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本合气道与韩国合气道有什么区别
以下回答转自新华山论剑论坛的影子侦探
HAPKIDO(韩式合气道) 和日本的AIKIDO(日式合气道)的 区别在于.......如果用很通俗的语言讲的话。 在于残忍程度.
当然,其实他们都是出自日本的柔术.只是两个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身份在不同的地区发展而已.
日本的合气道更象是徒手的剑道和关节技术以及气合的配合。 由于我对这一个流派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不好意思讲太多. 但是,感觉是很温和的. 至少从我外行的角度看. 大多数日本合气道流派都不会伤对手.比较讲究的是气合. (并不是说所有日本合气道都是温和的.我只是泛泛而谈。不要较真.)
韩国的合气道的创始人实际上是日本柔术家的一个家丁. 后来受到传授,回到韩国进行了发展。 他更多地继承了大东流柔术里擒拿的技术.
HAPKIDO的腿法和WTF的腿法很相似. 所以我本人一度推断,WTF的很多技术不是ITF来的。 而是从HAPKIDO来的.不同的地方在于, 它还可以低位攻击,HAPKIDO里有很多上身略微后倾,手保护头进行的低位腿法. 攻击人的腰部以下关节.(HAPKIDO大多数动作是攻击关节。和穴位.这和空手道的踢法有不同。 空手道更多地作用在肢体上.)
HAPKIDO的授身技术非常强。 就是被摔的技术.练过HAPKIDO的人或多或少能给你表演几个淅沥哗啦的摔的技术.至少也能给你轻松来个逾越前滚翻.你抓住他一只手不放,他直接原地来个空翻什么的不是问题.(当然了,如果才练三天,他肯定是做不出来的.我必须把话说严禁了. 学武的朋友们爱较真。 特别中国人喜欢钻人说话的空子.哈哈)
最主要的, HAPKIDO有很多关节技术, 也就是我们说的擒拿技术.
而且HAPKIDO的擒拿比AIKIDO的擒拿对付的关节更小。更广泛. 而且HAPKIDO里有很多比较下三烂的进攻方法. 因为HAPKIDO的主旨就是防身保命,所以它有时候会出现一些比较不登大雅的进攻方式.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你把手肘向下举起手(就如同我们上学时,课堂举手发言的姿势一样.) 手腕放松. 让手垂下来.手背向上。 手心向下.
这时候,你用另一只手去猛按手背。你会觉得手腕疼。 但是可以忍受.
但是.如果你把按的部位稍微放前一点。 按在手指根,也就是拳头打击面的位置,再按。疼痛就翻倍增强.
如果你再把手握成拳头.握的死死的。 那么,随便按你手背,手指任何部位,你都觉得疼痛难忍.
HAPKIDO的很多技术,就是这样的小技巧.
B. 什么叫合气道东方神起里的允浩有没有练过类似跆拳道的功夫啊
合气道,是一种以柔术、剑道、枪术等武道为基础发展而成的以合气为核心原理的武道。
大米是跆拳道黑带
允浩是和合气道黑带.
神起的初次登台是2003年12月26日,但那不是出道时间.
神起出道的时间是,2004年2月7日,MBC二月份新人.很多人都以为是允浩生日那天,其实是生日的后一天.
另外一个问题,略过.
不相信的人怎么说他都是不信的,也不用多费口舌.
信的人,不用说也就信了.
只能告诉你,韩国的经济公司相对艺人是绝对的强势.
C. 韩式合气道的武术简介
韩国合气道亦是以破坏对手重心,使用关节技及摔技为主,与日本合气道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融入了较多的打击技。但与其它武术不同的是,韩国合气道的打击技术并不强调出招的速度,而在于力度及准确度,并且主要用于使用关节技前的连接招式,或是最后给予对方必杀的一击。对资深的修习者,更强调面对中短距离武器如匕首、短棍、剑等武器的防卫。
随着对外的深入,许多外国武术进入香港,比如跆拳道在中国,甚至是香港己十分普及,还有如空手道、泰拳、拳击、柔道、巴西柔术、剑道和日本合气道等也都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中逐渐开展了起来,而韩国合气道对大众来说还很陌生。
韩国合气道是韩国的三大自卫术之一,在韩国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所有的韩国纪律部队成员都要经过合气道的全面训练。与以上所说的外国武术相比,韩国合气道是一种更为全面的自卫术。与同为合气道的日本合气道相比更是有很大差别。韩国合气道十分注重踢脚的运用,十分刚烈,而日本的相比较柔。韩国合气道融合了拳脚、飞腿、地上搏击、擒拿手、摔法、空翻和兵器等精华,刚柔相济,不像其他的武术往往只是注重上述的个别功夫。合气道另外的一个特点就是他没有套拳,没有特定次序的招势,所以灵活性就比其他的武术大,而且所包含的招式就比较多,发展的空间比较大。很多已经到了黑带阶段的高手,依归可以钻研许多不同的兵器。
合气道注重强身健体,所以他的自卫多于攻击,韩国的许多警政部门和防暴机构都特别 安排了合气道的课程。另外,合气道十分实用,在使用上不仅仅局限于男性,也是女士们防身的最好手段。因为合气道着重细节的运用和地上的搏击,不用大动作的踢腿也可以进行搏击,万一被人按倒在地上,也有许多的招式可以脱险,非常适用于现实的环境。
通过合气道的训练,不仅能达到习武自卫的目的,对现代人而言还有许多更实际的意义,比如强身健体、减肥塑身、增强自信等。不仅如此,还可以培养学员们团结协作、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
现在,这项韩国的自卫术在全世界共有1000多万的学员。
合气道-从日常生活学懂自卫
合气道是一种结合了武功与精神修练为一体的精微武学,更是一种强健体魄的和平精神武道。
在练习合气道的过程中,透过呼吸力的锻练、流畅舒展的技法、实用防身技巧等课程安排,循序渐进的练习,不但可强身健体,锻练和谐的精神力,令思考敏捷, 配合四两拨千斤的力学应用, 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拳术及可以完全个人自卫, 它能抵抗刀枪及棍棒的袭击,更能作防身自卫之用。
合气道的技法主要是摔法跟关节技, 杀伤力不可小觑, 能伤害敌人的手脚关节。合气道注重“柔”和“圆”两种技术,“柔”指借力打力, 利用对手攻击的力量来伤害对方, “圆”是指圆转无穷,循环不息。当中更高的境界是“和”即是将“柔”与“圆”融合, 发挥更强的力量。
合气道主张以柔制刚, 制敌而不伤敌, 在格斗中凭灵活的手法和步法避开攻击,亦会运用各种关节技制服对手, 令对手失去抵抗能力或跌倒地上, 是一种内家功夫。合气道不同于其他的护身技法, 并不鼓励相对的斗争之心, 而且只要不断反复练习, 即可在内心或自然的严厉要求之中, 具备诚实与质朴的性格, 这就是合气道所持有的特性。
合气道是一种顺乎自然, 适合男女的高尚运动。 在韩国合气道十分流行, 而合气道习练者更成为了韩国警队优先取录对象。
D. 合气道是啥
合气道是一种利用攻击者动能、操控能量、偏向于技巧性控制的防御反击性武术,所以合气道不提倡主动攻击;它源于日本大东流合气柔术的近代武术,主要特点是在“以柔克刚”、“防守反击”、“借劲使力”、“不主动攻击”。而现在一般所称的合气道又分为日本与韩国两种流派,彼此在各自发展之下已有一些差异。
“合气道的特征,是动作体能呈自然极致的表现。
自然的动作,不是固定的,而是以千变万化改变。
合气道根本精神
无论技术上如何的精进,如果对于决定个人行动的心性未加以修炼的话,就不能说是已经学到了合气道的神髓。此处所谓的身心的修炼,指的是从技术到心性,又从心性到技术的意思。因此技法的极致便是心性,心性的锻炼才是合气道锻炼的本旨。
在此请各位了解合气道技法之深层内涵的所气、呼吸力、身心合一的体现等之流程的同时,为了学会技法必须按照顺序理解自己的基本姿势才行。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合气道
E. 合气道是什么啊
1.合气道,是一种以柔术、剑道、枪术等武道为基础发展而成的以合气为核心原理的武道。其创始人是日本的植芝盛平。生于1883年的植芝盛平自幼体弱多病。少年时,他只身前往东京学习柔术;20岁当兵,精于步枪刺杀术;参加过日俄战争。1920年,他办起了以自己姓氏冠名的“植芝拳馆”。在此期间,他综合各家武道的经验,开始进行武道的改良。他提出了“气”的概念,进一步又提出“合气”的概念。“合气”就是处处符合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他把自己武道的技术原理比喻为一棵大树被一阵风吹动时的反应过程———一棵大树,当各个方向的风吹过来时,它的叶子会做出各自不同的摆动。合气武道之技术就像大树的叶子一样,在气流的作用之下,产生出无穷无尽的不断变化的技术。1922年,植芝盛平将自己的武道正式命名为“合气武术”。
1924年,植芝盛平参加了蒙古军队。在一次作战中,植芝盛平所在的部队遭到毁灭性打击。经过这次战斗,植芝盛平体会到任何高超的武术,在现代战争中都是微不足道的。他认识到武道不能只限于技击功夫,更重要的是通过武道的训练,将个人的身心与宇宙自然同化。于是,他对合气武术的训练内容进行了改良。1936年,他将其武道正式命名为“合气道”。
2. 合气道起源于日本古代的大东流合气武术。大东流合气武术的创始人是日本皇室的太子义光。由于义光的公馆称为大东公馆,故称大东流合气武术。后来,义光后裔的一支迁往武田后改姓武田。大东流合气武术则作为武田家族的“御留技”在家族中秘传。
明治维新后,武 角先生将大东流合气武术公诸于世。他的得意弟子植芝盛平先生,以大东流合气武术为主干,融合柳生流、起倒流等古流柔术,以及剑术、杖术、枪术等古代武术的精华,形成了新的合气武术形式。
由于植芝盛平先生曾经历战争的洗礼。在战火中,他重新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并因此而改变了他对武道精髓的认识。于是,植芝盛平先生对合气武术进行了改革,使之成为一种强调仁爱、不争,主张维护和平的崭新而不进攻的武道,并完善了安全训练的新系统,改名合气道。
20世纪40年代,合气道得到政府的正式认可,成为日本武术的一大分支。二战以后,合气道得到蓬勃发展,并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现在,合气道已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武术健身项目之一。
3. 韩国合气道
小网络
韩国合气道中的许多关节固定技均源自于日本的合气柔术,而日本的合气道也同样受到了日本合气柔术的强烈影响。
一般认为韩国合气道是由日本的合气柔术衍生而来、并融合了传统跆拳道踢击和拳击技巧的一项武术。
历史与哲学
韩国合气道是一门融合了韩国传统武术以及日本合气柔术的武术,由崔荣术 (音译:Choi Yong Sul) 在 30 年代所创始。
20 世纪初,韩国遭到日本统治。崔荣术当时被迫以劳工身份前往日本的一户人家中作工,而这户人家正是合气柔术大师武田惚角的家。值此同时,日本合气道的创始人植芝盛平也正在武田的门下学习。
崔荣术创立的韩国合气道融合了打击、踢击以及擒拿和摔投的技巧。他的学生郑汉才 (音译:Ji Han Jae) 也从日后形成跆拳道运动核心的“跆跟”和“花郎徒”这两种武术中纳入了许多韩国的传统武术技巧。郑汉才创立的武术系统在 1960 年左右被正式命名为韩国合气道。
PS:说起日本的古流柔术,好像又是起源于中国明朝官员陈元斌,这样说来,合气道之源还是中国,呵呵.
1 陈元斌在日本创传柔术
日宽文三、四年(清康熙二、三年,1662—1663年)间,陈元斌居住在江户西久保国昌寺,以少林派武术教授寺中僧侣圭佐,久圆等。流寓寺中的武术家福野七郎右卫门正胜、三浦与治右卫门义辰、矾贝次郎左卫门三人也拜他为师,学习少林派武功。他们苦心研究,触类旁通,掌握了一些少林武术的奥秘。陈元吸当时传授的少林拳有“当身”、“杀活”之术,即用拳、肘和足尖,猛击对方的要害,如“天倒”(前顶),“乌免”(眉间)、“人中”(鼻下)、“秘中”(喉)、“水月”(鸣尾)……等十余处,使对方一时气绝,足以致命。这些武功颇似今日武术家的“点穴”。其后这三人又各有带徒传授,影响越来越大,并称为福野流、三浦流、矾贝流三个流派。后来福野的徒弟寺田平左卫门,揉和当时陈元吸所传授产生的各种新流派特点,经过摸索,从而创立了日本着名的“起倒流”柔术。因此陈元吸就被日本人民称为“起倒流”柔术之祖。据日本柔道十段三船久藏所着的《道与术》中说:“中国明朗人陈元吸在后西院天皇万治二年那一段时期,陈寓江户麻国寺。一些同居的浪士福野七郎(正胜)右卫门、矾贝次郎左卫门、三浦与次(义辰)右卫门等学习中国拳法旁门。三个武士通过苦练有了一定的功夫,其中福野等人开辟了新的流派。其后,作为良移新当流的祖先也以福野流为首。福野流和三浦与次的三浦流一起,在福野流的以后年代创建了起倒流。他的弟子有吉村兵助、又有吉村的弟子城内自诺,都是非常优秀的有能之士。特别是城内终身不娶,努力从事柔术普及工作。他的弟子高弟寺田右卫门(京都),淹野(江户)天下闻名。淹野在浅草三筋叮开辟练武场,弟子达三干人。起倒流从此兴起,广泛流行。”由此可以看出,“起倒流”是在吸收中国拳法精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起倒流”在当时是非常流行的。原念斋在《先哲丛谈》卷二中说:“元善拳法,当时世未有此技,元吸创传之。故此邦拳法以元吸为开祖矣。”《日本柔道史》中说:“日本之有拳法,是近世陈元斌来我国定居后传三人(福野、三浦、矾贝)之后。”日本专门研究江户史学者小松原涛在他所着《陈元斌研究》专着中说:“我邦昔时未有拳法,归化人陈元斌善此技,传之邦人,故此技以元斌为鼻祖。”这些论着的观点说明,陈元斌所传授的拳法在日本是没有的,所以日本人尊他为此技的鼻祖。 当然,陈元斌所传授的是中国拳法。日人下川潮在所着《陈元斌和柔道的始祖》中说:“据镊心派之秘笼,我国(日本)所谓当身之术,即‘由大明人陈元斌始传日本之杀活之法,原乃医道之秘事也’,若就镊心派、起倒派、扬心派和其他各派多数杀活法秘笼研究,则有三种差别很大的图解……。研究一下各派采用此杀活法的时代,就可以知道是元好入朝以后之事。所以,对此加以综合考虑,镊心派秘英里的杀活法由大明国陈元斌始传的记载,恐怕是事实。”由此可知,“当身”,“杀活”等中国拳法传播之广泛,对日本柔术的各流派起到了很大影响。据日籍《武艺小传》记载:“小具足”别名叫“要迥”、也叫“取手”,意即擒拿术。又据日本《国民网络大辞典》(1935年版)记载:“竹内流祖为竹内久盛,是小具足的高手,以传于后世的要迥而闻名。德川幕府的末期柔术和它的内容几乎相同。但,当时的技术介于剑、抡,发展到后来的柔术的第一阶段的武术。”又说“柔术是以原来中国拳术为开始的。”这里清楚地说明,竹内久盛研究的小具足,发展到后世才介于柔术之间。竹内流的后世才成为柔术流派之一。据富田常雄《柔道开创记》记载,在陈元斌于正保年间在江户的正国寺授拳之前,也就是宽永十六年(199年)前,关口流派的始祖关口柔心就以拳术闻名。还有福野七郎右卫门的良移新当流(当时称良移新当和)是在正保年前二十年元和八年(1662年)出现的。另据日本古籍《武艺小传》记载:“拳法秘书曰,现在的所谓柔术在武备志里叫拳,古时叫手搏。在日本开始是近代。”由此可见,在陈元斌去日本之前,日本已有自己的“拳术”,但柔术的产生是在陈元斌去日本之后的事。因为明代茅元仪辑录的《武备志》成书于天启元年(1621年),而陈元斌去日本是在万历四十七年(日本元和五年,1619年),在这之前,日本还没有“柔术”这个词。柔术是拳术的一种,最早称唐手、手搏、捕搏。在我国的武术古籍《少林拳术秘诀》中就有“柔术之派别习尚甚繁”,“柔术一端,学之不难,求精为难”的记载。柔术在日本产生之后,迅速发展,当时有制刚流、关口流、扳心流、扬心流、涩川流、竹内流、良移新当流、直信流,以及后来的起倒流、天神真扬流等。在当时学习中国柔术风靡一时,柔术成为时髦的技艺。着名的柔术流派都标榜自己是中国柔术正宗,引以为荣。在日本东京爱岩山现在还残存一块日本安水年间(1772—1780年)题为《爱岩山拳法碑》,携刻着“拳法之有传也,自投化明人陈元斌而起”的碑文,这是非同一般传闻的记载。
F. 什么是合气道
合气道
合气道,是一种以柔术、剑道、枪术等武道为基础发展而成的以合气为核心原理的武道。其创始人是日本的植芝盛平。生于1883年的植芝盛平自幼体弱多病。少年时,他只身前往东京学习柔术;20岁当兵,精于步枪刺杀术;参加过日俄战争。1920年,他办起了以自己姓氏冠名的“植芝拳馆”。在此期间,他综合各家武道的经验,开始进行武道的改良。他提出了“气”的概念,进一步又提出“合气”的概念。“合气”就是处处符合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他把自己武道的技术原理比喻为一棵大树被一阵风吹动时的反应过程———一棵大树,当各个方向的风吹过来时,它的叶子会做出各自不同的摆动。合气武道之技术就像大树的叶子一样,在气流的作用之下,产生出无穷无尽的不断变化的技术。1922年,植芝盛平将自己的武道正式命名为“合气武术”。
(一)合气道(aikido)起源
植芝盛平于1883年12月14日出生于日本和歌山市西牟娄郡西那谷村。他在年幼时体弱多病,但非常聪慧,记忆力很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少年时,植芝盛平曾独自去东京学习“起倒流”和“神阴流”柔术。20岁入伍,曾参加过日俄战争。复员后,植芝盛平回到老家,在乡间开办武馆,收徒传授柔术。与此同时,他也向柔道名家高木喜代士学习柔道,向“柳生流”名师中井正胜学习“柳生派”柔术。此后,植芝盛平去北海道开荒,并在那里向“大东流”柔术高手武田惚角学习“大东流”柔术。“柳生派”和“大东流”的柔术都讲究以柔克刚、以巧致胜,这对以后的合气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20年,植芝盛平结识了“大本教”名师出口王仁三郎。不久后,植芝盛平移居京都,在出口王仁三郎的帮助下,开办了“植芝拳馆”。善于思考的植芝盛平,通过多年学习各家柔术的经验,体会到要传播武道就要将武道进行改造,使武道有时代的色彩。他提出了“合气”的概念。所谓“合气”就是处处符合自然界变化的规律。1922年,植芝盛平把自己的武道正式命名为“合气武术”。社会上把他的武道称为“合气柔术”。
1924年,植芝盛平随出口王仁三郎去蒙古,并参加了蒙古的军队。后来在一次与中国军阀张作霖的作战中,植芝盛平所在的全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植芝盛平通过这次战征意识到在现代武器面前,任何武术都是微不足道的。于是,他逃离了战场,回到日本重操旧业开办武馆。但这时的植芝盛平的思想已有了巨大的变化。他认识到武道不能只局限于技击,更重要的是通过练习武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从此,他以人生哲学来倡导技击的观点。这是合气道发展的转折点。
合气武术在新思想的指导下,训练内容有了许多变化,并很快受到社会的欢迎。1926年,日本海军大将竹下勇慕名召植芝盛平去东京,和植芝盛平面谈后,觉得他的思想很新鲜,于是决定支持植芝盛平。第二年,竹下勇把自己的房产送给植芝盛平。从此,合气武术在东京有了落脚点。
1931年,植芝盛平在东京牛入若松街建造了合气道总部,取名“皇武馆”,并以“皇武馆”为中心,向全日本传播合气武术。1936年,植芝盛平把合气武术正式定名为“合气武道”。1940年,作为财团法人的合气道团体被日本政府所承认。从此,合气道成为日本武道界的主要流派之一。
二战时期,植芝盛平看到战争的残酷,放弃了合气道的主持工作,引退到茨城县岩间农村务农,过起“武农如一”的生活。
二战结束后,合气道总部已成废墟。植芝盛平的儿子植芝吉祥丸决心重振合气道。开始之时,复兴合气道的工作是非常艰难的,学习的人最少时只有两三个人。但吉祥丸艰持不懈,开设讲习会,办《合气会报》,合气道的工作逐渐有了起色。1956年9月,合气道举办了第一次公开演武大会,并引起了轰动。以此为契机,合气道的影响迅速扩大。从此合气道飞速发展起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的合气道已成为世界非常流行的武术项目。
(二)技法
合气道是一种后伐先制、以击打掐拿要害部位,抓筋拿脉,分筋错骨为主要手段,将打、摔、拿为一体,刚柔相济,阴阳相变,周流圆活,以巧取胜的一种实用技术。它与中国的传统 武术中的太极、摔跤、擒拿等技法颇为相似。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遂的机理和哲理,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
合气道以技法种类上大至可以分为:徒手、徒手对兵器、兵器对兵器、兵器对徒手。
(三)级别
合气道的级别分为段与段前级两部分。段位最高为十段。但是,一般九段与十段只授予对合气道有特殊重大贡献的人。一般来说,八段已被认为是最高的了。段前级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美式六级,一种是日式五级。日式只有黑白两种腰带。段前级五级最低,一级最高,但统一系白色腰带,在腰带颜色上没有分别。初段以上系黑色腰带。美式初段以上系黑带,但段前级则以不同的色带分别,六级最低,一级最高。一般来说,六级为白带,五级为黄带,四级为橙带,三级为绿带,二级为蓝带,一级为褐带。
对于级别的认证,各个流派均自己进行考试,自己发证书。流派之间的段位和段前级彼此都不兼容。也就是说,流派之间对他流段位级别是彼此不承认的。一般练习某个流派,级别以自己流派考试为准,以自己流派的证书为准。
但各流派对学员的考试认证的原则是差不太多的。一般来说,视学员对合气道技术掌握程度的不同、对合气道知识理念的了解程度不同、对合气道的贡献不同而定高低。还有,合气道升级升段考试还要依据一项重要的条件,即是练习者的练习时间。一般来说,合气道考试,对练习时间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
G. 什么是合气道
简介】
合气道是一种根源于日本大东流合气柔术的近代武术,主要特点是在“以柔克刚”,“借劲使力”,“不主动攻击”。现在一般所称的合气道又分为日本与韩国两种流派,彼此在各自发展之下已有一些差异。
日本合气道创始人植芝盛平在年轻时就曾学过柔术。1915年拜于大东流合气柔术总本部长武田惣角门下,并跟随武田担任指导者。1920年,受到大本教创始者出口王仁三郎的邀请,在京都的绫部开设“植芝塾”教导柔术,并融入了大本教的教义与思想,建立了另一种风格。因为大本教里来往的军人很多,对于他日后的成就帮助很大。约两、三年后,由于受到“灵言”的影响,植芝在武术上的研究越来越注重精神层次,并开始发展出异于合气柔术,而属于自己研究出的一套武术理论。1922年,他的这套理论正式被命名为“合气武术”。1931年,在海军大将竹下勇的协助下在东京成立皇武馆道场,1940年成立财团法人皇武会以推广合气武术。1942年,皇武会已开始使用“合气道”这个名称;1948年皇武会正式改名为合气会。二战后韩国人崔龙述和崔泓熙分别将合气道和唐手(空手道)引入韩国并形成韩式风格的合气道与跆拳道。
日本合气道的特征在于切入对手死角,破坏对手重心,以关节技及摔技为主。不以蛮力攻击对方,而是将对方的力量引导至无威胁的方向,甚至吸收化为自己的力量而反击。强调技巧与年龄、性别、体格无关,完全以调和与使用自己的气,控制与破坏对手的气来决定胜负。而韩式合气道则更讲求刚猛。
除了运用身体的招式之外,日本合气道亦有使用剑、棍等武器的招式。
合气道没有比赛,没有跟别人较量的思想。它不是破坏别人的武术,而是跟别人一起锻炼和修养自己的创造性的武术。合气道的“合气”是个秘诀,是个很难理解,不好说明的东西,高位锻炼者之中有很多解释。有的说“合气”是跟中国的气功相似;有的说“合气”是自古以来留下的名称,现在其实没有什么意义了。总而言之,“合气”至少与锻炼者之间的运动有关。避免锻炼者之间力气流动的冲突,而寻求锻炼者之间力气合一,追求不争而胜的境地,这个说明虽不中亦不远矣。
合气道的主要技巧是摔法和拿法,也有击打,不过是次要的。日本柔道的主要部分也是摔法,但跟合气道的很不一样。柔道有比赛,所以禁止摔法和拿法同时使用。合气道的大部分技巧需要同时使用摔法和拿法,如果没有保护对手的精神则很危险而无法继续锻炼,所以练合气道应该修养保护对手的精神,这是合气道被称作创造性武道的理由之一。
合气道原来只是一种用于练习“形式”的运动,其基本理念是对于力量不采用力量进行对抗。与柔道和空手道等运动相比,没有粗野感的合气道作为一种精神锻炼和健身运动,很受老年人和女性的欢迎。
合气道锻炼时对对手的体力并无要求,所以不论性别、年龄和水平都可以参加,被世界各国各阶层的人们所喜爱。
合气道是全身的运动,可以调整呼吸,治疗腰痛,促进血液循环。
H. 合气道是什么功夫
合气道是日本一种以巧制胜的武术,是一种根源于日本大东流合气柔术的近代武术,主要特点是在“以柔克刚”,“借劲使力”,“不主动攻击”。现在一般所称的合气道又分为日本与韩国两种流派,彼此在各自发展之下已有一些差异。 当然这是网络的介绍 用我的白话就是 擒拿
不推荐合气道 巧拿不如拙打 也就是说这种类似于擒拿的技术需要相当的力的基础 普通百姓训练量低 俩人过招都有可能拿不住 绊不动 真心想学 散打 摔跤都特别实用 一个是都有对抗性 对力量技巧的训练也十分多 而且站立格斗加摔跤进本上就是徒手搏斗最实用的技术 至于地面技 一对一还好 一对多等于送死
I. 请问合气道是一种什么运动
合气道是日本一种以巧制胜的武术,是一种根源于日本大东流合气柔术的近代武术,主要特点是在“以柔克刚”,“借劲使力”,“不主动攻击”。现在一般所称的合气道又分为日本与韩国两种流派,彼此在各自发展之下已有一些差异。
除了运用身体的招式之外,合气道亦有使用剑、杖等武器的招式。
合气道原来只是一种用于练习“形式”的运动,其基本理念是对于力量不采用力量进行对抗。与柔道和空手道等运动相比,没有粗野感的合气道作为一种精神锻炼和健身运动,很受老年人和女性的欢迎。
J. 什么是合气道韩式合气道是什么呀
合气道是一种根源于日本大东流合气柔术的近代武术,主要特点是在“以柔克刚”,“借劲使力”,“不主动攻击”。现在一般所称的合气道又分为日本与韩国两种流派,彼此在各自发展之下已有一些差异。 韩式合气道另一个需要特别提出的是韩国合气道。韩国合气道的创始人是崔龙述,他曾向日本大东流合气柔术创始人武田惣角学过大东流合气柔术,然后在韩国创立一种韩式合气道。 简单来说,韩式合气道是合气道的一个流派。【合气道的本质】 根据合气道的创始者植芝盛平的说明,合气道“合气”一词的含义表示与气合一,亦即与天地之气合一;更简单的说,就是与大自然相契合。 如果能够透过合气道,由自己的动作中描绘出大自然的极致,就表示已经感悟到合气道技法的极意了。在自我与自然合一举动时,将能显现如稳如泰山般的安定感,以及美与和谐极致。 由于如此,合气道的动作以不会相逆的圆周运动为主,在不违逆自然道理的精彩动作中,涵蓄着无根的可能性,形成合气道的核心技巧。 同时,合气道的锻炼方式也是遵循着与自然合一的主旨在运作,有对手诚如无对手,彼此相对应。在练习当中,对方与自己经常和合一致,如果双方未能合致,变成彼此对立,就违背了自他一体的自然法则。 正因为如此,合气道的锻炼方法不可能像其他的武道一样采取竞技的方式,如果改采比赛竞技的锻炼方法,势必会形成互相对立的动作,产生与身心合一、体现自然极致的合气道的修炼方式相违背的性能。 合气道的锻炼方法对于人格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众所皆知,合气道呈现在身体上的动作几乎与意念一致,如果从意念影响动作、动作影响意念之身心合一的立场来看,想要透过合气道来修炼心性的话,心中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心才行。无疑,这对于培养成为外柔内刚、圆满自如的社会人帮助很大。 想要学习合气道的人必须充分理解合气道的特质,为求能够更进一步了解,必须努力修炼,亲自去体会合气道的蕴意(深奥之处)。 【主要特点】 一是重视“气”。“气”的内涵丰富,既表示客观存在的自然之气,也表示抽象之气,如杀气、灵气、生气、霸气等等,还表示维持生命活动的抽象力。中国古代思想家淮南子对气的定义为“气乃生命之本也”;古印度哲学中称气为“卜拉那”,也认为气是宇宙的本源,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合气道认为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根源性力,极为重视“气”的修炼。 二是讲究气、心、体的统一。植芝盛平认为“合气”的本质是:借助绝妙地活用作为生命原动力的“气”,使五体活性化,从而达到随心所欲地运动、也即心身如一的境界。 三是以礼为重。立足于日本传统文化的合气道,以非常注重其精神性而有别于其它武道。合气道在锻炼心身的同时也磨炼了人性,故而又是修行的“行”。因此,合气道注重礼仪。礼仪贯穿合气道练习的始终。 四是合气道的技法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动作构成的,符合人体的运动规律,全面、均衡、和谐。 尽管合气道不注重胜负之争,但本身却有独特的技击防身作用,其技法讲究立体进攻,即可以立式出击,又可以“坐式”出奇制胜,而且不凭拙力,能够巧妙利用对手的力量,借力发力。造诣深者,则能随心所欲。当遭到暴徒突然袭击时,快速敏捷地避开攻击的条件反射动作自然就会发生作用。对于女性来说,遭到暴徒突然袭击时,不仅仅需要以弱胜强的技术,能够沉着冷静地对付意外的心理素质也很重要,这些都能够通过修炼合气道得到培养。因此,合气道尤其适合作为女性防身术。现在敌人并非都是暴徒一类,失去控制的汽车、高处落下的建筑材料等都是我们生存的敌人。当面临突然发生的危险时,修炼合气道的人大都能迅速作出反应并逃脱危险,这种事例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