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评论国际时政热点2015
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11月30日在华盛顿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当日在其华盛顿总部举行执董会会议,会议决定将中国的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的第五个成员,人民币成为真正的“世界货币”。
2. 印度政府11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经济在当前财年第二季度,也就是今年7月至9月的季度增长率为7.4%。
3. 11月30日,韩国国会以196票赞成、33票反对、36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韩中自贸协定批准案。这标志着中韩自贸协定韩方批准程序基本结束。据悉,批准案通过后,韩国政府计划在20天内完成一系列相关国内程序,以便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关税优惠政策。
4. 美国社交网站“脸书”联合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12月1日宣布,他和太太普莉希拉·陈的第一个女儿马克斯诞生。在分享初为人父的喜悦时,扎克伯格表示将捐出家庭持有的“脸书”股份的99%,约450亿美元。
5. 美国互联网购物一年中最标志性的一天“网络星期一”11月30日结束。根据Adobe公司数字指数报告显示,2015年全美“网络星期一”销售额创下新纪录,达到30.7亿美元,整个“黑色星期五”长周末加上“网络星期一”的总销售额达到111亿美元。
⑵ 当今国际国内的时政热点有哪些
新闻每天都在发生,热点不断转换,各有点评视角不同。
国际上:叙利亚问题IS伊斯兰国组织、钓鱼岛及中日关系、南海领土争端我国种岛问题、朝鲜半岛问题。
国内:主要是反腐问题、申奥、天灾人祸、抗日战争纪念阅兵,西藏工作会议等。
⑶ 哪里有最好的政治或者国际时事评论网站或者论坛
新浪和南方周末
⑷ 求推荐国际时政和国内新闻热点分析的网站
西陆网,铁血军事网,凤凰网,这些网站都报道的比较真实的。
⑸ 环球了望国内国际时事新闻评论
评论:和平的国内和区域环境是南盟发展的关键
新华网北京1月6日电 (记者姬新龙)2002年1月6日,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南盟)第十一届首脑会议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落下帷幕。这是南盟七个成员国的领导人在新世纪首次聚首,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舆论认为,这次南盟首脑会议是南亚各国在新世纪进一步开展合作,提高这一地区总体发展水平的新契机。
16年前成立的南盟的宗旨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促进各成员国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领域的相互合作。南亚各国都是发展中国家,该地区目前仍有近5亿人生活贫困。对于南盟来说,当务之急是发展各成员国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但是,对南盟各国而言,发展经济需要一个和平的国内和区域环境。由于民族、宗教、社会等种种原因,南盟一些成员国内战频仍,社会动荡;一些成员国间摩擦不断,时而剑拔弩张,这大大制约了南盟各国间开展经济合作。原定2001年建立的“南亚自由贸易区”迟迟没有启动,2002年前在南亚地区消除贫困等目标仍十分遥远。
南盟要发展,首先在于南盟各国稳定国内局势。南亚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一些国家政局不稳,一些国家民族矛盾、社会不平等问题突出。巴基斯坦的政权更迭和尼泊尔的王宫血案使原定1999年举行的首脑会议推迟至今;斯里兰卡政府与泰米尔猛虎组织之间的内战已持续了18年,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庞大的军费开支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尼泊尔反政府游击队的兴起源自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平衡,反过来又进一步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当今国际和平与发展的大势要求南盟各国采取积极措施,缓解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实现民族和解,结束纷乱、冲突和内战,为发展经济创造条件。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南盟的两个重要成员国,对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负有重要责任,印巴关系的状况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南盟的前途。半个世纪以来,印巴长期不和,影响了南盟内部的经济合作。印巴冲突有着领土分歧、战争仇恨和种族冲突等多方面深刻的历史渊源,绝不可能一朝一夕之间得到解决。国际社会普遍希望印巴双方保持克制,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恶化,并通过对话和协商妥善解决问题,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本次南盟会议期间,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与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两度握手,给一段时间来阴云密布的印巴关系带来了一丝和平的曙光。人们希望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南亚各国、尤其是印巴两国能搁置争议,加强团结,增进了解和信任,使南盟成员国建立互信、推进合作、走向和平发展的意愿得以实现。(完)
⑹ 推荐几个对社会时事评论的网站
博客中国
西陆军事
博客网
每日评论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东方时事评论
国际时事评论
中国时事评论
推荐你去博客中国和西陆
博客中国的言论自由些,且有学问的人也多
西陆主要是军事
⑺ 推荐一些有关国际时事评论和财经评论的节目吧
央视新闻台:《环球视线》周一至周五22:30,《国际周刊》周日22:15. 央视中文国际:《今日关注》(偶尔也会有中国内容)每天21:30《深度国际》周五22:00
央视财经:《今日关察》每天22:00之后
⑻ 求几篇关于当今国际国内时事的评论,越多越好,加分啊
核心提示:很有希望成为下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提出的施政纲领中有“日本银行(日本中央银行,相当于中国的中国人民银行)实行无限制的金融缓和”的提法,甚至提议日本银行直接接受建设国债来实现年3%的通货膨胀率以摆脱现在的通货紧缩的现状。这就更加使得人们对日元的信用产生疑问,也是引发日元走低的一个很大的因素。
这十几年来在日本就听不到什么好消息,去年的东日本地震之后就更是如此了。本来经济就已经不景气了二十几年,而这四个月来接连出现的国际贸易收支赤字更是让人对日本经济的前景产生了绝望的感觉。
日本人在解释为什么日本经济会不景气时最常见的理由就是“日元汇率太高从而使得企业无法盈利”,所以日本在日元升值的时候股市肯定走低,要日元走低时股市才走高,唯一的例外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时候日元,债券和股市三位一体地同时走低,那是因为泡沫经济破灭给日本金融机关带来的天文数字的坏账使得日本金融系统异常脆弱,而日本金融机关的坏账问题基本上在小泉纯一郎的时代已经得到了解决,所以现在又开始了日元和股市互走反方向的正常连接。
日元兑换美元欧元的汇率经常有很大的变化幅度,在一天内跳动百分之一是很常见的,汇率对日本企业的经营确实有很大的影响。日元汇率上涨对企业盈利的影响主要从两方面表现出来,首先是日元的升值会带来海外市场上日本产品价格的上涨从而减弱日本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比如在100日元兑换1美元的汇率时,一辆200万日元的汽车要卖两万美元,而当汇率上升到80日元的时候,这辆汽车就要2.5万美元了。对于这种情况还可以用转移生产基地,让生产成本尽量接近市场国的方法来解决,但转移生产基地的方法只能解决成本问题,解决不了日元升值对利润所产生的负作用。比如某公司在国外的销售收入为一亿美元,在汇率为100的时候折合为日元就是100亿日元,但要是汇率变为了80的话,这笔销售收入就成为了80亿日元,20亿日元就这么凭空消失了!
所以日本各大公司的年度计划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就“预想汇率”,这个预想汇率和实际汇率的偏差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公司的收益,有时甚至事关生死存亡。拿丰田公司来说,它采用的预想汇率是计划发表时的实际汇率汇率减一,因为日元在前段时间一直徘徊在一美元兑换80日元的水平上,所以丰田公司采用的2013年的预想汇率是79。
但是外汇市场上的实际汇率这几天降到了82。
不知道这个汇率能够维持多长时间,如果能够维持的长一点的话,对丰田公司来说绝对是好消息,汇率降低一日元就能够给丰田公司全年增加400亿日元(约合五亿美元)的利润,如果这个82的汇率能够坚持到明年底的话,光这一项丰田公司的盈利就将增加15亿美元。
所以这几天日本媒体很难得地有了点活气,要知道日元汇率跌下来了3%左右,股市立即起了反应,股值涨上去是很自然的反应。
这次日元下跌和股票升值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个原因说起来也有趣,居然就是日本的贸易赤字。从上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本经济一直不景气,一直不是处在经济危机就是金融危机之中,但是奇怪的是除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段短时间日元却几乎一直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和日本的经济表现似乎很不合拍。其实日本的经济危机并没有像所描绘的那么深刻,实际上日本一直保持着外贸黑字,只不过使用向外国转移生产基地的方式使得很大一部分黑字被隐蔽了起来,所以虽然GDP像被冰冻了似的四十年来几乎没有变化,但是失业率依然很低,看不到欧美各国经济危机一来街头上就挤满了失业人群那样的景象,日本人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降低,从统计数据来看收入是降低了,但物价也在同时降低。日元的长期走强背后的基本原因就是这个贸易黑字,而这个贸易黑字的消失就使得人们对于日元的信任降低了,日元也就开始了下跌。
另一个原因就是很有希望成为下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提出的施政纲领中有“日本银行(日本中央银行,相当于中国的中国人民银行)实行无限制的金融缓和”的提法,甚至提议日本银行直接接受建设国债来实现年3%的通货膨胀率以摆脱现在的通货紧缩的现状。这就更加使得人们对日元的信用产生疑问,也是引发日元走低的一个很大的因素。这种经济手法现在在日本也是一个争论的题目,支持和反对的意见都有。
但这两个原因都使得这次日元的下跌带有不确定性,贸易赤字如果和日元汇率完全成为了互补关系的话,日本的经济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充其量最后能够勉强维持贸易平衡。第二个原因则更是充满了未知数,日本在战后初期确实曾经由大藏官僚主导通过认为的通货膨胀实现了经济恢复,但精英官僚在日本已经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质量低下的民选政治家,所以现在已经没有了60年前的条件,安倍晋三开出来的这张药方治愈日本病的可能性看起来不太大
继黑龙江、安徽等地放开高考户籍限制之后,江苏、山东等地先后表明异地高考方案出台时间。但是,备受关注的北上广仍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不可否认,这些地区的改革操作涉及异常复杂因素,同时,观念上也存在严重分歧。最近,“非户籍”女孩占海特在微博上与人争议异地高考,却被部分沪籍人士斥为“蝗虫”,要求其“滚开”。
人有自由迁徙的权利,绑缚在人身上的资源待遇自然应随之一起流动。以高考来讲,户籍限制要松动,教育资源要公平配置,考试招录要消除区域差别。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一起呼吁放开异地高考,并视之为教育公平的起点之一。
当然,道理都会讲,权利、公平没有人直接否认,但利益阻碍一旦多了,改革面对的因素就越复杂,改还是不改,哪些地方可以先改,哪些地方可以暂缓,观念上又有了分歧。分歧也从观点争辩转变为直接的谩骂,以至于讨论异地高考权利的争取就被骂为“蝗虫”,被喊着要“滚开”。
认识权利,追求公平,共识总在抽象的层面最先凝聚。什么才是权利,怎样才算公平,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具体认识,改革的刀子一动下来,分歧、争议加大并被激化。什么是权利呢?外地人要争取异地高考,即不受户籍限制而接受教育的权利;一些当地人则要维持地方教育资源优势,仿佛特殊优势成了习惯,就被当作了权利的一种。怎样才算公平?有人认为公平是实现国民待遇的无差别,有人则认为人要区分为国民、省民、市民,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公平,国家有国家的公平,地方有地方的公平,在哪里纳税就在哪里享受公平。
北广上是特大城市,人们趋之若鹜,城市资源承载力有限,要放开异地高考确实不容易。但现实复杂性在一些人眼里,又似乎成了暂缓改革或者不加改革的托词。改革有没有潜力,有没有突破方向,这没有被充分讨论,一切问题仿佛只能依靠时间慢慢消化。复杂因素,越是被强调,就越是弱化了改革的魄力,也越是激化了分歧。不同群体站在各自看重的问题上谈改革,以问题设定立场,解决问题的手段优先于价值上的考虑,没有手段甚至就说明改革不甚合理,至少谈不上紧迫。以此来看,有关北广上异地高考的一些观念分歧,还是源于改革没有加压,现实复杂性被过分强调。
放开异地高考,方向既已确立,改革就必须是刚性的。这次改革虽然采取各地因地制宜的方式,但改革主导力量始终在国家层面。教育部给定了原则、时间,改革有着基本的底线,不可能愿意改革的地方就能先拿出方案,不愿改革的地方就为现实复杂因素阻碍了步伐,以至于给定的最后期限可以不管不顾。
改革力度取决于国家能动性,而不可能只靠地方的积极性。现实复杂因素固然很多,但越是这样,改革就越应加码。观念分歧当然不少,但正是因为改革力度弱化,争议的核心焦点都没有围绕着权利、公平,基本认识经常性的被曲解,也无端制造了许多伪话题。放开异地高考,改革正需要继续施压。
⑼ 时政评论哪个网站最好
人民时评或者新华时评。
⑽ 求教:国际时事评论 那些个网站比较好
时事评论,要看就看官方的。 我的推荐是——新华网
新华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主办,为中国最重要的官方网站之一,由北京总网和分布于中国各地的30多个地方频道及新华社的十多家子网站联合组成,属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中文新闻网站之一。时事评论,要看就看官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