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韩国经济是什么时候开始腾飞的
韩国经济起飞始于60年代初期,尔后30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据世界银行《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统计,自1965年至1990年韩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年增长率为7.1%,列世界各国之首。按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莫克尔斯提出的“现代国家主要指标”剖析,韩国1990年人均GNP5400美元,第三产业在GNP所占比重为46%,非农业就业人口比例、受过基础教育人口比例、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人数、城市人口比重、平均人口预期寿命、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均已达标,可见90年代的韩国已进入国民经济现代化阶段。对外开放进而实现市场经济国际化被认为是韩国经济起飞过程中成功的因素之一。国际舆论称之为“韩国奇迹在战争的废墟上出现”。
一、对外贸易推行由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的多边化发展战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一片废墟上诞生的韩国,复经历了朝鲜战争的洗礼,一直到60年初,其GN22P才达到24亿美元。为摆脱战后的经济困境,提高本国的生产力水平,最初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对于本国生产需要的原材料和生产资料的进口征收低关税,对于准备由本国产品替代的消费品进口征收高关税,对于替代进口的国内产业给予财政、金融优惠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经济和发展生产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进口替代不仅限制了某些国外产品的进口,同时也限制了本国产品的出口,造成既缺乏资源和资本,又缺乏技术和设备的局面,加深了国民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导致国际收支状况的进一步恶化,使国内的工业化进展非常缓慢。
50年代与60年代之交,世界上发生了以电子科学为核心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推动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问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强劲的势头,促使国际市场容量日益扩大,刺激了各国之间贸易的持续增长。加上美、日出于全球战略的考虑,对韩国在资金、技术、物质等方面给予援助,为韩国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提供了较宽活的发展空间。据此,从1964年开始,韩国从进口替代战略转向出口导向战略,把经济活动的重心由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采取外贸多边化和自由化的政策,参与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竞争,以外贸出口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随后,韩国出口额开始逐年扩大,年均增长达40%以上,在出口贸易的带动下,韩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及就业率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到1990年韩国的GDP业已高达2364亿美元,30年来增长99倍。
二、以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为依据,促进国内外经济一体化
60年代初,韩国在转向出口导向型战略时,资金缺口很大,投资需要增长很快,据此,韩国政府果断地作出加快引进外资步伐的决定。韩国引进外资的主要着眼点,一是有利于发展出口和国际收支改善的原则;二是有利于关键性工业公益事业发展的原则;三是有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福利事业作出贡献的原则。30年来,韩国以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为依据,制定了引进外资的鼓励和限制政策,一直把技术引进作为引进外资的一个重要方面。在60年代的工业化进程,大胆利用外国先进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和创新,促进了产业技术的发展,形成以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基础的重化工业经济。80年代以后,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以促进产业的升级换代。引进技术的比重,机械制造业占27.8%,电子工业占20.9%,石油化工占16.4%。
韩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为相对剩余资本集中提供了参与国际分工的有利条件。为了扩大出口市场,稳定国际资源进口,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强化本国产业的升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劳动力成本,80年代以来,韩国推行了对外直接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基地的策略。韩国政府通过财政、金融等手段鼓励本国企业向外扩张,在信贷、税收和保险制度等方面给予优惠。据有关资料显示,80年代韩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40%以上是靠政府支持筹措资金发展起来的,1988年韩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为4.8亿美元。目前,韩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资源开发型产品投资,服务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其次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一些本国限制性的产业,同时降低劳动力成本;再次是对发达国家投资,借以达到引进高科技和现代管理手段的目的。既实现了国内产业结构的现代化,又促进了国内外市场的一体化。
三、加快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逐步迈向资本市场国际化
60年代后,韩国为摆脱国外的资金援助,求得经济独立,有计划地建立了各种金融机构,发展各类金融市场,逐步完善了金融体系。80年代初,韩国加快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强国际金融中心的筹建,到90年代初,除国家中央银行(韩国银行)在国内建有15个分行,在海外设有8个分支机构外,大力发展商业银行,其中包括全国性市中银行(又称存款银行)5家,拥有资产约占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75%,其分支机构达1857个;地方银行12家,拥有资产约占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6%;外资银行69家,其中最多的是美国,美国的10大银行就有8家在韩国开设了分行,其次为日本和西欧国家。
韩国的金融市场分为有组织的金融市场即以银行为中心的短期货币市场,非组织的金融市场即以非银行机构为中心的长期资本市场。韩国政府认为金融业的开放首要的是资本市场的开放,因此于80年代开始实施资本市场国际化计划。第一阶段(1981至1984年)有限度地允许外国投资者通过韩国证券公司管理的开放型国际信托基金和由外国证券公司管理的封闭型基金间接参与投资。第二阶段(1985年至1987年)加速韩国投资者间接投资外国证券的活动。第三阶段(1988年以后)扩大海外基金的规模,以便利外国投资者间接投资韩国证券市场,准许韩国机构和企业投资外国股票,逐步迈向资本市场的国际化。金融业的发展已成为韩国政府管理经济、加速资本积累和促进经济繁荣的重要手段。
纵观韩国经济发展的演绎过程,可资研究和借鉴的基本经验:一是从韩国经济体制运行情况来看,实行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以政府调控为主,众多国外经济学家认为当前韩国仍属“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它通常实施集中的宏观经济决策,并通过指示性计划和控制经济参数,借助经济立法和行政手段,规定产业和企业发展方向,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以推动主要经济决策的实施。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均极端匮乏以至无法依靠民族资本的积累来迅速发展国民经济的情况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二是从韩国政府宏观决策的选择来看,特别注重从本国的国情出发,适应世界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抓位有利时机,及时调整经济政策和策略。韩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能够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推行不同的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较早的使国民经济通过计划手段,从粗放型发展及时转变为集约化发展,因此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关键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三是从韩国经济发展格局来看,实行以贸易为导向,以工业为基础,以金融为后盾的三元经济发展战略,推进市场经济国际化,形成国民经济投入和产业的良性循环,为韩国经济高速发展创造了高能化的结构。对外开放不仅有助于促进各项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内进行交流,达到互补互利的目的,而且有助于适应国际竞争机制,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劳动效率,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金融对外开放是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标志,但恰恰是中国对外开放、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薄弱环节,中国政府要加大开放力度,重点似应在金融开放上大做文章。诚然,目前韩国市场经济体制仍处于不断完善之中,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协调,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的配套等还存在发展失衡的问题,尚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B. 中国和韩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建交的 和中国最大的外交伙伴是哪个国家
1、1992年8月24日上午9时,我与韩国外长李相玉在钓鱼台国宾馆芳菲园正式签署了中韩建交公报。两国电视台现场向全世界进行了实况转播。国际媒体和舆论对此高度重视,迅速报道,并纷纷发表评论,表示祝贺。
朝鲜政府的反应虽不比他玩当局强烈但在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时放弃投票权等等以沉默抱负的方式让中国在国际事务上少许尴尬了一些。但还是血浓于水的兄弟国家江主席访朝彻底的改善了两国的尴尬局面。 2、中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这几年一直都是日本.
1972年,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时,中日贸易额仅有11亿美元;35年后的今天,中国外贸发展之快令人难以想象。日本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
4月25日,日本财务省发表的2006年财年度(2006年4月-2007年3月)贸易统计速报(海关统计)显示,至3月31日的财年内,中日之间(不含香港地区)贸易额为25.43万亿日元(约合1.6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了16.5%。
由此,中国(不含香港)与日本贸易额首次超过美国,中国首次成为二战后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2004年度,日本与中国内地及香港的贸易总额已经超越了日美贸易额。此次中国内地单独赶超美国,表明日中经济的相互依存度正在不断上升。
据日方统计,2006年全年,中日双边贸易额为2100.8亿美元,增长11.5%。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927.5亿美元,增长16%;从中国进口1183.4亿美元,增长9%;日本对中国贸易逆差255.9亿美元,下降10.3%。
统计表明,日本已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从2001-2006年,日中贸易占日本外贸总额比重由11.8%升至17.5%,同期日美贸易比重则由24.5%降至17.2%。中日贸易的扩大,主要源自国际分工的深化。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代表处副所长真家阳一认为,日本对中国出口增加的原因有四点:在良好的世界经济环境中,由于内需、外需扩大,中国制造业生产增加,从日本大量进口基础零部件;中国个人收入提高,使得对日本生产的数码类家电以及汽车的需求增大;国际分工深化,使得中国从日本进口了一些高附加值的商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国内投资需求增大,从日本进口了一些普通机械等。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由于企业国际分工的深化,一般商品转移到中国来生产,在中国生产的成品、半成品、零部件返销日本。随着日本经济复苏,日本企业和个人对于中国商品购买愿望增加,使得中国对日出口进一步增加。
日本财务省发表的报告还显示,2006年度,日本的对外贸易顺差较上一年度增长了16.4%,达到9.05万亿日元,继2004年后再次实现增长。日本的出口额为77.46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3.4%;进口额为68.41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3.0%;进出口总额及对华进出口额均刷新了历史记录。 面。
C. 韩国与中国
弱肉强食,国与国之间也一直遵循着这一从原始社会后就不变的定律。在元朝时,中国的版图是历史上最大的,这其中就包括韩国和朝鲜。但绝不能说祖先就是同一个,在所查的资料中,并没有这样的记载,不过,韩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韩国的历史上(以前高丽国分裂后的一个部分)原先是没有自己的文字的,完全传袭于中国的文字,并且象诸葛亮,李白等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有名望的人物在当时的韩国也是家喻户晓,并且,那些上私塾的学子的必修科目就是诸葛亮的《出师表》。他们也和中国人一样用毛笔写字。其实说穿了,当时的韩国和中国基本很相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韩国从原先的高丽国分裂为独立的国家后,经济迅猛发展,朝鲜和韩国经济上的差距很大,我们不要老是去说鄙视什么什么国家,国与国之间只要能太平相处,能利用他国为自己国家带来利益就是好事情。中国历史上和很多国家有过过节,难道都要鄙视过来?同样地,我们在鄙视别人的同时,别人还在瞧不起我们这个连温饱都有的待解决的国家。所以发展自己的经济,成为强国在是最重要的,才有资本说别人
D. 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有什么历史渊源
在古朝鲜时期,朝鲜古代王国的几个部落从满洲南部迁移到朝鲜半岛。此后,从三国时期的高句丽时期到统一的新罗时代,到高丽王朝和朝鲜王朝,韩国是朝鲜半岛深受中国的影响的国家。
为了接受中国中央政府的封圣,并定期向中央政府致敬,朝鲜最高统治者只称王,不敢称皇帝;只有在清朝日本衰落和朝鲜统治之后,中国中央政府才失去对朝鲜的控制权力。
韩国制造了铁制工具和铁制武器。在政治,经济,哲学和文化方面,韩国的发展也受到了中国的强烈影响。然而,仅仅了解文化交流并不能完全解释韩国文化。
正确理解朝鲜人民的各种特征也是必要的,这些特征必须结合朝鲜人民的历史发展来解释。
在高丽王朝末期(918-1392),新儒学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最终发展成为支配朝鲜时代(1392-1910)的哲学思想。它是在与中国元朝的文化交流中被引入韩国的。
(4)韩国和中国什么时候发展起来的扩展阅读:
韩国的文化受中国影响十分明显,早在唐朝时期,朝鲜半岛的新罗国就专门派人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以及治国的策略,有些东西照搬照抄地拿回去后经过“本土化”之后吸收为自己的文化,中国的文化对新罗国影响十分久远,新罗也因为吸收了中国的文化而强大起来因此统一了朝鲜半岛。
1882年,朝鲜国使臣朴泳孝和金玉筠将出使日本,临行前向中国清朝请求将中国的龙旗作为国旗使用,清政府回复称藩属国不能用五爪龙旗只能用四爪龙旗。
由于当时朝鲜当局对日渐没落的清廷已经不买账了,所以不接受清廷的要求。其时奉李鸿章之命出使朝鲜的中国使节马建忠(中国近代大语言学家,当时和其兄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一起出使朝鲜国)建议朝鲜政府采用中国传统的太极旗作为国旗使用,这个建议得到了朝鲜国政府的采纳。
所以,最早的李氏朝鲜韩国旗是一面不折不扣的白底黑色图案的太极八卦旗。
后来,一名英国驻朝鲜的使节用西方文化美学的角度为这面太极八卦旗做了大幅度修改,去掉了八卦中的四卦,把剩下的四卦斜向对称拉伸,使整个国旗图案呈长方形 ,把阴阳鱼图案改为红蓝两色,这样才有了我们看到的韩国太极旗。
E. 想知道韩国近代历史知识。韩国是从什么时候发展起来的。现在的国民发展情况如何。
每个国家都会有各自民族的起源,韩国这边,您要问韩国人你们有多少年的历史,他们会说我们韩国的历史有五千多年
我们听了都会笑他们,为什么?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才有5千年的历史文明,他们怎也可以说有5千年呢?韩国是这么说的,现在是西元后的2006年,他讲西元前天上有一位天神,他的名字叫檀雄,,然后这位檀雄从天上下凡到长白山,那么大家知道长白山在哪里吗?长白山的地理位置刚好是中国和北韩的分界线,中国占有9个峰,北韩占有7个峰,中国称为长白山,北韩南韩人叫做白头山,那么檀雄这位天神下凡于白头山,当时山上有两只猛兽,一只是老虎,一只是熊,他们俩非常崇拜这位檀雄。所以请求檀雄将他们变成人。檀雄就指定了一个白头山的山洞给他们,告诉他们在山洞里修道100天,然后这100天只许吃他给的20瓣的蒜头,结果那只老虎吃不习惯,开了洞门就跑掉了。可是那只熊,默默的吃了20瓣的蒜头,休了100天之后,檀雄打开洞门时那只熊就变成一位漂亮的女人,韩国历史上记载这位女人为熊女。后来熊女很想生儿育女,所以檀熊就娶熊女为妻,诞下一个儿子,取名为檀君。檀君长大成人之后,结合了附近的部落,演变成现在的韩国。成立年代为西元前2333年,再加上西元后的2006年合计4339年,所以韩国人说有5千年历史。檀君创造了古朝鲜,可以讲是一个民族的起源,可是这只不过是一个传说,是没有历史根据的。所以我们讲中国是龙的传人,那韩国称自己为熊的后裔
韩国有真正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西元前97年开始,所以他的文字记载只不过有两千一百多年。当时记载的文字都是中国的汉字。以前他这里读的书,都是中国的四书五经,虽然有他们自己的语言,可使用的字都是中国的汉字。韩国的文字发明只不过距今562年而已。那么562年之前是什么时代呢?就是中国的明朝的中期
F. 韩国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旅游,韩国旅游业非常发达,每年有很多世界各地的人去韩国旅游,整容行业也比较发达。
G. 中国和韩国的历史渊源
韩国古代是中国的附属国,两国的文化相互融合。
古朝鲜时期古朝鲜王国的几个部族由满州南部地区移到韩半岛,之后朝鲜半岛古代从三国时期的高句丽到统一新罗时代再到高丽王朝和朝鲜王朝深受中国影响,是中国的藩属国;
要接受中国中央政府的册封,定期向中央政府纳贡,朝鲜的最高统治者只称王而不敢称帝;只是后来由于清朝没落日本入侵并统治朝鲜,中国中央政府才丧失了对朝鲜的控制力。
韩国制造了铁工具和铁武器。在政治、经济、哲学和文化这几个方面,韩国的发展也受到中国的强大影响。 但是,仅仅了解文化交流还不能充分解释韩国文化。
正确了解韩国人民的各种特点也至为必要,而这些特点必须联系韩国人民的历史发展来加以解释。
新儒学在高丽时代(918-1392)末期开始引起注意,最终发展成为在朝鲜王国时代 (1392-1910)占主要地位的哲学思想。 据信它的是在同中国元代的文化交流期间传入韩国的。但是,如果联系中产阶级的上升来看,那就能更深刻地解释新儒学何以会被接受。
在世宗大王颁布《训民正音》之前,古代朝鲜半岛没有自己的文字和标准语言,此时朝鲜的官方语言是汉语,官方文书都用汉字书写。
世宗大王颁布《训民正音》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朝鲜半岛仍使用汉字,直至大韩民国成立时才彻底废除使用汉字。
现如今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韩国也为了融入东亚汉字文化圈,韩国兴起学习汉字的新高潮,韩国人从小学就要学习1000多个常用汉字。现代韩语也与汉语有着诸多联系,汉字词占韩语总词量的70%,古代的汉字词比重应该更高。
韩服是朝鲜半岛的朝鲜民族衣装,成型自李氏朝鲜时代。韩服是受汉服和蒙古服饰的影响从古代演变到现代的传统服装,韩服的线条兼具曲线与直线之美,尤其是女士韩服的短上衣和长裙上薄下厚,端庄闲雅;一袭韩服透露着东方伦理和超世俗之美的完美结合。
韩服经历了三大变革,朝鲜先民最初的白衣服饰的在中国唐朝的影响下进行了第一次变革,第二次是高丽时代受元朝影响进行蒙古化,第三次是受明朝的影响而进行了汉化。
在中国清朝代替明朝之后,继承了明朝对朝鲜半岛的宗主权,但是清政府在中国对汉人实行剃发易服的同时朝鲜却得以保留了明制服饰。
H. 中国什么时候像韩国一样发达
这个问题不用纠结。按照中国的发展速度。再有三四十年就能达到韩国的生活水平。只是需要安定的发展经济基础的环境。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反对骚乱闹事的行为。因为中国的发展联系着每个人。也会惠及到每个人。
I. 韩国在哪个朝代属于中国
公元前1050年,周武王灭商,纣王的叔叔箕子逃到朝鲜,击败当地诸韩土着的各部落首领,当上了朝鲜国王,这是朝鲜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不过这个王朝是汉族建立的不是朝鲜族建立的。
前194年,中国西汉时期,燕国贵族卫满反汉,东逃到朝鲜,推翻箕子第40代孙,建立卫氏朝鲜。
前108年汉武帝吞并卫氏朝鲜,设立了乐浪(平壤)、带方、真蕃、临屯四郡,史称汉四郡(听说郡首都是当地的土着而根本不是来自长安-洛阳的汉族流官),统治着朝鲜半岛中北部。南部的诸韩民族仍然处于部落时代。汉字开始传入朝鲜半岛,自此中国文言文长期是朝鲜唯一的书写文字。
勿吉人(靺鞨族的祖先)是挹娄人的后代,以强悍着称,向西驱逐扶余,扶余只得苟延残喘。扶余金蛙王(其王宫据说就是现在的君安证券吉林营业部)喜欢义子邹蒙,而不喜欢太子大索,大索联合其他六个王子合伙谋杀邹蒙,邹蒙逃到今吉林集安,建立高句丽王国(后来迁都平壤)。邹蒙的儿子是琉璃,琉璃的儿子大武神王继承高句丽王位,击败扶余王大索,灭掉扶余。 邹蒙建立高句丽后不久占有了真蕃、临屯,前82年,汉昭帝刘弗陵废弃真蕃、临屯两郡。
同时朝鲜半岛南端出现三个小国——马韩、辰韩、弁韩,史称三韩(朝鲜族的祖先)。HAN在古朝鲜语中是“大”的意思,当时三韩还没有汉字,后来汉字传入朝鲜,朝鲜全HAN写作“韩”字。
这时朝鲜从来都是地方政权,而不是什么国家。
汉朝之后中国进入了几百年的三国演义和南北朝内战,无暇顾及边陲。于是各地诸侯纷纷割地自立为王。这时期高句丽(于起源于公元前37年中国的东北-668年)趁着中原分裂内战不止,高句丽不断在东北扩张并向朝鲜半岛伸延。与高句丽同时期诞生并存在朝鲜半岛的还有半岛中部的百济(前18年-660年)和南部的新罗(前57年-935年)。在半岛南端还有伽倻等政权。各国互相攻伐。百济是由马韩部落发展起来的,新罗是辰韩中一个小部落形成的。
隋朝重新统一以后,高句丽害怕成为下一个被打的目标,于是反守为攻不断骚扰辽西,隋皇一气之下三次挥兵攻打高句丽但都败兵未果。
唐高宗三年(公元668)唐朝大军毁灭并全盘接收了高句丽。 新罗向来与中原和好。公元660年,新罗和唐朝联合灭百济。676年,新罗新罗趁着唐朝在西域应战突厥,策反唐朝在半岛上的守关大将叛逆反唐,驱逐唐军最终统一朝鲜,定都庆州,采取唐朝的国家制度。
9世纪,各地农民起义,900年,部队将领甄萱称王,建后百济国,定都光州;903年起义僧侣金弓裔称王,于新罗北及西北建泰封国(先号摩震国),定都铁原,918年王建建立高丽王朝,此后定国号:高丽;和原新罗并称为后三国时期。新罗935年亡于高丽,新罗时代结束。
918年弓裔部将王建推翻弓裔,自己称王,迁都至自己的家乡开城(松岳),改国号为:高丽。935年灭新罗,936年灭后百济,建立高丽王朝。993年被辽国击败,被迫断绝和宋朝关系,改向辽国称臣,1127年再度臣服金国。在抵御契丹和女真期间,军人势力大增,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将郑仲夫为首,发生两次政变,政变军人废立国王,大杀贵族文官,最终建立了武将崔忠献挟持国王的:都房政权。1231年蒙古军进攻高丽,1258年崔氏政权跨台,国王投降蒙古。成为蒙元属国,达鲁花赤驻开城监督国政。
1368年明朝推翻蒙元,1387年朱元璋当然要收复原东北蒙元属地,高丽国王仍然依附蒙古残馀势力,拒绝归还,竟派都统使李成桂进攻辽东,李成桂反对出兵,发动政变,1392年废黜国王自立,彻底臣服明朝并祈求朱元璋同意将改国号为:朝鲜(取:朝日鲜明之意),定都汉城。
1591年日本幕府将军丰臣秀吉率兵侵入朝鲜,一度占领平壤。中国明朝派军援朝,1598年日军被中朝联军击溃。史称:壬辰倭乱。
1618年明朝和后金(清)作战,作为明朝的盟友,朝鲜出兵援助。1637年清兵占领朝鲜,国王投降,成为满清的属国。
J. 韩国什么时候成为发达国家的
2005年联合国贸发会议发表新闻公报宣布,有8个国家又加入发达国家名单。其中,韩国成为继日本和新加坡之后的第三个亚洲发达国家。
其实韩国在独立以前,经济基础还不如朝鲜好。因为在日本殖民时期,日本把大部分的重工业放在了半岛北方,南方多是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下面引用一组数据足可以说明。“金属工业的90.1%、煤矿和铁矿的100%、化学工业的81.8%、电器机器工业85%、发电量92%分布在半岛北部;纺织工业84.9%、印刷业 89%、食品工业65.1%和农林水产业82.6%分布在半岛南部。”
美国及联合国的经济援助为韩国发展经济提供了宝贵的资金和技术。
二战后美苏冷战,韩国作为美国在东亚对抗苏联和中国的前沿阵地,成为美国重点扶持对象。1945年-1970年美国对韩援助总额为37.87亿美元,1950年-1969年以联合国为首的多边对韩援助总额为6.26亿美元,两者共计44.13亿美元。这些援助资金,对于韩国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当然,只有资金没有技术也发展不起来,以美国为首的盟国为了扶植韩国的发展,大量向韩国转移技术,因为同处一个阵营,也不用担心技术泄露问题。所以,韩国在90年代以前,技术主要以引进为主,90年代以后技术以自主研发为主,如今韩国每年的国际专利申请量都排在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