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韩国人非要认朱元璋为祖宗
推荐:聊聊朱元璋如何干掉穿开裆裤的玩伴、开国功臣徐达夫妇的
文/刘娟
【作者简介】刘娟,笔名拂尘,现居河北保定,保定市作家协会会员,喜欢唱歌,喜欢写写画画,喜欢一个人行走,愿用诗意的笔,抒写浪漫的人生。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马皇后)
最近写了明朝几个皇帝的故事,发现这些帅哥皇帝都很多情哦!小朱朱佑樘一生只爱一个张皇后;他爸爸老朱、宪宗,23年如一日爱着比自己大19岁的万贞儿。你们知道这对父子皇帝为什么这么多情吗?原来明太祖朱元璋也是一个多情的人呐,看来这是遗传呀??
说到朱元璋,不禁令我想起关于他的一则有趣的事情,哈哈,太搞笑了!
最近因为韩国在本国部署“萨德”闹得内忧加外患,可依然不思悔改,当面向中国示好,背后却搞一些见不得人的小动作,令人不耻!更为搞笑的是,咱们的朱元璋怎么看都是中国人,这个毫无疑问吧?可是韩国人偏偏公然宣称“明太祖朱元璋极有可能是高丽全罗南道人”!证据呢?你说是就是啊!别急,人家的回答是有鼻子有眼:
据韩国砖家说,全罗南道有个小男孩儿叫朱元璋,家里贫困但非常聪明,偶然被一高僧收养,辗转来到元朝末年的凤阳,传闻风水师曾经对小朱元璋的父母说,他如果想一鸣惊人一定要去凤阳。最无耻的说法是,韩国砖家竟然认为中国明史学家吴晗的《朱元璋传》可能抄袭了《朝鲜纪闻》,因为他们的作品比吴晗的早了几百年,这都是什么狗屁逻辑!
对了,人家还有证据呢。说朱元璋身边高丽人多。有网友就回复了:这我也真是醉了,难道一个人在动物园养动物,这人也成了动物不成?当年因为打仗,朱元璋收编了元顺帝的女人,因此,身边有高丽女人是很正常的。仅凭这些,就把朱元璋划归韩国人的行列,岂不是笑话?是不是过些年他们又要说:哎呀!想不到秦始皇也是韩国人!哎呀!想不到整个古代中国都是韩国的!真他妹的无知又无畏!我倒真希望韩国人说日本是他们的,然后看他们两家掐架,一定非常有趣。哈哈!
就让韩国人在那边意淫他的,咱们全当个笑话看,随他在那里胡咧咧,抢得走算他的本事!
这也正说明朱元璋确是一代明君,才引来别人的争抢。
朱元璋在位期间,抗击外侵、安定民生、发展生产、惩贪官、减赋税,百姓安居乐业,人称“洪武之治”!他不光政治清明,对待老婆也一往情深。
朱元璋的老婆人称“马大脚”,这朱元璋未发迹时就嫁给了他,是朱元璋的原配妻子。原名叫马秀英,顾名思义,这女人长着一双天足,也足以证明其出身贫穷之家,过去的女人都裹小脚呀,三寸金莲,越小越标致,这是富贵的象征,大户人家的女儿必须缠足的。“马大脚”是民间人们对马皇后的称呼,当面可不敢,那是要杀头的。估计只有朱元璋不知道这个称呼,哈哈!绰号虽然带有调侃的意思,不过也从一方面看出人们对马秀英的尊重。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之一,是朱元璋的糟糠之妻,自古“贫贱之妻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是说一个男人即使飞黄腾达,也不能忘了和自己相依为命、白手起家的妻子。在这方面朱元璋确实是皇帝中的典范,为他的后代子孙做了一个好榜样。
(宁静版马皇后)
“朝三暮四”、“朝秦暮楚”都是形容男人对感情不专一,而朱元璋喜新不厌旧,算是个好丈夫吧!朱元璋后宫嫔妃无数,但他永远把“马大脚”放在心里最重要的位置,那是无人可以替代的!他经常将马皇后的贤德与唐太宗的长孙皇后相提并论,她们的确可以相媲美。能让一代皇帝如此尊宠的女人,到底有什么不一般的地方呢?
《明通鉴》里有这样的记载:“后,宿州人,仁慈有智鉴,好书史,佐上定天下,恒劝以不嗜杀人为本。及册为皇后,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告六宫以宋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览。??妃嫔、宫人皆厚待之。命妇入朝,如家人礼。爱诵《小学》,尝求上表章。上决事或震怒,辄随事微谏。虽上性严,为缓刑,戮者数矣。”由此可见,马秀英确实是一个贤良淑德的好皇后。
马皇后非常幽默,她也知道自己脚大,有一次两个人吃完饭坐在屋里闲聊,朱元璋看着她那双大脚一边笑一边皱着眉头,马秀英看着丈夫的表情,噗嗤一声也笑了,冲他挤挤眼:“哎,你别这样啊,我还没嫌你丑呢,你也不许嫌我脚大,咱俩就这么将就着过吧。”朱元璋听罢放声大笑:“好吧,老婆,就这么将就过了。哈哈!”你还别说,正是这双大脚在危难时刻救了朱元璋一命。
有一次打仗,朱元璋受伤被敌人围困。马秀英知道后,顾不得危险,乔装打扮,冲进敌营,勇敢地把朱元璋背出来,把将士们佩服得不要不要的,朱元璋拉着马秀英的手感慨地说:“老婆,如果没有你这双大脚,我命休矣!”也是,如果马秀英有一双三寸金莲,自己走路都颤巍巍的,怎能背着丈夫健步如飞?恐怕朱元璋那次真就没命了,明朝的历史都要改写。此后这双大脚简直成了朱元璋的命根子。如果有人敢嘲笑这双大脚,他甚至敢为它去杀人。
(徐帆版马皇后)
话说有一年朱元璋微服私访,看到路边有人支一个摊子,旁边挂着一幅画让大家猜谜,画上一个妇女,光着脚抱着一个大西瓜,围观的人看了哈哈大笑。朱元璋不明就里,他的随从悄悄对他耳语了几句,原来这诗的谜底是“怀西人好大脚(淮西人好大脚)”,马皇后正是淮西人,这不是嘲笑马秀英有一双大脚吗?这还了得,皇后的威严岂容挑战!朱元璋本就虎狼性格,一怒之下,下令把整村的人都给杀了。虽然残忍了点儿,但也看出来,朱元璋确是一个血性男儿,肯为老婆杀人。要我说,这事儿就是个误会,也许是赶巧了呗,谁那么闲着无聊,拿贤惠的马皇后开玩笑?不过这事儿如果放到现在,我都怀疑有没有男人会为了老婆拼命,估计玄!注意啊:我只说“拼命”,杀人,那是过去皇帝的特权,咱们可不敢,那是犯法的。
光有一双大脚,不足以让朱元璋对她钟情。马皇后非常有远见,她不仅自己学习,还督促朱元璋读书习字。
当年马秀英跟着父亲投奔了郭子兴,父亲死后,郭子兴收她为义女,视如己出,百般疼爱,朱元璋那时候只是郭子兴的一个士卒,因为作战勇敢、足智多谋,令郭子兴很器重,于是把义女嫁给他。马秀英秀外慧中、端庄贤淑,两个人夫妻恩爱、琴瑟和谐。
马秀英知道朱元璋和自己一样,出身穷苦人家,读书少,但是朱元璋胸怀大志,没有文化怎么行?于是她便督促他多读书、多写字,朱元璋倒也听话,文化水平提高很快,每天都练字到很晚,不久就能吟诗作对了。马秀英自己也很用心,还让军中的文书教她写字。不仅如此,在那个困难时期,她宁肯自己饿肚子,也要想方设法做一些好吃的,让朱元璋吃饱吃好,多打胜仗。她还亲自做饭给士兵,犒劳他们,令将士们非常感动。
(晋剧《大脚皇后》)
由于郭子兴喜怒无常,他的两个儿子嫉妒朱元璋的才能,经常在郭子兴面前进谗言,有一次还设计把朱元璋关到后面的柴房,想饿死他。朱元璋找机会让人给马秀英汇报,于是马秀英每天偷偷地给他送饭。一次她烙了两张大饼刚要给朱元璋送去,半路碰上了义母,她情急之中就把大饼揣进怀里,待义母走后,她把大饼拿给朱元璋,发现胸前也被烫了一大块,从此留了一个很大的伤疤,朱元璋抚摸着老婆的胸口,感动得热泪滚滚,自此朱元璋对她更为敬重和爱护。这样情深义重的付出,怎能不让朱元璋对她钟爱一生?
马秀英还非常有心计。她看出朱元璋和郭子兴的关系紧张,便经常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和一些首饰珠宝送给郭子兴的小妾,缓和两个男人之间的关系。她还劝朱元璋在郭子兴面前低调一些,正是有她从中调和,朱元璋和郭子兴才没有闹翻,也为朱元璋积蓄自己的力量赢得了时间。据《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是“奋起淮甸,仗剑渡江,英贤云集,平伪汉,伐伪昊,定关中,廓清中原,遂平元都,混一海宇,不十年而成大业。”这和马秀英这个贤内助是分不开的,可见她真是不一般的女人!
更为难得的是,入宫以后,虽然贵为皇后,马秀英依然和从前一样生活简朴。她听女史讲:元世祖昭睿顺圣皇后用旧弓弦织成绸,做衣服穿,于是就命宫女用旧料织布,做成被褥、衣服,送给民间的孤寡老人,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马皇后对子女也从不溺爱,鼓励他们好好学习,经常拿百姓的艰苦生活教育子女,还把宫女用旧料织成的被褥送给孩子们用,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女:不能因为生活在富贵人家,就挥霍无度,一定要节俭和珍惜。由此,我想到了现在有些父母对孩子极度溺爱,要星星不给月亮,甚至有的大学生因为不会剥鸡蛋不会系鞋带儿而退学,这真是笑话!马皇后在那个年代能有如此的见识,确实不一般!
自古皇帝三宫六院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过我相信所有的女人,都不喜欢自己的丈夫有这么多老婆(也不知道是谁制定的这个缺德规矩),因此后宫争风吃醋的现象屡见不鲜。这马大脚马皇后还真是不一般,她也知道劝阻无效,不如顺水推舟。她对朱元璋身边的这些女人非常宽厚,哪个嫔妃身子不舒服她就亲自送药,还经常做一些小点心和送一些首饰给这些嫔妃,因此朱元璋的后宫呈现出空前绝后的和谐,马皇后能做到如此宽容大度,确实难能可贵,这也让朱元璋有更多的精力处理朝政,从不担心后院儿起火。
和所有白手起家的皇帝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也犯了多疑的毛病,经常怀疑身边的大臣会背叛他,动不动就要杀人。还是这个不一般的马大脚马皇后,对朱元璋循循善诱、耐心劝导:“诚如陛下言。妾与陛下起贫贱,至今日,恒恐骄纵起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故欲得贤人,共理天下。”她劝朱元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遇事多调查取证,不能枉杀无辜,正是有了这位贤德的马皇后,使许多大臣免遭非命,她甚至还救下了太子的老师宋濂,不由得不令人佩服她的胆识和魄力!
由于多年的操劳,马秀英病倒了,朱元璋不仅命令全国的人祭祀山川神灵,为马皇后祈祷,还亲自煎药并服侍她,并要请御医为她看病,被马皇后拒绝了。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谁不愿意请最好的医生为自己治病,好好地活下去呢?又何况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后。可是这个不一般的马皇后,拒绝任何一个医生为自己看病,原因只有一个:如果自己的病治不好,以朱元璋对自己的感情,他一定会迁怒于这些医生,盛怒之下必定大开杀戒,不知又会有多少无辜的生命遭殃,这是善良的马皇后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她宁愿默默地死去,也不愿意她心爱的丈夫背一个滥杀无辜的恶名,不愿意医生们因为她做无谓地牺牲。
据《明通鉴》记载,马皇后弥留之际对朱元璋说:“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罪诸医乎?”她操劳了一生,每时每刻都在为他人着想,入宫前为了丈夫的健康和抱负殚精竭虑,入宫后为了丈夫能坐稳江山,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贤良淑德,付出了一个女人的青春和智慧,不愧为一代名后,这个不一般的女人,至今都被后人敬仰!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故,时年51岁。朱元璋悲痛万分,失声痛哭。他们从贫困中走过来,相依为命30年,相互扶持、患难与共,从来没有分开过。如果没有马秀英的精心照料,他怎会有今天的成就?为了表达对妻子的一片忠诚和纪念,他从此再没有立一位皇后,在他心里只有他的妻子马大脚马秀英,才是他真正的皇后??
为了表达自己深深地思念,朱元璋给予马皇后很高的荣誉,谥之“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孝陵之名即由此而来。《明史》赞扬马皇后,“母仪天下,慈德昭彰”。嘉靖十七年,加谥“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
这个不一般的马大脚马皇后,值得拥有男人一生的爱??
(张婷婷版马皇后)
文化丨秦淮八艳之马湘兰
明朝哪位皇帝有恋母情结?
桃花坞里的佳人陈圆圆:改写明朝史
B. 韩国人怎么看待明抗倭援朝
没有抗倭援朝,所有去的人都是韩国人,所有支援的将领也都是韩国人。
C. 大明灭亡后,韩国用明朝年号几百年,说明韩国在历史上是认同明朝的。为何韩剧要丑化中国的明朝
因为自古以来,韩国文化都被包含在中华文化圈中,处于依附地位;而今韩国政治经济迅速发展,促使文化民族主义生长,演变成影视剧中虚造意淫出来的“韩强华弱”、“华人称臣”等情节。
佘宗明分析了韩剧“鄙华”情结的成因,“越是矮子,就越想穿高跟鞋与高个子比肩”。他认为,自古以来,韩国文化都被包含在中华文化圈中,处于依附地位;而今韩国政治经济迅速发展,促使文化民族主义生长,演变成影视剧中虚造意淫出来的“韩强华弱”、“华人称臣”等情节。
韩国方面也曾作出自我检讨。韩国媒体曾报道了中国驻韩大使馆新闻官陈俊杰对《该隐与亚伯》的批评,“难道编剧们不经考证就写作品吗?简直难以置信!”
《朝鲜日报》也发表评论:“不经考证的韩剧只能助长反韩情绪”,“现在到了进一步加强韩国人对中国了解的时候了”。
早在几年前,韩剧中涉及中国戏份的,多为展现中国的贫穷和破败。其中最惹众怒的,当属五年前一部《该隐与亚伯》。该剧是韩星苏志燮重返荧屏的首部作品,在中国取景拍摄,备受中国剧迷关注。
然而,该剧开播后却令人失望:剧中韩国场景光鲜明亮,画面一转到中国上海,色调立马变得灰暗,仿佛从现代韩国回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
没有宽阔的街道,没有高楼大厦;机场工作人员收受贿赂,的士司机漫天要价,小偷遍地都是,黑社会当街开枪、绑架人质;而中国监狱更被刻画成古罗马竞技场,犯人受尽迫害……
将中国描述得落后不堪的,还有《天空之城》和《花样男子》。在前者登场的中国人,不是毒贩,就是走私犯;不是造假犯,就是杀人犯;而在后者里,中国人多是黑社会和小混混,他们欺负女主角,遇到韩版F4后被打得满地找牙,听到韩国黑社会的名号后更是吓得跪地求饶。
韩剧还常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如《明成皇后》中将清朝和袁世凯说成干涉朝鲜内政的“侵略者”;
《大长今》中说针灸是朝鲜人发明的;《薯童谣》中不仅大肆丑化隋朝派遣的使臣,还自称造纸和纺织技术比隋朝发达;
《大祚荣》中把唐太宗李世民丑化为愚蠢无能的侵略者,侵略高句丽时遭到惨败,不仅败退到长城脚下,更是被刺瞎一只眼睛,成了“独眼龙”。
D. 为啥历史上的韩国特别忠心于明朝呢
对明朝忠心的王朝叫朝鲜,而不是韩国。明朝时,有十多个藩属国,朝鲜是其中之一,也是最终于大明王朝的。
清朝灭亡之后,这个藩属国的国王居然倾尽国力策划反清复明,并且私下使用崇祯年号超过两百年。可见它对大明王朝的忠心简直不一般。
而且朝鲜的君主,竟然也有反清复明的计划,虽然各种原因,计划没有实施,但是朝鲜对大明王朝的忠心可见一般。
这个里面,除了对大明王朝对他的再造之恩的感激,还有长期受汉文化影响,对满清异族文化的蔑视的原因。
E. 韩国人如何看待明城皇后呢
明城皇后,死后的明城皇后,在我看来是朝鲜王朝最后一位伟大的朝鲜人。她亲自领导了腐朽、停滞的朝鲜王朝对抗外国影响的最后一站,并最终控制了日本人,操纵中国和俄罗斯对抗日本人。她试图用她所有的智慧和政治力量使韩国现代化(激怒保守派),同时防止韩国落入日本的影响(激怒改革派/进步派)。
她走在一条绷紧的绳索上,试图避免疏远控制朝鲜朝廷的两个主要派别。改革派倾向于非常亲日、亲西方和反华。他们认为朝鲜必须与日本结盟以抵抗最终的征服,并厌恶地看待衰落的清朝,认为中国人已经迷失了方向,太落后和固执,无法改变。保守党则恰恰相反;反西方、反日、亲华的儒家顽固派。他们认为如果朝鲜继续是清朝的保护国,他们就会继续保持忠诚(Chong或类似的东西,这是忠诚的原则),他们会继续拥有不像颓废的西方和日本那样的伦理和道德。
这就是19世纪70年代,朝鲜的处境。它既要现代化,又要避免疏远两个几乎行不通、截然相反的派别。它必须避免落后,但它也必须避免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明成皇后,韩国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接受了挑战。没有其他人有机会拯救韩国。没有人理解不现代化的危险。没有人明白韩国必须走的微妙路线,也几乎没有人能指导韩国。韩国独立的未来完全取决于她。
明城女王的官方肖像。你将会听到她为拯救国家而付出的巨大勇气和爱国主义。你也会听到她的悲剧。
明成皇后出生于1851年一个相对强大的贵族家庭,她的童年非常悲惨。在她8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和不久之后的母亲都去世了。然而,命运注定,在1867年,高宗国王正在寻找一个妻子。更具体地说,他的父亲郑善大元健(Heungseon Daewongun)利用他的儿子作为傀儡来控制朝鲜,需要一个a)比较聪明但不太聪明的人来威胁他的统治,B)一个能生育健康后代的人。
令人惊讶的是,明城女王完全没有这两种特质。她对知识有着巨大的渴望;当上女王后,她阅读了《春秋》等书籍,并专注于扩大她对世界的了解。她没有遵循宫廷中留给女性的角色,而是积极地试图更多地了解韩国、她的邻国以及韩国的地位。
F. 韩国明朝遗民至今仍然坚持每年祭拜崇祯皇帝,你怎么看
韩国(当然在历史上并不叫韩国,更多的时候是叫高丽和朝鲜)在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中国的藩属国,当时的朝鲜半岛的内外政策的决定权都在中国手里面,甚至连朝鲜国王的册封都要经过中国皇帝的确认。因此,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如今的韩国在很多习俗与礼制上面都与中国非常像,特别是与中国明朝时期特别像。
从韩国人至今仍然纪念崇祯皇帝可以看出,“小中华”意识一直存留在韩国人的心目中,虽然朝鲜在清朝初年迫于形势,选择了臣服于清朝,但是朝鲜君臣实际上根本就瞧不起满清,认为他们自己才是中华正统文化和政教制度的延续者,虽然到了清朝中期,朝鲜人对于清王朝的印象已经大大改观,但是小中华的意识一直留在韩国人的脑海中。
实际上,除了韩国人之外,日本、越南都曾经出现过“小中华意识”,纪念崇祯皇帝只是一种态度的宣示,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如今。
G. 韩国人是怎么评价大明抗日援朝战争
无耻至极,韩人用沐猴而冠来形容他们一点都不为过。现代韩剧中极力矮化丑化抗倭明朝将领,凸显韩国将领的高大。目的就是告诉韩国人没有朝鲜军队的抵抗,明朝的军队就是不堪一击。另一目的就是要摆脱千年以来作为中国属国的形象。
H. 万历崇祯为什么让韩国人尊敬爱戴
明朝灭亡后,清朝建立,虽说朝鲜投降了清朝,但是在纪年上、皇统上都还是沿袭明朝的制度,直至朝鲜国灭.
因为朝鲜国很尊敬明朝,历史上曾经日本渡海攻打朝鲜,明朝万历皇帝派大军抵抗,和朝鲜军合力把日本军打败了.那时着名的明朝老将邓子龙和朝鲜明将李舜臣.
朝鲜作为明朝的属国学到了明朝很多的制度和文化,以及帮助.
转
I. 现代韩国人对明朝还有感情吗
今天的韩国人是很仇华的,自从朝韩分离,尤其是抗美援朝后,韩国人痛恨中国的干预导致他们未能战胜北朝鲜(当然如果没有美国的干预,北朝鲜早就收复韩国了)。在这样的情绪下,今天的韩国人在学习历史中对中国的诽谤也有不少,导致人民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