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韩国人申遗端午节成功了
韩国人申遗成功的不是端午节,是江陵端午祭。江陵端午祭,是韩国江原道江陵市在端午时间段特有的一种巫俗祭祀活动,并不是特指一个节日。1967 年被指定为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和重要无形文物,2005年11月25日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
江陵端午祭以大关岭祭神为始拉开帷幕,为期二十天至一个月。活动期间将会举行各种巫法和祭祀典礼,并会举行跳绳、假面制作等传统游戏和体验活动以及精彩的巫俗表演、假面舞、农乐表演等。
(1)韩国申请端午节在什么时候扩展阅读
中韩区别:中国端午节的许多习俗如吃粽子、菖蒲、饮雄黄酒、戴荷包、五毒兜兜,拴五彩缕,划龙舟、纪念屈原等习俗,在韩国的端午习俗中根本不存在。
韩国江陵地区的端午祭,同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祭祀、演戏、游艺是其主要内容。其中的祭祀仪式保存了完整的形式和内容,可以说是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核心。这也是韩国江陵端午祭1967年被指定为韩国第13号无形文化财产的主要原因。
江陵端午祭期间的祭祀仪式主要来自神话传说,他们所祭祀的神灵是“大关岭山神”、洞(村落)城隍,被神化的人物有十二位之多,如金庾信、国师城隍“梵日国师”、大关岭国师女城隍郑家女等。
㈡ 韩国什么时候提出将端午节作为他们的节日,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韩国将端午节抢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㈢ 韩国是什么时候申遗“端午节”的 即使韩国端午祭成功
韩国没有端午节。所以也不会去申请。申请的端午祭就是一个地方的传统活动。
㈣ 刚才在网上看了篇文章, 说中国的端午节被韩国申遗了,这是真的吗什么时候的事
谣言:韩国把端午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这个似乎是所有关于韩国谣言的开始,事实上,韩国申请的是“江陵端午祭”,指的是江陵地区在端午节举行的祭祀、歌舞、游戏等无形文化遗产。简单说端午节是节日,端午祭是活动,是两种不同的形态,这不行成抢与被抢的关系。打个同样是两种不同形态的比方,如果中国把一处佛教寺院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于是印度人说这是窃取印度的文化。这说得通吗?
前段有则新闻不知关心我国历史文化的同学们关注了没,是说中国将端午节申报世界遗产成功,如果韩国真的把端午节抢注了,这次中国怎么可能会成功呢?
-------------------------------------------
中国传统节日首次跻身世界非遗名录,也使湖北向全世界亮出了一张耀眼的文化名片。1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江清和激动地告诉记者:按文化部安排,端午节由湖北牵头申报世界非遗,成功了!
就在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76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申报并获批的22个项目中包括端午节。江清和说:“湖北、中国的传统节日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令人高兴;作为全球华人的节日,端午节由湖北牵头申遗并成功,我们非常荣幸。”
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由于它与中国端午节的历史文化渊源,曾一度成为讨论焦点。对此,着名民俗学家、华中师大刘守华教授指出:“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可以共享的,但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遗产。端午节成功申报世界非遗,对彰显荆楚文化、激励爱国情怀都有重要意义。”
端午节和湖北有着深厚渊源,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最早完整、生动记录了端午习俗。秭归至今年年端午纪念屈原,黄石西塞神舟会保留着古老的端午习俗。
㈤ 韩国申请端午节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怎么回事
端午申遗失败不是"坏事"?
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时间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然而,专家称这不是坏事。 “韩国申遗成功对我们的端午文化不会有什么冲击,无形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我们的文化传统被别国认同,我个人认为不是一件坏事。”这是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魁立25日上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
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从去年开始已经上演,受到广泛关注。人们所期盼的当然是中国的端午节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着作”,目的是加大我国的传统文化保护力度。而如今韩国获胜,多少有一种失望的感觉。两国都希望自己能获取胜,如果从端午节起源来看,我国的端午节最应该被批准。因为端午节起源于中国。
端午节俗称端阳节、端午节、天中节,除我国汉族外,还有满、蒙、藏、苗、彝、畲、锡伯、朝鲜等约28个少数民族都庆祝这个节日。我国的端午节很早就传入了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家,这些国家至今还在欢度端午佳节。实际上,韩国所获胜的江陵端午节本来就源于我国远古的祭龙日,它的远古文化蕴涵是用龙的威慑力驱除所有的灾疫邪祟。从时令上看,“端午”为“阳极之日”,故《风土记》曰:“端者,始也,正也。五日午时为天中节,故作种种物辟邪恶。”
端午节起源于我国是不争的事实,应该说,此前普遍认为亚洲国家是绝对不可能申请成功的(当然这是后话)。因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需要具备惟一性、完整性和真实性这三个特点。其他国家的端午节不满足前两个条件。而如今韩国的江陵端午节被批准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多少有点出乎意料。然而,韩国的申请成功凭借的就是自己的保护与重视程度,从这点来看,我们是不能比的。
韩国申请成功“不是坏事”,原因如专家所说: “江陵端午祭其实与我们的端午节不是一回事。”韩国的端午祭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惟一的相同点是时间框架,都是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这倒不见得,复旦大学文博系民俗学研究者胡志祥副教授就有不同看法:“ ‘端午节’和‘端午祭’并没有本质区别。文化包括核心部分和影响部分,在传播过程中总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在这期间,往往是核心部分保留了下来。端午节在中国本来就是祭祀活动,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核心部分就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虽然在韩语中,‘祭’和‘节’的意义有所差别,但是在‘申遗’时,无论端午节还是端午祭,都应该用英文的FESTIVAL(节日)表示。”
无论说法如何,端午节起源于我国是不争的事实!祖宗留下的遗产落败了,我们以何颜面笑谈“这不是坏事”?说出口还真有一种心虚的感觉。在去年韩国开始申请江陵端午祭为世界遗产,在前不久韩国某公司将“端午节.cn”这一中文域名抢先注册时,都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不是滋味”,而今韩国申遗成功,也许大多数人也是——“不是滋味”。如果说好处在于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示,把传统的文化活动注入了现代的元素,并得到国际认同,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借鉴意义。那么,我们的端午节(而不是某国端午节)达到国际认同还有一段漫长沉重的路子要走。我们不由的去思考,我们的落败其实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反省我国情况就会发现,我国节日体系的文化特色显得不足,洋节日侵袭严重,人们多是追捧外来节日文化而对自己民族的却缺少认识,更谈不上喜爱和保护。这次韩国申遗成功的板子刚好打在我们的脸上,犹如韩国的影视剧将我们的专利卖给中国一样——这板子打得好,也打得不是滋味。
笔者觉得,端午节不因外来节日文化而被忽视,也不因感情深浅而被漠视,也不因文化开放的借口而忽视文化的民族性,不管对端午节的感情是深是浅,不管全球化中无形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我们都要坚决捍卫属于我们的传统节日! 在申请之前,我们可以不必为韩国的申请行为“义愤填膺”,因为结果还没出来,还有希望,也因为韩国保护江陵端午祭的经过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对本土文化态度的转变有多么可贵。因此,韩国的申请也是一种激励,激励国人去保卫祖宗的“遗产”,去体悟它们的弥足珍贵。而韩国申请成功之后呢?我们还只能说,韩国的成功仍然是一种激励吧。我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其他的传统文化上,寄托在实实在在的爱护和保护各种传统文化上,包括端午节。如果韩国申遗成功能引起有关部门的反思,提升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那么它就有了积极的意义。
(作者:中国吉祥0)
㈥ 韩国什么时候申请端午节的专利的
中韩端午之争延伸网上 韩企抢注“端午节.cn” 赛龙舟、祭江、包粽子,在我国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民间节日端午节,在去年却被韩国抢先申报“端午节”为本国文化遗产。不仅如此,就在联合国即将于今年11月份公布申遗结果的前夕,“端午节.CN”又突然遭到韩国公司的抢注。 “端午之争”延伸到网上 去年端午节,就在全国各地正在纷纷举行各种活动,庆祝传统节日—端午节时,媒体突然曝出韩国率先申请“端午节”为该国文化遗产的消息。最终,韩国称其申请的只是“江陵端午祭”而非“端午节”,并提出由中韩共同申遗的解决方案。 日前,记者查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whois(域名查询系统)发现,“端午节.cn”已经于2005年10月13日被注册,注册者信息显示为“Yun Hee CoInc R.O.K.”,韩国企业,注册时间为一年。 韩国公司抢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最终决定是否批准韩国申遗请求的前夕,注册“端午节.cn”这一中文域名,意味着韩国率先占据了“端午节”这一传统文化品牌在互联网上的阵地。不管联合国最终公布情况如何,在互联网上,“端午节.cn”将指向韩国网站而不是中国。 面对韩流的再次侵袭,来自民俗、法律、互联网界的专家指出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必须进行提前、全面的保护,以防遭遇流失危机。 法律界:抢注“端午节.cn”并不违法 记者就对端午节这一类带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特殊词汇有关部门为什么没有提前进行保护?韩国抢注“端午节.cn”的合法性等问题,咨询了北京市潮阳律师事务所胡钢律师,得到的答复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之规定: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可以对部分保留字进行必要保护,不过这主要针对涉及到国家利益和公众权益的域名,如政府机构和地域词汇。而像“端午节”这种约定俗成的节日名称,没有明确的归属,虽然带有一定的公众权益色彩,但仍然是允许自由使用的范畴,从规定上来说,端午节.cn这个域名是不属于预留的范畴的。 胡钢还解释道,从法律角度看,对于端午节这一类词汇而言,目前尚没有法律给予明确保护,不属于限制注册的范围。同时,域名注册依循的是先注先得的原则,韩国公司注册“端午节.cn”从法律角度来说,并不违法。 网络界:中文域名事关中华文化 中国万网副总裁姚劲波从专业角度指出,由于中文域名具有民族化、本土化特性及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于保护和宣传类似“端午节”等中华文化品牌具有明显优势。现遭韩国公司抢注,对我国保护和发扬中华文化都将造成极大阻碍。 首先,中文作为互联网上的第二大语言,全球已经有超过数亿的网民使用中文上网。而中文域名正以中文为载体,简单明确,方便华人记忆和使用,相当于网上的“中文门牌号”。 如我国能率先保护端午节的中文域名,以“端午节.cn”建立一个有关端午节的中文官方网站,将实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比拼音或英文的域名更能凸显端午节的中华传统节日特点。以此类推,包括中秋节、春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甚至京剧等国粹,以及具有浓郁传统文化的中华老字号都可以借助中文域名建立网上文化品牌和宣传平台,更进一步打造而为中华文化网络体系。然而,现在这些中文域名都分散在不同投资者手中,“端午节.cn”遭韩国抢注,正向国人示警,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阵地缺失严重。
㈦ 韩国什么时候把我们中国的端午节注册成他们的了
韩国江陵端午祭在2005年11月25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东亚这边几个国家文化同根同源都收到了古代中华文化的影响 ,类似像中秋节春节很多国家都过,但是之所以在端午节这边产生了争议,是因为韩国人或者具体说是韩国江陵人把端午节过出了他们的当地特色,与我们划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不同,韩国江陵端午祭主要是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祭拜当地的各个守护神,以祈求风调雨顺,地方平安,再加上一些类似庙会的活动,以促进当地人关系和谐。我们也都知道在经历了近现代的多次战争和工业文明的发展之后,有很多古时候的传统文化的传承都遭到了破坏,几近失传的也不在少数,但是江陵端午祭却有幸传承了下来,而且整体祭祀过程完整,很好的代表了古时候朝鲜民族的祭祀方式,流程等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江陵端午祭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出于文化的多样性和对有特色的传统文化的要加强保护的立场,说句大话这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在韩国江陵端午祭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前,我国一直把中心放在类似像故宫这样的物质文化遗产上,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有所欠缺,但是经过此事之后,我国也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例如我们端午纪念屈原的赛龙舟等活动也在2009年被列为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㈧ 韩国于2005申请端午节成功,为什么中国还是没注重到保护名族文化遗产……被韩国说连孔子都是他们
“韩国人都认为孔子是韩国人。” 这恐怕是韩国人最冤枉的谣言了。
2005年,韩国成功将“江陵端午祭”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了端午节发源地中国国民的愤怒,误会由此产生。从此,国内时不时地就会流行起一个关于“韩国说哪个属于中国的东西是韩国的”的谣言。比如,韩国人说孔子是韩国人,曹操是韩国人,孙中山是韩国人,甚至韩寒是韩国人等等。
在为这个谣言辟谣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江陵端午祭(강릉 단오제)”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怎么一回事。“江陵”是韩国的一个地名,这个地区的人民在端午节这一天会穿上韩国传统的韩服,荡起秋千,举行各种巫法和祭祀典礼,并会举行跳绳、假面制作等传统游戏和体验活动以及精彩的巫俗表演、假面舞、农乐表演等。韩国政府正是将江陵地区这种独特的庆祝端午节的方式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而并不是把“端午节”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成是韩国的节日。而且,事实上,韩国绝大多数的地区是不过端午节的,不知道端午节为何物,不知道屈原是谁的韩国人也大有人在。
查看大图
了解了韩国把端午节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相之后,我们再回到“韩国人都认为孔子是韩国人”这个谣言上。这个说法最初始于网络,后经国内几家媒体报道后甚嚣尘上。有些报道中还指明是韩国首尔大金某某教授,或高丽大崔某某教授如此表态的。随后有《广东日报》,《京华时报》,《台湾日报》等多家媒体的记者远赴韩国求证,证实首尔大学和高丽大学并没有网络和之前报道中指出的教授存在,并且每一个被问到这个谣言的韩国人都十分震惊。他们表示,韩国人多从小学习《论语》,老师会很明确地告诉学生们孔子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着名教育家、文学家、政治家,所以只要是略有文化的韩国人就绝不可能认为孔子是韩国人的。虽然,多家国内媒体对此进行了辟谣报道,但似乎并没有引起国人足够的注意,收效甚微。
说了这么多,大家已经知道这是一个谣言了吧~ 希望大家以后能够提高自己的是非分辨能力,不要轻易相信网络谣言哦!谣言至于智者朋友,我也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