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大学国家关系学院怎么样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简介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国内普通高校中建立最早的国际关系学院,是我国培养国际问题的教学与研究,以及外交与涉外工作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1960年,北京大学建立政治学系,1963年改名为国际政治学系。国际关系学院即由此发展而来。1996—1998年,原北京大学国际政治学系、国际关系研究所和亚非研究所经合并调整,组成现在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目前,国际关系学院由4个系和3个研究所组成,即国际政治系、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国际政治经济学系、比较政治学系、国际关系研究所、亚非研究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此外还管理着20多个科研中心。教学辅助机构和行政机构包括院行政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党委办公室、财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国际项目办公室、继续教育办公室、网络办公室、《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以及北大图书馆国关分馆等。
学院现有3个本科、7个硕士和6个博士专业对外招生,即本科的国际政治、外交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硕士的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外政治制度、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博士的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外政治制度、国际政治经济学。其中国际政治、科社与国际共运是全国重点学科。学院还与北大政府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设立了政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国际办学已成为学院的办学特色。学院现与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日本东京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雷鸟大学、美国蒙特雷国际关系学院均有联合培养的双学位项目;与日本东京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共同执行三国间政府项目“亚洲校园计划”。参加联合学位及英文授课硕士项目的国际学生每年超过50人。此外,学院与美国康奈尔大学、日本新潟大学等亦保持着长期或短期的交流关系。
学院现有在职教师54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22人,讲师3人。至2013年春季学期,本科生共有629人,硕士研究生171人,博士研究生137人,其中外国留学生总计369人。招生规模特别是研究生、留学生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2.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主要领导
院、系、所负责人
名誉院长: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理钱其琛。院长:贾庆国教授。副院长:王逸舟教授、唐士其教授、范士明副教授、吴强。党委书记:李寒梅教授,副书记:范士明副教授、祝诣博。国际政治系主任:李义虎教授, 副主任:张海滨教授、连玉如教授。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主任:叶自成教授,副主任:牛军教授。国际政治经济学系主任:王正毅教授,副主任:朱文莉副教授;比较政治学系主任:许振洲。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袁明教授(兼)。亚非研究所所长:李安山教授,副所长吴强。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张光明教授。
3. 北大有国际关系学院吗
您好,北大有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中国综合性大学中建立最早的国际关系学院,是我国培养国际问题和外交、涉外工作应用、研究和教学专门人才的最重要基地。
学院师资力量较强,知识结构合理,梯队整齐,现有教师54名,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22人,讲师3人。至2013年春季学期,本科生共有629人,硕士研究生171人,博士研究生137人,其中外国留学生总计369人。招生规模特别是研究生、留学生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4.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机构简介
国际政治学系
国际政治学系由世界政治、国际关系和中国政治三个教研室组成,现有教师1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7人,讲师1人。现有3个硕士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中共党史)和2个博士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为全国一级重点学科。
主要教学内容与研究方向:国际政治学基本理论,国际关系史,国际组织与国际机制,比较政治,中国政治,台湾问题,港澳及华侨华人问题,东北亚、东南亚问题。
系主任:李义虎, 副主任:张海滨、连玉如。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简称外交学系)成立于1996年。外交学专业下设中国外交与外交学两个专业方向。现有教师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
主要教学内容与研究方向:外交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方法,外交制度、外交手段和外交实务;中国外交史,中国外交思想,现当代中国外交政策和中国外交战略;各主要国家的外交史、外交思想和外交政策。
系主任:叶自成,副主任:牛军。
国际政治经济学系
国际政治经济学系成立于 2003 年。现有教师4人,其中教授1 人,副教授 3 人。
主要教学内容与研究方向: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国际经济合作,区域化比较研究,比较政治经济,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亚洲区域化的政治经济学,中国转型的政治经济学,以及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发展和转型、国家竞争力的政治经济研究。
系主任:王正毅,副主任:朱文莉。
比较政治学系
比较政治学系成立于2012年3月,是中国高等院校中的第一个比较政治学系。 现有教师9人。
系主任:许振洲。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是在原国际政治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教研室的基础上于1994年成立的。1997年本所国际共运博士点与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科社博士点合并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博士点。研究所现有教师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
主要研究方向:西欧社会政治和社会主义问题,俄罗斯和东欧的社会政治和社会主义问题,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所长:张光明。
国际关系研究所
国际关系研究所创建于1985年,主要从事大国关系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研究与教学。现有教师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招收国际关系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领域:美国与东亚关系、大国关系、东北亚国际关系、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国际关系中的人权、媒体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理论。
所长:袁明(兼),副所长:张小明。
亚非研究所
亚非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是国内研究亚非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学术机构。1998年与国际关系学院合并。
亚非研究所以亚非地区的区域综合研究为目标,涵盖亚非地区和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国际关系,兼及历史、社会、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研究所下设亚太和西亚非洲2个研究室。现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讲师1人。招收国际政治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
所长:李安山,副所长:吴强。
《国际政治研究》(季刊)
《国际政治研究》系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暨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编辑出版的国际政治类学术刊物。自1980年创刊(内部发行)以来,《国际政治研究》刊发了学院内外大量高水平、高质量的国际问题研究成果,其思想和学术影响日渐扩大,成为国内从事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学术园地。2002年起,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2004年,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确认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国际政治研究》为季刊,设有世界政治、地区政治、中国政治与外交、国际政治理论、短评、书评、学术动态等栏目。邮发代号:82—236。
主编:王缉思,编辑部主任:陈志瑞。
资料室
1996年国关学院成立后,原国际政治系资料室逐步同亚非所(含原南亚所)、国关所、日本研究中心资料室合并成为国际关系学院资料室。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积累,资料室业已成为以收藏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为主,其他学科为辅的专业图书馆。
资料室馆舍充裕,拥有一个10万卷册文献容量的密集书架库,配备电脑等资讯设施的电子阅览室。现馆藏中外文图书41800余册,中外文期刊资料19500余册,以较为系统、完整的专业书刊、资料(如《参考资料》专题剪报)收藏为特色。
5.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学院简介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国内普通高校中建立最早的国际关系学院,是我国培养国际问题、外交以及涉外工作的教学、研究与应用的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1960年,北京大学建立政治学系(1963年改名为国际政治学系),国际关系学院即由此发展而来。1998年,正式成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由4个系和3个研究所组成,即国际政治系、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国际政治经济学系、比较政治学系,国际关系研究所、亚非研究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此外还设有20多个研究中心。教学辅助机构和行政机构则包括院刊编辑部、资料室、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以及发展与交流中心等。
6.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和北大什么关系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是北京大学的下属学院,在1960年,北京大学建立政治学系,1963年改名为国际政治学系。国际关系学院即由此发展而来。1996—1998年,原北京大学国际政治学系、国际关系研究所和亚非研究所经合并调整,组成现在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由5个系和3个研究所组成,即国际政治系、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国际政治经济学系、比较政治学系、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系、国际关系研究所、亚非研究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此外还管理着20多个科研中心。
(6)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有哪些机构扩展阅读: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为国内普通高校中建立最早的国际关系学院,属于我国培养国际问题的教学与研究,以及外交与涉外工作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有4个本科、9个硕士和6个博士专业对外招生,即本科的国际政治、外交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管理;硕士的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外政治制度、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
7.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的机构设置
名誉理事长 李肇星 外交部前部长、北京大学教授
理 事 长 张国有 北京大学副校长
副 理 事长 王缉思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袁明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理事(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
崔立如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贾庆国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秦亚青 外交学院常务副院长
裘援平 中央外事办公室副主任
王逸舟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吴志攀 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
徐步 外交部政策研究司副司长
许振洲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阎学通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杨晖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常务理事
杨洁勉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
杨毅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
张昆生 外交部参赞
张沱生 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研究部主任
朱威烈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
中心主任 王缉思
常务副主任 袁明
副主任(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
牛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王正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叶自成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朱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学术委员(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
陈志敏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初晓波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关贵海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归泳涛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
梅然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石斌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
王锁劳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王勇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于铁军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余万里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袁鹏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张海滨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秘书长 于铁军
办公室主任 章棣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8. 北京大学有国际关系学院吗
北京大学有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中国综合性大学中建立最早的国际关系学院,是我国培养国际问题和外交、涉外工作应用、研究和教学专门人才的最重要基地。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双学位专业有:外交学专业、国际政治专业和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专业。
(8)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有哪些机构扩展阅读:
院系专业
国际关系学院由5个系和3个研究所组成,即国际政治系、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国际政治经济学系、比较政治学系、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系、国际关系研究所、亚非研究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此外还管理着20多个科研中心。
教学辅助机构和行政机构包括院行政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党委办公室、财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国际项目办公室、继续教育办公室、网络办公室、《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以及北大图书馆国关分馆等。
9. 北大的国际关系学院的外交学属于什么学科门类
北京大学外交学属于文科类,学制4年,毕业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中国综合性大学中最早建立的国际关系学院,是我国培养国际问题和研究人才,外交工作实践骨干和具备全球视野知识分子的重要基地。
国际关系学院学科结构完整。现有三系(国际政治系、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国际政治经济学系)、三所(国际关系研究所、亚非研究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以及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等近20个研究机构;拥有国内国际政治学科最齐全的专业结构:本科专业有国际政治、外交学与外事管理、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暂不招生)。
10. 北京大学有哪些科系
北京大学有这些系:
1、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建立于1982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最早建立的社会学系之一。经过30多年的建设,北京大学的社会学系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涵盖了社会学、人类学、人口学三个二级学科,社会学、社会工作、人口学、人类学四个专业设置,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四个人才培养层次的相对完整的社会学一级学科教学与科研体系。
2、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前身是图书馆学系,始建于1947年。自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王重民、赵万里、于光远、傅振伦、等一批着名学者先后在本系任教或授课,为学科的壮大奠定了基础。
3、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中国综合性大学中建立最早的国际关系学院,是我国培养国际问题和外交、涉外工作应用、研究和教学专门人才的最重要基地。
4、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始于1899年京师大学堂设立之史学堂,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国立史学高等教育机构。该系现有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地理学、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及考古学8个二级学科。
5、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中国文学门。1898年京师大学堂创办之初,有“文学”科目,而无作为一种独立组织形态的系科。1910年分科大学正式开办,中国文学门于是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