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芯国际和京东方哪个更值得选
中芯国际更值得选。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于2000年4月3日根据开曼群岛法例注册成立。2004年3月18日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2020年7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鸣锣上市。
中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2015年7月28日,是中国内地规模大、技术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
规模:
中芯国际已在上海建有一座300nm芯片厂和三座200nm芯片厂,在北京建有两座300nm芯片厂,在天津建有一座200nm芯片厂,在深圳有一座200mm芯片厂在兴建中,在成都拥有一座封装测试厂。中芯国际还在美国、欧洲、日本提供客户服务和设立营销办事处,同时在香港设立了代表处。
⑵ 中芯国际这公司怎么样
综合来说,公司整体还算不错的。
中芯国际公司老板是台湾人,部门经理以上基本都是台湾管理层,要晋升挺难。我同学去那里做过设备工程师岗位,本科的上海户籍,2013年出来的当时工资5000多,年终奖金也只有几千不到1万。要高薪挺难的,所以跳槽了。不过这公司有双休,但平时要加班,还有社保和公积金基本福利都有还算正规的。
⑶ 中芯国际是哪个国家的
近来中芯国际7nm制程将于6月量产的消息令国人振奋。在国人眼里,中芯国际一直肩负着国家芯片制造突围的重任,寄希望于7nm制程的进展,能够短时间突破美国对我们先进芯片制程技术的封锁。芯片制造领域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台积电从创立到现在经历了20多年才有了今天的地位。从技术角度来看,中芯国际7nm制程的突破是全球产业链合作的结果。
中芯国际N+1工艺下的7nm制程在抛光、离子注入、扩散等诸多环节还是不可避免地使用了美国技术。按照美国的最新禁令,中芯国际7nm制程若向华为供货则必须向美国商务部申请。因此中芯国际7nm制程的量产并不代表我国能够自主可控生产高端芯片。那么中芯国际7nm芯片量产的价值在哪里?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测算,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销售收入达到8848亿元,平均增长率达到20%,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规模和美国不断升级的对华制裁,我们必须加速形成集成电路产业的“双循环”新格局。即一方面通过国内设备厂家们通力合作,打造完全自主的芯片制造流水线。并在此基础上培育整个芯片制造产业生态,实现“内循环”。另一方面,通过开放合作,打造协同高效的创新链“外循环”。因此,中芯国际7nm制程量产只是我们开放合作的成果,绝对不是我国高端芯片自主可控的标志。
即使是中芯国际7nm制程开始大规模量产,中芯国际仍然面临着亟待突破的瓶颈。首先,中芯国际的7nm制程和台积电的7nm制程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梁孟松博士表示N+1工艺相比于14nm性能提升20%、功耗降低57%、逻辑面积缩小63%,SoC面积缩小55%,所以N+1只是接近7nm的性能。中芯国际还需要进一步通过N+2工艺来提升性能。 同时梁博士也承认,没有EUV的加持,7nm就是中芯国际的天花板,后续的5nm、3nm均无法研发。
另外,在供应链面临美国商务部安全审查,EUV光刻机短期难以获得的情况下,先进封装技术成为了中芯国际努力的另一个方向。去年年底蒋尚义先生加入中芯国际,梁博士闪电辞职轰动了半导体界。对于这次人事变动,网上许多人把眼球聚焦到梁、蒋两人的个人恩怨之上,并吐槽中芯国际卸磨杀驴。但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引进蒋先生是中芯国际的战略选择。
与精于集成电路结构的梁博士不同,蒋先生在先进封装领域造诣极深,其履历也十分耀眼,有着近45年的从业经验,曾经担任台积电研发部副总裁,并曾一度有望接班张忠谋掌舵台积电。中芯国际引进蒋先生,能够在先进封装领域发力,充分挖掘现有制程潜力。这对于中芯国际乃至整个中国芯片制造领域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幸的是,在中芯国际的斡旋下,梁、蒋两人最终联手,继续留在中芯国际奋战。
总之,中芯国际7nm进程即将量产的消息确实令人高兴。但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的,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受美国安全审查,我国芯片产业被全面打压的形势下,一个点的突破并不代表整个系统的提升。我国芯片产业市场大、半导体材料领域覆盖广是我们的优势,但在先进材料、先进设备和配套软件方面的短板也十分明显。因此,推动自主可控的“内循环”和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合作,打造协同高效的“外循环”的“双循环”战略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⑷ 中芯国际的现有规模
截止2009年5月,中芯国际已在上海建有一座300mm芯片厂和三座200mm芯片厂,在北京建有两座300mm芯片厂,在天津建有一座200mm芯片厂,在深圳有一座200mm芯片厂在兴建中,在成都拥有一座封装测试厂。中芯国际还在美国、欧洲、日本提供客户服务和设立营销办事处,同时在香港设立了代表处。此外代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经营管理一座300mm芯片厂。中芯国际自创建以来,已经成长为中国大陆规模最大、技术水准最高,世界排名第四的晶片代工企业。2009年11月10日,中芯国际CEO张汝京因“个人理由”宣布辞职,公司正式进入了“后张汝京时代”。2010年公司继上市当年后首次实现了年度盈利并且收入额创历史新高,在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长邱慈云的带领下,中芯国际将着重强化生产运营能力、客户服务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发展长期战略合作客户,走进稳定、发展及战略竞争的新纪元。
⑸ 国内生产芯片的上市公司
1、紫光国芯——长江存储3D NAND;FPGA;
2、中兴通讯——中兴微电子;
3、国民技术——射频芯片;移动支付限域通信 RCC 技术;
4、景嘉微——军用GPU(JM5400 型图形芯片);
5、光迅科技——光芯片;
6、全志科技——A 股唯一一家独立自主IP 核芯片设计公司(类似巨头ARM);数模混合高速信号的设计与集成技术在55nm/40nm/28nm 工艺下实现HDMI、LVDS、PLL、AudioCODEC、USB2.0、TV-encoder、TV-decoder 等数模混合IP。
(5)中芯国际和东方芯港哪个规模大扩展阅读:
中国涉足芯片业务的大型公司中,华为算是一个,不过华为并未上市。中芯国际是公认的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该公司在香港上市。
反映在市值上,中芯国际当前总市值折算成人民币仅有400多亿元。其他在港上市的中资芯片公司,如华虹半导体、中电华大科技等市值规模则更小。
芯片国产化概念板块纳入的上市公司数量目前有46家,这些公司中目前营收规模最高的就是中兴通讯,其后则是长电科技、纳思达、太极实业、华天科技、通富微电等。
⑹ 中芯国际主营业务有哪些
中芯国际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中芯国际”,纽交所代号:SMI,港交所股份代号:981),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芯片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主要业务是根据客户本身或第三者的集成电路设计为客户制造集成电路芯片。中芯国际是纯商业性集成电路代工厂,提供0.35微米到28纳米制程工艺设计和制造服务。荣获《半导体国际》杂志颁发的"2003年度最佳半导体厂"奖项。
2019年5月,中芯国际将根据修订后的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申请将公司的美国存托股(ADS)从纽约证券交易所自愿退市,并注销这些ADS和相关普通股的注册。
2020年9月26日,美国政府对中国芯片制造企业中芯国际施加了出口限制。[14]
2020年12月4日,中芯国际在香港停牌。[17]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上市地点
上交所科创板
成立时间
2000年
总部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路18号
创始人
张汝京
员工人数
17967人(2019年)
外文名
Semicon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组织形式
有限责任
创立地点
上海
产品服务
芯片封装
年营业额
214.93 亿元(2020年)
经营状态
在业
公司类型
科创板上市公司
⑺ 中芯国际是一家怎样的公司,有何背景
中芯国际全称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中芯国际及其控股子公司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内地技术最先进、配套设施最完善、规模最大、跨国晶圆的集成电路制造集团。公司于2020年七月16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总部位于上海,拥有全球化的制造和服务基地,同时中芯国际在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台湾设立了营销办事处,提供顾客服务,同时也在中国香港设立了办事处。
⑻ 中芯国际的介绍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中芯国际”,纽交所代号:SMI,港交所股份代号:981),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芯片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主要业务是根据客户本身或第三者的集成电路设计为客户制造集成电路芯片。中芯国际是纯商业性集成电路代工厂,提供 0.35微米到28纳米制程工艺设计和制造服务。荣获《半导体国际》杂志颁发的2003年度最佳半导体厂奖项。
⑼ 中芯国际这公司到底怎么样
下面答案严重过时了,说是台湾人的,那是N年以前,早在几个国家内斗争权后,跟台湾八竿子打不着了。中芯成立时候很尴尬,内耗了N年,所以中芯被台湾台积电甩出了三代的距离。
希望所有的爱国的,有民族情操的理科工程师能为国家芯片做出贡献,进入中芯公司。这是中国唯一一家龙头芯片公司。不要只看目前不行,现在国家推动了10年芯片计划,将来绝对的香饽饽行业。年轻人要有干劲和拼劲,不只是为了钱,有时候当你把工作当事业干,钱自然就多。
至于中芯是谁的,我不知道会不会涉及到机密,我就不说了。大概说下中芯企业的来历。
中芯国际在2000年左右时候确实有很多台资高管,包括还有台积电入股。那时候中芯是各个国家的人都有,当然后期多国的内斗就不说了,但是国内芯片晶圆制造几乎是空白,没办法必须引进。中芯直到2010年以后才内部稍微安定点。中芯为何成立那么早,却没有发展成华为这种企业,其实除了技术和设备被国外堵截问题,主要核心问题还是整个中芯国际内部体制管理问题。中芯缺少华为任正非这样的领班人。如果可以,我到希望中芯经营最好可以从华为吸取优秀的经验。如果中芯的内部管理不改革,还一直内斗,这个企业和台湾台积电落后的就不是三个代问题,肯定会更多代。虽然半导体工艺极限是1nm。但科技是进步的,不要幻想靠工艺极限,自取屈辱,自己不进步。等着对手停下脚步。
中芯国际去年还是盈利的,往年一直都是亏损,需要补贴。最重要是芯片这一块需要砸钱,持续的。
韩国三星每年芯片投入研发成本100多亿美元,在2017年韩国三星举国之力砸了1000多亿人民币,所以三星才在存储这一块绝对霸主地位,日本的尔必达直接被韩国干破产了,台湾台积电也是100亿左右美元,中芯投入研发成本10亿人民币都没有和前面两个简直不是一个级别。
其实国家应该加大这一块的投入,韩国三星并非都是民间资本,背后是有政府扶持,所以我前面说了三星是举国之力发展存储。当然在韩国,韩国人都用自己的三星品牌,支持民族屏幕。我希望那一天在大街上看到的都是华为手机,小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