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血压的标准是什么
小于140/90毫米汞柱;40岁以上,每增加10岁,其收缩压正常标准可增高10毫米汞柱,而其舒张压正常标准不变。脉压差:正常成人为40-50毫米汞柱(1kpa=7.5毫米汞柱) 血压增高,常见于高血压病、肾炎、肾上腺髓质肿瘤、妊娠中毒。
当然血压≥140/90mmHg是诊室高血压的标准,家庭高血压诊断的标准为≥135/85mmHg,换言之,在家中测量血压,如果≥135/85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至于目前美国相关专家所推出的血压≥130/80mmHg为高血压,还尚未我国专家所认可。
从一般生理指标正常值的制定来理解正常血压。人体有很多生理指标,这些生理指标在人与人之间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比如人的身高和体重。虽然存在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从整体人群来看是符合一定的统计学规律的,最常见的是符合正态分布。
正常血压的范围为:收缩压(高压)在90-120mmHg之间,舒张压(低压)在60-90mmHg之间。如果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即为高血压。高血压可分为单纯收缩压增高、收缩压舒张压均增高和单纯舒张压增高三种类型。
❷ 目前国际上统一的血压分类和标准是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及世界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级标准:
理想血压:收缩压<120 mmHg,舒张压<80 mmHg;正常血压:收缩压<130 mmHg,舒张压<85 mmHg;正常高限:收缩压130-139 mmHg,舒张压85-89 mmHg;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 mmHg,舒张压90-99 mmHg(亚组: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40-149mmHg,舒张压90-94mmHg);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 mmHg,舒张压100-109 mmHg;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舒张压≥110 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149mmHg),舒张压<90 mmHg。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❸ 什么是血压什么是高血压为什么要重视高血压
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善。高血压已经是严重影响着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病因以及危险因素,可以影响重要的器官心脑肾结构功能,最终可能会出现多功能的衰退,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❹ 如何正确认识高血压
1.定义
高血压是指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临床的诊断依据是: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大于140/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所以血压高的人一定要对高血压病有正确的认识,积极地寻求医生的帮助,遵医嘱进行服药,锻炼,限制盐分的摄入,合理健康的饮食,保持心情的平衡。
❺ 高血压定义
高血压病(hypertensive
disease)
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mmHg(21.3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mmHg(12.6kPa)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高血压病的最初症状多为疲乏,时有头晕,记忆力减退,休息后可消失。血压明显升高时,可出现头晕加重,头痛甚至恶心、呕吐。尤其在劳累或情绪激动等引起血压迅速升高时,症状明显。但是有的病人即使血压很高也没有症状,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高血压病(心血管内科),临床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并伴有心、脑、肾及血管壁的结构与功能的进行性损害,起病及经过缓慢,最终死亡原因为心衰、肾衰及脑血管意外。本病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WHO公布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5%。国内本病患病率约7-10%。随年龄增长,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黑人、肥胖、吸烟、脑力劳动者等人群发病率较高。长期、系统、正规的抗高血压治疗有助于减慢病情发展、防止靶器官损害及提高生活质量。
高血压病的分类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高血压是指病因尚未十分明确的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由其他已知疾病所致的血压升高,则称为继发性或症状性高血瓜。在高而斥的分类方面,还有其他多种划分法。如根据年龄可分为老年人高血压和儿童高血压;以发病的急缓程度可分为急进型和缓进型高血压。
(1)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是指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约占高血压患者的95%。患者多在40-50岁发病,早期患者可无症状,可能在体检时发现。少数有头痛、头晕眼花、心悸及肢体麻木等症状。晚期高血压可在上述症状加重的基础上引起心、脑、肾等器官的病变及相应症状,以致发生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肾脏病,并易伴发冠心病;临床上只有排除继发型高血压后,才可诊断为高血压病。
(2)继发性高血压是指在某些疾病中并发产生血压升高,仅仅是这些疾病的症状之一,故又称症状性高血压,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1%-5%:对于青年人或体质虚弱的高血压患者,或高血压伴有明显的泌尿系统症状,或在妊娠后期、产后、更年期的高血压或伴有全身性疾病的高血压,均应考虑继发型高血压。如果引起高血压症状的原发病症能够治好,那么高血压就可以消失。
❻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或血压升高只是一个人为确定值,这一数值随着对血压升高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的认识不断地变化。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给出了高血压界定标准,将高血压分为四类三级(表12,表13)。
表13美国高血压联合委员会(JNC)对高血压的分类
对于40~70岁的成年人来说,从115/75毫米汞柱开始到185/115毫米汞柱范围内,收缩压每增加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每增加10毫米汞柱,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就增加一倍。绝大部分心脑血管疾病是发生在血压水平位于中等偏高者,而不是重度高血压患者中。
❼ 高血压标准的国际标准
简明标准
1998年9月29日至10月1日,第七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的高血压大会在日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确定了新的高血压治疗指南,明确了诊断高血压的新标准,全面提出了高血压的防治方案。
其定义是: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既往有高血压史,现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现血压虽未达到上述水平,亦应诊断为高血压。
中国已将血压升高的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标准统一。
详细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于1978年制订供参考)
即3次检查核实后,按血压值的高低分为正常血压、临界高血压和诊断高血压。
(1)正常血压:收缩压在18.7kPa(140mmHg)或以下,舒张压12.0kPa(90mmHg)或以下,而又非低血压者,应视为正常血压。
(2)临界高血压:收缩压在18.8~21.2kPa(141~159mmHg)和舒张压在12.1~12.5kPa(91~95mmHg)之间者为是。
(3)确诊高血压:收缩压达到或超过21.3kPa(160mmHg)和舒张压达到或超过12.7kPa(95mmHg)者为是。 中国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参考了《1999WHO/ISH高血压指南》,将18岁以上成人的血压,按不同水平分类:
理想血压(<120/80mmHg),
正常血压(<130/85mmHg),
正常高值(130—139/85—89mmHg),
1级高血压(140—159/90—99mmHg),
2级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
3级高血压(≥180/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舒张压<90mmHg),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属不同级别时,应按两者中较高的级别分类。
最新的高血压标准
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基本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诊断高血压的标准。其中,将120~139/80~89mmHg列为正常高值是根据中国流行病学数据分析的结果。血压处于此范围内者,应认真改变生活方式,及早预防,以免发展为高血压。(见下表) 类别 收缩压
(mmHg) 舒张压
(mmHg) 正常血压 <130 <85 正常高值 120~139 80~89 高血压 ≥140 ≥90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期
高血压 ≥140 <90 表: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血压水平定义和分类
注:若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美国
美国的《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将血压水平分为四类:
正常血压(≤120/80mmHg),
高血压前期(120—139/80—89mmHg),
1期高血压(140—159/90—99mmHg),
2期高血压(≥160/100mmHg)。
较以前的突出改变是将原来正常的血压120/80mmHg定为“高血压前期”,而将正常标准血压降至115/75mmHg。降低正常血压标准,一方面提醒人们早知晓、早治疗、早控制,但另一方面,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都会有较大上升,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任务更加繁重。在高血压前期需要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干预,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此外,年龄40—70岁的人,血压水平自115/75mmHg起,每增加20/10mmHg,心脑血管疾病危险相应增加1倍。对于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收缩压比舒张压更重要。因此,必须将收缩压降至130—140mmHg以下。
欧洲
《2003年欧洲高血防治指南》中,提出了不同血压测量方式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
诊所血压为140/90mmHg,
24小时动态血压为125/80mmHg,
家庭自测血压为135/85mmHg。
降压治疗的目标是将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应降至130/80mmHg以下。
日本
日本高血压学会议的正常血压是130/85mmHg,理想血压是120/80mmHg。
该学会还设定了高龄者的正常血压:
60—69岁140/90mmHg,
70—79岁<150—160/90mmHg,
80—89岁<160—170/90mmHg。 在高血压标准的制定上,各国为何会出现微小的差异呢?欧美在高血压标准上的新规定只是增设了“正常血压”与“高血压”之间的所谓“高血压前期”数值,或部分调整了“正常血压”的范围,并没有修改世卫以往对高血压临床诊断140/90的标准。这些新规定的目的在于提前开始高血压预防措施,使医疗干预力度加强,对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控制血压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美国“高血压前期”的提法并不适合中国国情,其中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中国的医疗卫生资源本来就相对不足,“高血压前期”的说法可能会导致一些医生在治疗上“用力过猛”,造成更大的医疗负担;二是怕一些病人一听到“高血压”就过分紧张,干扰正常治疗。在前段时间召开的亚太高血压防治会议上,各国专家一致认为,中国的血压标准最科学、最适合亚洲各国情况。
❽ 高血压的国际标准是多少
3次检查核实后,按血压值的高低分为正常血压、临界高血压和诊断高血压。
(1)正常血压:收缩压在18.7kPa(140mmHg)或以下,舒张压12.0kPa(90mmHg)或以下,而又非低血压者,应视为正常血压。
(2)临界高血压:收缩压在18.8~21.2kPa(141~159mmHg)和舒张压在12.1~12.5kPa(91~95mmHg)之间者为是。
(3)确诊高血压:收缩压达到或超过21.3kPa(160mmHg)和舒张压达到或超过12.7kPa(95mmHg)者为是。 中国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参考了《1999WHO/ISH高血压指南》,将18岁以上成人的血压,按不同水平分类:
理想血压(<120/80mmHg),
正常血压(<130/85mmHg),
正常高值(130—139/85—89mmHg),
1级高血压(140—159/90—99mmHg),
2级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
3级高血压(≥180/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舒张压<90mmHg),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属不同级别时,应按两者中较高的级别分类。
最新的高血压标准
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基本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诊断高血压的标准。其中,将120~139/80~89mmHg列为正常高值是根据中国流行病学数据分析的结果。血压处于此范围内者,应认真改变生活方式,及早预防,以免发展为高血压。(见下表) 类别 收缩压
(mmHg) 舒张压
(mmHg) 正常血压 <130 <85 正常高值 120~139 80~89 高血压 ≥140 ≥90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期
高血压 ≥140 <90 表: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血压水平定义和分类
❾ 高血压怎么回事
有医说医||上海复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名医七言解读高血压(病因篇)
第一篇我们已经掌握了血压的基本知识和标准,接下来康医生要给大家讲讲高血压的病因,本篇用七句话讲一下原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下一篇讲继发性高血压病因。
一,高血压病原因多,分为原发和继发
简单来说,以目前的诊断水平,能发现致使血压升高的明确原因,称之为继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人群的5%~10%;反之,不能发现致使血压升高的明确原因,则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造成的。
二,遗传倾向易患病,父母若有需警惕
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四,精神应激升血压,情绪压力易患病
精神应激,如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可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从而使血压升高。
五,吸烟饮酒有危害,兴奋神经升血压
烟叶内含有尼古丁(烟碱)不仅会兴奋交感神经系统,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还会直接刺激血管内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压升高。长期大量吸烟更会促进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升高。
长期大量饮酒者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增高,因为高浓度的酒精不仅兴奋交感神经系统,也会导致动脉硬化。虽然少量饮酒后短时间内血压会有所下降,但长期少量饮酒可使血压轻度升高。
六,超重肥胖易患病,腹型肥胖更危险
超重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尤其对于腹型肥胖者,更容易罹患高血压。腰围男性≥90cm或女性≥85cm,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4倍以上。
七,体力活动常缺乏,大气污染需重视
缺乏体力活动也间接增加高血压的发生几率;暴露于PM2.5、PM10、SO2和O3等大气污染物中,高血压发生的风险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都有所增加。
更多内容,欢迎查阅熙心健康微博,或微信小程序:熙心健康 有名医在线解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