 对于美元的特殊地位,现在能看清楚的人是越来越多了。40年前,美国政府违背布雷敦国际条约,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但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和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得以继续保留,于是利益与责任严重不对称的情形开始了:美国享有世界央行的权力,却不承担世界央行的责任;发行多少美元,美国考虑的是它本身的需要与利益,却要全球各国来承受通货膨胀等重负。它可以发明诸如“量化宽松”等等名词作为滥发货币的理由,而并不忌讳给世界经济造成怎样的麻烦。 问题的严重程度,我们看一下美国的债务情况,便可略知一二。最近,美国国会参议院批准提高联邦政府债务上限1.2万亿,从而达到16.4万亿,开始接近美国年度GDP的总值。在别的地方,比如在欧洲,这预示着国家破产的临近,但美国人不怕;人家还债需要真金白银,美国只要多印点绿纸头就可以了。美国的债务总量还远不止这个数,加上各地方政府的债务,可能超过30万亿,再考虑政府对社保福利之类的欠账,有分析认为,已达到60万亿。一位前白宫经济顾问的计算更加惊人,他认为美国的债务总量是211万亿。 美国债务的严峻性,估计只有美国少数决策者真正明白。有学者把美国的做法,称为货币资本主义;我对名称不感兴趣,我想指出问题的实质,这就是美国以美元的滥发,大量侵占了世界的财富。在本次金融危机爆发之初,我在时评中已经写过,所谓危机,实际上是在美元不负责任发行的前提下,由华尔街借“金融创新”的名堂放大后带给世界的灾难。 谁能抗衡美元霸权 确实有不少人认为,美元的霸权是难以撼动的。 这样的认识好像有充分的理由。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军事强国,它绝对不会容忍自己的核心利益受到挑战。近几年,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行动不断,其显性的原因,是为了控制全球的能源供应,其实也隐藏着维护美元特殊地位的目的。美元是世界大宗商品的结算货币,只要这个地位不动摇,世界各国将不得不储备大量美元,美元就难以崩溃;而石油是最重要的大宗商品,控制了石油的交易和结算,美元的地位自然能继续稳固。 欧元的诞生,曾经让人看见抗衡美元霸权的曙光。可惜,欧元区的问题渐渐暴露且越来越大。欧债危机似乎成了眼前最大的麻烦,分散了人们对于美元危机的注意力。顺便说一句,我觉得不必过分看重欧债危机,更无须深度介入欧债危机。欧债,实质上是欧元区富裕的德国、法国与不太富裕的其他国家之间的麻烦,是他们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在我看来,他们有足够的能力来解决麻烦。近期去过欧洲的人,并没有感受到多少真正的危机气氛,欧洲诸国的日子,显然比发展中国家好过得多。我不相信所谓欧元区会散伙的危言耸听。经历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欧元区,不仅是欧洲人的经济选择,也是他们对于未来的政治选择,欧洲的政治家和民众不会轻易后退。当然,期望欧元很快强大到能够抗衡美元,也是天真的想法。 于是,世界上有学者开始讨论人民币的趋势,讨论人民币逐渐国际化之后是否可能慢慢取代美元,成为新的世界货币。我个人认为,对这样的讨论,无论说话的人本意如何,我们一定要保持冷静与清醒。首先,我们刚刚发展起来,自己的问题还很多,难以承担过重的责任;其次,因为美元的特殊地位属于美国的核心利益,对于任何可能挑战美元地位的力量,美国人绝对不会轻易容忍。他们曾经坚决打压日元与欧元的做法,全世界都是记忆犹新的。 美元霸权终将消解 行文至此,我提出的好像是个十分无奈的命题:美元特殊地位有害,但美元的霸权趋势无法改变。 不!这不是我的本意。我相信,凡是过分荒谬的事情,早晚会被纠正,美国与美元再强大,也逃不脱这个历史法则。美元滥发、美国债务堆积、美元信用丧失,而美元依然是世界经济的硬通货,这种荒唐现象,是难以长久持续的。 当然,美国政府自己收紧货币政策,逐步消除庞大的债务,是挽救美元的唯一道路。可惜,我们看不见这种趋势。美国共和、民主两党的预算之争吵得热火朝天,但其最明智的方案,也仅仅是大幅度减少预算赤字,达到当年收支的基本平衡。对美国庞大的债务问题,他们没有解决的方案——也许,他们根本就无意去解决。 有学者认为,作为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美国最后可能用战争来处理自身的经济困境。实际上,美国一直在进行局部的战争行动。从表面现象看,战争为美国的霸权撑腰,也为美元的地位撑腰;然而打仗是要花钱的,军火商会因为战争发财,国库则会因为战争而被掏空。美国目前的巨额债务,相当数量是战争的遗产。 那么,不正常的美元地位如何可能纠正呢?实际上,自从本次经济危机爆发,种种反对美元特殊地位的声音日益响亮。回归金本位、建立新的世界贸易结算体系之类的呼声,即使受到强力压制,也开始不绝于耳。我也曾在“文汇时评”上提出过设计“立足黄金比价的贸易结算货币”的建议。国际间,实际的行动已经迈出步伐,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实践了绕开美元、直接用本币进行贸易结算的尝试。这些,正是消解美元霸权的实验。如果世界渐渐地不再依赖美元运转,各国将不会被迫地持有大量美元,美元的价值,才会回归理性的位置。 积沙成山,水滴石穿。巨大的变化,来自持之以恒的努力。(作者为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市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
⑥ 美元坚挺还能维持多久
观点比较多,就目前来看,美元坚挺只是表面现象,金砖四国在挽救经济危机中的作用大家有目共睹,金砖四国的作用日渐突出,美元坚挺的背后,金砖四国在强大,所以坚挺只是一段时间,不会太长,近期美国的经济形式的数据足以证明。从外国流入资本的结构变化中已经可以看出,美元岌岌可危。
短期内美元坚挺仍不可动摇,但不会持续多久,
因为1.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绝对值(每年超过4000亿美元)、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4%)及相对于出口的比例(近40%)都已经相当庞大。
2.由于经常项目赤字扩大正在加剧,总有一天必将无法支撑。经常项目赤字不断上升将导致净外债额增加。
3.美国经济已经恶化,外国投资者可能减少对美元资产的需求。
就中长期(20年或者30年)来说,美元的衰落基于以下原因可能是历史的必然:第一,经济实力发生变化,尤其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会改变世界经济力量的对比;第二,竞争力发生变化,美国制造业大规模的转移和大量低技能劳动者的存在,大大降低了美国国内许多产业的竞争力;第三,宏观结构性问题,美国双赤字现象的长期存在,金融业发展脱离实体经济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发展,造成实体和金融两大板块严重的非均衡结构问题。
⑦ 一旦美元失去国际储备货币,美国还能养得起这么庞大的军队吗
应该是有可能的,别忘了,1942 年 - 1945年,美国的美元也只是它自己的,但是美国生产了 100 艘航母,与之配套的大型舰船 6000 艘以上,25 万架以上的飞机,30 万辆以上的坦克,等等。还有可以熟练操控它们的人员。二战前,除去现役美国空军不算,美国民间拥有航空驾照的人已经有 80 万,可以源源不断补充到军队里。
⑧ 日媒:美元失去储备货币光芒,储备货币的作用是啥
实际上,人民币作为世界储备货币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目前,世界上近70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已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行列。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占的份额也在上升。截至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重达到2.05%,创历史新高。但是,也可以看出,人民币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当前份额仍然相对较低,特别是与美元和欧元相比。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61%,欧元占20%以上。因此,人民币未来仍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最后,它可以使我们的国家不再需要储备那么多的外汇储备。我国现在有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尽管这些外汇储备也是我国的资产,但持有如此多的外汇储备仍然存在很多风险。例如,如果不偿还我国外汇储备中超过1万亿美元的美国债务,损失将是巨大的。即使美元不浪费债务,只要美元急剧贬值,它也会损失很多。
⑨ 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给美国带来的利益:
首先,它使美国可以不受限制地向全世界举债,但其偿还债务却是不对等的或者干脆是不用负责任的。因为它向别国举债是以美元计值的,它可以让印钞厂毫无节制得加印美元,即便造成美元贬值,也能减轻其外债负担,又可刺激出口,改善其国际收支状况。此外,由于美经济实力雄厚,投资环境比较稳定,在美投资能带来较多利润,因此,许多人都想在美投资。而大量流通性美元资金的到来,使其利率下降,弥补财政赤字的成本得到压缩。另外,在通常情况下,当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一般要进行经济政策的调整。而美国却不必这样做。因为美元是国际货币,当美国出现外贸逆差时,美政府可通过印刷美钞来弥补赤字,维持国民经济的平衡,而将通货膨胀转嫁给其他国家。这正是战后的美国虽经历了数十年的高额财政赤字却依然能保持经济状况稳定的主要原因。
再有,还可以使美国获得巨额的铸币税。铸币税原是中世纪西欧各国对送交铸币厂用以铸造货币的金、银等贵金属所征的税;后来指政府发行货币取得的利润(等于铸币币面价值与铸币金属币价的差额)。在金本位崩溃之后,以纸币为基础的信用本位取代了金本位;美元代行国际货币职能,给美国带来了巨大利益。 当一张毫无价值可言的纸币被国家印制出来时,铸币税就等于这张纸币所能购买到的社会产品价值,中间的差额即为美国的“铸币税”。
根据美国国家安全局1994年公布,全世界美钞流通量为3500亿元,l/3在美国境内流通,2/3在外国流通。纽约联储局报告称,在2002年末,在市面流通的6,200亿美元货币中,有大约55%到60%,即3,400亿到3,700亿美元左右是在美国以外地区流通的。根据联邦储备体系最近的估计,在所有流通的美元中,大约三分之二为美国境外持有。目前在全世界流通的美国货币总额已达将近7000亿美元。仅在1989到1996年3月间,流到俄罗斯和阿根廷的美钞就分别达到了440亿和350亿美元。而美国印制一张1美元钞票的材料费和人工费只需0.03美元,却能买到价值1美元的商品,美国由此得到每年大约250亿美元的巨额铸币税收益,二战以来累计收益在二万亿美元左右。
⑩ 美元资产的美元资产在国际储备中的地位
美元资产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深化的情况下,从美元的基本面看,美元资产牢固的国际储备地位将是长期趋势,其主要原因有八个方面。
第一,虽然目前美国经济衰退严重,还未渡过金融危机,但与西方其它国家相比经济仍存在着发展的潜力,一旦渡过金融危机,经济复苏的潜力就会释放出来,而欧洲国家和日本经济衰退后的复苏能力相对脆弱。与此同时,美国金融危机的蔓延过程是不断“转嫁”危机的过程,将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拉下水”,其中欧洲、日本金融动荡更为剧烈,从而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等于缓解了美国国内的金融危机,由此在国际储备中更多的投资者选择了美元资产来规避风险,美元资产经过 “泡沫”破裂后正在逐步回归到一个合理的水平,风险在不断降低。
第二,综合当前的国际金融形势,西方国家普遍希望美元汇率保持强势,美元强势既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其他西方国家的利益。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认为,美元的保持强势对资本市场“人气”的稳定有着极大的作用,缓解金融危机的恐慌气氛,对防止金融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和消除经济衰退预期心理显然十分必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美元有利于正常国际货币秩序,有利于国际金融的稳定。另外,由于各国央行持有大量美元资产,如果继续美元继续贬值各国央行的美元资产将不可避免地大幅度缩水。因此保持美元稳定和一定程度的强势是各国政府和央行防止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的必然选择。
第三,综合各种因素,美元强势不仅反映了美国经济整体实力的潜力,同时也反映了各国与美国经济毕竟存在着差距。由于欧元区经济实力与美国经济实力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且欧元区国家内部经济和金融政策难以协调一致,金融领域缺乏统一性,因此尽管欧元诞生以来对美元汇率不断升值,但欧元仍难以对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构成实质性的威胁,不仅欧元还没有能力替代美元成为核心货币,而且还没有任何区域性货币能与美元抗衡。从近年来美元涨跌状况看,欧元的走强与美元的下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好像在不断寻找一个平衡点。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元强势地位得到体现,说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依然不可取代,美元资产的国际储备地位仍然牢固。
第四,美国希望美元保持强势,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如:美元汇率的相对强势能够使美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低廉,从而有利于美国在实施刺激经济计划过程中防止通胀的复出,并为美国货币政策提供更多的余地;廉价的进口商品使得美国公司无法通过提高价格来增加盈利,只能通过增加技术投入等手段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从而达到增加盈利的目的,从而使美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美国居民来说,美元汇率的强势降低了他们在金融危机条件下生活费用的支出,特别是出国旅游的费用大大降低,因此相对强势的美元符合当前美国的经济利益。
第五,强势美元有利于美国救市方案的实施。美元的稳定或强势,不仅对海外机构购买美国国债提供安全保障,同时在强势美元的情况下美国可以继续吸引对海外机构购买大量购买美国国债,为美国救市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降低美国政府筹措资金的成本,美元保持近期内的强势是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最佳选择。
第六,美元仍是国际上主要支付货币,是国际货币体系中跨国交易、银行重要资产储备、货物计账单位和债券延期支付的参照标准。在当前金融危机过程中,流动性短缺是金融危机最严重的问题,也是各国政府和国央最头疼的问题。由于金融危机引发的大规模的信贷紧缩,导致流动性短缺更加严重,而在经常性项目上相当数量的支付还必须以美元结算,因此随之增加了国际货币市场对美元的需求量,带动了近期美元的升值。
第七,由于美元仍然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各国外汇储备是以美元计价,美元资产处于绝对支配的地位,在现有国际储备结构中美元资产仍占70%以上,美国国债又是国际金融市场上最具流动性的资产。因此,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大量短期国际资金纷纷涌入美国债券市场寻求较为安全的投资品种,由此导致美国债券市场在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相对于其他投资市场要活跃,美国债券市场的活跃也驱动了美元汇率对各国货币近期内的相对强势。其中中国大量的美元外汇筹备和持有大量的美国国债,对美元汇率的稳定起来重要作用。
第八,在国际外汇市场中,美元是官方干预市场和汇率变化调节的风向标,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特别是东亚地区的经济体都把本地区货币的命运与美元挂钩。在当前的国际金融环境背景下,为了减缓外部的冲击各区域都在不断加强区域性合作或特别安排来干预市场和对汇率变化进行适度调节。因此,汇率的变动正在演变为一国、多国或区域性的国际金融战略,甚至成为种种政治和外交因素操纵的手段。特别是在经济、金融或贸易出现结构性矛盾和摩擦的情况下,许多国家往往不是从经济、金融或贸易的基本面中寻求解决的途径,干预市场和操纵汇率变化的金融手段是其中最有效的选择之一,从而美元的作用进一步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