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韩国资讯 > 韩国人发明了哪些棋

韩国人发明了哪些棋

发布时间:2022-07-10 14:21:39

A. 各种棋的历史

象棋的历史
中国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 ,如:《楚辞 · 招魂》中有 " 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 " 。《说苑》载:雍门子周以琴见 孟尝 君,说: " 足下千乘之君也, …… 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 " 由此可见,远在战国时代,象棋已在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了。据上述情况及 象棋的形制推断,象棋当在周代建朝(公元前 11 世纪)前后产生于中国南部的氏族地区。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种器具组成。两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别为:枭、卢、雉、犊、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当于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种方形的棋盘。比赛时 ," 投六箸,行六棋 " ,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而制对方于死地。春秋战国时的兵制,以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共六人,当时作为军事训练的足球游戏,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见,早期的象棋,是象征当时战斗的一种游戏。在这种棋制的基础上,后来又出现一种叫 " 塞 " 的棋戏,只行棋不投箸,摆脱了早期象棋中侥幸取胜的成分。
秦汉时期,塞戏颇为盛行,当时又称塞戏为 " 格五 " 。从湖北云梦西汉墓出土的塞戏棋盘和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彩绘木俑塞戏 ,可以映证汉代边韶《塞赋》中对塞戏形制的描写。三国时期,象棋的形制不断地变化,并已和印度有了传播关系。至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 561 ~ 578 年在位)制《象经》,王褒写《象戏 · 序 》,庚信写《象戏经赋》,标志着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隋唐时期,象棋活动稳步开展,史籍上屡见记载,其中最重要的是《士礼居丛书》载《梁公九谏》中对武则天梦中下象棋频国天女的记叙和牛僧孺《玄怪录》中关于宝应元年(公元 762 年)岑顺梦见象棋的一段故事。结合现在能见到的北宋初期饰有 " 琴棋书画 " 四样图案,而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间的棋盘来表示棋的苏州织锦,和河南开封出土的背面绘有图形的铜质棋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国际象棋颇多相似之处。当时象棋的流行情况,从诗文传奇中诸多记载中,都可略见一斑。而象棋谱《樗薄象戏格》三卷则可能是唐代的着作。 宋代是象棋广泛流行,形制大变革的时代。北宋时期,先后有司马光的《七国象戏》,尹洙的《象戏格》、《棋势》,晁补之的《广象戏图》等着术问世,民间还流行 " 大象戏 " 。
经过近百年的实践,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 32 枚棋子, 有河界的棋盘,将在九宫之中等等。南宋时期,象棋 " 家澈户晓 " , 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李清照、刘克庄等文学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宫廷设的 " 棋待诏 " 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民间有称为 " 棋师 " 的专业者和专制象棋子和象棋盘的手工业者。南宋还出现了洪迈的《棋经论》、叶茂卿的《象棋神机集》、 陈元靓的《事林广记》等多种象棋着述。 元明清时期,象棋继续在民间流行,技术水平不断得以提高,出现了多部总结性的理论专着,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梦入神机》、《 金鹏十八变》、《桔中秘》、《适情雅趣》、《梅花谱》、《竹香斋 象棋谱》等。杨慎、唐寅、郎英、罗颀、袁枚等文人学者都爱好下棋 ,大批着名棋手的涌现,显示了象棋受到社会各阶层民众喜爱的状况。 新中国建立之后,象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1956 年,象棋成为国家体育项目。以后,几乎每年都举行全国性的比赛。 1962 年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下属组织 —— 中国象棋协会,各地相应建立了下属协会机构。 40 多年来,由于群众性棋类活动和比赛的推动, 象棋棋艺水平提高得很快,优秀棋手不断涌现,其中以杨官璘、胡荣华、柳大华、赵国荣、李来群、吕钦、许银川等最为着名。

围棋的历史
围棋是一个智力游戏,起源于中国。
相传,上古时期尧都平阳,平息协和各部落方国以后,农耕生产和人民生活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但有一件事情却让帝尧很忧虑,散宜氏所生子丹朱虽长大成人,十几岁了却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聚朋嚣讼斗狠,经常招惹祸端。大禹治平洪水不久,丹朱坐上木船让人推着在汾河西岸的湖泊里荡来荡去,高兴地连饭也顾不上吃了,家也不回了,母亲的话也不听了。散宜氏对帝尧说:“尧啊,你只顾忙于处理百姓大事,儿子丹朱越来越不像话了,你也不管管,以后怎么能替你干大事呀!”帝尧沉默良久,心想:要使丹朱归善,必先稳其性,娱其心,教他学会几样本领才行。便对散宜氏说:“你让人把丹朱找回来,再让他带上弓箭到平山顶上去等我。”
这时丹朱正在汾河滩和一群人戏水,忽见父亲的几个卫士,不容分说,强拉扯着他上了平山,把弓箭塞到他手里,对他说:“你父帝和母亲叫你来山上打猎,你可得给父母装人啊。”丹朱心想:射箭的本领我又没学会,咋打猎呢?丹朱看山上荆棘满坡,望天空白云朵朵,哪有什么兔子、飞鸟呢?这明明是父亲母亲难为自己!“哼,打猎我就是不学,看父母能把我怎么样!”卫士们好说歹劝,丹朱就是坐着动也不动。一伙人正吵嚷着,帝尧从山下被诗人搀扶着上来了,衣服也被挂破了。看到父帝气喘吁吁的样子,丹朱心里不免有些心软,只好向父帝作揖拜跪,唱个喏:“父帝这把年纪要爬这么高的山,让儿上山打猎,不知从何说起?”帝尧擦了把汗,坐到一块石上,问:“不肖子啊,你也不小了,十七、八岁了,还不走正道,猎也不会打,等着将来饿死吗?你看山下这么广阔的土地,这么好的山河,你就不替父帝操一点心,把土地、山河、百姓治理好吗?”丹朱眨了眨眼晴,说:“兔子跑得快,鸟儿飞得高,这山上无兔子,天上无飞鸟,叫我打啥哩。天下百姓都听你的话,土地山河也治理好了,哪用儿子再替父帝操心呀。”帝尧一听丹朱说出如此不思上进、无心治业的话,叹了一口气说:“你不愿学打猎,就学行兵征战的石子棋吧,石子棋学会了,用处也大着哩。”丹朱听父帝不叫他打猎,改学下石子棋,心里稍有转意,“下石子棋还不容易吗?坐下一会儿就学会了。”丹朱扔掉了箭,要父亲立即教他。帝尧说:“哪有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东西,你只要肯学就行。”说着拾起箭来,蹲下身,用箭头在一块平坡山石上用力刻画了纵横十几道方格子,让卫士们捡来一大堆山石子,又分给丹朱一半,手把着手地将自己在率领部落征战过程中如何利用石子表示前进后退的作战谋略传授讲解给丹朱。丹朱此时倒也听得进去,显得有了耐心。直至太阳要落山的时候,帝尧教子下棋还是那样的尽心尽力。在卫士们的催促下,父子们才下了平山,在乎水泉里洗了把脸,回到平阳都城。
此后一段时日,丹朱学棋很专心,也不到外边游逛,散宜氏心里踏实些。帝尧对散宜氏说:“石子棋包含着很深的治理百姓、军队、山河的道理,丹朱如果真的回心转意,明白了这些道理,接替我的帝位,是自然的事情啊。”孰料,丹朱棋还没学深学透,却听信先前那帮人的坏话,觉得下棋太束缚人,一点自由也没有,还得费脑子,犯以前的老毛病,终日朋淫生非,甚至想用诡计夺取父帝的位置,散宜氏痛心不已,大病一场,怏怏而终。帝尧也十分伤心,把丹朱迁送到南方,再也不想看到丹朱,还把帝位禅让给经过他三年严格考察认为不但有德且有智有才的虞舜。虞舜也学帝尧的样子,用石子棋教子商均。以后的陶器上便产生围棋方格的图形,史书便有“尧造围棋,以教丹朱”的记载。今龙祠乡晋掌村西山便有棋盘岭围棋石刻图形遗迹
今日,在亚洲的围棋人口有数千万人,在欧美国家也有不少人会下围棋。
围棋的规则十分简单,却拥有十分广大的空间可以落子,使得围棋变化多端,比中国象棋更为复杂。这就是围棋的魅力所在。下一盘围棋的时间没有规定,快则五分钟,慢则要几天,多数时候下一盘棋需要一到二个小时。
下围棋对人脑的智力开发很有帮助,可增强一个人的计算能力、记忆力、创意能力、思想能力、判断能力,也能提高人对注意力的控制能力。下围棋也会对小孩子起到积极作用,使他们能更好的分析事物。

五子棋历史
五子棋,亦有“连五子”、“五子连”、“串珠”、“五目”、“五目碰”、“五格”等多种称谓,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黑白棋种之一。日文称之为“五石”、“ごもくならべ”、“れんじゅ”(五目并ぺ、连珠),英文则称之为“Gobang”、“mo-rphion”、“Renju”或“FIR (Five In A Row的缩写)。现代五子棋的日文称之为“连珠”,故也称为连珠五子棋。五子棋容易上手,老少皆宜,而且趣味横生,引人入胜;不仅能增强思维能力,提高智力,而且富含哲理,有助于修身养性。
五子棋相传起源于四千多年前的尧帝时期,比围棋的历史还要悠久,可能早在“尧造围棋”之前,民间就已有五子棋游戏。有关早期五子棋的文史资料与围棋有相似之处,因为古代五子棋的棋具与围棋是完全相同的。在上古的神话传说中有“女娲造人,伏羲做棋”一说,《增山海经》中记载:“休舆之山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状鹑卵。”李善注引三国魏邯郸淳《艺经》中曰:“棋局,纵横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可见,五子棋颇有渊源。亦有传说,五子棋最初流行于少数民族地区,以后渐渐演变成围棋并在炎黄子孙后代中遍及开来。
在古代,五子棋棋具虽然与围棋相类同,但是下法却是完全不同的。正如《辞海》中所言,五子棋是“棋类游戏,棋具与围棋相同,两人对局,轮流下子,先将五子连成一行者为胜。”,至于国人中有将五子棋称为“连五子”、“连珠”,也许是源于史书中“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汉书》)”。
再说说“连珠”的起源,连珠源于日本,是日本棋手对五子棋改良的结果。据日本史料文献介绍,中国古代的五子棋先由中国传到高丽(朝鲜),然后于公元1688年至1704年日本的元禄时代再从高丽传到日本,最初在皇宫和贵族大家庭中流行,到元禄末期,开始在民间盛行。1899年,经过公开征名,“连珠”这一名称才被正式确定下来。
目前,职业连珠在国际发展迅速,1988年,国际连珠联盟(RIF)在瑞典创立,成员国包括日本、俄罗斯、瑞典、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爱沙尼亚、法国、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等9个国家,总部设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现在全世界已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连珠联盟的正式会员,中国于1996年正式加入。
就各国五子棋的整体水平而言,目前欧洲实力最强,特别是俄罗斯和爱沙尼亚,而日本是传统的连珠强国。中国的连珠水平则迅猛增长,特别是连珠研究与网络连珠水平天下无敌,但更能确证实力的要到正式的大赛中加以验证。

黑白棋的历史
黑白棋 黑白棋,又叫反棋(Reversi)、奥赛罗棋(Othello),苹果棋,翻转棋。黑白棋在西方和日本很流行。游戏通过相互翻转对方的棋子,最后以棋盘上谁的棋子多来判断胜负。
它的游戏规则简单,因此上手很容易,但是它的变化又非常复杂。有一种说法是:只需要几分钟学会它,却需要一生的时间去精通它。
黑白棋是19世纪末英国人发明的。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一个日本人将其发展,借用莎士比亚名剧奥赛罗(othello)为这个游戏重新命名,也就是现在大家玩的黑白棋。为何借用莎士比亚名剧呢?是因为奥赛罗是莎士比亚一个名剧的男主角。他是一个黑人,妻子是白人,因受小人挑拨,怀疑妻子不忠一直情海翻波,最终亲手把妻子杀死。后来真相大白,奥赛罗懊悔不已,自杀而死。黑白棋就是借用这个黑人白人斗争的故事而命名。

军棋的历史
《大不列颠网络全书》中这样定义军棋:(Kriegspiel)国际象棋的变种,1900前后首先流行于英国。对弈双方各自有一棋盘,都不得看对方的棋盘和棋子。另有第三个棋盘置于中间,由裁判使用,不许对方看见,裁判根据双方各自的意见代为走棋,双方根据裁判所提供的有限情报着棋。陆战棋又被称为军棋
文中未提及军棋的发明者,此外一些解释让人费解。如“第三个棋盘置于中间,由裁判使用”,“双方各自的意见代为走棋”,最初的军棋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查找一些相关的英文资料,可以得知,军棋又被称为盲象棋(BLIND CHESS) 是由南非(South-Africa)的一位叫Henry Michael Temple人于1899年发明的。他本人是一名国际象棋爱好者, 因为自己的伙伴希望能玩一种反映战争的游戏,于是他借鉴国际象棋的棋子,发明了这种战争游戏。Kriegspiel的英文解释就是WAR GAME.是象棋的一种变形,同时也是一种真正的具有公众观赏性的游戏(a true spectator sport!)。它使旁观者和下棋人共享其中的欢乐。军棋是一种成功的变形象棋。它和象棋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允许看对方的棋子,更具有挑战性。
军棋的诞生,立刻风靡世界。由此也产生了一些军棋专家( Bob Timmel, ike Thayer, and Rea B. Hayes. 并获得城市冠军。可见,在国外早已有了军棋比赛,不知在国内有没有进行过这样的比赛。

B. 围棋是韩国人发明的吗

围棋不是韩国人发明的,围棋起源于中国,传为帝尧作,春秋战国时期即有记载。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流传到欧美各国。围棋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它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

C. 象棋是韩国发明的吗

象棋历史久远,趣味浓厚。千百年来,所以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爱好,是因为它包含有体育、艺术和科学的因素。凡是象棋爱好者都知道,引人入胜的对局,构思精巧的排局,它的魔力决不亚于一曲动听的音乐、一幅绝妙的图画或其他艺术。另外,它在临局交争时的战斗性和竞争性,更是其他艺术所不能比拟的。它愈来愈受到人们的热烈爱好。由于象棋在世界各国流传很广,历史悠久,关于它的起源问题,说法也较多。

近百年来,关于象棋的起源,大致有中国、印度、埃及、希腊、波斯和阿拉伯等清说,其中以中国、印度、埃及、希腊四说最盛。据日人涩江保《泰西事物起源》说:“象棋系希腊七贤中名希腊者所造。”1930年从埃及开罗发出一条惊动世界棋坛的消息,它说:

有七千年历史的古代象棋盘,在一个名叫乔沙欧克的大祭师的坟墓内发现;另外,还发现大祭师同他的夫人的像。由此可见,象棋游戏,至少在耶稣降生前五千年左右即为埃及发明,并不是由波斯人或中国人发明。这条消息一时惊动了全世界棋坛。如果它是真实的话,那么,关于象棋起源问题的喋喋不休的争认,就此可以了结。然而,不久就被人们发现,开罗通讯社的这条消息是不真实的——象棋为埃及人所发明被否定了,起源于波斯和希腊的说法也缺乏根据,因此,争论的焦点又集中到起源于印度或中国的问题上来了。

在20世纪的50年代和60年代,苏联象棋史学界认为象棋起源于印度,中国象棋是从印度传入的。这个观点为欧洲某些象棋史学家所否定,他们对此论点提出质疑,而且认为象棋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

关于中国象棋的起源,在我国古文献中也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一)起源于传说时代的神农氏,如元代和尚念常《佛祖历代通载》说:‘借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将、士、卒加炮代之为机矣。”

(二)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如北宋晁补之《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

(三)起源于战国之时,《潜确居类书》说:“雍门周谓益尝君:足下燕居,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

(四)起源于北周武帝之时,《太平御览》说:“周武帝造象戏”,明罗颀《物源》说:“周武帝作象棋。”

上述几种关于象棋起源的传说,有的也有一定的根据,值得进一步追溯。但就从这些传说中已可看出我国古代象棋的萌芽。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对立的矛盾斗争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象棋的发展也是这样。根据一系列的史料记载,中国古代象棋的制度变化很大,它的整个发展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初级到高级,而且是由量变到质变。历史证明,象棋是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创造革新的成果,它深深地扎根在我国劳动人民之中,有着广泛的流传。它与琴、书、画并列,被称为四大艺术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光芒夺目的一颗明珠。

D. 五子棋,象棋,围棋,分别是谁发明的 在什么朝代详细如题 谢谢了

[编辑本段]【五子棋简介】 传统五子棋: 传统五子棋的棋子分为黑白两色,采用19×19棋盘,棋子放置于棋盘线交叉点上。两人对局,各执一色,轮流下一子,先将横、竖或斜线的5个或5个以上同色棋子连成不间断的一排者为胜。 因为传统五子棋在落子后不能移动或拿掉,所以也可以用纸和笔来进行游戏。 称谓: 五子棋,日文亦有“连五子、五子连、串珠、五目、五目碰、五格、五石、五法、五联、京棋”等多种称谓,英文则称之为“FIR (Five In A Row的缩写)、Gomoku(日语“五目”的罗马拼音)、Gobang、connect 5、mo-rphion”。捷克语piskvorky,韩语omok…… 许多国家的人对五子棋都有不同的爱称,例如,韩国人把五子棋称为“情侣棋”,暗示情人之间下五子棋有利于增加情感的交流;欧洲人称其为“绅士棋”,代表下五子棋的君子风度胜似绅士;日本人则称其为“中老年棋”,说明五子棋适合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思维方式;美国人喜欢将五子棋称为“商业棋”,也就是说,商人谈生意时可边下棋边谈生意,棋下完了生意也谈成了。 起源: 五子棋相传起源于四千多年前的尧帝时期,比围棋的历史还要悠久,可能早在“尧造围棋”之前,民间就已有五子棋游戏。有关早期五子棋的文史资料与围棋有相似之处,因为古代五子棋的棋具与围棋是完全相同的。在上古的神话传说中有“女娲造人,伏羲做棋”一说,《增山海经》中记载:“休舆之山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状鹑卵。”李善注引三国魏邯郸淳《艺经》中曰:“棋局,纵横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这段虽没明讲是何种棋类,但至少知道远古就以漂亮的石头为棋子。因而规则简单的五子棋也可能出自当时,并是用石子作棋子。亦有传说,五子棋最初流行于少数民族地区,以后渐渐演变成围棋并在炎黄子孙后代中遍及开来。 在古代,五子棋棋具虽然与围棋相类同,但是下法却是完全不同的。正如《辞海》中所言,五子棋是“棋类游戏,棋具与围棋相同,两人对局,轮流下子,先将五子连成一行者为胜。”。 [编辑本段]【五子棋的发展】 日本 据日本史料文献记载,中国古代的五子棋先由中国传到高丽(朝鲜),然后于公元1688年至1704年日本的元禄时代再从高丽传到日本,最初在皇宫和贵族大家庭中流行,到元禄末期,开始在民间盛行。1899年,对传统五子棋进行规则改良后,经过公开征名,“联珠”这一名称才被正式确定下来。取意于“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联珠”。现写做“连珠”。 欧洲 20世纪初传统五子棋及连珠从日本传入欧洲,五子棋称为“Five In A Row”(缩写为FIR),同时根据日语的罗马拼音,“五目、五目碰”称为"Gomoku、Gobang",“连珠”则称之为“Renju”。 1958年以及1979年,瑞典和前苏联分别成立了连珠联盟。1988年,日本、前苏联以及瑞典三个国家的连珠组织在瑞典成立国际连珠联盟(Renju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简称RIF). 20世纪90年代欧洲一些国家将传统五子棋引入“交换”等规则后,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一系列的Gomoku新规则,中欧一些国家成立了Gomoku组织,并和六子棋共同成立了国际联盟(GCIF)。 21世纪初在举办世界连珠(renju)锦标赛的同时也举办世界Gomoku锦标赛(GT)及六子棋国际公开赛(CT)。 2009年8月在捷克共和国(CzechRepublic)帕尔杜比采市(Parbice)将举行第11届世界连珠锦标赛和第3届世界Gomoku锦标赛。 中国 长久以来五子棋在中国一直没有得到发展。 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中国棋院试办全国性五子棋比赛。 2002年8月2-4日,中国棋院举办了首届全国五子棋个人邀请赛,此后每年举办一次。 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了中国棋院审定的《中国五子棋竞赛规则》(试行)(参考资料 [1] )和《中国五子棋段级位制》(试行)(参考资料 [2] )。 2006年2月,国家体育总局对五子棋正式立项,作为围棋下的一个二级项目。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新的五子棋俱乐部。 2007年5月和10月中国棋院先后举办了首届全国五子棋团体锦标赛和首届全国五子棋个人锦标赛。 2008年6月和12月中国棋院先后举办了第二届全国五子棋团体锦标赛和第二届全国五子棋个人锦标赛。 2009年5月和10月中国棋院先后举办了第二届全国五子棋团体锦标赛和第二届全国五子棋个人锦标赛。 2009年11月,首届全国智力运动会将五子棋作为正式比赛项目(参考资料 [3] )。 [编辑本段]【现代五子棋】 随着五子棋的发展,逐步发现先手优势非常大,最后得出“先手必胜”。五子棋要成为竞技运动,核心问题是怎样解决传统五子棋下法中“先手必胜”的问题。 “竞技五子棋”就是参赛双方以棋盘和棋子为介体,进行智力性对抗的竞技体育项目。 “交换”思维 “交换”思维有个形象的比喻:一个人切蛋糕,一个人选蛋糕。即:一人开局,另一人选择黑方还是白方。此方法最为公平、最有效率,且最为简洁实用。不过此方法使开局者不走已知的必胜,把棋艺的较量演化为对局者开局的博弈,而“先手必胜”依然存在。 如:欧洲的Swap2、Swap1;中国的Swap3、第一手交换规则等。 “ 禁手 ”思维 禁止以某种手段取胜。为了平衡先后手之间的差距,削弱先手优势,日本连珠提出“禁手”。后来连珠的发展证明禁手并不能平衡先后手之间的差距,依然是“先手必胜”。 “泡沫”原理 像泡沫一样会破灭。如“吃子”五子棋。连成5个后消失,同时拿掉对方一个棋子,自己再补一子。此原理的的特点是:把五子棋金球制改成了“进球制”,同时也最大效率地利用了棋盘和棋子,带来了全新的思维。问题是怎样计算胜负。 “井字游戏”原理 井字游戏又叫圈叉棋,圈叉棋是和棋,原因是空间很小。 通过缩小棋盘来抑制五子棋先手的优势。如:15路棋盘,13路棋盘等等。问题是多大的棋盘才能是和棋,知道和棋后还能成为竞技运动吗。 “跷跷板”原理 五子棋始终是先手领先一子。如果双方轮流领先一子呢? 台湾教授发明的六子棋,就如“跷跷板”一样。先手先下一子,然后双方轮流下两子,先连成6子者胜利。六子棋为第11届奥林匹亚计算机游戏程序竞赛项目,验证其公平性与复杂性。 职业制传统五子棋: 由于传统五子棋具有不公平性,而现代五子棋五子棋禁手规则令一部分棋手望而怯步.于是产生了职业制传统五子棋,职业制传统五子棋虽然准备麻烦,但胜在简单公平,而且难度增加(复杂程度高于中国象棋,接近围棋),久而习之,思维活跃. 规则如下: 1.准备19×19棋盘两张 2.黑白子数目必须满足 3.第一回合先手只能下一手,其馀回合可以下连续两手 4.后手每回合均可以下连续两手 5.每颗子所投的棋盘没有限制 6.只要任意一方在两个棋盘上且同一个回合上连为五子为胜 7.若任意一方在两个棋盘上且不同一个回合上连为五子为负 8.若任意一方在不足两个棋盘上且同一个回合上连为五子为负 综合效应 “禁手”思维+“交换”思维+“井字游戏”原理=连珠 如:RIF规则、Sakata规则、Yamaguchi规则Tarannikov规则等。 现代五子棋的现状 五子棋、六子棋、连珠已经成为欧洲现代五子棋的组成部分,举行了很多次大大小小的比赛,并且将三种棋的世界锦标赛联合举行。 中国的现代五子棋还处于起步阶段。2003年中国棋院《中国五子棋竞赛规则》参考了RIF规则,同时兼顾发展传统五子棋。 [编辑本段]【五子棋段级位制】 中国五子棋段级位制 (试行) (具体内容见参考资料 [2] ) 五子棋的段级位对象: 参加中国棋院认可的国内外五子棋比赛的五子棋爱好者。 第四条 段位共分九个等级,最高是九段,以下分别是八段、七段、六段、五段、四段、三段、二段、初段。段位以下共分十个等级,最高是一级,以下分别是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八级、九级、十级。 第五条 根据中国五子棋爱好者在国内、国际交流中所体现出来的实际水平,在五子棋段级位制度实施初期,对爱好者授予的最高段位暂定为六段。随着中国棋手参与国内外交流机会的增加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步增加所授予段位的上限,直至九段。 现在在中国,获得段级位的主要渠道是通过比赛。在全国五子棋邀请赛等国内大赛中获得一定名次,即可获得相应段位。 相关规定见(参考资料 [2] ) [编辑本段]【棋盘、棋子与记谱方法】 相传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黄帝无意之中画下了十七条横线十条竖线,这无意中的发明造就出了五子棋。早在公元595年古人就用瓷来烧制五子棋盘了。千百年来,人们用各种材质来制造围棋的棋子,如:玻璃、瓷器、玉、玛瑙、铜等等。 古代五子棋棋盘与围棋棋盘是通用的,汉魏时为十七路(17×17)棋盘,至南北朝时即已流行十九路(19×19)棋盘,直至1931年,才出现所谓五子棋专用棋盘,如图所示,为十五路(15×15)棋盘,形状近于正方形,平面上画横竖各15条平行线,线路为黑色,构成225个交叉点,邻近两个交点的距离纵线约为2.5厘米,横线约为2.4厘米。棋盘正中一点为“天元”。棋盘两端的横线称端线,棋盘左右最外边的两条纵线称边线。从两条端线和两条边线向正中发展而纵横交叉在第四条线形成的四个点称为“星”。天元和星应在棋盘上用直径约为0.5厘米的实心小圆点标出。 五子棋棋子亦称“棋石”分黑、白两色,形状为扁圆形,有一面凸起或两面凸起等形状,厚度不超过0.8厘米,直径为2.0~2.3厘米;一副棋子总数为225枚,其中黑子113枚,白子112枚。按质地的不同,可分为玻璃、陶瓷、塑料、智石、磁铁、蛤贝、烧料、水晶、玛瑙、玉石等棋子。 国内质量比较好的是云子,而日本常用的棋子是贝壳制作的。 五子棋正规的记谱方法为用“五子棋稿纸”,即专供五子棋爱好者记录对局或着法的稿纸。其上印有正规专用棋盘图形,记录时只要按相应位置在纸上标明行棋的先后,即可反映对局的进行过程。非正规的记谱方法为用格子纸记录,即用单数1、3、5等记录黑方的走法,用双数2、4、6记录白方的走法,同样可反映对局的进行过程。另外还有北京京都五子棋协会为了推广盲人下五子棋,以及正常人下盲棋并背诵五子棋棋谱,专门设计的盲棋记谱法等。 [编辑本段]【相关术语】 【对局相关术语】〖黑方〗执黑棋一方的简称。 〖白方〗执白棋一方的简称。 〖胜局〗有一方获胜的对局。 〖和局〗分不出胜负的对局。 〖终局〗对局结束。 〖复盘〗对局双方将本盘对局全过程的再现。 【行棋相关术语】〖阳线〗即:直线,棋盘上可见的横纵直线。 〖交叉点〗阳线垂直相交的点,简称“点”。 〖阴线〗即:斜线,由交叉点构成的与阳线成45°夹角的隐形斜线。 〖落子〗棋子直接落于棋盘的空白交叉点上。 〖轮走方〗即“行棋方”,有权利落子的黑方或白方。 〖着〗在对局过程中,行棋方把棋子落在棋盘无子的点上,不论落子的手是否脱离棋子,均被视为一着。 〖回合〗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开局〗在对局开始阶段形成的布局。 〖连〗同色棋子在一条阳线或阴线上相邻成一排。 〖长连〗五枚以上同色棋子在一条阳线或阴线上相邻成一排。 〖五连〗只有五枚同色棋子在一条阳线或阴线上相邻成一排。 〖成五〗含有五枚同色棋子所形成的连,包括五连和长连。 〖四〗在一条阳线或阴线上连续相邻的5个点上只有四枚同色棋子的棋型。 〖活四〗有两个点可以成五的四。 〖冲四〗只有一个点可以成五的四。 〖死四〗不能成五的四。 〖三〗在一条阳线或阴线上连续相邻的5个点上只有三枚同色棋子的棋型。 〖活三〗再走一着可以形成活四的三。 〖连活三〗即:连的活三(同色棋子在一条阳线或阴线上相邻成一排的活三)。简称“连三”。 〖跳活三〗中间隔有一个空点的活三。简称“跳三”。 〖眠三〗再走一着可以形成冲四的三。 〖死三〗不能成五的三。 〖二〗在一条阳线或阴线上连续相邻的5个点上只有两枚同色棋子的棋型。 〖活二〗再走一着可以形成活三的二。 〖连活二〗即:连的活二(同色棋子在一条阳线或阴线上相邻成一排的活二)。简称“连二”。 〖跳活二〗中间隔有一个空点的活二。简称“跳二”。 〖大跳活二〗中间隔有两个空点的活二。简称“大跳二”。 〖眠二〗再走一着可以形成眠三的二。 〖死二〗不能成五的二。 〖先手〗对方必须应答的着法,相对于先手而言,冲四称为“绝对先手”。 〖三三〗一子落下同时形成两个活三。也称“双三”。 〖四四〗一子落下同时形成两个冲四。也称“双四”。 〖四三〗一子落下同时形成一个冲四和一个活三。 【战术相关术语】〖风车轮〗指在一定区域内来回地绕着连续进攻的战术或技巧,就像一个风车轮一直在转着似的,这样的取胜方法也称之为“风车胜”。 〖二头蛇〗指某一方以活三进攻时,无论对方防守于哪一头都难免被蛇头咬伤,因为此时的活三如同二头蛇一样,两头都有厉害的杀着。也称“两头蛇”。 〖一子双杀〗一子落下同时形成两种取胜方法而对方无法同时防守的取胜技巧。 〖一子多杀〗一子落下同时形成两种以上取胜方法而对方无法同时防守的取胜技巧。 〖一子双防〗一子落下同时形成防守两种取胜方法的防守技巧。 〖八卦阵〗以“日”字的一组对角点为棋型,互为马步的防守阵型。构成五子棋八卦阵。 〖VCF〗英文 Victory of Continuous Four 的字头缩写,是利用连续不断地冲四这种绝对先手,直至最终取得胜利的战术技巧。 〖VCT〗英文 Victory of Continuous Threat 的字头缩写,是利用连续不断地活三、冲四、做杀等先手,直至最终取得胜利的战术技巧。 【比赛相关术语】〖个人赛〗计算个人成绩的比赛。 〖团体赛〗计算运动队团体成绩的比赛。 〖轮空〗赛制中部分选手直接从中间某轮开始参加比赛,某轮未比赛的安排就叫轮空。 〖节〗一个比较集中的比赛单位时间(如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或一个晚上)称一“节”。 〖轮〗参赛的各队(团体赛)或各名棋手(个人赛)普遍出场比赛一次(个别轮空者除外)称一“轮”。 〖次〗团体赛中的同一轮两队之间完成的比赛称为一“次”比赛。 〖场〗两名棋手之间完成的两局制或多局制的一次比赛称为一“场”比赛。 〖局〗两名棋手之间完成的一盘比赛称为一“局”比赛。 [编辑本段]【那氏五子兵法】 中国现代五子棋的开拓者那威荣誉九段,多年钻研五子棋,潜心发掘五子棋的中国民间阵法,他总结了五子棋行棋的要领和临阵对局的经验,得出一套“ 秘诀 ” ,谓之《那氏五子兵法》: 先手要攻,后手要守,以攻为守,以守待攻。 攻守转换,慎思变化,先行争夺,地破天惊。 守取外势,攻聚内力,八卦易守,成角易攻。 阻断分隔,稳如泰山,不思争先,胜如登天。 初盘争二,终局抢三,留三不冲,变化万千。 多个先手,细算次先,五子要点,次序在前。 斜线为阴,直线为阳,阴阳结合,防不胜防。 连三连四,易见为明,跳三跳四,暗剑深藏。 己落一子,敌增一兵,攻其要点,守其必争。 势已形成,败即降临,五子精华,一子输赢。 [编辑本段]【五子棋的开局】 五子棋的开局也称布局,一般在3~7手左右完成。五子棋的开局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情况下,一局五子棋的着数在20至40着之间,因此,它的开局阶段是非常短暂的,大约在七八着至十几着之间。在这一阶段的争夺中,双方的布局、应答将对以后的胜负起着关键的作用。一般来说,黑棋以攻为主,而白棋则以防为主。 在开局阶段,双方主要是二的争夺。双方必须设法创造自己的连二、活二、跳二或大跳二等,同时要阻挡对方的活二。无论哪种开局,均体现出这一规律。 可以说,哪一方的二做得多 ( 有两个以上的活二 ) ,或者有效地阻挡住对方的活二,那么,哪一方的胜率就比较大。另外,开局时每一个次序、每一种节奏都不能忽视,输赢就在一步之差。 直止打法开局为了便于记忆、区分以及比赛。只对前3步组成的棋形进行了部分取名。 中国五子棋竞赛规则的五子棋开局 开局形状均以“星”和“月”命名。(参考资料 [1] 中“第三条”) 斜止打法开局全国正式比赛均采用26种开局,包括斜指开局的长星局、峡月局、恒星局、水月局、流星局、云月局、浦月局、岚月局、银月局、明星局、斜月局、名月局、慧星局和直指开局的寒星局、溪月局、疏星局、花月局、残月局、雨月局、金星局、松月局、丘月局、新月局、瑞星局、山月局、游星局。 黑方必负开局 可用《彭氏口诀》进行记忆: 二十六局先弃二,直指游星斜慧星。 寒星溪月疏星首,花残二月并白莲, 雨月金星追黑玉,松丘新宵瑞山腥。 星月长峡恒水流,白莲垂俏云浦岚, 黑玉银月倚明星,斜月名月堪称朋。 [编辑本段]【五子棋的数学思考】 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五子连珠游戏其中包含着一个极为深刻的数学问题。为什么不是四子连珠,或者是六子连珠?你可能会说,四子连珠,那就太容易啦,下几步就胜了。而六子连珠呢,则太难了,谁也别想连成。这就说明,五子连珠极可能是一个最佳攻守平衡值,一个达成连珠的最大值。增一子、减一子都会打破这个平衡。四子连珠太易,攻方处于绝对优势;而六子连珠太难,守方处于绝对优势。而游戏规则必须是让游戏双方处于平等的位置才可能进行,否则游戏就不成其为游戏。要想黑白棋连珠成为一种符合游戏规则的智力游戏,五子连珠无疑是一个最佳方案。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发明五子连珠的过程中,猜想肯定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极可能经历了四子连珠、六子连珠的尝试过程,最后才确定为五子连珠,并流行开来。 这个问题,被当代科普作家傅小松称之为五子连珠问题,又称五子连珠猜想。其准确表述是: 在以横线、竖线互相交叉(一般各为15条)的方形平面(棋盘)中,黑白两种“点’(棋子)先后沿横线、竖线排列(行棋),在平面(棋盘)横线、竖线、斜线(无实线连接)上形成连续的同色“点”(棋子),五个“点”(棋子)为可能达成连珠的最大值。 五子连珠是黑白棋连珠的一个最佳方案,这在实际中早已不会有人怀疑。并且,五子连珠已经存在并发展了几千年,成为了一种趣味性强,同时技巧比较复杂、竞争激烈的棋类游戏,与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的巧妙性、复杂性也有一拼。这似乎足以证明五子连珠的最佳性。但从科学真理的角度看,一万次实践的证明也不能代替逻辑和数学上的证明。要确定五子连珠是黑白棋连珠的一个最佳方案,五子连珠是一个最佳值、最大值,必须进行数学上的证明。 “五子连珠问题”的证明可能非常复杂,这是因为,第一,它不是一个静态的问题,而是一个动态的问题。棋盘是一个静态的二维平面,但行棋博弈是一个的动态的过程。第二,这不是一个线性和确定性问题的,而是一个非线性和模糊性问题。所谓“五子连珠”的最佳值,是在千变万化的攻与防中达到的一种默契。因此,要解决“五子连珠猜想”,可能要运用到博弈论、模糊数学等工具。 [编辑本段]五子棋攻防策略 五子棋源于中国,后传入日本名为“连珠”。学从中国,传至中国。 下五子棋须得法,法中变化有莫测;五子之变如水势,因势避高而趋下.战不过攻守,法不过奇正,奇正之法:往复循环,“不竭如江海,无穷如天地”。 其祥法如下 :围、击虚、就实、寡众 (围)由于五子棋源于围棋,故下五子棋若想立于不败之地,须以围棋之法行棋,说白了就是“包饺子”,试想:如果对方的棋子被围住了,左冲右突都不行,前闯后退更不见效,此时他心理极度郁闷,已无斗志,棋还能下好吗?只能是输的份了!!!此招用于防守。 (击虚)兵法有云:“避实击虚”,下五子棋之精髓也在其理。不过此举贵在进攻,进攻若能攻其空虚之处,且得法,将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而破竹将对手击败。此招用于进攻。 (就实)老子《道德经》中讲了万物正反两个方面及消长之理,攻守亦不过如此,故有“避实击虚”则就有“就实让虚”。“就实让虚”就是对方往哪里走棋,咱就往哪里走棋,好比随形附影一般。这招要把握好火候,不能过度也不能失度,因为下棋很容易攻守易势(攻之极乃守时,守之极乃攻时;攻中生守,守中生攻),此招用于防守。 (寡众)《孙子●虚实》中曰:“......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此招用在五子棋中则反其道而行,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招法是“堵了前面则堵后面,堵了后面则堵前面,堵了左边则堵右边,堵了右边则堵左边”,前后左右四面八方都堵,则对方则无路可逃,无棋可下!此招和(围)连用。无所不胜,用在防守。 另外,有时在有计算的前提下,连续冲三、冲四(vct、vcf)有可能创造新的进攻机会;反之,一味的VC,只能迟滞败亡的步伐,反而使自己被“围”陷入铁桶阵(一般叫马桶阵)中。除了这些外,八卦阵是防守的无二秘宝,只是明八卦太过明显,因此暗八卦(用部分八卦点做主力,少量杂子作障眼)的功底就成了衡量技术的重要指标。 参考【棋经十三篇】 【 五子棋贡献分析法 】 五子棋作为民间游戏来说,也是颇有智力韵味的,下面介绍一下理论中的五子棋的贡献问题与法则: 设以围棋棋盘左下角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xOy,若(9,10)(9,11)(10,10)(11,9)上有黑子,(8,12)(10,9)(11,8)上有白子,现在到白棋走子,若走(10,12)(11,11)就属于斜向走子,但是通常直向的(紧贴着棋子走的)走子要比斜向的走子对防守的贡献大,若走(8,11)(8,10)(8,9)(9,9)其中一个的均属于单侧走子,而另一侧则空虚,所以也不好,若走(11,10)也不好,因为在(11,8)的子已经对防守有了一定的贡献了,同理走(10,11)的也不好,因为(10,9)的子也对防守有了一定的贡献.所以说此时最佳的走子方法就是走(9,12) 若(8,10)有白子,(10,10)(11,10)(12,10)有黑子,到白子走,由于(8,10)对防守贡献了一部分,所以应该走(13,10)而不走(9,10)。若为黑走,就应该走(13,10)而不走(9,10),因为白子的(8,10)会削弱它对攻的贡献
麻烦采纳,谢谢!

E. 韩国象棋的介绍

韩国象棋(장기,汉字写作将棋),又称 朝鲜象棋、朝鲜将棋、高丽象棋,是由中国象棋所传过去,规则雷同中国象棋。韩国象棋的棋盘与中国象棋的棋盘一样,是9 X 10的长方形。但它由于整体画成正方形,因此每一个方格看上去就是长方形。另外韩国象棋的棋盘没有河界。

F. 围棋是谁发明的

明朝林应龙在《适情录》中认为,围棋是容成公发明的。

一、起源

围棋,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称为“弈”,可以说是棋类之鼻祖,围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二、发展

1、春秋战国

围棋这时已在社会广泛流传了。《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

“卫献公自夷仪使与宁喜言,宁喜许之。大叔文子闻之,曰:

‘呜呼……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可靠的涉及围棋的记载,时间是公元前548年。

2、秦汉三国

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有关围棋的活动也鲜有记载。到东汉初年,社会上还是“博行于世而弈独绝”的状况。直至东汉中晚期,围棋活动才又渐盛行。晋代葛洪《西京杂记》卷二:

“杜陵杜夫子善弈棋,为天下第一。人或讥其费日,夫子曰:“精其理者,足以大裨圣教。””

3、南北朝

由于南北朝时期玄学的兴起,导致文人学士以尚清谈为荣,因而弈风更盛,下围棋被称为“手谈”。上层统治者也无不雅好弈棋,他们以棋设官,建立“棋品”制度,当时的棋艺分为九品。日本围棋分为“九段”即源于此。

4、隋唐宋元

由19道棋盘代替了过去的17道棋盘,从此19道棋盘成为主流。这时的围棋,已不仅在于它的军事价值,而主要在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增长智慧。弈棋与弹琴、写诗、绘画被人们引为风雅之事,成为男女老少皆宜的游艺娱乐项目。

5、明清

明清两代,棋艺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其表现之一,就是流派纷起。满族统治者对汉族文化的吸收与提倡,也使围棋游艺活动在清代得到了高度发展,名手辈出,棋苑空前繁盛。

三、传播

到19世纪中叶后,日本的围棋水平赶上中国,并在其后的一百年间,将中国远远抛在后面。中国和越南的交往可以上溯到秦汉时期,西汉时曾置交趾郡,辖境包括越南的大部分地区。此后,越南长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曾看到围棋在东南亚国家很受欢迎的情况。

围棋传到欧洲的时间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是17世纪中叶。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不少欧洲人都以为围棋是日本人发明的。后来他们才逐渐知道,围棋实际上最早出现于中国。

五、近现代

日本围棋明治维新以后,棋手失去幕府支持,开始谋求新的谋生手段,导致新闻棋战和现代段位制的出现,并创立全国性的日本棋院。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后,中国专业围棋水平相当低。从1960年开始,每年举办中日围棋友谊赛。其中,1961年第二届来华访问的日本围棋代表团中的55岁伊藤友惠五段(女性)横扫中国当时顶尖棋手,八轮全胜。

(2)1988年4月16日中国国家体委发布《围棋国家段位标准》《围棋国家段位标准实施细则》和《围棋地方段位制》。

(3)1988年,韩国人曹薰铉在第一届应氏杯世界围棋锦标赛中夺冠,同样引发韩国围棋的热潮。此后,大量世界性新闻棋战出现。在这些棋战中,李昌镐从众多棋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棋界第一人。

(4)2013年,中国众多棋手崛起,包括江维杰、范廷钰、时越等年轻棋手接连赢得世界比赛冠军,芈昱廷、陈耀烨、周睿羊、檀啸等棋手大放异彩,人才辈出。

(5)2016年3月9日至15日举行的围棋人机大战中,谷歌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围棋”(AlphaGo)大比分4:1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韩国顶级选手李世石九段,在围棋上已显示出赶超人类的趋势。

(6)2017年初,升级版的AlphaGo以“Master”的神秘账号在多家网络围棋平台战胜包括聂卫平、柯洁、朴廷桓、井山裕太在内的数十位中日韩围棋高手,在30秒一手的快棋对决中,以60∶0的成绩完胜,引发热议。

六、基本下法

1、对局双方各执一色棋子,黑先白后,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

2、棋子下在棋盘上的交叉点上。

3、棋子落子后,不得向其他位置移动。

4、轮流下子是双方的权利,但允许任何一方放弃下子权而使用虚着。

一个棋子在棋盘上,与它直线紧邻的空点是这个棋子的“气”。棋子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同色棋子存在,则它们便相互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无气状态的棋子不能在棋盘上存在,也就是提子。

把无气之子提出盘外的手段叫“提子”。棋盘上的任何一子,如某方下子后,该子立即呈无气状态,同时又不能提取对方的棋子,这个点,叫做“禁着点”,禁止被提方下子。

围棋现存在三种规则。中国大陆采用数子规则,台湾采用应氏计点规则,日韩采用数目规则。因为黑方先行存在一定的优势,所以所有规则都采用了贴目制度。


(6)韩国人发明了哪些棋扩展阅读:

围棋比赛前的注意事项:

1、 做好赛前准备工作,少喝水,比赛间隔不要吃得太饱,每场比赛前把上厕 所的问题解决好,以免中途离开,影响比赛;

2、比赛前不要搭话,更不要问对方水平,以免影响判断;

3、开局要绷紧,要自信;

4、对局心理要有3颗子的优势,且要慢下和下慢;

5、冬天比赛应注意自己的袖口,以免在下棋时碰乱棋子,影响比赛结果;

6、比赛结束时要举手示意裁判,不要擅自离开自己的棋盘,且不能转身,以免引起胜负纠纷;

7、每一盘棋下完后,不要过分在乎输和赢,输的棋要忘掉,全力准备下一盘的比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围棋 (国际通行棋种)

阅读全文

与韩国人发明了哪些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8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1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1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6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8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8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2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6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0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1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0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