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战国时期,韩国是怎么从初期七雄第一而快速衰败的
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韩起源于晋国同姓宗室,姬姓,可上推晋穆侯。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开国君主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
前233年:韩王向秦纳地效玺,请为藩臣,使韩非聘秦。直接认怂了,还把人才给了秦国。
公元前231年:为了不妨碍秦国出兵函谷关,韩向秦献南阳地。
韩国真是让人无语了,人才给了秦国,还把这么重要的军事重镇也献给了秦国,秦军直逼韩国都城。此时,秦王真是没有理由不先灭了他了。
公元前230年,秦派内史腾率军突然南下渡过黄河,攻破韩国首都郑(今河南新郑),韩王安投降,韩国灭亡。秦国在韩地设置颍川郡。
2. 战国七雄中韩国为什么最先灭亡呢
一、韩国实力弱小的原因
韩国虽为七雄之一,但是国土面积和实力却为七国中垫底的存在,早年间韩昭昭侯和秦孝公分别任用申不害和商鞅变法,申不害重用"术"而商鞅重"法",申不害变法没能让韩国成为强国,因为他的变法不彻底。而商鞅的变法让秦国一举成为七国中的强国,韩国只能在列国的夹缝中生存,所以也是帅先灭亡的一个原因。
3. 战国时期,韩国是如何从初期七雄第一而快速衰败的
韩国最先被强秦灭亡,不应该让人们感到奇怪。因为秦国要打开东出讨伐天下之路,首先就得佂服三晋。三晋位于天下之中的位置,恰好堵住了秦军东佂的道路!
然而尽管韩王很恭顺,但还是无法阻止韩国亡国所命运。这怪不得韩王,因为韩国的实力太薄弱了,硬抗是抵挡不了秦军的。虽然他的恭顺也没能挽救韩国,但毕竟还是避免了韩国在兼并战争中更多的流血,和无谓的牺牲。当然也怪不得秦王,因为在秦强六国弱的形势下,秦国已经具备了一举扫平天下的有利条件,而且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胜战要素,也都在秦国这边。所以己经丧失了抗秦能力与信心的韩国,当然会因其实力最弱,而成为被秦军扫灭的第一个诸侯国了!
4. 历史上韩国被日本灭亡之后经过什么事情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还是天子,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当然,双方的差距也不是非常大,这导致韩灭郑的耗费时间是非常久的。并且,郑国为了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也曾发兵反击韩国。比如公元前407年,郑国对韩国发动反攻,于负黍(在今洛州阳城县西南三十五里)击败韩军,双方连兵不解。但不久后韩景侯随魏文侯进攻齐国,重心东移,使得韩、郑间保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在战国初期,魏赵韩三国可谓同气连枝,经常一起征战齐国、秦国、楚国等大国。
三
公元前403年,周安王正式承认韩景侯为诸侯,韩国这一诸侯国正式成立。但是,在正式成为周朝册封的诸侯国之后,韩国的内部却爆发了一些冲突,大臣严遂和韩侈间也发生矛盾,郑国便于公元前400年包围了韩国都城阳翟,韩景侯也在同年去世。不过,在三家分晋彻底完成之后,韩国得到快速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韩国和郑国之间的差距。公元前385年,韩国攻克郑国的阳城。公元前377年韩哀侯继位后,灭亡郑国的时机已经成熟,韩哀侯便在公元前375年举兵攻克郑国都城新郑,并迁都到新郑。
5. 秦朝时期,韩国是如何灭亡的
大家好,我是陌上小桑树,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同时韩国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当时的韩国内政很是腐败,可以说给秦国提供了灭掉韩国的机会。
公元前231年,韩国向秦国求和割让了整个南阳地区,但是这并不能够真正阻止秦国灭亡韩国的步伐。
公元前230年,秦国派了一个叫做内史滕的人率军从南阳郡出发,灭掉了韩国。而这个所谓的内史腾,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在史书中记载,只知道他的名字叫做腾,内史其实是一个官职,而这个官职的话连将军都不是。
6. 韩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为何这么容易灭亡,什么原因
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来源是在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而开创的诸侯国,国土是今天的山西南部以及河南中西部,这条狭长的土地是秦国东进扩张的第一个障碍。
另外韩国的军事装备虽然强劲,“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但在农业生产上却有较大的缺陷。“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狭小的国土面积以及贫瘠的农业让韩国无法供养数量众多的军队,发动规模较大的军事行动。
可以说恶劣的环境在相当程度上遏制和削弱了韩国的军事实力。而在战争残酷、互相吞并的战国时期,这种军事实力的弱小也必定会造成韩国的国力上的衰弱。
三、外交乏力
不仅内部变法的失利,地理环境的恶劣,韩国的外交手段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韩国、赵国、魏国都是从晋国中分裂出来的,在战国早期存在联盟的关系。随后联盟关系破裂,魏国势弱,韩国需要新的外交战略。
当时秦国是西方的强国,其他诸侯国也采取合纵的方式压制秦国。韩国的外交重点应该是是联合山东六国对抗秦国,但由于韩国受秦国的威胁和破坏最大,曾经选择依附于秦国;并且韩国不仅合纵攻秦,也曾合纵攻楚、攻齐。
可以说韩国在合纵的战略下首鼠两端,而且缺乏主动性。这当然是由于韩国微弱的国力和恶劣的环境所造成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韩国在外交上的无力。
7. 古代的韩国是怎样被灭亡的
说自己是外星人的祖先,被外星人灭了。
韩国佬最可恶了,
好像什么都是自己的或自己创造的。
对了你说的是战国七雄的韩国还是现在的韩国啊。
韩国(中国周代诸侯国):周代的一个诸侯国,原韩国为晋国所灭,战国时期建立的韩国为秦国所灭。
韩国
国姓:姬姓韩氏 爵位:侯爵,前315年称王 国都: 1. 阳翟 (河南禹州) 2. 新郑 (河南新郑) 始封此国者:周威烈王 兴亡年代:前403年 至 前230年 灭亡原因:被秦国所灭 史书记载:史记(卷45:韩世家) 韩是古国名,东周战国七雄之一,后世历史学家将韩、魏、赵、秦、楚、燕与齐合称战国七雄。韩国国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 中国古代史中,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韩国,中原地区晋三分为韩、赵、魏三家。约公元前11世纪武王灭商后的西周时期,周朝实行分封制,大封诸侯。周成王时,周公旦摄政,平息了商纣王子武庚和管叔、蔡叔的叛乱。周成王再次分封,封其弟于唐,号唐叔,国在燕国之西,即今山西河津县东北。因在晋水,后改成晋,韩国的先人春秋时为晋国大夫,受封于韩原(今山西河津县东北)。春秋末年,韩贞子迁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开国君主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迁都新郑。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起源于三家分晋: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襄子、魏献子和韩宣子于公元前433年先行暗杀智伯,然后再将晋的领地瓜分,成为三个诸侯国。后世历史学家将韩、魏、赵三国与秦、楚、燕、齐合称战国七雄。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省郑州)。 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 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使韩国成为第一个被秦所灭的战国诸侯国,于前230年灭亡。 韩国最着名的人物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他是韩国贵族,其思想却为秦国所用。
8. 韩国被秦国灭亡是哪一年
韩国被秦国灭亡是秦王政十六年至十七年(公元前231—前230年)。
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先秦诸侯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
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 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使公元前230年,韩国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诸侯国。
秦灭韩之战的背景是秦王嬴政在铲除了嫪毐、吕不韦两大集团势力之后,开始着手统一六国战争。首先从六国中最弱小的韩国开刀,恰巧此时韩国南阳假守腾献城投降,秦王遂任命假守腾为京师内史。
此战,秦国用绝对优势兵力,突然袭击,将韩国一举攻灭,占领了地处“天下之枢”的战略要地,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