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国际重型救援队的标准是什么
国际重型救援队的主要标志是:
1.具有在倒塌建构筑物尤其是在钢混结构中开展高难度搜索和营救的能力;
2.应在灾后四十八小时内抵达灾区;
3.可同时在两个救援现场持续十天二十四小时连续不间断开展救援行动;
4.并同联合国和灾区政府保持密切合作和及时信息沟通。
㈡ 标准救援队应具备的基本救援技能有哪些
1.救援证
2.救护证
3.水域救援相关证件
等
㈢ 谁知道中国国际救援队简介
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于2001年4月27日,由国家地震局、工兵部队和武警总医院联合组建。
现在,这支救援队已具备了国际、国内灾害的救援能力。2003年,救援队在中国国内及其他国家共实施了3次紧急救援行动。2004年12月30日,应印尼政府的请求,中国派出由35人组成的第一批国际救援队。这是中国国际救援队自组建以来向国外派出的规模最大的专业医疗救援队。
目前,救援队拥有222名队员、8大类360多种装备,是一支专业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部队。
㈣ 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和法宝
中国国际救援队
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又名“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于2001年4月27日,由救援队员、地震专家和医护人员组成的这支专业队伍,共分为三个支队和一个直属队,三个支队各有5个分队:搜索分队、营救分队、医疗分队、技术分队、保障分队,直属队则由参谋组、技术组、保障组组成。
其组建原则是“一队多用、专兼结合”;任务定位为“迅速搜索与营救由于地震或其他灾害事故造成城市建、构筑物破坏而被压埋的人员”;对救援队的素质要求是“反应迅速、机动性高、突击力强,能随时执行紧急救援任务”;救援行动由国务院统一协调指挥。救援队先后参加过新疆伽什、巴楚,云南大姚、阿尔及利亚、伊朗等国内外大型灾害救援。
成立3年多来,救援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救援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认真学习政策理论、地震知识和现场救助知识,刻苦训练,积极参加模拟演练和实战救灾,初步具备了国内、国际地震灾害救援的能力。2003年,救援队实施了国内、国际共4次紧急救援行动,经受了实战检验。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发生6.8级地震,救援队首次参加实战救援,为灾区社会稳定、恢复家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年5月21日,阿尔及利亚发生6.9级地震,救援队初次登上国际救援舞台,扩大了我国在国际救援事务中的影响;12月1日新疆昭苏6.1级地震,12月26日伊朗7.0级地震,救援队都及时赶赴灾区执行救援任务。
通过3年多的装备和训练,中国国际救援队已经成为一支拥有222名队员、8大类360多种23400余件(套)装备、20余辆车辆、20余条搜索犬的“一专多能、专兼结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专业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是一支达到了联合国重型救援队标准的国际救援队。在2003年的阿尔及利亚地震救援行动中,第一次参加国际救援行动的中国国际救援队依靠先进的技术水平,成功搜救幸存者1名,挖出遇难者4名。在参与救援的38支救援队中,总共只搜救出幸存者两名,中国国际救援队是继法国救援队之后震区第二支成功搜索到幸存者的队伍。联合国官员这样评价中国国际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已经成为国际搜索救援舞台上一支宝贵的力量”;“中国国际救援队反应速度超常,集结迅速,印象深刻”;“通过阿尔及利亚和伊朗两次国际救援行动,中国在国际救援舞台上的表现越来越出色,中国在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阿尔及利亚地震救援行动中,第一次参加国际救援行动的中国国际救援队依靠着先进的科技水平,成功搜救幸存者一名,挖出遇难者四名。在参与救援的三十八支救援队中,总共只搜救出幸存者两名,中国国际救援队是继法国救援队之后震区第二支成功搜索到幸存者的队伍。联合国人道主义协调办公室的官员这样评价中国国际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已经成为国际搜索救援舞台上一支宝贵的力量。”
㈤ 中国国际救援队
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于2001年4月27日,由国家地震局、工兵部队和武警总医院联合组建。
现在,这支救援队已具备了国际、国内灾害的救援能力。2003年,救援队在中国国内及其他国家共实施了3次紧急救援行动。2004年12月30日,应印度尼西亚政府的请求,中国派出由35人组成的第一批国际救援队。这是中国国际救援队自组建以来向国外派出的规模最大的专业医疗救援队。
目前,救援队拥有222名队员、8大类360多种装备,是一支专业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部队。
㈥ 中国国际救援队资料
成立以来,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认真学习政策理论、地震知识、现场搜救知识和技能,刻苦训练,开展模拟演练和实战救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国国际救援队同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OCHA)有紧密联系,配合中国外交政策,积极参与联合国人道主义紧急救援事务,如INSARAG(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组)、UNDAC(联合国灾害评估与协调队)等,同友好国家的救援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如瑞士、新加坡、德国、荷兰等。
2003年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发生6.8级地震,救援队首次参加实战救援,为灾区社会稳定、恢复家园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3年5月21日,阿尔及利亚发生6.9级地震,救援队初次登上国际救援舞台,并搜索发现了1名幸存者,扩大了中国在国际救援事务中的影响;
2003 年12月1日新疆昭苏6.1级地震,12月26日伊朗7.0级地震,救援队都及时赶赴灾区执行救援任务。
2004年
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与海啸灾难发生,中国国际救援队两批共70人赴印度尼西亚班达亚齐灾区,实施了为期4周的人道主义紧急救援行动,共医治了1万多名伤病灾民。
2005年
10月8日巴基斯坦7.8级地震后,中国国际救援队派出两批90人,赴巴基斯坦重灾区巴拉考特开展了32天的紧急搜救、医疗救治、疫病防治、灾害评估、震后趋势判定等工作,营救出3名幸存者,救治2785名伤病人,还第一次担当了现场国际救援协调人,发挥了重要的救援协调作用。
2006年
5月27日,印度尼西亚日惹特别自治区发生6.4级地震,救援队赴重灾区班图尔开展了历时18天的医疗救治、灾害评估和紧急搜救工作,中救援队承担了班图尔灾区近1/4伤员的救治工作,共医治3015名伤员。凭借过硬的作风、精湛的技术、先进的理念和出色的工作,救援队成为灾区一支重要的救援力量,得到当地政府、民众以及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有力地配合了中国整体对外援助行动。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在开展地震救援的同时,积极发挥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作用,先后参加了青海雪崩、天津蓟县山体滑坡救援行[1][2]动。
汶川地震
汶川地震发生后,CISAR携带着生命探测仪、液压气垫等专业救援设备和搜索犬于5月13日凌晨,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都江堰的受灾群众面前。他们身着橘红色救援服,后背印着醒目的“CHINA”字样,先后成功救出49名幸存者。
海地地震
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
海地12日发生地震后,中国政府迅速做出反应,派出国际救援队赶赴海地参加救援。1月13日晚,中国国际救援队从首都国际机场搭乘飞赴海地执行救援任务。据悉,救援队一行共计68人,由三个分队组成,包括来自国家地震局的10人专家分队等。据了解,救援队随机携带了总价值约1200万元人民币的10余吨救灾物资,其中包括救援、通讯、后勤保障、医疗、食品在内等物资设备和三只搜救犬。
当地时间1月14日凌晨,中国国际救援队乘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CA6076包机抵达海地首都太子港。 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队员抵达海地太子港机场之后,带队的领导就开了一个碰头会,安排了一下下面的工作,同时队员们也开始相互调试设备,准备开始下一步的救援工作。然后,已经有20名的队员,其中7名是国际救援队的队员,4名是医护人员,然后其它的还有公安部,外交部,地震局和一些新闻媒体的成员。另外他们携带了3条搜救犬,直接乘中巴前往联海团总部坍塌的现场,已经开始了现场勘查和初步救援的工作。1月13日的时候,多米尼加的救援队就在上午抵达了海地首都太子港,开始进行救援工作。然后13号的下午,美国、法国、冰岛、波多黎各等国家的救援队也都相继抵达。他们的部分队员已经前往了联海团的总部,开展了救援。目前救援的进展并不是非常的快。我们得到的消息是目前在联海团的总部已经救出了21名伤员。目前已经是太子港的深夜,一些国家的救助工作已经暂停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刚刚抵达就已经派出了一个20人的小组去现场展开救援工作,反应是非常迅速。
2010年4月 玉树地震
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14日晚19时55分中国国家救援队共119人,其中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60名搜救队员、武警总医院30名医疗队员及国家地震局相关人员等组成,携带了两台大型救援车、9条搜救犬和流动医院等搜救和医疗设备抵达灾区。在这里他们将要克服高寒、高海拔等多重困难实施救援
㈦ 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知识
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对外称中国国际救援队,英文缩写为CISAR,于2001年4月27日成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同志亲自授旗。主要任务是对因地震灾害或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建(构)筑物倒塌而被压埋的人员实施紧急搜索与营救。
中国国际救援队由中国地震局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第38集团军工兵团搜救队员、武警总医院医疗队员组成,共计480人,具备同时在3处复杂城市条件下异地开展救援的能力,也可以同时实施9处一般城镇作业点位的搜索救援行动。2003年阿尔及利亚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首次迈出国门执行国际救援任务。
2009年11月,中国国际救援队通过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分级测评,获得国际重型救援队资格认证,成为全球第12支、亚洲第2支国际重型救援队。同时经联合国授权,具备在国际救援行动中组建现场协调中心和行动接待中心资格。2014年8月,中国国际救援队通过联合国能力分级测评复测,再次得到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资格确认。
中国国际救援队以蓬勃的生机和顽强的战斗力享誉世界,为拯救生命,展示国家形象,增进国际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14年8月,中国国际救援队已先后执行了新疆、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发生的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国内救援任务,实施了赴阿尔及利亚、伊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海地、新西兰和日本等国际救援行动,共成功营救63名幸存者,医治4万余名伤病员。
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是由部队官兵、地震专家和医疗救护人员共同组建的队伍,既是一支多重领导、多部门参与、不同行业人员共存的队伍;也是一支团结协作、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富有成效的队伍;更是一支冲锋在抢险救援最前线的突击队和攻坚队。
㈧ 中国国际救援中心是什么组织加入国际救援中心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摘要 救援队与志愿者不同,不是志愿参加就可以。只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达到了高端水平,才有可能被国家征调到救援队,一般要先进入消防队,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均考核通过并有一定年限的经验才能申请国际救援队。
㈨ 国际应急医疗救援队分几级有何区别
国际应急医疗救援队分级和区别:
国际应急医疗队(EMERGENCY MEDICAL TEAM,EMT)是WHO应对全球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各类突发事件多发、频发,而且关联性、偶然性事件不断增强,危害和影响不断加大的形势下,为确保国际医学救援服务质量,认证的具有质量保证系统,标准化的国际医学救援团队。
国际应急医疗队的建设标准分为三大类:Type 1、2、3。
Type 1:达到基础的现场分诊要求,提供基本急救和生命支持,具备相应的转诊能力。
Type 2:达到复杂伤情的现场分诊要求,具备高级的生命支持能力,可接收转诊的病人,提供住院救治服务,可对创伤和其他重症进行手术。
Type 3:提供复杂的住院转诊、手术救治、重症监护能力,接收来自1类和2类医疗队的以及其他机构的转诊病患。
目前EMT Type 3是最高级别的国际应急医疗队。
通过WHO认证的国际应急医疗队(EMT)必须严格遵守《世界医学会医学伦理手册》对伦理的要求,并根据受灾国突发灾难种类提供基于需求的响应,平等、公平地为全球不同种族、性别、民族、宗教、地域的受灾人群特别是弱势群体(妇女儿童与贫民)提供必要的应急医疗服务和人道主义援助。
(9)国际救援队应具备哪些能力扩展阅读:
2018年5月4日-5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应急医疗队认证评估,在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内举行。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四川省CDC、成都市CDC的医学专家组成的救援队,通过了WHO官员严苛的审核,成功认证为世界第一支最高级别的(非军方)WHO type3国际应急医疗队。
另一支军方背景的第三类国际应急医疗队由以色列组建。
今后,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四川)将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省市卫生计生委的领导下,接受WHO与中国政府的调遣, 在无外界支撑情况下,能够满足至少28天临床工作,承担国际应急医疗救援的使命,为世界各国灾民提供公平对等的医疗服务,展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责任与能力。
㈩ 如果想加入中国国际救援队,需要什么条件
最基础条件,当过兵,懂医疗急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